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解决方案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食品解决方案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食品解决方案

工程教育专业下食品分析教学探索

摘 要:针对“食品分析”课程特点和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为指导,对其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方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旨在实现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引导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复杂检测环境中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以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工程认证;食品分析;教学改革

《华盛顿协议》为本科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由各签约成员确认已认证的工程教育学位,并建议毕业于任一签约成员已认证专业的人员均应被其他签约国(地区)视为已获得从事工程工作的学术资格,中国于2016年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第十八位正式成员[1],这是我国教育标准与国际接轨的标志 。 工 程 教 育 专 业 认 证(engineering educationaccreditation,EEA)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s centered),以结果为导向(outcome basededucation,OBE),实 现 教 育 质 量 的 持 续 改 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2]。EEA可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行业的适应性[3]。EEA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实验、实践等应用技能,确保全体学生的培养质量,使所培养的学生能尽可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4],可全面推动教育体系的改革并提升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提高学校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5]。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于 2018 年积极准备EEA的申报工作,《食品分析》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处于较关键的地位,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涉及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化学和仪器分析等多门基础和专业课程,其知识点较多、涉及的分析方法非常多,纯理论教学较为枯燥,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混淆知识点,教学效果不是特别好[6]。根据EEA的要求,如何使“食品分析”课程教学符合新时期的要求,缩小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培养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食品分析技术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是“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主要针对“食品分析”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在EEA背景下,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方式及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和探索。

1 课程目标的改革

EEA 要求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能支持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原有的课程目标设置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强,不能达到 EEA 的要求,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应对复杂食品分析问题的综合素质,对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建立了新的课程目标,使培养的学生在复杂的检测环境中能合理选择分析方法,独立设计分析方案,正确实施检测方案,得到正确的检测结果,且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系统的数据分析,得出专业性的结论。

课程目标 1:能针对实际食品分析过程中各种复杂的情况,提出至少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此目标需要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实例教学,加深学生对不同食品分析方法原理、适用范围等知识点的理解,如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方法——酸水解法和索氏提取法这两种方法的特点和区别,食品中山梨酸和苯甲酸的测定方法——高效液相法和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和区别等,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各种食品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等关键点,使学生能在实际检测工作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案。

课程目标2:能针对食品企业、市场和行业的需求,进行正确的调研,并提出应对不同需求的解决方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食品分析方法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比如国家标准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教材中方法的更新速度明显迟滞。根据这一现象,在给学生讲授传统经典分析方法的同时,更注重对行业应用较多的新食品分析方法的介绍,重点放在经典方法和新分析方法的对比,比较各自的优缺点,使学生能够根据样品特点、检测需求等复杂情况,提出正确的分析解决方案。

阅读全文

印刷包装企业转型路径探究

传统的印刷包装行业是加工行业,业务完全依赖于下游客户的需求,在产业链中附加值较低,在价值链曲线中处于较低的位置。在印刷的产业链上,上游的印刷机械生产企业具有技术的垄断优势,造纸企业也具备较高的议价能力,2016年的纸荒引发的纸价上升就是例证。与此同时,印刷企业的产品订单完全取决于下游厂商的需求,是典型的“下游驱动”行业。印刷企业受制于上下两端,利润率单薄。本文将探讨如何增强下游客户的忠诚度,提高用户黏性和利润空间。这需要包装印刷企业想客户之所想,围绕着下游客户的核心需求拓展自己的业务。我们将从印刷企业目前所处的产业链地位出发,向上下游具有高附加值的领域延伸,介绍包装设计、智能包装这两种应用可能,同时会借鉴太平洋彼岸的印刷巨头科德图文围绕“客户需求”衍生出的业务格局。

一、彼岸之花:科德图文定位“客户需求”的纵向衍生之路

科德图文(QuadGraphics)始建于1971年,最早的业务是报纸印刷,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时引入了设计和咨询服务业务。在原有的印刷业务积累下,公司目前定位是印刷解决方案一体化企业,结合传统印刷和多媒体渠道,帮助下游品牌企业进行产品、服务和内容精准营销。公司在2010年收购印刷巨头世界彩色(前身为魁北克),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印刷企业之一。2016年实现销售总收入43.3亿美元,员工超过2.8万人,成为北美地区第二大的印刷企业,公司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印刷解决方案,包括目录、消费者杂志、特殊兴趣出版物、直接邮件、包裹运输以及其他商业和特殊印刷品、零售服务、书籍和工商名录;媒体解决方案,包括创造性、数字、图像、视频、照片处理和工作流程解决方案以及互动技术(包括移动电话和社交媒体以及响应数据分析服务);物流服务,包括邮件、配送、物流和数据优化以及卫生服务。科德图文的业务围绕着传播的产业链展开,为了更好得展示公司业务拓展的发展逻辑,我们将其整理如下:(1)利用大数据系统帮助客户寻找潜在的产品消费者:科德图文利用大数据研究美国国民的消费习惯,并通过若干维度将潜在客户分类,研究不同类别客户的消费习惯。基于此,顾客公司可以依据不同顾客的特点出台更具针对性的营销方案,最大化潜在的传播效用。(2)依托大量优质的设计团队和优化系统帮助客户设计营销传播方案:科德图文拥有大量富有经验的设计师、摄影师团队,帮助客户企业制定营销核心、设计文案、提供摄像等传播方案。同时,科德还提供多个自行开发的软件,帮助营销流程的优化。从广告的制作到传送,广告中色彩的管理,事无巨细一应俱全。(3)利用多重渠道和公司的物流优势确保传播内容以合适的方式递送到消费者:科德提供数字化营销和纸质化宣传的双重渠道,结合不同的递送方式来影响潜在消费者。在数字渠道方面,公司利用电子邮件、APP、移动网站等多种方式传递广告,在传统纸质印刷物方面,公司提供最精准的物流信息查询,确保宣传物可以在最正确的时间送达。我们认为,科德图文的发展逻辑是以下游客户的需求(信息传播)为发展原点,向产业链纵向衍生。从附加值最低的印刷业务出发,向上游拓展到传播方案的设计业务,向下游拓展到产品的物流业务。并且,跟踪获取终端用户的反馈数据,并依据此来对客户的营销方案做二次优化。科德图文的业务拓展到了附加值较高的产品研发和售后服务环节,形成了整条产业链的闭环。科德图文围绕着“信息传递”的最终目的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服务。这在方便客户的同时也提供了自身的竞争力,具备了高度的客户依赖度。

二、从生产到设计:印刷经验助力包装设计,下游格局引发市场需求

在传统的模式中,包装企业负责包装方案的设计,包装企业只负责生产,属于附加值较低的体力劳动者。我们认为包装印刷企业在拓展到包装设计领域有独特的优势,下游也具有对其的需求。同时,提供稳定的包装一体化服务可以与下游客户形成共生关系,利润率得以提高,也可以和下游客户共享发展契机。

1.有实力,有需求。包装印刷经验助力包装设计,艺术性与实用性并重,高质稳定是合作关键。我们认为印刷包装行业的下游客户会加大对包装设计的需求,理由在于包装日益成为产品的外在延伸,在日趋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产品包装成为产品风格标识的一部分,是产品差异化竞争的关键之一。以包装的主要下游手机行业为例,根据IDC的统计,2016年全球手机市场前五大手机厂商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的57%,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作为产品延伸的包装也成为了企业竞争的着力点。包装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平面设计,包装设计要兼顾艺术性与实用性,在增强产品吸引力的同时也要考虑对产品的保护和运输,此外,由于产品包装的批量很大,所以包装的成本控制也至关重要,这就使得包装设计区别于一般的平面设计或艺术设计,具有非常强烈的实用性需求,我们认为包装印刷公司在这个领域具有经验积累的优势。同时,我们认为大多数下游企业更倾向于将这一部分业务外包而并不是自身设立一个包装设计部门,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下游企业维持部门的成本上升,同时大多数下游行业(如食品饮料行业等)的产品具有较为长久的存活周期,产品包装也并没有频繁的更新需求,所以自身设立一个包装设计部门是较为不经济的选择。

2.高利润,共发展。高附加值服务提高利润率,与下游客户共同发展。如前文所言,传统的印刷包装行业处于产业链附加值的底端,利润空间较小,而包装设计是附加值较高的环节。立足包装一体化服务的厂商具有更高的利润率,我们比较了纸包装业内包装一体化业务领先的裕同科技与美盈森,这两家公司的毛利率与净利率均显著高于行业内七家同业公司的平均水平,裕同科技的净利润率更是达到行业净利润率的两倍。同时,包装一体化服务商的定位可以使得包装印刷企业更主动的配合下游客户应对时代变化带来的不同需求,进而提升客户依赖度,与客户实现共同发展。世界著名的包装解决方案供应商耐帆(NEFAB)企业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和下游客户爱立信共同发展。1997年底随爱立信共同进入中国,现在已经在全世界3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公司和生产基地。这就是包装一体化服务商通过完美解决下游客户的各种需求而与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的实例。落实到公司层面,我们认为,在包装设计领域,优质的设计团队是关键。这主要可以通过两个渠道获得,第一是早期自发的团队积累,第二是收购具有丰富相关经验的设计公司。因此,在这两个渠道上领先的企业将具有相对优势。

阅读全文

谈区块链技术在包装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区块链;食品包装;安全溯源;数字化营销

2008年,中本聪发表了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提出了一种可通过完全点对点的技术形式去实现的电子现金交易系统。比特币基于密码学原理而非信用,使得在线支付能够直接由一方发起并支付给另外一方,中间不需要通过任何金融机构。由此,比特币作为最基本的底层应用技术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中的应用受到关注。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区块链技术日趋成熟,目前已经到了3.5时代,自身的技术特点也慢慢得以展现。

一、区块链技术的特点

1.区块链技术核心是去中心化

在区块链的交互信息系统中,任意多节点间的义务及权利都是公开且平等的,每个节点都有能力进行计算投票,因此从数据交换本质上基本保证了信任。如果数据交换得到承认的结果是过半数节点都认可的解决方式,那么即使受到网络或者黑客攻击,只要他们控制的节点数不超过全球节点总数一半以上,数据交互系统依然能正常运行。

2.颠覆性在于数据交换信用的建立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如此评价区块链:“创造信任的机器,将重塑世界经济。”可以看出,区块链技术对于数据的存真去伪有着跨时代的创新意义。区块链也让人们在互不信任且没有中立中央机构的情况下,能够做到互相协作。相信日趋成熟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将为打击假货和问题溯源提供途径。

阅读全文

食品冷链物流管理物联网技术应用

一、当前食品冷链物流的突出问题

(一)信息系统分散,食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控性差

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在冷链物流管理中全程应用了先进的一体化低温控制系统。众多企业在冷链加工车间和库房能够进行很严格的温度检测控制,却无法在冷链全程中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监管。且每个冷链合作企业所使用的信息系统基本都是独立的,合作部门与企业间的信息无法进行实时传输,导致食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控性差。这导致冷链物流管理效率低下,无法及时对问题食品进行追溯,加大了食品冷链相关企业的安全隐患。

(二)标准化程度不高,食品冷链物流协调性弱

食品冷链的时效性要求将冷链物流活动中的采购、生产、销售、运输、库存及相关的信息流动等活动打造成动态的一体化系统。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大多数中小冷链合作企业缺乏配套的冷藏物流设备和现代的冷链物流技术,无法实现标准化管理规范和全程可控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导致食品冷链物流整体协调性较差。

(三)冷链流通比例低下,食品货损率高起

我国食品冷链流通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物流途中耗损严重,直接导致零售终端价格昂贵。根据近几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国农产品仅有15%进入冷链物流中,其中果蔬的流通腐蚀率高居第一位,达20%-30%,水产品位居第二位,达到15%,肉类也达到了12%。与中国相比,发达国家食品损耗率要低得多,农副产品的流通损耗率普遍为5%-6%左右。

阅读全文

食品营养学案例教学论文

案例教学法首先,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在于突出经典案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阅读、分析、讨论等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让学生掌握熟练的严密的逻辑思维,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其次,有客观真实性,客观真实性主要表现在所有的案例讲述都必须是真实的,所以学生结论也需要总结得很真实。第三,较强的综合性。原因有二:一是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二是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学生在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要能根据不同环境、情况下迅速作出反应及决策。第四,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是一门辩证的学科,其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自主思索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第五,突出实践性。校园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给予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学生在解决遇到的问题的同时,自然要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能力。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即指由教师选出专业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后,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丰富课堂内涵,激发教、学双方的活力和效率。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步骤是:(1)教师提出典型案例,学员查阅相关资料和刊物,搜集信息,积极思索,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2)分配学习讨论小组、讨论地点等。(3)集中讨论,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之后小组内成员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做出解释。重点讨论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及处理方式,提出合理解决方案。(4)小组总结,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

首先,案例的内容应具有目的性、真实性、典型性,具有可讨论性、启发性。所选案例不但要符合教学目标,而且还应是教师自己能把握、学生易于认同和接受的,最好来源于新疆少数民族生活实际,案例涉及内容相对集中,一般没有唯一或固定的答案,可以引起争论,激发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如在学习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时,可举新疆抓饭的例子,通过分析抓饭的组成与营养来指出新疆少数民族饮食与血脂的关系,进而分析少数民族群众长寿等关系。教学开始前1~2周,把案例布置给学生,并提供相应一些参考书目、文献等,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对与案例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够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其次,分配学习小组,根据学生对案例的兴趣大小、汉语熟练程度、查阅文献的能力等分组,如在学习能量或膳食宝塔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将新疆馕作为主食案例,分析目前新疆馕产品品种、生产方式和营养关系等,将学生3~6人分成小组,组内分工明确,分配讨论地点,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案例基本素材,梳理案件背景信息,通过独立思考,组内讨论交流,就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小结,通过兴趣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再次,集中讨论,交流案例,如在学习各类食物营养价值时,可以将新疆各民族特色饮食作为教学案例,全班各个民族小组代表发言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案,其他人员可对其观点提出质疑并得到合理解释。集中讨论是学生参与表达、质疑,澄清理解误区,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机会。在集中讨论时,每个小组都要做到有备而来,既要善于倾听,又要勇于质疑。教师应注重创造良好的交流气氛及环境,并以参与者的身份发言,勿以权威自居。

最后,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教师对各小组的解决方案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总结,并及时纠正学生在该问题上的知识误区,补充知识盲点,尤其是指出新疆民族特色饮食的科学性与不足之外,帮助学生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将整个知识体系简明扼要地概述清楚,鼓励和赞扬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新见解、新观点,激发学生继续对该案例探索的热情。

案例教学的体会:通过案例教学把食品营养学的理论知识与少数民族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思考实践模式,同时将学生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自然地融入角色,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综合、分析、讨论。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一个固化的教学模式,仍然由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阅读全文

食品检测行业质量管理探析

摘要:在食品行业的发展中,食品检测从来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确保了检测的质量,才能够确保食品的质量,满足人们的食品健康需求。对此,本文也将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具体的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食品检测;质量管理;问题与措施

从我国目前食品检测行业的质量管理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检测手段不科学问题、人员素质不高以及信息化建设不完善问题等。因此,本文针对问题,探讨如何加强食品检测行业质量管理。

1我国食品检测行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1检测手段不科学问题

我国目前的食品检测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要问题仍是检测手段的问题。由于检测手段的不科学,会在很大程度上产生质量问题,也会影响检测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此外,在仪器设备的使用中,也会由于缺少合理维护,而使得一些设备处于故障状态,从而影响了设备的正常应用,进而加剧了结果的不准确性。对此,企业与有关人员,不但要对现有的设备技术进行维护与完善,也要加大先进技术的引入,全面提高检测手段的科学性,提高食品检测的质量[1]。

1.2人员素质问题

阅读全文

专业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改革探索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和时代的发展,利用在线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学成为教育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目前在线课程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在线课程建设思路、线上线下教学设计重构、教学评价方式重组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对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信息化教学有效实施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关键词:在线课程;教学设计;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2015年,我国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并提出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课程平台,有力推动了中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1]。2018年,我国正式推出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各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也相继推出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在线课程的建立进一步推动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然而在线课程如何应用于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各大本科、高职院校思考的问题,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如何将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吸收能力。《食品加工技术》是食品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根据食品加工、生产管理、质量监控等职业岗位的需要,重点学习软饮料、乳品、焙烤食品、肉制品、水产品等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各类加工品的有关基础知识,掌握食品加工、质量管理等基本技能,并可在教、学、做中培养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及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具有概念多、原辅料性能复杂、工艺操作要点细、质量分析难的特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利用信息化教学,以及在线课程的建设和运用是培养具备符合社会要求的现代化食品加工技术人才重要的途径之一。笔者分析了目前在线课程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在线课程建设、教学方案和评价方案重构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并给予实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总结,以期利用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进行的混合式教学为在线课程更好地服务专业课提供有益的思路。

1在线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拿来主义”导致水土不服。截止2018年,我国线上慕课数量达到5000门,很多专业课在各大在线课程平台都能找到2-3个以上的版本,而课程建设的院校可能是本科院校或高职院校。例如《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网可以找到江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的《食品工艺学》,广州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的《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不同学校建设的课程符合本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果简单拿来一门在线课程应用于自己学校学习的培养,会出现契合度不高的现象;如果拿来两门或三门作为参考,学生需要报名参加多个课程学习,但由于只是学习每个课程一部分内容,最终的结业率会较低;除此之外,本科院校教学侧重原理讲解,且理论之间跨度较大,需要具有较好的基础知识,且培养目标和高职院校不符,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在线课程的学习容易出现听不懂,学得累,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3]。因此,仅仅拿来其他院校的在线课程应用本校学生,会导致教学效果下降,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必须与校内课程教学相融合,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1.2以“教师为中心”的在线课程教学效果不佳。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根据学生听课状态决定授课、提问、测验等教学环节的实施,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即可。在线课程引入课堂,如果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会出现在线课堂讲过的内容,教师在课堂重新再讲一遍。由于本校建设的在线开放课程与本校的课堂教学内容重复,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相差无几导致学生学习疲惫,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时间多花一倍,但学习效果提高不显著,甚至最后影响课程到课率。因此,引入先进教学理念,运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在线开放课程与课程教学实现互补,提高教学效果。

1.3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影响在线课程效果。在线课程是由多个微课构成的慕课或私慕课,微课的制作需要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对教师专业课背景有较高的要求,首先熟悉课程内容并有多年任教经验,微课制作结束后,上传在线课程平台,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在线上的讨论互动,作业测试的推送和批改,使教师的角色更加多元化。与传统课堂教师相比,在线课程教学的教师除了专业知识熟悉外,还要求有较高的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力,能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疑问和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如果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较差,会导致在线课程只是学生的预习材料,而且预习效果好坏不能及时反馈,长期下去学生自律性下降,会出现漏看甚至不看在线课程,影响最终学习成绩;除此之外,基于在线课程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应重新设计,如果还是传统课堂的教学设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很难有本质的改变。例如在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中,涉及食品的保藏原理和食品加工工艺的质量控制知识点的特点是描述性内容较多[4],学生仅通过微课无法完全理解这部分内容,任课教师如果不能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仍按自己的节奏授课,导致在线课堂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学的作用,教学效果不能得到保证。

阅读全文

课程教学改革中食品安全论文

一、《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内容的改革

《食品安全与检验》是以各类典型食品为对象,研究其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性质、作用、含量水平及其预防措施,以及在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等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和检验方法的一门应用性科学,内容涉及化学、食品分析、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在2006年第一次开设这门课时,采用的教材为陈炳卿教授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现代食品卫生学》。由于这本教材的内容较多,本课程的学时又有限,只选取了其中部分内容,如主要食品的污染问题、各类食品的卫生问题及预防对策、食品的监督管理理论与方法等。自2009年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内容变化较多,因此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及时更新和补充,如食品安全的理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可追溯体系、食品监督管理体系等内容的更新,并增加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食品安全与检验》中关于检测的内容,是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技术手段对食品中的有害成分进行分析评价。食品的检验和评价主要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及毒理学检验。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极大地促进了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尤其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先进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国内外的学者和科技工作者研究出了许多新的食品检测方法,开发出许多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在样品的前处理、试剂的使用和配制、检测过程和数据处理等方面都进行了优化,从而缩短了总的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因此,教师对食品检测技术进行了更新,如增加了快速检测技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生物检测技术等,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纳入教学,丰富课程内容。将这些先进的检测技术原理和方法、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技术等加入课程内容,使学生了解食品学科前沿的新知识及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本专业深入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二、《食品安全与检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近年来,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经常被采用,但这两种新型教学方法在食品科学领域教学改革上的应用还需要摸索和尝试。其中“案例学习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代表性案例,启发学生积极讨论并获得正确知识的教学方法,而“小组讨论法”是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通过引入“小组讨论法”,能提升学生参与“案例学习法”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思考,鼓励发散性和逻辑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并应用于《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教学,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在《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中,对食品安全法的部分内容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布置案例分析作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熟悉案例。将班上学生分成6~7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在组长的组织下对每人预习的案例进行讨论,最后综合整理本组成员的讨论提纲或结果,得出本组案例分析的结论,待课堂上发言。这些工作在课前完成。其次,在课堂上组长代表本组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做记录和补充,教师留些课堂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通过讨论,问题越辩越明,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学习和借鉴他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探究问题的能力及理解能力。此外,有利于师生互动,针对所分析的案例,学生可以就某个迷惑的问题向教师提问,或师生间讨论,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最后,教师对本次案例分析进行总结:总结学生的结论,并提出教师本人的结论及学习建议,及时表扬学生做得好的方面,让其获得成就感,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探究。当然有的学生会不太接受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教师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和沟通。教师设置问题或案例应依据课程内容的需要,精选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然后进行启发式教学,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分组讨论,强调组内合作、任务共担、资源和成果共享,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讨论中得到启发,主动地学习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与小组讨论法有机地结合是比较适合本课程教学改革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食品安全与检验》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课堂上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检验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有关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评价方法,为将来从事食品安全控制以及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这是课堂理论教学所不能替代的。由于食品的种类繁多,本课程仅针对有代表性的粮食、肉蛋乳、调味品以及饮料等典型食品开展实验研究,使学生掌握各类典型食品的主要安全问题、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影响因素的控制及如何正确评价。原有实验课以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很少。原因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需要的时间长,仅利用实验课的学时较难完成;验证性实验只针对某一检测指标的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不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无法继续深入探究,不能前后连贯的研究和解决一些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项目,开展不宜分散安排的食品分析与检验综合实习和食品工艺与质量综合实习教学实践活动,通常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的假期和开学前,连续六周时间进行。在实习过程中教师提供一些选题,学生也可以提出感兴趣的题目,自行查阅文献设计方案,与教师探讨,然后开展相关安全项目的测定、综合比较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及预防措施等。通过这种基于研学理念的《食品安全与检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学生对感兴趣的选题开展实验探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全面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四、结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