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图实训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识图实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识图实训总结

BIM技术的市政工程识图课程教改思考

摘要:根据成都大学“市政工程识图”课程教学现状,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发展现状,从融入BIM技术的课程教改作用及意义和教学实践2个方面进行探索,提出CAD课程中植入Revit教学,建立BIM实训平台,课程融入BIM元素等措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效果,培养满足当前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市政工程识图”;CAD课程;建筑信息模型;教学改革

1研究背景

1.1课程教学实践现状

“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识读施工图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技术,识读能力反映了对施工图理解和实施的水平。“市政工程识图”课程以市政工程项目为载体,进行识读训练,通过训练学好该课程,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施工图的基本识读能力,即掌握施工图的基本知识,能正确识读构筑物图纸,理解设计意图,并能对施工图进行校对审核,从中发现图纸的问题。“市政工程识图”课程为成都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工程造价系必修课,主要包括给排水工程识图、道路工程识图、桥梁工程识图、隧道工程识图及城市轨道交通识图5部分内容,其授课图纸主要采用AutoCAD施工图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学习市政工程中构筑物,比如桥面和桥墩配筋识图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现授课素材为二维的CAD图纸,需要同学结合构筑物图纸的立面图、平面图和侧面图通过空间想象构建实体模型。经实践教学及调查发现,学生对构筑物内部构造难以想象理解,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缺乏积极性,部分甚至存在抵触心理;教师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仅凭构筑物二维CAD图纸难以解说构筑物的内部构造及钢筋分布及配置。因此,为了改善现有教学困境,借鉴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在该课程教学中引用三维BIM技术就显得尤为必要[1]。

1.2BIM技术发展现状

BIM为BuildingInformationModel的缩写,其概念由EASTMAN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经过多年发展,BIM技术逐渐渗入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等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如图1所示,它是一种三维可视化的方法,摒弃了传统二维绘图的局限。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BIM应用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国内BIM关注度呈井喷式上涨[2]。各级政府、建筑企业对BIM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要求不断提升,国内高校致力于BIM技术研究以及应用人才的培养。近几年,基于BIM的教学改革研究及实践已在建筑类相关专业课程中初露头角,现有的改革仍在初期阶段,仍处于借鉴西方等发达国家单一课程或交互教学模式。例如成都大学主要以选修课、专家讲座、企业实习等形式普及和强化BIM技术知识。在课程融入BIM技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是用生动形象的3D模拟图替换PPT中死板枯燥的2D平面图,就“市政工程识图”这门课而言,相对建筑或土木工程技术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直接清晰地认识构筑物内部构造,比如桥梁、桥墩中钢筋的种类和分布等,便于造价专业对工程量精准统计[3]。由此可见,课程中融入BIM技术不但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化,利于学生理解,还可以为课堂注入新活力,激发学生学习BIM的热情和兴趣。

阅读全文

建筑经济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

为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11级、12级、13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出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对遇到问题的研究,采取将课程合并的方式,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对14级学生进行实践认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调查研究;课程合并;课程标准

0引言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大部本专业的学生学习此门课程比较困难。为了能够让本专业的学生能够学好本门课程,课程组成员研究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提出将《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两门课程合为一门课程的新思路,进而进行一系列教学文件的编制,对14级经管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例认证。

1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阅读全文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

摘要:建筑构造与识图对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学好建筑构造就要认识到识图对建筑构造的重要性,如果只是单独的进行建筑构造知识的教学,缺乏识图的理解就很难让学生真正的学到建筑学的知识,建筑构造与识图这门课程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建筑实践能力,多多结合施工场地和图纸,提升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更好地加快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建筑构造与识图;教学改革;有效方法;混合式

建筑构造与识图是根据高专土木类专业而设立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民族建筑和工业建筑的有关内容,将识图教学渗透到建筑构造之中,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识图这一手段和方式来认识和学习建筑构造的知识,增强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综合的建筑素养。所以关于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关于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内容以及教学改革的方法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一、关于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内容

因为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是为高职研发的一门实践性的课程,所以课本的知识由较强的理论性知识转化为实践性较强的知识,在教学改革中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通过实践合理的运用到真实的建筑当中。其次关于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混合式的教学改革还要求学生们能够熟练的运用识图的知识对建筑图纸有很好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建筑构造与识图相结合,能够让学生们达到独立看懂图纸的效果,基本的掌握简单的建筑图纸中所表达的意思,结合图纸能对建筑有一定有用的建议和认识,并将识图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图纸和建筑当中。最后,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还要求将建筑专业职业技术的培养作为首要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建筑专业的综合能力,将文化课的教学放在次要的位置,让学生们的文化课水平到达合格的状态,将所有的精力放在建筑专业的实训中,从而为社会提供专业的建筑性人才。以上就是关于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内容。

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偏于传统

阅读全文

实践教学体系下工程造价论文

一、两种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

1.学院学科性教学模式分析

学科性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的传统模式,强调每门课程形成独立知识体系,注重对某一门课程能力的培养。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课、职业技能拓展课等课程,实训教学由课内实训、集中实训、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课程组成。两年半的课堂学习及半年的实习期,三年时间达到高职工程造价毕业的要求。

2.培训机构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培训机构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工作过程为教学单元,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在每一步工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学生可以选择学习某一个专项工程造价,如土建造价、安装造价、装饰造价、市政造价等,也可学习四个工程造价。每一个专项工程造价的学习时间为3个月—4个半月不等。

二、两种教学模式特点的对比分析

1.学院学科性教学模式特点分析

阅读全文

校企共建工程造价论文

1校企共建工程造价学院工作室建设背景

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多年来主要进行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交替进行,以达到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而一年校外顶岗实习工作往往学生比较分散,管理的难度大,实训效果参差不齐。因此如果能够很好地开发校内实训基地,这将是一条优先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不错选择,在分析我专业特点基础上,我们提出与优秀的工程造价事务所咨询公司合作,在学院设立工作室,对教师工作技能进行再提高,同时吸纳优秀学生加入到工作室中来,共同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藉此完成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任务。工程造价事务所学院工作室模式主要是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在校内与企业共同成立工程造价事务所,使专业教育与企业对接,实现校内知识与企业工作内容的吻合,让学生尽快熟悉企业工作环境、掌握工作内容,教师通过工作室提升职业综合素质,真正成为理实一体化的专家,并通过与企业专家合作,在完成企业项目的同时,对实习学生进行“项目化”训练,达到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

2校企共建工程造价事务所模式

2.1学院工作室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为了更好地实现工程造价事务所学院工作室建设,构建有利于工作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工学结合,将职业技能培养融入到课程实训、综合实训、职业能力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中,确保学生实际训练中提升职业技能。①课程实训:通过认识实习、建筑识图与构造实训、建筑CAD培训、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实训,使学生对工程现场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识图、手工绘图、CAD绘图等实训,培养学生综合识图能力、处理和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专业流程独立承担项目管理的能力,为后续造价类实训奠定良好基础。②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实训、安装工程预算实训、装饰工程预算实训、招投标综合实训等实训教学,利用企业实际工程资料经过简单处理之后,对学生进行工程造价实训。③毕业顶岗实训: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第三年进入企业开展顶岗实习,通过实际工作锻炼,提升学生实际工作技能,大多数企业先通过简单的实际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编制预结算、投标文件、工程量清单等,在企业和校内指导老师共同指导下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2.2工程造价事务所学院工作室建设

根据专业特点,与当地优秀企业进行通力合作,在学院建立该事务所工作室,设有工程造价部、招投标部、财务部、项目审核部、综合办公室五个工作部,分别对工程造价专业的不同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工作室的工作岗位环境、管理制度完全与企业实际情况一致。这里既可以进行实践教学,也可以完成企业实际项目的部分或全部工作任务。工程造价事务所学院工作室软环境中配有广联达算量、计价软件、招投标软件和电子评标系统等;招投标部设有评标室、招标信息显示屏等。工程交易工作室将企业工作过程复制到学院工作室中来,为学生打造真实工作环境。根据企业的项目情况对实习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分别扮演不同工作角色,在五个办公室独立或交叉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①学校方面。为工程造价专业提供环境逼真的实践教学场所,师生直接接触企业工程项目,教师及时更新行业知识,业务能力得到提高,为打造“双师”素质教师提供场所及途径。为校企合作完成科研课题打下基础。②企业方面。利用学院工作室的软硬件设施,企业提供真实业务项目并委派技术骨干与校内师资结对进行业务指导,降低了工作成本使企业获得较高的利润。通过真实业务项目对优秀人才进行培训,降低了招工及培训成本,对潜在的员工非常熟悉,解决企业了人力资源需求的难题。③学生方面。学生通过学院工作室参与企业真实项目,从中获取知识,熟悉了企业文化,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就业过程中可优先选择合作企业,由于业务能力提升较快,也可以在业内跳槽挑选心仪的企业。

阅读全文

虚拟仿真实验研究可视化研究

摘要:以中国知网检索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医学领域虚拟仿真实验研究知识图谱。识别出虚拟仿真医学方向、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医学实验虚拟仿真技术等热点。医学领域虚拟仿真实验研究还应扩充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案例库,完善科学标准;引入前沿信息技术,提高医学实验仿真效果;打造医学虚拟仿真教学“金课”,培养实践型人才。

关键词:虚拟仿真实验;医学虚拟仿真;虚拟仿真技术;知识图谱

随着新工科的建设发展,市场对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不断提升,考虑到传统教学在真实场景模拟方面的局限性,高校逐渐重视虚拟仿真实验的研究[1-2],在虚拟环境中实现传统教学场景难以实现的教学功能。在医学领域,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感触到医院真实的诊断场景,理论知识学习与临床实践分年级进行,影响学生的医学技能的掌握水平[3]。医学影像[4]设备较为昂贵,缺少实验设备的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依托虚拟现实、3D技术、人机交互、多媒体等新兴技术构建高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成本相对较低,效果较为良好[5],这也是医学领域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1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为绘制医学领域虚拟仿真实验研究知识图谱,以“医学虚拟仿真”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共检索近十年(2012年1月-2022年2月)共419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阅读全文

高职工程监理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

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要素,只有依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才能完成构建符合我院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本文结合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工程监理专业“工学结合,德学同步,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我院工程监理专业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案及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情况。

关键词:

高职工程监理专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在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中,其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应当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本,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要想以工作过程来构建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其课程教学内容应当与职业的主要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及工作目标相关,其课程教学过程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构建课程体系主要为了突出职业工作任务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为培养高职工程监理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工程监理专业为例,就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及实施情况进行探讨。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意义

与传统课程体系模式不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具有其独特之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中融合了核心岗位的工作任务,模拟岗位工作过程,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课程开发与重组,明确工作过程在构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培养主线和培养基础分别是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实际的工作情景及工作过程是分不开的,高职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动手能力较强,在构建高职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时,我们尝试适当增加模拟岗位工作的实践项目和内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工作过程动手操作、实践,完成从被动听课者到主动实践者的转变,真正做到理实一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工作的责任心,职业岗位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对于专业岗位的了解与专业技能的操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符合企业对于专业岗位职责的要求,为毕业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足准备。

阅读全文

疫情下建筑识图线上课堂教学探究

摘要:受疫情影响,全面线上教学促使教学方式发生转变,从高职土木工程专业课《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在线教学入手,对课堂筹备、课堂搭建和课堂实施过程进行详细阐述,探讨课堂由线下到线上教学方法和方式的转变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未来建筑类课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疫情,建筑识图与构造,线上课堂,教学

1概述

自疫情爆发以后,全国上下开展了一场众志成城的防疫狙击战。教育部在全国发起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新型教学模式[1],以期减少师生流动,降低人员集聚所引发的疫情扩大现象。响应停课号召,我校所有课程均采用网络教学手段,所有老师及学生都在仓促适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从全面线上到大部分学生返校后线上到线下的对接以及线上线下结合,通过“摸石头过河”经历了一个从0到1的转变过程。通过疫情倒逼教师使用互联网工具革新教学模式,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建筑识图与构造》作为高职学生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实践性强,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同时课程存在内容较为枯燥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理论实际脱节等问题。本文以疫情为契机,从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着手,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推进建筑类课程教学改革。同时反思疫情后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思考如何让学生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学情分析

此次疫情期间,对《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是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主要着眼于两个问题,即教师如何进行教学主线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本质性转变,学生主体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又该如何体现。高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较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2],缺乏教师面对面监督和上课的紧迫感,会使学生松懈课前的自主学习。但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上网技术娴熟,故对多种线上学习工具的接受程度高,对信息化教学手段也有很高的热情。同时,庞大的网络学习资源取代了传统的纸质课本,极易干扰学生自主选择预习资源,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学生上课集中听讲时间和自习课学习时间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占75%~80%)每节课集中精力听讲时间仅为20min~30min,只有少数同学听讲时间能达到40min;1/3的学生自习课学习时间不大于10min或者说没时间学习。只有接近1/2的大专生每天自习课学习时间在30min左右。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学情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加强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监督及学习成果的考核,丰富线上教学活动及教学形式,线下教学中着重动手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式学习,进行有效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课堂实施过程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