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雕刻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实训雕刻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实训雕刻总结

地域特色校园文化论文

一、与育人理念相融合

雨花石的形成,经过了原生形成、次生搬运和沉积砾石层三个复杂而漫长的阶段,历经数亿年的运动变化才成型,还要经过能工巧匠的细心雕琢,最终才成为精美的艺术品。雨花石的这一演变过程被学校领导提炼为“兼容并蓄、至善至美”的品质,将其作为校园文化的内核,体现学校领导对教育的高远追求。“经水濯而清华,遇熔炼而忠贞;呈胜景而纯朴,遭湮没而豁达;担重任而不倦,育群英而无私。”用诗一般的语言解读“雨花石文化”,丰富“雨花石文化”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学校在育人方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培育人、愉悦人、塑造人、发展人,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挖掘“雨花石文化”的深层内涵,学校将体现“雨花石”精神内涵的“争先、坚守、忠贞、包容、奉献”确立为校园精神。这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拓展,也是关注师生成长过程、理解并尊重其成长过程中渐进式变化与幸福感的直接体验。在此基础上,学校将“雨花石文化”的最高追求落实到教育追求上。雨花石的美体现在“品、纹、色、形、质、声、韵”等方面,根据这些特点,学校将教育追求总结为“七行诗”:育德当如石之品,润物无声,一枝一叶总关情;校景当如石之纹,序却随机,横竖侧看总相宜;技精当如石之色,悦目如心,行行出彩齐争艳;塑人当如石之形,方圆偏倚,天生我材必有用;治学当如石之质,脆硬润泽,因材施教当无憾;求学当如石之声,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意志坚;为师当如石之韵,坚柔稳严,桃李不言自淡然。六合中专通过由浅入深、抽丝剥茧般将雨花石的精神、品质、内涵等融入校园,打造“有根可循”且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并将“雨花石文化”与育人理念完美融合。

二、与专业发展相得益彰

有了完整的“雨花石文化”理论体系,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学习、理解、继承和发扬雨花石文化。六合中专领导很早就意识到,雨花石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正逐步形成一条经济产业链,传承雨花石文化、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是大势所趋。学校先后开展了4次雨花石文化产业调研,邀请南京市雨花石协会来校进行了三次专业设立论证,最终在工艺美术专业开设了雨花石雕刻方向,以文化促进专业发展,以专业推动校园文化传播。雨花石雕刻专业采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方式,从2010年开设至今已有五年历史,成为学校推广雨花石文化的中心和缩影。据许本洲介绍,学校主要从普及雨花石知识、建立专业标准、推动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完善专业建设。第一届学生是以兴趣班的形式组织起来的,共招收了20多名“学徒”,他们平时正常上课,遇到与专业方向相关的课程和专业实践则跟着受聘大师学习。在雨花石知识普及方面,学校通过组织相关教师编写校本教材《雨花石美学研究》,并开设选修课帮助学生掌握雨花石的形成、品鉴、工艺加工等知识;将历代歌咏雨花石的诗词文章选编成册,让学生通过晨读接受雨花石美好品性的熏陶。与课本相得益彰,学校还成立了雨花石校外资源调查兴趣小组,让学生亲身感受雨花石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这一以雨花石雕刻专业为中心,吸引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普及方式,让雨花石文化得以散播给校园内的每个人。建立专业标准包含雨花石的雕刻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学校聘请雨花石雕刻工艺大师作为专业建设指导专家,规范专业实训中心建设,营造浓郁的专业实训文化氛围。指导专家蔡康麟大师是六合区雨花石雕刻工艺的主要传承人,也是该工艺标准的主要制定人,经验非常丰富,拿到石头便能很快判断出其价值、可雕刻的形状、雕刻方式等。如今年过七旬的他常年在校“助阵”,既培养学生也培养专业教师,是校内推广雨花石文化的“形象大使”。创新技艺是传播雨花石文化的有效方式。传统的雨花石工艺加工主要是抛光、拼装和制作简单的工艺用品,产品工艺简单、附加值低。学校在雨花石雕刻专业建设过程中借鉴了玉雕、牙雕的工艺方法,推出了雨花石俏雕工艺。一枚普通的雨花石通过俏雕后价值往往提高了数十倍,这也吸引着更多的学生学习雨花石雕刻工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专业建设的主要职责,更是传播雨花石文化的重要途径。学校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与六合区48家雨花石工艺加工厂共同成立了“雨花石文化产业发展联盟”,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定期会晤、岗位技术培训、定标准培养等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六合区雨花石文化产业的发展。学校还邀请雨花石协会的专家和企业代表每年举办两三场讲座,让校内师生更近距离接受熏陶。“精心打造雨花石专业文化,建特色专业,育特长学生。”学校五年来共培养了136名该专业毕业生,76人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5名毕业生在掌握了雨花石雕刻工艺技能后创业成功,实现了职教富民的办学目标,成为传承和推广雨花石文化的榜样。

三、以环境与活动潜移默化

在六合中专,你会流连于雨花石文化墙边,徜徉于雨花石文化大道,漫步于雨花石文化长廊,晨读于雨花石实训楼,小憩于雨花石荷池畔,驻足于“天落雨花”雕塑前。如果你有闲情逸致,还可以慢慢欣赏雨花石文化墙上按照淘石、赏石、品石、赞石、藏石、咏石、刻石、颂石等八个主题制作的八块大理石浮雕,以及长廊两边雨花石展示柜里定期更换的雨花石精品……学校以“雨花竞秀,技创风流”为主题进行校园道路与长廊文化、墙壁文化、雕塑和园林小景等环境的设计和建筑物命名,将雨花石文化镶进浮雕、嵌入石壁,刻进师生的心中。“第四周‘雨花之星•志愿之星’1309班张家伟同学,作为1309班的语文课代表,他每天积极配合老师按时组织同学早读;作为校学生会生活部部长,他带领全体成员每天认真完成教室、包干区、绿地及宿舍的卫生检查,并组织公布在公告栏内。这件事虽然繁杂,但他从不抱怨,兢兢业业地为校园的干净美丽立下汗马功劳……”每周一评的“雨花之星”是学校渗透雨花石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完善、品格形成、能力提高而常设的活动,主要挖掘和表彰那些在劳动、学习、管理、志愿服务、道德等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每周一评,每次评选一位。除给予证书和物质奖励外,还在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进行同步宣传。学校还对“雨花之星”进行跟踪观察,结果显示,凡是获得过“雨花之星”荣誉的学生各方面表现均良好。其实,在六合中专的校园中,无处不烙下雨花石的印记。如学校先后举办了四届雨花石精品展,时间定在每年的10月份。每个班级都要上交作品,然后由学校组织专家选出精品,集中展出。除了学生的作品外,还有部分教师和大师的作品,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认识雨花石的自然美,体会其内涵美。将学生社团冠以“雨花”之名,组织与雨花石文化相关的活动,也是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如将校园龙狮队命名为“雨花魂”,将校园舞团命名为“雨花飞炫”,依据雨花石的意韵编排节目内容,让学生对雨花石的内涵有更深的体验;成立“雨花情”志愿者协会,每年为社会提供5000余人次的服务,内容涉及环保、关爱弱势群体、交通安全、义务献血、公益宣传等;校园文学社命名为“石韵”,文学社主办的校报命名为“雨花真彩”,每月一期,集中展现校园文化的精华……同时,学校还结合雨花石姿态万千、个性独立、本真至善的特质,推行“角色教育”的德育工作模式,引导学生在家做一名好儿女,在校做一名好学生,在企业做一名好员工,在社会做一名好公民。

作者:丁锐 单位: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阅读全文

高职广告设计课程体系的优化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调研分析

 能力,广告设备操作能力,策划、创意、文案撰写能力,艺术审美修养,协同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从学生的长远职业发展来看,职业能力的要求从设计制作能力逐渐向设计创意能力、设计管理能力迁移。通过对以上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梳理,考虑到本专业学生整体素质情况,从而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武汉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面向企事业单位、广告公司、图文设计制作、电子商务平台、媒体、影楼等,适应于广告设计与制作、创意策划与推广、影像处理等领域第一线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适用社会岗位的动手技能(能力),能进行设计制作、设计创意、设计管理,“精设计、能制作,会策划、勇创新”的多层次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培养规格上强调“高、职”特色,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实用性、技能性、实践性,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对接。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广告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整合

基于以上对于武汉地区高职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调研分析,专业课程内容必须跟随市场的需求更新,课程体系的建构也应从市场、行业的实际岗位需要和职业能力的需求出发。按照“精设计、能制作,会策划、勇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梳理,构建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以培养职业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将典型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整合,搭建“基础”+“技能”+“学习领域”的三大学习环节,将工作过程导向这一主线贯穿于每个学习环节中的每个课程内容中,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予以组织实施,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基本符合企业工作的过程。在“基础”+“技能”+“学习领域”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中,本着与“市”俱进,“纳新去陈”的原则对本专业原有课程进行整体梳理,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到本专业学生整体素质情况,理论课程以“够用”为度进行精简,以培养职业素养为主,强调基础加运用;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将典型工作任务融入实践课程中,优化整合原有实训课程,通过项目实训、设计比赛、毕业设计、工作室教学等形式来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的积极性。

在本课程体系的“基础”环节中,打破传统单一课程设置方式,尝试整合重组。如:将构成类、绘画类、史论类课程进行精简整合,确立“造型基础”、“构成设计”课程,在“构成设计”课程中弱化三维立体构成,适当引入包装设计知识;将图形创意与图案课程整合为“图形语言与设计应用”课程,强调应用设计;同时在“基础”环节,纳入“字体设计”课程,整合“字体设计”和“POP广告”,强调字体的创新设计。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素养。“技能”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软件应用能力、广告设备操作能力,设置课程有:PHOTOSHOP、CORELDRAW、广告设备实训(含排版输出软件、雕刻机使用)、摄影。这些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在学习中将真实工作过程贯穿于每个课程内容中,强调应用能力。如:针对影楼和电商岗位需求,PHOTOSHOP结合摄影课程,侧重图片的艺术化处理、图像后期美化,与淘宝美工、照片后期岗位零对接。

“学习领域”环节打破传统分科课程,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和任务的工作过程对传统课程进行梳理、归纳、整合、重构,创新性整合多个典型工作任务:图形图像处理、单页设计与制作、画册设计与制作、网页界面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广告策划等,并将这些工作任务转化为多个学习领域:单页设计与制作、招贴设计与制作、画册设计与制作、网站整体设计与制作、品牌形象策划与推广、毕业设计与展示推广、顶岗实习。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贯穿于每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可以支撑一项或多项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循环往复的学习领域训练,在不同层面或不同领域教学中,贯穿“应用”这一主旨,融和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培养,最终形成一个整体,体现职业能力系统化培养的特点。

三、依托企业,健全工作室制度,借助线上线下产学研创平台推进课程实施

阅读全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研究

摘要:在我国经济速度增长和向城市化全面进军的时代下,建筑行业的发展尤为突出。中国是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同时也带领了建筑市场的飞速崛起。建筑业现已成为全民关注的行业,也是关于民生的基础产业。为助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在不断成熟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建筑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在提升,随之带来了对建筑行业和建筑教育的新要求。

关键词:技能考核;建筑工程;教学研究

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了给我国建筑行业输送高技术含量的建筑人才,我们教师要将教学理念与建筑行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在设计、操作、创新能力上进行适度调整,从而达到理论能力和实践水平两方面共同发展,并将工匠精神蕴含在教学里面,确保培养的建筑技术人才能够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能考核的重要性

2014年我国提出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把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型人才。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发展背景下,优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大培养力度,成为了建筑专业教学的前进目标。使用专业技能考核的机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强课程设置。专业技能考核起到巩固理论知识,加强实际应用中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及时发现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分析原因,并解决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引发,全面提高技能水平。专业技能的考核是将实践放在第一位,结合建筑行业反馈的信息缺少实践能力,所以专业技能考核也成为提高专业技能的内在需求。以专业技能考核来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合一,对于专业知识的不同理解及应用也透过考核显现出来。专业技能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技术,为进入岗位做准备,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和多样化的人才,促进个人潜能的发展,传承技术,为跨入行业、适应岗位、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二、专业技能考核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策略

(一)借鉴先进建筑教育理念,发展建筑行业理论教学

阅读全文

高职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初探

【摘要】为提高高职传统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质量,结合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特点,针对高职传统工艺美术专业的的教学现状,分析其课程设置、教学理念等方面的问题,优化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并对高职传统工艺美术课程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设置

工艺美术专业是一门传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教学内容包含设计学、美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其专业特点要求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由于工艺美术专业学科分布广,课程体系大,实践性强,所以,优化其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尤为重要。

1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合理

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课程涉及面广,除了基础的设计学和美学课程外,还涉及陶瓷、玻璃、漆器、染织、雕刻等不同的方向。课程设置上只注重知识面的广,而没有注重某一方向的精,这就导致了学生各个方向都懂一点,但是每个方向都不精通的尴尬状况。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好像什么都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够精通专业技能而无法胜任工作。面面俱到的课程设置,最终会导致学生课程负担较大,难以就某一方向进行深入的学习。因此,对于部分课程可以设置为选修课,不仅减轻了教学压力,又可以让对这些课程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课程学习。

1.2专业定位不明确

阅读全文

岗位能力论文:口腔医学实训地创建思路

本文作者:黎祺 张少华 陈建刚 单位: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

校内实训基地设置应符合口腔医学专业办学规模和发展的需求,达到口腔医学实践中的专业规范要求,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校内实训基地应建有口腔临床技能实训室、口腔模拟诊室、口腔颌面放射实训室、口腔解剖实验室及标本模型陈列室、口腔实验准备室等,引入临床牙椅、口腔临床模拟实训系统等先进设备进行操作演示和训练,并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场地面积与设备数量应与学生人数相协调,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实训基地要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营造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在校内或附属医院建设口腔模拟诊室,配置临床牙椅和口腔临床诊疗设备,形成浓厚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的基本技能的要求,训练专业操作和培养综合素质。加强校院合作,形成资源共享。校内实训基地应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建立校院合作、资源共享的建设模式,实行共建共管、规范开放、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合理配置实训教学资源[4]。这是实训基地适应市场化运作的一种形式,既解决了学校经费不足的难题,又充实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实训基地向生产化、市场化、效益化方向发展,保证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5]。

学校与医院、社区口腔诊疗中心等合作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建立以口腔医学专业教师、口腔医生、医疗机构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口腔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学校按照协作单位的要求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发培训项目、课程及跟踪服务,协作单位为实训基地提供兼职实训教师,参与实训基地规划、实践场地建设、实训项目开发、实训设施选型、实训教材编写、实训过程监控、实训质量评价,向我校提供就业信息,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本校毕业生,在设备、师资、技术上共享,体现校企互惠互利原则[6]。加强师资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体系,与合作单位兼职教师共同形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实训指导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实训指导教师要求具有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含硕士)学历、初级以上(含初级)技术职称。校内教师需要经常到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将先进诊疗技术、诊疗经验和临床分析能力等融入教学中,才能培养出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7]。加强实训教材建设,在改革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针对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的特点,根据地区行业需求和学校自身情况,与协作单位共同撰写体现工学结合的自编实训教材,实训大纲及技能考核标准等。

所谓开放性是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学生、社会全面开放,而不能成为学校、专业的专用场所[8]。①基地要面向学生开放,要使实践教学基地成为一个完全开放性的实践训练场所,能让学生在这里自主学习,完成实训项目;②校内实训基地要面向教师开放,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和科技开发提供条件;③校内实训基地要向社会开放,大力开展产学合作,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9]。实训基地集教学、培训、科研、生产多种功能于一体,不仅能承担本校学生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口腔医学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核,也是校企合作开展专业课题研究、技术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场所,是生产和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平台[10]。可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医学院校、医院、企业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形成资源共享,真正体现实训基地多元化的特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为区域口腔医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服务的辐射作用[11]。

校外实训基地承担一定的实训实践教学和实、见习任务,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在场地设备、资金、职业环境、师资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学生第3年在实习医院进行1年完全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要求学生以实习医师身份参加临床一切医护活动,认真进行综合训练,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掌握常见疾病的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技能,培养良好的医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应在二级甲等以上,有足够的师资、先进的设备、良好的环境和满意的就诊量,能满足临床教学需要。校院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实习教学计划、实习指导和实习生规章制度,建立由医院分管教学领导、科教科、临床科室专人负责的实习教学管理和监督小组,校院保持密切联系、互相协调和共同督促实习教学,定期进行实习生理论和操作转科考核,积极开展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和专题讲座。学校定期派资深教授到医院对实习带教老师进行教学培训、指导和评价[12]。

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需要合理调整和改良专业课实践教学,积极设计和开展“基于岗位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的综合性实践项目,例如对慢性牙髓病患者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把离体牙固定在口腔仿真牙颌模型中,学生利用口腔临床模拟教学系统,在模拟正常的医患诊疗体位下,通过牙科涡轮机等工具依次进行离体牙钻孔开髓、牙髓摘除、根管预备、根管消毒、根管充填、洞型制备、双层垫底、充填抛光等操作。这样学生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反复训练,将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夯实专业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毕业实习和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开展“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如口腔临床检查、口腔局部麻醉、口腔颌面部外伤急救、取印模技术、龈上刮治术、全口超声洁治术等模拟诊疗实践项目进行“模拟情景教学”,教师先进行相关内容的理论讲授,再进行操作技能示教和讲解,然后学生2人一组模仿临床治疗情景,互相扮演医生和患者,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口腔临床真实技能操作。这种模拟临床情景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在模拟或真实的职业场景中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临床锻炼,有利于熟悉未来岗位常规工作过程,学会正确的诊疗姿势,体验医患关系和树立职业意识,实现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

积极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如牙体雕刻、石膏牙洞型制备、活动或全口义齿制作、社区口腔疾病调查和统计等,把课程内容设计成与临床工作过程相似的任务,知识点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实验课和课余时间在实验室边学边做,完成实验任务,上交实验作品[13]。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同时,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分析思考和动手实践,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和透彻,有效培养了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14]。校内部分专业课程也可安排在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等校外实训基地,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口腔局部感染和肿瘤等实行“病例讨论教学”和“医院床边教学”,通过接触真实病历,启发引导学生站在主诊医生的角度去采集病史、分析病例、分组讨论和各自提出诊治方案,给每个学生自主思考和发言空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最后教师进行评价、讲解和总结,有效培养学生对口腔常见疾病的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和临床分析能力[15]。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本文对目前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作了剖析,提出了改进措施,特别是要加强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营造具有职业氛围的环境。#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校企合作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构建探析

[摘要]目前职业院校普遍在推行校企合作,特别是校企专业共建为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但往往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建设和培养,学生素质教育在校企合作模式中通常容易被忽视、被弱化。文章就校企合作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构建进行探索。

[关键词]校企合作;素质教育;体系构建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相关论述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学生素质教育是高校深化改革的需要,高校校企合作主体目标则是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条件优势,融合到学校的人才培养当中来。当前在校企业合作过程中,往往会忽略融入企业的文化优势、管理优势,所以构建校企合作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既是校企合作的需要,也是发展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基于长期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下面将就校企合作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展开探究。

1构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优化校企合作素质课程:在课程教材的选用上,校企合作专业不仅要从专业上汲取企业先进技术做到及时更新,更要注重与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结合,教材内容的编排要反映时代特征,特别是人文素质类课程的选用在校企合作专业不能忽视。校企合作专业需开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的过程中,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素质教育课程当中,开设《论语》《大学》等中华诗词鉴赏等传统经典著作的导读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

2实现“双引进”模式师资培养

利用好企业这个平台,把学校教师引进企业锻炼,把企业专家引进学校教学。利用校企合作,把学校教师骨干“引进”到企业进行锻炼,加强学校教师的业务培训能力,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知识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因此,教师要努力运用最新的知识来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且要提升知识技能转化的能力,利用企业实际运行平台,提高学校教师的实际技能,让知识和技能形成有机融合输送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阅读全文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析

[摘要]高职提前招生能够较好地解决高职院校的生源难题,但是提前招生学生在学习中也存在若干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并举,提高专业思想稳定性;重建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自律性;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革评价模式,提高评价的精准度;适应行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手段,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提前招生;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改革

高职提前招生是高职招生历史上一次重大改革,能够很好地解决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从2017年起,全部采用提前招生的模式,经过近三届学生的教学,发现提前招生的学生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填报专业比较盲目,对专业认识不清;二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均较差;三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均欠缺,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模式。为了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从如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现总结如下。

一、多种途径并举,提高专业思想稳定性

多数学生和家长对所填报的专业缺乏充分的认识,导致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比较盲目,这也间接导致学生对未来充满疑惑,一旦学生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的预期不相符合,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因此,专业思想教育不能局限于学生入学时,而是要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从以下三个途径开展专业思想教育:首先,在新生入学时,专业带头人就要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习内容、课程体系、学习方法、行业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就业前景等方面对新生进行专业介绍,让新生对于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有初步的认识;其次,在日常教学中,不定期邀请成功校友返校进行现身说法,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课程特点、学习方法,讲述自己在校学习经历、学习方法、实习经历、工作经历,让学生对本专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第三,每个学期邀请至少一家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来我校面向所有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企业的发展情况、企业的发展前景、行业发展的现状、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介绍,深化学生充对行业发展的了解。通过以上三种途径持续不断地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性,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二、重建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律性

提前招生的学生相较于参加高考的学生,脱离系统性学习的时间更长,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已经丧失了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的自律性、主动性均很差,具体表现为上课时不能做到有效听课,课后也无法对所学的课程进行有效复习,在进行考试时也是以突击复习为主,考试成绩欠佳,更激发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在新生入学时特别是开始上课的第一个月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和课程任课教师沟通,上课时采取点名、提问等多重手段,严格课堂纪律,提高学生的上课注意力;二是要求学生在上课时记录课堂笔记,任课老师定期对学生的课堂笔记进行抽查打分;三是利用职教云课堂等网络教学手段,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课后布置作业并限时完成,让学生在晚自习时对当天的学习课程进行复习;四是做好阶段测试工作,通过阶段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督促学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

阅读全文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本文从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出发,提出通过创新教学情境、创新实践方式和创新评价模式,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创新能力;培养

为培养适应新时期的创新型人才,职业教育不仅要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更需要落实到具体课程教学上。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简称“电工电子”)课程是机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平台课程,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而且有一定的能力和素养要求,其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课程培养重要目标之一。

一、课程载体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1.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惰性加上“电工电子”课程内容庞杂以及受限学校条件,多数老师习惯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传统教学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已经不适应培养对象特质要求,不适应培养新时代人才规格要求,创新型人才培养也就只能停留于空洞的口号上。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一是是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满堂灌”是最突出的表现,这虽然能确保老师按时完成教学计划,但学生的能动性没有被发挥出来,也就更谈不上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了;二是过分强调对学生的结果性考核,忽视对学生过程考核与评价,不注重学生平时的启发性教育,学生疲于应付死记硬背考试,其直接后果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不到提高,间接后果就是其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不足;三是“照本宣科”与“拿来主义”不能在原有教材基础上“求活”“求新”或“求变”,课外或生产中新知识、新技术得不到及时补充,加上理论知识过多,实践训练过少,学生创新潜能得不到挖掘。

2.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