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事迹材料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地矿局中的廉政教育发展
江西省地矿局物化擦未队以‘•十六大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以“两加强、三突出”为特点,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宜传力度,营造清政廉洁的社会氛围。这个大队党委为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宣传力度,营造清政廉洁的社会氛围,坚持做到及时宣传表彰党员干部中的廉政先进个人。 副队长李幼华为党的事业尽职尽责、为群众利益鞠躬尽瘁的良好品格,得到了大家的公认。该队党委及时进行宣传表彰,事迹材料写成新闻稿以后,分别在《风范》、(江西地质矿产》发表,于2004年2月12日被省直机关工委授予“省直机关工委勤政廉政先进典型”荣誉称号,局纪委号召全局党员向他学习。 该队纪委书记廉洁从政反腐倡廉的《铁骨爱心刘启灿》的新闻稿,在《风范》等报刊杂志发表以后,被评为江西省纪委、监察厅的年度“好新闻奖”。与此同时,他们还在大小会议上播放廉政教育电视录像,每季度在宣传栏里刊登廉洁从政典型事例,并为每个党支部发送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材料。为进一步做好勤政廉政工作,该队专门订阅13份2005年《廉政瞪望》发到各党支部。 二是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努力塑造‘.廉荣腐耻”的环境氛围。这个大队党委先后制订了,《物化探大队廉政建设工作细则》和廉政谈话、公务接待用餐标准等六项制度,坚持做到:凡是重要会议,党政领导都要讲廉政;凡是队上重大举措,队上都要请有关职能部门参与检查监督。同时建立“对话平台”,以人为本,“高唱廉政、警钟长鸣”。 在此基础上,这个大队党委还注重抓好廉政建设“三突出”: 1、突出抓好重点人员教育—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上。 一方面对于新上任的中层领导干部和群众反映有问题的领导干部,能及时做好工作。另一方面坚持干部任前谈话以及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制度,建立和健全廉政档案和年终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等工作制度。并结合地勘单位高度流动分散的特点,认真把好党内监督关,紧贴党员干部思想实际,重点开展干部权力观教育、干部自律教育和党风党纪教育。 2、突出抓好源头萌芽教育。 对干部任职提升,由纪委或组织部门进行廉政谈话,队上重大事项出台,由党委直接研究讨论,重大节日、重要事情,由纪委下发文件,明确纪律要求。为此,大队和分队都设有队务公开宣传栏,较好地减少职工群众误会,增强了办事透明度。 3、突出监督检查。 党委、纪委定期不定期下基层检查党风党纪,听取职工群众对党员干部的反映,认真把好检查关。今年,纪委、监察部门对九江、赣州、弋阳等野外基地部分经济费用进行清理检查公示,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年度考核工作通知
一、考核的范围、对象
参加年度考核的范围、对象是全县各级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全体工作人员。
二、考核的内容
考核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三、考核的原则
考核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个人自评与组织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领导考核与群众评议结合,创新考核办法,探索考核新路子,使考核工作与时俱进。
四、考核的等次
高职院校医卫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探索
摘要:以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思政的融入,为高职院校医卫课程落实课程育人的任务提供参考。实践表明,“三融育人”模式的应用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关键词:高职院校;医卫专业;课程思政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医卫专业是一个特殊专业,其服务对象是人,最终目标是提高整个人类的健康水平。如何针对其专业特点,深挖专业课程育人资源,充分利用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政教育资源,涵盖并渗透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中,“同耕”责任田[2],形成具有医卫特色的课程育人模式是每一个医卫教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3]。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等专科课程的基础,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1+X”老年照护/母婴照护/幼儿照护等证书考证的必备知识与技能,在临床护理工作岗位中每天都要用到[4]。本文拟以我校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为例,对高职院校医卫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进行探索与实践。
1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
1.1明确课程思政建设方向
结合我校“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培养高素质医卫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及护理专业百年历史的文化传承和优质护理人才培养要求,确定课程思政建设方向。通过讲好南丁格尔和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典型事迹、我校护理专业优秀毕业生的优秀事例、我校护理专业的历史传承,将“人道、博爱、奉献”的护理专业精神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职业精神贯穿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始终。
1.2确立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水务局总支委员会党建工作计划
我们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提升我局党建工作水平,推动党建工作更好地发挥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和发展功能。以党建工作成效推进水利事业改革发展,为建设新时代美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根据我局党建工作实际,特制定此工作计划。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要以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首要任务,局党总支和各基层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能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局将为系统内所有党员干部职工统一制作发放学习笔记本,真正做到全覆盖、无死角。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全面系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深入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建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兴起学习宣传热潮并不断将之引向深入。局理学习论中心组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好“书记讲党课”,抓好党员学习培训;各支部要采取坚持自学、集中辅导和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确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统筹做好组织、协调、服务、督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精神上来,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系统全年集中学习教育不少于4次,各支部党员参加学习教育不少于5次,局理论中心学习组成员学习笔记不少于2万字、科级领导干部不少于1.5万字,一般党员干部职工不少于1万字。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局理学习论中心组、局办公室、局党办、各基层党支部
完成时限:2020年6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效、年底前完成规定任务,长期坚持。
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摘要:进入新时代,新建本科院校事业发展趋势依然迅猛,为满足教学评估等办学指标需求,此类高校不得不大量引进刚毕业青年教师来解决燃眉之急,导致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40岁以下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因此,提高其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势在必行。本文以滁州学院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为例,详细阐述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和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深刻探究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建设,并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新途径,力求切实把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路径
在全国教育大会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了新时代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并要求高校必须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提升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尤其是千方百计促使青年教师努力成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自觉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使命。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全社会大力开展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为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政策导向。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在于为地方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此类院校由于起步晚,导致发展不平衡、师资条件相对较弱,并且教师队伍中主要以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主,因此,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养,是新建本科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报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及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师德师风相关政策既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指明方向,也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要求。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地位,更体现出高等教育发展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目前,新建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占比大都超过一半,可以说,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扛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重任责无旁贷。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青年教师优良的师德师风,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据统计,新建本科院校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他们大多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而且与当代大学生言谈举止相似,形象特征相仿,思维形式相近,甚至年龄一致,无形中能够影响着大学生言行。青年教师在师德师风修养方面总体是好的,但是,也有部分青年教师的师德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对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进行研究,并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提升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修养的路径,不仅是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其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优良的师德师风是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底气和传道授业的灵魂,更是学校德育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新建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状况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个别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显现出以下几方面滑坡倾向。1.理想信念不坚,思政素养有待提高。部分青年教师自身存在理想信念不强、思政觉悟不高等现象,对师德修养意义认识不足,忽视理论学习,这样无形中淡化了师德的标准和要求,甚至将教师职业等同于普通行业。现实生活中,部分青年教师不积极参加政治学习等活动,甚至有时在公开场合或者课堂上散布非主流思想,发表消极负面言论,错误评论不良社会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想信念不坚,觉得个人道德问题不属于师德范畴。2.育人理念不强,唯科研意识需要弱化。新建本科院校大都属于转型发展学校,起步较晚,因此,在大学全员育人理念方面相应的体制建设仍不健全,存在唯学历、唯项目、唯论文等片面追求科研成果的现象。学校为了发展,会出台相关科研成果奖励政策,比如对于获批省部级、国家级科研项目或者发表国内外高级别论文的,学校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措施或者物质奖励等,在这种考核评价机制导向下,让青年教师唯科研意识不断增强,滋生青年教师全员育人理念淡薄、片面追求科研业绩等不良现象。另外,尤其是新建本科高校财力较少,有限的资源用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课时津贴投入不足、教学考核评价不完善,导致部分青年教师投入备课的精力少、课堂育人随意,教学过程缺乏吸引力,不能“授人以渔”,与育人宗旨存在差距。3.奉献精神不高,集体观念亟需提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青年教师奉献精神较弱,平时容易急功近利,较为看重物质利益。一些青年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课堂上授课不认真,较少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另外,还有的青年教师不愿意花时间关心爱护学生,觉得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自己毫不相干。现在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大多为独生子女,平时工作中除了学校规定必须完成的基本工作量外,不愿意多付出,更不愿意融入团体,存在着追名逐利,唯利益至上、奉献意识不高、集体观念不强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人才培养的效果和文化传承的美誉。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创新(5篇)
第一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创新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他们,积极探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能够出色的完成历史赋予的各项使命。
关键词: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创新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具体又分为这样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位公民都应该认真学习,积极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本文立足于大学生这一群体,重点探讨如何让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出存在的误区,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从而让大学生们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
【摘 要】当下高校的声乐教学要注重在课堂上融入多角度,多方面的内容,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品质。在认识不同类型的乐曲风格时,学生们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音乐体系。高校的声乐教学中需要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元素所在。传统音乐有着多方面的特征,它对学生深入学习声乐有很大帮助。本文将对当下声乐教学的现状以及传统文化的特征进行探索,并为解决相关教学问题提出相关的教学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
文化教师要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本身的音乐素养是保障整个课堂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上为学生们灌输传统文化的正确概念以及思想。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顺应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并在教授乐曲的过程中,注重带领学生们去深刻领会每首乐曲的作曲目的。丰富的教学环节,适用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学生们的音乐感知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高校声乐教育融合传统文化的现状与特征意义
在当下科学技术备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网络上的内容越来越感兴趣。许多高校学生对网络上的热词等潮流文化十分感兴趣。而这些做法不免使得传统文化的弘扬处在了一个十分弱势的地位。青年人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培养这一代人弘扬传统文化的能力是促进我国进一步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保障。在某种程度上讲,我国屹立在世界之林中的地位需要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做保障。当下,高校教师不仅仅要在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而且对于其他类课程的学习来说,教师也要综合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注重人文精神在课堂当中的融入。声乐教学起源于西方国家,许多学生学习的萌芽阶段是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开始的。所以,他们常常表现出崇尚西方文化的现状。当下,教师要大力扭转这种思想体系,为学生们建立良好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演唱以及表演过程中,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积极地展现在大众的眼前。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之一,它经历历史的洗礼,经久不衰,依然屹立在人们的眼前。这在很大程度上彰显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特征。首先,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体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这些传统文化也正是人们在生活生产的过程中自发创造演变出来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地进步,这些传统文化永远不会被磨灭。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是相对稳定的。弘扬经典的中国文化不仅是促进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在宣传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的社会也在不断进步。高校教师要注重将传统的文化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内容中去,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丰富自己的价值体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与价值观,而且在全民素质基本提高的基础上,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能够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发展趋向。在认识传统文化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人们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风向来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华民族的特色,能够帮助学生们对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及其民族特色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而且当下声乐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网络上的资源也十分丰富,这些条件都为学生们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区别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声乐文化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且在了解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自信心等都会得到相应的增强。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方法
(一)正确认识声乐,端正弘扬传统文化动机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探析
【摘要】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树立其“三观”的重要途径。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探索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方式,使专业课程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人才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开展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为出发点,通过走访调研,归纳和分析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难点,结合学校自身发展提出多方面的探索实践方案,可以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1前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我校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在以往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工程素养和工程能力的培养。教育部于2017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实施内容、载体、路径和方法[2]。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教育来实现的,课程思政是要将时代精神与社会正能量引入课堂,使学生入心入脑,鼓励青年一代茁壮成长,成为国之栋梁。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主渠道,在大学课程占主要位置。因此,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开展课程思政育人工作尤为重要。电子信息类专业除了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育人的主阵地外,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同样不可忽视。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论文针对如何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资源,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思政教育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2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引导机制不够完善。学校领导是“课程思政”的引领者,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是“课程思政”的指导者,学院领导以及教研室负责人是“课程思政”专业课程体系的规划者,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的落实者。目前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性意见中,提出了人才培养方案要以“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为指导,突出“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为了减少教研室主任的工作压力,教研书主任和支部书记分别由不同人担任;且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时间短,平时积累不够,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能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本专业的课程思政方案和相关要求。
2.2与思政课教师协作不够“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属大思政体系,共同承担“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其方向和功能性具有一致性。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还处于幼年成长期,而与其同向同行,开设多年的思政课程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方式资源、课程建设资源、优秀教师资源、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观念资源以及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方面的资源。思政课教师属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没有出台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相互交流沟通机制,尚未搭建课程思政交流平台,缺少资源共建共享渠道,单靠教师个人主动去找思政课教师进行相互沟通的机会很少,专业课教师缺少从思政课教师获得其所积累的思政素材和资源,造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两张皮”的普遍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