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食品调查报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困境与进路
摘要:我国食品安全公共事件频发,流通领域是食品安全治理的关键环节。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零散性、多样性、不可见性来、来源的复杂性、网络食品安全问题的凸显性和可预防性,使得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呈现人力不足、持续性和全面性不足、技术性水平不足、法律规定不足等困境,采用流通企业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市场经营者逐渐自觉成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加强对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对固定性经营和流动性经营进行区分监管等寻找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改革进路。
关键词: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流通,目前业界尚无统一的定义,普遍地理解为,食品流通是对食品、相关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田间到餐桌的有效率、有效益地流动。食品是一类特殊的商品,属于商品流通的组成部分。食品流通领域具体包、括食品的采购、储存、运输、销售(批发和零售)等环节。食品流通领域是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关键场所,也是生产和流通环节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集中爆发场所。消费者往往是食用购买食品后发生隐形或显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而相较于食品生产领域,食品流通领域具有相对的集中性和公开性,更易于发现与查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流通领域不失为食品安全管控的一道关键防线,可以反作用于生产环节加强食品安全。
一、我国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问题
近年,流通领域的普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违法使用非食品添加物三聚氰胺(乳制品、鸡蛋等)、氯霉素(水产品)、甲醛(螃蟹、银鱼)、注胶(虾)、瘦肉精和抗生素(肉产品)、孔雀石绿(多宝鱼)、硝基呋喃代谢物(大闸蟹)、苏丹红(鸭蛋)、色素和亚硝酸盐(熟食品)、吊白块(面食和豆制品)、甲醛、福尔马林(蔬菜)、硫磺(姜)以及农残超标、假冒伪劣(用鼠肉、鸭肉、狐狸肉等充当牛羊肉)等。客观而言,流通领域作为食品进入消费者手中的重要环节,其食品安全问题涵盖了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所有食品安全问题,包括生产者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经营者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生产者和经营者共同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从食品安全问题的责任方来看,有来自生产者的责任,比如: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不安全因素,有来自存储、运输者的责任,因错误的存储、运输方式导致的食品腐烂、变质等,有来自销售者的责任,比如:食品过期、变质,或者为保鲜、增加色泽而添加甲醛等不安全物质。单就流通领域而言,从流通环节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在采购、运输、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从食品的种类来看,我国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生鲜食品、加工食品两大类。从食品包装类型来看,我国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包装食品(食品包装问题)、散装食品、裸装食品。流通领域往往对食品采取形式监管,比如:生产日期、QS认证、保管等方面有明确规定,但缺乏实质监管,比如:缺乏品质检测等。我国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呈现为:(1)食品安全问题的零散性。经营者众多,食品种类繁杂,不安全因素呈现零散化分布;(2)食品安全问题的多样性。食品种类的繁多及违法手段的千奇百怪导致食品不安全问题呈现多样性特点;(3)食品安全问题来源的复杂性。食品安全问题或来自单一的生产者或经营者,或由多个生产者和(或)多个经营者的共同行为导致;(4)食品安全问题的不可见性。卫生部2003年的《食品安全行动计划》指出,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物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正经历着由“看得见”向“不可见”(需要借助工具检测)的方向发展变化;(5)网络食品安全问题的凸显性。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店、网上超市等食品流通形式日益兴盛,网购食品现象普遍,但是网络法律规范严重滞后,网络食品监管空白,网络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6)食品安全问题的可预防性。流通领域是食品进入消费者之前国家把控食品安全的最后环节,可以通过预防不安全食品流通,从而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二、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困境
我国从食品卫生法实施以来就确立了政府对食品流通领域进行监管的职责和权力。政府自1985年设立卫生部,到1995年颁布食品卫生法,直至2009年颁布并于2015年修改的食品安全法,监管机构对食品均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因此,公众普遍认为食品安全的监管只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责,生产者和经营者只要做到自律,消费者也只能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通过维权的方式对食品安全起到一点微薄的监督作用。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监管主体为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监管者为国家监管机关,涉及多个行政部门,包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农业部门等;被监管者为流通领域掌控食品安全的主体——食品经营者、市场经营者,主要包括: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便利店、展销会、摊贩、小作坊、小食品店等实体,以及伴随网络经济应运而生的网店、网上超市等虚拟经济体。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消费者直接面对的是超市、农贸市场,认定其为当然的销售者,但严格而言,超市、农贸市场、展销会并非商品的实际销售者(自营商品除外)。为了与实际销售者区别开来,本文将超市、农贸市场等提供销售场所的情形界定为“市场经营者”,销售自制商品时仍为销售者。市场经营者对在场食品销售者有监督管理的责任,销售者对生产者的食品负有监督管理的责任。而从行政监管而言,流通领域中,市场经营者和销售者为被监管者。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特点主要有:(1)监管相对集中;市场经营者的出现,将众多食品集中销售,形成现代的主要销售形式。(2)监管的复杂性。生产和流通领域食品不安全因素的多样性使得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呈现复杂性;(3)监管机构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偶然性。面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问题的零散性和多样性,源于抽检的监管制度本身的特性,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难以摆脱“食品安全问题泛滥—打击—食品安全问题暂时缓解—再度猖狂—再打击”的怪圈。抽检到的概率很低,导致违法成本低,商贩必然会产生侥幸心理。突击的方式、打探消息的方式、真假参杂的方式等,使得监管流于形式。目前我国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薄弱,面临诸多困境:(1)监管机构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人力不足。面对浩如烟海的食品,监管机构要做到逐一监管,其有限的人力、物力可谓“杯水车薪”,无能为力。(2)监管的持续性和全面性不足。商务部《2008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要求是“零”风险而不是“可接受风险”,监管的持续性和全面性需求愈加强烈;(3)监管机构的监管执行力不足。刑法增加食品监管渎职罪来督促食品监管机关加强监管力,然而该罪为结果犯,针对“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情形。并不能解决人力不足与监管的全面性需求的矛盾。(4)监管的技术性水平不足。随着导致食品不安全成份的非法添加物等朝化工或医药等需要科技辨识的方向发展,对网络食品安全监管还需要网络技术,然而监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能满足需求。(5)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参与性不足。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部门履行各自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监管形式单一,缺乏社会力量的参与。(6)对超市、农贸市场、小作坊等的监管责任及其监管不善的法律制裁仍处于法律盲区。目前流通领域食品安全问题多采取事后追究和制裁,导致实践中监管机构对各被监管主体的监管制裁不力、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不少被监管企业(如沃尔玛超市等)出现屡失诚信,食品不安全问题屡犯不止,屡罚不改的畸形现象。(7)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分级制度,对规模较大企业的监管更加严格。然而,实践中并没有区别。消费者在规模大的企业购买的食品与在小作坊等购买的食品的质量相比,并没有格外的保证。没有起到因监管严格产生的对消费者食品安全的引导作用。任何流通组织销售的食品都没有食品安全的保证,消费者对任何的流通组织都是不信任的态度。
经济学下畜牧业经济发展与转型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畜牧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生产水平。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是一个系统与整体,需要充足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作为基础,而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农业生产对肥料的需求,也可以为“劳动力”的增加提供保障。工业发展能提供充足的原料,满足人们当前对肉类的多样化需求,为国民经济及个人收入水平的增加奠定基础。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所占比例超过50%,如在美国畜牧业占比为50%左右,在英国占比为60%左右。对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而言,畜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占70%。我国畜牧业在农业产值中的占比只有35%。畜牧业相对发达的国家,肉、蛋、奶人均摄入量是我国的2~3倍,因此,必须加大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力度。当前我国粮食生产行业不断发展,畜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农业技术及工业产品的生产与改革等提供支持,满足国内对畜牧业发展的需求。
1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分析
1.1促进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在进入到新世纪之后三农问题就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多次把这一问题写入每年的红头一号文件中。而畜牧业的发展可以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便利与推动作用,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发展奠定作用。同时也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危机。与种植业相比,畜牧业具备投资小、受自然因素影响小等特点。所以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可以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积极有效地推动作用,成为经济发展中新的亮点,让农村经济可以得到更好地发展。
1.2有利于农业结构优化
当前各行各业都在极力追求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发展由于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使农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国家制定并大力推行各种措施后,农业已处于供需相对平衡的状态。这些成果的取得与农业发展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畜牧业如果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对农业结构的改进起到推动作用,让三元结构发展的速度得到提升。与此同时,畜牧业的发展还可以使农村剩余产品和剩余劳动力之间的相关转化关系变得更加明朗,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2畜牧业相关理论研究及作品评价
卫生检验实验教学革新
作者:杨金玲 杨海霞 公维磊 李晶 陈廷 王长芹 单位:济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实验教学是卫生检验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基于实际问题的一种认识活动。学院从2005年起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把科学探究贯穿实验教学始终,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不仅获得了卫生检验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习本专业的兴趣,增进了对“卫生检验”学科的理解[1]。本次改革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卫生检验实验教学要突出探究活动的主题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实验的学习由“照方抓药”式向“探究式”转变,实验教学首先应该注意选题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要突出探究活动的主题设计,并尽可能地以科学探究的方式来组织和呈现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卫生检验专业知识。在这里,教师应注意必须放弃话语霸权,不能限定过死,更不能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猜想,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如,结合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设计“大运河污染现状调查”、“纸质食品包装的利与弊”等课题,要求学生独立搜集相关信息,走向市场做调研,确定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案。又如,在学习氟的测定时,教师可以结合氟在生活中的存在,设计“饮用水中氟测定”、“牙膏中氟的测定”等,引导学生探究不同样品前处理方法。在这些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会必要的技能和技巧,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卫生检验实验教学要设计好探究的水平层次
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活动设计有多种形式和不同的水平层次,当学生的探究水平较低,或探究活动难度较大,就离不开教师引导,随着学生的探究能力逐渐增强,教师过多的参与又可能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性,降低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分析学生现有探究水平,正确处理好学生的独立程度和教师的调控程度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科学探究划分为5级水平,供教师把握学生科学探究自主性水平时参考。
食品标准与法规案例教学的建设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来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方式。食品标准与法规对从事食品相关工作有很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提升教学效果,天津农学院采取案例教学法,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食品标准与法规;应用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政府、企业、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适应国家对食品质量安全人才的需求,天津农学院2006年建立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并招收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1]。《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政策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及时代性都很强,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及研发必须遵守的准则,也是监督、管理的依据,是食品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该课程的设立就是为了培养了解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律法规的食品安全人才[2]。但是随着信息的发展以及我们国家食品标准和法规的快速更新,传统的授课方式及食品标准与法规教材内容限制了学生随机应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课程教学目标不相吻合,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脱轨,难以在整个教学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作用[3],所以天津农学院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较大的创新,自2012年开始实施案例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我们的教改方法作一总结,以供参考。
一、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食品标准和法规内容更新快
自2009年《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食品相关的标准法规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2009年颁布实施了我们国家的第一部食品方面的法律《食品安全法》,并于2015年修订,其更新间隔相对较短[4]。截止到2017年底,国家卫计委清理整合近5000项食品标准,把以前滞后、缺少或矛盾的整合成新的食品安全标准,492项国家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规范、标签、相关产品、添加剂、检验方法,基础标准调整11260多项指标;我国标准框架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和主要发达国家标准基本一致,部分类别标准已经走在世界前列。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安全工作标准化管理的技术法规,也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定依据,是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消费者保护自身利益的有力武器,是食品进入市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食品生产经营、检验、进出口、监督管理应当依照执行的技术性法规,是世界各国政府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对保证食品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以及维护食品的正常贸易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教材从编写到出版时间一般在1年以上,所以目前食品标准与法规方面的教材内容滞后于标准与法规的实际变化,无法适应教学需求,学生应掌握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动态。
(二)课程内容缺乏吸引力及实践性
乡村社区教育中心开展老年教育思考
一、开展老年教育实验的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入,重视发展老年教育,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成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要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教育部等九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将老年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重点任务,要求改善基层社区老年人的学习环境,完善老年人社区学习网络,建设一批在本区域发挥示范作用的乡镇(街道)老年人学习场所和老年大学。国务院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对加快发展老年教育,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提升老年教育现代化水平,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江宁的老年教育起步于1992年,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中国老年教育协会等的关心指导下,2001年江宁区委、区政府成立了老年教育协会,组织、协调、服务、督促全区老年教育,江宁老年教育步入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逐步走在全国前列,满足老年人求知、求乐、求健康等需求的老年教育三级办学率先实现了全覆盖。老年教育越来越成为社区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江宁的老年教育有三种办学形式,一是东山模式,即老年大学和社区教育中心分开独立办学,有自己独立的校园和管理模式;二是湖熟模式,即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兼办老年教育,老年教育完全纳入社区教育行列;三是汤山模式,即老年大学和社区教育中心在一个校园内,有2套班子,合作办学。多年来,汤山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充分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实现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有效融合,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2017年,汤山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积极开展了《社区教育中心开展老年教育的实验》的项目研究,该实验项目于2017年6月获批为江宁区社区教育实验项目。
二、社区教育中心开展老年教育实验的具体做法
“社区教育中心开展老年教育的实验”项目研究目前已进入中期研究阶段,该实验项目研究实施一年来,我校实验项目研究小组能从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更新观念,创新实践,认真制定和实施实验项目研究计划,强化过程管理,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研究实践工作。1.成立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研究小组,中心主任亲任组长,成员包括社区教育中心及老年大学教师,分工协作,开展研究。2.网上查阅大量老年教育文献,编辑“老年教育有关论述”,形成实验项目研究理论基础,供研究小组人员参阅借鉴。3.组织开展《汤山街道社区居民学习状况及需求情况》问卷调查,了解汤山街道老年居民的学习状况和切实需求,在此基础上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为实验项目研究提供准确的研究依据,进而为老年教育实验工作探索有效方法。4.积极组织开展各项社区老年教育培训活动,满足辖区老年居民的终身学习需求,推进实验项目研究的开展。一年来,我们组织大型老年教育活动六场,普通中小型培训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如“整合各方资源,努力办好居民满意的社区教育”,“喜迎,书写家乡美”书法笔会,“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区级开幕式,“汤山街道老年大学第四届文化艺术节”等,深受老年居民喜爱,参与人数众多,内容丰富,“南京晨报”“江宁电视台”曾报道宣传我校举办的几项活动。另外,我校还积极组织老年学员参加省市级的多项比赛,如书画大赛、“赞歌献给党,喜颂”歌咏大赛等,荣获多项大奖,以此激励老年学员参与终身学习的热情,为探索老年教育的新途径提供依据。5.积极探索,实现社区老年学校与居民学校的有机融合。协调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老年学校与居民学校形成一套领导班子,统一教育目标,统一教育活动阵地。围绕实验项目的研究,积极开展“送教下乡”和“送科技下乡”活动。走进社区居民学校,开展老年教育,为社区老年居民送上“健康养生”、“时事政治”、“文明素养”、“农业科技”、“农产品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扩大老年教育的覆盖面,促进社区居民学校与老年学校办学教育机制的不断融合。2018年4月27日,成功举办“江宁区社区老年学校教学管理现场交流促进会”,展示汤山社区老年教育教学管理现况成果。6.创新形式,实现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与老年大学在老年教育方面的深度融合。积极整合双方的教育资源、教学课程、师资配备、软硬件设施、教育培训活动、教科研、新闻宣传等,实现互助合作,资源共享。围绕实验项目的研究,开展社区教育中心老年教育课程的研究。2017年开始,根据汤山老年教育的需求,我校开设了太极养生、声乐、广场舞等21门课程,拥有30个培训教学班级,及时了解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我校又于12月开办了“新型摄影班”,竭力满足老年学员的终身学习需求。创新思维,推进实验项目研究的开展。7.结合实验项目的研究,开展实验调查、研究、总结等工作,写出多篇高质量的论文、案例和研究报告,形成老年教育方面的实验研究成果,促进社区教育工作的内涵、特色发展。8.创新工作思路,谋划新的发展。积极创新探索课堂教学、社会教学和远程教学、教医养结合等多种教学形式,加强社区老年教育阵地建设,凸显社区教育办学名片、品牌和特色。9.通过实验研究,继续扩大老年教育的覆盖面,坚持“扩容”、“延伸”、“创新”的教育办学思路。办好让社区居民满意的老年教育。10.以本实验项目研究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我校社区教育品牌“清泉书画”,进一步培塑“免费电脑培训”这一市级农村特色培训项目,促进汤山社区教育工作的内涵发展。
三、“实验项目”研究取得的一些成效
1.及时总结社区教育中心开展老年教育的工作实践心得、经验,组织项目研究小组人员撰写老年教育方面的论文、案例等。近一年来,项目研究组成员写出5篇研究论文,其中《创新,汤山老年教育生命力所在》、《汤山采取新举措,全力打造现代化老年大学》、《坚持老年教育办学宗旨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篇论文在《实践与探索》杂志发表,论文《目前农村基层社区老年教育的瓶颈所在及其对策》在《中国农村教育》杂志发表。项目研究小组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研究,撰写形成了《汤山街道社区居民学习状况及需求情况问卷调查报告》等;郭军、唐国江撰写的论文《实现乡村社区老年教育全覆盖的做法和思考》已报送中国老年教育协会,有望获奖;汤山街道古泉社区老年教育的“教养医体文结合”实践被写入全国《五个十工程.社区老年教育全覆盖县(市)区项目》成果,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研究的开展。2.实验项目研究小组还能以本实验项目研究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我校社区教育品牌“清泉书画”,进一步培塑“免费电脑培训”这一市级农村特色培训项目,促进汤山社区教育工作内涵发展。3.汤山各社区居民学校与老年学校,在社区教育中心的引领协助下,已逐步走向融合,教育活动完全统一,社区教育活动宣传统一归到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中心的5位教师,分别有自己负责结对的社区居民学校,每月开展送教下乡或指导调研工作,中心设有教师“讲座菜单”,提供给各社区,社区校可根据居民需求随时点讲座,社区一有需求,教师必及时认真做好讲座的一切工作,2018年上半年,我校教师已下社区开设讲座近10场,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四、“实验项目”研究的进一步思考
小学科学学生学习能力培养(3篇)
第一篇:小学科学教学学生自主能力培养
一、精心设疑,促进学生对问题深入探究
学贵有疑。只有疑,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增加探究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精心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与驱动下,激发探究欲望。例如,在讲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并且播放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最后设置情境问题:“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时,教师首先将一个鸡蛋沉到盛水的杯里,向学生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让杯子里的鸡蛋浮起来呢?”并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接下来,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各种沉在水里的物体,让学生探究怎样才能让这些物体浮出水面。这样,学生就了解并掌握了使物体浮出水面的方法,开阔了思路,享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二、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科学教学中必须贯彻这一理念,多给学生动脑思考与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自主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实现由知识灌输者向学生学习的点拨者转变,不能越俎代庖,剥夺学生主体活动的地位。例如,教学《我们吃什么》,在学习本节之前,教师让学生从家里把各种食物带到课堂,学生带来的食物种类很多,有花生、牛奶、馒头、大米等等。一上课教师就问:同学们带来这么多的食品,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们发现食物的种类太多;有的学生说食物颜色非常多;还有学生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很多,主要有蛋白质、钙、铁、碳水化合物等。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我们能利用已有的器材检验一下各种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吗?各组学生通过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几乎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材料是学生自己搜集,营养成分是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的,验证是学生根据教材提示完成的,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引导与点拨,学生在亲手实验中发现规律,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三、引入游戏,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游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将游戏引入课堂,活跃课堂,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例如《物体会导电吗》涉及到人体导电这一知识点,这时教师可以引入游戏环节,让各个小组成员用多节小电池连接成电路,接下来用手连接线路进行实验。可以看到线路上的小灯发亮,把手松开后观察小灯泡是否还亮。再如,在讲解磁铁时,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整合,将教材内容设置成游戏形式,这样课堂教学中就不必刻板地让学生进行磁铁的性质的理解与记忆,而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生活的常识,磁铁的性质必然得以掌握。在动手实践中可以让学生积极动手,“研发”磁力玩具,如磁力小汽车、磁力船只等。这样,教学融入游戏,学生乐于接受,探究能力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培养。
城郊学校预防教育管理有效策略
摘要:城郊因地缘的复杂性,近年来已成为流入的重灾区。因此,城郊学生预防及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本文根据工作实际情况,积极探究如何有效对青少年进行预防教育,总结有效的教育宣传及管理策略,以使预防教育取得实效。
关键词:城郊学校;预防教育;策略
虽然当今社会的蔓延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城郊因地缘的复杂性,近年来已成为流入的重灾区。有些青少年好奇心强,自律能力弱,若因交友不慎或者好奇心驱使染上,那无疑就预示着人生的枯竭。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应勇于承担责任,做好预防宣传教育活动,帮助青少年远离,健康成长。
一、追根究源,城郊学校地域的特殊性造就德育教育的复杂性
1.地域独特。城市近郊地域,各种价值观充斥,社会不良行为暗流涌动。加之我区近年来加快了经济发展的脚步,近郊农民因拆迁补偿到了数量可观的钱款,也使得社会不法分子闻风而来。2.生源构成特殊。城郊生源(以我校为例)大多为省内外进城务工或近郊农民子女。家长平日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有质量地陪伴孩子。这样使得城郊学生家庭管理及德育明显缺失,学校成了青少年道德与法制教育的主阵地。3.问题学生心理健康堪忧。一些学习成绩薄弱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自卑,缺乏自信,性格固执等心理问题。叛逆年龄受好奇心驱使,易受外界干扰和诱惑,有可能会选择不当方式发泄心中的压抑,于是为社会不法分子引诱、哄骗青少年误入歧途提供了便利。4.涉毒花样不断翻新,新型伪装更强。最令人忧虑的是大量新瞄准了青少年的生活。一些不法食品店、迪厅、网吧和网上购物将其包装成五颜六色的“糖粒”,迷惑青少年。
二、制度先行,青少年预防教育从完备的制度建设着手
学校应成立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先走访区禁毒办、社区禁毒专干了解我区流入情况,然后部署班主任对学生家庭情况深入摸底,登记有吸毒史的学生家长信息并对信息保密,以防影响学生校园生活产生自卑感。之后,将来自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调研撰写调查报告,再制定出学校预防教育工作规划,把具体工作布置到人,并将其纳入年度工作业绩考核。学校还应制定校园教师、学生涉毒事件处置预案,实施年度禁毒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只有各类工作制度完备才能有力保障我校禁毒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超市食品安全法律规制探析
【内容摘要】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从流通环节加大法律制裁更为现实和有效。对在我国食品零售市场占主导地位的超市实行法律规制,为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树立正确的标准和形象。法律应完善超市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在强化执法机关对超市监管职责监管的同时,加强超市的食品安全法律责任。
【关键词】商业超市;食品安全;法律规制
近年来,食品安全公共事件频频发生,蔬菜、猪肉、牛奶、鸡蛋、水产品、食用油等,但凡与老百姓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食物都出现了安全问题,老百姓惊呼:“还有什么食品是安全的?”与此同时,家乐福、沃尔玛、人人乐等国际国内知名超市也曝出了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俨然成为一个严峻的、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反思造成目前食品问题泛滥的根源以及如何从法律方面制裁和制止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与发展,使食品领域回归安全状态。没有买卖便不会有制造,规范食品销售市场,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为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树立正确的标准和形象,应首先对在我国食品零售市场占主导地位的超市实行法律规制。
一、超市食品的安全问题
超市是以顾客自选方式经营的综合性货物零售卖场。超市主要为众多生产者提供商品集中销售的平台,同时也有部分自营商品。超市是许多经济发达国家的主要商业零售组织形式,在我国也日渐成为城市居民的重要生活用品购买场所,其中以销售食品为主,生鲜品占一定比重。超市以其琳琅的商品为顾客提供“一站式”商品服务,同时还兼有商品质量好、价格低廉的特点,备受百姓欢迎。然而,随着国际知名大超市的入驻以及国内超市的兴起和发展,超市间竞争日渐加剧,超市食品安全状况基于行业特征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超市间竞争主要为价格竞争,商家为迎合消费者追求“价廉”的心理以及超市增加人气和销售量的需求,会降低质量,甚至参杂参假,生产或销售不安全食品;二是超市为实现商品琳琅满目的开店理念,不顾商品质量良莠不齐,盲目增加商品品种和数量,造成不安全食品隐患;三是超市基于成本考虑,会卖出过期的食品,甚至将过期食品回笼处理。我国超市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一是包装食品的食品安全问题。在超市食品中占主导的是包装食品,包装食品的存储方式不符合要求导致食品质量受损、包装标识不清、缺乏质量认证、出售过期的包装食品。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在调查中发现,包括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等跨国企业卖场里,销售食品的生产日期(包装日期)、保质期、QS标志等标识不全,进口食品无中文标识等现象普遍存在。[1]最高人民法院消费者维权典型案例中“超市卖过期阿胶”事件。二是散装食品、自制食品问题。超市出于“货卖堆山”的经营理念,往往不将生鲜食品密封,而是暴露在空气中,顾客可以随意品尝或捏摸,容易导致食品被“二次污染”。比如,长沙家乐福超市发光猪肉事件、深圳沃尔玛被曝出的后厨一月不换油事件等。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我国首份《超市自制食品调查报告》透露,接受调查的32家大型连锁超市中,超过一半的超市都承认自制食品已成为接到投诉最多的一个环节。[2]三是加盟店和联营、出租、招商食品、企业自送食品的安全问题。超市允许加盟店70%的商品可以自己采购,加盟店的食品安全实际不受超市管理。超市自制食品中,自营仅占少数,其他大部分来自联营和出租。联合经营和出租柜台,超市对其经营的食品来源不予过问,只收取一定场地费用。招商食品、企业自送食品的食品安全超市只是偶尔抽检,对其经营环境和食品安全无法掌控。上海“染色馒头”就来自企业自送食品。加盟店和联营、出租、招商食品的进货来源往往是批发市场、小作坊或食品卫生条件极差的小企业。大量的未经食品安全检验、无生产资质、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的食品堂而皇之地进入超市,是目前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起因。
二、超市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问题
(一)超市食品的安全监管问题。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由县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目前,质量监督局和工商局对超市的监管主要采取定期抽查、随机抽检的方式,然而,食品是消费者每天都要面对的,不同品种的食品、不同生产商生产的同种食品、同一生产商生产的不同批次的食品都有可能存在安全问题,不是简单的抽查便可以发现和查处的,这也使得许多生产商对能否查出食品安全问题抱有侥幸心理,甚至挖空心思去寻找执法人员查处的时间和规律来应对执法机关的监管,由此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屡查不止,甚至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目前看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大多都是事后追究和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