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实训演员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实践
【摘要】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顶岗实习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在高职院校中,顶岗实习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通过顶岗实习的开展能够促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检测和评定,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中还存在部分问题,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本文就该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实践能力;顶岗实习;问题和对策
专业顶岗实习是学生在校完成专业课学习以后,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到实践中去的一个重要环节,顶岗实习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做好专业顶岗实习分析,提升专业顶岗实习的效果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专业顶岗实习的效果不佳,实训课程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做好顶岗实习课程的安排,并提升顶岗实习的质量成为了众多高职院校领导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只有做好实训环节的安排,提升顶岗实习的质量,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提升学习的成效。具体来说,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一)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全面,无法较好地适应岗位
顶岗实习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和考验,学生只有全面认识顶岗实习,明白顶岗实习的重要作用,并在实践中合理地进行知识的运用,才能使得顶岗实习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不明白顶岗实习的意义,在实际的实践中也不能有效地发挥自身的才智,合理将所学的知识发挥出来,因此顶岗实习的质量不高。另外,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需要扮演员工和学生两种角色,需要接受企业和学校的双重管理,很多学生无法适应这种管理的局面,因此容易产生心理失衡的状态,从而不利于顶岗实习的开展。
美术设计视听语言课程改革研究
一、时展要求视听语言课程改革
在国家大力扶持创意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影视艺术迅猛发展。影视短片、影视广告对于视听语言的运用和依赖程度越来越明显,很多影视作品的成功都得益于对视听语言的合理运用。视听语言课程是解决影视作品中的视听元素组合问题,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视听理论知识进行声画组接叙述作品的课程。影视艺术正是凭借这些生动、复杂的符号叙述故事、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揭示主题,视听语言知识在影视创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好视听语言课程能够为学习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其他课程,如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影视短片创作等打好基础。视听语言课程作为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实践
1.教学分析法研究:经典案例拉片解读
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在理论传授的基础上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案例观摩与分析,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直观,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在课堂教学中,大量的视听语言理论知识使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利用国内外经典影视作品作为课堂案例进行教学,可以把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结合影片进行讲解与分析,从而更加便于学生在图像与文字的刺激下对视听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以一部经典影片为依托,从影片整体的故事段落到具体镜头、轴线的运用方法都可以通过声像逐一分析、解读,还可以对整部影片经典的桥段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影片的色彩、光线、画面构图、人物性格等。把理论知识与影片分析结合起来训练,可使学生同步掌握理论知识与影片的视听内容。
2.教学实践训练法研究:拍摄练习与非线性编辑实训
视听语言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把理论学习置于实际运用中。视听语言的运用需要学生把文字剧本转化为镜头语言,把零碎的镜头画面通过打乱、重组形成新的影视语言进行表述,从而使画面叙述更加流畅、自然。因此,在这部分非线性编辑的实训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镜头感觉,把画面构图、视角感觉、色彩对比等知识结合剪辑软件进行讲授。初期,教师可以通过影片素材教授剪辑的技巧和方法,然后提供一系列片段素材让学生进行非线性编辑训练,包括剪辑预告片、新闻采访、叙事抒情等内容,全方位地教授学生如何应对不同的题材,把握不同类型影片的风格,突出要点,取其精髓、去其糟粕。随后,要求学生进行原创拍摄练习(如情景模拟、两人对话、多人对话、越轴等),拍摄之前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构思。教师对学生的前期文字分镜头剧本、演员设定、场景选择以及机位图等进行审核,然后学生进行小组拍摄,对每场拍摄的画面进行记录,拍摄完成后按照文字分镜剧本进行剪辑、录音及后期调色等内容的制作。这样学生在前期素材剪辑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达到了综合训练的目的。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论文
1.重视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紧迫性
会计实现电算化,是提高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会计电算化,便谈不上企业管理信息化。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进程仍然缓慢,普及程度和水平还较低,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缺乏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问题是我国发展会计电算化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影响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也就是既精通会计业务处理又精通计算机及谈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孙巧美(四平职业大学,吉林四平136000)财务软件处理技术的人才,特别是初中级人才比较少,使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工作很能难大步前进。随着全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增加,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和教育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如果人才问题解决不好,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工作就不可能顺利实施。因此,培养既掌握计算机技能、财务软件操作技能,又熟练掌握会计业务的应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已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特别是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的形成与深入,需要大量不同知识结构与层次的专业人才。目前,高职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就业绝大多数单位是中小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私营企业,也就是初级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的方向应该是理论够用为度,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即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人员,操作性极强,适应性极强,就业能上岗,上岗能顶岗。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的迫切性以及方向性。
2.高职院校实施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意义
高职教育就是为社会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需要特别重视实践环节的实施,重视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会计理论知识掌握的非常熟练,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差,这完全不符合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目标。而通过实施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即将会计理论知识教学与会计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适应会计实际工作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提升。
2.1综合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
目前,高职院校重视培养的是综合素质强的技能型人才,学生除了要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其他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会计电算化工作几乎涉及到了各个行业领域,如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电子商务、学校、机关、物业企业管理等等,学生只有具备了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非专业课程内容,学生可以自己查阅书籍资料,或者利用互联网络,或者咨询教师。在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也拓宽了,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2.2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职业学校音乐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改革
【摘要】2014年,教育部发文,将现代学徒制确定为未来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以淮安文化艺术学校音乐专业为例,在教学改革中,对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构、校本教材开发、实验剧场建设、校外实习、体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建立等做了大量的实践和尝试。
【关键词】音乐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改革
“十二五”期间,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2014年,教育部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从教育部层面召开专门会议予以推进,并提出统一要求,作为统一部署。它体现了国家经过多年职业教育的发展,将现代学徒制确定为未来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以江苏淮安文化艺术学校音乐专业为例,进行阐述。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意义
学徒制教学模式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口传身授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师傅边做、边教、边指导,徒弟现看、现做、现学习,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观察和思考,悟得新知,做到“做中学,学中做”。现代学徒制起源于英国,在德国称为“双元制”,在澳大利亚称为“新学徒制”,它是由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和学校协作,共同推进的一项人才培养模式,是传统学徒制度与现代教育制度的结合体。现代学徒制的特征是以就业为导向,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岗育人。它促进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它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
二、传统学徒制与学校教育模式的弊端
艺术教育具有特殊性,尤其是音乐,记谱法和录音音响技术发明的滞后,决定其最初的教授与传承方式只能是口传心授,师傅带徒弟,一对一教学。由于地域文化差异和师傅水平、风格等因素,会对徒弟产生极大影响,也就是常说的“什么师傅带什么徒弟”。比如古琴就产生了虞山派、广陵派等众多古琴流派。从学科构建来讲,一个人的音乐素养具有综合性,它涉及到声乐、器乐、基本乐理知识、视唱、听音、舞台形体表演、音乐鉴赏能力,甚至还需要掌握和声、配器知识、音乐史等。“术业有专攻”,一个再优秀的师傅也无法具备传授这么多课程的水平和能力。“传统师徒制”的诸多弊端促使音乐人才培养的“学校教育”的产生。众多老师各有所长,学校教育以优化的资源、系统的课程分类、科学的管理、高效的班级授课等取代了传统学徒制。但这种教学模式也有一些缺陷,如不利于实现因材施教,音乐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岗位要求脱节。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推行新型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势在必行。
对分课堂在外科护理学实训课中的应用
【摘要】外科护理学实训课对医学院的护理学生来讲,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对学生以后走向临床工作岗位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训课中,学生学习不积极不主动,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控、低头族越来越多,已经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实训课操作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是学生的逃课率越来越严重,对实训课的教学效果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文章通过在外科护理学实训课中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为护理学生以后在医院实习或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关键词】对分课堂;外科护理学:实训课
高校教学质量一直以来是学校和教师关注的热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上课期间玩手机,看电脑,不认真听课,或选择性的逃课[1],手机控的行为已严重干扰了高校教学效果,给教师课堂教学带来严重的负担,若老师没收手机,学生的负面情绪高涨;若老师置之不理,课堂教学质量无法保障,且这种现象在外科护理学实训课中尤为突出,导致学生没有牢牢掌握临床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实习期间学生很吃力,带教老师工作量明显增加,因此外科护理学实训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基于此现象,本研究在外科护理学实训课教学中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之困境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讲授模式和讨论模式相结合,主张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各占一半,以避免教师演独角戏,使大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能动学习的舞台,让大学课堂生活焕发出青春活力[2]。增加学生实践讨论环节,展示优秀作业成果,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实训课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学生在外科护理学实训中常见的问题
1.1理论基础差,缺乏创新性
对书本知识掌握不扎实,造成思维的封闭性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整合融会能力差,对患者护理分析比较局限,无法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
1.2思想上不重视
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改革论文
一、多元化授课方式
传统的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依旧被礼仪课堂采纳,除此以外,还采用了示范法、指导法(个别指导和分组指导)、点评法(老师点评、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情境模拟法等。根据教学任务和需要将各种方法灵活地综合运用。例如,在仪容仪表教学部分,除了结合课本,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妆的步骤和技巧外,教师还将学生带到形象设计室内进行现场操作,让学生当模特,教师亲自为其打底妆、画眼妆等;打领带、系丝巾等教学环节都可依此方式授课,所谓“言传身教”,教师的亲身示范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近距离地观察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技能更加了解,再辅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够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技能。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现场反馈得到第一手资料,按照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灵活地调整教学进度和重点,针对性强的授课方式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仪态教学部分,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讲解+示范+练习+指导+拍摄+点评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先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从直观上感知什么站姿得体恰当,什么站姿失态不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由老师讲解站姿要领,亲自做示范,接着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动作的训练。单纯的动作练习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此时可播放音乐,缓解学生的疲惫感,同时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品位和文化修养。期间挑选个别学生做重点指导,指出其不足和优点,还采用了分组演示的方式,将他人视为第二面镜子(第一面镜子为形体训练房内的镜子),让学生在参照对比的过程中更加明白动作的规范,这种学生相互间的学习和点评更能增加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练习后是分阶段考核环节,由学生自行选乐和分组练习,最后用DV录下每个小组的配乐展示,然后现场用投影仪回放给学生,这种及时的反馈形式能让学生站在第三方角度客观看待自己的表现,清楚地了解并掌握动作规范。观看过程中笑声不断,掌声不停。在轻松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掌握了站姿要领,获得了成就感,提高了审美和表现能力,而且自信和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在握手礼仪教学部分,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告诉他们本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接着设定不同的情境,要求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这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检验,也是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演练,更是对学生团队合作、随机应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每组表演结束后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最后由教师对表演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将之回归到理论,同时教师自己也可查漏补缺,改进下一次的教学。教师和学生都切实做到“做中学,学中做”,都获得提升。
二、革新考核形式
传统的一纸化理论考核形式使得礼仪课程考试流于形式,根本无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运用,无法实现开设该课程的目标。礼仪的考核应侧重于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礼仪素养的提升。具体说起来,礼仪课程分数应当由平时成绩、形成性成绩、最终考核和奖励分四部分构成。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依旧纳入平时成绩,这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建立即时的考核评价记录系统,每次教学任务完成后都应有相应的考核项目,如书面作业、讨论、表演等,教师记录每个项目的得分,这种形成性考核记录的形式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最终的考核成绩来自于特定礼仪主题的微电影,即学生自己创设一个主题,如参加面试、接待访客等,采用各种摄影设备进行拍摄的作品。
从剧本、台词、人物设计、服装化妆、场地布置、到后期的字幕、配音配乐、剪辑合成等,统统交由学生自己完成,这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热情异常高涨。期末考核的时候按照分组的顺序,先集体观看每组动手制作的作品,接着是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点评,三方面的综合评价形成考核成绩。播放和点评完后,该组学生结合他人和老师的点评再次进行现场表演。老师和全班同学依据该组综合表现评出“最佳编剧奖”、“最佳男(女)演员”等奖项,老师或其他领导现场颁奖、拍照留念等。将学生感兴趣的颁奖仪式搬到课堂上,学生欣喜不已,纷纷表示这是他们上过的印象最深刻的课。奖励分给予参加校内外礼仪活动的学生,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礼仪。
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
摘要:
教学模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与关键,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载体,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质量,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和职业教育的特色,是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针对影响高职会计实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提高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方法和对策,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教学模式;综合素质;高职院校;会计实务
经济越飞速发展,会计就越重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基地,行业会计实务课程的开设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的特点,突出了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行业会计实务》主要涉及施工企业、物业管理企业、饮食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运输企业等行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兼顾实用性和专业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是一门多元化企业财会人员必修的业务课程。然而就现阶段教学现状来看,笔者发现高职行业会计课程存在一定的失调状况,不仅教学内容陈旧,课堂管理难度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高,也严重影响了会计实务的教学质量和未来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提高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质量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一定的课时内,通过改善教学模式以及师生的相互配合,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与之能力相匹配的岗证能力,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一、影响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影响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有效性的因素进行阐述。
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客户关系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理论研究存在极端化
当前市面上关于客户关系管理的书籍大部分是集中在基本概念、管理过程、技术应用等方面。但是该课程对于实践性要求高,教材当中的理论远不及实践更新快,这就加大了教学上的难度。而且,该课程的技术应用主要是体现在计算机方面。理论与技术成为了教授该课程的两个不同切入点,大部分高校教学只能侧重于其中一个切入点,很难做到两者兼顾。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实践证明,理论知识与软件技术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理论知识是软件技术的指导思想,而软件技术是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计算机软件应用仅仅是课程当中的一个环节,其客户为中心等重要理论也十分重要,两项主要内容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这就形成了极端化。
2.知识体系存在差异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激化了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早期能够制造出性价比高的企业能够轻易的占据市场份额,当前市场上产品的同质化越发严重,各个企业将侧重点转移到了客户身上。市场也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渐渐转移到了以客户为中心。所以对于客户关系管理这门学科的理论支撑并不是很厚重,而且最早的客户关系管理是从市场营销这一专业中衍生出来的,其理论体系只要是源于营销类理论,慢慢发展成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核心课程,研究该课程的学者们大致分为这三派,不同的研究者对于课程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研究内容都有所不同,明显的差异化加大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难度。不同学派对课程的性质、教学大纲、教材编写、授课计划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性,导致研究该课程的众多同行之间不能展开充分的交流,减缓了相互提升的进程。
3.能力培养存在缺陷性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面相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要求学生们掌握的知识向实用型转变,这就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以往在《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教学,不能给学生提供真正走入企业、融入社会的机会,不能为他们提供下真实工作的体验。为了弥补这一能力培养的缺陷性,教育工作者往往通过设计情景模拟,在虚拟的情景当中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但是这种模拟只能在主观上给予相关感受,并不能提供真实感受。这一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当中,而是众多应用型较强学科的通病。因此,在这样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较弱,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的适应能力较弱,实际技能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