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课程建设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双语课程建设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双语课程建设

双语教育学课程建设思考

〔摘要〕

蒙汉双语教学指的是使用蒙语或汉语作为授课语言进行非语言学科教学的教育活动。“教育学”课程作为彰显师范教育性质的核心课程,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形成了汉班用汉语授课,蒙班用蒙古语授课的蒙汉双语教学体系。随着当代课程观念的不断深化,蒙汉双语“教育学”课程建设的着力点包括:蒙汉双语师资队伍建设;蒙汉双语教材建设;蒙汉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究;课程决策的学生参与四个方面。

〔关键词〕

蒙汉双语教学;“教育学”课程;课程建设

民族地区高校承担着为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和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内蒙古地区民族高校实行的蒙汉双语教学,是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活动中的特殊类型及重要形式。作为民族院校的内蒙古民族大学,要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1〕,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本文中蒙汉双语教学指的是使用蒙古语或汉语作为授课语言进行非语言学科教学的教育活动。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而有效的双语教育教学经验,现已初步形成了科学、严谨、实用的,比较成型的蒙汉双语教学体系〔2〕。“教育学”课程作为彰显师范教育性质的核心课程,在内蒙古民族大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建设,现在已经形成了汉班用汉语授课,蒙班用蒙古语授课的蒙汉双语教学体系。在多民族国家的多种语言环境下,教育学课程为直接服务于少数民族师资的培养工作做出了贡献。随着当代课程观念的不断深化,“教育学”课程建设未来发展的着力点是什么,已成为当前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教育活动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学校课程从广义上讲就是连接教与学的基本媒介,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所进行的教育内容的组织与操作的活动;从狭义上讲是指某一门学科。由此推之有二:其一,课程建设作为教育活动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参与活动,两者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两级。其二,课程建设就其本体而言,主要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两个维度。本文对此试作论述。

一、蒙汉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又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学团队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蒙汉双语教学团队。教育学团队中蒙授和汉授教师约各占50%,其中蒙古语授课教师基本都能够使用蒙汉双语授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蒙古语授课教师专业语言水平有待提高。从教学实践看,个别教师缺乏用蒙古语准确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更好地把握语言教学的水平和能力,这已成为制约蒙古语授课质量发展的瓶颈。为此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建立蒙汉双语教师准入制度,由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组织专家学者研讨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蒙汉双语教师资格认定标准,以此来规范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蒙汉双语教学工作。其次,给予政策支持。由于我校地处少数民族地区,课程建设受到历史条件与客观因素的制约。只有给予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并用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保障,才能稳定和提高双语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数量,建立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这是蒙汉双语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如对双语教师和专门研究人员实行专项补助、职称评定的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创造政策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和谐环境,增加其满意度,才能使教师安心扎根于少数民族地区,保持和发扬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三,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培训与进修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建设一支专业性强、年龄梯度合适的双语教师队伍。师资培训可通过正规的脱产学习和不脱产进修、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等途径进行。对于蒙古语授课的教师,尤其应加强与自治区内各高校之间的联系,通过同行之间的学习与交流,使之可以胜任专业的蒙汉双语教学工作。第四,教师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信息化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的心理、价值观、学习观、人生观等等都处于不断变化中。教师职业性质决定了教师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加强自主性学习,探寻新形式下与学生交流提高的新路经。

阅读全文

产学研工商管理双语课程建设思考

摘要:

产学研教育模式是使产业部门、学校、研究机构按互利互惠的原则参与到学校教育中的开放式教育模式,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课程建设需要以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为导向,做好教材建设、重点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建设、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等,以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产学研;工商管理专业;示范课程

一、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的目标

随着企业国际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复杂,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即要求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了解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能正确看待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了顺应这个要求,许多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中都开展了双语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目的就是利用双语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尤其是企业管理范围内各岗位的专业外语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借助外语了解更多的工商管理理论研究动态。

二、以产学研结合为导向进行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阅读全文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课程建设途径

摘要:通过对“一带一路”时代背景下课程建设内涵剖析,提出基于“一带一路”视阈下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课程建设的应用价值、建设目标与课程定位,重点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课程建设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中印合作交流为切入点推进国际化课程建设,以国际班和国际合作项目依托推动国际化课程教学标准研究,以中赞鲁班学堂职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为依托推动国际化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世界技能大赛为依托推动国际化创新项目研究校企合作协同办学机制研究等,提出“一带一路”视阈下的高职国际化课程建设的途径与建设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途径;策略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惠及沿线国家和地区26个,服务人群44亿。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我们需要通过“走出去”与“走进来”的社会发展需求,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课程体系、教学标准、教学模式及创新项目开展等国际化课程建设[1]。据中国知网统计,以“一带一路”并含“课程建设”为主题词搜索的文献仅有43篇,以“国际化课程建设”为主题搜索的文献仅有47条,以“国际化”并含“高职课程建设”搜索的文献仅有21条,在基于“一带一路”视阈下对国际化课程建设研究的作者较少,尤其是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国际化课程建设。9月初,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前夕,受邀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马拉维共和国总统阿瑟•彼得•穆塔里卡阁下率代表团莅临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考察访问,希望能与学院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合作,共同培养优秀人才。穆塔里卡指出,马拉维政府正在实施一项青年成才计划,即通过职业技术院校,为马拉维的发展培养充足且训练有素的劳动力。笔者借助印尼Kopertip高等教育联盟、赞比亚“走出去”项目、教育部立项的学院“中赞鲁班学堂职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开展的教师和学生交流项目为依托开展项目的研究工作,对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课程建设提出如下思考与探索。

1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课程建设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1.1理论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课程建设是在新时代新形势背景下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落实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国际化的重要指标,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中对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的基本要求,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石,是为各行各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实施载体。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课程建设必须建立适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国际化课程建设目标、定位、标准及模式,并积极推广应用。

1.2应用价值

阅读全文

材料概论双语翻转课堂实践探索

[摘要]材料概论是材料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先导课。双语教学在本科教育中被教育部所倡导,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为顺应时展,教学团队对材料概论双语课程进行了开放共享课的建设,并及时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实践。文章对材料概论课程建设过程与做法进行了总结,对翻转课堂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可为相关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材料概论;双语课程;开放共享课;翻转课堂;建设与实践

近二十年来,随着全球化程度加深,各行业对国际化人才需求日趋旺盛。为应对人才需求趋势,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第4号文件指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2016年,我国在吉隆坡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该协议关于毕业生素质要求的12项指标中,很多项和外语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并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更新与外语能力紧密关联起来[1]。当前,互联网得到大面积普及,“互联网+”深入人心。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相结合,催生了在线开放课程(慕课)。2012年是世界慕课元年,从那以后,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被打破。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习惯和善于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学习知识、捕捉信息。有专业人士指出:教育改变人生,网络改变教育[2]。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被用于制造一切有用制品的物质。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思维能力的人才,国内多所高校选定材料类专业的先导课进行课程改革与双语教学[3],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为顺应时展,搭上“互联网+”快车,教学团队对材料概论双语课程进行了开放共享课的建设,并及时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实践。本文对其课程建设的过程进行整理总结,希望对其他课程建设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开放共享建设课程的选择

通常来讲,一个四年制大学本科专业会有70—90门课程,合计150—180个学分。在所有的课程中,有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等。是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呢?我们通过调研和调查问卷,认为并不是任何课程都适合进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经过讨论和权衡,我们选择“材料概论(双语)”进行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建设。在本校的最新版培养方案中,材料概论(双语)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主干课,也是专业入门课。本课程的开设将注重加强材料领域的基础知识教育,拓宽专业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本课程将采用中、英文双语进行授课,对于巩固英语学习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毕业生具有导向作用。其主要知识目标是熟悉材料的基本概念、材料的基本性能、材料的分类和材料学科与其他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结构特征与基本性能,以及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具备归纳、总结材料科学的研究进展、材料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它并不像一些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更多地和学生互动才能掌握,所以更适合进行开放共享课建设。

二、课程视频录制与建设

得益于学校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重视,本课程在2018年被学校立项资助进行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为方便老师进行视频录制,学校邀请了多家平台公司到学校进行宣讲,供老师们进行选择。为便于及时沟通和节约时间,本课程的录制选择了在学校有驻点的智慧树。通过和平台公司沟通,公司为课程配备了课程顾问,可以全程、方便、及时地就课程视频的制作进行讨论。根据课程顾问的建议,课程团队选择了合适的录制方式。视频录制前,平台公司会把相关准备模板和要求告知课程团队,团队根据自己的安排预约录制时间,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在去录音棚之前发给课程顾问进行PPT润色等工作。录制过程中,需要主讲老师和工作人员加强配合,提高效率。视频录制完成后,经过视频工程师的编辑加工,再返回给团队,进行检查,有问题的话提出修改意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共录制43个视频,每个视频时间长度5-20分钟不等,总时长426分钟,其中材料基本知识6个、无机非金属材料5个、金属材料10个、高分子材料10个、复合材料6个、先进功能材料5个和材料分析测试表征1个。课程章节的全部视频录制完成后,可以进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按照学校要求,本课程除了由平台公司进行共享课的建设外,还需在学校自己的课程平台进行建设。由于本课程开展历史比较长,历经多个版本的培养方案,相关资料比较丰富,我们按照一定的框架进行建设,主要包含首页、课程章节视频、课程团队、教学资源、教学文档、课程改革与建设、教学活动等课程内容。

阅读全文

材料概论双语翻转课堂实践探索

[摘要]材料概论是材料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先导课。双语教学在本科教育中被教育部所倡导,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为顺应时展,教学团队对材料概论双语课程进行了开放共享课的建设,并及时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实践。文章对材料概论课程建设过程与做法进行了总结,对翻转课堂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可为相关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材料概论;双语课程;开放共享课;翻转课堂;建设与实践

近二十年来,随着全球化程度加深,各行业对国际化人才需求日趋旺盛。为应对人才需求趋势,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第4号文件指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2016年,我国在吉隆坡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该协议关于毕业生素质要求的12项指标中,很多项和外语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并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更新与外语能力紧密关联起来[1]。当前,互联网得到大面积普及,“互联网+”深入人心。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相结合,催生了在线开放课程(慕课)。2012年是世界慕课元年,从那以后,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被打破。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习惯和善于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学习知识、捕捉信息。有专业人士指出:教育改变人生,网络改变教育[2]。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被用于制造一切有用制品的物质。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思维能力的人才,国内多所高校选定材料类专业的先导课进行课程改革与双语教学[3],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为顺应时展,搭上“互联网+”快车,教学团队对材料概论双语课程进行了开放共享课的建设,并及时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实践。本文对其课程建设的过程进行整理总结,希望对其他课程建设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开放共享建设课程的选择

通常来讲,一个四年制大学本科专业会有70—90门课程,合计150—180个学分。在所有的课程中,有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等。是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呢?我们通过调研和调查问卷,认为并不是任何课程都适合进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经过讨论和权衡,我们选择“材料概论(双语)”进行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建设。在本校的最新版培养方案中,材料概论(双语)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主干课,也是专业入门课。本课程的开设将注重加强材料领域的基础知识教育,拓宽专业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本课程将采用中、英文双语进行授课,对于巩固英语学习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毕业生具有导向作用。其主要知识目标是熟悉材料的基本概念、材料的基本性能、材料的分类和材料学科与其他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结构特征与基本性能,以及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具备归纳、总结材料科学的研究进展、材料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它并不像一些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更多地和学生互动才能掌握,所以更适合进行开放共享课建设。

二、课程视频录制与建设

得益于学校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重视,本课程在2018年被学校立项资助进行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为方便老师进行视频录制,学校邀请了多家平台公司到学校进行宣讲,供老师们进行选择。为便于及时沟通和节约时间,本课程的录制选择了在学校有驻点的智慧树。通过和平台公司沟通,公司为课程配备了课程顾问,可以全程、方便、及时地就课程视频的制作进行讨论。根据课程顾问的建议,课程团队选择了合适的录制方式。视频录制前,平台公司会把相关准备模板和要求告知课程团队,团队根据自己的安排预约录制时间,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在去录音棚之前发给课程顾问进行PPT润色等工作。录制过程中,需要主讲老师和工作人员加强配合,提高效率。视频录制完成后,经过视频工程师的编辑加工,再返回给团队,进行检查,有问题的话提出修改意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共录制43个视频,每个视频时间长度5-20分钟不等,总时长426分钟,其中材料基本知识6个、无机非金属材料5个、金属材料10个、高分子材料10个、复合材料6个、先进功能材料5个和材料分析测试表征1个。课程章节的全部视频录制完成后,可以进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按照学校要求,本课程除了由平台公司进行共享课的建设外,还需在学校自己的课程平台进行建设。由于本课程开展历史比较长,历经多个版本的培养方案,相关资料比较丰富,我们按照一定的框架进行建设,主要包含首页、课程章节视频、课程团队、教学资源、教学文档、课程改革与建设、教学活动等课程内容。

阅读全文

测绘工程课程体系的构建

1课程体系构建

1)专业办学标准分析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意见,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应至少安排8门必须的测绘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分别为测绘学概论、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基础、空间定位技术与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

2)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对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明嘉勘察测绘有限公司、淄博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等测绘甲级资质企业的调研,分析测绘行业的岗位设置情况,确定了对应岗位能力要求及相应的课程。

3)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共分为基础知识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实践及素质训练课程及创新能力训练课程四个模块。①基础知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为专业课程学习做铺垫,开设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大学物理等课程。②专业知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满足企业外业测量和内业处理岗位能力需求,胜任相应的岗位工作,开设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基础、工程测量学等以“外业”为主的课程,开设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原理与应用等以“内业”为主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在工程测量、数字化采集、图形、图像处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③实践及素质训练课程开设数字化测图实验等校企共建课程,开设数字化数据采集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实习等实践课程。为培养学生发展所需的人生观、文化基础、职业人生规划和通用能力等基本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大学生发展与职业规划等课程。④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则包括测量程序设计、MATLAB空间数据处理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和参加大学生技能竞赛、教师的科研课题等途径,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网络营销课程双语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根据高职院校网络营销双语教学改革开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国际商务专业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方向的培养要求、学生知识体系特点和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体系,对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开展网络营销课程双语教学改革实践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网络;营销课程;双语教学改革

一、网络营销学开展双语课程的必要性

(一)网络营销双语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职业教育20条要求指明了高职院校教育要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高职院校教育要逐步走向国际化。就浙江省的情况而言,根据《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的内容,明确要求到2020年为止在全省高校开设到全外语和双语教学课程占课程总数到比例中,高职高专院校要提高到6%。笔者所在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为开展国际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办学条件。然而校内实际开展双语教学、全外语教学的课程并不理想,与浙江省高校整体水平暂有一定差距,与义乌的国际商贸名城的地位也不符合。因此,开展双语课程建设迫在眉睫,也是学校教育国家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互联网的全球化使得新型网络营销模式不断涌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都在顺应潮流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仅意味着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作为信息获取和传播的新工具,其本质也是在产业发展方式、商业模式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新型的网络营销模式更是不断涌现。这一时展潮流为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学习网络营销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但也意味着课程教学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新兴网络营销模式不断涌现要求今后从事该行业的学生既要了解互联网的发展,也能随时把握各行各业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互联网不同程度的应用水平。网络营销学双语课程建设正是连接学生与快速变革行业间的一座桥梁。

阅读全文

中药化学中英文双语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际化趋势越发显著,传统中药化学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要求,中英文双语教学作为与国际接轨的桥梁,是高校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中药学相关专业主干学科中药化学为例,从传统中药化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双语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等方面对中药化学中英文双语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为中药化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尝试,为进一步的中药化学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英文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手段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1-4]。作为中药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中药化学具有传统中医药学和现代科学的双重属性,其知识点的掌握要求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并且具有一定的有机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等相关知识背景,这往往导致中药化学学科难度较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亟须开展相关教学改革。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入[5-8],特别是“一带一路”的实施,对传统中药化学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传统教学方式更多的是理论和实践的传授,但对于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较为欠缺,双语教学作为与国际接轨的桥梁,是高校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5]。本文以中药学专业主干学科中药化学为例,从传统中药化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探索、可能存在的不足三个方面对中药化学中英文双语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为中药化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尝试,为进一步的中药化学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1传统中药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传统教学易导致知识传授偏差

传统中药化学理论和实践教学大部分是单语教学,即汉语教学,该教学模式是简单的书本知识汉化后的灌输和复述,较易导致知识传授出现偏差,特别是中药化学具有显著的学科特点,中药的化学成分结构多样、化合物名称繁杂、知识点众多。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仅通过汉语进行知识传授,很多专业术语以及结构名称等可能会词不达意,甚至很多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会不自主地选择跳过专业术语或者英文结构的讲解,这就导致了知识传授的偏差,学生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1.2传统教学难以激发学习热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