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双语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双语教学

金融双语教学现状

 

圣经中关于古巴比伦通天塔的故事以及电影《通天塔》告诉我们,语言沟通的顺畅与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社会急需大量即懂英语又懂专业的双语人才。金融业作为与国际联系紧密的行业,更是首当其冲。2001年教育部颁布第4号文件以来,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始开展汉英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高职是中国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学方面的提高对塑造专业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开展对于解决金融行业双语人才的供需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金融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学生金融英语表达能力。   在我国,一个高职毕业生要学习八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英语,而在对其所实施的英语教育中,“重语法轻听说”使得英语教育“费时低效”,很多人英语交际能力低下,即我们常说的“哑巴英语”。在大学,学习英语更多是为了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语言是交流工具的一种,语言的交流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提高。通过开展双语教学,给学生创造金融英语环境,让师生用英语在课堂进行交流,课后分组进行金融英语对话,并以组为单位展开金融英语竞赛,成绩作为期末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金融英语表达能力。   (二)通过阅读原著教材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文化思考的能力。在双语教学中采用英语原版教材,可以排除不正确翻译带来的误解,高质量的原版教材具有良好的逻辑性和专业性,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在双语教学环境中,老师对原文的解说可以帮助学生摆脱中式英语,进入英语学习环境,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能英式化,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传统文化,同时异质文化的交流是促进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现阶段的中国尤其明显,两种文化两种思维的碰撞,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从而更好的学习国际金融知识。   (三)通过中英文对照学习帮助学生理解金融模型,提高学生阅读国外金融文献的能力。金融专业所学习的各种理论和投资模型大多为国外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他们对于自己模型的英文解释简单易懂,有时通过举例的方式来阐述一个概念。而翻译过来的中文模型常常会用规范的汉语来表述,而汉语英语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这样大量的信息将会丢失,从而变得难以理解。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先以原著中易懂的英语来讲解,再用汉语表述来规范,即先英文后中文逐句讲解,从而加深学生对模型的理解。   二、目前高职高专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在师资方面,开展双语教学要求老师必须是双语人才。英语专业的老师对金融专业知识的执教能力有限,而非英语专业的老师虽然对金融专业熟知,但英语表达能力有限,从事双语教学也有难度。目前,双语教学教师的来源有两种:一是海外归来的留学人员;二是通过相关英语培训后担任双语课程教学的人员。前一类人全国数量有限,到高职院校从事双语教学的更是少之又少。   (二)高职双语教学课时量严重不足。在教学方面,目前的金融专业教学中,我院经常把外语教学和金融专业学习分开来教,这样即使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公共英语,考过了英语四六级,但是在阅读专业的英文资料的时候仍然困难重重。所以,大多高校通过开设专业英语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在选用教材方面,教材内容浅显,广泛,不精。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听说能力有限,上课时学生的精力更多放在了听懂语言上,专业知识的学习被忽略,从而造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从授课时间上来看,双语教师用英语上专业课,在既定的时间内所传达专业知识只相当于用汉语表达时的传输量的2/3[1],因此,双语教学也面临课时量不足的问题。   (三)在语言环境方面,语言环境的缺乏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由于英语在我国只是一门外语,生活中基本用不上,只是在涉外工作中才用得上。在大学校园里,学生只有在英语课堂或英语角才会使用英语,即使大众传播媒体也没有为学生提供一个英语语言环境。   (四)在双语教学模式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我国高校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新加坡、香港、菲律宾等开展双语教学比较成功的国家和地区都是从普及教育就开始了双语教学,而我国目前阶段的大学生在普及教育阶段都是将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的,很少有机会实践,所以听说能力低下。对他们开展金融双语教学不能简单套用以上模式。   三、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一)国外教学模式国外的双语教学起步早,相对比较成熟。大致有以下几种模式[2]:第一,加拿大的沉浸式双语教学。加拿大是一个由英语、法语构成的双语社会。英语使用者通过法语学习学科知识,法语使用者通过英语学习学科知识。第二,美国的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学生刚进人学校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有的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第三,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学生进人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二)我国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模式各有千秋。我国的双语教学应该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借签西方先进国家的经验来制定特殊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应该先读懂中文的教材,然后再慢慢转变成中英文教材,最后成为全英文教材,采用渐变教学法能使学生们吸收并消化专业知识,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电子课件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学流行的时代,电子课件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如果把握不好的话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结果。当然电子课件教学模式并不代表板书的消失,老师们应该利用板书来配合电子课件的应用,而学生们也应该做好笔记,以便于课下的复习工作。   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其实在双语教学中就如何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并没有特别的规定或模式,而应该是一种目标导向下的灵活选择。这种灵活选择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形成一套系统、恰当的教学模式:而且,这种灵活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调整。选择和调整的关键就是“目标”,即双语教学目的。因此,如何在实践中具体选择教学模式,显然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四、开展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若干建议   (一)加大双语教学师资建设。开设双语教学课程首先对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进行双语教学,首先老师要具备用英语上课的能力。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大多数老师都没有接受过双语教学的正规培训,只具备单一学科的执教能力。因此,要开展双语教学,必须培养双语教师。   (二)选择英文原版教材并配合中文辅助教材。由于现阶段的大学生听说能力低下,要适应英语语境还需要一段时间。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读懂中文教材,然后再慢慢转变成中英文教材,最后成为全英文教材,采用渐变教学法使学生吸收并消化专业知识。英文原版教材与中译本教材相比,可以避免由于翻译失真而带来的理解困难。一般来讲,英文原版教材更容易理解。涉及到其其中难以理解的可以配合中文辅助教材。但在选择教材时,不宜选用中译本教材,以防止学生只看中译本,而把原版教材丢到一边。   (三)采取英语为主,汉语为辅的授课方式。在授课中,老师应主要用英语讲授。对于很难解释的词汇和晦涩的专业知识,老师可以用汉语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就可以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老师还可以制作中英文电子课件,讲课中再配合板书,课后用英文布置作业并要求学生用英文回答。此外,老师还可以推荐金融领域的中英文报刊、报纸,让学生作为课后阅读。考虑到英文授课会减少同一时间内的信息传输量,在制定授课计划时,可以考虑增加双语教学课程的计划课时,相应地减少某些课程的课时量,比如政治理论课或大学英语等。   (四)实施小班授课,形成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大学中,多个班上同一门课时,会选择合班上课,分成小班上课的情况却很少见。然而,开展双语教学的初始阶段,难度较大,更适合小班上课[3]。因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同班上课,一方面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大,那些英语水平差的学生会因为听不懂而不愿听课,影响课堂纪律,另一方面,不利于老师与学生的近距离交流。因此在实践中,可以将金融双语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当选修某一门双语课程的学生较多时,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班上课,每班人数以三十人以下为佳。   (五)营造双语环境。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让学生一进校园就置身于一个英语环境之中。所听、所看、所用都是英语,使英语称为学校的第二语言。在双语教学中,应开展教学内容丰富,交际形式多样,师生关系融洽的双语环境,使学生沉浸在英语语言环境中,从而激发学生运用英语的兴趣,养成开口讲英语的习惯。   (六)采用双语模块化教学。高职生更强调实践能力,通过双语模块化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建模能力[4]。在金融建模里有很多金融术语都是用英文表述的,在教学中用双语不断重复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能更轻松地熟练运用金融函数进行建模,有利于提高学生金融建模的实践能力。   总之,金融专业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就目前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双语教学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结合我国国情并吸收外来经验教训来指定适合中国院校的双语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国际化、专业化、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

阅读全文

医学检验双语教学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采用自制《分子诊断学课程双语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匿名调查的形式,调查对象为2014年广东医学院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三年级实施了分子诊断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61份,回收率为93.21%,将调查结果录入“问卷星”网络,由“问卷星”系统自动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为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总人数261人,男生44.06%,女生55.94%。英语水平未达到CET-4的为31.42%,达到CET-4的为59.39%,达到CET-6的为9.19%。作为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大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英文教学接受能力,但仅有9.19%的学生通过CET-6,大部分学生只通过了CET-4,还有三成的学生未通过CET-4,说明本次授课学生的英文水平整体偏低,这将对双语教学的实施产生重要影响。

(二)双语教学课堂听懂率和适应性偏低

在问及分子诊断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听懂率时,学生听懂率为100%的占5.36%,听懂率在75%以上的占27.20%,听懂率为50%~75%的占30.65%,听懂率为25%~50%的占16.48%,听懂率为25%以下的占20.31%。如果以听懂率75%以上的作为较好的双语教学听懂率,那么有67.44%的学生听懂率达不到这个标准,这说明学生双语教学的听懂率并不算很好。这可能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授课教师的双语教学掌控和表述水平,二是学生自身的英文水平限制。要提高课程的双语教学课堂听懂率,首先是授课教师要结合教学对象即学生的水平制订出合适的教学方案,以保障听懂率为首要目标,不应盲目追求高英文比例的讲解。而在适应性方面,有39.85%的学生选择不能适应双语教学,这主要包括两类学生,一是听不懂造成的不适应,二是能听懂,但不习惯这种新的双语教学方式。对于前者,主要是受限于自身英文水平,通过英文水平的提高或教师授课内容的合理安排,此不适性将会缓解。而对于后者则主要是长期以来习惯了纯中文的教学模式,这与我国双语教学的不普遍性有关,需要通过加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比率,宣传双语教学的重要性等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阅读全文

药学综合实验双语教学思考

[摘要]药学综合实验是基于新药研发的思路,药学各学科相互融会贯通的一门综合性实验课。本文根据药学综合实验双语教学的实践,从课程建设、推进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学生的英语接受能力、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等基础建设方面分析推进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提出建议,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为药学专业学生今后运用现代实验手段从事新药研究的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药学综合实验;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药学综合实验以新药研发为主线,采用中英文双语的教学方法,依据现行版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结合实例,根据新药研制的相关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综合运用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实验技能和和方法,学习新药研发的关键技术问题,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本课程旨在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双语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就是增强学生英语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满足教育国际化需要,培养多语言交流能力的优秀人才,为药学专业学生今后运用现代实验手段从事新药研究的工作奠定基础。

1药学综合实验的课程建设

传统实验教学大多是单一型实验,是针对某一课程的单一知识点,用单一方法或技能所设置的实验,旨在加强学生对某一知识点采用单一方法进行的验证性的技能训练,即使是课程内的综合型实验,综合的也仅仅是同一课程的不同知识点、不同方法或技能。现代综合性实验可以理解为在实验课教学内容中,包括一门课程亦或是与本课程关联知识的实验,其内容涉及知识点较多。药学综合实验是以新药研发的基础研究为主线,在整合了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的集探索性、设计性、双语实验教学为一体的多样式药学综合实验教学。药学综合实验[1]是我校国家级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的,专门为药学相关专业的大三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实验课[2]。在此阶段,学生已经完成了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理论课程的学习,具备综合分析药物合成、质量检查、剂型制备和活性检测的能力,并且能较好的运用药学知识结合仪器解决分析问题。综合各种因素,结合“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教学理念,参考本院袁泽利教授的专利“一种微波辅助高效合成5-氰尿嘧啶的方法”(CN201410618448.X)[3],将5-氰尿嘧啶的合成作为该课程新药研发的主线,做一系列验证和设计型实验,涉及药物的研发过程,对原料药进行分析,药物剂型设计及质量检查和活性检测这几方面内容。药学综合实验共计54个学时,小班教学,每班8-10人,每组1-2个人。全部实验结束后,按照学术论文的形式书写实验报告,需要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药学或中药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药学人才的目的[4]。

2推进药学综合实验双语教学的思考

2.1药学综合实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阅读全文

金融学双语教学探讨

【摘要】

当今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符合时代的要求,可以为学校、教师、学生带来三赢的局面。在对江苏某高校金融学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发现,目前双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包括:学生专业英语基础欠佳、双语比例不协调等。需要注意在教材的配套、教学手段的丰富以及教学内容的渐进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改革。

【关键词】

金融学;双语教学;调查问卷;配套措施

引言

2001中国正式加入WTO,成为其第143位成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对外经济与贸易联系日益频繁,中国金融业也开始逐步开放并与国际接轨,大量的外资金融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在这样的形势下,金融行业的相关岗位在对金融类专业的大学生招聘时,金融英语能力成为了一项基本考核指标。在2009年的台湾语言训练测验中心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金融业从业人员的职位高低与其英语水平高低成正比关系,当然这里说的英文水平并不是单纯的基础英语,其包括了金融专业英语。笔者作为一名高校金融专业的教师,通过对过去近10年的教学工作总结发现: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大学英语6级通过率普遍较高,但是往往专业英语水平不尽如人意,在应聘过程中,面试官一旦用专业英文术语提问时,应聘学生会因为无法理解题目而导致熟悉的知识点无法有效表述,从而影响面试结果。因此,培养既精通金融专业知识,又同时能以中英文熟练处理金融事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显得任重而道远。《金融学》作为金融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其课程体系中包涵大量专业术语,这些术语的应用性已经渗透到国际范围。江苏作为教育强省,特别是南京的高等院校,无论师资力量或是学生素质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以南京地区的高校为例,进行双语教学的研究,找出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推动江苏乃至全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以及积极的示范作用,适时的对《金融学》开展双语教学显得任重而道远。

一、《金融学》双语教学的研究现状

阅读全文

课堂双语教学办法探索

作者:吴炳义 吴建元 张新民 司瑜 董征 郭继志 刘典恩 陈景武 单位:潍坊医学院 潍坊市社会福利院 潍坊市人民医院

1课堂双语教学方法概述

课堂双语教学方法的实施必须满足双语教学的条件,并与教学目标的定位紧密相关。双语教学的条件包括教师、学生、教材3大要素,其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必须具备娴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并能在课堂上恰如其分、有的放矢地使用双语[1]。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背景。教材无论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双语教材,还是自编双语讲义,教师备课和讲解的语言难度及过程应遵循二语习得的基本规律,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2]。双语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目标、语言目标、思维目标3个不同的层次,其中,知识目标是第1位的,这一点必须与专业英语课区分开来[3]。按照上述条件和目标,潍坊医学院社会医学的课堂双语教学以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三和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大四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实现掌握社会医学的知识目标为重点,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教材为中英文对照双语教材,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4]。

2课堂双语教学实践的方法

教师在课堂双语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课堂双语教学过程是静态教学资料与动态双语讲授有机结合。前者是指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课件等客观物质要素;后者是指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等主观要素。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的有机结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实施双语教学方法、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关键。

1•1分步交叉呈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课件设计可采取两种呈现方式,并分步展示内容。一种是以英文为主的呈现方式,讲授内容基本为英文,但专业术语和陌生英文词汇用汉语标注。以社会医学中“生命质量”概念的课堂讲解为例,根据认知心理学规律,分步展开课件内容。第一步,打开课件的英文部分,学生对生命质量的内容通过瞬时默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这时还不能对知识内容形成完整准确的认知结构;第二步,教师读英文字幕,也可以让学生读并按照自己的理解翻译英文字幕,同时展示关键词翻译,形成知识表象;第三步,打开汉语解释部分,使英汉双语呈现在同一个幻灯片上,在这个阶段,学生就能够借助英汉信息来较好地理解教师进行深入的英语讲解。另一种呈现方式是以汉语为主,仅对专业术语标注英文。这种方式适合在专业知识点密集、学生相关知识背景较为欠缺的情况下运用。首先,教师在打开课件前后进行引导性解释,学生会迅速地以汉语思维捕捉内容信息,形成初步的认知框架;然后,他们会下意识地对标注的英文术语进行英汉对应,形成关键词的“汉-英”语言的迁移。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以英文为主、由浅及深地进行讲解。以上两种呈现方式的共同特点是,教师应特别注意内容呈现与英语解释的融合和互补,并分步实施课堂教学计划,实现传授专业知识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1•2通俗讲解专业图式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人们所习得的概念、技能及由此形成的形象图式不受某种具体语言的制约。在专业图式下,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就可以通过第二语言的表述来实现[5]。例如,QALY(qualityadjustedlifeyear)是社会医学一个比较抽象的重要概念,为此,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图式架构,尽量做到简介形象、通俗易懂(见图1)。课堂双语教学过程中,首先,在多媒体上展示结合平均预期寿命(lifeexpectancy)的DALY图式,然后,教师尽量用口语化英语进行解释。“Ifonebatchofpeoplewiththesamebirthdaywoulddieon72year’sold,thatmeanstheirlifequantityequalstheirlifeexpectancy•Butinactuallife,asweknow,mostofpeoplecannotgothroughtheirwholeliveswithoutanydisease•So,let’ssupposethisbatchofpeoplehavegonethroughtheirliveswithoutanydiseasetill60years’old•However,from61years’oldon,theywouldgetsomekindsofillness•Factually,theperiodfrom61to72wouldtakeonimperfecthealthstate•Underthiscondition,wecangiveitadiscountaccordingtotheinfluencingdegreeofdisease(用汉语解释:一个权重系数,formallyitiscalledweightcoefficient),asaresult,the12yearswouldbecon-versedintolessyearsoflifethatisadjustedontheconceptofperfecthealthstate•Therefore,wecanplus60yearsandtheadjustedhealthyears,andgetanotherlifeexpectancythatcanbecalledQALY•通过这样以图式为视觉、以口语化英语为媒介的的讲授,能使学生对健康寿命年这一概念得到直观的认识,从而实现在英语主导下的课堂环境中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英语理解能力的教学目标。

阅读全文

双语教学授课和学习

 

一、双语教学是一种对专业课程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授课和学习的教学方式,是培养既精通专业,又擅长外语的复合型、国际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在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这是为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发展的趋势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同时对推动全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是西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讨论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各种控制方法的过程分析及典型控制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问题的能力。结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其它教学环节,为学生进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科研及技术管理打下必要的基础。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和深度掌握,学校于2007年开始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行双语教学,试图给学生创造直接应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专业课程教师英语教学水平的锻炼和提高。学校环境工程学科建设起步于1993年,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在科研、教学、学科建设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正处于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的关键时期,科研及教学任务十分繁重,而双语教学却要求更多时间进行课前准备,同时专业课程教师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这对双语教学工作的推广和开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目前国内外广为流行的双语教学模式有三种:   第一,沉浸式双语教学。沉浸式双语教学源于加拿大,是目前世界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用学生的非母语语言进行学科教学,采用“保护性专业课教学”模式或“辅助课程”模式,为专业课教师配备第二语言教师或第二语言学生与母语学生一起上专业课等方式,让学生完全沉浸在居住国的语言环境当中,直接用居住国的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进行学习和交流。   第二,过渡型双语教学。过渡型双语教学主要是美国针对移民的少数民族学生而实施的一种双语教育方式,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入学时可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过渡到在所有的学科教学中全部使用英语,是一种缩减性双语教学方式,以达到逐步用主流社会语言英语替代其母语的目的。   第三,维持式双语教学。维持式双语教学是一种在多数民族语言的社会中允许少数民族语言学生保留自己民族语言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刚人校时使用母语,然后逐渐采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然使用母语教学,其目标就是能够同时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   通过对以上三种双语教学方式的比较,并结合课程特点和本校学生的英语基础,采用沉浸式为主、同时结合维持式双语教学方式的部分特点进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双语教学。由于该课程属于工科专业课程,涉及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防治大气污染的基本原理,如大气扩散模式、吸收吸附等气态污染控制理论、颗粒物控制基础理论等内容,这些内容即使采取中文教学也属于教学难点,如果一味追求纯粹的英文教学方式,不管对学生还是老师都将产生巨大的压力。为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授课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视觉效果,将大量的彩色图片、动画、工程实例照片、视频等内容引入教学过程,同时对PPT和板书中重要的概念和较难理解的内容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注解,努力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双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直接用英文理解、思考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够避免舍本逐末,提高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实践   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在教材、师资等方面均面临着许多挑战,而这些是以中文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时不会出现和无法想象的问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认真面对和积极解决。   第一,教材的选择。教育部要求双语教学应使用优秀的、先进的外语原版教材,因此选择由美国犹他大学NoeldeNevers编著,McGrawHill出版社出版的《AirPollutionControlEngineering》一书作为教材。该书体系较为全面,包括污染控制设备的理论基础、应用以及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内容由浅入深,是国内高校选择较多的英文教材和参考资料。   但是编写风格、课程体系和课时等方面和国内教材有较大差异,同时和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也并不匹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选择教材中符合中国国情的内容进行讲解,同时注意突出重点和难点,并以郝吉明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一书作为参考教材,二者相互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但是应该说这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当务之急是实现原版教材的本土化问题,编写适合中国高校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英语教材。   第二,师资的培养。教师是双语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的语言水平和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成功与否。目前高校专业课程教师很多,但是能上好双语专业课程的极度缺乏。许多专业教师很多都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但绝大多数都没有出国学习的经历,而双语教学对教师外语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口语、听力和写作能力要求很高。目前的现实情况是老教授专业水平很高,英语阅读能力强,但是口语、听力能力欠缺,中青年教师口语表达能力较强,但是专业知识相对薄弱。为此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两种方式。选派外语基础相对较好、具有专业背景的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专门的英语培训或者出国学习,对快速提升英语应用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加强国际合作,聘请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留学人员参与专业课程的短期教学任务,这部分海外资源既懂专业又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可以解决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缺乏的当务之急。#p#分页标题#e#   第三,学生的英语基础:尽管近年来高校公共外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四、六级通过率不断上升,但是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各省之间、各地之间乃至城乡之间差别较大,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听力、口语和写作方面能力的欠缺仍是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使用原版教材进行教学,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就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客观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部分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既无法在短短的的课时之内迅速提高英语读写能力,又无法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学生选课之前进行简单的英语水平测试和学习意向调查。在学习意向调查中设置的问题包括:英语过级情况、听力水平、是否愿意参加双语学习班等。经过调查,将基础较好并自愿参与双语教学的学生组成双语班,给予学生选择的自由,也最大限度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避免既没有学好外语,又没有学好专业的尴尬局面出现。在学期结束时召开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任课老师和学生畅所欲言,将这种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作为了解学生反映的主要手段,并在座谈会后对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和研究,作为完善双语教学模式和方案的主要依据。   四、“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效果评价   2008年学校环境工程曾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双语课程结束之后就学习及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从课程内容、英语水平、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共提出20道选择和一道关于教学过程中主要问题及建议的简答,并以无记名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学效果满意的占30%,较满意的占43%,二者相加比例为73%;不满意的占24%,极不满意的占3%,二者相加比例为27%。   因此满意与不满意的比例为2.7:1。就问卷调查的具体调查和研究,发现同学反映的主要问题包括:专业词汇太难记;课后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查阅资料;英语基础差,学习吃力;听力及口语能力需要提高等。   应该说这些都是专业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共性问题,需要一些时间和空间,同时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提高才能解决。   四、结语   总的来说,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近十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走了一些弯路,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提供了不少的借鉴。和国外双语教学相比,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无论在教育对象、教学目的、基本条件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盲目照抄照搬国外双语教学模式是断不可取的。只有根据我国国情和各高校自身基础条件,构建适合本土化双语教学模式,才能打破双语教学发展的瓶颈,营造双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实现双语教学的良好初衷。

阅读全文

双重乐感与双语教学

 

一、实施双语教育是治国之策   (一)双语教育的概念   双语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被许多国家当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视为国策,关键是因为它首先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与培养双语双元文化人才等多方面的功能,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其次,它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合理性与科学性。托斯滕•休森与奈维尔.T.泊斯特莱特沃尔特(TorstenIlusenandT.NevillePostlethwalte)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对“双语教育”的界定是:“所谓‘双语教育’,通常是指一种使用两种语言作为非语言学科教学媒介语的教学方法。”进而他们又强调指出:实施“‘双语教育’的最低标准,应该是在教学的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语言,但不一定要同时使用两种语言,甚至不必在同一学期内使用两种语言。”王斌华教授在其编著的《双语教育与双学教学》中指出:“‘双语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教育。这样,我国学校开设外语课程也属于双语教育的范畴:狭义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学科内容的教育。”   (二)双语教育的本质与定位   尽管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关国外“双语教育”之概念的界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他们在“只有当学校强调使用两种语言进行非语言学科教学时,才能称为‘双语教育’这一点上已经达成了共识。由此折射出了‘双语教育’”的本质:实施“双语教育”,特指在学校教学中,同时或间隔性地采用两种语言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教育制度、教育体系、教育计划或教育教学方式。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校教学中目标语的广泛应用,更多地接触目标语,增加目标语的输入量,以较快的速度习得目标语,能够比较娴熟地运用两种语言学习与思维,进而拓宽学生的多元文化视野,增长多元文化知识,促使学生逐渐成为双语双元文化人才,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得到较大发展。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双语教育也是各个国家语言政策的一种体现。   (三)双语教育的功能   双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体系,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发展的促进,或者说双语教育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功能。凡主张实施双语教育的多移民与多民族国家都期望通过双语教育提高学生的双语水平,消解语言差异下的民族矛盾,体现各国各个民族之间“民主、平等、自由”的政治理想。它的教育功能主要是借助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学习更具优势的语言,从而使整个民族更快地发展。双语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双语人经济活动范围扩大,经济收益较好。双语教育对社会的经济功能显性了,族群间的沟通便利了,更容易为社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其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它具有文化继承和保留的功能。其社会功能就是交际。只掌握一种语言,社会交际的范围势必狭窄,获得的信息量就不足。相互交流才能相互理解,相互理解才能实现社会的平稳发展。   (四)新疆双语教育的本质与内涵   新疆主要是由13个民族构成的一个多民族的自治区。要促进新疆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先要发展教育事业。为加快新疆教育事业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双语教育是新疆政府为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制度体现。新疆的双语教育具有以下性质和特点:双语教育是一种教育制度、教育模式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新疆双语教育是一种教育制度、教育模式的改革,它要从传统的以少数民族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单语教育模式转变为双语教育模式。新疆双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形式,在提高新疆少数民族素质,培养他们的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和现代科技素质,缩小民汉教育差距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双语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双语人和双文化人,既能认同中华民族,掌握中华民族文化,又能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这样的教育才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   二、双重乐感与音乐双语教育   (一)双重乐感的概念   “双重乐感”(Bi-Musicality)这个概念,来自美国音乐人类学家曼特尔•胡德的《双重乐感的挑战》一文。他引用了《哈佛音乐辞典》(HarvardDictionaryofMusic)和《韦氏大型辞典》(Webster’sUnabridgedDictionary)里面的相关定义,把“乐感”概念的定义归结为“喜爱和聪明地鉴赏音乐的能力”,提倡跨文化音乐的学习者应该以亲力亲为的实践性音乐行为参与,在对音乐(尤其是异己文化的音乐)的具体操作实践过程中,捕捉这个不可捉摸的“乐感”,由此产生了双重乐感教育理论。1996年,由赵塔里木教授在新疆首次提出要“探索‘双重乐感’人才的培养”问题(这在全国音乐教育领域也是首次提到),并积极付诸实践。为新疆音乐教育实施“双重乐感”教育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启示。2007年立项,2011年以优秀等级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以张欢教授为首的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依托本土音乐文化资源和《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等课题的实施,在课程设置改革基础上,采纳或编写了《新疆少数民族器乐教程》、《新疆民族音乐欣赏教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新疆民族音乐简志》等课程教材。发表了“少数民族地区‘双重乐感’教师的培养”“双重乐感能力培养中的音乐教育本质认识”“‘双重乐感’教师及其专业发展”等论文,在这些著作和论文中,对于双重乐感的阐释一致共识于胡德的理论,正如胡德最早提出“双重乐感”时所言,音乐学家研究某个特定民族或风格的音乐,必须具有完全参与该种音乐体系的能力,通过本身的实践而理解了他文化的音乐基础后,才能更好地用语言描述该音乐。由此可见,“双重乐感”中的“乐感”是指一种广义含义上的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感知,“双重乐感”核心在于多元文化的相互渗入。#p#分页标题#e#   (二)双重乐感教育的本质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这一提法与相关理论已被美国音乐教育界广泛接受,继而在其他欧美国家得以确立与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世界音乐教育的主题。对于建立多元主义的音乐文化价值观与教育观而言,“双重乐感”(或多重乐感)能力的培养是其技术核心。研究异民族音乐时要求融入音乐产生的背景中,研究本民族的音乐则要求研究者融入到音乐产生的时代和地域文化中去。在运用“文化价值相对论”的观念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运用“主位”与“客位”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亲身体验的主位法认清研究对象的本质,以客位分析法得出最客观实际的规律。所以,“双重乐感”实际上是一个统称,是一种全观论研究方法的实际体现。在音乐教育中,应该是学生们在学好了本民族音乐传统感觉的基础上再学习其他民族的音乐感觉。我们提出的“双重乐感”教学实际是一种教育理念,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一种客观认识一切民族的音乐传统的观念,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文化的多元化和文化价值的相对性。   (三)“双重乐感”是建立在“双重音乐语言”基础上的   中国音乐学院博导管建华教授认为:“音乐双语”能够用不同音乐律制的音乐语言来表达同样的思想情感,会使学习者把他自己母语音乐看做是众多音乐体系中的一种,这就会打破他的自我封闭和单语音乐认识的局限。新疆“双重乐感”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以多元音乐文化教育观为音乐教育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充分利用新疆多元音乐文化的背景优势,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新疆多年来推行“双语教学”的成功经验,以“双重乐感”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为进行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突破口,实现在多元文化理念指导下的“双重”、“多重”乐感的理论建构及实践教学,自上而下、层层递进地从高校专业音乐教育推广至中小学音乐教育,以基于新疆多元音乐文化背景“双重乐感”音乐教育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实践为模本,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提供有力的研究参照并积累经验,达到推动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最终目的。在对新疆多元文化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对新疆民族音乐进行系统研究,为双重乐感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新疆音乐的“多重”乐感教学理论研究、“双重乐感”与“双语教学”的对比研究、新疆各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新疆民族音乐基本乐理研究、新疆音乐与中国其他地区音乐的对比研究、新疆音乐与中亚音乐、世界音乐的比较研究,等等。在关注新疆各民族音乐文化差异的同时,进行“双重乐感”音乐技能的教学实践,以新疆音乐视唱练耳技能训练、新疆民族乐器教学实践、新疆民歌教学实践为主要内容。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个体民族的音乐素材进行数字化集成,有效地将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进行保存与共享,并加强新疆各民族民歌赏析、新疆各民族器乐赏析、维吾尔木卡姆赏析等“双重乐感”的审美训练,使学生逐步具备音乐文化全元论观念。   三、双重乐感对新疆双语教育的影响   (一)新疆音乐双语教育   新疆音乐的双语教育首先是对于音乐双语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拓宽了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师的音乐文化视野,加深了少数民族音乐教师对多元音乐文化的认识。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他们初步掌握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并能用较合理的教学方法、较先进的教学手段为音乐教学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少数民族音乐教师通过双语培训既巩固了自己母语的音乐文化,又学习掌握了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教育内涵,开阔了音乐教育视野,使其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新课程音乐改革中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新疆双语教育并非仅是语言的学习,重要的是多元文化的渗入与整合。新疆是歌舞之乡,对于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师来说,他们的母语音乐感知和表现力是很强的,但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专业基础较差,音乐理论知识欠缺。如:书写范谱不规范出错率高,节奏节拍的概念混淆,波音、滑音、复倚音等一些常用记号的唱奏法不清楚。在具体的视唱练耳教学中把线谱用固定调翻成简谱唱,没有首调唱名法和固定调唱名法的概念。连音线和延音线的不同用法表达不清楚。部分音乐教师存在技能差不能胜任课堂教学,歌曲范唱水平不高等问题。对汉语音乐教材内容的理解还有待学习和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有待提高。并且,部分教师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严重影响音乐教学的课堂质量。而对于汉族音乐双语教师来说,一方面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成为教学交流的基础,另一方面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更成为音乐双语教学的核心,其意义在于学习中外音乐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本民族音乐的特点,传承和发扬具有非物质文化特点的本民族音乐。这即是新疆音乐双重乐感与音乐双语教育的交融关系。   (二)新疆双重乐感教育的实践   依据“双重乐感”教育的理念基础,以及“双语”教育的理论借鉴,针对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现状,新疆一些高校制订了全新的双重乐感课程教学实践改革方案。新疆艺术学院成立了木卡姆音乐专业,并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承担着新疆少数民族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的任务,学生构成以少数民族为主。从1996年开始,创办了音乐表演专业木卡姆表演方向,首次将民族民间音乐系统纳入高等艺术教育,培养具有民族特色的复合型音乐艺术人才,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进行了创新与实践,将学校传承与民间传承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新疆本土特色的课程体系。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从1994年开始,为本科生陆续增设了《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概论》、《新疆民族乐器演奏》等课程,并设置了《民族音乐田野采风》实践课程;在1998年开始借鉴新疆艺术学院木卡姆表演方向的办学经验,2000年以来,陆续增设了《新疆民歌演唱》、《新疆少数民族视唱练耳教程》、《多元文化论著选读》、《世界音乐》等民族音乐学的课程及相关的人类学课程,并且成立了木卡姆乐团。2006年开发出《新疆民族音乐视唱训练系统》、《新疆民族音乐主题资源库》等软件,并将其推广于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喀什师范学院、新疆石河子大学、新疆教育学院等设置有音乐专业的兄弟院校,获得了良好的教学反馈信息。近几年,在全面总结以往办学经验,对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模式、对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进行全新规划的基础上,围绕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探索,新疆师范大学已经使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得以展开。#p#分页标题#e#   如引入跨文化音乐体验与学习,主要学习新疆境内“他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技能课程将以跨民族交叉为前提,继续开设《新疆少数民族乐器演奏》、《新疆民歌演唱》等课程;理论课程开设《中西对照基本乐理》、《汉民族传统音乐概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述》、《中国民族音乐欣赏》、《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等课程;开设《欧洲音乐简史》课程;并在本学年安排“新疆民族民间音乐周”活动,将原生态民间音乐纳入课堂教学。通过此种课程布局,学生深入了解新疆民族音乐的多元化格局和整个中国的民族音乐的多元化格局,并对西方专业音乐体系有所认识,掌握从理论至技能的各个层面上初步建立起对不同音乐体系的审美与实践经验,进而树立音乐文化多元化的观念,文化全元论的认知方法。   通过艺术实践,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多元音乐文化艺术实践能力,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民族及跨民族音乐文化的领悟、表现和创造能力。毕业汇报的重点考查内容是学生对本民族本地域的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跨民族音乐文化的掌握与领悟能力;通过教育实习,使具备“双重乐感”、确立了文化全元观念并掌握了一定的多元音乐文化传承所需技能技巧的学生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任教。除进行日常教学实习之外,主要协助实习学校开发以多元音乐文化为特色的“校本”音乐教材,从而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层面上传播新疆本土、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并同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实现交流与对话。   由此可见,双重乐感的基础是音乐的双语教育,但双重乐感并不等同于音乐双语教育。双语教育是一种教育体制,而双重乐感是一种教育观念,它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一种客观认识一切民族的音乐传统的观念,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文化的多元化和文化价值的相对性。双重乐感教育的开展必将大力推动新疆音乐双语教育的深入发展。管建华教授甚至认为“双重乐感”这一理论体系所体现的音乐价值观念和音乐实践路线是一条有效途径。它对音乐教育的发展将是革命性的,它是21世纪音乐教育多元音乐文化教学讨论的基础性问题,它将打破20世纪以来以西方音乐为基础的单语教学,为中国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提供一个新的范例,为新疆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代代相传的人才,为深化中国民族音乐的研究和促进其发展提供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阅读全文

体育专业学生双语教学概况

 

1释义双语教学的内涵   1929年,国际教育局在卢森堡召开了第一次双语教学会议,标志着双语教学成为国际性教育问题,很多教育工作者投入到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去,为双语教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对双语教学的界定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旨在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例如在美国,移民的后代在接受教育时,学校使用作为学生的第二语言的英语教授所有课程。【1】   在我国,双语教学主要指用汉语和英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进行除语言学科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   2国内外双语教学概况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使得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都非常重视双语教学,主要是用英语和本民族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在韩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大学中一半左右的课程是双语课。国内许多大学纷纷出台新措施,积极开设双语课程,用英语进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并已取得很多积极的成果。北大、清华、复旦等大学已有很多课程采用英语原版教材,并用英语授课。有的地方教育厅明确提出“将英语确定为部分课程的教学语言,并逐步使其成为与普通话地位相同的教学语言”。【2】   在研究文献中,虽然有大量关于双语教学的相关研究报告和论文,但关于体育方面特别是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方面的相关报道却不多见。【3】   3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的双语教学由来已久,早些时候都采用双语教学的形式进行,由于地理、历史封闭等种种原因,未能得到长足的发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加强和完善,社会对21世纪所需人才提出了既具有专业知识,精通汉语和汉语文化,又通晓外语和外国文化的双语人才的要求。   双语教学是高校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实施体育课程双语教学是这一改革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双语教学促使学生能力发展,提高文化素养、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全球意识,进行跨民族跨区域跨文化的国际交流,增加适应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要求的能力。【4】   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是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他们代表着中国体育科学的未来。目前,全球学术著作有一半以上是用英语写作的,双语教学有利于最迅捷地吸收全球范围内最新的研究成果,直接用英文或其他外文著作教学,可以避免被动等待译本和翻译出版。【5】   因此,若要培养出国际一流的专业人才,对体育专业研究生进行双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4对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4.1研究生已经具备进行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   实施双语教学,教学对象学生的语言基础很重要。全国不少“211”、“985”重点大学研究生招生章程和研究生推免章程中,对本科毕业生保送研究生和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英语水平提出必须有四六级证书的要求,同时,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对英语也有相应的规定,每年只有通过国家分数线的学生才能被录取。   所以相对本科生而言,研究生一般英语水平稍高,大部分已通过或已具备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水平,他们的英语水平基本达到了教学所需要的语言水平要求。   换句话说,在研究生层次进行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6】   4.2专业课小班教学为研究生双语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氛围   研究生专业理论课一般都是几个或者十几个学生,恰好符合小班的特点。在体育专业的教学中,有利于充分进行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更容易形成开放、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和适宜的课堂教学情境,使师生在动机、目的、兴趣、热情、责任感、成就感等方面趋于一致,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体育专业课上的教学内容,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毕竟有限,教师应对学生课外学习不断提出要求,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文体活动。   创造一切机会进行语言实践。   4.3体育专业实践创造了有利的双语教学环境   术科课堂在双语教学中拥有自身的课堂特点,如篮球实践课双语教学不仅提供了专业英语应用的环境,而且拥有直观的专业技术动作帮助理解专业英语,同时能实现“练中喊,喊中练”,语言刺激量大.符合语言的习得规律,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改变教师个体对学生群体的单一传输模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可以弥补双语教学所要求的现代化办学条件的不足。   5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双语教学的建议   双语教学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对于现代社会人才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聘请。聘请高校高水平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聘请有经验的、懂体育的外籍教师;聘请体育英语业界有经验的工作者为学生讲座或授课。二是内部挖潜。各院校外语教师大多为师范类院校毕业的英语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体育知识与英语在体育应用中的实践经验。外语教师在胜任外语专业教学的同时,通过校内外进修学习,掌握一个体育项目或一个体育方向的英语教学【5】。   教材的选用与编写是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尽量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另一方面,可组织师资力量着力组编专业特色教材。建议召开体育院校双语教学研讨会。成立教材小组。最大限度的挖掘潜在的教材资源。要逐步充实教材库,并以原版教材为基础,组织编写一套较为系统、内容全面的体育专业教材。教材的选择、编写、切割或重新组合应当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实际,围绕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进行,坚持实用性原则。#p#分页标题#e#   6结束语   知识的创新就是善于发现学科知识与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综合化作为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它反映了人类知识与社会生活关系的整体性,在这种背景下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最能反应体育发展的时代需求。将体育与英语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是时代对体育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相信随着体育双语教学研究的开展和深入,人们对体育双语教学的认识必将上升到人的潜能发展、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高度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