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水文实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水文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措施
1水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由于水文事业单位大部分国有资产都属于上级拨付,部分基层单位往往只重视购置经费的争取,却忽视了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和合理配置。例如:未按要求设立资产台账,缺少健全的资产保管使用记录,不定期盘点等。某些单位未能考虑实际需要,过分追求物质的丰富,任意采购,提前报废一些仍能继续利用的资产,导致大量固定资产出现闲置现象或者购入的固定资产没有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
1.2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衔接不畅
目前,在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方面虽有一套规章制度,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互相脱节,一些规定界定相对比较模糊,实际操作性差。有的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后,不履行财产登记和财务手续,资产长期处于账外,导致这些固定资产极易变成个人资产。
1.3固定资产前清后乱、账实不符
为摸清家底,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优化资产配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水文单位在几次资产专项清查中做了大量工作。但根据历次清查结果发现,有些单位固定资产的科目金额多年不变,年年结转,年年过数,形同虚设,存在“重购轻管”、“重钱轻物”、“前清后乱”的现象。
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应用(10篇)
第一篇: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导向教学法应用
【摘要】
项目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较好的解决目前高职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该法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学中,在每个项目中按典型工作任务要求设置工作任务,以勘察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通过实践证实,项目导向教学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有效的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是岩土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课,是地基基础和岩土工程施工的先导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涉及的学科范围广泛,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学习分开,通常先进行理论课教学,然后才进行相应的实践训练。虽然教师对专业技术课的知识体系结构、基础知识及能力技能等具有系统的认识,但对学生而言就存在着对课程知识体系的认识是局部的或片面的[1-2]。在理论教学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而降低,知识消化时间长,掌握专业技能的周期长。究其原因是理论学习时不能及时进行实践训练,没有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及时地体会学习的实际意义。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学习热情自然会逐渐降低,学习效果就难以保证。
1改革教学模式,实施项目导向教学
海乘工作教育培训论文
1海乘工作的特点
1.1国际邮轮海乘工作的优势
1.1.1圆周游世界的梦
邮轮停靠的港口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海滨城市,工作人员可以尽情畅游世界,饱览异国风情。海乘人员工作大部分时间在船上,但仍然有机会上岸逛街、购物。
1.1.2丰富人生阅历
船上的工作人员来自于世界各地,海乘工作有机会与世界各国的人进行交往,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结交各国的朋友,获取宝贵的人生阅历。船上丰富多色彩的生活,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国家、不同风俗之间相互碰撞,给邮轮上工作的年轻人提供了很多学习和了解的机会,将促使他们开阔眼界、思想成熟,这些丰富的经历为他们今后回国以后的就业和生活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
1.1.3工作环境好
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加强《旅游文化》课程改革是顺应后现代旅游市场与产业的发展需求、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在课程教学探索中,需明确课程定位,树立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与地方文化的融通,进一步尝试以新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于学生成长。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到知识信息技术革命引领的后现代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世界旅游市场出现了明显变化。游客年龄结构中,中青年比例呈上升趋势;市场不断细分,整齐划一的旅游市场不复存在;游客的旅游心理与意识发生变化,一种不同于现代旅游商业取向,纯碎是一种个人生命体验的后现代旅游取得长足发展;旅游形式不断变化,逐步从景点旅游过渡到度假旅游乃至休闲旅游,其中对景点、度假区等旅游载体的文化内涵挖掘更加深入。旅游市场的变化推动了旅游产业的整合与发展,为了应对后现代旅游的发展,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应改变发展模式,培养适合新时期旅游需要的专业人才。《旅游文化》作为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改革势在必行。
一、明确《旅游文化》应用型课程定位
在社会发展新常态、旅游业发展新形势下,提高应用型高等教育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旅游局“515战略”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培育高素质和技能型应用人才。2015年1月22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部署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的高等院校,其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都围绕该定位,帮助树立学生科学的旅游观,在旅游活动中做到有责任感、道德感和审美情操,并为旅游业培养贮备力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明确课程定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价值与功用是应用型人才培育面临的现实问题。《旅游文化》注重学生专业发展能力培养,以社会实际需求和职业培养为课程定位导向。一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系统的知识理论学习,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要求学生掌握旅游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与经典案例,理解中国旅游历史文化、建筑文化、聚落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相关旅游文化现象,掌握旅游文化的特征与功能,适当增加旅游跨文化交流方面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从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待旅游文化。另一方面,关注学生专业发展能力培养,尽可能提高学生对行业发展和职业需求的适应能力,课程定位瞄准长三角地区旅游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适当扩大和提升区域旅游文化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课程学习中强化专业能力和职业相关技能训练,实现本科教育中职业素质养成教育,重视创新创业思维、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并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强化知识服务地方社会的能力。
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凸显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在教学理念中强调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以PBL教学方式贯穿教学内容组织和课程教学中,改变灌输式的单一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性,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结合章节内容设置延伸式问题,主要有:历史文化与旅游文化的区别有哪些?中国古建筑与西方古建筑文化内涵分别有哪些?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文化思想有哪些?环巢湖山水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调查及分析。搜集民俗文化与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并分析其成功原因。安徽境内宗教传播的可视化遗存有哪些?这些问题供学生课后思考,并在下一轮分章总结时分小组讨论,然后将分小组讨论结果纳入过程性评价作为期末学生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以赛促学,突出创新能力、个性化思维方式、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教学中结合学生兴趣与特长,引导学生以比赛、项目为中心,独立思考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灵活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增强师生和生生互动,提高学习效果。鉴于此,可以利用本学期举办的红色旅游线路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安徽茶文化创新大赛、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和教学质量的最佳。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课堂中多采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模拟情景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在分组讨论中通过思考和辩论将基础文化知识内化为修养素质,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旅游文化的许多主题模块,如“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山水文化”、“饮食文化”等,只凭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果能够恰当、巧妙、灵活地运用多媒体,使用教学课件、播放教学VCD等手段,通过图片、图像、声音使抽象的概念例证化、具体化,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将会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调整课程内容,融入地方旅游文化
安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旅游文化种类众多,知名度高。将地方旅游文化转化为教学内容,熟悉亲切,学生易于感知、理解和接受,有利于深刻领悟地方乡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怀,优秀的名人资源将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能量人生价值观。在课程教学中发现每一章节均可穿插地方特色旅游文化素材,在课时量一定情况下,适当删减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安徽旅游文化开发现状合理增加教学案例。例如,在讲述古代建筑文化特征时,引导学生利用实训考察契机参观西递、宏村古建筑,从而更清楚古建筑文化的内向性、天人协调精神、宗法伦理精神等内涵。组织学生考察学校附近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洪家疃,游览村落遗址、张冶中故居、洪氏宗祠、庄丼、黄麓师范、相隐寺,在了解明清之际江西“瓦屑坝”移民和徽州移民历史的同时,将其和皖南徽州村落遗址比较,加深对建筑文化地域传承和创新的认识,还可以了解环巢湖宗教文化现状。在讲述山水文化时,中国名山美水甚多,可具体结合安徽境内黄山、九华山、齐云山、天柱山等分析名山的旅游文化价值;可选取巢湖附近的紫薇洞、泊山洞、华阳洞等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岩洞的形成历史与旅游文化的开发。在讲述湖泊景观时,可结合巢湖丰富的自然旅游文化和人文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分小组调研和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力环巢湖旅游文化共建环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巢湖全域旅游休闲示范区,并要求学生分析旅游文化的经济价值。在利用地方旅游文化辅助教学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地方旅游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还需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项目,提升知识学习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市场需求性。作为旅游管理类专业具有较强理论性的应用型的专业基础课程,《旅游文化》在教学中坚持以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导向,对应人才培养实际需要,重组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强化对地方旅游文化知识的传授,突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知识转化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就业做准备。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还需要进一步结合课程特点和后现代社会旅游市场日新月异的需求规律,从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进一步尝试制作新的网络课程平台,以技术手段促进教育教学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更全面服务于学生学习和成长。
项目教学法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应用
摘要: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传统的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程虚拟化、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通过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园林规划设计的实践教学之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注重自主探索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现了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促进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园林规划设计;人才培养
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园林规划设计集工程、艺术、技术于一体,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美术基础、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制图、设计初步、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场地分析能力、策划能力、设计能力、方案理解能力等职业能力,能够承担各类居住区、风景区、公园、植物园、庭院、道路、广场绿地等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
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中,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即以教材为核心,围绕主要知识点进行理论讲授,然后通过一个规划设计作业完成实训环节。以上教学方法虽然具有知识系统化、全面化的优点,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1传统授课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仍是以理论讲授为主,授课模式都是先讲理论,而抽象概括的理论不免空洞,缺乏感染力。尽管目前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大量图片加以展示说明,但学生仅从图片上仍难以理解和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在实践中比较盲从,不能将理论知识与设计实例相结合,因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思考、探究、创新的能力。
土木工程教学改革探讨(共9篇)
第一篇:土木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一、现阶段我国土木工程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计缺乏连贯性
就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土木工程”课程设计来看,通常都是依靠教师拟定项目,并在设计过程中加以一定的引导。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化转移,不同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目标也存在差异,但基本上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都是现代高等教育培养的基本目标。而课程设计缺乏一定的连贯性,使得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能有效链接,教师对于课程设计只考虑到了与课本相关的数据设计,而忽视了学生不同时期需要的知识提升,最终影响了后期综合实力的培养。
2、课程内容陈旧、结构脱节
当前,土木工程仍旧采用课堂讲授的传统形式,需要进行的实践环节也只是认识实习、土木工程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传统流程。对于土木工程的课堂来讲,很多学生对于书本知识内容的理解紧紧依靠图像认识和思维想象来解决,这样的方式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再加上课程内容陈旧、结构脱节,学生对于土木工程的基础知识不能有一个很好的掌握,导致课程效率不高。
3、课程教学偏离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浅谈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指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四大要素,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根据素质教育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纲要,需建构“能力本位、应用拓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向实践应用倾斜。《水利工程管理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主编李宗尧、胡昱玲,副主编王同如)一书于2016年1月出版,阐述了水利工程中水工建筑物的巡查、观测、养护、维修、防汛抢险以及工程管理信息化等内容,包括土石坝的监测与维护、混凝土坝及砌石坝的监测与维护、泄水建筑物的监测与维护、输水建筑物的养护修理、堤防工程管理与抢险及水利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等。该书颠覆传统书籍章节式编排,以项目为基础,引入数个实操任务,从实践中提炼理论要素,有助培养读者实践能力。该书于笔者最深刻的印象是:内容全面性不仅体现在知识覆盖面,更体现在对重点的解读及对难点的例解;结构合理性不仅体现在内容的编制,更体现在编者布局时思想的活跃度及创新度。
一、颠覆式布局,打破常规书籍固化编制理念
常规书籍以章节划分,其优点为:结构清晰,各小节内容用标题总结,读者可依题寻文,便于查阅。为何提出颠覆一词?该书在保留常规书籍“结构清晰”特点的基础上,未按照章节划分,引入6个项目,分别提取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不同模块的知识,并在实践中提取理论要点。各项目自成一体,每个项目以读者理解为核心,按照循序渐进与深入浅出的原则科学论解。经编者巧妙构思,适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践教学,从工程实际入手,帮助学生架设完整知识框架。该书在结构构思层面有如下优势:项目一为土石坝的监测与维护,沿用常规书籍论述手法,搭配大量工程图片、表格。根据编者多年从业经验,通过实地调研,按照土石坝运行特点、巡视检查、变形监测、渗流观测、资料整编、养护、裂缝处理、渗漏处理、滑坡处理、破坏修理、检修的顺利合理排布。项目一整体分为三部分,借理论破题,据此引入工程案例,带领读者了解土石坝监测与维护要点及操作流程。凭借流畅且渐进的论解理念,便于读者理解,并让其掌握实践技能。项目二承继项目一内容,引出混凝土坝及砌石坝的监测与维护。项目二从巡视检查和日常维护入手,列出8个任务剖析混凝土坝及浆砌石坝的变形观测、渗流监测、应力监测、温度监测、资料分析、稳定措施、裂缝处理、渗漏处理。经比对可见,项目二任务名称与项目一大体一致,看似“词穷”,却是编者精心设计。该书考虑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交叉性,为让读者了解不同管理模块的操作要点,从工程中抽取共性监测事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化与升华,该书充分考虑实践教学所需,结合专业特点,在普适基础上尽力做到工程实际的教学转化,让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技能。
二、从实践提取理论要素,理清实践教学路径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测量实验、水工实验、地质实验、钢筋混凝土实验、建筑材料实验、工程仿真模拟实验、水文参数核算等。该书充分考虑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践教学需求,结合“项目式教学法”,在不改动工程流程的同时,可将书中项目转化为项目式教学案例;创新设计水工仿真实验,借助VR技术模拟工程场景。该书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论解可谓独到创新。项目三相比项目一、项目二有所精简,根据泄水建筑物特点,指出水闸监测、闸门启闭与控制、水闸养护、溢洪道养修4个知识点。以维护管理为侧重点,剖析闸门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关系。关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偏重设计与施工阶段,对竣工维护与保养层面的研究相对匮乏,该书弥补了这些不足,理顺实践教学流程,并结合综合案例拓宽实践教学涉及面。该书通过工程实例设计多个任务,全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自主设计能力。项目四为输水建筑物的养护修理,结合隧洞、渠道养修、渠道防渗,从实证角度分析输水建筑特点、运维手段。该项目可培养学生观察、学习、思考等能力,进一步深化与活化课堂教学内容,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同时,让其与顶岗无缝衔接,便于学生及早进入角色,缩短工作适应期,提高学生岗位竞争力。项目五任务布置与项目四大体一致,但任务1概述我国防洪减灾体系,其优势有二:一是便于思政教育改革;二是普及法律知识,让学生明晰防洪工作的重要性。项目六基于上述5个项目,在运维基础上,论述水情自动测报与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的设计、部署与实现,分析水闸自动化监控系统及河道堤防信息化管理路径。本项目立足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工程建设、管理及服务人才。
三、对接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延伸,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为一体,强调边理论边实践、边讲边练、相互渗透。该书各项目编写过程中保留项目完整架构,同时考虑学生群体认知模式,强调单项技能训练、多项技能串联。书中提出的测量、材料、参数评估等内容均立足教学实际,但不脱离工程实际,致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及实践技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践教学存在重视程度低、专业度低、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该书充分考虑此类要素,采用任务式编写理念,辅助搭建实践教学模型。书中列出的多个任务,强调实践教学层层递进原则,以螺旋上升为教学理念,指出宝塔形实践教学结构。参照该书编制理念,可搭建分层实践体系。①基础技能培养层。以项目一的任务1为例,任务1为大坝监测工作概况,是对本项目内容的概述,可理解为基础技能培养。学生需了解大坝监测工作整体布局才能开展后续工作,因此基础层是铺垫层。该层以认知实例、知识普及为主,对整体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处理,提取浅显知识模块,为串联实践教学提供保障。②专业技能培养层。项目一的任务2~6解读大坝监测工作流程,可理解为专业技能培养,通过实际工作案例让学生了解大坝监测工作的组成及操作要点。实践教学中通过搭建专业实训教师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水工专业能力,同时让其形成水工优化思想。③综合能力培养层。项目一的任务7~任务12等价综合能力培养,在监测工作铺垫的基础上,让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托校内模拟实训场,结合书中内容搭建工程环境及工程实习场景,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及国家规范与标准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其具备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及全局观念,提高学生适应力及组织协调能力。④能力升华层。项目一的自我检测模块,提炼本项目核心知识,评估学生掌握情况,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该书项目式编写理念可对接人才培养体系,以步步结合、环环相扣为基础,明确各模块教学目标,同时让子目标串联为教学整体,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谈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运用教学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指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四大要素,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根据素质教育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纲要,需建构“能力本位、应用拓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向实践应用倾斜。《水利工程管理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主编李宗尧、胡昱玲,副主编王同如)一书于2016年1月出版,阐述了水利工程中水工建筑物的巡查、观测、养护、维修、防汛抢险以及工程管理信息化等内容,包括土石坝的监测与维护、混凝土坝及砌石坝的监测与维护、泄水建筑物的监测与维护、输水建筑物的养护修理、堤防工程管理与抢险及水利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等。该书颠覆传统书籍章节式编排,以项目为基础,引入数个实操任务,从实践中提炼理论要素,有助培养读者实践能力。该书于笔者最深刻的印象是:内容全面性不仅体现在知识覆盖面,更体现在对重点的解读及对难点的例解;结构合理性不仅体现在内容的编制,更体现在编者布局时思想的活跃度及创新度。
一、颠覆式布局,打破常规书籍固化编制理念
常规书籍以章节划分,其优点为:结构清晰,各小节内容用标题总结,读者可依题寻文,便于查阅。为何提出颠覆一词?该书在保留常规书籍“结构清晰”特点的基础上,未按照章节划分,引入6个项目,分别提取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不同模块的知识,并在实践中提取理论要点。各项目自成一体,每个项目以读者理解为核心,按照循序渐进与深入浅出的原则科学论解。经编者巧妙构思,适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践教学,从工程实际入手,帮助学生架设完整知识框架。该书在结构构思层面有如下优势:项目一为土石坝的监测与维护,沿用常规书籍论述手法,搭配大量工程图片、表格。根据编者多年从业经验,通过实地调研,按照土石坝运行特点、巡视检查、变形监测、渗流观测、资料整编、养护、裂缝处理、渗漏处理、滑坡处理、破坏修理、检修的顺利合理排布。项目一整体分为三部分,借理论破题,据此引入工程案例,带领读者了解土石坝监测与维护要点及操作流程。凭借流畅且渐进的论解理念,便于读者理解,并让其掌握实践技能。项目二承继项目一内容,引出混凝土坝及砌石坝的监测与维护。项目二从巡视检查和日常维护入手,列出8个任务剖析混凝土坝及浆砌石坝的变形观测、渗流监测、应力监测、温度监测、资料分析、稳定措施、裂缝处理、渗漏处理。经比对可见,项目二任务名称与项目一大体一致,看似“词穷”,却是编者精心设计。该书考虑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交叉性,为让读者了解不同管理模块的操作要点,从工程中抽取共性监测事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化与升华,该书充分考虑实践教学所需,结合专业特点,在普适基础上尽力做到工程实际的教学转化,让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技能。
二、从实践提取理论要素,理清实践教学路径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测量实验、水工实验、地质实验、钢筋混凝土实验、建筑材料实验、工程仿真模拟实验、水文参数核算等。该书充分考虑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践教学需求,结合“项目式教学法”,在不改动工程流程的同时,可将书中项目转化为项目式教学案例;创新设计水工仿真实验,借助VR技术模拟工程场景。该书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论解可谓独到创新。项目三相比项目一、项目二有所精简,根据泄水建筑物特点,指出水闸监测、闸门启闭与控制、水闸养护、溢洪道养修4个知识点。以维护管理为侧重点,剖析闸门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关系。关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偏重设计与施工阶段,对竣工维护与保养层面的研究相对匮乏,该书弥补了这些不足,理顺实践教学流程,并结合综合案例拓宽实践教学涉及面。该书通过工程实例设计多个任务,全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自主设计能力。项目四为输水建筑物的养护修理,结合隧洞、渠道养修、渠道防渗,从实证角度分析输水建筑特点、运维手段。该项目可培养学生观察、学习、思考等能力,进一步深化与活化课堂教学内容,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同时,让其与顶岗无缝衔接,便于学生及早进入角色,缩短工作适应期,提高学生岗位竞争力。项目五任务布置与项目四大体一致,但任务1概述我国防洪减灾体系,其优势有二:一是便于思政教育改革;二是普及法律知识,让学生明晰防洪工作的重要性。项目六基于上述5个项目,在运维基础上,论述水情自动测报与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的设计、部署与实现,分析水闸自动化监控系统及河道堤防信息化管理路径。本项目立足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工程建设、管理及服务人才。
三、对接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延伸,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为一体,强调边理论边实践、边讲边练、相互渗透。该书各项目编写过程中保留项目完整架构,同时考虑学生群体认知模式,强调单项技能训练、多项技能串联。书中提出的测量、材料、参数评估等内容均立足教学实际,但不脱离工程实际,致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及实践技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践教学存在重视程度低、专业度低、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该书充分考虑此类要素,采用任务式编写理念,辅助搭建实践教学模型。书中列出的多个任务,强调实践教学层层递进原则,以螺旋上升为教学理念,指出宝塔形实践教学结构。参照该书编制理念,可搭建分层实践体系。①基础技能培养层。以项目一的任务1为例,任务1为大坝监测工作概况,是对本项目内容的概述,可理解为基础技能培养。学生需了解大坝监测工作整体布局才能开展后续工作,因此基础层是铺垫层。该层以认知实例、知识普及为主,对整体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处理,提取浅显知识模块,为串联实践教学提供保障。②专业技能培养层。项目一的任务2~6解读大坝监测工作流程,可理解为专业技能培养,通过实际工作案例让学生了解大坝监测工作的组成及操作要点。实践教学中通过搭建专业实训教师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水工专业能力,同时让其形成水工优化思想。③综合能力培养层。项目一的任务7~任务12等价综合能力培养,在监测工作铺垫的基础上,让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托校内模拟实训场,结合书中内容搭建工程环境及工程实习场景,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及国家规范与标准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其具备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及全局观念,提高学生适应力及组织协调能力。④能力升华层。项目一的自我检测模块,提炼本项目核心知识,评估学生掌握情况,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该书项目式编写理念可对接人才培养体系,以步步结合、环环相扣为基础,明确各模块教学目标,同时让子目标串联为教学整体,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