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电力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水利电力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水利电力论文

我国水文化研究态势分析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水文化研究至今,学术界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准确掌握我国水文化研究的新动态、新形态、新业态,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检索对象,采用高级检索方式,对检索出来的关于“水文化”的论文,从学科分类、发表年度、文献来源、关键词、研究机构及论文影响力诸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期为构建“水文化+”研究范式提供理论基础,推动水文化研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文化;研究态势;分析

1988年10月25日,在淮河流域四省治淮宣传工作会议上,李宗新先生首次提出应大力开展水文化研究。①历经近30年的发展,在水文化理论、水文化建设、水文化教育、水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运用计量分析和统计学知识,对检索到的水文化论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一、水文化研究的学科分类与发展轨迹

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专业设置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设有13个学科门类,110个学科大类。水文化归属哪一个学科?经检索发现,文学、工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文献比较集中,教育学、理学、法学、历史学居中分布,管理学、艺术学、哲学分布的较少,农学、医学、军事学没有相关文献,文化及水电工程是关注最多学科。在上述学科门类中,排本学科门类首位的是:文学是中国文学33篇,工学是水利水电工程239篇,经济学是工业经济119篇,教育学是高等教育19篇,理学是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25篇,法学是民族学13篇,历史学是考古10篇,管理学是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10篇,艺术学是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8篇,哲学是中国哲学6篇。除上述研究领域文献较多外,还鲜见于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林学、中药学、医学技术、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等学科。由此可知,水文化研究内容广泛,不仅有文史哲人文学科内容,而且还有理工类自然学科,同时还有经管法等社会学科的内容,属于新兴的文理交叉学科。我国水文化研究历经开展宣传研究(1989—2003年)、服务水利实践(2004—2006年)、政府倡导推动(2007—2010年)和规划专项建设(2011—2014年)阶段,基本上与年度发表文章数量趋势相吻合(见表1)。特别是2011年水利部《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来,《基于人水和谐理念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研究》和《中国水文化发展前沿问题研究》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点)课题相继立项,国内学者的水文化研究主要聚集在水文化理论、水文化遗产、水文化资源、水工程文化、地域水文化、水文化教育传播等方面。从表1可知,1989—2001年,水文化研究的论文较少,年均不足6篇,低于年均篇数的年度为1989年、1992年、1998年、1999年、2000年,尤其是1993年和2001年分别为0篇,这说明水文化研究处于萌芽阶段。2002—2006年,论文数量呈平稳缓慢增长态势,平均每年约20篇,这说明我国水文化研究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进入2007年后,论文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到2008年、2010年达高峰期,随后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我国水文化研究正趋向稳定和成熟。从2011年开始,论文数量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年均为86篇。2011—2016年篇数占所有论文的53.4%,说明此阶段是我国水文化研究领域的探索和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1989—2003年,没有研究生以水文化选题作为学位论文。2004—2016年,学位论文共39篇(博士学位论文2篇,硕士学位论文37篇),学位论文数占所有论文的4.06%,说明我国水文化研究在基础理论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在学位论文中,最早的博士学位论文是2004年艾菊红的《傣族水文化研究》②,最早的硕士学位论文是2005年刘虹弦的《水脉相连气韵横生———水文化在现代城市形象中浸润和延续》。在水文化文献中,主要来自《治淮》《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水利发展研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中国水利》《江苏水利》《水利天地》《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涉水行业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主办的期刊。在水文化研究中,涉水行业高等院校期刊如《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昌工程学院学报》等成为主要学术交流阵地。尤其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自1985年创刊就设有“水文化研究”专栏,成为全国期刊界历史最长、影响最大、声誉最高的特色栏目。此外,《北京水务》《中国三峡建设》《山西水利》和《城乡建设》这四种期刊数量也位居前列,说明水文化研究与水利建设也紧密相连。

二、水文化研究的热点、焦点与团队分布

文献分析表明,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还没有刊发与水文化相关的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历史类文章,中文核心期刊刊发水文化研究文章更少。在水文化研究论文中,被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论文较少,《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或收录论文屈指可数。这说明,水文化研究期刊层次和期刊学术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对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分析,可以很好地体现一门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焦点。水文化研究出现频率极高且排在前列的关键词有“水文化”“水”“文化”“水文化遗产”“人水和谐”和“水文化建设”。这说明,以上述词语为关键词的文献相对比较集中,是水文化研究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之一。同时,频率在4次以上的关键词主要有“建设”“水利风景区”“保护”“内涵”“水文化教育”“水景观/开发/保护利用”“教育/水资源/水利院校/城市发展/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研究”“传承/生态文明/水文化传播/和谐/水利工程/水环境”和“水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由此可见,水文化研究的范围和领域更加广泛,如水生态文明、水文化传承创新、水教育传播、人水和谐等成为水文化研究新态势。通过分析研究机构,可以了解我国水文化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分布格局。水文化研究发文排在前3位的全部来自高等院校,分别是河海大学、南昌工程学院和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其中,河海大学38篇,发表文献最多,占总数的3.94%;南昌工程学院和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发文章分别占总数的2.07%、1.87%,这与河海大学水文化研究所、南昌工程学院水文化研究中心和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水文化研究中心都是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密不可分。上述研究基地已经成为水文化研究、水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高地。

阅读全文

学校图书馆资源创建思索

本文作者:温捷 单位: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电子信息资源类型

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所收藏的电子信息资源主要有:电子图书、电子报刊、各种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电子图书是指各种电子版或光盘版的图书,如光盘版《四库全书》、《百科全书》等。许多图书经数字化之后被收入电子图书数据库,如超星电子图书。另外电子图书有时也泛指所有电子出版物,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和软件读物等。电子期刊是指各种电子版或光盘版的期刊,许多电子期刊也同时被收入电子期刊数据库,如《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据库包括各馆自建或多馆联合建设的馆藏书目数据库、联合书目数据库、各种专题数据库以及社会上公司企业生产的各种数据库产品。网络信息资源则是计算机网络上可以利用的各种电子资源的总称。

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思路

笔者以我校图书馆为例,介绍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思路。

馆藏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应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它是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管理的基础。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并连接校园网,高职院校师生读者就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检索图书馆馆藏图书以及查询个人借阅情况,并可以办理预约和续借手续。馆藏书目数据库是由本校图书馆自建,要对图书馆藏书手工输入书目信息,工作量较大,所用时间较长,因此可以利用有关图书数据提取和转换。现在出版社都会定期将新出版的图书书目电邮给图书馆,各图书馆可以将自己所购买的图书书目信息提取出来,添加到本校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中,或从其他有关书目数据库中下载自己所需的书目数据。我校图书馆现已建成23万册馆藏图书的书目数据库。

各馆可以直接购买现成的电子期刊数据库,中文期刊和论文数据库常见的有《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万方学位数据库》等;外文期刊常见的有SpringLink英文数据库、EBSCO-ASC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ProQuest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等。笔者上网查阅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福建省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及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黎明职业大学、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等37所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有90%的高职院校使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72%的高职院校使用《万方学位数据库》,我校图书馆也购买了《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外文期刊数据库使用较少,这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外语水平较低有一定关系。本科院校常用的是SpringLink英文数据库。

阅读全文

如何完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也越来越多。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大、施工复杂,建设过程中涉及部门较多,应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论文概述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措施。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措施

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涉及多门基础学科,建设过程涉及多个部门。大部分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都是露天作业,施工条件差,为了更好地完成水利水电项目的建设,就需要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尤其是设计,施工企业应多方案对比,选择最佳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案。在工程设计前,设计人员应到施工现场了解并熟悉工程的概况,掌握工程地质的勘察、测量信息,进而设计出具有可行性、合理性的设计方案。另外,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按照国家及有关部门的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同时还要进对工程进行优化组织设计,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完成高效率、高质量的水利水电工程[1]。

2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设计人员的综合素养不高

现阶段,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单位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即经济基础不高、设备陈旧、人员老化等。其中,设计人员老化的问题最为明显,致使设计理念、设计方法没有及时更新,从而无法满足时展的要求。一些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前期的勘察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比如,工程的一些数据没有核对清楚,使得设计出现不合理现象,甚至有的设计人员没有分析具体情况就直接套用类似的设计方案,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设计的质量。设计图纸是施工全过程的基础和指导性文件,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设计人员进行审核,改正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以免在施工过程中造成损失[2]。

阅读全文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思路初探

摘要: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中,水利工程作为基础工程,就要强化建设管理工作,以切实地发挥水利工程的功能,这就必然给水利工程建设单位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工程建设单位在管理中要不断创新思路,以对工程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本论文针对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思路展开研究。

关键词: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思路

水利工程作为基础性工程,对区域范围内的水资源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水资源的质量关乎到生命的延续,关乎到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目前,自然界中的水资源已经难以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特别是一些地区会由于水资源协调性不够,导致各种泥石流、洪涝等等灾害,自然水不仅得不到充分利用,还导致大量的浪费。水利工程对地方水资源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不仅可以防治自然灾害,还有助于对水资源合理利用。新时期,对水利工程建设就会有诸多的新要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就要不断创新思路,以提高水利工程质量。

1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

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如果管理思路没有及时更新,就会导致大量的问题存在。从现行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情况来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现场施工中作业标准程度相对较低;其二为难以保证资金运行安全;其三,存在诸多的施工安全问题;其四,存在施工质量问题。

1.1现场施工中作业标准相对较低

现场施工中作业标准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施工的整理和整顿、施工场地的清洁和清扫、施工管理安全以及施工人员素养等。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包括施工的整理和整顿、施工人员素养方面都存在不足。特别是对于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教育和技术培训都有所欠缺,就会导致管理中存在诸多的不足。作业标准相对较低,就会导致施工现场脏乱差,施工人员在不良的环境中施工,就必然会对施工的质量和施工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阅读全文

高校人才管理创新思考

一、高校高层次人才管理创新研究现状述评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大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内外学者关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国内起步较晚,专著甚少,国外在这方面可供借鉴的研究也不多。以“高校高层次人才管理”为题名,在中国知网检索到博士研究论文1篇,硕士研究论文21篇,相关期刊论文221篇。综述如下:

(一)国内相关研究。

一是研究高校高层次人才的概念、类型和特征。现有文献资料研究充分探索了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含义。研究的内容主要是高校高层次人才内涵的界定,概念与类型的划分,以及其特征分析。研究从总体上来说,都把高创新性、高智能性、强事业性、多层次性、稀缺性、动态性等作为高层次人才的主要特征。二是研究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策。研究主要体现在引进与培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其中,林健在《大学高层次人才挽留与稳定的对策分析》中指出,稳定与挽留高层次人才,是大学的一项重要核心工作。三是研究高校人才考核与评价。刚旭在《试论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考核评价机制》中提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制是人才培养的需要。还有很多研究者探索建构科学的高校人才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高校人才队伍发展的内在规律。四是研究人才测评的方法和技术。有些研究者提出根据高层次人才的多层次性和岗位要求,实施分别评价;还有些研究者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角度,探索高校高层次人才问题。

(二)关于国外相关研究的概述。

张鸿梅(2002)在《关于美国人才战略的思考》中指出,美国吸引全球范围内的优秀人才,靠的是其拥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和政策手段。陈利民(2006)通过钻研哈佛历任校长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发现把高层次人才置于学校的最高层级,并给予其极高的赞誉,是他们的共识。耶鲁大学则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标准更具体化和明确化,一是通过著作和教学方面证明自己在学术和原创方面所具有的声望,二是具备在相关领域与全球范围内的首要领军者相竞争的能力。张元龙和张勇(2009)研究发现,巴西和墨西哥的高校,都特别注重筑巢引凤,鲜有针对个人的优惠政策。

二、广西高校高层次人才管理创新研究的思考

阅读全文

多媒体技术在古代文学作品教学的运用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多媒体技术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其中就古代文学作品教学来说,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融入,转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形式,将更多的视频、图片以及音乐等元素融合到课堂教学当中,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感。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多媒体技术应用优势入手,阐述具体应用策略,并对应用当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多媒体技术作为当前新兴的教学形式之一,其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进一步突出课堂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提升课堂整体教学质量。例如在对《史记》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首先从作者生平入手,对其悲惨经历进行论述,并突出其坚韧不拔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多媒体将司马迁的肖像,以及其被后人广为传颂的文学作品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对其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此时,教师可对好的回答给予表扬,若有的回答欠佳或者过于偏激,须及时给予纠正。

二、多媒体技术在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一)融入多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形象

我们在阅读古代文学佳作时,一般都不难看出其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所处时代的特点,而这样具有个性的人物,我们在现今的生活中是很难遇到的。因此,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就很难深入理解,就更谈不上对人物特点进行深刻探讨了。如果教师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就能使抽象的人和物变得具体。可以采取影片播放的形式,让课文中的人物活起来,这样学生便能够直观地看到人物所处环境、样貌、外形、语气等。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一文时,学生并没有切身体会过科举考试,现今是全面发展的时代,考试不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学生很难理解范进中举后的行为,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科技进行教学,就能够使学生通过时代背景去解读人物,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

阅读全文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研究

摘要:为了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新工科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文章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新要求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研究,确立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明确了专业建设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数理统计为基础的教学过程监控模型,对教学过程的质量评价信息进行统计控制,研究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PDCA循环模型,作为持续改进的管理工具。使教学过程的质量评价有严格的理论和数学基础,保证了专业工程教育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专业建设;教学质量;PDCA模型;统计控制

一、序言

从教育部本科专业指导目录的课程设置来看,工科专业普遍开设了电子信息相关课程,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优势特色专业的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认可度较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如美国和日本的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较容易找到工作,所从事的工作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而且能够获得较好的待遇,社会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认可度较高[2-4]。然而,国内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关度不高,存在用人单位满意度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工程应用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足。在新工科背景下探索培养模式,提高电子科学与技术教学效果,培养电子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研究能力,提高毕业学生解决电子信息领域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作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其宗旨是通过多边认可工程教育认证结果,实现工程教育学位互认,促进工程技术人员国际流动。在提升各国工程教育质量方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也是提高工程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2]72-77,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经验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促使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教育持续改进。因此,教育部评估中心适时引导高校工科专业重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各高校积极申请工程认证,使得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国内受到普遍的认可,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引领了工程教育追求卓越的正确方向,为工科专业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新工科大背景下,我们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新要求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研究,包括培养目标建设、毕业要求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支持条件建设、持续改进等,并研究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管理监控和数学基础理论。

二、工程认证的理念

首先,我们要熟悉工程认证的理念和体系,认证标准的核心思想“以产出导向为原则”“以全体学生为中心”和“以质量持续改进为根本目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通用标准共7个部分,其中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为导向,依据建设课程体系的平台、发挥师资队伍与支持条件的作用,以此来支撑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达成。通过实施内外部评价反馈的持续改进体系,保障教学过程质量的持续稳步提升,体系7个部分的结构紧密,支撑的逻辑关系清晰,构成了完整的工程认证体系。

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

阅读全文

智慧课堂教学探析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药店经营与管理是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以药店经营与管理课程中药品GSP陈列内容为例,围绕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阶段3个部分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结果表明,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智慧课堂;高职高专;药店经营与管理

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已经融入各行各业,教育行业也已经由单纯的“教育+互联网”转变成“互联网+教育”。从以往的教师板书式授课到后来的多媒体电教再到现在的智慧化教学,从刚开始的禁止手机入课堂到现在的充分利用手机作为学习交流平台,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运用与推广促使课堂教学向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慧课堂正是信息化技术与教育行业高度融合的产物。

1智慧课堂的概念

智慧课堂概念源于“智慧教育”,IBM公司早在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刘邦奇[1]指出,智慧课堂就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应用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华南师范大学智慧课堂教学团队在其MOOC平台中提出:智慧课堂是以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才为目标,依赖于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实施学情诊断分析和资源智能推送,开展“云+端”学习活动与支持服务,进行学习过程记录与多元智能评价的新型课堂。不难看出,学者给出的定义都提到了信息化技术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全覆盖。本文将智慧课堂内涵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信息化技术在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做到学情分析、资源推送的智能化以及教学过程评价的多元化,最终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2智慧课堂的现状

当代的大学生“00后”群体比重逐渐增大,他们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环境下长大,思维方式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喜欢从多个途径接收信息,多任务同时处理信息,多种形式呈现信息,随时进入超链接资源,从而趣味学习。这就要求作为“数字移民”的教育者,迫切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提高信息素养、更新知识结构和改变教学模式[2]。党的报告中也提出“教育信息化”“加快教育现代化”,可见教育部门对智慧课堂的重视。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智慧课堂的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为全面了解智慧课堂的研究现状,研究者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按“关键词”为检索项,以“智慧课堂”为检索词进行搜索,时间限定在2014年至2018年,搜索结果为1099篇期刊论文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期刊类型广泛,其中不乏博士、硕士论文以及发表于CSSCI期刊的杂志。但是论文主要集中在智慧课堂模式的探讨等理论研究上,智慧课堂实际运用的典型案例较少。除文献研究之外,国内的教育信息化企业或学校的智慧课堂相关应用或产品研发项目也在近几年发展迅速。目前比较常用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有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蓝墨云班课平台、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各大平台功能相近,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智慧课堂的实现,总体还处在推广优化阶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