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实验教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一、巧用多种形式,增强实验效果
1.强化演示实验,理解抽象知识
为了将各种化学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便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概念,掌握规律,教师可以设计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形象的直观材料,还能吸引学生感官和思维的参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措施的引入,生动直观地演示实验的过程,使抽象的知识更具形象化。如:做硫或者磷在空气中燃烧,为避免产物造成空气污染,可用播放视频做这两个实验;讲解如何还原氧化铁中的铁时,可通过动画演示或模型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再现;进行粉尘爆炸实验时,由于存在危险,可用视频形象地展示实验过程,学生既能明白实验原理,有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事实表明:适当的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的印象和理解,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重视分组实验,培养多种能力
分组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分组实验中,获得了实验操作机会,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一定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其具体做法为:实验前师生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实际内容,教师反复研究实验内容,准备好药品和必要的器材,掌握成功的条件,学生精心预习,了解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时做好实验指导,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发现问题,鼓励质疑,要求学生认真合作,探究新知,做好记录;实验后及时反思,剖析实验问题,使实验教学有效高效。
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实验前将学生分组,准备澄清的石灰水和蜡烛,并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然后指导各组学生进行实验,要求他们切下一小块蜡烛,把它放入水中,然后拿出并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再让学生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各组描述现象。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鼓励各组学生质疑白烟是什么物质,蜡烛为什么会重新点燃。最后各组汇报实验,总结反思。由此可见,分组实验,学生动脑、动手,边观察边操作,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乐学,教学效果显著。
3.鼓励家庭实验,体会实验乐趣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浅议
一、创新实验教学器材
1.原有实验器材的改进
原有实验器材的改进是指在教材上或实验室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减一些器材或使实验器材合理组合,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效果更突出,实验原理更容易使学生接受。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原有实验主要存在以下两点不足。一是蜡烛的火焰太小、太弱,当物体成放大的像时,像不清楚,实验效果不明显,可见度不高。特别是当物体放在2倍焦距附近时,学生很难形成对蜡烛和像大小关系的认识。二是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条件很难理解,尤其对放在什么位置成什么性质的像,学生很难形成对成像规律的总结。针对以上不足,教师在演示该实验时对原有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1.用一个一次性纸杯装满蜡做成一个“大蜡烛”代替一般的蜡烛,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代替焦距为5cm到10cm的凸透镜;2.在焦点和2倍焦距位置分别贴上f和2f的标签。通过如此改进,光屏上成的像更加真实、更明显,学生对在什么位置成什么性质的像的问题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更容易形成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规律的总结,使实验更具实效。
2.新实验器材的开发
新实验器材的开发不是一定要求教师发明一些复杂的教学仪器来辅助实验教学,而是只要你设计的新实验器材能说明一些物理原理,有利于揭示实验本质,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的,都属于新器材的开发。例如,“声音的特性”这一课中“音调”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是学生较难理解的要点。上这一课时,教师一般会找一些身边的乐器如笛子、吉它去当堂实验,如果实在找不到乐器,可“制作”一个简易乐器:用几个相同的玻璃瓶如啤酒瓶,分别装不同高度的水,向瓶里吹气时,相当一个管乐器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用小棒敲击它们,相当于打击乐器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这组“水瓶琴”就是一种新实验器材。还有,在矿泉水瓶瓶身的不同高度钻一些小孔,可以用来做“液体压强”的实验,用建房用的砖和废旧的棉衣做“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这些钻孔的矿泉水瓶,砖和废旧的棉衣组合都是开发的新实验器材。
二、优化实验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6篇)
第一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探究
一、多元化教学引导,加强物理实验影响
物理是一门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学科,在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引导方式拉近学生心中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帮助他们在脑海中构建起物理知识的思维体系,加强物理实验在学生心中的影响,从而带动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当中。比如,在与浮力有关的实验教学时,教师携带多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学生在水盆中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提升其探究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家中也可以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终身物理的意识,带动其取得更多的收获。其次,教师要善于和时展相融合,利用动态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向学生阐述实验的过程及原理,加深实验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让色彩为学生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促使其更好地参与到实验当中。并且实验过程中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进行重点标记,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方向,使得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和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激发他们参与物理实验的热情,完善学生个人的学习状态,促使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更加的高效。
二、互动式实验教学,提升实验教学活力
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师一直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之间缺乏积极的互动,使得本应充满活力的实验课程气氛压抑,对学生的成长及物理实验的教学有效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堂的公平性,为学生创设优质的学习空间,带动他们更好地成长。比如,在“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教学中,教师先提问学生该试验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接着把相同答案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当中,让其自行设计实验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给予学生充足的展示自我的空间,满足他们精神世界的发展需求。然后分别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缺陷,为其高效的学习效率做出铺垫。紧跟着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阐述两个实验的不同之处,培养其缜密的物理实验思维,加深知识点在其心中的印象,为高效的物理实验教学做出积极的推动。
三、总结
总之,物理实验包含非常丰富的教学内容,非常受初中生的喜爱,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节奏,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发现更多趣味性的物理知识,带动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从而取得更多的收获。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5篇)
第一篇:医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一、改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
(一)根据培养目标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
实践中教师应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严格贯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并根据实验内容、实验方式、实验目标将有机化学实验分为研究实验、设计实验、综合实验、基础实验四个类型。教学中应根据院校等级对教学中开展的重点实验类型进行科学确定。如应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作为二本学生的重点试验内容,并适当穿插茶叶咖啡因的提取分离实验等一些研究型、设计实验。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提取分离与有机合成,对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和理论知识的加深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学安排应由易到难,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接受相关内容,实现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最终激发兴趣。
(二)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精选实验内容
教师应当全方位考虑专业的特点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如将与合成药物相关的实验作为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包括制备无水乙醇、氨基苯甲酸、肉桂酸、正丁醚、溴丁烷、乙酸乙酯、阿司匹林;升华纯化茶叶中的咖啡因;提取分离菠菜胡萝卜素等。将工业乙醇蒸馏、阿司匹林的重结晶、茶叶咖啡因的提取、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市场营销、医学检验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重点。
(三)结合环保理念筛选实验内容
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论文
1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内容
1.1实验教学体系的特征
(1)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实验环节中,应用手工、场景、电子、仿真、体验等诸多手段,围绕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要求,体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从简单、被动、模拟操作到主动设计、创新性综合运用,逐渐提高实验内容的难度,构成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2)教学管理自主化。
在实验环节中,凸显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团队的作用,从以教师管理为主转为以学生管理为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这种把学生“小老师”与专任或兼任实验教师等同的做法,能更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感和存在感,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
(3)教学组织探究化。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7篇)
第一篇: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方法
1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高校化学实验改革势在必行,传统高校化学实验中的验证性、演示性的化学实验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训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已经过时了。当前我国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主要表现出以下问题:首先,高校的化学教学实验器材、手段都比较落后。由于高校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的采购和资金投入不足,实验教学经费被挤压,陈旧的实验设备其仪器功能、性能都难以满足现代化学发展的需要。一些高校的仪器、设备的数量不足,在实验教学中难以满足学生动手实验的需要,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学生不能逐个实验,只能由教师或部分学生实验演示,因此实验教学的效果不佳。其次,高校的化学实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落后。高校的实验教学一直都针对课程内容设定,学生在实验课程上也是严格按照实验教材的步骤逐一测试、验证,实验整个过程缺乏实验方法设计、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和个性化实验教学的环节,因此单一的验证实验教学不仅难以提起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的的兴趣,更难以达到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目标。再次,高校的化学实验教学考核标准落后,缺乏一套科学的考核体系。高校对实验教学课程的考核主要依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对于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对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没有很好地考核与体现。因此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学习的积极性都难以提高,学生通过实验体现出的操作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都难以在现行的实验教学考核中体现。
2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要求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应重视对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化学实验的技巧、技能等的提高,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目前,我国高校的化学实验教学中仍存在诸多制约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的问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仍然亟待提高,化学实验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化学实验课程的效率、提高化学实验课程的操作性、化学实验教学的考核与评价等都有待完善。许多高校的化学实验还存在受应试教育与工具教育传统思想束缚的现象,许多高校重视理论教学,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对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学分、考试等管理机制还不甚重视,从而导致化学教学过程浮于表面,学生对化学实验教学积极性不高,整个化学实验构成疲于应付,化学教学质量整体不高,学生在化学教学实验过程中只能收获验证性理论,而创新性和研究性往往无从谈起。为了提高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改革提高高校化学实验有效性势在必行。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尚存的诸多问题证明了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对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深化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化学实验课程的基础性和研究性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构建科学合理的化学实验教学课程,对于提高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深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教学主题,从而改革实验教学、创新教学效果具有必要性。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主要分为有机实验、无机实验、分析实验、物化实验等实验教学,这些传统的实验教学在教学模式上表现出研究性实验课程较少,验证性实验课程偏多的弊病,且综合性实验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不利于学生对化学各个体系与模块的整体融合。一些大学生在做大学毕业设计时,由于课题研究设计化学实验的各个方面,因此学生很难全面地融入到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实验仪器设备的准备与使用、参考文献的利用与借鉴、论文的整体撰写与答辩思路的清晰、明确这一过程。近年来,我国许多优秀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已经意识到现有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传统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出了不足与改进思路。一些高校开展综合性化学实验课程,迅速融合学生学习的无机、有机、分析、物化等实验教学模块,提高了综合实验水平。此外,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传统的独立成体系的化学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全面地掌握化学各个分支之间的联系与融合,更别提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渗透,现阶段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通过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上的方法,我国高校、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学者等都明确了应当以创新思维为目标,深入推进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3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3.1构建现代化的高校化学实验室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8篇)
第一篇: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课堂管理研究与实践
一、大学物理实验课堂的问题及分析
高校青年学生学风的主流是勤奋,认真的,大学学习期间有理想,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高校扩招这些年来生源素质的下降和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爆炸式传播,使得校园宁静的学习环境也受到影响。大学物理实验属于基础实践课程,面对的学生来自全校不同的专业,学生数量大,覆盖面广,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认识不同。因此学生在上大学物理实验课时出现了一些代表性的问题。
(一)课堂上学习不安心,出现消极情绪
社会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借助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肆意冲击大学生的头脑。功利主义思想让学生对大学期望很高,而短期内又无法实现,让大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浮躁情绪,在大学物理实验课堂上表现为仪器操作不专心,小问题频出,出现消极厌学态度,严重影响学生的知识提升。
(二)大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学习目标模糊
高等学校往往对专业性强的实验室投入大,大学物理实验室属于基础性实验室,学校的重视度往往不够,这就导致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人员缺乏,管理相对落后,再加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跟不上,缺乏良好的学风建设措施,使得学生学习过程中目标不明确,学习茫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一、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实验设计
实践是自然科学的来源,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自然科学得到发展和提高。小学自然科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把学生带入大自然中,让他们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大自然的丰富与多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更乐于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爱好,使他们在学科学和用科学方面有更多的收获。科学与自然是分不开的,学生学好科学的首要条件是深入了解自然,而了解自然的前提是认真、仔细地观察自然。如教学“四季星空”一节时,为克服本节课内容分散、知识点较抽象的困难,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四季星空,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科学观察:(1)观察的时间要固定;(2)利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3)每天都要写观察日记;(4)绘画技能好的尽量每天画一幅简略的星空图。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材料,而且对四季星空有了独特的感性认识。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归纳,就能总结得出:星座在不同的季节里交替出现在天空中,唯一不动的是北极星,它一直停在原位,其他的星座都是围绕着北极星逆时针转动,一年才能转一圈。这些星空变化规律由学生记忆就会更牢固,体会也更深刻。
二、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占据着教学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只有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头昏脑涨地背。这种教学方式与时代的要求不符,无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因此,我们要遵循教学改革要求,将教学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在设计实验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情况与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并引导他们利用自己聪明的大脑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加工,最终得出结论。据科学数据研究表明,一般儿童注意持续时间为:三四岁10分钟左右;五六岁15分钟左右;七至十岁20分钟左右;十至十二岁25分钟左右。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这20分钟左右的时间,向20分钟要效率。并且,小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是特别明确,他们多数是以自身的兴趣为出发点,认识世界也是如此,他们只能对世界进行浅析的感知,无法对事物的内在本质有牢固的掌握。因此,在设计实验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要出发点,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少些无意识的动作,多些有意识的活动。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还不太发达,因此,他们要对事物进行直接观察,并且获得知识多是通过直观的印象。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比较快速,也具备一些基本的观察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结论。获得结论还不算完,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自主实验的形式对结论进行验证。如教学“水的浮力”这一章节时,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把自己从家里拿来的和教师提供的各种实验材料都按照质地或大小进行区分,将它们分别放入水中,然后观察它们在水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有些物体会漂浮在水面上,笔者让学生用手指将其向下按压,此时,学生感受到水中的浮力,这种感受是直接且直观的,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得到,获得结论也就变得更简单、轻松。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能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那么,那些沉下去的物体呢?它们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吗?笔者把这个问题当做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己实验,并在第二天上交实验报告。学生交上来的实验报告五花八门,他们采取的方法很多,大多是减少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面积等,最终都能获得结论。
三、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与本地自然条件相结合
自然课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密切联系,我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属于低山丘陵区,地势北高南低,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植物资源。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都为我们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设计科学实验时,笔者结合本地区的优势,对本地的自然资源多加利用,采取一些丰富多彩的形式,让自然科学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更紧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他们渴望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弄清为什么有的树到了秋冬季就会落叶,而有的却抽出了新芽,动物靠什么越过寒冷的冬天等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兴趣特点进行实验设计。如昆虫是小学生常见的最容易引起他们兴趣的一类动物,在山区,无论是天山飞的,还是地上爬的都应有尽有。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可先安排学生到林间、树旁、小河边捕捉各种昆虫,并将各自捕捉的昆虫有选择地带到课堂,进行认真观察、研究,看它们都有一些什么共同特征,从而达到认识昆虫的教学目的。教学的实践过程是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过程,好的实验及思想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有利于义务教材内容的完成,有待教师进一步地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