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师风师德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师德师风研究的热点内容
【摘要】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高校教师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师德师风对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以及社会风气的引领起到关键影响。基于共词分析方法,研究我国高校师德师风领域学术论文的整体概况、高频关键词和研究热点。结果表明:高校师德师风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这一领域的科研合作成果较少,结合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不多。与此同时,高校师德师风的内涵和重要性、发展现状及对策、考核评价、建设重点和难点,以及新时期的社会背景都是主要的研究热点。此外,这一领域存在忽视理论性、缺少定量分析和数据支撑、综合性和评述性的文献较少等情况。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共词分析;研究热点
一、高校师德师风的研究热点
(一)历年发文量分析
学术论文的发文量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该问题的影响程度。统计336篇学术论文,可以得出高校师德师风研究领域的历年发文情况,自2001年,针对高校师德师风的研究开始出现,开始发文量较少。2006年之后,学者对高校师德师风的探讨增多,发文量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虽然在2017年略有下降,但是随着2018年《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出台,关于高校师德师风的发文数量迅速增多。从整体趋势上分析,高校师德师风的相关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发文数量也将日益增加。(二)高频关键词的分析笔者通过识别和分析关键词,从统计的学术论文中获取原始关键词1120个,按照高频关键词计算公式[1],得到频次超过20的关键词,即高频关键词共8个:发展对策、高校教师、建设重(难)点、现状、内涵、重要性、评价、新时期。
1.高校师德师风的内涵。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高校师德师风的内涵。史晓东从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对师德师风进行界定,认为师德师风包含师德和师风,前者指向教师的内在精神品质,反映个体品德修养;后者指向教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反映行为习惯[2]。周宏分析了高校师德师风的特别属性,提出示范性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属内涵,决定了高校教师在师德修养方面不应满足于不违反法律法规和既有职业道德规范,而应该追求卓越化,为人师表,创造更高的职业幸福[3]。总体来说,目前鲜有专门研究高校师德师风内涵的论文,现有研究大多数缺乏深层分析,没有细化高校师德师风的具体内容、标准、特征。师德师风内涵是开展高校师德师风研究的基础,必须准确把握。
2.高校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首先在观念上要提高认识,明确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高校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行探讨。有的学者从高校层面出发论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如回春园提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和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4];有的学者则基于国家、学校、个体角度探讨其重要性,如荣立和认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党的建设、学校事业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5]。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建设,还影响着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意义深远。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浅议
摘要:本文立足于师德核心要素,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了解师德核心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核心要素特征,最后对如何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总体而言,开展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具有必要性,需要从正面引导、强化育人意识等方面,全面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关键词:师德核心要素;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1前言
师德是教师人格品质与思想道德的体现,是教师一种特定的群体道德;师风作为师德的外在表现,是教师长时间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与行为习惯。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必须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高校工作的重点。
2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问题研究
2.1师德核心要素分析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制定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方面详细介绍了高校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文献在对上述要素进行总结归纳后,将“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三方面认为是师德的核心要素。
师德师风建设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环节
【摘要】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是前提和基础。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优秀与否、高尚与否、合格与否的核心指标。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是国家和教育部顶层设计的,彰显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重大,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宽广。
【关键词】师德师风;立德树人;制度保障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在从教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道德水平;所谓师风,是教师队伍的高尚风格。师德师风不是虚无缥缈的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是体现教师素质内涵的核心和灵魂。作为人民教师,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高尚的师德师风。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1]。
一、制度保障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强大后盾
师德师风是教师从业立志的基石。教师没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就不能成为学生追求知识的精神支柱。近几年来,党和国家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位。从2014年到2021年曾经在多次讲话中提出师德师风建设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出台多个有关师德师风建设条例,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措施,这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强大后盾。师德师风建设实行党政主体责任制。国家为了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强调各高校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委书记和校长抓师德同责,是师德建设第一责任人,二级学院具体落实,教师自觉遵守的工作机制。有了党政齐抓共管,就有了强大的组织领导[2]。师德师风建设从严格管理抓起。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国家要求高校建立健全师德失范行为受理与调查处理机制,对教师违反师德师风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要求高校设立组织机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建立受理、调查、认定、处理、复核、监督等程序,使师德师风建设细化。“师风、作风、学风”三管齐下。师德师风建设不是孤立的,教师、学生和干部永远是高校发展的三个方面,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师风、作风、学风”三管齐下,将师德师风、干部作风、学生学风“三风并进”共同建设、互相促进,为良好校风的形成打下基础。对专业教师,学院严格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教学工作,务必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仪表整洁、文明得体,不能出现迟到早退和拖堂现象,上课要备齐各项教学文件,不能随意调课和调换教室,不允许教师在上课时接听手机等。对领导干部,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勤政廉政,在工作中起表率作用。对学生,要求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勤奋、严谨、好思、创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探索进取。
二、师德师风建设意义重大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推动立德树人工作的深入发展。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知识创新的基地,也是精神文明的阵地。教师是以德治校的实施者,是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人才成长的引路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培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人民、热爱集体、热爱家乡。教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要培育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增强意识形态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培育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速实现学校办学目标。高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在办学定位上要选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才能实现办学目的。河北传媒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校期间就注意艺术设计、舞蹈表演、舞蹈艺术、国际传播知识的培养,奉行“把学生推到舞台上,把舞台搭到社会上”的理念,创作剧目。积极引导学生创作《小兵张嘎》《人民慈母戎冠秀》等情景剧,在社会上为人民群众公演260多场,在国外公演20多场。这些演出既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宣传了中国红色传统文化,也为加速实现办学目标做出了应有贡献。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时刻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句话,可能成为学生的职业选择。另一方面,教师的言传身教,对社会风气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现实的职业生活要求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坚持爱岗敬业、办事公道、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坚守基本道德规范,才能为立德树人贡献力量。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促进高校学风和校风的发展。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是学生成才过程中的向导。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工作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高校学风和校风的发展。
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及对策
[摘要]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师德和师风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特别是对于担负着基础教育任务的中小学教师来说,其行为更应具有示范性。
[关键词]师德师风;问题;策略
一、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敬业精神不强,缺乏献身教育的事业心
个别教师缺乏教育热情和爱岗敬业精神,不愿意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他们不用心去教育学生,不认真钻研教材,备课就只是简单地从网上下载课件,上课马马虎虎、无精打采,作业批改不认真,教学效果差。有的甚至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不能安心于教育工作,更谈不上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了,家长意见较大。
2.工作作风浮躁,缺乏责任感
有的教师精神萎靡、作风涣散、纪律松弛;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教师缺乏职业使命感,不讲政治、不讲原则,热衷于传播各种流言蜚语和小道消息,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少数教师与学生家长联系的频率较低。究其原因,就在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只重视教学工作,而忽视了思想教育工作,他们对家校联系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认为联系家长是班主任的事,班主任又常常认为只有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需要与家长联系,导致家庭与学校教育脱节。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研究3篇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篇1
摘要: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师德建设的深入,各高校在“底线师德”建设向“理想师德”建设深入延展时遇到很多现实问题。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师德建设内生动力,提出以“立德、立业、立人”为基本内容的高校师德建设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师德建设策略。
关键词:师德建设;策略;立德;立业;立人
随着师德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各高校在“底线师德”建设向“理想师德”建设深入延展时,不同程度地遇到建设内容“难深入”,建设举措“难落地”的问题。因此,通过聚焦师德建设的基础性问题,提出以“立德”“立业”“立人”为基本内容的高校师德建设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师德建设策略。
高校师德建设研究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借鉴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源于人的需求。另一方面,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高层次的需求就会产生。人的需求是人行为动机的产生根据,是人们对生存和发展所需条件的愿望反映。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从不同层次的需求出发来分析高校教师的行为动机。
1.高校教师需要“立德”以满足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从道德存在的社会视角来看,立德是指教师遵守社会对其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和教师职业伦理。一方面,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人,要遵守社会契约、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教师作为社会的一种职业分工,要遵守社会对教师“正当性”的规定,以符合教育对善的基本要求。因此,作为普通人,高校教师需要立德,以具备基本的道德保障和教师工作待遇保障,从而获得稳定经济收入和维持基本生存所需。
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论文
一、影响师德师风的主要因素分析
学生是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接受教育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知识的武装变得优秀。每个孩子都具有各自的特长和缺点,如何按照每个孩子的不同资质进行教学将是学生能否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的关键,但是家长没有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而是用金钱引诱学生多学,支付巨额择校费将学生送到最好的学校,甚至请学生的任课教师吃饭等。学生家长这些行为的出发点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但是这样的做法助长了教师的个人不良作风和学校的不良风气,而这又反过来影响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完全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家长的行贿让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功利心逐渐增强,长此以往就会让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态度产生改变,认为只有给钱他才会关心学生,由此一来学生就不能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这种作风终究会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不良影响。
二、学校的教育环境方面
1.校长在师德师风建设上起决定作用
在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获得专业知识的进步和道德修养的指导,而以校长对于本校教师的领导又间接地影响了学生受教育情况。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要管理的不仅是教职员工还需要管理好学校的各种建设。领导的公平公正的管理教师,教师的不良作风就会受到遏制,为了评职称升职加薪等目的进行行贿受贿、徇私舞弊以及尔虞我诈的行为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当然,领导自身的修养也不能忽视,领导作为学校的领头羊必须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端正作风,踏实工作,这样才能起到模范作用;学校是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校领导对于学校场所的管理就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有益的氛围之下学生更能融入学习和生活。一个好的学校可能离不开德才兼备行事公道的校长,但是一个办学比较差的学校却一定和一个品德低下徇私舞弊的校长有关。
2.学校管理制度和学习制度
学校的建设从狭义上讲就是学校校园各个场所的建设,但是广义上还包括各种管理制度和准则的建设,而且两者的位置没有孰轻孰重,都处在比较重要的位置。现如今很多的学校都没有那么重视学校的制度建设,其主要原因:首先,就是学校过于重视传统的应试教育,因为评判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一个学校的教学状况主要是靠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所以,虽然我们强调素质教育,还是有一部分学校以教学质量为工作的重心和出发点;其次,就是师德师风的管理制度没有建立或者完善起来,很多对于教师作风的规定只是一些道德方面的监督,少有被严格的规章制度明令禁止;最后,就是在教职员工和学生出现违规违纪行为的时候处理不当,更多的时候都是放之任之,没有给予公平公正的惩处或者奖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多的工作就难以得到正常的开展,更谈不上师德师风的建设了。
高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探究
摘要:教育之重,师德为基。结合高职院校师德师风的建设现状,围绕师德师风“三维四层”核心结构理论,由下至上地建立合适的学习、考核、奖惩、监督与宣传相结合的机制,让每位教职工从日常的教学、生活工作的每个环节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多层面、多渠道、多方位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通过长期的实践摸索,营造了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优化了育人环境,规范了执教行为。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探究
一、引言
师德师风是教师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与风范。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其品德修养和师德风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我院针对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更新观念、拓展师德内涵,确立正确导向,搭建建设平台,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下齐心共同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收获了良好成效。
二、高职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内涵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风,是教师的精神风貌、风气及作风的表现,是师德外化的主要形式。师德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阶级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涵与外延不尽相同。师德师风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一部分。师德师风的内涵应顺应时展,不断创新进步。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受到了西方文化思潮的较大影响,师生的思想观念、文化转变较大,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熏染,使高校教师容易身份混淆,模糊自身的社会角色和承担的使命。其中,“三维四层”核心结构理论,从敬业维度、育人维度、师表维度阐明了师德师风的核心内容,每一维度又从敬业、爱业、乐业、创业四个层次,动态培养及监测教师的师德师风,这也成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我们知道,教师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直接持续的,会影响其一生;同时,良好的师德师风对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也是深远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院通过深入调研、全面剖析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借鉴前人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寻求师德师风建设的切入点,将师德师风建设理论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和完善。
三、新时代高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的建立
高职院校建设师德师风论文
一、深刻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
近年来,高职院校广大教师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甘于奉献、为人师表,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同时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和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宏观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师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为此,高职院校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践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建设一支教书育人、乐于奉献、师德高尚、治学严谨、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准确把握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要求,明晰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任务
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是要激发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
(一)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高职院校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接触实际,了解校情,了解国情;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教育教学纪律,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以良好的教师形象影响和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