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双师培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畜牧兽医专业学徒制双导师培养探索
引言
本文从产教融合模式下畜牧兽医现代学徒制项目的研究意义、“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为背景出发,对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培养路径进行探索与实践:校企联合培养“双导师”,形成多元化培养格局;完善“双导师”配套制度体系,科学化考核管理“双导师”;培育“双导师”教学团队;把思政元素融入到培育“双导师”的路径中。职业学校开办的专业,再根据专业特色,密切整合企业产业和教学专业课程,从而调整出一套学校专业和企业行业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使学校成为为工业实体、科技服务和科学研究的实用性的机构。现阶段,我国已经建立了国家级、省级多专业的现代学徒制的试点。然而,现代学徒制的机制改革在职业教育中的真正实施还相对较少。而教师是职业教育的主体,教师决定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双导师”队伍的完善性决定了现代学徒制的发展速度以及程度。
1产教融合模式下畜牧兽医现代学徒制项目的研究意义
1.1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首先校企联合招生,然后在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国家对试点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推进实施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并且国务院还要求各地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大胆探索实践,力求构建出一套新型的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
1.2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湖南是一个畜牧产业大省,到2020年,全省每年为市场提供生猪约6200万头,每年为市场提供肉牛超230万头、肉羊至少890万只、禽类约5.2亿羽,肉价及家畜禽的经济价值达到4000亿元。据调查统计,全省共有167家省级及以上的畜牧兽医专业企业,大型牛、羊、猪场367个,中型类型养殖场就有22897个,小型分散型农户加合作社的养殖场数目更多,这个数字还在急速上升。因此,畜牧业的发展急需人才推动,建立“双导师”师资队伍推动人才培养改革模式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
1.3职业院校发展的要求。职业院校的发展要求:改规模发展为内涵发展,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质量。企业需要什么学徒,学校就培养什么学生,企业和学校依据新制定的培养方案,由“双导师”来完成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方面的专业实操培训,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培育学生,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对接与积极合作。
1.4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发展的需要离不开技术型人才和符合企业发展人才标准的全能型人才。因此对现代畜牧兽医专业学徒制双导师的探索,将为各养殖行业注入新的力量,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这也是企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职业院校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的探索
摘要: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职教20条”中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要求。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深入落实“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成为重要课题。教师队伍是保障教学质量,落实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教师下厂实习为素材,以石油化工专业为例,探索新形势下职业院校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机制,为今后更加科学、高效、可持续的校企合作提供有价值的研究信息。
关键词:职教20条;实践锻炼;双师型;职业教育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标题为“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以下简称“职教20条”)。文件中对我国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1]。在此背景下,如何建设理论扎实、技能过硬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如何落实教师赴企业实践学习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委派4名骨干教师于2021年4月10日至7月31日奔赴国内多家石油化工企业,开展为期112天的下厂实践锻炼。笔者作为其中1名教师经历了实践锻炼的全过程,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收获。
1实践锻炼的必要性
1.1保障教师专业技能的必要性
职业院校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的必要性是由其教育类型决定的。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希望受教者能通过学习掌握某项技能,知晓其中原理,胜任某一岗位,最终从事某一职业。所以职业教育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因此,国务院提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做到理论扎实、技能过硬。尤其是石油化工专业的青年教师,属于典型的“从学校到学校”,并没有对口专业的工作经验,其理论基础足够扎实,但技能方面差强人意。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是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也可以通过在实训基地实习提升技能水平。由于石油化工行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特点,其相关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大多是模拟性质的冷模实训基地,并没有真实物料,其设备也是小型化、简单化。通过实训基地提高教师专业技能,远不如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有效。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能近距离学习企业技术人员作业,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能实际操作相关设备,掌握操作原理,提高操作水平,强化专业技能。笔者于2021年4月赴浙江省某石化公司乙烯事业部实践锻炼,期间深入学习乙烯装置碱洗工段DCS仿真操作。该仿真课程用于培训企业新入职技术人员,仿真软件操作界面与生产实际完全一致,相关参数根据实际生产数据设定。这样的仿真软件操作几乎与实际的中控操作一样。与高校开设的仿真课程相比较,其控制界面更复杂、控制点更多、控制要求更高、参数变化更多、影响因素更复杂。通过学习,培训者能加深对工艺的理解,熟练装置操作,提高专业技能。
1.2保障教师知识更新的必要性
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探讨
摘要:文章通过解读双师型教师的概念,重点分析了什么是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并重点探讨了在双师型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的能力提升问题。
关键词:双师型;高职会计专业;教师队伍;教学能力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成为了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为了保证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双师型”高职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所以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会计专业也建立了相同的目标,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要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可是现实却是高职会计教师的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建立一支“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已迫在眉睫。
一、双师型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
那么什么是“双师型”教师呢?一般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双职称教师,就是指教师在拥有教师资格证的基础上,又通过努力考取另外一个专业或者职业资格证,教师持双证上岗的情况,在教学实践中这样的教师具备更多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第二就是双素质型教师,就是教师在熟练掌握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还具备实践教学能力。一般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双证书类型,就是教师在拥有教师资格证的基础上取得其他技术类型证书,并任职其他技术类职务的现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双能力教师,一般来讲就是这种教师不但拥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并能够对学生实践给予一定的教学指导。第三就是双融合型教师,这种教师要相较于其他教师具备更高的能力,对这种教师的要求也自然最高,他们要具备双项证书,与此同时还具有显著的双重资格能力。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建设型“双师型”教师要拥有最起码的三项基本能力:第一要具有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行业认可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第二参加过重要的会计教师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或优异成绩。第三在近5年内有过直接或间接主持或者参与的会计方面的研究课题,并且研究后的成果被实际运用并反馈实用性较好。
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引言
实践性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一项教学的质量由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所决定。由此,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双师型教师,指的是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授课能力,又有一定实践经验和能力的教师。要想准确理解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可以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理解:高职职校所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技术人才。基于此,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教学必须与技术应用的实际有机衔接,注重实践教学。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必须以双师型教师为主要骨干,这些双师型教师除了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与其他类型高校相区别的是,还应该具备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最好是具备一定的生产管理经验,能够很好地进行生产技术的教学和应用。同时,作为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教师,还应具备在本专业上的科研能力,包括技术开发、技术革新和技术推广。以具体能力为标准来划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等级,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层次的双师型教师,其相应要求如下。初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助理讲师以上职称,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及教学经验,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和初级导游证书,具备旅游实践和实训技能,能够指导旅游实训,至少能胜任一门以上专业课程或者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能够发挥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参与相关课题研究等作用。中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讲师以上职称,具有扎实的旅游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和中级导游证书,具备较强的旅游实践和实训技能,能够指导旅游实训,独立设计旅游实训方案、分析旅游实训教材,并且能够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具有指导助教和学生、参与相关课题研究的能力,能胜任至少两门以上专业课程或者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可以发表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旅游专业学科科研和教学的论文。高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副教授以上职称,系统的旅游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能够吸收本专业学科的最新成果并应用于实践,能够指导中级职称人员开展技术工作,处理复杂、关键性的技术问题,具备能够设计和指导旅游实践环节创新的能力,可以指导编写高质量的旅游实训教材,发表具有较高水平的旅游专业科研和教学论文或者相关著作。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问题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普遍偏重于理论研究,在高校扩招之前,将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放在科研人才培养上。高校扩招以后,不少学校面向实际进行教学转型,特别是一些新兴的高职类院校,开始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办学理念有了一些改变。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理念上仍然偏重于理论教学,对于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旅游管理专业也不例外,高职院校对于教学上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学生对专业理论的掌握上,而忽视技术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不足。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严重制约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致使学校在双师型教师建设工作中不可避免地陷入看重教师理论水平、忽视教师技术实践能力的怪圈。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
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找出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适合南宁市中等职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和路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师资队伍; 问题对策
课题:
2014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级立项项目“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培养模式研究”(编号:GXZZJG2014A035;主持人:黄玲芝)研究成果。
作为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市需要不断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紧迫任务。笔者在“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南宁市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的对策与建议,探索适合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进一步提升南宁市中职学校师资队伍质量。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
【摘要】教师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保障性力量,其师资队伍的建设成为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因素。为了创新应用型高校教学模式,以便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当下高校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首要任务。本文就“双师型”的教师培训模式展开探讨,研究如何更有效地促进高校教师队伍转型。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培训模式;激励机制
在越来越注重实践能力的现代社会,高校的教学目的应该与实践能力实现很好的对接,在明确培养创新、研究、管理等一系列专业性人才目标的同时,要构建一支应用素质优良、组织结构合理、专业全面结合的师资队伍。近些年,随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不断发展,加快了我国高校向应用型模式转换的步伐。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自20世纪90年代初,王义澄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以来,我国对这个概念的内涵解读存在多种方式,但最为流行的是“双证书”“双职称”以及“双素质”。虽然概念的内涵不同,但对于教师的应用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也就是说,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师资队伍对人才的培养除了专业知识能力的教授之外,还包括实践应用能力的传达。只有具备实践应用素质的教师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实用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实现从书本到实践的跨越,再从实践到理论的总结与提升。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双师型”教师
高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探索
摘要:高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未来的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雄厚的师资力量。双师型教师,是高职学校雄厚师资力量的顶梁柱。因此,高职学校应该在培养双师型教师方面多花心思。在职培训,是高职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一条基本路径。为了着力提升高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在培训过程中既要凸显专业性,也要体现时代性,还要注重实用性。
关键词:高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策略
高职学生既需要夯实理论功底,也需要熟稔实践技术。因此,从高职学校学生的发展需求来看,他们需要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师。于每一位教师而言,培训就好比是他们专业成长之路上的“加油站”。[1]脱离了培训,教师的专业成长就会动力不足,更有甚者,会停滞不前。对于高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同样如此。目标清晰、形式多元、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的培训,自然也就成为了双师型教师更新理论、发展技术、提升自我的一条基本路径。笔者认为,高职学校双师型培训既要凸显专业性,也要体现时代性,还要注重实用性。
一、培训凸显专业性
高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是教学方面的学科专家,也是技术方面的能工巧匠。[2]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实践操作技术,是他们成为学科专家、能工巧匠的重要支撑。正因为如此,高职学校的双师型培训工作必须要凸显专业性。无论是在培训内容的选择,还是在培训计划的制定等各个方面,都应该与时俱进地融入专业知识发展的新动态、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式、新经验等。
(一)聚焦专业知识发展动态,设计培训课程
设计培训课程,是有序、有效开展高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培训之目的,一则在于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二则在于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因此,高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课程,必须要紧紧围绕专业知识,聚焦专业知识发展动态。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要符合参培教师的专业领域,要以更新培训参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参培教师的专业素养为落脚点,并向教师呈现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让他们以旧引新建构一张清晰、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网络。例如,在设计高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课程时,首先,应该对高职学校各个专业发展动态进行深入调研。通过调研,梳理、归纳、总结高职学校各个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理论、新技术。之后,以这些新理论、新技术为素材,就可以设计一些能够满足高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课程。此外,围绕专业知识发展动态设计培训课程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堆砌,而应该是有机地融合,即依据一定的认知规律,遵循某种线索,对林林总总的专业发展知识动态进行梳理、归纳、汇总等。同时,教师还应该基于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串联培训内容。当然,因为高职学校各个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等始终处在不断发展与更新过程中,所以高职学校双师型培训课程的设计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应该紧跟专业知识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持续更新等。
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
摘要: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酒店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基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转型试点的经验,提出“三点两线一面”的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分析酒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措施,并总结了人才培养改革的成效。
关键词:三点两线一面;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1引言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当前我国酒店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不断涌现出新的酒店业态,这对酒店管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反观目前国内的酒店管理本科教育,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对口率低、就业层次低、岗位适应性差、后续发展差”成为了不争的事实,甚至出现了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在于酒店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了错位,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未与日益蓬勃发展的酒店业相对称。针对我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矛盾,教育部在2013年提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重庆市属高校转型发展联盟,开始走上了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探索之路。酒店管理专业于2013年底被评为学校首批转型试点专业,开始了酒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成效显著。
2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提出: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基础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重构;实质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双师双能教师队伍”。以此为指导,本文提出“三点两线一面”的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该理念认为:培养契合行业需求的应用性、复合型酒店专门人才,难点在于课程建设、痛点在于专任教师、支点在于校企合作,要突破难点、触动痛点、夯实支点,必须贯彻校内、校外两条主线,而人才培养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要面向学生发展。
3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