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学习计划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双语学习计划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双语学习计划

桥梁工程实践课教学改革策略

摘要:为了培养应用技术型、创新创业型人才,文章从建立基于专业认证导向的桥梁工程测量实践课程体系;紧密结合中铁国际班培养模式,完善应用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培育两个方面论述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桥梁工程实践课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双一流;桥梁工程;实践课教学

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并指出了“双一流”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应具有宏阔国际视野,通过培养应用技术型、创新创业型等人才,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输送基础建设复合型人才[1-2]。桥梁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分支,是一门对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要求较高的老专业。如何让老专业跟上现在信息和技术发展的脚步,让课堂理论教学和现场实践保持“同轨”,需要对现有的实践课程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以华东交通大学为例,桥梁工程的实践课主要有工程测量、认识实习、施工实习、毕业实习,其中工程测量实践课为学年中最早开展的一门课,一般在大学二年级开展。与其他工科类似,由于受传统观念的限制,桥梁工程测量课不少环节存在问题,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工程能力、实践能力等较薄弱[3-5]。目前桥梁工程测量跟不上和满足不了实际桥梁施工的步伐和需求,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学设备跟不上实际工程测量设备,现在教学设备还有一大批光学水准仪和经纬仪、全站仪等,目前施工单位常用的设备还没有成为主导教学设备;第二,工程测量教学不分细化专业,属于大专业教学,往往出现学习桥梁工程的学生在开展房屋建筑的工程测量学习,且学生多、指导教师少的矛盾较为严重;第三,缺乏相关的双语教学课程,不能满足中铁国际班的外语需求,对专业人才走向“一带一路”市场不能提供有力支持。基于此,本文在建设江西省“双一流”高校背景下,结合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导向,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教育理念和方法创新等方面探讨桥梁工程测量实践课的改进方法。

一、建立基于专业认证导向的桥梁工程测量实践课程体系

华东交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桥梁工程专业于2006年开始本科招生,以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建成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点,为铁路和地方经济建设等培养了大批桥梁工程技术人才。桥梁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分支,工作内容为解决社会需求的实际问题,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计算能力,也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随着江西省出台“双一流”建设方案,指出通过加快建成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大学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路径。在此背景下,我校土木建筑学院桥梁工程专业进入双一流建设体系内,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凸显,但课程体系构架、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完善,使得当前桥梁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建立基于专业认证导向的桥梁工程测量实践课程体系尤为重要。首先,我校结合江西省“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对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前沿性和实践性进行论证,对2018级后本科教学大纲进行修订,调整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其次,我校将学科最新发展成果作为教学的新内容,突出该课程的“三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计算)教学特点;在实验实习环节,通过分级设置实验实习,分层指导,注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最后,我校瞄准学科发展前沿鼓励双语教学,逐步开设“桥梁施工”“桥梁工程测量”等双语课程。

二、紧密结合中铁国际班培养模式,完善应用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培育

学校构建包含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培养与创新意识培育的分层递进式校内、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教学体系。基础技能训练模块夯实技能基础,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培育模块提升学生工程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作为原铁道部高校,我校与原铁道部其他单位长期保持合作关系,为铁路部门输送大量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和实习基地主要以中铁各工程局为主。一方面,我校中铁国际班为瞄准“一带一路”海外基建市场,与中国中铁联合成立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主要工作地点为海外国家,对专业知识和外语具有较高的要求,这是我校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主要人才培养方式。针对国际化基建市场需求,在开展桥梁工程实践课时,我校积极主动与中铁各单位沟通,中铁国际班学生采取就近工程实习实践的原则,只要周边有中铁在建基建项目,学生就可以参与相关的工程测量实践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在现场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际工程的测量,提高学生参与实际工程的兴趣和成就感,利用施工单位的全站仪直接进行实践教学,做到将实践课的课堂放在工地上。另一方面,为了保障应用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培育的可持续发展,抓住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核心,我校提出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具体实现方式如下。第一,有专任导师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培养学科与专业意识;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合理选课,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进程,督促检查学生按时完成学业。第二,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社会实践、论文写作、学术研究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专业分流,让学生明确自己毕业后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通过学业导师制,每个专业导师定点协助指导数十名学生,指导周期从大学入学开始至毕业就业,学业导师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交流相关指导经验和进度,及时调整指导进度,解决实践教学学生多、导师少的矛盾,让其他专业导师也能参与实践课的教学;通过与中铁等施工单位的主动联合教学,解决教学仪器型号和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问题。

阅读全文

提高旅游英语口语能力的建议

引言

相关数据研究表明,对整个旅游专业的学习来说,无论是旅游专业的教学教师还是旅游专业的学生,对旅游英语的口语能力训练与提高都没有充分的重视。教学教师在进行旅游英语口语教学的时候,还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放在英语的语言理解方面,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积极融入当今时代的发展元素,也都是将旅游英语教学成哑巴英语,这样也就造成很多旅游专业的学生不敢说,从而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一、旅游英语教学现状

我国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的旅游行业发展潜力越来越大,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旅游人士,这为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促进我国旅游行业高效运行和持续发展,需要从根本上聘用更多的旅游专业人才,尤其是交际能力强和语言表现力高的口译旅游人才需求量大。相应地,我国各大高校,在开设旅游教学专业时,早已致力于积极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实践表现能力。即在传统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融入更多实践性的学习训练,以便于从根本上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依靠学生旅游综合素质的提高,带动旅游行业的发展。

二、在教学中提高旅游英语口语能力的建议

(一)思想上正确对待口语训练

积极地使用英语进行旅游专业的活动训练,是旅游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旅游专业的学生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充分、深入了解旅游专业的市场需求以及旅游行业未来的发展模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口语学习计划,以便于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口语英语水平。英语口语能力并不是在短时间就能提升的,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及磨炼。旅游专业的学生需要从内心接受并付诸实践训练,积极端正自己的口语学习态度,按照既定的学习计划进行口语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

阅读全文

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国际化培养

摘要:国际化培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通过协调推进导师的国际化进修、学生的国际化交流和课程的国际化建设,初步构建了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推动了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实践探索

为繁荣我国文化事业,健全艺术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国务院学位办于2005年开始设置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艺术设计是其中的一个专业领域。十五年来,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模逐年扩大,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这些专门人才成为提升我国艺术整体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摆在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高校和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例如,清华大学和米兰理工大学自2011年开始合作举办艺术设计双学位硕士联合培养项目。项目通过开设英文课程、举办国际化设计作品展、开设暑期国外考察课程、扩展国际化教学模式等措施提高国际化水平,推动人才培养、师资及课程建设、国际合作等各项工作,加快艺术设计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有研究者认为,要大力推进具有我国特色的国际化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一方面要培育国际化、开放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要学习国际化、先进的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培养出国际型、开放型的复合艺术设计高级人才。有研究者从促进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与国际学术界接轨、建设与完善国际化管理机制、广开合作办学模式、提高师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和实施双语教学等角度提出了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水平的对策建议。国际化培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取向。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培养应用型高级艺术设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国际化人才培养,可以让我们能够以全球性的眼光审视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标准、内容和机制,使培养的艺术设计人才具有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以及国际化的适应能力,成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高级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以下简称艺术学院或学院)高度重视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学院广泛吸收国内外艺术设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先进研究和实践成果,结合实际,开发并实施了多个国际化项目,系统推进导师、学生以及课程的国际化,积极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有力推动了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一、导师的国际化进修

导师队伍的国际化程度是决定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水平的关键因素。为了提升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首先需要导师具有一定的国际化教育理念和能力。如果缺乏具有国际化教育理念和能力的导师,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则无从谈起。

(一)鼓励导师赴国外高校访学

艺术学院积极鼓励研究生导师赴国外知名艺术院校访学,制定了相关的激励政策。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计划、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高校艺术学科师生海外学习计划、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访学计划、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学院有十几位研究生导师分别前往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瑞士、意大利、瑞典、芬兰等国艺术设计院校进行了为期半年至一年不等的访学。导师在国外访学期间,与国外同行交流切磋艺术创作经验,学习了解国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感受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和设计教育的创新理念。访学导师们将国际化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方法和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入国内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步伐。除了鼓励导师国外访学之外,学院还引进了多名具有英国、法国等国外教育经历的博士师资,促进了师资学缘结构的多元化,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阅读全文

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策略

摘要: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有侧重地学习,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使自己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网络学习是大学进行多元化教学的重大进步,改变了原来的传统教学。本文试图从多元化教学的内涵、优势和必要性入手,对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的具体实施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网络学习;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

大学生综合水平都较为优秀,但是每个人每一个学科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所教授的课程都一样,不会根据学生的水平因人而异地教学,造成了许多教学资源的浪费。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网络学习开始进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网上自主学习。虚拟网络和现实相结合的多元化学习有利于培养出高精型学术人才。

一、网络学习共同体下的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内涵

大学英语教学基于每个学科对英语的要求不同,采用了现实教学和网络教学并存的多元化教学,注重因材施教。以前教师课上的时间有限,所教授的知识不够全面,学生们学得也是一知半解,很难学透每一个知识点,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学校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培养学生,却很少能培养出高精尖人才。针对这一现象,各高校投入资金接入高速宽带,装备网络教室,为学生网上学习创造条件。网络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能够丰富和延伸教师课上讲授内容,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能够丰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契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变了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习变得灵活方便。多元化教学着重点在于学生,以学生为重点展开教学,致力于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让学生用综合的思维去考虑问题。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存在的问题都不同,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都是不同的,而网络学习可以满足学生的这些要求,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二、网络学习共同体下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的优势

多元化教学的优势是可以让学生全方位地练习到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而不仅仅局限于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自媒体的普及可以大大增加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有了充足的学习时间,学习水平的提高就有了条件。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毕竟还是有限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上所遇到的困难,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同时,我们教学方式的改变也带动了理念的进步。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英语学习只是学习的一部分,我们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从培养健全的人格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阅读全文

混合式教学在高职大学英语课程的应用

摘要: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新兴信息化技术开始源源不断地渗透到各个行业,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育领域自然也不例外。混合式教学模式正是上述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在高职大学英语课程中能够把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有效丰富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能够打破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限制,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鉴于此,本研究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概念及在高职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优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提出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英语;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各高校开始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同时主动响应教育改革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各种资源,经过教师认真地选取,转化为可以用在教学之中的教育资源,并基于上述教育资源打造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全新教学模式。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正是上述背景下诞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通过翻转课程、微信公众号、微课等新兴手段来开展教学,创造更为自主、自由、丰富的学习空间。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更能够有效迎合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需求[1]。因此,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如何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成为广大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指基于信息化技术应用,使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与互联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即全面打造线下线上一体式的混合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互联网教学的优势进行了有效地整合,使得学生转变为教学的主体,达成了课程教学移动学习、翻转课堂的目标,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同时又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覆盖范围,实现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2]。

二、高职大学英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提升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

阅读全文

现代远程教育下法学教育实践探索

[摘要]在使用现代远程教育方式的进程中,如何利用该教育形式实现实践教育成果属于比较明显的应用难点。法学教育本身便具有一定的开展难度,如若在其基础上使用现代远程教育方式,就必然要对应用模式和实践教育方式进行深入研究。针对此,本文以分析当前法学专业开展教学的弊端开始,逐渐对法学专业现代远程教育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又对开办现代远程教育的保障方式进行了简单叙述,望文中内容可以为当代法学专业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提供一些真实可用的教育践行思路。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法学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引言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现代远程教育形式逐渐兴起,不仅社会人士获得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和途径,高校内学子也拥有了重复学习的可用平台。因此当前多数的法学院系在更新教学体系时,便都会将使用远程教育形式作为参考点。但远程教育模式毕竟属于一种较为新奇的教育形式,故在应用前必须要针对其实践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针对此,本文所选定的实践应用探索这一研究方向,便明显具有切实的开展价值。

一、当代法学专业教育教学的现有状态

(一)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课程的课时安排过于集中

当前多数高校在编排课程体系时,都会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分隔开来。多数教师认为,法学专业人才必须要掌握绝对充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这一点观念并无明显错误,但这也并不代表实践课程不能与理论教学相融合。当前部分高校内的其他专业已经开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且以收获相对乐观的应用反馈,故可证明融合型教法具有实际价值。但对于部分在观念意识中存在误差的教学人员来说,他们更加偏向于先开展理论教育,令学生掌握充实的理论知识后,再于学生专业学习的末期阶段统一开展实践教学。故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实际状态便基本为“全实践”形式。即每天都在参与案例实践,从动手实践再到检验的整个过程教师都不再讲解理论知识,学生们的实践活动仅仅能够凸显忙碌特征,而很少能够留下切实可用的实践经验。

阅读全文

大学英语翻译自主学习探究

一、大学英语翻译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自主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是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图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为学习是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和顺应不断构建新的认知图式;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建构无法由他人替代,必须由学习者根据其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理想的学习环境(情境教学、协作学习和交流)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成功的学习不是取决于教师的讲授,而是源于学习者的自主或协作探究。自主学习中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和灌输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调控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成为情境、协作和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的催化剂。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和搭建学习的平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共同体的互动交流去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有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和深入理解。

基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指导下较为成熟的教学策略。其基本思想是对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学习目标间建构“支架式”概念框架,学习者在沿着“支架”逐步攀升的过程中完成对复杂概念意义的建构和对学习的自我调节。支架式教学模式以意义建构为取向,包括“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效果评价”等学习过程,对基于网络的探究学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已成为国外教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形式再现另一种语言形式内容的语言实践活动。译者在主观世界与外部社会和文化网络交互的界面上,以问题意识为指引,重构知识经验,实现所建构知识和经验的情境化,并将其迁移到目标社会和文化系统中。翻译的实践活动本质决定了翻译学习过程不是向教师习得翻译知识,而是一种融“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和创造”于一体的开放性自主探究活动,学习者翻译能力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其长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教师只能发挥引导、帮助和协调作用。因而建构主义理论及其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翻译的教与学具有特别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二、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翻译自主学习的实现途径

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翻译自主学习的实现途径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阐释。

1.搭建翻译教学网络平台

翻译理论与技巧可以对学习者的翻译实践进行宏观指导,减少翻译活动的盲目性。以“最近发展区”为原则,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建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网络平台,整合优化丰富的翻译网络资源、优质的翻译教学课程视频和翻译电子课件,开发翻译理论的主题与模块定制功能,系统呈现翻译理论、英汉语言对比以及翻译转换策略等知识,为学生的翻译学习提供“示范”与“支架”。翻译教学网络平台还为非英语专业学习者阅读和探究翻译理论与技巧提供了多元的动态开放空间,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材料、自主地安排翻译学习计划,满足个性化的大学英语翻译学习需求。网络环境下的声音、图像和文本等多样化的感性认知资源和手段,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内容变得形象而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学习者完成对深层翻译理论的理解性学习,逐步实现从单项翻译能力到多维翻译能力的拓展,构建整体上以意义翻译为主要翻译取向“、自上而下”或“交互式”的翻译思维模态。

阅读全文

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浅析

摘要:形成性评价是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进步情况和自主学习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大学英语;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

一、引言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2007年教育部正式推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中明确强调:“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要改革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增加形成性评价,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学习态度、表现与进步。因此,如何做好形成性评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习的信心与动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形成性评价的特点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的全方位的评价,能全面体现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课堂表现与进步情况,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学生更有针对性地优化学习方法,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与目标。形成性评价的优势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评价主体的转变:转变以往由单一教师为主导的评价模式,为由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把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这三种评价结果有机结合起来。教师作为总体评价的组织者,负责主持制定评价办法、过程与步骤,保证评价措施的顺利实施,同时协调参与评价学生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评价中的作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