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项目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试点项目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试点项目

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工作方案

为推进我市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工作,完善城乡物流网络节点,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打造高效的城乡配送体系,根据《商务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落实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商贸通函〔2019〕60号)精神和省商务厅等五部门有关要求,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构建全国商贸物流核心城市、四省通衢枢纽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服务“三农”、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以打造城乡高效配送体系、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扩展城乡配送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和实现城乡配送共建共享共赢为核心,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建设,发挥苏区振兴、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试点县域全覆盖、省级城市配送试点城市和脐橙、家具、稀有金属等产业优势,探索出城乡高效配送的有效模式,逐步建立高效集约、协同共享、融合开放、绿色环保的城乡配送体系,切实发挥高效配送在保障市场有效供应、促进产业发展升级、解决城乡产品双向流通和网销“最后一公里”问题及消费安全等方面的作用。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国家开展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是落实党的关于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发展流通、保障消费、服务民生的重要抓手等工作要求,试点期间力争完成以下二项目标:

(一)试点项目建设目标。2020年6月前,确保我市四级城乡配送体系、无人机配送网络、绿色配送及信息平台、基础设施等高效配送项目建设按期、保质完成,并及时发挥作用。

(二)试点产业发展目标。通过建设的市县乡村四级城乡配送体系、标准化配送、无人机配送和物流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全市城乡高效率低成本配送快速发展。到2020年,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率下降到13.91%,商贸企业物流费用降到8%左右,企业标准化托盘保有量提高到40%,相关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率提高到60%,标准化配送车辆占有率从35%提高到50%,县、乡快递网点覆盖率提高到100%,共同配送率达到70%,共享仓储管理费用率达到90%。

阅读全文

电子档案管理试点案例分析

一、试点内容

2016年12月,《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确定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第一批试点单位的通知》确定本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钢”)为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第一批试点单位,ERP系统形成的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被纳入试点范围。试点工作以实现ERP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的全过程管理为目标,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归档范围与归档对象。基于本钢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成果,对本钢ERP系统涵盖的所有业务模块、子系统逐一调研,根据本钢实际情况,明确各业务模块和子系统需要归档的对象,并对各归档对象涉及的资源进行归集整理。

2.确定ERP系统采集或生成的元数据属性集。以信息网络时代数字资源长期、安全存储并能满足各种应用为需求目标,确定ERP系统元数据所包含的属性集,确定元数据采集方案及配置维护方案,形成一套相对通用、可复用的规范。

3.研究制定ERP系统采集数据的存储格式。将业务系统中有长期保存利用价值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采集提取到数字档案资源库,脱离原系统软硬件环境,在新环境中确保资源完整性、原始性。试点项目需要研究采集过程中数据格式有可能变异的应对方案,并随软硬件升级、数据格式升级或迁移,形成人机交互的管理操控规范,以保证资源的长期安全保存、长期可读可用。

4.确定ERP系统的归档流程。本钢集团ERP系统自动产生的数字资源数量庞大,且种类格式繁多,传统人工操控的归档流程已无能为力。试点项目需研究两方面内容:一是数据摄取到数字档案资源库的自动控制软件流程,二是人机交互的确认流程。制定相关规范,制定数字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配置与工作规定。

二、试点组织

阅读全文

配电网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分析

摘要:

配电自动化试点项目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该试点项目的出现主要是基于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的发展,配电网自动化工程变得非常重要,需要不断促进这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网络自动化技术投入了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

配电自动化;特点;应用结果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将会影响到整个电力工业的长远发展,在运行效率方面,通过使用配电自动化技术后产生了显著的效果,而且有助于区域之间各种关系的加强,有利于整个电力生产,所以需要大力重视配电自动化智能系统的发展。

1配电网自动化

1.1机架和设备改造

阅读全文

红河元阳哈尼梯田旅游标准化建设思考

【摘要】本文以云南红河元阳哈尼梯田旅游标准化项目建设为例,解析云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依靠标准化为抓手,充分发挥标准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旅游标准化建设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发展又极大地提升乡村振兴成效,探索出助力乡村振兴的“景带村”思路。

【关键词】标准化;旅游;乡村振兴

1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2019年云南省出台《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工作作出全方位的安排部署。到2022年,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云南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必然要求,是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的现实要求。乡村兴则云南兴,乡村美则云南美。

2元阳哈尼梯田旅游标准化建设

2.1元阳梯田由大自然特殊地理结构所造成

元阳梯田,坐落于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云南哈尼族人的杰作。元阳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哀牢山特殊的地理气候创造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在2013年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元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元阳县地貌特征是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形复杂。特殊的地貌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元阳县森林面积达6万多公顷,这些绿色森林涵养了大量水分,构成天然的绿色水库。天然绿色水库为梯田提供了源源不断水源[1]。所以元阳梯田是由“森林—水系—梯田—村寨”四要素构建的一套完整的绿色生态系统。

阅读全文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摘要: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广州物流职教集团平台的帮助下,和合作企业一起开展并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本文在分析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基础上,提出今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职教集团;物流管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试点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文件指出:“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建立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合作企业建立选人、育人、留人的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广州物流职业教育集团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由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联合相关企业、行业协会和职业院校,自愿组成的产教联合体与利益共同体(职教集团)。集团坚持广东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项目建设思路,整合集聚优质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物流职业教育和物流产业发展共生共长。

一、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介绍

在2016年1月,我院教务处、管理学院、行业协会和合作企业等有关部门就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申报工作进行了充分论证,经过与广州物流职教集团多家企业的合作洽谈,基于与明通重型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百世物流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前期长达10年的稳定的合作,经过三方深入磋商,决定联合申报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2017年完成了申报工作并获得批准。试点班招生人数为百世和明通两家企业各20人共计40人。并由学校教务处、招就办做好宣传和招生考试工作;校企多方论证制定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招生与招工方案》《现代学徒制“双师型”导师聘用标准》等14项相关规章制度,校企双导师团队讨论制定了教学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项目管理岗。本专业与签约企业合作构建“多方联动、能力升阶、社会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轮岗实习”,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互动,培养学生具备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流程管控、安全管理、商务沟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的专业能力,综合处理各类突发问题及专业技术问题的方法能力,顺利与人沟通合作的社会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阅读全文

游学制项目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实践

摘要:物流管理专业“游学制”试点项目是南京相关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与探索,也为新的育人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不少挑战。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实践,在“游学制”学生管理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些有效的管理办法,从学生管理工作层面有力支持了交通物流专业“游学制”试点项目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游学制;学生管理

2011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三校联合,试点实施物流管理专业“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从该年起,三所学校招收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第一学年在本校完成公共基础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本行业职业技能模块的学习;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在其他两所学校进行游学,第三学年,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领域的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同时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答辩工作。目前,国内高职院校这种校际合作、专业协同的日常教学活动“游学制”,开展还比较少,对相关三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来说,同样也是新的实践领域。特定专业试点“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相应地要求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也要随之发生转变。“游学制”项目实施两年多来,已培养两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做出积极探索,累积了一定经验。深入研究现代“游学制”项目中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变化,对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探索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物流管理专业“游学制”学生管理工作情况

“游学制”学生均为试点院校通过高考普通招生的学生,相对而言,录取分数较高,学习能力较强,行为自觉性较好,校园生活习惯良好,实施学生管理工作有较好基础。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游学制”试点院校之一,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通过“半军事化管理”、“‘三和谐’宿舍创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重”等举措,追求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的“全员、全方位”育人目标,在管理中尤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游学制”项目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以学院原有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为基础,针对“游学制”学生开展特色化管理,支持、配合“游学制”项目的顺利开展。

1.1重视“游学制”项目学生入校教育与离校总结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物流管理专业“游学制”项目。学生来校游学时举行欢迎会,校领导介绍学校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办学成果;承担教学与管理的二级学院领导介绍专业特色、师资力量、学生管理措施;辅导员(班主任)召开第一次班会,开展思想动员,安排游学期间的事项。这些举措让学生对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情况有系统化的认识,从思想上保证游学班学生理性对待教学安排与各种管理举措。阶段性游学工作结束前,则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听取他们对“游学制”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学校还为离校班级举行简短的欢送会,对相应班级的游学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

阅读全文

城乡工作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在新起点上,乡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结合实际,我们将以推进“一镇、一路、一园、一中心”为主线,统筹做好各项经济社会工作,在确保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之时,让的未来更美好。

1.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综合保障扶贫等措施,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成效,,健全监测预警和应急救助机制。落实动态管理机制,对已脱贫对象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工作。“一户一策”采取针对性措施,精准帮扶。逐户分析贫困户收入结构,针对脱贫户因转移性收入政策退出导致收入影响较大的情况,采取设置公益性岗位、临时救助、兜底保障等综合性措施,保障收入持续稳定。把握政策导向和政策标准,完善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农业保险等政策,防止政策变化带来的返贫风险。突出主导产业培养,坚持龙头带动,建立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促进农户稳定增收。

2.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集镇改造试点项目,提升集镇道路美化、绿化、亮化等硬件建设水平;与区国土局对接,谋划未来五年国土空间发展规划,做好集镇规划、开发建设工作,实现以地生财;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飞地经济,分享税收分成,增加可用财力来源渠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资金动力。规划新建便民服务中心,提升干部办公环境和群众办事环境。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在健全“1+N”监管机制的基础上,与区城管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先行提升集镇主干道沿线环境和2个周边村庄环境;规范集镇沿街店铺牌匾,补齐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激活群众主体意识,全面推行“门前三包”制度,实行环卫服务有偿收费,强化房前屋后卫生环境管理,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环境管护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村点,重点补齐“七改三网”和“8+4”领域短板;结合农村宅基地改革、村集体经济、农村产业发展等工作,探索村庄撤并模式,推动“小村并大村”试点。实施“两特一游”工程,开展农业产业化招商,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旅游、教育、健康养老等产业,重点以花果山景区建设正式纳入区重点工程为契机,以“两特一游”为抓手,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底蕴,以乡村资源为主要载体,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乡土风情、观光旅游、产业发展、党群服务等于一体的省级5A旅游景点。抓住全区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一体化的契机,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力推进粪污一体化扫尾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同步争取上级在城乡供水、交通、养老、教育等领域的一体化试点项目,让农村公共服务在更多领域、更深层次实现人员共用、设施共享、管理共通。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镇、节约型机关和绿色学校、家庭。紧密对接上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途径,规范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将符合规划、依法取得的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承包等形式流转,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行动,严格落实河长制、库长制、林长制、路长制。守牢“三条管控线”,健全生态环境综合执法联防联控的网格管理机制,严格农民建房审批,加强与国土、林业、环保等部门沟通协调,必须做到项目建设动土必报告、农民建房动工必报备,防范出现违建现象。分年度争取山塘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完成涉及我乡的12座小(二)型以上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后续建设;强化小(二)型以上水库管理,争取区委、区政府在我乡实施水库生态开发,防范出现劣V类水。强化农村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加快推进森林“四化”工程建设,强化封山育林管理。严格畜禽养殖“三区”管理。

4.切实提高民生福祉。全面完成省市区政府下达的各项民生指标任务,着力解决涉及群众生产生活领域的民生难事。积极对接省市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对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帮扶。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服务体系。强化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和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紧扣智慧百乡千村健康医养扶贫工程,提升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功能。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农村公共文化工程,开展“三送”活动。推进闲置村小撤并,加大对教师队伍关怀力度,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开展“普法”活动,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常态化开展信访矛盾排查,确保90%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医疗保健、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等功能,打造党群综合服务中心示范点。扎实做好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完善防汛抗旱、疫病防控、森林防火等各类应急预案,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国防动员,加强双拥工作。推进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高质量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各位代表,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践行初心使命,纵深推进“五型”政府建设,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恪守议事规则,主动接受乡党委集体领导和乡人大的监督;依法履行职能,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确保行政权力在法律框架内行使;以实干作风促发展,对确定的目标、制定的政策、部署的任务,持之以恒抓组织推进,确保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坚持问题导向,对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敢于担当,善破善立,从复杂局面中寻找对策,确保时间不延误、成效不打折。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倒查制、公开承诺制,确保政令畅通;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深入开展“好人主义”问题专项整治,层层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持续解决“四风”问题,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强化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加强对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国有资产处置等公共资源监管,规范一事一议项目建设。

各位代表,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凝神聚力,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为建设幸福而不懈努力奋斗!

阅读全文

排污权有偿使用在农村环境治理的应用

摘要:通过梳理我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实践探索,指出排污权有偿使用资金作为非税财政收入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多地已有实践。“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工业企业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资金为5.68亿元,占农村环境污水治理预算资金的82.2%,可以作为农村环境治理资金筹集的有效途径。辅以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财政拨款,基本可以满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污水处理投资的需求。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资金使用办法、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资金绩效考核办法、整包打捆资金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运用财政担保支持市场机制的介入等四项政策建议。

关键词:排污权;有偿使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财政资金

1排污权有偿使用概念及实践

1.1排污权有偿使用概念

2000年起,国家逐步推行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目的在于通过该政策落实总量控制目标,分配初始排污权,建立政府主导的一级市场。排污权有偿使用是指在总量控制前提下,政府将排污权有偿出让给排污者,并允许排污权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作为一种通过市场手段配置环境资源的重要经济政策,可在促进形成污染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实现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1-3]。

1.2排污权有偿使用实践探索

1.2.1试点摸索阶段(2001—200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