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师德学习计划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个人学习计划如何写
个人学习计划如何写
(一)学习的目标明确,实现目标也有保证。学习计划就是规定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法步骤达到什么学习目标。短时间内达到一个小目标。长时间达到一个大目标。在长短计划指导下,使学习一步步地由小目标走向大目标。
(二)恰当安排各项学习任务,使学习有秩序地进行,有了计划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管理好。到一定时候对照计划检查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看看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优点发扬,缺点克服,使学习不断进步。
(三)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帮助。良好习惯养成以后,就能自然而然地按照一定的秩序去学习。有了计划,也有利于锻炼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无论碰到什么困难挫折也要坚持完成计划,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四)提高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使自己成为能够有条理地安排学习,生活、工作的人。这种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具备,这对一生都有好处。
例文:
世上万物,皆属身外,惟有一样东西却能点入肌肤,融入骨,让我们耳聪目明,志存高远,这便是书。读书让我们懂得古今中外,读书让我们看到天上人间。我们无需回走千年,便可穿水泊上梁山,结识英雄好汉。我们无需逾越千里,便可问巴尔扎克,从人间喜剧里听出悲意。我们无需跋山涉水,便可领略到名师大家的教学风范。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在书籍的滋养中不断成长。
学校管理质量提升
摘要:
提高学校管理质量是教育工作的内涵要求,是学校质量管理的核心目标。基于此,文章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学校管理质量提升的有效方式,即:强化教职工对学校质量管理的认识;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校管理质量;强化学生学习素养,提升学校管理质量;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管理质量;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学校管理质量。
关键词:
管理质量;高效课堂;学习素养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提升学校管理质量是一个永远值得探讨的话题。现代学校管理模式体现出了现代教育思想的整体最优化原则,体现出了更强的与社会同步发展的适宜性,管理思想的先进性,管理目标的明确性,管理手段的精确性,管理制度的规范性,管理环节的完整性,管理环境的协调性,管理人员的全员性,管理过程的精细性等,都是教育工作者为学校管理质量的提升所做的努力。为了从已有的管理经验中获得更好地提升学校管理质量的方法,我们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尝试,希望这些建议能为各级学校的管理提供借鉴。
一、强化教职工对学校质量管理的认识
全体教职工要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工作和教师本职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和教师发展的生命线。要认识到以课堂教学改革,学习小组建设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于教师师德、师能提高的“三项”教育(严与爱、敬业与奉献、责任与担当)、质量管理、提质增效的系列举措,对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价值要有一定的认识。教职工要强化使命意识,注重从点滴抓起,抓过程、重细节,同时要注重调查研究,注重改进方法,优化思路,转变观念,大胆实践,及时总结与反思。要抓好基础,抓好规范,培养“三自”(自我管理、自主激励,自主互动),提升“三能”(体能、心能、智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同时,教职工要把有限的精力用到教学工作中,要想给学生提质,就必须在意识上重质。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学校质量管理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开放式中小学教师培训论文
一、中小学教师开放式教学培训模式探析
(一)师德类培训模式
师德类培训针对的主要是教育新理念、师德性素养的培训,以帮助教师及时更新理念,完善新的知识体系,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师德培训的主要手段有:读书反思式,即通过学习一些具有时代和现实意义的书籍,相互交流并深刻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然后撰写学习心得,反思教学行为,使使命感、责任感不断增强,并且提升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等等,最终目的是将新观点、新理念与自身教学实际相联系,不断审视、分析和反思,达到精神和理论、素质的升华;专题讲座式,即将与教师及学校发展实际相关联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讲座主题,聘请专家或安排本校专业人员进行,讲座后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展开讨论交流,培训面积较大,能够及时地针对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展开,与教育教学发展新方向联系密切。
(二)知识类培训模式
知识类培训的模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式,即教师根据自己教学实际拟定学习目标,制定切实有效的学习计划,确定自己学习的所需资源,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再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集体或小团体学习的一种培训模式,该模式突出了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性地位,能够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但是对教师自身学习动机及学校学习氛围及条件的要求较高;创新学习式,即在培训中以新知识、新能力、新技术的传输、学习为主的培训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使教师能够科学地认识和学习新的思路、新的成果、新的应用,以创新性理论推动教师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深入。该模式有利于教师新观念的塑造,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
(三)技能类培训模式
技能类培训模式主要有:诊断矫正式,即聘请专业的培训者或科研人员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教学过程进行理性的、严谨的考察和讨论,有目的性地提出改进的策略和方法,主要步骤可以分为:诊断、处方、学习、实践、总结,这一模式为教师实践活动的反思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材料和机会,更具针对性和具体性,有利于教师个体技能的提升;导师带徒式,即一种以名带优、以高带低、以老带新的培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新教师的教师培训模式,这种模式的一般步骤分为:选聘、建制、引领、评价,这种培训模式能够把培训过程落实到个人,培训过程简单明了,模仿式操作能够促进自主操作的转化;观摩交流式,即组织教师之间进行实际教学工作类的观摩交流,以课堂实践为基点,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观摩,这种模式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有利于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市教育系统全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将迎来建党90周年,总的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扩大)精神,弘扬市委书记同志提出的“五扬五弃”精神,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以市委提出的“务实高效创新争优”为基调,以创建省教育示范市为契机,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全面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精心育人,精细管理,打造教育精致品牌,大力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巩固提高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扎实推进,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精神动力。
二、工作目标
㈠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程,为教育和谐快速发展注入新活力。
㈡开展“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进一步抓好干部教师队伍的作风建设。
㈢大力推进“创先争优争做桃乡育人先锋”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㈣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在教育系统中培养一支学高身正、业务过硬、群众威望较高的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管理团队学习视角下学校管理论文
1基本情况
1.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最大年龄51岁,最小年龄26岁,相差25岁,平均年龄39岁。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岗位年限最长的为25年,最短的为1年,占28%,平均9年。女性13名,占72%,男性5名,占28%。全部是大学本科学历。职称方面,中学高级教师5名,占28%,中学一级教师7名,占39%,中学二级教师6名,占33%。从教的学科9门,12人从事语数英主课教学,占66.7%。
1.2调查分析
管理团队平均年龄39岁,年龄梯度合理,而且正当年。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岗位年限最短为1年,占比高,都是2013年干部重新聘任时新提拔的管理者,故干部素质的培养和工作能力的历练,将是一个实在的课题。女性占比过高,体现了现实的教师队伍男女比例状况。学历全部达标,没有高学历管理者。高级职称比例过低,初级职称比例过高,既说明管理团队年轻化,又体现多数管理者今后的努力方向与专业发展。从事主课教学的管理者占比高,说明管理团队有一线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准,从政基础扎实有威信,符合学校的一般规律。
2学习评价
2.1问卷调查情况
高职学前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现状研究
摘要:研究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在校生进行高职学前教育核心素养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专业性素养水平较高,基础性素养与发展素养相对薄弱,呈现出发展不均衡性,年级及学历提升计划相关性高,针对现状,从招生政策、学校、师资、学生自身四方面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
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以来,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前教育工作者是教育强国中不可缺少的根基,学前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决定着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作为幼儿园师资的培养学校,我们肩负着向社会输送合格幼儿教师的职责,需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幼教人才”、“怎样培养合格的幼教人才”等问题进行深度探索。当今核心素养研究给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架,通过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核心素养体系,调查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核心素养的现状,探索有针对性地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
1997年国际经合组织(OECD)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首次提出“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2014年我国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引入“核心素养”。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1]基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梳理,结合《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与对学前教育专家、园长等访谈结果,沈阳师范大学刘胜男首次提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指的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前教育学科培养下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所必备的、关键的知识、品格和能力。”[2]包含作为中国学生应具备的一般素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2]结合以上研究,本文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分为基础性素养、专业性素养和发展性素养三维度。基础性素养是核心素养体系的基础,包含健康人格、文化底蕴、社会参与;专业性素养指向幼教岗位,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发展性素养是助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指向未来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包括学会学习、创新能力、信息素养。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问卷的编制调查问卷根据沈阳师范大学刘胜男硕士论文。《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构成及特点研究》中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调查问卷》从三维度九方面进行修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5题,基础性素养13题,专业性素养37题,发展性素养11题,共67题,具体详见表1。
高校学风建设现状
摘要:学校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学风建设情况,创建优良学风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对学校而言,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性、永久性的工作,贯穿于学校建设发展的始终。
关键词:学风建设;调查分析;问题;解决途径
为全面、深入了解广西理工类高校的学风建设情况,探索加强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在2016年下半年我们对包括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在内的广西几所理工类高校的学生进行了一次网上调查,此次调查问卷共设计题目49项,包括单选、多选以及开放式问题等,主要内容是关于职业理想、学习态度与状态、学习与生活习惯、学习目的、第二课堂情况以及教师教风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共回收学生有效问卷426份。此外还采用了系统分析法、访谈法、跟踪调查法等与调查分析法相结合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因此文章所揭示的现象具有普遍性,所得观点和结论不失广泛性。
一、广西理工类高校学风建设现状调查结果
(一)学风建设调查结果
1.学生的学习目标与职业理想情况
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占到调查总数的98.2%,其中追求全面发展的占77.9%,为就业而努力学习占15.2%,为考研继续深造的占5.16%;只有1.88%的学生目标模糊,学习盲目。总体来看,情况良好。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有明确的方向,有两个数据值得关注,只有2.11%的学生愿意毕业后参加基层就业,有17.14%的学生毕业后有创业的打算。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思考
一、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取得了略有成效的发展,高校的师德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多数高校由于事业发展快、改革力度大、工作基础薄弱以及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高校的师德建设出现了滞后的不良现象。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德才双馨的教师队伍,是当前高校工作带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
(一)加强师德建设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和一线工作者,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各高校办学水平、促进高校内涵建设的本质要求。
高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办学实力,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一流的教育教学水平是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前提条件的。因此,我们要把师德建设摆在学校教育和内涵建设发展的首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加强师德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推动学风建设的客观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