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师德演讲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贫困生师德养成教育探析
摘要:
师范类大学生是教师的后备军,而贫困生作为师范类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其师德的养成也直接关系到未来教师的师德状况。本文从师范类贫困生师德养成的基本内容入手,指出师德养成教育应遵循线上线下相结合、教育与反思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榜样示范与践行师德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从搭建网络教育平台、营造校园文化氛围、重课程强内化、榜样示范等方面提出措施。
关键词:
师范类;师德;养成
一个教师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其专业知识和教师技能,更取决于其个人的师德素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师德如何,直接关系着本行业及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师范类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提高自身师德素质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师德内化,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一、师范类贫困生师德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贫困生作为弱势群体,在师范类学生中所占比例较少,跟其他非贫困生相比,大多数学生自立自强,乐观向上,体贴父母,往往通过课余时间赚取生活费以便减少父母的负担,尤其是个别学生可以作为师德教育标兵加以宣传。但是也有一些贫困生他们自卑、自我封闭、脆弱、盲目攀比但又囊中羞涩,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较差,这就需要高校对这部分同学加以密切关注,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关爱他们的成长,使其能够主动打开心扉,增强师德内化,成为祖国教师的后备军。师德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是调整教师与同事、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学生、教育与家长及教师与他人关系的行为准则。“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和职业荣誉八个要素构成。”[1]师德的八大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共同沟通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系。贫困生作为师范类学生的重要成员,也应该模范遵循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中的职业理想,是教师精神世界的核心,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形成的、对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自我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是教师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教师的职业责任,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勇于担当的职责与任务。教师的职业态度是教师在教育学生及处理各类关系过程中所持有的基本态度。教师的职业纪律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必须遵循的规章与条例。师德技能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应用,在教学结果中得以体现,也是学生评价教师的主要依据。师德中的教师良心,是教师在处理社会关系中形成的道德自我评价能力。师德中的教师作风,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及行为的总和。师德中的职业荣誉是学校及社会对教师教书育人的肯定及赞扬,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潜能,使其更好的为教育事业而奋斗。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教育培养路径
【摘要】师德标准作为学前教育工作的首位标准,近年来在不断弱化,致使各类事件层出不穷,归根结底,是由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快速发展,再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完成教学任务,以主要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关注点的教学中,忽视了师德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阐述学生师德培养的路径,以期为幼儿培养出合格优秀的老师。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德;培养路径
师德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学习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师德教育,即为国家提升国民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又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提供强大保障,因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加强师德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中第四条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在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2012)中把师德为先放在了首要位置,要求广大幼儿教师“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业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在多年前国家相关部门就已经重视了师德教育,但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师德教育虽有涉及,但仅体现在只言片语中,并且对于师德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不成体系,总体呈现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层次不够深入,研究基础比较薄弱,缺乏系统性研究的特点。由此致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如极少部分学生道德水平较低,致使昔日乐园变魔窟,虐童事件屡屡发生,虽后期进行了大量的补救措施,但该事件对幼儿心灵及后期的成长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怎样系统性的进行研究,避免今后此类事件的发生是臻待解决的问题。建立合理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培养机制,应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进行。
一、学校
1.转变教育观念,提供政策支持
学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着向社会输出高质量人才的重任。现今学校的管理者,普遍做到了时刻关注学校是生源问题、就业问题等,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所指定的政策就存在了“种技能、轻德育”的倾向,忽视了在学前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致使师德教育日渐边缘化。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师德教育,就需要学校负责领导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真正认识到师德教育在学生就业后工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制定相应制度和保障措施,从多方面入手保障师德教育有效进行。
2.树立师德模范团队,带动全体教师自我提升
高职院校建立师德论文
摘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高职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做好高职院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面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完善责任体系、坚持思想引领、强化典型引路、健全监督机制、完善师德建设服务保障机制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对策
教师被人们称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传承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迪尔凯姆曾说:“当社会变迁的时候,道德就会有所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高职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一、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
从古至今,我国围绕师德师风的表述层出不穷。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道:“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要求教师要谨言慎行,为人师表,教师只有拥有高尚的师德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才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柳宗元提出“交以为师”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指出教师应关心爱护学生,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和教育学生;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师者”职业操守的角度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责任做了阐释。“传道”既是教师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引领,还应包括教师自身高尚道德情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教化,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更加重要的教育。新形势下,东西方文化不断交流和碰撞,青年学生正通过更便捷更宽广的途径接受来自不同文化世界的影响,使得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着新的巨大挑战。高职院校在努力打造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过程中,建设一支“德技双馨”教师队伍无疑是职业院校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核心。加大力度做好高职院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和增强师德水平,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师职业行为的急切要求,是落实教师管理严管厚爱、激励约束相结合原则的具体举措,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上过硬、业务上精湛、具有高超育人水平的师资队伍,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首要标准就是师德师风状况。长期以来,广大高职院校教师传承和弘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持教书育人、开拓创新,为高职院校和社会各领域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技能人才,积极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赢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但是,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有的高职院校教师与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亟待提升,少数教师在面对各种诱惑时对自我的要求有所放松,履职尽责不断弱化,甚至出现了一些违反师德规范的不良行为。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数学教育课程教学能力评价研究
【摘要】
数学教师专业课程改革实践说明,数学教育实践课程对提高高等院校数学师范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多样的数学教学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学习,从而有助于提升师范生入职后教学工作的起点。平时作业评价、学业考试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和综合档案评价四个方面评价方式的结合对师范生教育理论知识、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数学教育;实践课程;能力;评价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下,三维空间上对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阐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作为一个特殊职业——数学教师,应具备的三维内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常规布局为:专业理念与师德是X轴,专业知识是Y轴,专业能力是Z轴。直观上X和Y轴是整个坐标系的基础,Z轴是高度。一名优秀的准数学教师——师范毕业生应该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针对我系数学教育实践课程的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我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方法。
一、平时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犹如一架照相机,静态的记录某一课程日常学习阶段学习的状态和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的数学教育实践课程作业评价仍以书面解题、简答题作业为主要形式。数学教育实践课程的书面作业形式可是以多元化的,比如:阅读、调研、合作解决问题、小论文、听后感、综述、教学设计等。比如:课程《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数学教学设计》,讲授基础理论知识阶段时作业类型可以抄写理论知识以巩固所学内容,可以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知识点并书写小论文;讲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时作业类型有查阅优秀的数学教学设计,调查某一教学课题的不同教学设计对学生产生的不同结果分析,数学教学设计中对教学知识点的不同理解或不同解决方法做小论文,一组讨论、设计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等。丰富的作业评价形式避免了习题作业评价导致的抄袭现象,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师范生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科学编写数学教案,有效组织教学课堂的教育教学能力。
医德教育创建思索
本文作者:马中女 刁汇玲 蒋淑君 孙晖 单位:滨州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在师德修养中有章可循学校要以制度、纪律引导和约束教师向更高的师德修养方向发展。通过制度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校师资管理体系。根据《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明确要求,制订科学、有效、可行的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和实施细则,对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教师的岗位职责均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引导教师自觉履行。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建议在全院每年评选师德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活动,对师德高尚、业绩卓著的教职工予以表彰和奖励,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激励、导向和示范作用;在同等条件下,对师德优秀的教师在评聘、职称评审和晋级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二是建立考核机制。建立师德考核指标体系,并将其标准化、数量化,通过学院、系、教师、学生不同权重打分,给予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存入本人档案,作为教师聘任、培养、出国、晋升、晋级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三是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能上岗,其“内部津贴”、晋升、晋级都要受到影响。所有这些无疑会推动教师更新观念,促进师德修养水平的提高。
提高对教学工作的重视我校有着良好的教学传统,传统的教授听课制度、老教授的传帮带机制,坚持多年的教师岗前培训制度以及近年开展的教学基本功比赛等对师德水平的整体推进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需要创新精神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建设人才,要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反映了教师敢不敢、能不能创新的问题,是胆识、意志和能力的综合表现。教师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才能冲破旧的条条框框,开拓进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是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即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结合贯通能力;还要有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及时吸收学科前沿知识与研究成果。要积极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教师要把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树立师德建设的典型学院拟制定师德建设宣传条例,把师德建设的宣传工作作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贯穿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做到“常宣不懈”。有机地启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树师表形象,树师德典型”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通过宣传师德先进典型,举办师德报告会和组织师德演讲或征文活动等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使教师从中得到熏陶和教育,形成人人重师德,个个讲师德的良好氛围。另外,我校始终把师德建设列入学校中心工作,还从促进教师合作精神、学生评教活动等方面来提高教师政治及业务素质。
医德教育是师德教育的显著特征德育工作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不但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而且还要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不但要深化医学教育改革,而目还要强化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设;不但要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而且还要响应政府和社会的号召,创建文明单位建设。高等医药院校德育工作的实质是育人的过程,或者说是为育人创造优良环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指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医德医风的教育。因此,只有首先把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落到实处,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才能将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对学生开展医德教育是师德建设的一个显著特征,师德建设与医德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加强师德建设就是要求教师要做到服务人民、献身教育、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一句话,就是要为人民服务。高等医药院校医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塑造医学生高尚的医德,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努力创造良好的医德新风尚,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而医德的核心和宗旨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如果学生没有高度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就不可能做到为人民服务。所以,在师德建设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医德教育,将之纳入师德建设的范畴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医德教育渗透到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应地进行医德教育,是完全意义上的成功教学的体现。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学会树立医德意识,必须自觉重视医德教育,有针对性地将医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譬如在介绍孙思邈的养性及其他医家的生平时,我们常常会把如何对待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医患关系,如何注意奉献与回报、单位与家庭、工作与休息,以及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同时结合临床实际,有机地穿插在教学中去,在传授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进行医德医风教育,从正面给学生以指引。
结合学生和本学科特点,通过专业课来渗透医德教育,可以克服传统德育教育单纯说教的缺点,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本教研室具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医德教育的传统,特别是2008年以来本科室在集体备课、同行专家和学生反馈中,积极对“德育在生理教学中如何渗透”作出探讨,以下是几点认识和体会。德育渗透始于第一课生理学的绪论部分的理论传授不多而德育内涵却很丰富,除了严格课堂管理以外,要着重于立志与医德教育。可介绍著名生理学家Harvey和林可胜的卓越贡献,让学生确立崇高的人生目标,激发其学习和工作动力,使其不畏艰苦,奋力拼搏,终有所成。在临床案例和生活实例中进行德育渗透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起到了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作用,在临床案例和生活实例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切实可行的。设计难度适中,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病案,组织学生进行临床病案讨论。为使学生更好地获取参考资料,提前将病案发给学生,同时提供一些相关的期刊、专著的目录及检索网站,训练他们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的能力,课堂讨论时以小组为单位发言,其他组的同学进行提问和补充。例如肾脏一章可设置“血液透析”的案例,2011年教学中恰逢我校师生踊跃为本校2008级肾衰竭学生孙菲菲捐款,其母为她捐肾。现今学生因物质生活充实、独生子女偏多,很多学生不知怎样关心和帮助别人,对父母缺乏孝心。
#p#分页标题#e# 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针对孙菲菲一事,引发讨论,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又培养学生爱心、孝心和社会公德感。形成性评价对医德教育的促进形成性评价不同与现在医学教育模式中使用的总结性评价,它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把从学生中获取的信息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对这些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著名医学教育学家BenjaminBloom,首次提出形成性评价,并指出它是“以培养能力为基础的医学教育”的考核模式。它具有实时性和动态性,除了评价知识、技能等量化方面以外,还适合于评价兴趣、态度、策略、合作精神等不易量化的品质[3]。2002年,国家教育部提拟订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该标准从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等方面对医学生提出要求。自2009年,本教研室根据以上标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考勤、课堂提问、生理网络题库建设、阶段小测验、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使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再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等得到显著提高,并得到了本校师生的好评和学校的认可,去年我校把这种评价正式记入了教师工作量,来推促它的施行。在动物实验过程中加强医学生医德培养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的学习和研究离不开动物实验,医学生将在生理实验中首次接触动物。近年来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已经受到社会、生物医学研究者及政府的关注。
职高德育教育模式探索2篇
第一篇
一、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材资源进行德育渗透
1.通过讲授优秀美文,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年一贯制大专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欣赏美文,吟诵美文,在优美的文字和语言中感受文化魅力和文学之美。如学习《雨中登泰山》时,学生沉浸在泰山那“山岚流瀑,云开雾合,奇松怪石、山花野草、人文古迹”的美景中,读者可以深深地体会作者“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的独乐之情,通过阅读感受到作者对传统文化和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使学生深深地受到感染,自然就生发热爱祖国之情。
2.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
五年一贯制大专的语文教材精选了很多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处处彰显了古人仁厚的道德品行和坦荡的君子之风。比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进谏从个人琐事娓娓道来,自然过渡到国家大事,用叙事设喻的方式讲述大道理,表明自己的见解,含蓄委婉而又浅显易懂,极富感染力。齐威王勇于纳谏,以至于在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彰显了一国之君的大气和风度。诗人臧克家就认为读此文“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高职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通过抓住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细节,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叹服大智慧的同时,启发道德的思考,培养学生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探索新的德育模式
新形势下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接着分析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师德师风;高校教师;新形势
“教育大计,师德为本。”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及任务举措,还指出了“各地各校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尊师重教传统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夯实学校主体责任,压实学校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1]。同时,考虑到高校教师的职责,即教师是专业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承者,要为学生传播知识、传播真理、传播新思想,为学生塑造生命。因此,高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而努力。鉴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故如何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进而建设一支党和人民都满意的高校师资队伍,是当前一项重要的课题。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是向社会各个领域输送优秀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而教师作为高校实施教育最为关键的要素,必须有责任、有担当,即要真正落实立德树人、以德治国的教育战略,积极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主力军。简言之,高校教师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工作,陆续提出了培养“四有好老师”及“四个统一”的要求。党中央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及教师本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使得高校意识到了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和素质的重要性,即有必要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对其的研究和探索。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步与世界高等教育接轨,其外部环境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如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及网络环境给高校教育带来了机遇。但同时,高校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存在思想政治素质低、人格品质欠佳、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这影响了其作为全社会高尚道德文化的实践者、开拓者和引领者这一角色的扮演,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改善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的总体状况,使教师有能力应对教育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扮演好相应的社会角色。
二、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世界交流日益增多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的作用由强调基础支撑作用变成了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并重。面对这一形势,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有助于促进高校实现长远发展。高校是否能够实现长远发展,一方面取决于其是否落实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另一方面取决于其是否开展了高质量的教学工作。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会映射在思想觉悟、价值观念、道德水平等方面,这会间接地影响其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中发挥的作用。而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就是要坚定教师政治观念、增强教师责任感和道德水平,使教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这样有利于教师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有效落实各项教学方针,认清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而有效地发挥自身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中的作用。同时,高校教师的道德素养会影响高校整体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而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能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水平,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使其严肃认真地按照相应要求对待教学工作,这样就能为高校开展高质量的教学工作提供保证。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有助于促进高校实现长远发展。第二,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学生身心快速发展,正处在三观的发展变化期,需要正确的引导和规范的教育。而高校教师的本职任务就是教书和育人,作为“传道受业解惑者”,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觉悟、价值取向及道德素质的发展。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就是要让高校教师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一旦高校教师的素养达到了这一高度,就能通过人才培养工作将这些素养示范给学生,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从而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价值观建设
[摘要]忽视价值观的建设和对其思想认识的不足等因素成为学校教育价值观建设的阻碍,以愿景作引领、师德营氛围、民主促和谐等途径来促进学校教育价值观的建设。现代幼儿园的园长要有“价值领导”的理念,在多元化的价值观并存的大环境下,加强研究和探索,引领教师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观,激励全体教师奋发向上,奋力开拓。
[关键词]教育价值观;幼儿园园长
我们幼儿园是地处苏南经济发达的无锡,是一所设施设备比较现代化的学校,具有教职工123人,近1000个孩子,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多年来,全体教职员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牢牢把握“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的办园宗旨,以及“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让每一个老师得到发展”的办园理念,努力培植“崇爱、尚礼、求真”的园所文化。回顾我园的发展历程,教育价值观的建设上存在着一些忽视的问题。首先是忽视教育价值观的建设,其次是对教育价值观的认识不足,思想认识存在着偏差。因此,各种不同价值观的矛盾,对于园长在引领学校价值观建设上,也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领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工作:
一、愿景作引领
学校“教育价值观的建设”,它和“校园文化建设”一样,是师生能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并且获得普遍认同的、通行的一种价值准则,是学校凝聚力、亲和力、渗透力和创造力的总和与根本概括,同时也是在此形成的学校全体员工的行为、心理取向和精神面貌。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学校未来命运不是掌握在园长手里,而是在教师手中。园长们只要有正确持以“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让每一个老师得到发展”为办园理念,用“把握发展机遇,注重内涵发展,提升办园品质”的发展目标来引领教职工,以幼儿园的“三年发展规划”为基础,在园所文化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特色建设等等方面让老师们达成共识,以此为引领,鼓励每个老师对自身的发展和教学风格的定位都有一个心理愿景。教师们每年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年初有明确的达成目标,年末进行自评和组内的评定,一年一目标,一年一个台阶。鼓励新教师“学”,青年教师“争”,骨干教师“闯”。促使教师和孩子们共同成长,让金马的每个老师和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几年来骨干老师的层次和比例不断上升,教师在各类活动和比赛中成绩显著,而园所得到了平稳的可持续发展。
二、师德营氛围
为了提升全体师生的人文素养,我们从我园特殊的建设成立背景出发,挖掘自己的课程内涵,结合特色项目,努力提炼和打造“崇爱、尚礼、求真”的园所文化,加强“教风、学风、园风”的三风建设,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点滴的成绩鼓舞人,以勤奋的气氛培养人。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开展了“教师礼仪培训”,结合身边的好人好事开展“师德宣讲活动”,“我的个人专业成长之路”宣讲,“教师素养大讨论”以及“师德承诺”“金马年度人物”评选等活动,大力宣扬良好的师德风尚,明确“一个好的教师,必定是个师德高尚的人”的意识和理念,大力弘扬“正能量”的主旋律,以良好的师德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赢得孩子、家长和同事的认可和喜爱。更让每一个教师都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影响着家庭的幸福。以“求真”的科学态度,努力将“爱与责任”融入幼儿园精神文化的血脉之中,让幼儿的童年浸润在师爱的温情中成长。同时,注重抓好两支队伍建设。一支是中层干部队伍,加强思想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要求“管好自己,理清思路,带好团队”。守得住底线,并勇当金马的风景线,注重对条线和组内管理成员的培养指导,充分利用好团队成员的力量,提高各条线“扁平化自主管理”的组织领导能力,提高管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强自我管理。通过领导班子每月开好行政例会,反思总结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每年初开好一个中层领导工作作风会议,给中层领导提要求压担子,年末开展民主测评和年度考核。要求班子队伍廉洁奉公,不断提升自己的组织力、执行力和领导力,作风正工作实。促进干部队伍能系统、深刻地领会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学校领导的价值观内涵和教育使命。一支是教师队伍,提倡爱岗敬业踏实勤奋互助互帮的工作作风,通过教师发言、座谈、沙龙研讨、观察教师的工作实际等途径,全面了解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取向,开展“校园文化大讨论”“夸夸我的搭档”的主题活动、“家长工作答疑”的沙龙活动、以及“我身边的感人事例”演讲活动,帮助老师善于发现和挖掘身边同事的闪光点,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改进工作方法,加强教师团队意识和团队建设,提高教师、保育员们参与到学校教育活动的热情。在校园文化大讨论中,动员每一位教师员工畅所欲言,献计献策,结合自己身边的事例以及自己的思想认识,来归纳梳理和总结提炼我们幼儿园的校园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对学校的教育使命,形成各方利益都能接受的学校教育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