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的故事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书法家的故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书法家的故事

高校古代文学课字词教学探究

一、古文字词的读写认知

古代文学教学虽是从作品篇章结构出发,重在分析探讨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然而正如陈寅恪先生所云“读书须先识字”,汉字数量庞大,对开设古代文学课程的大学生来说,仅靠中小学阶段掌握的常用汉字,根本不可能完成古代文学课程繁重的学习任务。所以,古文教学中加强乃至全程渗透古汉语字词学习,实乃本课程授课不可缺少的环节。其具体实施可采取以下步骤进行:首先,针对大学生识字量普遍不足的问题,古文教学要加强繁难文字的音、义疏解和字形识记。许多古代文学授课者认为,古文教学只要指导学生掌握一高校古代文学课字词教学脞论□咸阳师范学院 李世忠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抒情性质、写作特点、艺术成就等,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殊不知因古今语言使用上的差异,及目前中小学阶段对英语的过分重视造成学生语文功底渐趋薄弱的情况,实际上字词教学已成为高校古文课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尽管教材中的文选一般都会在文后注释中重点讲解生字词,但是教者如果不把它们当作教学要点去强调,并指导学生学习,就很容易被他们忽略。一篇文章中存在的生字词过多,而阅读者对其音、形、义马马虎虎,甚至对生词根本无法再认,那么,即使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结构线索或抒情、叙事脉络等有所理解,也会造成“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结果。这样,对文章的学习、把握也就无法达到精透程度。其次,指导学生加大对古文名篇的阅读、背诵力度。学习汉字的目的在于阅读和使用,反过来说,在阅读和使用中学习汉语字词,也是一个有效途径。诵读名篇,历来是古代文学实现其教学任务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反复阅读、背诵,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和情感蕴含的理解,而且对汉语字词学习来说,反复地阅读与背诵,也是不断熟悉语言文字在不同语境下使用规则的过程。在诵读中熟悉了语言文字使用的语境以及文字与文字之间的组合关系及读音、用法的变化,尤其是对一些语法功能多变、活用频繁的古汉语文字,通过反复阅读背诵,以掌握其音、形、义,并顺利完成特定语境下的繁难字之再认,这对培养学生的古文语感,提升其古文阅读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增加了他们接触、学习字词的机会。最后,古文教学中,教者既要注意选择能扩大学生词汇量的经典名篇予以讲授,更要注重选取文学史上那些能够创造性使用语言的文学大师的优秀篇章进行重点讲解。中国古代文学浩如烟海,教者在选择篇目过程中注重选文本身的思想性、艺术性,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文学乃语言的艺术,从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性、经典性,以及词汇量的丰富性等角度入手选文,也应成为重要标准。例如,韩愈的《进学解》,不论其思想、艺术价值,仅这篇文章中作者创造性使用的语汇,就令人目不暇接。例如,爬罗剔抉,刮垢磨光,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含英咀华,跋前疐后,动辄得咎,俱收并蓄,投闲置散,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排比使用的精美句子,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等等。这些语句或词汇,今天都变成了经典语汇或成语,对进入汉语学习高级阶段的大学生来说,选取此类作品重点讲授,对扩大他们的词汇量,提升其语言使用的水平,会有很大助益。

二、古文字词音形义演化规律的解析

王力先生指出,通过汉语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必须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必须把文选的阅读与文言语法、文字、音韵、训诂等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汉字是表意文字,其结构也有规律可循,古文教学中,教者应充分利用汉字构形特点,引导学生在了解汉字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认识造字法,熟悉汉语字词音意演化规律,对那些难写难认的字词,多从汉字形体结构与意义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上予以分析,这对学生尽快掌握生字难词,提高汉语字词使用能力来说,亦不失为便捷途径。例如,汉语造字法中的“六书”,不应仅停留在学生的理论认识中,而应该贯彻在教学实践整个过程之中。“六书”中的象形字、指事字,反映了古人在汉字构形中的具象思维特点;形声字、会意字,反映了古人在字形构造中的抽象性思维特征;而“建类一首,同意相授”的转注字,及“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字,则体现了古人用字的特点。此正如论者指出的:“汉字构形的最大特点就是它要根据所表达的意思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另外,又如古代文学中的古今异义词及假借字,是教学难点之一,教者如果能从“六书”角度进行造字法的“拆解”,这对学生加深理解其用法与意义是有好处的。例如,“叔”字,今多用在“叔叔”这个复音词中,指比父亲年少的父辈,有“年少”之意,但在《诗经•七月》“九月叔苴”这句话中,“叔”字意为“拾取”,这就和今天的常用意相差很远。如果教者从字形结构入手分析,指出“叔”字意符为“又”(“又”,指手),则很容易使学生掌握“叔”字从本意“拾取”(古义)向假借义(今义)转变的情况。与其他语言一样,汉字词汇意义的生成具有族群性质,通过汉字族群掌握词汇本义与引申义的区别及用法差异,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汉字中,不仅同根词词义近似,而且由同一语源孳生的同源词,也具有声近义通的性质。如同源词中有双声而同义的,如柔、弱,也有反义的,如明、灭;有叠韵而同义的,如缓、慢,也有叠韵而反义的,如寒、暖。更多的则是读音及意义相近或相同的数量在三个以上结群同源词,如半、判、班、辨、别、片诸字,都有“分开”之意;布、铺、普、敷、溥、博、旁、方诸字,都有“铺排”之意;包、保、胞、抱、褓诸字,都有“包裹”之意,这些文字在古代文选中经常被相互假借使用,古代文学的骈体文教学中,也经常会遇到这类义通音近之字所组成的上下对仗类型的句子。只要教者善于发现和总结,就既能扫清古文学习的语言障碍,也能在文字族群的组合对比中,降低学生准确认知汉字音义的难度。另外,古文教学中,教者也可以有意识选取一些较为典型的文章,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字词,列出本义与引申义、梳理其意义发展、演化的逻辑关系与过程。这对促进学生理解汉字字意演进规律,掌握汉语文字一字多义现象,无疑会有很大帮助。

三、古文字词文化信息的阐释

汉字虽是表意文字,但也不乏传递文化信息的功能。有时候,几个基本义相差不大的字,从其传达的文化信息看,则有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先秦史传文学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表示发动战争的词汇,如“袭”、“伐”、“攻”、“击”、“侵”数字,都由单音节汉字生成,基本意都指发动战争,但在表达作者关于战争正义性与非正义性的认识上,却有很大差别。如,“袭”是指偷偷摸摸地进攻;“伐”指大张旗鼓、光明正大地发动战争,战争所具有的正义性质明显;“侵”则指不宣而战,突出战争的非正义性;“击”突出力量的强弱对比,以及对胜利一方的褒赞态度;“攻”则重在表明发动战争的主动性。表面看,这些词汇的上述细微意义差别,反映的是作者于战争发动者感情上的爱憎态度,实际上,通过这些有细微差异的词汇之使用,正反映着当时人们对于诸侯国之间所发生战争的一种文化评价,十分典型地反映了此时期人们的战争观。所以说,通过对这些词义的对比分析,既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字本身意义的理解,使他们懂得汉字表意的丰富性,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蕴藏于字里行间的情感内容与文化信息。同时,汉字也是具有一定的构形理据的记录语言的符号,故其字形结构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古代文学学习中,通过探究某些特定汉字的构形,不仅可以了解汉字构形理据,同时也可以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因素,从而增强学生对汉字表意准确精微性质的理解,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如汉语中的“示”部字,多与神灵祭祀文化有关。如“祔”,《说文》释:“后死者合食于先祖”;“禋”,《说文》释:“洁祀也。”“祀”,《说文》释:“祭无已也。”“禅”,《说文》释:“祭天也。”其他如御、祝、祈、祸、祟、祷等字,无不与古人的神灵祭祀文化相关;又如“玉”部字,多与玉文化有关。如玺、璧、琼、琮、瑁、珩、琥诸字,均有玉石之意。其他如“酉”部字,多与酒文化有关,“车”部字则多与车文化有关。通过汉字部首认知其字义的文化范畴,简单好记,直观性强,又能在以类相从的范畴之内,加深词汇义细微差别的认知。又如“牢”字,古代有祭祀或宴享时所用的牲畜之义,多见于古文所述祭祀之事中。此字古今含意差别甚大,如不能准确认知,则会影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周礼•天官•小宰》:“凡朝觐会同宾客,以牢礼之法掌其牢礼。”郑玄注:“牢礼之法,多少之差及其时也。三牲牛羊豕具为一牢。”另《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诸侯之祭牲,牛曰太牢;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可见,今“牢”字的“牢狱”意,实际为该字原意的引申。教者如果在古文教学实践中,能有意识地对这类字进行文化意义的归纳,既结合实例介绍其构成特征,又说明这些字词在发展演变中理据性消失的情况,将其意义讲深讲透,则既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古文文意,提高他们汉字认读、使用能力,也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汉字发展观。

四、古文教学与汉字书法

阅读全文

素质教育下中小学书法教学研究

摘要: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它荟萃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素质教育下的书法教育改革已经成了时代教育的主旋律,本文将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中小学书法教学展望三部分着手,对当今中小学书法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有关中小学书法教学的观点。

关键词: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书法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书法作为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现如今在中小学课堂中也越来越受到老师与学生们的了解与重视。书法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中小学生书写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对书法文化的认识,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书法教育进入中小学校园是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更是教学课程和教学知识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是弘扬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品格意志的良好媒介。

(一)培养道德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书法不仅是一项学科,更是一门艺术。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并不无道理,在汉字的书写过程中不仅掺杂着书写者的情感,而且能够生动地体现出书写者的文化艺术修养。例如中唐时期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为了祭悼他的侄子颜季明惨死在战场,伤心欲绝,通篇的用笔豪放自如,淋漓变化的墨色和气势饱满的章法以及悲愤的心情流露于其中。再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他的气度、风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并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在书法课堂中,教师在展示优秀书法作品的同时应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书法家们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和他们做人的准则,进一步达到培养道德情操的目的;通过欣赏、临摹优秀的书法作品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进行书法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

阅读全文

电影海报片名中的字体设计

摘要:电影海报中的片名是电影海报宣传中的主要信息。片名的字体设计能否反映电影的风格内容,能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记,决定着宣传的成败。通过对电影海报中片名设计的原则、种类和设计手法的分析,以及对近几年电影海报作品的剖析,可见电影海报片名中字体设计的识别、准确和创新三原则,手写、印刷和创意三种字体种类,以及文字解构与重组、文图结合和肌理特效三种设计手法。

关键词:电影海报片名;字体设计原则;字体种类;字体设计手法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现代电影已经进入产业化的进程。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前期要进行大量的宣传造势。电影海报,是最原始也是最直接的宣传手段。结合当下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传播媒体的多元化,电影海报设计大放异彩[1]。

一、电影海报设计

电影海报首要的功能就是宣传告知、传情达意,是将抽象的精神产品以准确的文字信息和具有冲击力的视觉语言展现给大众。精心设计的电影海报,是向观众传递影片类型、内容等信息的视觉窗口,可以起到在上映前最大限度地告知观众的作用。另外,电影海报作为“瞬间的艺术品”,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与审美价值,如《肖生克的救赎》《当幸福来敲门》《辛德勒名单》等海报设计都属于经典之作。电影海报是由图形、文字、色彩和版式四种视觉要素组成。本文主要讨论电影海报中片名的字体设计,分别从电影海报中片名设计的原则、种类、设计手法三个方面论述。

二、电影海报中片名字体设计原则

(一)识别性原则

阅读全文

书法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摘要:自古以来,书法始终是人们表达信息的载体,已经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键盘输入法逐渐取代了笔墨书写活动,而一些学校的书法教学也显得无比生硬、枯燥,无法有效融入现代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为了打破书法教育的僵化局面,本文介绍了当前书法教育的重要性,研究了基于书法的校园文化建设途径,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大力弘扬书法教育。

关键词:书法;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教育;作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书法越来越受外国人的关注,其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是我国书法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并没有将书法的育人功能发扬光大,不利于书法文化的广泛传播。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良好的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在校园中宣扬书法文化,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书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校园书法文化建设措施。

1当前学校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1.1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

我国古代很注重人的修养,将“书法”“人生修为”与“文化涵养”结合在一起,强调学生心性的养成,旨在实现从外在气质到内在精神的全方位培养。在全球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各国文化相互碰撞,优质的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促使国民以昂扬的姿态走向世界文坛,彰显我国的民族精神。如今,书法教育依然有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作用。重新审视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内涵,充分挖掘书法艺术在培养优秀人格方面的教育价值,有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1.2提升学生的审美观

阅读全文

电影海报设计中书法元素的实用性

1.篆体书法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运用

篆体又名“篆书”实际上是大篆和小篆的合称,它的字体整体结构匀称,笔画上表现十分匀圆,而且横竖行笔,形态偏向于方正。和金文比起来在形式构成上也是更为工整,逐渐超越象形限制,是方块形汉字的奠基。张艺谋执导的影片《英雄》其电影海报可以说是非正式概念性海报,影片内容讲述了战国末期的事件,这时候的书写形态是大篆。电影海报便主要用篆体书写“剑”字,“剑”字是残剑应无名之求所写,当无名距离秦始皇只有十步时,却未动手行刺他时,秦始皇转身望着巨幅“剑”字时,在突然间感悟到残剑同时领会的道理,电影海报中“剑”字采用篆体,行笔流畅而极具气韵,意境深邃,同时展现出电影主旨。书法发展到小篆时期,汉字基础逐渐成型,象形意义渐少,文字显得更为符号化,小篆在笔画上讲究横平竖直,粗细均匀,圆劲均匀。其间横竖距离相等,小篆笔画主要在于圆,以圆开始以圆结束,方形里蕴含着圆,圆里带有方,极具趣味。在电影《赤壁》的海报里,书写形式运用了篆体,极为典雅且历史岁月气息浓厚,易于辨识,篆体本身沉稳庄重的质感也表现出电影意图表现的战役中各派人物深谋远虑和聪慧,而篆体与之完美融合十分耐人寻味。

2.隶书书法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运用

隶书,也被称作汉隶,在汉字中以其庄严的风格而普遍存在,在书写形态上有点显得宽扁,直短横长,字体主要呈现出长方形状,追求“一波三折”以及“蚕头雁尾”。隶书最早源自秦朝,发展到在东汉时期进入顶峰状态,在书法界和楷书合起来享有“汉隶唐楷”的美誉。隶书字体构成整齐精细且扁平。在东汉时期,撇捺等点画以朝上挑起的方式美化,整齐且多变,极具审美感。风格上十分多样,其给人以极好的艺术审美感。《南京!南京!》的海报标题采用隶书,其形式黑白交错而表现的十分朴实庄严,与电影故事叙事过程中出现的人物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完美结合,同时展现出悲壮、诚信、残忍、爱情、人道这些思想价值观,互相进行冲突和斗争,一起勾勒出如此极具悲情味道的历史纪录片,也引人在价值层面上进行深思。隶书自身带有的这一庄重感将其演绎的淋漓尽致。

3.草书书法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运用

草书,其产生源自于书写便捷的原因。在《说文解字》中提到:“汉兴有草书”。也就是说草书最早出现在汉代,它的特征在于:保持字的大体结构,但是脱离了隶属的限制,行书飘逸随性,以这种草创的目的就称为草书。从章草开始草法基本上就定型了,草法从其规定性上来说极其规范但也较为灵活,主要是从下面三个层次来说:第一,草书省略了很多笔画,树体结构十分简约。第二,草书通过点画这一符号来取代一些部首偏旁结构,在书体中最具符号化。第三,草书各笔画一气呵成互相联系,不仅有利于快速书写同样也能表达出书法家的个人思想。在王家卫拍摄的电影《武侠》中,其海报设计渲染的气氛极具意境。背景则是草书,飘逸灵动且错落有致,极富民族特色,加之海报整体气氛苍渺浑厚,整体效果十分有味。在颜学恕执导的电影《野山》的海报设计中片名“野山”极具书法味道同时“山”书写写成类似群山连绵起伏的形态,使得画面十分生动,同时展现出电影主题讲述的山村生活,不仅使读者一目了然也烘托出电影主题气氛。(本文来自于《设计艺术》杂志。《设计艺术》杂志简介详见。)

4.行书书法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运用

阅读全文

中学语文趣味汉字教学意义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的身上凝结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更是民族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好汉语,了解汉字,不仅是学生在学习阶段的任务,更应该是每个中国人一生都该努力的事。中学阶段,汉字教学不再以单纯的识记教学为主,而是通过汉字的趣味、多元化教学带动并辅助语文其他方面的教学工作。语文涉及的文学思想、观点学说、情感故事等内容相比,文字显得略微有些枯燥、乏味。因而汉字教学在中学阶段更应该富有趣味性。因为趣味性是吸引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好的刺激手段之一。在教学中适度地引入趣味故事,通过教师有意识的趣味讲解,能够增强汉字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乐学、爱学。汉字的趣味教学,可以与中学阶段的字音字形教学、文学常识积累以及汉字魅力熏陶三方面相结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富有重要意义。

一、趣味汉字教学与字音、字形教学相结合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的内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识字与写字”依然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目标。可是,传统的识字、写字教学大都是单一的“讲解”“抄写”“听写”模式,十分枯燥,大量的重复工作,让学生对文字产生了极大的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教学效果很难达成。因此,此时汉字的趣味教学就能起到比较显著的效果,汉字的趣味教学,通过有趣的汉字故事,以及教师生动、形象的描述,让一撇一捺写成的汉字丰富、立体、鲜活起来,能够加深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记忆,自然能够收到较好的识记效果,也能大大提升学生写字的兴趣。

(一)趣味汉字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形声字的理解。形声字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真正理解“形旁”“声旁”的意义,并能够将其融会贯通,深入理解形声字的意义。在教学这一课时,我特意给学生讲了一个有关的故事:一个财主少爷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木桥上淘米,便上前有意戏弄,吟道:“有木便为‘桥’,无木也念‘乔’;去木添个女,添女便为‘娇’;阿娇休避我,我最爱阿娇……”结果,少女也是读过书的,对这样的财主少爷十分厌恶,不客气地说道:“有米便为‘粮’,无米也念‘良’;去米添个女,添女便为‘娘’,老娘虽爱儿,儿不敬老娘……”财主少爷碰了一鼻子灰。这个小故事中少爷和少女的打油诗通俗易懂,涉及了“桥”“娇”“粮”“娘”四个形声字,通过偏旁的拆分与组合,把形声字的基本特点既形象又生动地展现出来。对联对得妙,同时加强了学生对形声字的辨别能力,让形声字的教学更富有生趣。

(二)趣味汉字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字形的记忆。会意字、象形字与形声字相比,更富有形象性,相对比较容易理解,但是由于现代的简化字与造字时的文字相比,有的地方已经简化,不再是最初的模样,这时,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一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配合教学内容加上生动、活泼的趣味讲解,学生对于字形就能形成更深的印象。比如“忐忑”二字,就是会意字,表示的是心神不定的意思,字形表示的是:心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上上下下的,就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这怎么能够宁静呢?教师在讲解这两个字的时候,可以配上形象的多媒体动画,表现出“心”上下不宁的感觉,通过这样有趣地讲解、展示,学生就会很直观地记忆字形,并形成十分深刻的印象。许多汉字都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趣味讲解,比如“炎”“炙”“逐”“盥”“轰”等,都可以借助汉字自身的构字法,用形象的事物来描述或者模拟,编故事做动图,加深学生对字形字义的理解。

二、趣味汉字教学与文学常识积累相结合

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的目标更为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而这其中文学常识的积累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传统的文学常识教学往往与汉字识记教学一样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僵硬模式,不但十分枯燥无味,而且由于学生学习时不理解、没兴趣,常常弄得张冠李戴,唐朝的诗人变成汉朝的文学家,宋朝的文集变成了清代的著作,对于作家的作品特点、写作手法也难以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文学常识教学过程中,结合有趣的汉字故事,抓住文学常识中与汉字有关的趣味“点”来进行教学,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全文

书法字体在封面设计中的应用创新

摘要:目前,人们的文化审美需要越来越多,对封面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书法字体作为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在封面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何选择书法字体十分重要,关系到封面设计的性质、作用和审美效果。该文以书籍封面为例,对书法字体在封面设计中的应用创新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书法字体;封面设计;应用;创新

对于书籍而言,封面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决定了人们对书籍的第一印象。封面可以向读者传达色彩、图形、书名、简介等很多信息,其中文字所表达的信息更能表达主题,且更具有说服力。因此,封面的字体选择和设计十分重要。书法字体是目前封面设计中十分常用的一种字体,包括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不同性质、不同风格书籍的封面设计选择的书法字体类型也有所不同。

一、书法字体设计的从属性

对于书籍而言,封面不仅仅起着包装的作用,还能够表现出书籍的风格、用途以及阅读对象。因此,书法字体应当体现出一定的从属性。在诸多字体中,书法字体更能充分地体现出传统历史文化内涵,因为书法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书籍或古代书籍,采取书法字体进行封面设计十分合适。汉字书法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5种字体,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修养、不同时期的书法家的书法风格也有所不同,各自具有独特的书法特点。因此,设计者在选择书法字体设计封面时,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呈现书籍的内容与风格,增强书法字体的从属性。

二、书法字体在封面设计中的应用创新理论

为了更好地应用书法字体,提高封面设计水平,设计者必须掌握相关的应用理论。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从创新的角度分别谈谈五大书法字体在封面设计中的应用理论。

阅读全文

茶叶包装设计的传统文化元素

摘要:茶叶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也是属于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品的设计与包装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发展。人们除了追求产品本身的品质之外还需求其在包装上体现产品的丰富内涵以及意境。在此基础上,茶叶这种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产品在包装设计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颜色,装饰等各个方面广泛的采用传统文化元素,来体现产品的特点以及内涵,传达出一种文化意境。本文将简要的介绍传统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上的运用,并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茶叶包装;包装设计;传统文化

茶叶本身作为一种我国传统文化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产品包装的表达性以及所承载的内涵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文化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元素广泛的运用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尤其是一些我国所特有的产品,应用更加广泛[1]。传统文化产品在产品包装设计上所体现的丰富内涵以及意蕴也已经成为产品的一部分。

1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的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历程当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能够用于产品的包装设计当中。在当前的产品包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也作为一个丰富的素材来源,被广泛的使用。在产品包装设计中,所运用的传统文化元素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第一,从色彩进行运用。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中,色彩是基础。有一些典型的色彩能够体现我国的传统文化,例如故宫的砖红色,表示尊贵的明黄色,青花瓷的青色,等等,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2]。不同的颜色搭配也能够直接的体现茶叶的特性以及其文化价值。第二,纹饰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非常多的纹饰表现形式,例如瓷器,建筑的飞檐,中国结,等都是非常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各种产品的包装中应用广泛。第三,象征中国文化的建筑,动物等等。这些象征中国的代表对象也非常的多,例如,动物类的有熊猫,金鱼,还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瑞兽,麒麟,貔貅等,植物类的有牡丹等,传统的建筑如长城,故宫,三山五岳的表现等都是非常典型的。第四,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以及在这些节日当中所出现的代表节日的传统食品以及物品。第五,通过包装的材质来体现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在外包装中使用陶瓷或者木质的外包装中使用雕刻,或者在外包装中使用丝绸进行装饰。或者本身外包装使用的就是类似竹简等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物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主要用于表达产品的中国特色以及在产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精神意境。因此,在茶叶的产品包装中也广泛的使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来表达产品的特性[3]。

2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叶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的茶叶种类非常多,各个地域,各个区域所生产的茶叶特性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我国的产业产品包装设计中,所运用的元素也非常广泛,来表现茶叶的不同特点[4]。当前,茶叶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产品的包装也非常的丰富多样,包装的材质也非常的多样化,从纸质包装,到铁罐包装,木质包装,应有尽有。在产品包装设计中所运用的传统文化元素也非常的丰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