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税收管制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走出去战略下代表处财务会计论文
一、“走出去”战略下海外代表处财务会计管理风险分析
1.海外代表处所在的地区财务会计法律规定与国内存在差异,国内公司的财会制度不能直接适用于海外代表处。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走出国门的企业数量在逐年增加,加上其他国家也在积极开拓外国市场,海外市场的竞争逐年加剧。财务会计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原有的财务制度使其适应当地的规定,就会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对企业的业务开展带来阻碍,影响开拓海外市场的进程。很多中国企业把国内的财务会计管理经验搬到海外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结果往往是失败的。
2.海外代表处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在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当地的税收管理制度,从而给代表处的财务会计管理带来风险。
税收管理是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国家之间的税收制度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比如我国的税收凭证是发票,而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发票仅仅是财务管理的记录而已。海外代表处的财务会计管理适用所在国的税收管理制度,使得海外代表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税收政策、征税数额计算方法和征税方法都比较复杂,很难在短时间得以掌握。一个地方的税收体系不仅仅包括所在国的税法,还包括当地的商法、经济法和相关的行业法规。可以说,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学习是无法理解的。在过去,许多企业在“走出去”前做好了充足准备仍然要准备这方面的学费,因为税收管理方面存在许多不可预料的风险。海外代表处的财务管理人员大部分来自国内,之前对当地的税收管理制度没有了解,这给海外代表处的税收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3.汇率波动会为海外代表处的财会管理带来外汇风险。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世界金融市场一直处于一种敏感、不稳定的状态。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汇率的变化。汇率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影响到海外投资的经营利润,给财务管理决策带来风险。另外,所在国的外汇管制政策也会给海外代表处的财会管理带来风险。目前世界上约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严格外汇管制,另外还有20-30个国家和地区实施部分外汇管制。在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企业资金的回流难度较大,经营利润难以汇回。除了汇回的资金,剩下的外汇就要依靠海外代表处自行消化。如何使得这些资金发挥最大的效果,做到保值、增值成为了海外代表处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管理浅谈
摘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变得非常激烈。如果企业采用的方法不够合理,自然会使得自身发展受到影响,导致管理效果下滑。为此,企业就需要提高对财务管理和税收管理的重视程度,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外部环境,持续调整方法,缩减成本投入,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情况下,获取更高的收益。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财务管理和税收管理的概念及关系,探讨了当前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于提升财务管理和税收管理的方法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税收管理
引言
对于税收工作而言,本身可以看作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方法,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企业一直扮演着纳税人的角色,通过合理合法纳税,能够为社会的整体发展创设良好基础。因此,企业就需要提高对财务管理以及纳税管理的重视度,不断调整管理模式,以此促使自身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进而能够实现进一步发展。
1财务管理和税收管理的概念及关系
1.1基本概念。所谓财务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运用的管理方案,通过设置一个整体目标,将企业资产购入、资金筹措、合理运营以及利润分配当作管理基础,促使企业的整体运营具有较高的效率,进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所有企业都需要掌握的基础技能。所谓税收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在对内部税务问题展开处理的重要方式,基本上都以税收筹划为主。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可以基于方法的差异,具体划分为两类,分别是广义以及狭义。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要将国家颁布的法律政策作为重要前提。这其中,广义主要是通过有效管理方案,实现预期目标,而狭义则是对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予以利用,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战略安排,缩减投入成本,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1]。
1.2实际关系。对企业来说,自身发展的主要目标便是盈利,而财管和税管则是重要的方案。因此,两者可以看作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企业通过财管的方式,可以为税管创设优良条件,而税管则是财管的基础部分。只有做好两方面工作,才能解决企业管理工作的难题,促使企业的整体水平持续提升。其一,企业在开展财管工作的时候,理应参照当前缴纳税种和税额,以此为基础进行调整。通常来说,要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满足税务缴纳的法规要求。其二,在遵守相关法规的同时,企业还要尽可能缩减资金成的投入,制定满足企业自身要求的纳税计划。同时还要时刻把握国家政策的动向,对各项优惠政策予以合理利用,逐步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从而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其三,财管部门理应提高财管工作的重视度,合理利用财政税收的方式完成管理工作,并将企业销售、经营以及融资的各项因素全部整合,以此反映出企业现有的情况,为未来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保证。其三,通过财管的方式,促使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充分了解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从而可以更好地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并通过针对性措施予以处理,不给企业的未来发展留下任何隐患。同时管理者还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思考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而能够打造一个长寿企业。
数字经济对税收征管制度的冲击与应对
摘要:数字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下的交易方式以及价值创造手段,使产业之间存在高度关联性,创造出了众多的商业模式与价值增长点,从多方位影响了纳税主体的收入来源。面对新兴事物的冲击,现行的税收征管制度在适应数字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无法保持同步,产生了税收基本要素的认定模糊、发票系统存在滞后和涉税信息难以获取等诸多问题,阻碍了征管效率的提升。基于此,通过分析数字经济对现行征管体制的冲击,为了解决税收领域存在的潜在矛盾,提出税制改革的合理应对之策,以期税收征管体系能够满足数字化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关键词:数字经济;税收征管;税收政策
引言
作为一种生产力变革方式,数字经济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发展动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企业竞争力提升、制度革新的强有力工具。数字经济以其独特的信息传导和价值创造机制,打破了传统经济下价值创造链条的运行轨迹,衍生出众多特色产业与新型模式,成为促进行业发展的新引擎与新动力。但同时也应看到,过快的发展对现行税收征管制度产生剧烈冲击,造成税收执法工作方面的现实困境。一方面,数字经济尚未纳入税法规定的征收范围,滞后的征管体制难以适应数字经济下新模式的发展,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征管规则的部分缺位,阻碍课税公平的实现。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涉及跨国企业课税规则的判定,处理不当容易引发国际税收管辖权争夺以及税款流失的乱象,不利于国际税收秩序的稳定。因此,如何完善我国税收征管制度,合理应对数字经济的冲击,确保课税公平,成为税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及特征
(一)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数字经济最初源于20世纪90年代知名学者唐·泰普斯科特的构想。从本质上看,数字经济是以数字信息为价值来源,以虚拟平台为运作载体,以信息技术为革新手段对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增值和交易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在技术发展和实践运用下,其内涵在延伸的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时代特征。目前,数字经济不仅囊括了经济学与信息技术的诸多理论,还广泛应用在医疗、教育、物流等多个领域,催生出平台经济、数据经济以及共享经济等新兴模式,已然成为推动行业变革与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波动的态势下发挥了稳定器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全球数字经济始终保持扩张态势,2020年依然能够逆势创造32.6万亿美元的增加值,展现出惊人的发展韧性。在我国,数字经济成为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增长动力:2015—2020年,数字经济始终以9%的高位增长率迅速发展,2020年增加值突破39万亿元。不仅如此,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加显著,从27%逐渐上升至38.6%,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从构成比例上看,数字经济主要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组成。与以信息通信业为主体的数字产业化不同,产业数字化更注重信息技术与现有产业结合,衍生出“互联网+”商业模式,促进了数字经济与第三产业的高度融合。目前,产业数字化在数字经济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数字经济的特征。1.非现实性。随着虚拟平台与在线支付机制的完善,数字化交易能够复刻出传统交易的整个流程,摆脱了线下实物交易的时空限制,在确保安全的同时极大地减少了成本费用。除平台、货币具有虚拟特征之外,交易主体之间同样也具备非现实性,能够通过切换虚拟账号、更改交易信息来隐匿真实身份。这种虚拟的交易要素并不阻碍实际交易的真实发生,同时也无法掩盖收入课税的经济实质。此外,这种非现实性也促使数据挖掘工作得以开展,精准匹配与整合不同领域的数字信息,以实现信息优化与价值创造。2.边际效益递增。数字经济能够挖掘出内嵌的商业价值,形成新的价值创造方式。一方面,信息技术以极高的渗透力革新传统行业,整合和优化业内资源,缩减边际成本;另一方面,信息资源拥有潜在的增值空间,通过信息处理与交换实现信息增值,使得边际收益逐渐呈现累进特点。每个用户既是虚拟交易中的消费者又是数字信息的制造者。通过分析交易数据,能够加强对用户偏好、消费心理的深刻认知,向消费者推送定制化产品与服务,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在边际成本递减和边际收益递增的双重作用下,潜在收益被无限挖掘,产业链条逐渐走向多元。
区政办综合治税工作意见
为完善税源控管机制,健全以“政府领导、财政牵头、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信息支撑”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治税体系,实现税收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源头控管,抓好税源管理 ㈠加强房地产业税收管理 1.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个人,通过招拍挂方式竞得房地产开发用地,必须凭区房管局“同意办理企业法人的房地产企业备案意见”到区工商局办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独立设置帐簿、结算账户,独立计算盈亏。 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个人通过转让方式取得开发用地,土地使用权转让方取得转让收入时,应向受让方开具税务发票,并按规定向土地所在地地税部门缴纳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有关税收。房地产开发企业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权属登记时,必须提供与转让协议一致的税务发票和契税完税证明,经区国土部门审核后,方可办理转让手续。 2.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个人在本区从事房地产开发,应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办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经营许可证》。 3.房产交易双方在办理房屋交易手续时,应先提供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完(免)税证明或销售不动产专用发票。 ㈡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 1.承建建设规模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工程项目,区外施工企业必须凭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及其他必备资料,到区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备案和施工许可等手续。业主单位拨付工程款必须凭区建安专用发票结算。 2.施工单位取得的建筑材料必须凭国税部门发票入账。 ㈢加强股权变更税收管理 工商部门在办理当事人股权变更登记时,须由当事人出具区地税局股权变更完税凭证或不征税证明。 ㈣加强木竹行业、采掘业、建筑材料生产行业税收管理 区住建委、林业局、水利局、国土资源局在审批有关资格或办理相关资格年审时,要在事先征求税务部门意见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㈤加强车船税收管理 1.车船上牌、年审时,车船主应到国税部门开具车辆购置税完(免)税证明,并凭该证明到公安机关办理上牌、年审相关手续。 2.区交通运输部门应与区地税部门建立联审联管制度。在进行营运年度审验前,车船主应先办理完(免)税手续。 3.区农机部门应与区地税部门建立联管、联检制度。在进行农业机械年度审验前,农业机械所有人应先办理完(免)税手续。 ㈥加强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的税收管理 1.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联合区税务部门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企业的管理,强化、完善此类企业的资格认定,做好上述已认定企业的年检工作;对年检不合格的,取消其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 2.区民政局要与区税务部门建立联管、联检制度,共同做好福利企业年检工作。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应取消其相应资格。 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税收管理 营利性医疗机构应先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按规定申报、缴纳税款后,再到区卫生局办理年度审验手续。 二、加强信息交流,强化税源监控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的法律职责和义务,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做好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定期通过区政府网政务平台向区综合治税办公室提供有关涉税信息。涉税信息的详细内容、传递时限详见附表。 税务机关对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的涉税信息应科学分析、综合利用,且不得用于税收管理之外的其他用途;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税务机关应当予以保密。 三、实行委托代征,征好分散税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对下列分散税收实行委托代征。 ㈠委托交通运输部门代征道路建设应缴纳的税收。 ㈡委托房管部门代征房产交易应缴纳的税收。 ㈢委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代征转让土地使用权应缴纳的税收。 ㈣委托文化部门代征文艺演出应缴纳的税收。 ㈤委托区招管局代征建设单位的印花税。 ㈥委托各乡镇财政所代征国税部门指定辖区内零散税收。 四、严格发票管理,堵塞税收漏洞 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发票的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税务部门批准,不得印制属于发票范围的各种收付款凭证。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制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相抵触的规定,凡不符合规定的发票(收据)不得作为报销凭证。坚持“以票控税”,凡属发票管理范围的各类票据,均依法纳入发票管理范围。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在超市、商场、餐饮、旅店、娱乐、广告、洗浴(足浴)等行业大力推行税控装置或网络发票。同时,区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检查或者办案过程中发现单位或个人使用假发票或不依法取得发票的,应依法处理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区税务部门。公安等部门应严厉打击发票制假、贩卖等违法行为。 五、坚持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p#分页标题#e# 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根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税务部门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杜绝混淆税款入库级次、混淆征管范围等违法违规行为。有关单位在实施强制执行活动、拍卖、变卖被执行人财产前,应向区税务部门提供被执行人相关信息或经济案件中涉税信息,协助税务机关依法优先从该相关收入中征收税款。有关单位在查处经济类案件时,应向区税务部门提供涉案人员相关经济案件中涉税信息,协助税务机关依法追缴税款。 六、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查考核 ㈠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综合治税工作,切实加强对综合治税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和落实。区政府成立区综合治税工作领导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工作,总结经验,及时解决综合治税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区综合治税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综合治税的日常协调、考核和监督检查工作。 ㈡加强协调配合。各地、各单位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及时互通信息,保质保量地提供涉税信息,真正起到控管税源的作用,税务部门要进一步发挥主体纽带作用,及时对各部门的综合治税工作给予指导,着力形成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税氛围。 ㈢强化考核奖惩。区委、区政府将综合治税工作列入综合治税成员单位年度目标考核的重点考核内容。区综合治税办公室将定期对各相关部门、单位报送的综合治税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并进行通报。区政府每年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在综合治税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对因工作不力,不报、迟报、漏报信息,造成税收流失的,将进行通报批评。
海外工程项目财务风险论文
一、海外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一)管理因素
受到地域距离的限制,国内企业只能通过互联网、计算机等高新技术手段对海外工程项目进行远程控制。远程控制往往具有滞后性和不准确性,导致国内企业无法及时对海外项目的财务问题进行处理,给海外项目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另外,由于海外工程项目的所在的法律、经济、文化环境都与国内不同,因此海外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与国内的财务管理体制必然有所不同。随着海外工程项目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原有的财务制度,就可能造成项目财务制度不适应于所实施的海外市场,由此给项目财务管理带来风险,影响海外项目的实施。影响海外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管理因素主要包括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和税收管理。第一,资金管理风险。首先,融资风险可能是海外工程项目要面临的最主要的资金风险。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海外工程的业主经常要求我国企业提供保函,但是我国国内银行对于开具海外工程项目保函条件比较苛刻。一般来说,对于海外工程项目,我国银行在保证金支付比例与授信额度方面的条件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海外工程项目的投资额巨大,向银行贷款数额一般比较大,但是近几年我国银行的贷款基准率多次上调,加剧了企业的财务支出。其次,资金安全是海外工程项目要面临的最严重的资金风险。一般来说,施工企业在工程完工、回收资金前通常都要先垫付资金。一些海外工程项目受所在国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影响,业主延期支付工程款或者拒付项目工程款,项目经营者无法及时回收工程款。第二,资产管理风险。目前我国的海外工程项目的资产管理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重视资产管理,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由于海外工程项目往往有地理位置相对固定和施工作业场所流动的特点。一般来说,施工企业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体系。施工部门在完成施工后,由企业完成对资产统一管理的工作。因为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实际工作出现了“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导致资产闲置与重复购置,造成了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一是资产的损失风险。受到汇率的影响,施工企业在外的施工机械的资产价值发生了贬值。而且,随着海外工程项目市场竞争的不断加紧,我国企业的海外新签合同额减少,开工率降低,造成了部分海外施工机械的使用率下降。如果施工机械出现闲置现象,或者在当地的政治、社会环境发生变化需要将人员撤回,将机械滞留于海外将存在损失风险的情况下,将资产回运国内将有可能造成一笔巨大的开销,增加企业的财务支出。第三,成本管理风险。受到工程实施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的影响,施工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控制风险。如果施工企业在海外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增加整个工程项目,就有可能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造成项目亏损。工程的成本包括内在成本和外在成本。工程的外在成本受到工程所在的市场材料价格、设备运输成本、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计划工期的延误也有可能影响到项目的成本控制。工程的内在成本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劳务支出、培训支出、办公支出等。第四,税收管理风险。与国内的工程项目不同,海外工程项目由于施工地点在海外,存在一定的税收管理风险。各国的税收管理制度都不相同,使得我国企业海外项目的税收管理面临极大的挑战。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税收政策、征税数额计算方法和征税方法都比较复杂,很难在短时间得以掌握。因此企业在对税收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
(二)外汇因素
第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削弱了我国企业的成本优势。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应收海外外汇款等外币资产的汇兑损失。相对应地,人民币升值提高了我国企业的成本,使得我国企业的成本优势被削弱甚至丧失,减少了我国海外项目的中标数量。人民币的持续升值造成了我国一部分企业已逐渐退出了海外市场,一部分企业甚至因为资金无法收回而陷入经营困境的局面。第二,国外的外汇管制政策增加了外汇风险。目前世界上约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严格外汇管制,比如东南亚和非洲的很多国家等。另外,还有20-30个国家和地区实施部分外汇管制,如法国、澳大利亚、丹麦、挪威等。在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企业资金的回流难度较大,经营利润难以汇回。
(三)人才因素
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的高低。专业水平高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控制或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对税收金融政策的把握能力以及会计核算水平等方面,但是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尚未完全接轨。如果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以适应海外工程的要求,就会给工程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互联网交易下税收征管问题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位居全球前列,互联网交易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交易与传统的交易方式不同,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种应用。互联网经济在我国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互联网经济的税收征管带来了重大挑战。由于缺乏税收征管制度、监管困难、获取交易信息的手段滞后以及民众的税收意识差等原因,导致国家税收收入流失。因此,解决和管理互联网交易的税收征管问题是关键。本文分析了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现状及税收管理所面临的难题,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以加强我国互联网交易的税收征管。
关键词:互联网交易;税收征管;对策
一、互联网交易的特点
(1)贸易全球化。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源和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世界各地,电子商务基于当前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传统贸易的范围,并增加了整体销售额。(2)交易虚拟化。电子商务交易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解决相关问题,例如咨询、订单签署、付款、订单完成和售后。(3)交易智能化。在线交易中,电子商务可以通过数字信息传输完成交易。买卖双方无需见面即可完成交易。(4)交易主体隐蔽。电子商务交易可以不用有固定的地址,所有交易都可以在线完成。
二、税收征管原则
(1)依法征税。任何企业和个人必须履行其纳税义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行使税收职能,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规范和维护国家经济,提高税收政策的稳定性。(2)效率原则。各国政府通过政治权力来征税,利用经济支持企业并促进生产。根据相关数据调整企业生产规模和生产计划,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3)公共税收原则。它是指税收政策、税收法律法规、税收流程和税收方法的公开性,以促进公众监督。
三、税收征管的难点
有关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
一、分析案例揭示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对现行税收征管基础的挑战
1、对税务登记制度的影响
网络空间的自由性,使现行的税务登记制度无法发挥其作用。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登记并据此对纳税人实施税务管理的一系列法定制度的总称。税务登记是税收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是征纳双方法律关系成立的依据和证明。我国现行的税务登记制度是以工商登记为基础的,纳税人在营业前必须要到工商部门进行登记,以便税务机关进行监管和核查,这也是税收征管的前提所在。可是,因特网是一个来去自由的空间,企业只要交纳了注册费,就可以在网上从事有形商品的交易,也可以转让无形资产、提供各种劳务,从而使得税务机关很难像以前那样借助税务登记制度对纳税人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管。
2、对传统账簿凭证管理制度的影响
传统的税收征管和稽查,是建立在有形的凭证、账册和各种报表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其有效性、真实性、逻辑性和合法性的审核,达到管理和稽查的目的。传统意义上的税收征管是通过审查和追踪企业的账簿凭证,并以此来核实企业纳税义务的履行情况。然而,电子商务发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传统的纸质凭证被无纸化的数字信息所取代,而且电子凭证可以轻易地修改、删除并且不留痕迹和线索,无原始凭证可言,使得传统的税收管理和稽查失去了直接的凭证和信息。这样使得税务机关对这些信息的来龙去脉无法追踪和查询,也就无法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监控。
3、对代扣代缴制度的影响
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完善策略3篇
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篇1
摘要: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完善的财政税收运行机制是事业单位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现行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机制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的市场发展要求,因此需要加强对税收管理措施的改革。本文简要分析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使我国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税收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蓬勃发展,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事业单位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并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事业单位由于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兼具公益性服务属性,多数有国家财政支持或专项补贴,与其他企业在财政税收管理上有较大不同,所涉及的内容也较为复杂。尽管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改革措施越发完善、规范、严格,但事业单位内部深层次的财政税收管理问题也愈加突出。在当前经济转型发展和事业单位亟待改革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开始逐步走向市场化、实体化运行发展阶段,其对于财政税收管理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也显得尤为迫切[1]。
一、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概况
我国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出资,主要开展科、教、文、卫等社会公益事业的非营利社会服务组织。在目前经济制度下,针对国有性质的事业单位,国家多以全额出资或专项拨款的形式支持其完成工作职责,对其投资回报或经济效益没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国家赋予事业单位的政策支持、倾向性制度优惠和补贴措施等越来越少,促使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将分类逐步向市场化转型过渡,因此,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机制亟待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