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实验技能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学检验技术化学实验技能培养
【摘要】
分析化学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学生分析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非常有必要。针对学生在分析化学实验技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培养方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技能的重要性,知道怎样是规范操作,清楚为什么要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自我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达到培养目标。
【关键词】
医学检验技术;分析化学;实验技能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厅2015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2015ZCY102),项目负责人为董丽丹。2015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导学案在高职高专‘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GH150631),项目负责人为蔺首睿。
分析化学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此前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理论与实验基础,此后衔接临床检验基础等专业课程。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分析化学实验在分析化学课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实验中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分析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规范的分析化学实验技能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实习、工作中的实际操作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操作技能化学实验论文
一、积极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自明.教师要为学生做好化学实验演示工作,引导学生遵循化学实验规律,做好化学实验.具体而言,教师的操作应优美规范,操作速度要适中.毋庸讳言,教师的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模仿的重要依据和直接可观的视觉形象.所以,教师的每一个演示实验都要做到操作优美规范,熟练准确.在实验仪器的选择、安装、装置图的绘制、基本操作等各方面都能给出规范和准确的演示.例如,持试管要三指捏,两指靠,振荡试管时要三指捏,两指蜷,不能随意抓;使用滴管给试管中加液时,胶头滴管一定要垂悬于试管上方,切不能伸入(亚铁离子与氢氧根反应的实验除外).教师的演示速度要适中,使学生能够看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对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的较复杂的化学实验,教师更是要细心演示,先示范分解动作,然后再逐渐加快速度,连续操作实验,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完整的操作表象,进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二、积极发挥正迁移的引导作用
所谓迁移,就是已经掌握的技能对于新技能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迁移具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在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方面,正迁移主要来自操作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因素,而负迁移则来自于实验操作过程中看似相似,实则相去甚远的元素.例如,学生学会了“液体药品的取用”操作后,对学习“量筒量取液体”的操作有潜在的辅助作用.对于相近而实际不同的操作,教师要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加以明确地区别.
三、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机会
现代教育理念积极倡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不仅是课堂的主人,也是主动建构知识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不可能让教师“一手包办”,而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自己看、自己做,自己体会化学实验的独特魅力.从目前来看,演示实验常常因为可见度问题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可以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地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增加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1.讲一个内容,做一个实验.
小学教育师范生科学实验技能培养
摘要:
为了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技能,文章从重视实验教学、增设综合实验和区位实验、鼓励大学生参与课外学术活动和学科竞赛等方面入手,探究构建小学教育专业科学实验技能培养模式。
关键词:
小学教育;师范生;科学实验技能
随着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及基础教育的深度改革,“一专多能”型小学全科教师在承担一门主要课程外,还要能胜任多科综合教学,这对小学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小学科学是小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启发儿童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有重要意义。小学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分科教育和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促进儿童全面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然而,实验教学体系的不完善、实验教学的不受重视,以及实验过程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实验技能的培养等,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实验操作不规范,创新能力不够,这显然不能满足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要求[3]。鉴于此,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对科学实验技能的培养途径进行阐述,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基础课程,重视实验教学
高校应设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生命科学与概论和地球与空间科学等分科的基础科学课程,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同时围绕学科重点课程设置一定比例的实验教学(其中,实践教学的比例应不低于40%),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科学实验的整体认识,养成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品质。在此基础上,针对科学实验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开设大学物理实验、大学化学实验等专门实验教学课程,使学生深化基础科学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培养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养成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5]。同时,高校应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建立高效的多元化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以保证实验教学的效果。将实验课列入课表中,规范实验项目的论证和开设,编写实验教学大纲,严格实施实验教学,防止实验教学中出现“走过场”情况。从实验预习、实验基本原理、实验操作、实验结果与分析等方面建立多指标量化的考核体系,通过学生自评、分组评价、教师评价建立交汇式综合评价主体,通过学生实验反馈、实验教学反思建立实验教学改进和创新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多元化实验教学评价体系贯穿在实验教学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鞭策教师创新实验教学方式,提升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
高中化学实验技能培养研究
一、基于胜任力的高中化学实验技能培养的内涵理解和时代要求
胜任力理论是在197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McClelland)最早在他的著作《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中提出来的。麦克利兰认为,个体所处的条件和行为方式的特点是能影响到个人学习的成绩的,胜任力能够真正为个人提高工作效率,为促进一个团队的发展做出贡献。在该书中,麦克利兰提出了著名的冰山模型,他认为,人的胜任力就像一座冰山一样,山的上面主要包含了知识和技能,这主要是外在的,山的下面主要包含个性、动机等等方面。通过这一冰山模型可以看出,人的胜任力被分为不同的层次,层次越往下,包含的能力就越不容易被发现和挖掘出来,也就是说由上到下的过程,随着深度的不同,能力激发越困难。通过这一理论延伸和应用,学者们逐步将其引用到高中教育学领域,于是这一理论为高中教育中研究化学实验技能培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和路径。虽然目前胜任力理论在高中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但是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必将成为高中培养人才质量衡量的一个重要管理标准。在2014年召开的第13次院士大会上,国家已经明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品德和能力方面都十分突出。同时,还需要有广泛的国际视野。由这一时代要求可以看出,所谓新形势下基于胜任力理论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就是说高中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研究功底,还需要有十分强大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的道德修养、核心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等都应该与时代相适应。
二、胜任力视野下看高中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一定程度上存在对高中化学实验技能培养中“创新精神”的集体误读
一些教师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只关注成绩,而不重视对他们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这些观念都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本人以及高中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高中层面上存在一定的考试第一、分数第一、就业为重的观念。许多人都认为搞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开展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占用学生大量学习时间,可能导致学生没出息。这些传统的观念影响了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积极的心理态度,导致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不够,探索进取精神不足,质疑怀疑精神不饱满等现象出现。
(二)一定程度上存在对高中化学实验技能培养中“创新品德”的漠视和偏见
开展好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工作,能发挥好学生在培养学生德育、智育、美育、等多方面的功能。但是目前,有些高中对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全面发展的认识还没不深入。一些部门和学生往往会认为,做好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工作,其目的无非是为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技术。通过这些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意志品质。由于部在思想认识上一定的局限,导致高中没有将化学实验技能培养上升到提升学生素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度和高度去理解,这样的落后观念,导致人才培养不能按照正常的社会道德准则来要求,为高中化学实验技能培养活动的发展带来了重重的障碍。
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之见
一、盯紧学生的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
学生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分组实验又称活动于探究。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已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实验室进行独立的实验操作,这就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内容,认真阅读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第一次进实验室就给学生交代,实验前检查仪器、药品是否齐全,记下摆放顺序和方法。如遇仪器不全或损坏应向教师或实验员报告,即刻添补;假如是药品不齐,更应该向教师报告,查找药品是否丢失,(因为药品被学生带出实验室会引起危险)也应添补,紧接着方可进行实验。实验中,严格按实验步骤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做好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教师在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时,应纵观全局,眼明手快,对学生错的操作立即加以纠正,对胆小不敢动手的同学,应伸手帮助他们,耐心讲解实验步骤及操作,鼓励他们动起手来,并告诉他们:只要不违反操作步骤及方法,是不会有危险的。如第三单元课题2实验3-2和第50页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分组探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这几个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自己先总结并进行交流,最后教师给予归纳:物质是由很小很小的粒子———分子构成的,分子有微粒性,不断运动,分子间有空隙等性质……通过这样的活动于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记,既突破了重点难点,又让学生提高了实验技能,更让学生增添了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有益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
二、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
家庭小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目的是让学生把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利用生活中的物品代替实验仪器和药品进行探究,进一步加强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变废为宝的乐趣。如引导学生利用家中的废品组装一套气体发生装置,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装置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让他们体验到了发明创造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不断创新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好化学这门科学的信心。
三、结语
总之,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学生技能的培养,可以说是教师给学生的一门技术,将来不管学生毕业后干什么,都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作者:董鼎权 单位:江苏省射阳实验初级中学
岩土工程研究生实验技能培养研究
【摘要】针对当前我校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弊端,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近3年的实践结果表明,上述改革措施激发了研究生的实验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技能、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实验;技能培养
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组织,标志着工程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工程专业质量标准达到国际认可,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突破。工程教育专业论证体系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传统的研究生教育中,我国普遍强调理论基础,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技能较弱,在工程教育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如何加强创新能力、实验技能的培养成为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弊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近几年的实践,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可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岩土工程研究生教育新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1当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弊端
1.1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在现有的研究生教学体系中,普遍存在理论课程开设多、实践课程开设偏少的现象。以我校岩土工程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为例,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非学位课11学分,必修环节课4学分。在这些所修学分里面,学位课是全院统一、系统默认的,全部开设为理论课;非学位课由各研究生自行选定,但是纵观全部课程,仅发现1门实践课程《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1.5学分);必修环节课分别为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教学实践、学术报告,各1学分。而且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也基本采取课程讲解测试原理和步骤,学生未能在现场进行实际的具体操作。这样的课程体系非常不利于研究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必然导致科学创新能力的弱化。
1.2研究生接收实验技能培训的途径有限
中职实验教学外科护理操作技能培养
【摘要】中职院校是为我国医疗护理事业培养专业护理人才的重要机构,承担着医疗护理知识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义务,但现阶段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外科护理操作技能还有待提升。本文基于这一前提,探讨中职实验教学中外科护理操作技能教学的优化策略,分别从教学观念、教学情境、教学方法与示范教学四个方面着手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职;实验教学;外科护理
前言:
实验教学是当前职业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教育培训水平的重要方法,能够有效规避传统教学中偏重理论、忽视实践的弊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对于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能够规范地进行护理操作是走上护理行业、为病患提供良好护理服务的前提,因此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实验教学方法。
一、实验教学观念的改变
优化中职实验教学过程中外科护理操作技能培养水平,应当首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习教育领域较为前沿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并在实际教学培养工作中予以实现,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师生角色,建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关系,切实意识到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并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与展示的空间。例如,教师在外科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可以选择操作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向学生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而对学生的表现与水平给出评价。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以缓解学生护理实践中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建立专业自信。
二、创建实验教学情境
中药学实验技能与考核系统构建
作者:金旻逸 丁文平 张彤 侯剑伟 丁越 李俊松 李婷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应该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出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而实验教学正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的设置旨在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补充理解理论知识、提高科学研究能力[1]。中药学专业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重点专业之一,其开设的实验课比例很高,要求学生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也较多。实验实践能力是衡量中药学专业学生动手能力,评价实验教学水平的关键依据。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仍然存在,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内容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动机不强,敷衍了事的情况多有发生[2]。
目前,学校的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实验技能培训尚存在如下不足:缺乏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统一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实验操作内容和水平不明确;基本实验操作知识点零星分布,时间跨度长,学生实际操作时间短、重复机会少、遗忘快;实验操作考试重考核结果,轻操作过程,评分不够全面和客观。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习主体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借助中药学网络互动平台和实验室开放资源,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创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实验教学的课程改革,以首开的《中药学实验技能自主训练与考试》课程为例,不断探索和完善实验操作技能自主训练与考核体系,为检验教与学的效果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手段[3]。
1中药学实验技能自主训练与考核体系的设计理念与原则
1.1设计理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传统教学方式常以教师为中心,且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能力[4]。而网络教学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克服了传统教学的缺点,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和拓展,且网络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5]。开放式实验教学,将实验教学中所有实验资源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实现学生自主实验[6]。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验中心尝试将先进的教学技术与新颖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构建利于学生发展的中药学实验技能自主训练与考核体系。
1.2设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