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实用经济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政治经济学教学原则综述
作者:夏晶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
在我国的普通高校中,普遍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以下简称《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课程。无论在各个专业,包括工科专业和社会科学专业,作为一门政治理论课和必修课。在对这门课的教学中,除了一般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外,还存在着一些误差,存在一些模糊认识。特别是在工科院校,由于其学习的经济类课程比较少,对于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由于其工科背景,容易造成一些认识上的误解,从而影响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从教学实践中,从自己的亲身体会中,认为在教学中除了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应把握好下面一些基本原则,并注意贯穿这些基本原则,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的要求,使学生真正能够从理论上得以提高。
一、坚持理论的方向性
高校开设《政治经济学》这门课,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进而全面认识资本运行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认识在这一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从教学目的上,我们可以看到这门课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的成长,对世界观的形成,对以后的工作实践,正确认识社会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讲好《政治经济学》就必须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以致用。教师要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针对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他们的思想特点,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讲授,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和研究。但是,存在一些现象,有一些学生,甚至包括一些老师,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的理论意义,没有很好的坚持理论方向性。有的还提出来和西方经济理论,一起穿插讲授,且不谈此建议逻辑上的对立,将两种不同的分析经济现象的和经济规律的方法,怎么可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可见是极端错误的。
有的在教学中,虽然没有上述那么明显,但往往忘记了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也失去了方向性。因此,我们要坚持理论的方向性,通过提高学生的经济理论水平,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要牢牢把握,才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当然,我们坚持理论的方向性,并不是进行呆板说教,要注重教学效果,提高《政治经济学》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教师应坚持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圆满的达到教学要求。
二、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性
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性,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坚持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的。因为在实际教学中也往往存在这种现象,表现在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性认识上的偏差,甚至在教材编撰、理论研究中都有所表现,对此,我们非常有必要理清有关的认识和范畴。在对政治经济学理论性的认识上,这种倾向表现为:政治经济学往往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既讲政治又讲经济的学科,或者是完全政治性的学科,因而政治经济学书籍常常被作为时事教材宣传材料或思想教育读本,忘记了它的理论性。
应用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数学与经济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应用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应用数学逐渐成为经济学理论表达的语言和工具。本文通过对应用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展现出应用数学对推动经济学更为完善和成熟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应用数学;经济学;探讨作用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有关经济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应用数学对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更高的要求。应用数学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和方法论,在经济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用数学除了基本的定理和概念之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更适合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与此同时应用数学的严密的逻辑性与它更强的实践性,也有利于准确的表达经济学的理论。
一、应用数学在经济学中如何起作用
(一)应用数学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在经济学中发挥着作用
应用数学具有实用性以及实践性,能够切实地解决问题。经济学中类似成本、价格、价值、消费量等关于经济现象问题,必须依靠应用数学进行分析。经济学的很多重要结论都来自于应用数学的推导和运算。除此之外,在经济学日益定量分析和计量化的今天,应用数学体现出了它在研究许多特定的经济学问题时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任何一项经济学的研究与决策,几乎都不能离开数学的应用。应用数学作为一种方法指导,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在推导经理学理论,研究分析经济学现象,探究经济学规律等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应用数学作为一种思维引领在经济学中发挥着作用
网络教育经济学案例教学分析
摘要:
教育的本质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性、综合性人才,从科学知识的本质性层次发展生产力,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结构,最终有效推动国家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作为成人职业教育的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平台的有效打造、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直接关系到不同职业能力层次学生学习的效果。文章立足于专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在深度剖析《西方经济学》传统教学模式不足的基础上,构建新型职业能力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教育案例教学模式创新的措施。
关键词:
网络教育;案例教学;存在问题;措施
一、网络教育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网络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它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学生可以通过面授、互联网、电视广播、辅导专线等多条渠道进行学习。网络教育的教学对象不限年龄,性别。通过这个教育过程,使网络教育学生可以增长能力、丰富知识、提高技术和专业资格,或转向新的方向。网络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许多地方都有区别。专科学生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引导学生系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第二,推动学生掌握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技能,基本的经济思维,并学会用经济思维解释经济现象;第三,促进学生培养网络教育的职业性和技术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适应岗位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传统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思考
摘要:
本文阐述了新时期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和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西方经济学课程定位,最后介绍了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
技工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
西方经济学是技工院校财经、工商管理类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针对新时期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和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针对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定位、教学方法谈谈几点心得。
一、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定位
1.新时期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一、《国际经济学》概述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国际货币资本以及资本跨国流动等相关内容是如何影响世界经济的,另外,课程体系中还包含跨国企业与跨国银行的经营形式。该课程中,不仅包含政治与制度的相关经济学理论,还有企业管理、产业经济等相关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不仅能够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所面临的问题反映出来,还迎合了现阶段社会对经济相关人才的需求。该课程的具体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分析工具
对于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来说,用于课程分析的主要工具有两个,分别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在国际经济学发展的过程中,其发展基础便是宏观与微观经济学,所以,国际经济学中的所有分析都离不开这两个工具。在国际经济学的课程体系中,也可以大致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划分,其中国际金融便属于宏观经济领域,而国际贸易则属于微观经济范畴。
(二)研究内容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国际经济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在研究国际经济学的过程中,除了研究与分析微观领域中的国际贸易政策、贸易理论、贸易需求要素流动,以及宏观领域中的经济政策、货币制度等传统国际经济学问题,还需要突破传统的单一性研究模式,研究经济变化过程中的相关领域,从而让国际经济学更加适应世界经济发展。
(三)课程体系
经管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问题探析
摘要:
强调应用实践的《计量经济学》在经管类专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贵州省K学院为分析对象,结合计量经济学的课程特征,从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剖析了该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独立学院;教学改革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在现代经济学中居于最重要地位[1]。1998年教育部将其列入高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8门共同核心课程之一。贵州省K学院是省内较早开设计量经济学的三本院校,K学院开设有国际贸易,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等经管类本科专业。自开设计量经济学以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利用计量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必须看到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分析K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民国农业经济学散布思索
本文作者:郑京辉 单位: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有感于农村经济的衰败,实施了一系列复兴农村的计划,一些部门开始做农村经济的调研工作。虽然这些政府部门不是农业经济学的专门研究机构,但从事了大量的农村经济调查研究,为此学科的传播及发展奠定了基础。正是由于国民政府对高等院校农业经济的科研与教育采取了支持鼓励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促成了这一学科的发展乃至繁荣。如1943年,鉴于金陵大学农学院在农业教育方面的贡献,教育部特颁令予以褒奖[2](P293)。就传播群体而言,主要是:①教会及外国学者。民国初年,西方教会组织派遣一批人员来中国从事农业改良和推广工作,同时也传播了西方农业经济学知识。卜凯既是这一时期受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派遣来到中国。他在金陵大学任教的二十余年间致力于中国农业经济的教学和研究,被认为是民国时期农业经济学的权威,“国民党政府将他的主要著作《中国农场经济》指定为农业大学的教科书。全国解放以前各大学的农业经济教授,几乎都是卜凯的学生”[3](P78)。此外,卜凯还利用与美国各高校的友好联系,邀请很多有声望的外国学者来系任教或讲学,1930—1937年,先后有十九位外国学者到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工作[4]。②留学生群体。民国时期,在农业经济学传播与建立进程中留学生无疑充当着重要角色,这一时期有影响的农业经济学者大多都有留学经历。例如,中国农业经济学科先驱许璇于清末留学日本;著名农业经济学家董时进、唐启宇于1920年代初赴美留学,获康奈尔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外,金陵大学作为中国较早开展农业经济教学和研究的机构之一,在选派留学生方面贡献突出,如徐澄、乔启明、杨蔚、刘澜涛、应廉耕、崔毓俊、沈宪耀和王立我等先后被派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这些留学生在金陵大学时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农村调查实践经验,而留学经历又进一步加强了其理论基础,提高了科研能力,很多人都成为农业经济学领域的权威。
这一时期农业经济学的传播载体主要是期刊及译、论著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研究高潮中,各机关、团体创办的有关刊物多达百余种,根据刊物发行机构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高校类、政府类和民间团体类。①农科学校及其他高校农学院发行的刊物。随着各高校农学院的成立,农业经济学也成为各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部分,很多高校农学院发行了自己的刊物。这些刊物主要是介绍此学科知识,刊载当时农业经济调查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学术研究、教学为主要目的。②政府类刊物。国民政府一些新设的农村调查研究机构和其他许多农林部门在进行农村经济调查同时,也纷纷发行了各自的刊物。这类刊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民政府中央机关发行的刊物。这类刊物影响大,发行时间也较长。如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发行的《农业推广》及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主办发行的《农情报告》等。第二类是地方政府以及一些实验区发行的刊物。这类刊物种类繁杂,发行者主要为各省的农工厅、农矿厅、农村合作组织、实验区及其他农业推广改进部门,就其影响和发行时间而言,虽远不能和第一类相比,但也自有很强的地方性。如浙江省农林改良总场发行《新农村》及福建省农业改进处发行了《福建省农业统计资料》等。③民间学术团体发行的农业经济研究刊物。这类刊物种类繁多,其影响范围、发行时间长短依各团体情况而参差不齐。较有影响的有中华农学会发行的《中华农学会丛刊》、农村教育改进社发行的《新农村》及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创办的《中国农村》等。
虽然这些刊物情况各异,但综而观之有以下特点:①内容上,无论是哪类刊物,农村经济调查都是其中刊载的重要部分。大多刊物不仅设有调查专栏,而且还不定期发行调查专刊,这也反应了当时各农村经济研究组织的主要工作内容。②时间上长短不一。此时农业经济刊物的繁荣主要是受社会潮流所鼓动,但因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定及经费无法保证等问题,许多刊物往往维持不了一年便被迫停刊。③风格上,这些刊物的发行者身份极为复杂,包括了当时持各种政治和社会主张的组织及个人,而且各组织性质也有很大差异,因此这些刊物各有其宗旨及特色。④由于农村经济衰败的时代背景,无论这些刊物有何特色、持何种政治和社会主张,均以关注农村、救济农村为目的。从这一时期出版的农业经济学论著来看,学者们经历了一个从译介西方农业经济学著作到开始撰写中国本土农业经济学教材的历程。在农业经济学传入中国之初,所用教材基本是由外国论著翻译过来的。从各国译著的比例来看,大多是美国、日本、苏联的农业经济学论著,由于日本农业经济学主要是受苏、美影响,因此中国农业经济学主要是受美、苏两国影响,并最终形成以卜凯为代表的中国美国农业经济学及以陈翰笙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学并立并存的格局。从两个学派论著的比例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学的论著并不多,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学派建立其学说的途径有所差异,卜凯代表的美国农业经济学是在高校建立其学说,学科建设意识较强;而以陈翰笙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学则是通过对卜凯等其他各流派的批判中确立学说,其理论主要体现在批判性文章中,尚缺乏系统的学科建设意识。故这些农业经济学论著中多为充当高校教科书的卜凯一派学说的论著。随着西方农业经济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人们很快发现完全套用西方农业经济学对改变中国破败的农村经济并无实际意义,中国必须要建设适合本国农村情形的农业社会科学。为此,部分学者开始根据中国农村实地调查资料编写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经济学教材,并逐渐在农业经济学的传播中居于主体地位。
从现有已知材料来源来看,无论这些论著从属哪个学说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注重从中国农村经济实际问题出发,以农村经济调查为基础编著。从这些论著的编写方式与特点看,作者多是鉴于农业经济学书籍的缺乏而致力于撰著,其目的是为了传播和普及农业经济学基本知识。从编纂方式来看,大多是从讲义而来,编著的用途多是为了当作教科书,而内容也相对较简单。如薛暮桥的《农村经济常识》一书是他在广西师范专科学校时编写的教学大纲基础上整理而成,《农村经济底基本知识》一书则是有感于廖谦珂《农业经济学》译本理论的深奥和篇幅的庞大,而抽出其中最重要的部分辑成的一本适合中国文化教育水平的通俗读物。王一蛟亦云,其书编写目的“全为便于讲授及学生参考用……俾初学农业经济学而及一般青年学子,对农业经济学,得一概念而已”[5](《自序》)。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第一批本土化农业经济学论著问世,从这批文本中可以看到民国时期农业经济研究学者们在此学科本土化建设中所作的种种可贵努力。虽然他们之间存在种种差异与争论,但在研究对象、范围以及与相关学科关系等方面有了相对较为统一的认识。农业经济学概念表述。农业经济学在中国兴起之初,学者们并未形成相对统一的概念,其意义依各经济学家学理差异所定而不同。正如董时进所言:“近来农业经济学(或农村经济学)在中国渐成时髦,惟名词被人滥用,意义愈加松弛。”[6](P4)以至于“一方各行其是……无一致确定之见解”[6](P1—2)。林伦彦则认为,农业经济不过是经济学的特殊部门,即它是研究社会的生产、交换及分配的原理原则如何适用于农业部门的一种学问[7](P1)。唐启宇认为,农业经济“乃研究农人利法各点相互之关系,与农业对于他业之关系,而求农业之繁荣者也”[8](P308)。#p#分页标题#e#
董时进则将农业经济学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就广义言之,农业经济学是以农业及其与他业间经济关系为研究资料,以经济为研究目的的一门科学,政府机关、学校科系或学术团体多采用此种定义;就狭义言之,农业经济学系以经济学的态度,从国家或社会的立场,研究农业及其与他业间经济关系之科学,普通农业书籍多沿用此意[6](P4)。综上可见,论者往往根据个人实践和经验定义农业经济学,因此不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或主观性。“或偏于普通经济学理论之应用于农业,或偏重于私人企业之农场经营。”[5](P4)这种差异出现主要源于对农业经济学的性质认识上有所不同,出发点有所不同,研究侧重点亦有所不同。“若视农业经济为理论的,则溯其种种关系所范围之法则,如土地、农工、器具诸要素之选择及配合;若视农业经济为实行的,则各种法则之施诸实用者也。”[8](P1)若视农业经济为私经济,则研究侧重如何应用经济学原理于农业经营,以求其最大的利益;若视农业经济为公经济,则侧重国家与农业的关系,研究国家如何实行农业政策,如何扶助农人增加其繁荣。尽管这一时期学者对农业经济学含义的解释有如上差异,但需认识到:一来这是学科建设初期都要必然经历的过程,也是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表现;二是这些差异并不存在质的对立,应用经济学原理于农业方面以求农业的繁荣,这是共识,只是在定义时对其具体研究对象、范围的大小、侧重点等等有所不同而已,而这些差异又都可以归结为广义与狭义上的范畴里。应用经济学原理于农业,以求农业经济之繁荣,是这一时期学者的共识。农业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农业经济学所研究的内容是随着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而且它和地域自然环境的限制密切相关,所以,各国和地区所讲农业经济学的内容有很大不同。中国农业经济学科产生初期的研究,大都侧重于农场管理或农业政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学科研究的深入,其研究范围也不断扩充。“惟几十年来,农学界中咸以为农业经济问题决不可能仅就农场为研究对象,因农业生产逐渐企业化,其复杂性定较其他工商业为甚。社会组织,农业物价,金融调剂,市场需要种种问题均与一国农业盛衰,经济发展有密切之关系,故此门学科之范围以日见扩充。”[5](P4—5)唐启宇指出:“治农业经济学者即须明了生产分配之情形,历史之沿革,习惯之养成,风土人情之状况,故研究之范围殊广。”[8](P6)
不过,发展至1920年代后,农业经济学基本体系逐步确立,各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所开课程将其研究范围概括为以下数项:普通农业经济学、土地经济学、农场社会学、农场管理学、农产贸易学、农业统计学、农产物价、农村合作、农业金融、农业政策。农业经济学与农学及经济学的关系。农业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学原理应用于农业”的科学,故此学科同农学及经济学有着密切关系。董时进说:“农业经济学为经济学之一部,而侧重于使用者……同时农业经济学亦得视为一种之实用农学。”[6](P5—6)首先,农业生产关系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而且随着农业经济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董时进解释说:“经济学之主干,不外生产分配交易等项,而农业至今仍为世界最大的生产事业,农业上之佃租、工资、信用、贸易、运输等事情,均为经济界极重要之分配或交易问题。”[6](P5)其次,农业经济学亦是农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董时进认为,农学有技术及经济两方面,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逐渐由单纯的生产变为营利的职业,农业经济学应之而产生[6](P7)。童玉民则将农学分为总合农学、通论农学及各论农学三类,而通论农学即农业经济学[9](P2)。虽然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同农学及经济学有着密切关系,但农业经济学作为一独立学科又有着不同于农学及经济学的研究领域。王一蛟认为,三学科间的差异可作如下分述:其一,农业经济与农业科学不同。从研究目的来看,“农业经济研究之目的,在谋一国农业之发达,而使农业经营者,获得最大利润及最高之享受,故其研究偏重于经济。但一般农业科学多偏重于生产,其主要目的,则求农产品之品质及产量之增进,对于经济利益殊少顾及。”[5](《导言》)因各研究的目的不同,二者工作方式也有差异:一般农业科学者的工作范围大多只限于本身或农业生产期中之某一阶段,但农业经济学则不同,“其工作方式,必须统筹大局,提纲挈领”[5](《导言》)。其二,农业经济与经济学不同。王一蛟认为,两者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所研究的领域及范围的广狭义有所不同。他说:“经济学为研究人类经常生活有关经济活动之科学,故其范围乃研究人与社会间所发生之种种关系。惟农业经济学之研究,系以农业为对象,而农业之生产基于土地,故农业经济学研究者,为人与地之关系。”[5](《导言》)而董时进则将农业经济学与农学、经济学并立,认为农业经济学即经济原理应用于农学中的部分,其体系下又因与国家和个人的不同关系而包括了农场管理、农业政策等诸多方面[6](P6—7)。
商务经济学应用型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商务经济学是一门国家新增设的学科专业,它的建设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还强调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应用实践能力。如何结合目前互联网+,大数据和新零售等新趋势,打造一门应用型商科课程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商业数据分析课程为例,介绍了如何基于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开设一门以stata软件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数据分析课程。结果表明:首先,应用实践型课程的开设必须结合学科建设的方向,这样才能推动学科的整体发展;其次,选择一款学术界和数据分析工作领域常用的软件是保证课程实践性的关键所在;再次,包括stata教学在内的数据分析类应用实践型课程都应该大力发展配套数据库,在这方面,上海商学院“一带一路”数据库已符合相应要求;最后,通过“以文促教,以赛促学”可以加强师生对应用实践性技术的掌握程度。
关键词:商务经济学;商业数据分析;stata软件;学科建设;实践应用
一、引言
我校商务经济学是全国第二批批准增设的学科专业。本专业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特设专业,学科门类为经济学,专业代码为020105T。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全国已有19家高校开设了商务经济学本科专业,其中不仅有南开大学这样的综合类高校,还有兰州财经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广西财经学院、武汉商学院等财经类院校。2015年上海商学院举全校之力成功获批开设商务经济学本科专业,经过学校近年来的大力建设和积极投入,2018年以商务经济学专业和学科为依托,获得了上海市高原学科(应用经济学学科商务经济学方向)项目的支持,同年06月经过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与全国商务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研讨会一致推选我校为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商务经济学委员会会长单位。我校是目前上海唯一一家开设商务经济学本科专业且获得学科类项目支持的高校,商务经济学院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以专业命名的二级学院。与全国其他十数所兄弟院校相比,上海商学院的商务经济学学科整体建设无论是在教学课程开展,人才引进、学生培养、科研平台搭建以及数据库和智库建设上都处于较为领先地位。围绕“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以及卓越全球城市的上海地方功能地位的要求,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学科建设强调以商贸流通服务业为载体,不断改善上海营商环境为目标,使用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方法为手段,以商务环境、商业模式和商业数据分析为发展方向,致力打造出“全国知名,上海一流”的品牌专业与学科。毫无疑问,互联网与数据分析已经进入了各行各业之中。基于此,数据在高校经管类学科和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中承担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除了高水平经管类论文包括大量的实证数据分析之外,许多高校还自主建立了大型数据库,例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开展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开展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开展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和西南财经大学开展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等。在教学上,培养并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已经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张长亮等(2019)就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式以及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四个方面强调了中国高校与美国高校存在的差距,美国高校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他们认为大力发展数据素养教育正当其时[1]。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以上海商学院应用实践型课程———商业数据分析为例,详细描述了该课程的教学团队配备、软件使用、课程设计、数据支持以及课后激励等内容,不仅为商务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中应用实践型课程的设置提供帮助,也为国内数据分析类课程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和补充。本文的结果表明:首先,商业数据分析的开设与本校商务经济学科商务环境、商业模式和商业大数据三个建设方向紧密结合,大力推动了整个学科体系的构成;其次,选择stata软件作为操作载体,这与学术界与数据分析工作领域所使用的软件相同,大幅度提升了老师和学生学以致用的可能性;再次,建立了具有商务经济学特色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库,丰富了课程的数据来源并且为今后数据类工作的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最后,通过“以文促教,以赛促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拓展了老师的教学内涵,同时也使得学生可以有的放矢。
二、应用实践类课程与商务经济学科建设的关系
与传统经济理论相比,实证数据分析包含大量实时性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有效地考察和探究经济主体的偏好,以及在市场中的行为。无论如何,实施实证数据分析都离不开扎实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目前经济学界中的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了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后,经济学又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内容上来看,它就是通过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来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应该说,计量经济学是实证数据分析的前提条件,而实证数据分析则是目前主流经济学界分析所使用的重要工具,因此作为应用经济类学科的一个门类,本校在确定商务经济学的学科方向时也将数据分析作为了其中之一。与其它行业的数据分析相比,商贸流通行业的数据分析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收集数据,并且建立有效实用的数据库;二是利用计量经济学理论配合相应的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许多国内高校已经开设了初级、中级或者高级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这为学生进行商业数据分析打下了理论基础,但是真正要完成数据分析的全过程,单一地依靠理论是远远不够的,熟练掌握一款统计软件的应用将会给数据分析带来极大的帮助。不少高校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例如北京理工大学在建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建设过程中,数据软件的应用是必修课程之一(王国仁等,2018)[2];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以及上海财经大学等经济学重点高校也都将stata、spss、R语言等经济类统计软件列入了教学计划之中。为了契合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学科建设方向,并且与其它国内经济学重点高校看齐,本校也推出了基于stata软件的商业数据分析课程。该课程与传统的经济学课程相比,旨在教会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统计软件之中,帮助学生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同时,该课程与计算机学科的课程相比,它又强调了数据分析背后的经济学逻辑和含义。商业数据恰恰具体反映了商贸流通行业中不同主体在商业交易过程中的行为信息,通过stata商业数据分析,可以让学生通过数据去验证经济理论的正确性,让学生学会使用数据来诠释经济理论,用数据来证明经济理论。从教学和科研的角度综合来看,这个课程可以被看作是整个学科体系构建中教学与科研之间的桥梁,前沿的数据分析知识可以通过它传导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将这些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软件应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去。而对于商务经济学学科而言,它也可以将学生对数据分析的掌握情况如实地反馈出来,帮助教师完善整个学科的发展体系。
三、基于stata软件的商业数据分析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