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实务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作为培养适合“行业市场需要”的毕业生的高职院校,如果还停留在基于传统国际贸易模式下的教学,毕业生的知识储备与行业发展现状脱节,就业求职时,必将受阻。笔者从外贸行业发展现状、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三个角度分析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意义,最后提出了教学目标融入“创新创业”元素;课程内容与“互联网+”结合;教学方式与“互联网+”结合的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
近些年来,“互联网+”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包括外贸行业和教育行业。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融入“互联网+”元素,向跨境电商方向发展。教育行业亦是如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生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教师已然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所以,以培育新时代“工匠”为己任的高职院校无论是在相关的课程内容上,还是教学手段上,势必应该改革和创新。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必要性
(一)基于外贸行业发展现状,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改革。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电子商务极大地渗入到外贸行业,单纯依赖传统销售渠道的外贸企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企业向着B2B和B2C方向的跨境电商发展。即使依靠传统销售渠道的外贸业务,也在不断地加入新技术、新方法。如运输方式开始走向第三方物流,货款结算方式走向第三方支付平台,形式更加多样化。新入职的外贸人才必须懂得跨境电商,了解行业的新变化,才能符合企业的需求,较快较好地适应外贸行业现状和工作环境。所以,以行业发展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应用型高等教育,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应该加以改革。
(二)基于培养实用性外贸人才的教学目的,实训项目必须改革“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注重实际操作经验,实训项目必不可少。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和“跨境电商”技术广泛应用的行业发展现状下,学生应该知晓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从业务磋商开始,直到合同履行完毕这一连贯的流程,熟练掌握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和一些意外情况发生时的应对技能,所以,传统的割裂、独立的各个实训项目必须整合和串联。此外,既然目前的国际贸易模式具有B2B和B2C两个方向。传统的以B2B为主的实训模式也应该新增加B2C实训,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融入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内容。
(三)基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主动性,教学手段必须改革。不可否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广、专业知识繁杂,加上大篇幅的英语函电阅读,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常常会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进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的效率。另有一些同学,因为课堂学习和实训的时间比较有限,因为诸多原因并没有完全掌握和消化全部的知识点,如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查漏补缺成了老师和学生面临的另一个问题。还有一些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规划的同学,他们希望能够获取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有帮助的知识点,从而个性化地去学习和拓展,而不是在课堂里“吃大锅饭”。综上,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了授课老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普遍使用的现状下,基于“互联网+”载体开展课程教学,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成为教师改革教学手段的一个方向。
《金融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与探索
摘要:在高职学校金融专业的教学中,《金融实务》是一门核心课程,可培养学生对金融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重视该课程的教学,结合学情及教学要求进行科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探讨高职《金融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关键词:高职学生;金融实务;教学改革;实践应用
《金融实务》是高职金融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金融行业快速起步,金融业务已完全覆盖所有的商业银行。在此背景下,社会上亟需从事金融实务工作的优秀人才。因此,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优秀的金融人才成为高职学校教育者的历史使命,既要确保金融专业学生掌握基础的金融理论知识,又要具备扎实的实务操作能力,对《金融实务》课程教学要积极推进改革。
一、高职《金融实务》的教学特点
《金融实务》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和操作性的课程,对高职生的教学工作而言,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架构塑造和完善的过程中,强化其学以致用的能力。但对比本科学生,高职生在基础知识、学习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为其制定不同的培养教学方案,特别是强化实践操作的版块,所以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要多发挥辅助实践的作用。鉴于此,教师在面向高职生的教学中,应遵循“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操作管用”的原则,应用专业岗位技能的要求来培养高职生的专业能力,使其成为具备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学生也要熟悉学习实践过程的基本流程,才能在运用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熟练上手。在具体学习上,金融实务又包含国际金融的相关知识,所以学生需要了解和熟练掌握多形式外汇买卖和交易术语,还要有一定的外汇走势判断能力,掌握计算交易盈亏以及规避交易风险的有效方法,这也是该课程对学生基本能力的教学要求。此外,教师多利用案例的方式展开讲解与讨论,如以案例方式分析交易操作的过程,若涉及外汇,则要多引用不同的汇率价格及多变的交易主体等,主体本身的复杂性也不至于让学生觉得单一枯燥。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挖掘专业上的趣味,来实现学生的兴趣转移,增强学习的动力,逐渐提高学习的能力。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要培养专业人才,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教师自身也要有一定的素质和知识能力。例如,在整理教学内容和布置练习题时,就要强化专业的技能训练和实训,及时作引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关键的知识点。对《金融实务》的教学,当前的形势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考虑到我国金融服务行业起步较晚,国外发达国家为我国金融行业及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参考,这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案例进行《金融实务》课程的教学;还能借助仿真实验室或计算机室,通过专业软件来指导学生进行金融实务的模拟操作,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易习惯与意识,这对推动高职《金融实务》改革,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效率大有裨益。
二、高职《金融实务》教学改革的重点分析
(一)构建以实用性内容为主,培养学生应用
实务教学课程设计思考
摘要:
作为一种新的室内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实习课程项目,它与装饰设计公司的实际项目合作。使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丰富的经验做依托,对社会实践中的学生实践作现场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关键词:
公装设计;室内设计;实务教学;课程设计
房地产行业近年来迅猛发展,同时室内装饰也在快速发展。在进行室内装修时,人们对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及对室内装修的环境性、设计的人性化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室内设计实务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与项目式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1.1教学模式体现差异性
审计实务信息化教学改革
[摘要]电子设备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需品,如何利用手机,完成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以超星学习通为例,旨在探讨移动信息化教学改革在审计实务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
[关键词]审计实务;信息化教学;超星学习通
随着互联网以及各类APP软件的大规模使用,电子设备已成为大学生的必需品,“手机”不离手已是正常现象。大学生上课玩手机、课堂吸引力不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困扰授课教师的难题。如果采用强制性手段统一上交手机的方法,治标不治本,还易引起学生逆反情绪。我校通过引入“超星学习通移动端教学系统”的方式,在全校所有教学课堂上进行推广,受到上课教师和学生的热烈欢迎。
1在审计实务课程中运用“超星学习通”的情况
超星学习通是一种通过利用互联网的存在,而将教学相关知识内容转化为师生互动性、课堂平台化的一种线上教学新模式。教师在教师端(手机和电脑)将教学资源、学习方式、课程内容、师生互动、考试测评集于一体,通过创建教学课程,教学任务的方式,将课堂知识、教学案例、教学视频、学生签到、布置作业、课堂讨论、教师答疑等内容转移、集合到超星学习通中,将学习环境向网络化,教学方式向多样化进行转变。学生通过手机,在学生端自主完成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等教学任务,教师通过平台相关数据进行检查和记录,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对教学任务进行进一步设计和调整。审计实务课是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设计课时一般周课时4节,一学期约72课时,但因所涉及内容较多,专业基础性较强,学校引入超星学习通,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通过课堂视频、课堂设问、随机提问、课堂讨论等环节,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在教课的会计、电子商务、城市轨道交通等多个专业的班级中使用超星学习通,进行信息化教学,涉及课程有审计实务、国际贸易实务和信息技术等。通过三个学期的摸索和运用,上课老师和学生对超星学习通的掌握和使用均在不断进步。
2在《审计实务》教学过程中运用“超星学习通”的情况
课前预习环节:上课前,教师通过学习通将《审计实务》课程的相关重难点、资料、视频、PPT、课后练习题等发送至班级,提前课前任务,提醒学生预习即将所学的知识,并可进行课前测试。教师可监测到每位学生的预习及课前测试情况,一方面可督促学生进行预习,另一方面教师上课时可根据课前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中进行讲解。课中教学环节:教师通过使用学习通的签到功能,代替原始的点名签到,防止替答到等情况,且学生可在一分钟内完成签到,有效节约了课堂点到时间。在使用超星学习通教学过程中,通过播放视频、PPT展示、扩展资料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抢答、随机点名、答对加分等方式,吸引学生认真听讲;还可分设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发表观点等,畅所欲言,增加班级凝聚力。课后复习环节:下课后,教师针对性的课后练习题或将自己上课资料上传,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之间只有课堂上的互动,课下无法交流。超星学习通的使用,为教师与学生间搭建一座沟通桥梁,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师生课下无法交流互动的弊端,教师还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还可根据自己情况,对教师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可根据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出现问题较多的知识点,再进行针对性讲解。此外,老师还可根据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参与讨论情况、完成课后作业的次数和答对情况等,给予学生进行相应的分值加减,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教师还可利用超星学习通的课后作业及课堂重难点,自动生成考试试卷,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根据课堂表现情况,这生成平时成绩,再结合期末考试成绩,形成最终成绩,使最终成绩更客观、更有效。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课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应落实“以赛促学”的改革方案,文章以POCIB竞赛为案例,构建了以职业能力、课程、POCIB竞赛、职业的闭合循环培养模式的新思路,并在西京学院进行了实践。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应用能力;教学改革
鉴于外贸企业对人才质量方面的严格要求,外贸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不仅需要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丰富的实务操作经验。然而,现行国际贸易专业实务课程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突出该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是当前的首要任务。POCIB竞赛在培养外贸学生能力方面有着突出作用,以此为契机创新培养模式已成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对此,应深入探究。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传统的学习渠道也锻炼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第一,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教师虽然经过精心的设计,但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人才培养没有真正关注应用能力的培养[1]。第二,实验室实训软件更新不及时。在当今教学手段不断更新的时代,新的教学软件不断产生,然而一些高校实验室实践教学软件单一,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第三,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不高。学科竞赛虽有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但学生却认为其耗时、费力、没有实际成效,参加的积极性不高。第四,校外实习环节较少。校外实习,面临人身安全、用工权益等诸多问题与挑战,学校和企业一般不愿意承担风险,校外实习通常很难开展。可见,具有实际效果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少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重要缺陷,直接影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3]。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以学生能力为本,将竞赛项目课程化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属于高职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的重点课程,是研究国家之间商务贸易的一门课程,通过《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操作流程,也要为后续的工作打好基础。在传统的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脱节问题一直普遍存在,本文以此为导向,针对职业能力培养背景下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策略做出介绍。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
国际贸易实务属于高职经济类专业的重点课程,这门课程知识丰富、具有鲜明的特色,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等方面具有密切联系。在高职教育的改革下,对于实用型、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活动的改革,必须要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导向,兼顾到人才成长的各项需求,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综合型人才。
一、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目标
《国际贸易实务》在高职经济专业课程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其研究内容是国际商品的交换过程,分析国际贸易相关的惯例和法律,研究相关组织与机构,知识体系完备,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掌握理论知识,熟悉各类政策和国际关系,能够基于公平合理、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完成进出口业务。在教学上,既要注重学生专业意识、创新思维、综合素质的锻炼,还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导向,以操作技能、实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理论、实践之间的密切结合。
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常见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内容复杂、知识点多,就现阶段来看,一般需要在一个学期内讲解完毕,内容多、课时少,无法充分兼顾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接需求。同时,授课方式单一,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和复杂的内容,决定在授课时,只能够照本宣科,就知识点的灌输来传授知识,就案例来对案例进行一一分析,知识的传授分散,无法对教材做到灵活使用,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跳出教材的禁锢,导致他们在学习时一味关注记忆,忽视了理论学习和业务实际的结合。此外,实践环节的缺失也是影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提高实践内容的比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方可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信息化教学应用
摘要:现阶段信息技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教学的积极性得以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改善当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这是相对有效的教学策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伴随课改的推进在教学手段上得以不断创新,教学过程设计更为优化,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以集中,从根本上改善该课程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中简要分析了当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的必要性,然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措施,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手段;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改变对教学效果有着比较直接的影响,所以创新教学方法是目前教学的关键所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其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的作用并不可忽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同时,需要彰显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促使课堂教学能够获得更好的进步。文章中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全面阐述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从而推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一、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综合外贸人才需求在不断增长。《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从事外贸业务工作的基础,从长远发展角度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这对其教学的有效性具有极大的帮助。信息化教学手段依托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也实现了多元化,改善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看法与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起来,这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综合性、实践性极强,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贸易实践操作能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改变传统教学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弊端。手机终端使用的普及性有利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多项内容,以更新颖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语言、图像与影像的完美融合,如此一来必然改善当前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与环境,增强硬件投入,强化课堂信息量,彰显课堂教学的生动有趣性,更重要的是及时根据外贸形势的不断变化,为学生更新知识和技能。所以从整体角度来说,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分析
实务类教学模式下国际贸易论文
一、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按照要求,课程的教学模式应契合课程的特点,以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授课内容的价值。但是,现有的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教学,基本是在教室内完成,其模式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记识或加以基本的理解为主要内容。传统的模式重视实务中的理论和规则而轻实践,强调每门课各自的知识点而忽略课程间的联系,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和案例教学,造成学生感觉专业概念太过于抽象而出现理解困难的问题。实际上,这种问题已在学生的专业资格考试与课程考试中反映出来。其次,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一方面造成知识点零散而不能融会贯通,出现知识点靠机械记忆而不能持久掌握的问题;另一方面,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低下。他们很难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很难清晰地把握对外贸易业务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的关键之处,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能力,普遍不能适应广大出口导向型企业用工的需要,从而国贸专业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劣势日益突出。鉴于此,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需要改革传统的依赖教师讲解的单向传递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主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注重适应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教学模式的设立内容
教学模式的设立应依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体现素质教育、专业性、务实性和开放性等原则;此外,它还应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实际要求以及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特色。
1.启发式互动模式。
该模式主要应用于理论教学中。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有其规范的理论教学内容。在这部分,理论教学中应改变教师单向讲授的现象,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针对讲授内容,提出深层次的、理论联系实践的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辩论,踊跃提出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性思维,之后,教师再进行评讲。这种启发式互动模式改善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改善了理论教学的枯燥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其对知识的把握。
2.案例分析或习题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