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水利工程监测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系统论文
1水利工程系统的总体设计
为了满足农村水利工程现代化的管理需要,建立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是必须的,它的总体设计目标是一个集底层设备适配采集方案、信息综合传输方案、设备远程监控方案、工程全过程管理方案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的整体结构从信息门户以下,按照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可以将这个系统分为不同的部分,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1.1管理系统的感知层
在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中,感知层是用于实现对自然界的智能感知识别能力,对各种不同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能力,并通过计算机系统的通信终端模块,将物理实体的信息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中。感知层利用的是电子编码,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GPS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等设备。在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中,感知层在终端系统中可以发挥对信息的监测和采集。例如,对泵站、灌区进行实时监测和信息传输等功能,包括对水利工程系统的常规监测,自动控制农村水利工程中泵站的水位、水量、水质状况和闸门的开度大小的需求等。
1.2管理系统的网络层
在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中,网络层是用来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到的各种信息,在网络层包括光纤、同轴、网线等有线传输设备,也包括各种微波、无线电信号、GPRS、3G等无线传输设备。在网络层中,各种监测数据是利用网络层向监控指挥中心数据,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调度中心,由调度人员采取必要的选择。在该系统中,可以对近程进行监测并利用控制设备实施控制,传输过程大都采用有线链路进行数据的传输,利用的主要方式有不同的方法,如采用光纤、同轴电缆、网线等不同的方式;网络层也具有对于中、远程的控制设备,如可以采用无线电数传、微波扩频、GPRS、2G/3G/4G无线通讯网络等技术的实施,来实现基于采集中心信息的相互交流。
1.3管理系统的应用层
水利工程管理关键技术探究
摘要:
水利工程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在我们长期的生活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起着防洪、排涝、防灾作用,为人民带来安定的生活。近些年,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和关键技术应用地位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管理和专业技术方能保证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建成利国利民的好工程。为使水利工程管理趋向于规范化和专业化,针对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来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对策。
关键词:
水利工程;关键技术;管理现状
1前言
一直以来,兴修水利工程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对水资源的需求,它既可以防止洪涝灾害,还可以有效地进行水资源的调配。然而水利工程应用范围之广远远超乎想象,包括防止旱灾、涝灾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田水利工程;预防洪水灾难的防洪工程;防止水土流失以及水质污染的水土保持工程和维护生态平衡的环境水利工程;为生活和工业用水服务,并排除和处理污水的供水和排水工程等等。水利工程作用之大、适用范围之广,现如今我国对水利工程投入不断加大,水利项目建设不断增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因管理不到位,技术要求不明确等原因也出现较多问题,以致影响工程质量,不能满足工程建设标准。因此要在建设期抓好工程管理和关键施工技术这两大要素,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出现的问题。
2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
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思考
摘要:水利工程作为一项国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能够保护人民财产安全,抵抗洪水的侵害,需要基于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要点,力求改善周围的环境,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稳固发展。了解在开展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当中的质量构成因素,以求通过解决质量问题,控制好相关环节的关键性措施,从而使施工建设的过程能够达到高质量和高安全的状态。本文通过探究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常见的一些质量问题,希望能够提出解决的有效措施,也给相关从业者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问题;分析;探讨
基于长时间的工程建设过程,推动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结合建设的要点,进行施工质量的管控,是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但是,现如今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仍旧存在着许多现实性的问题,施工企业应当通过不断优化内部的管理体制,提高施工建造的工艺水平,改善水利工程的整体管理效率,才能够真正的保障施工建设的质量。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加以创新,才能够保证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可能推动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
1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
水利工程的施工不同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它存在着地域上的特殊性。通常水利工程项目所处的地域是在远离城市的区域,在工程施工建造的过程中,需要相关团队和工程施工建造人员将专业的仪器设备和材料运输到指定的地点,运输的路程相对较长。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周期较长,团队施工在施工建造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人员流失的情况,给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带来阻碍,这是对工程施工建设的一项挑战,也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基于实际情况做好调整。总之,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影响因素众多,施工周期较长,劳动强度很大,也容易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在开展施工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当考虑综合性的情况,做好施工方案的考量和规划过程,才可以把控施工的质量问题,处理许多常见的矛盾,保证施工建设的整体效率。
2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2.1人员
信息化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应用
摘要:近几年,我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有关部门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并且相关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也提高了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那么,在当前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相关施工单位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就要将这一现代化技术融入实际工作中。既然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管理工作一直是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那么在发展过程中,施工单位就要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工程施工管理中,进而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质量,进一步保证水利工程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应用;发展
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水资源供给出现了严重的失调现象,所以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就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燃眉之急。那么,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水利工程在社会发展中就要起到帮助作用,进而在发展过程中保证可以通过水利工程建设来降低水资源消耗。所以,为了保证水利工程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同时,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相关施工单位在工作中就要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实际施工管理中,进而推动水利工程现代化发展。那么,本文就针对信息化技术应当如何有效应用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进行论述。
1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
(1)合理控制工程施工成本。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施工成本一直是施工单位关注的问题,并且施工成本的有效运用还可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那么,为了保证水利工程施工成本得到有效应用,施工单位在工作中就要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成本管理中。这样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就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总结评估,以保证在施工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将整体质量有效提升,最终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效率。因为水利工程建设涉及的环节较多,并且施工时间也比较长,若是相关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没有对后续管理进行优化,那么,就会导致水利工程施工成本出现问题,所以在工作中就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施工成本进行管控,进而避免出现无效的成本支出问题,最终达到有效控制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目的。
(2)有效提高技术管理效率。施工技术控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也有较深远影响,因为水利工程建设不同于其他工程项目建设,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就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安全问题,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建筑质量。那么,相关工作人员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就需要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施工技术管理中,以保证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能够满足实际需求,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整体质量。
2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应用探析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水利工程进入快速建设时期。水利工程作为重要的惠民工程,其顺利实施会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促进效果。水利工程的组织结构与运行体系无法脱离信息化技术,可以强化水利工程项目的调度水平与管控能力,通过信息化施工管理技术的应用,从而提升水利工程自动化程度。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技术;施工管理
在20世纪出现的信息化技术,鉴于其可以强化工程项目建设效率以及有效控制各种成本等,现今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大量普及推广。水利工程有着巨大工作量、很长建设时期以及很高成本等,需要政府大量投资各类物资能源。因此,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广泛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保障工程管控效能,显著强化国内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成效,增强水利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
1.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意义
1.1信息化的概念。信息化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等将分析对象所有信息记录到数据库中,为社会公众生活学习以工作带来信息数据的技术支撑,这是与人们发展紧密关联的一类自然科技。
1.2节省水利工程管理的物资消耗。水利工程项目有着很高的工作量,能否有效开工是受到诸多因素综合影响,譬如自然灾害考量要素、地质地理环境考量要素以及前期投资考量要素等,而且这类工程项目具备长周期特点、高难度特点、高资源消耗量特点等,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应用信息化技术后,能够相应优化上述的负面现象。信息化技术具备简洁优点与高效优点等,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以分层次的状态管控水利工程项目,由不同管理人员开展各层次的管控工作,能够将总项目管控活动有效贯彻。在水利工程项目筹划阶段中,选择信息化技术获取的有关数据,能够辅助工作人员更加深入认知整体工程情况、自然环境条件以及水文人文信息等。设计者以上述数据为参考,进而设计更具完善性的图纸,能够有效节约时间精力与成本费用等。而且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时,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辅助管理工作人员做好监管与记录的管控活动,依托于信息化技术的强大计算分析水平,帮助管理者采取更加优化的作业模式,让设计者规划最高效的物流路径,有效控制能源成本,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在出现自然灾害或者突发情况的非抗力性问题时,信息化技术可以事先预警,确保工作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提供科学化的应对举措,防范安全隐患风险。综上所述,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在更大化层面上控制水利工程管理的各类消耗问题。
1.3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要想降低在水利工程建设时出现的城市环境污染或者噪声问题,通常相关项目会在郊区或者野外,鉴于这类项目有着较为偏僻的地理环境,因此会对科学管控带来相应的难度,如果出现突发问题时也是无法快速的管理与维护。所以,在引入信息化技术后,能够通过某些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以此实时监测水利工程项目的进展情。一般情况下,技术工作人员选择传感器展开监测活动,这是有着相对简单的操作方式以及较小的成本费用。由传感器收集水利工程的综合信息资源,然后传送到管理工作人员操控的信息平台中,结合实际的反馈数据进行设备实时的监控,及时发掘出现的问题,并且快速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防控相关的风险。
水利工程监理技术的创新3篇
水利工程监理技术篇1
1引言
水利工程项目作为我国基础性产业之一,是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有效,不但会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而且还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换而言之,水利工程作为城市的重要形象,还是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所以,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的巩固,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角度来讲,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而施工监理的存在,在整体工程监理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但要严格监管水利工程的建设,而且要严格掌控施工过程的质量,最大限度地保障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所以,施工监理在整体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水利工程监理的定义
水利工程监理一般指的是水利工程施工中开展的监督监理,其作用就在于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监督每一个环节和步骤,为施工过程中所有流程满足规定提供保障。水利工程监理作为水利施工过程中严格的监管,其单位受到业主的委托,水利施工过程中水利工程监理应充分结合法律规范的监督,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提供保障,利用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为水利工程监理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3水利工程监理的重要作用
水利工程包含防洪、排涝、灌溉、水力发电、滩涂治理、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各种工程及其配套和附属工程。属于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建设,还是地方政府绩效衡量的重要参考指标。增强水利工程监理的建设,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表现在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建设、提升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推动水利工程的施工效率方面。安全作为工程建设至关重要的内容,是水利工程监理须充分考虑的问题。增强安全监管,是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推动水利工程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不但能够为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而且还会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利用监管才可综合评定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影响。采用工程项目监理措施,有效激发工程项目建设者的积极性,加强工程建设责任的明确落实,产生工程建设动态长效的督促机制,为高效率的顺利完成建设任务提供保障。
农村水利工程环境调度研究
1农村水利工程生态与环境调度的技术
1.1水库调度运行技术
水库调度运行技术首要任务便是对水位进行调整,对水库特征水位及水位调度过程进行优化,这样便可以在保证水库运行安全的同时,加大蓄水量,从而为改善流域水环境提供更多的水源。水位调整时要以水库来流量的变化为依据,尽可能地减少库区泥沙的淤泥,避免水库区域发生富营养化。在调整水位时还需要结合典型示范区,对水库区域水动力条件、污染物的迁移情况进行分析,评估调整湖库水位。水位调整后,还需要对水库泄流方式进行调整。河流生态环境的需水研究目的在于确定水库的下泄流量,根据需水量划分区域,并根据各区域特点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进而促进水库泄流方式的调整。河流生态环境的需水研究主要包括水库泄流量和时间的优化、泄流量对水流条件、生物的影响,而后再根据研究结果对水库泄流量进行优化调整,增大下泄流量以满足水库下游生态环境用水的需要,这样可以为河流内的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保持生物多样性。农村水利工程为了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需要在河流上建设工程设施,并对这些设施进行优化设计以满足水库的需要。比如,利用泄水建筑物进行水体富氧、提高下泄流量的小型机组等等都是改善河流水质的有效设施,将这些设施进行合理的布置,便可以有效改善河流水质的状况。联合调度是农村水库生态与环境调度的主要方式,指的是利用河流水工建筑物,与水库相协调,充分发挥水生态环境的作用。比如,在河流上便可以建设拦河闸,以延长水库泄流在河道内的滞留时间,并利用闸门、泵等设施,将多条河流调度联系起来,从而实现水量水质的统一化。联合调度的研究从流域统一性出发,在流域系统中调整湖泊水库的调度方式,这样可以有效改善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
1.2生态与环境调度的支持技术
为了实现农村水利工程生态与环境的有效调度,需要一系列的技术支持,包括水文预报、实时监控等技术。这些技术需要在保证湖库安全的前提下,调整水位,使其更能适应生态环境需要。水文预报可以为调度水量的分配提供依据,同时实时监测体系可以对调度效果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对生态与环境调度进行调整,确保生态与环境调度处于有效运行的状态下。
2农村水利工程生态与环境调度的管理
2.1河流生态健康指标
传统水利与生态水利工程发展
1传统水利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水利工程模式是以对水流的控制为目标建设水工建筑物,以满足人们对供水、防洪、发电、航运等需求。人们为了控制水流,或者改变了自然的水生态系统,或者把水从生态系统中分割出来,而引发水域生态环境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生物群落动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库蓄水对上游的淹没,导致的土地、自然文化遗产、景观、移民、动植物栖息地、生物物种多样性等的损失和破坏。水库调蓄,对库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构造、地下水位、气候等产生影响;二是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江河水的自然流态发生变化,打破了河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三是水库蓄水对周边生态的影响。河道河床抬高,水库上游洪水水位逐年升高;下游河道冲刷加剧,甚至引起河口的海蚀等。忽视生态环境对水的需求,一旦水利工程的作用超过环境承受能力,环境问题就必然发生;四是跨流域调水的影响。对调出流域的下游因水量减少产生的生态影响,如供水安全、河道断流、河口萎缩等;对调入流域的可能影响,主要有工程沿线的移民安置、水质污染、水生微生物传播疾病等。总之,传统水利工程模式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而轻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管理和保护,导致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2生态水利的概念
生态水利生态水利的提出源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人们在遭受大自然的报复之后,对传统水利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最终向生态水利转变。生态水利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的法则和要求,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建立满足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宏观上讲,生态水利就是研究:水利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演变的关系;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配置中,在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节约用水的条件下,保证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和良性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因此,生态水利是把人和水体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要素来考虑,照顾到人和自然对水利的共同需求,通过建立有利于促进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的运作机制,达到水生态系统改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与传统水利发展模式相比,生态水利工程模式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水资源利用中保护自然环境、尊重自然规律,主张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其目标在于维持水的持续性、可再生性和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恢复和提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生态水利要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水利生态水利模式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水利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其目标要满足人类世代用水需求,体现人类共享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原则。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建设是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条件下施行的,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能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又能留住青山绿水。生态水利工程模式以生态学方法为基础,运用生态整合方法,整合各种技术、行政和行为诱导的手段协调系统内部各种不合理的关系,使得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持续稳定的,对外界不利因素具有免疫力。
3生态水利工程发展应注意的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发展生态水利刻不容缓。这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建设美丽中国有重要作用。发展生态水利工程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1加强生态水利规划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