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实习转正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职顶岗实习党员教育管理2篇
第一篇
一、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期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的必然走向,这不仅给传统的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党员在校期间,党组织有较为完善的教育和量化、考评机制。顶岗实习是新形势下的新模式,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发展较快组织机构还不完善等原因尚未建立健全并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在学生实习期间有些高职院校重点关注的是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标准量化管理考核。
2、实习新环境给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党员初次迈入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高职学生党员成了“准社会”人,他们过着与与校园生活完全不同的新生活,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熏陶和诱惑,他们处事经验不足,难免在思想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矛盾。面对着理想与现实矛盾、人际关系处理困难、就业压力大;面对着社会某些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发生时,有些学生党员思想无法辨别真伪,立场不坚定,容易受功利化、世俗化的思想所影响,这给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带来了困难,也给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3、顶岗实习地点分散,学生党员流动性大
高等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习调查
【摘要】本文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商务英语专业实习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2015级两百名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和访问,得出结论:1)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习地点多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2)实习企业多为外贸或者外贸企业以及教育培训;3)实习多带薪实习,实习待遇为3000元中位数。沿海的实习薪水普遍高于内地1000元左右;4)沿海城市的实习工作为以外贸为主,留在武汉本地实习主要是从事教育培训;5)学生通过实习完善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同时成熟成长,并为毕业以后参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迈开了第一步。
【关键词】外贸;商务英语;实习
一、商务英语专业实习背景
自从2001年我院设立外语专业以来,商务英语专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时商务英语专业的实习实训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近些年来,为了更好的提高办学质量,我院长期与用人单位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的实习已经纳入学分体系,实现了全员实习的机制。实习安排为期4个月即16周,开始于第三学年的上学期的低14周以后,这个时间恰好是学生完成校内学分同时是用人单位招聘的高峰期。有利的实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时间衔接。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和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为2015级200名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回收到有效问卷数量为30份,现针对问卷结果分析如下:1.学生实习的单位地点分布在以下主要区域:深圳50%,东莞26%,上海3%,义务3%,武汉17%。总体分析以沿海城市占有绝大多数,达到83%左右,其中广东达到76%。2.实习带薪情况:调查发现所有学生都是带薪实习,实习期间的薪水最高4500,最低1000,都出现在武汉地区,其余50%薪金集中在3000-3500之间,80%的薪水集中在2800-3500之间。沿海城市的实习薪水普遍高于武汉地区。薪水最高的行业为外贸出口行业,薪水最低的行业为教育培训。3.实习单位的类型:75%为私营企业,其中电商占有30%的比例。出口型企业占有20%。4.企业的主要经营或销售模式:34%的单位依赖销售平台,33%的企业依赖国内外的展会,25%的企业采用电子邮件的销售方式,其他销售模式占到25%,在亚马逊网站上销售的占29%。依赖其他销售模式的商家也存在,只是占比比较少。5.实习单位的经营范围:学生实习单位的经营范围或销售的产品基本反映了我国出口行业的经营范围:其中包括:LED灯具,磨具,硅胶产品,电子烟,渔具,超声波洗衣机,迷你电脑,户外广告产品,运输海外仓储,中外贸易数据等领域,以及教育培训。6.学生获得这个实习机会的的渠道:有66%为学校推荐,30%为媒体广告招聘,仅有少量为亲友推荐的。7.对这个实习单位是否满意的调查结果是:很满意达到17%,满意的占18%,基本满意占33%,不太满意17%,完全不满意为零。总体的对实习单位满意度达到83%。8.实习转正情况:以目前的实习状态在实习结束后,学生是否会继续留在这个企业工作的调查发现:继续留下来工作占48%,不确定占18%,不会留下来占33%。其中不留下来继续工作的原因有主观选择,也有企业的选择。9.实习行业认可度:对于是否会继续留在目前的行业工作,50%学生表示目前很难决定,30%学生表示会留在本行业继续工作。只有20%的学生表示不会留在目前的行业工作。
三、实习指导模式
有关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3篇)
第一篇:大学生银行实习报告范文
摘要:实习期间,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熟悉了网上银行等关于电子商务业务。对于纳税系统的搭建,系统维护和网上银行交易的业务流程都有系统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不断地尝试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接下来走出学校踏入社会做准备。现将毕业实习的具体情况及体会作一系统的总结。
关键词:网上银行;系统搭建;电子商务
1实习单位简介
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公司银行,截止2007年末,拥有272万公司客户。坚持信贷稳健发展,保持中国第一信贷银行地位。中国工商银行经营范围包括:办理人民币存款。贷款和销售信贷,居民储蓄,各类结算,发型和发型有价证券,其他银行委托的各种业务,办理外汇存款、贷款、汇款,进出口毛衣和非贸易结算,外币以及外币票据兑换,外汇担保和见证,境外外汇借款,外币票据贴现,发型和发行外币有价证券,代办即期和远期外汇买卖,征信调查和咨询服务,办理买方信贷,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的转贷等。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锡林浩特市那达慕东街支行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为己任,积极发挥自身在资金、产品、渠道和综合化经营等方面的优势,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加快改革创新、加快经营转型、加快提升产品服务供给能力,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样化、宽领域、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努力在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支持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以及拉动消费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国有大银行的社会责任,实现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截止2013年末,各项存款增加155亿元,各项贷款增加175亿元,拨备前利润增长13%。
2实习主要过程
企业员工管理论文6篇
第一篇
一、人性化管理的基本要素
实行人性化管理,学会运用人性中的有利面,抑制人性中的不利面。摆脱理性的约束和制度的规定,在管理中采取“人性化”的模式来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把尊重个人和个性融入到员工管理的每一个过程,完美结合制度与弹性的优越性,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性化管理虽然介于制度与人性之间的全新管理模式,但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和员工的青睐,也成为当今各个行业管理的新趋势。人性化管理给员工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也给企业的创新发展带来机遇。
二、企业员工管理的人性化路径选择
(一)注重人的潜能开发
人的潜能开发是企业管理员工的基本要素,是一个重要途径。企业管理者懂得因材施教,把各个层次的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夯实企业的人力资源基础。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给予员工内心自我归属感和成就感,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做事效率,还增强了企业竞争力,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扩大市场规模。
(二)建立人的企业文化
论提高校企合作有效性的建议
一、影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有效性的因素
(一)校企合作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层面
虽然签了非常漂亮的合同,也似乎看到了美好合作的未来,但大多数的校企合作还停留在零星的参观企业、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学生临时加班、校园招募宣讲等。由于学校教师与酒店管理层合作着眼点有差别,各方对对方的业务理解也不够深入。学校大多在科研和技术开发研究方面积累不够,缺乏服务意识,对于企业需解决的问题缺乏研究和解决能力,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有限。以下三个方面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1.教学理念不够对接
酒店内部的培训一般着重在三个方面:态度、技能、知识,而其中“态度”是重中之重,百分之六十的酒店内部培训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它主要包括个人素养(信念、积极、热情、献身、诚信、乐观等等)的培训和服务意识的培训。而这些,是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里看不见的,是非常欠缺的。
2.教学内容不够接轨
虽然校企合同上都会写着“酒店应尽可能向校方提供相关教学资料”,但是出于对自身酒店品牌和培训资料的保护(一般国际大型酒店集团对此管理非常严格,禁止影印、留存、下载该类资料),给到学校的一般只是关于企业品牌或文化的推荐资料,而真正用来培训员工的SOP(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标准工作流程)、TrainingBooklet(培训手册)和InternalAuditing(内部审计手册)都不会提供,而这些,可以为学生建立酒店秩序感、严谨感、素质感和博大精深感,而且,比现行的教科书更实用和先进。
高职平面设计教课的革新
1开设平面设计类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对专业调研不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再加上选用教材不当,随意安排教师,导致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学完一个学期后,只会简单的操作,只会做教材上的几个简单案例。
(2)硬件条件跟不上。理想的平面设计类课程的上课应该是全机房上课,老师讲授完一段就马上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而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院校是做不到的,他们还把这类课程分为理论课和上机课,条件较差的学校理论课全在黑板上讲授的,老师讲满两堂课,学生没机会动手操作,时隔几天上机课时又全忘,还得重头讲一次。
2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
同样是开设平面设计类课程,在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还是有区别,这主要还是我们所面对学生群体的不同,我们只有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大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缺乏主动学习。正因为有这些特点,他们是高考的失败者,上了高职,他们继续将这种习惯带上来,上高职学生的课,老师一般都要善于管理课堂,要经常去纠正某些同学的讲话、做小动作和睡觉,而且还不能讲得太严厉。对于经常缺课的同学还得多过问,多关心,否则到课率会越来越低。
(2)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他们经历高考失败后显得很迷茫,对新事物更是缺乏兴趣,勉强被老师赶着往前学,当遇到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显得没信心,会不由自主地选择放弃,如果班上这类同学多了,老师有时是顾及不到的。
高职订单班酒店管理研究
摘要: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因切合酒店、学校和学生三者利益而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青睐。不少高职院校都建立了酒店管理“订单班”。然而,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实施订单培养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困难,总结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订单班”管理的经验,深入分析“订单班”管理的各个环节,以期探索更为完善的“订单班”管理模式,为其他职业院校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职;酒店管理;订单班;过程管理
近年来,酒店业突飞猛进发展,大批高星级酒店在全国遍地开花。就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我国酒店的硬件设施越来越豪华,品位也越来越高,但是管理人才的培养却远远跟不上。一方面,酒店数量飞速增长导致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增,另一方面,各高职院校培养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却又不愿留在酒店业,大量流失向酒店业之外的其他行业,使得酒店人才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缺口,成为酒店业发展的瓶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与酒店进行深度校企合作的产物,订单从酒店人力资源需求出发,提出酒店对人才规格的要求,通过洽谈协商与高职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成立“订单班”。企校双方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双方各自优势,从而达到互惠互利,培养符合酒店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的目的。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于2009年与厦门天鹅国际大酒店建立“订单班”人才培养合作关系,6年来为酒店输送5批170多名实习生。经过企业广泛参与,校企双方共同努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到酒店工作后能够迅速适应酒店岗位工作,很受酒店的欢迎。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员,经过半年的实习期,毕业后大多数被酒店正式录用,并且有不少同学因实习表现突出而破格提拔为领班、主管。事实证明,这种校企共同培育的“订单”模式是可行的。它能真正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与酒店岗位的需要零距离。然而,近年来,订单班学生流失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种现象在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笔者总结多年来对酒店管理“订单班”的管理过程和对“订单班”毕业生的调查访问发现,造成“订单班”学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且贯穿于整个“订单班”的开展过程。
一、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酒店因素
酒店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阐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探讨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后,分析目前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针对性地提出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改进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关键词:酒店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酒店行业作为旅游整个产业链中重要环节之一也随之发展迅速。行业的发展带动酒店人才的迫切需要,因而越来越多高校开设酒店管理专业以此来培养专业人才。酒店行业所需的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由于酒店行业的特殊性也要实操能力强。但实际上,对于本科酒店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有限,实操能力是他们的短板,与酒店的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因而在就业过程中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导致毕业就意味着转行的尴尬。所以想要培养学生成为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又锻炼出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酒店管理人才,必须在高校培养学生时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建立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从而培养实操能力强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校企合作指的就是将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模式,资源融合,学校按照企业性质的特点与需求,注重学生培养质量,为企业提供人才。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知识的过程中,也会安排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校企合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校与企业的有效联系与沟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让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实现相互渗透,有效结合,培养成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2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2.1培养与酒店人才需求相符合的高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