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技术创新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实用技术创新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实用技术创新

精准扶贫视域下农业技术创新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农业精准扶贫中,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农民群众带来了真正的福利,并逐步成为扶贫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环节。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如何做到“精准”二字,要对不同地区进行量体裁衣式的扶贫,只有这样才能让扶贫工作更加有序地开展。本文以甘肃会宁县为例,对精准扶贫视域下农业技术的创新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业技术;创新

1甘肃省会宁县农业基本情况

甘肃省会宁县的基础产业为农业和养殖业,肉牛、肉羊、蔬菜为扶贫产业,其中玉米和马铃薯是广大农民群众传统种植产物,但由于受市场客观环境和土地产出率等因素所限,广大农民如果单纯依靠玉米和马铃薯实现增收已难以为继。通过不断的努力,甘肃省会宁县强化双垄沟播地膜玉米、黑膜马铃薯等基础产业,扩大草畜产业,壮大主导产业,发展杂粮、中药材特色产业。蔬菜种植面积较上年稳步增长,实现了10万亩蔬菜种植,牛、羊数量更是分别达到了16.8万只与312万只。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广大贫困农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2019年是脱贫关键年,是打赢脱贫攻坚站的重要时期,甘肃省会宁县要全面进行农业技术的创新,大胆发展,实现“一亩田向一亩园”的转变,对现有高原夏菜产业进行不断扩大,全面发展塑料大棚蔬菜种植,将“外引”与“内培”进行有机结合,才能不走老路,找到新路,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

2农业技术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一,通过广泛应用农业技术,能够对会宁县贫困区生产模式进行转变,使之从落后的困境中走出来,全面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劳动热情和积极性,使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二,农业技术能够对市场需求和农产品价格变化进行全面检测,使广大贫困农民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生产策略进行调整,避免市场动态对农业产品价格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能够将互联网思维贯穿到农业生产中,使精准扶贫工作获得更加良好的环境,为会宁县广大贫困农民摆脱贫困、实现经济增长打下坚实基础。三,农业技术扶贫能够调整并且优化农业结构,让会宁县摆脱经济收入单一的发展窘境,使农民经济得到显著提升,让农民经济来源的渠道更具多样性。四,通过实现农业技术创新,能够帮助农产品实现深度加工,让会宁县贫困农民摆脱农产品加工单一、品牌化方向不明确的困难,这样能够让当地精准扶贫工作得到有力保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动力。

3精准扶贫视域下农业技术创新的措施

阅读全文

谈高速铁路桥梁钢筋工程控制技术创新

摘要:钢筋分项工程是高速铁路混凝土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工序,多年来由于思想上不够重视、习惯性操作等因素,存在结构钢筋空间位置偏差大、预应力管道偏差过大等质量缺陷。为避免或解决钢筋定位精度控制差的技术难点,根据桩基、承台、墩身及梁部等钢筋的结构布置形式及施工特点,从定位原理、工装设计、精确定位操作要点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卡、限、撑、控”桥梁钢筋精确控制原理,并研制了系列实用工装,形成了先定位→后辅助→再提升的成套实用技术,在京沈客专、太焦高铁、杭绍台铁路等桥梁钢筋工程的精确定位中进行深入的应用及创新,确保桥梁整体结构施工精度和施工质量,效果显著。

关键词:高速铁路;桥梁;钢筋;精确控制

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的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正在加紧建设中,高速铁路桥梁一般占线路总里程的50%以上,混凝土桥梁从下至上各部位均涉及到钢筋分项工程。多年来由于思想上不够重视、习惯性操作等因素,钢筋分项工程现场施工中仍存在一些质量缺陷。桩基及承台等下部结构工程存在节段钢筋笼连接质量差、承台上下层钢筋网片间距精度控制差、墩身钢筋间距位置控制差等问题;连续梁存在梁体钢筋位置偏差、锚垫板偏斜扭曲、预应力管道偏差过大[1]、合龙段管口脱落管道下沉等连续梁4个定位困难的问题。

1钢筋工程质量控制原理

通过梳理分析易发质量缺陷和安全风险产生原因,以问题为导向,基于“工装保工艺、工艺保质量、质量保安全”的思想,通过深度研究、理论攻关开发设计了“卡、限、撑、控”为控制原理的实用工装,形成了先定位→后辅助→再提升的成套实用技术。卡,是指卡具工装,通过设计带卡槽的卡具工装对钢筋位置及间距进行精确控制;限,是指限位工装,采用井字架、钢筋笼定位器等具有限位、固定功能的工装控制钢筋构件、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实现精准定位;撑,是指支撑工装,利用可伸缩支撑杆、内支撑架等支撑工装对钢筋进行支撑并控制其间距、高度等参数;控,是指精控工装,研制连接固定套筒、钢筋弯曲液压钳等精控辅助工装实现结构的临时固定、钢筋精调控制。

2钢筋精确定位关键工艺技术

2.1卡具工装精确定位技术

阅读全文

草食畜牧业概况和发展建议

摘要:当前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是促进福建省畜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主要阐述当前我省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取得的成效,并针对产业存在的短板弱项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草食畜牧业;产业发展;瓶颈;对策

福建可利用青绿饲草资源丰富,农闲田和草地开发潜力大,发展草食畜牧业符合福建饲草资源丰富、饲料粮相对短缺的资源禀赋,对优化畜牧业产业布局,构建多元化畜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福建省全力推进畜牧供给侧改革,按照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条件,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优质牛羊兔生产,提高乳业生产水平。

1福建省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

1.1产业发展环境。1.1.1市场空间巨大。近年来,虽然福建省培育了一批高产乳牛群,设施化规模化现代肉牛、肉羊、肉兔产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但牛羊兔肉产量占比依然较低,乳类自给率不到50%,牛羊肉消费大部分需要依靠进口或外调,草食畜牧业发展潜力较大。1.1.2产业基础较好。我省草食动物地方畜禽资源比较丰富,发展地方特色草食动物产业基础较好,其中牛有闽南黄牛、福安水牛,羊有福清山羊、戴云山羊和闽东山羊,兔有福建黄兔、闽西南黑兔和福建白兔。1.1.3牧草可种植地较多。我省可利用青绿饲草资源丰富,农闲田开发潜力巨大,草食畜牧业发展空间大,大量的草山草坡和山垅田、退耕地、冬闲田,为发展青贮玉米等饲草料提供保障。

1.2近年来取得的成效。1.2.1草食动物。畜产品产量增长较快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牛羊兔等草食畜牧业生产,草食动物产品产量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全省牛出栏22.07万头,增长12.8%;肉羊出栏159.06万头,增长2.1%;肉兔出栏超1000万只;乳牛存栏4.43万头,乳产量17.48万t,同比分别增长4%、16.6%;牛羊肉产量4.74万t,同比增长8.7%。1.2.2规模化生产加快形成全省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肉牛规模场59个,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肉羊规模场64个,年出栏2000只以上的肉兔规模场114个,存栏500头以上的乳牛规模场26个。分畜种看,我省乳牛规模化率89.57%,位居全国前列,但肉牛和肉羊规模化率低于10%,主要还是以散养为主,可见发展潜力巨大。1.2.3产业布局集中度较高。总体来看,我省草食畜牧业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主要集中在闽西北等草地资源丰富的区域,乳业重点在南平、三明区域发展,比重占全省74.1%,主要分布在延平、浦城、建瓯等地,形成了以长富、明一为主导的特色乳牛产业优势区。肉牛、肉羊、肉兔重点分布在闽西南等丘陵山区,其中肉羊主产区集中在沙县、永定、邵武、尤溪等地,福之羊、祺云农牧、海宏达生态农业等企业逐步壮大,形成了具有福建特色的肉羊生产基地。肉兔生产以大田、连城、上杭、武平等优势区为主,发展出邵武豪顺、大田莱德旺、上杭通贤等一批优质肉兔基地。1.2.4产业化程度稳步提升。全省涌现出长富乳业、明一乳品、尤溪福之羊、平和东鲁肉牛、邵武顺鑫肉牛、大田莱德旺肉兔、上杭县百叶山肉兔等特色草食动物产业龙头企业。乳业较大程度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全产业链模式,南平乳牛业已成为优势特色产业,以长富集团为代表的乳品加工企业的生鲜乳100%来自于机械化挤乳,生鲜乳质量位居全国前列[1]。长富集团进入新一轮全国乳业20强,成为第一批国家优质乳工程示范企业。

2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阅读全文

中医药科技期刊的结构特点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灿烂瑰宝,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是具有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2015年,随着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将中医药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到2020年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0%,以上,中医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提高中医药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尤为重要。因此,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促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创中国品牌。21世纪,世界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科技期刊承担着展示科技创新成果、推进科研工作发展的双重职能,一直在科技文化、学术成果交流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发展科学技术和推动科技进步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承载科学技术创新知识的科技期刊将为我国“软实力”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1我国中医药科技期刊的现状

目前我国有中医药科技期刊100多种,数量虽然比较多,但也仅占国内医学期刊总数的1/7,学术水平参差不齐,有学术水平较高、屡获出版界大奖的期刊,如《中草药》杂志就先后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国家期刊奖、中国百强科技期刊等奖项,但也有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期刊,中医药科技期刊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中医药科技期刊由于存在区域文化、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差异,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尤其以北京、天津为主。中医药科技期刊出版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速度。

2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办刊宗旨

随着中国中医药产业特别是近几年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医药学科间交叉应用越来越多,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提高办刊质量,为中医药学工作者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中医药科技期刊以服务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己任,办刊宗旨为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医药学遗产的思想指导下,及时报道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药科研、生产和应用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及国内外有关的发展动态,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注重理论的超前研究和实际应用,聚焦中医药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突破与融合、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示范应用,促进中医药领域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服务科研和生产实践;搭建中医药领域学术研究和经营管理交流平台,为政府相关管理机构、大专院校和中医药企业从业人员及科研工作者、中医药产品用户服务。

3中医药科技期刊的结构特点

目前,我国中医药科技期刊主要具有以下3方面的特点:①类别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中医药科技期刊主要以学术类为主,科普类偏少。②学科结构同质化。中医药科技期刊多集中在中药类、应用类研究,导致各刊物发表的内容有明显的重复。随着中医药发展的需要,中医药学科之间的细化越来越明显,很多不热门的学科缺乏相应的学术期刊。③文种结构不丰富。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加深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世界对中医药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但目前中医药期刊外文版数量少,仅有英语、日语、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等;加之被外国统计源收录的期刊较少,远远不能适应对外宣传和学术交流的需要。

阅读全文

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分析

摘要:产业振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科技创新则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发展有着现实的必要性。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农业科技发展的问题,在认清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经营主体的融合,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效益共同体;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构建基础产业创新联盟,开展关键性技术创新研究等几个方面的发展措施,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发挥着好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献计献策。

关键词:科技发展;新农村建设;产业振兴

0引言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动力,今后,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农业科技发展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加强与农业农村发展的融合程度,切实发挥好科技引领振兴乡村的作用。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农业科技发展的问题

1.1农业科技创新力不足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缺乏科技创新投入,当前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普遍较低。与此同时,农业产业科技含量低,农产品品牌效益也相对较低。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大背景下,很多区域没有形成农产品的品牌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少败下阵来,尤其不利于农产品质量的统一控制,严重制衡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全文

农机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与产业化发展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基于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与建设中的地位,农机工程科技产业化发展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何实现并加快农机工程科技产业化的发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提升农机装备的水平及其作业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农机工程;农业;产业化

农业发展中的科技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节约了劳动力的投入,它在带动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同时,将具有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系列化的特点也带到了农业生产中来,从而大大提升我国农业的自身技术水平,服务于农业生产,达到农业、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1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农机工作中的作用

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我国农业科技产业化进行综台评价的同时,使科技产业的理论内容也更加的丰富,为制定其相应的规定与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推动了科技进步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科技产业化发展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北方水稻品种和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我国通过各地实施科技入户的农机示范工程,使农业科技成果与现实生产力实现融通和对接,有效促进了农机成果的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直接受益于农户本身,使广大农民应用农机实用技术的能力及科学种田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农机工程发展过程中,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应用技术与推广,有力支撑农民增产增收的目标,进而促进了农机科技推广队伍的锻炼与提高,实现了农民农机科技自身价值的完美体现。

2农机工程科技产业化发展现状

2.1农机工程产业化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阅读全文

科技培训方案

根据农业实际情况,紧紧围绕着我县的农业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组织广大科技干部和技术人员,以培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团员、妇女、技术骨干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民掀起"学技术、懂技术、用技术"的热潮。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努力完成年农业科技110工作任务,特制定年农业科技110培训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大会精神,通过举办科技培训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农业技术培训活动,突出宣传农业技术创新,大力普及农业技术知识,广泛弘扬农业技术精神,深入宣传农业技术思想,为"保增长,保民生"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利用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我县农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农业技术支撑及农业技术服务。

二、培训时间

农业科技110培训活动时间为年1月至12月(详见附表)。

三、培训期数和人数

年全县计划举办农业科技110培训班321期,培训人数达到25240人次。

阅读全文

公共财政畜牧兽医论文

1强化对政府公共财政的效益综合评价

为了全面提供畜牧兽医公共财政支出的使用过程中,合理使用公共财政资金,应对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方面加强绩效目标方面的管理力度,强化绩效运转的跟踪,不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在进行畜牧兽医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全面执行项目工作的施工建设合同制、项目工程投标机制、项目验收机制等,不仅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还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转。同时要对公共资金的支出模式、经费管理等方面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公共财政的资金投入,对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产生的效益。

2加大专项经费公共财政投入

2.1发挥县级公共财政资金对养殖户疫病防控的导引作用

县乡的公共财政资金通过支持养殖户的小区建设等方面的路径,加强对养殖户的支持,对进一步完善养殖户的综合生物安全措施来发挥积极性的作用。在当前的财政支持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养殖户建设补助,动物扑杀和无害化处理补偿等相关的投入,指导养殖户加大对动物疫病的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配备相关的技术人员,检测免疫效果,进行消毒处理与无害化处理,环境卫生等多个方面的监管力度,在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服务,并加强相关的指导。

2.2创建公共财政支持畜牧兽医公共服务发展的新机制

创建适宜畜牧业健康发展、兽医公共卫生管理以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的,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的畜牧兽医工作经费的保障机制,县政府公共财政年度针对畜牧兽医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需要随着畜牧兽医公共服务整体产值进一步提高,真正实现按照特定比例实现增长,做到健康养殖,能形成规模养殖经济。全面贯彻“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统一规划、规范建设、强化监管、提高效益”的基本原则,全面发展畜禽养殖小区或者是养殖场。在发展养殖小区的时候,需要做到产业发展和疫病防控相结合、规模养殖和污染治理实现有机结合,保证健康养殖、规范化养殖,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