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术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手工艺术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手工艺术教学

传统绘画元素装饰手工艺术品教学探讨

摘要:把传统元素融入手工艺品制作的教学是基于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如何让学生掌握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特点,并将传统绘画元素、符号融合于手工艺术品制作中,是本课程的目标和难点。本文以部分手绘工艺品为例,对手绘工艺品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传统绘画元素;手工艺术品;手绘;教学研究

近年来,手绘工艺品已成为家居时尚与潮流,手绘艺术一直是美术爱好者所关注的焦点。以传统绘画元素装饰现代手工艺品是本次创新项目研究的内容之一,旨在通过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学习,借鉴相邻学科知识,提升本专业的发展与研究空间。本项目为学生对于交叉学科的学习提供了广泛的交流平台,注重引导学生对中国画媒材、表现形式、艺术语言以及手绘艺术的形式美、装饰性等方面的学习与认知,并通过创作实践,把握手绘艺术的脉动与韵律。笔者将此项目带入课堂之中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尝试,对传统绘画元素装饰手工艺品的艺术特点、手绘艺术品的制作步骤、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在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掌握中国画工具、材料,并结合手工艺术品特点与形式进行手绘创作实践与体验,并鼓励学生将中国画媒材与其他材质相结合装饰现代手工艺术品,在教学上逐步实现由单一的艺术实践向多元化绘画创作的转变。

如何使当代手绘艺术作品更具创新性,传统绘画技法是不容忽视的教学重心。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传统艺术,如何高度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如何让学生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特色融于手工艺术品之中,是本课程的目标和重点。教学之初,老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与研习中国画传统绘画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并对工艺品外型、色泽与材质特点有一定的认知,同时注重将绘画题材、技法与手工艺术品的外在形式美相融合。此外,学生需要勤于练习勾线,学习如何在平面或立面上拷贝草稿、执笔勾线、分染等绘制技法。课程内容:以传统绘画元素装饰手工艺术品教学要求:(1)学生需要对我国传统绘画技法以及艺术风格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2)传统绘画技法、艺术语言在手工艺品上的应用,学习如何用中国画媒介来装饰现代手工艺术品。(3)根据手工艺品材质、形式等艺术特点,把学生分成几组,分别完成不同风格的系列手绘作品。(4)学会从自然、生活积累素材,捕捉和提炼视觉元素和符号并运用于工艺品的手绘制作中。

1以传统绘画元素装饰手工艺品的艺术特点

目前,市场上的手绘艺术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材质以绢、丝织物为主,例如:各式团扇、宫灯、风筝、手工刺绣、油纸伞等。但大多数工艺品的图案、风格较为单一,缺乏创新。而以传统绘画元素装饰现代手工艺品的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大多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创作构思,他们以水性颜料为主,立足于自身的绘画元素与风格的表现。以传统绘画形式装饰手工艺品主要用于家居装饰,本课程旨在通过传统绘画艺术形式装饰手工艺术品,以笔墨、色彩、构图表现作品的意境与主题。本项目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有利于传统绘画艺术精神在实用艺术中得以更好地传播和延伸,使本项目团队的产品与服务更具自身特色和行业优势,让当代手绘艺术市场的前景变得更广阔。

1.1教学指导

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非遗传承艺术教育的发展探讨

摘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资源丰厚,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高职院校应成为传承与发展非遗的重要阵地。该文以高师传统手工艺课程为例,分析了非遗文化进校园的重要举措,以及高职院校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传承艺术教育中的成果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挖掘、整理、分析高职院校中开发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课程教学资源的优势与价值,以此探讨高职院校非遗传承艺术教育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状况,提出教育性活态化传承的理念。

关键词:非遗;高职;高师;传统手工艺;传承与保护

2013年4月,在全国范围内,有关部门建立了“百所职业院校示范点”,高职院校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其中一半以上的非遗项目为传统手工艺类,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手工艺中蕴含的教育性资源较为丰厚。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因此,高职院校应肩负起培养高素质手工技艺人才、推动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责任。

一、传承民族文化是高职院校的教育使命

非遗文化进校园是非遗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高师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有关人员应在充分开发非遗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将非遗资源融入教学,将民族文化元素引入高师相关专业、课程,从而形成形式多样、全面、长效的传承、创新、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径[1]。这不仅可以提高未来教师的传承意识,而且可以在学生心中种下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种子,对发展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能起到共育两代人的作用。作为培养教师基地的高师肩负着重要的传承与创新使命。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2017年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专题的形式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工作与措施。如,弘扬中国礼仪文化教育、倡导高雅艺术、传统艺术(书法、美术、戏曲)等民间艺术表现形式进校园,强调教育应始终贯穿于地方特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之中。由此可见,传承文化和教育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坚定文化自信,对于传统手工艺人来说,就是不断更新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在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历程中不断探索。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各国人民的重视。我国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史,现今,人们将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囊括传统手工艺的学校教育在实践与探索中也逐渐被人们关注。学校教育与传统手工艺的结合在开始时出现过理念上的差异,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传统手工艺是心口相传、耳濡目染,学生需要操作与体验才能掌握,这两种方式在本质上存在差别。值得庆幸的是,对于学校教育与传统手工艺的结合,以及学校教育在振兴和发扬传统手工艺中起到的作用,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学者关注。随后,一些专业类的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职业学校相继出现,一些艺术设计学科,以及如教授刺绣、皮影、陶艺等独具地域特色的培训机构、传习基地,都成为传承传统手工艺的重要阵地。由此可见,在当今社会,学校教育已成为推动传统手工艺发展的重要形式。

二、高职院校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传承艺术教育的具体问题

我国的传统手工艺特色鲜明,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对地方文化发展的影响颇深,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隐性的文化教育价值,为高职院校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条件。但是,尽管拥有如此丰富的资源,高职院校非遗传承与保护中依然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阅读全文

服饰手工艺融入高职服装设计教学探索

【摘要】服饰手工艺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与服装同步发展的。现从分析服饰手工艺的特点入手,探讨其融入服装设计课程的必要性,提出在专业课程中推广手工艺的几条路径,为手工艺的发展和创新夯实基础,也为今后服装的发展开拓出一条更为广阔的设计发展路子。

【关键词】信息时代;服饰手工艺;服装设计

服装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特有的文化特征,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而发展的,与此同时,服饰手工艺也在同步发展。所谓服饰手工艺,是指使用布、线、针以及其他各种材料和用具,针对服装进行手工制作的技术的总称[1]。

1服饰手工艺的特点

在服装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服饰手工艺所呈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从帽、衣、裙、裤、鞋和袜等,手工艺几乎都被采用过,正是由于手工艺独特的魅力,才能对服饰起到装饰和美化的作用,使之更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1.1品种丰富

古时妇女以缝纫、刺绣、编结、剪纸和布艺等手工制作的传统技艺被称之为“女工”。中国女工从过去到现在基本都是由母女、婆媳代代相传的,因此又被叫做是“母亲的艺术”。手工艺在经历了数千年的人类文明之后,从最简单的缝缀到现在各种手工艺类型,包括拼接、印染、绗缝、绘身……,它们多元化的品种,饶有想象力的设计和精细的工艺,都展示了各个时期手工艺的艺术特征、工艺水准和材料技术。同时,也反映出实用美术与审美情趣、社会变迁和工业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阅读全文

包装设计教学中的传统手工艺内容

摘要: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国文化中重要的造物行为,有着丰厚的文化根基。在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指导下,把传统手工艺纳入包装设计教育体系是设计教育的必经之路。通过包装设计活化传统手工艺也被视作现代手工艺的发展途径之一。重新审视包装设计和传统手工艺之间相似的诉求,在绿色环保价值诉求、文化表达诉求、产业化诉求上探索出一条具有理论性、实验性、创意性的多元化包装设计教育模式。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包装设计教育;共同诉求;实验性教学

1传统手工艺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现状及瓶颈

当下传统手工艺正处于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在国家层面的号召下形成自上而下的传统手工艺复兴热潮,政府从资金和政策等方面对传统手工艺进行了大量的扶持与保护工作。这是党和政府面对全球化进程中逐渐暴露出的信仰缺失、民族意识淡薄、民族自信消解等问题作出的“固本方针”,以期把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重新纳入我们的生活和视野。主席在一系列关于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汲取营养,获取力量,赋予时代精神”。传统手工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国发展长河中十分重要的文化基础,作为活态的传统生产方式正转化为现代文化产业的鲜活血液。其中,现代包装设计对传统手工艺的探索相较于文创设计、时尚设计和产品设计而言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即缺乏对历史文化的把握、形式表现力度不够、成果趋于程式化等。针对以上问题,思考如何将传统手工艺纳入包装设计教育框架成为首要问题,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过去的设计师认为传统手工艺的独特性使之与包装设计有诸多矛盾:包装设计反对过度包装,认为传统手工艺制作周期长且人工成本高,容易导致其成本造价高,高昂的包装成本有喧宾夺主之嫌,环境伤害并造成资源浪费;又如机器生产能使每一个包装达到完全一致,手工艺相较于机器生产不仅效率偏低,且很难保证手工加工的每一个包装形状完全相同,这种手工艺带来的不稳定性在推广上同样存在短板,市面上现有的传统手工艺包装风格给人低端的感受等。但对于高校的教学而言,应该有效发挥教育的引导性和前瞻性,积极面对此类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在传承和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使两者之间形成有效机制达到扬长避短。本文重新审视包装设计和传统手工艺共同诉求,试图充分认识二者结合的可行性,通过基于理论性、实验性、创意性的多元化包装设计教学,力图改变以往对传统手工艺在包装设计中呈现的刻板印象,最终改善矛盾达到新的平衡。

2现代包装设计与传统手工艺的共同诉求

2.1绿色环保的价值诉求

在历史的长河中,包装设计一直以来冠之以功能至上的原则,包装诞生之初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储存和保护物品。随着商业经济的推动和消费时代的到来,包装设计逐渐发展为便捷使用、促进销售等多功能的综合体。利益驱动下的多元化包装开始刺激环保这根敏感的神经,包装材料成为近年来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议题下设计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减量化、再利用、可降解”的标准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包装设计的生命周期,包装不再是商品被打开后的终结,而是成为关乎环境和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命题。现代绿色包装设计理念成为一种顺应自然的价值回归,并与传统手工艺人的天然材料观达成共识,在环保价值诉求中保持一致性。自古以来优秀而成熟的手工艺人对材料的认识一方面依靠前人对材料掌控的集体经验,另一方面便是个人对材料创新性的发掘。传统手工艺是在完整认识和了解从自然界获取的材料之物理与物性的基础上进行的,选择和实施具体的工艺技术需要充分把握材料的物理性;而在制作各类用途殊异的器物时,则需要充分了解不同材料的物性[1]45。对他们而言,掌握材料之物性甚至先于技艺的学习。此外,一方风土气候孕育一方材料,与此同时催生了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并使得以自然为伴的手工艺人形成保护与珍惜自然材料的价值观,长久遵循着较少伤害环境、与自然保持和谐相处的信条。因此,天然材料观的概念既包括对材料物性的全面了解和掌握,也包括对地方性材料的重视、保护与开发,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材料观。有了这种观念,包装设计师既可以从观念出发去探索传统手工艺价值体系里蕴含的生态文明之内涵,又可以从实践出发去掌握诸如纸、布、棉、麻、草、竹、木、藤、贝壳、果壳、皮毛、泥土等天然材料温和而质朴的独特气质,让闪烁着手工艺人智慧的美学特质在包装设计中不断拓宽边界。当我们在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材料时,这种共同的环保价值诉求会让我们重新思考并权衡手中的选择权,避免永无止境的追逐新材料,甚至把“新”当作一种噱头而无视材料与设计之间、设计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在当下可持续发展的语境中,设计师应该把曾经被大家无视与遮蔽的传统手工艺天然材料观与现代绿色包装设计观置入同一价值框架内去探索包装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阅读全文

服装设计中传统手工艺的传承

摘要: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传统手工艺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种璀璨的文化财富。传统手工艺作品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的美德。在历史绚烂多彩的传统手工艺,但是在当今的服装以及服饰品行业中传统手工艺已经在逐渐衰退和消失。传统手工艺是我们文化的结晶,我们应该肯定它们的价值,找到它们与当今服装设计的契合点,努力将传统手工艺融入到当前的服装设计中,既做到了对传统手工艺的良好传承,又可以在传承中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事业。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服装设计;传承

传统手工艺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其中一部分。它包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继承与发展传统手工艺可以丰富现代服饰文化。本文通过介绍传统手工艺,了解手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再结合当前的服装设计探索一下传统手工艺该如何与服装设计良好契合的有效方法。

1传统手工艺

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骨针、锥等。我们的手工艺古老淳朴、绚烂精美,又富有文化底蕴,甚至每一个手工艺作品都蕴藏着它的时代风格以及时代气息。传统手工艺是民族生存方式富有特色的表现形式,它们有着“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是一种艺术的象征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另类表达,同时又表达着对世界万物的热爱及敬仰之情,例如龙、凤等一些神灵系动物的题材。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手工艺也迅速发展,手工艺制作也在不断的丰富,从原来的简单缝制到后来的精工细作,一次出现了嵌、镶、滚、包、镂、贴、绘、绣等多种手工艺制作手法。在手工艺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刺绣工艺、染织工艺以及拼接工艺,其中刺绣工艺备受瞩目。在传统的四大名绣基础上我们还发展了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刺绣工艺。针法多样,最常见的就是平绣(也称“细绣”)除此之外还有打子绣、十字绣、彘金绣、布贴绣、锁绣、珠绣、割绒绣等手法,使得民间刺绣丰富多彩。

2手工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现在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机,民族手工艺的现状岌岌可危。由于机械生产成本较低,速度较快,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机械生产,除了一些特殊的服务职业装以及影视作品需求外,手工艺艺术在服装上的运用已是屈指可数了,民族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越精致的民族手工艺制作工序越复杂,效率越低,而且从事民间手工艺制作的手工艺人也越来越少并且有些手工艺还有着不外传的传统,这更加阻碍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技术封闭,生产效率低下,规模小,创新意识较差,资金链不到位等这些原因都影响着传统手工艺的快速发展。

阅读全文

民间手工艺术设计论文

一、中国高校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一)现代主义设计源流

现代主义设计,即功能主义设计,主张以理性主义为出发点,重视功能和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奉行“少即是多”的原则。1919年包豪斯的成立,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从建筑领域开始,影响到城市规划、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艺术设计领域,形成了一场现代艺术设计运动。现代主义设计由欧洲席卷全球,并形成了众多的设计流派,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成为“国际设计主义”风格。然而,在现代主义设计流行近一个世纪里,这种过分强调功能的设计形式逐渐受到了质疑,人们生活在一个高度的复制时代中,从建筑到产品都是千篇一律,富有民族化特征的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不复存在,世界趋于单调同化。

(二)西方文化主导下的艺术设计教育

中国高校的设计教育起源于近代社会,从清末民初开始,工艺教育、手工教育、图案教育传入中国,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便走上了向西方的学习之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的现代设计教育再次掀起了学习西方教学经验和方法的热潮,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到国外了解先进的办学经验,同时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办展览,翻译西方的设计教育理论著作和教材,德国包豪斯时期创立的“三大构成”的基础构成教学体系也在这个时候引入并推广开来,至今长盛不衰。同时,《世界工业设计史》《工业设计概论》《销售学》《广告学》等教材通过翻译传入国内,“材料学”“产品设计分析”“商业摄影”“商业插图”“商业漫画”“影视广告”“广告文案”“包装结构”等现代设计教育课程也逐步开设起来,对原来高校的工艺美术专业以图案写生为主的课程教育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当时设计教育落后的背景下,借鉴西方先进的现代设计教育方式,无疑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变革之初,这种引进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的利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老一辈工艺美术家郑可曾在工艺美术教学座谈会上指出,现在一些新东西,什么立体构成、平面构成等,是否能适合于中国的需要,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市场的检验,你的东西没有人买账迟早会被淘汰。高校进行现代设计教育改革是必然的,但是否适合还需要看实践和市场的检验。在以西方设计教育模式为主导的背景下,各校也纷纷进行了社会实践化尝试,建立了设计工作室,配备了生产车间,使计划经济时代的工艺美术教育逐步完成了向市场经济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的转型。20多年的实践表明,这种从西方引进的现代设计教育方式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所需要的。

(三)高校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包豪斯开创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物质生产高度繁荣的今天,包豪斯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一度引起人们的反思。这种完全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的设计模式,使民族文化全部瓦解,以往的文化差异不复存在,到处矗立着钢筋水泥结构的混凝土建筑,生产的产品完全一致,世界越来越小,它是技术复制时代西方主流话语霸权全球化的结果,是欧洲原则和西方主流理性主义意识形态的体现。中国曾在清末民初引入西方的工艺、图案教育,改革开放初期引入以构成为代表的西方现代设计教育,是因为同时期西方设计教育的先进与我国落后的教育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构成教学源于日本设计界、教育界对包豪斯基础设计训练方法的整理,使之系统化、公式化,以便于掌握,但也存在将灵活的教学实验转变为教条主义教学方式的危险。20世纪末,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扩招,高校纷纷兴办艺术设计专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培育出的艺术设计人才不断增加,中国一跃成为了世界最大的设计人才输出国,尤其以中东部发达地区的毕业生居多。随之而来的矛盾也较为突出,一方面设计院校同质化严重,缺少自身特点,照搬照抄国外和先进院校的办学经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下降,难以适应社会及市场需求;教师队伍实践能力不足,整体水平不高。另一方面,西方设计教育模式在国内不断的复制中,变成了满足国内教育市场的工具,存在模式化、教条化的问题;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院校资讯落后,对国际现代设计趋势及西方设计教育经验认识不足,仅停留在对中东部院校的学习上,加上经济发展落后,其教学水平不高,仅仅对西方现代设计进行模仿,缺少民族文化内涵。学习西方现代艺术设计带来的问题一度引发了高校设计教育工作者的反思,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和56个民族的文化大国,如何走出自己的设计教育特色之路,如何植根传统、学习西方、办出特色,成为高校设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阅读全文

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与传统手工艺传承

摘要:传统手工艺技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类。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许多手工艺技能在现代工业革命的冲击下,面临不同程度的衰退和变异。高校美术教学与地方传统民间手工艺技能相结合,是保护这些优秀技能的必要途径,也有益于拓展高校美术教学内容。本文就青海地区民间传统手工艺技能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如何与高校美术教学相结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方高校;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实践探析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具有属于本地域、本民族的历史积累与文化传承,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因与文化符号。传统手工艺技能是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大领域中的重要一类。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许多手工艺技能在现代工业革命的冲击下,面临不同程度的衰退和变异。作为地方高校有责任加入到本地区传统手工艺技能的保护、抢救、研究、传播、创新的行列中,更好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将高校美术教学与地方传统民间手工艺技能相结合,是保护这些优秀技能的必要途径,也有益于拓展地方高校美术教学内容。

一、青海民间传统手工艺技能内在的价值

青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境内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6个世居民族,各自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在历史发展中他们创造了具有强烈民族性、地方性和宗教性的传统手工艺技能,并形成了各自较为完整的制作体系,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潜在巨大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是青海民族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但由于自身局限和社会环境等种种原因,制约了其良性发展。如有的在造型、色彩、图案等方面发生了改变;有的甚至从原材料和手工艺技术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无形中导致了传统手工艺技能的变异。所以,青海传统手工艺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是较为严峻的。首先,手工艺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导致了技术理念落后、产品质量较差以及信息不灵、管理落后的状态;其次,民族文化是逐渐改变的,而以民族文化为背景的民间手工艺一直强调体现传统,忽视了文化变化的体现,民间手工艺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文化变迁的形势;最后,缺乏较为健全的理论体系,都是“口口相传”的传承方式,这样很容易让很多技能逐渐消失或在流传过程中变异。

二、传统手工艺技能与高校美术教学的结合

近几年来,青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通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民间艺术进校园”等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本土的传统手工艺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对其理论知识作了探索整理;部分教师对民间传统手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一些相关的成果。目前,学院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在传统手工艺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创新。如建立实训室,利用多媒体网络,与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工艺大师进行教学合作等。通过几年尝试,有部分学生掌握了一些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基础方法、要领。学生从临摹艺人们的作品入手,逐渐融入一些当代设计理念和方法,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传统文化意蕴与现代设计观念相结合的作品。部分教师开展了传统手工艺技能课题研究,他们注重对传统手工艺的田野调研,对其制作工艺流程等进行深层次挖掘整理。如“青海民族民间美术”等课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再现这些传统技能的工艺程序,让学生学习和领会民间工艺技能和民族文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一些传统元素进行尝试性艺术设计和创新。目前,已有部分较为成熟的产品投放市场;出版了本土教材“青海民族民间美术”,还有一些教材正在编撰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以前传统手工艺遗产的保护主要是通过政府的投入来实现,而任何一种文化艺术形态,对其生长的原生态的社会环境有着极强的依存性和附着性。当地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具有家族性、自发性、随意性等特点。虽然对于民间手工艺保持原有的民间特征是有利的,但随着社会的变化,愿意学习传统手工艺技能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后继乏人已经成为传统手工艺继续传承发展的瓶颈。依据文化、旅游、教育等部门的要求,青海师范大学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是对传承民间手工艺技能的一个重要补充。在培训中就受训人群的实际需求及现状,注重开放性和交流性、自主性和互动性、理论性和科学性、灵活性和长效性原则。通过以上形式的互助学习,受益的不仅是传承人,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认识,并创作出一些适应市场、顺应时代审美但又保持了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取得了一定程度的传承、保护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传承人不能完全接受现代设计理念,甚至某些问题上出现理念对立等现象。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发挥高校在传统手工艺技能传承中的作用,是值得长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阅读全文

传统手工艺人的社会价值与地位

【摘要】随着工业化水平日益提升,传统手工艺的生存处境日益艰难,手工艺人的数量不断减少。本文将以手工艺人的社会价值为线索,浅析人才培育方法以及如何传承创新。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人;社会价值;人才培育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大量的手工艺,如造纸、木雕、剪纸、刺绣等,门类繁多,功能多样,遍布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传统手工艺不仅有着很强的实用性,更有着深厚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保护、传承手工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然而,随着工业化发展的不断加速,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作成为物质资料生产的主要方式,手工艺传承出现了巨大的危机,大量手工艺面临着失传的风险。近年,国家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力度加大,特别是工匠精神的走红,为手工艺的现代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传统手工艺人是手工艺传承、发展的中坚力量,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应用为手段,凸显手工艺人的社会地位与价值,是当前手工艺传承的主要思路。

一、中国传统手工艺人的价值分析

手工艺是我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广泛地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既有实用性,也有艺术性、文化性。近代以来,随着新式生产工具的不断涌现,传统手工艺出现了传承危机。早在晚清时期便出现了机器生产的洋布广泛抢占手工生产的土布的现象,改革开放后,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大量手工艺灭绝或濒临灭亡,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传统手工艺人作为手工艺的承载者,肩负着手工艺传承与保护的重任,而对当前手工艺的传承现状而言,手工艺人更是延续手工工艺的核心依靠,这也是其社会价值最为集中的地方。手工艺人,特别是民间手工艺人,大部分从事手工艺生产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技术非常精湛,不少具有创新意识的手工艺人更是取得了很大的技术突破,这些对手工艺的延续与发展均有着重要价值。手工艺人不仅承载着技艺传承的重任,也需担起文化传承的使命。优秀的手工艺——非遗技艺,如果能融入学校素质教育中进行传承传播,有助于学生认识、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感知祖先的聪明才智,生成对祖国文化的敬畏感和神圣感。唤起他们主动保护与传承非遗的意识与行动。并且,每件手工艺作品背后都蕴藏着工匠精神,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追求甚解、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与生活态度,同时也是手工艺人传承与发展技艺的重要价值的体现。

二、传统手工艺人的培养

作为传统手工艺传承的主体,手工艺人的规模与技艺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手工艺人的凋零以及青黄不接,是限制手工艺人社会价值发挥的主要因素,做好手工艺人的保护与培育工作自然也就是发挥手工艺人价值的重要手段。首先,做好手工艺人的寻访与保护工作。乡土社会是手工艺发展的沃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乡土社会的逐渐瓦解,手工艺人的群体日益减少。尽管有不少手工艺人已经进入城市,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但更多的手工艺人仍然默默无闻地生存在农村,甚至是偏远地区,他们有着精湛的手工技艺,比如西南山区的竹编艺人、皖南农村的剪纸艺人等,地方政府需要从保护民间手工艺,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做好民间手工艺人的查访工作,深入了解本地区传统手工艺人的分布状况以及生活状态,出台有效的保护机制;其次,加强传统手工艺课程的开发。传统手工艺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在相关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中有着很好的作用,比如皮影、剪纸等造型艺术对美术类专业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发展意义显著,学校一方面要从专业教育的角度出发,做好传统手工艺的现代课程资源转化工作,融入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为手工艺传承创造稳定的传承主体,另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区手工艺的特色,比如佛山剪纸、章丘铁锅、苏州刺绣等,做好通识类文化课程的建设,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传统手工艺;最后,注重师徒传承。民间老艺人是手工艺传承的中坚力量,他们有着精湛的技巧,但苦于后继无人,地方政府要为他们开馆教徒创造良好的条件,推动社会培训机构的建设,创新手工艺人的培育路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