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师德建设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路径
[摘要]面向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切实提升教师师德水平,是当前各高校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深化工作机制创新、学习教育创新、培训体系创新、传承培养创新、监督考评创新,探索完善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师德养成。
[关键词]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创新路径
一、工作机制创新:完善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建设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的德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树立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而,师德建设直接关乎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2]这个根本问题,直接关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成效,这就要求师德建设工作必须强化政治领导和制度建设。
(一)完善组织领导
师德建设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同时又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为此,学校结合上级精神,于2018年2月,正式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与原人事处合署),专门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整体统筹落实师德建设各项任务。同年5月,学校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师德考核领导小组),将其作为师德师风建设专门议事机构,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干部人事工作的校领导、纪委书记担任副组长,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2018年12月,根据全校机构改革统一安排,学校将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与党委组织部合并组建党委组织人事部,全面打通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师德师风建设与党建统战、教师发展、教师考核、奖励激励等的藩篱,使学校师德建设真正有了抓手。新部门的组建,为建立健全和深化落实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发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培训和教师考核评价、思想动态分析研判及教师入职、聘岗、培育、考核、晋升、评奖评优等各环节师德考察等方面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
(二)强化制度建设
当代教师师德探讨
一、当代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治学不够严谨,缺乏敬业精神
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与科研水平,而且要以认真负责、严谨的态度对待所从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然而,当代教师队伍中存在着治学不严谨的现象。部分教师只看重评职称、获成果,重科研轻教学,甚至为了出成果不惜造假,在课题申报和职称评审中弄虚作假;个别教师还利用手中职权,牟取私利,败坏了学术风气,玷污了高校校园净土。不仅如此,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疲于上课,获取超课津贴,由于教学任务过重,而忽视教学效果。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把主要精力放在社会兼职上和一些商业活动中,把教学放在次要位置,无心钻研教学,不认真备课,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老套;有的上课甚至没有教案,手捧一本书照本宣科,这种教学既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更不可能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还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行为规范不严,师表意识不强
为人师表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目前高校小部分教师中存在着行为规范不严,师表意识淡化的现象。一些教师由于受不良思潮的影响,言行不谨,在课堂上经常发表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论,不注意自己话语的导向性;有的教师衣冠不整,举止粗俗,满口脏话,行为放纵,为师不尊;有的教师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而自己却组织纪律观念差,上课迟到早退,开会讲话,随意调课,讲课时接打电话或抽烟,随心所欲;对社会上一些热点问题的看法不客观,动不动就发牢骚和怨气,以致对学生造成误导;还有一些教师授课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随意用参观、看电影、阅读等方式代替上课;有的甚至重言传轻身教,在对学生说教的同时,自己却不能身体力行。言行不一致,严重影响了教师在学生中的榜样形象。因自身缺乏修养,师表意识不强,缺乏自尊自爱精神,所以在学生中难以起到表率作用。
老师对每一个学生应该倾注同样的关爱,同样的尊重。眼里只有学习优秀的学生,看不见那些学习差的学生,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学习差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其实更需要老师的提携、指点和鼓励,而不是冷眼想看,漠视他们,更不能说过激的语言刺激他们。作为老师,说话一定要注意:教育他们,但是不能口不择言。师生真诚相待,用真心去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困难生,许多学生在真情感染下会慢慢改掉劣习。
二、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对策分析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探索
摘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应毫不动摇地把师德师风建设放于首位,不断健全机制,最终实现在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新常态。面对现阶段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应了解师德建设素养,分析高校师德核心要素,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师德规范,引导强化教书育人意识,提出解决对策,深化师德建设。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在党的报告中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1]的要求。高校教师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建设,保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的报告中也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是高校教师的重大责任,必须坚定不移的以爱国守法为基准,以潜心教学育人为守则,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师德核心素养分析
新形势下,师德建设是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也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重大举措。中国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了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六大职业道德素养,分别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2]。其中,“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师德的核心要素。下面分析六大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爱国守法是基本原则,教师必须履行教师的职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的维护校园和谐,做到热爱祖国,遵守法律的基本要求,不做有损国际法律法规的事情。爱岗敬业是核心要素,教师必须热衷于教育事业,作为高校教学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投身于科研事业,服务于社会,进行文化创行为己任。做到终身学习,热爱学生,严格但公平的对待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书育人是根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做到因材施教,知行合一。严谨治学是基本态度,身为高校教师,必须学术态度端正,尊重他人学术成果,维护学术尊严,保护学术自由,坚决抵制学术不正的思想和学术失范的行为。服务社会是基本担当,除了课堂时间外,应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主动承担社会义务,服务公义事业,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为人师表是根本责任,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言行举动都会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崇尚的人格魅力,丰厚的学识,树立良好的教学风气,做到举止文雅,言行得到,引领社会风尚。
2从师德要素分析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师德建设重视程度不足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培育研究
摘要: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拥有一支道德品质高尚、专业素质优良的高等教育青年教师队伍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着眼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在深入剖析争取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青年教师师德培育的路径,以一种根植于历史与现实的问题意识来探究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推进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培育;综述
1引言
新时期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培育建设高度重视,在新形势下如何积极应对新要求,如何不断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研究,进一步探索解决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办法,研究新对策,已经成为高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课题。
2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
21世纪,我国的经济政治生活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主要分析2000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知网以“高校青年教师师德”、“高校师德建设”为主题词都能检索到论文百余篇,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师德相关领域的专著:浦卫忠和周敏主编的《高校师德建设理论与实践》,安云凤主编的《高校师德论》,钱焕綺主编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等。以上诸多研究成果可以反映出高校师德构建研究的重要性所在,也反映了目前学界对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深入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培育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国内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读师德概念及内涵:大部分学者将“师德”等同于“教师职业道德”或“教师伦理”,认为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本职工作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重要意义的研究和分析:学者们普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于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从宏观上看,例如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发展、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等方向出发,将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工作放在战略工作的高度加以重视,还从微观上具体总结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还有一些学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关于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措施研究:此类研究主要从机制上和制度层面上提出了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具体的对策,如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学习机制等,这些研究成果是我们进一步研究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培育的重要理论基石,对高校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培育的有效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研究成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高校师德建设研究
【摘要】在党的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高度重视并认真分析高校师德建设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德建设方面的引领机制显得极其重要。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师德建设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家日益重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总书记在报告中也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本文拟探讨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重业务轻政治,理想信念弱化
总的来说,师德的主流表现是好的,但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利益多元化以及社会转型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有的高校教师片面注重自身的业务素质、学历层次和研究成果,而轻视了自身思想素质的提升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而呈现出理想信念唯利化、复杂化的倾向。有的高校教师一心研究学术,在教学科研领域故步自封,导致思想僵化落伍,缺乏开拓创新思维。有的政治观念不强,忽视理论政治学习,导致理想信念不坚定;有的对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和掌握不够,致使精神上缺少追求,没有定力。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是提高青年教师师德水平的保障,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建立健全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需要合理规范青年教师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成长机制、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培养机制、健全师德建设动力机制。
关键词: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一、合理规范青年教师准入制度
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使高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逐年上升,高学历的青年人才比例大幅提高。较高的学历、较强的科研能力、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技能,是目前高校教师准入制度的主要侧重点,但师德修养在教师准入制度中处于边缘地位,仍未成为重要指标。合理地规范高校教师准入制度,将师德一项调整为重要考评因素,甚至列为首位,是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
1.全面考核青年教师入职的政治素养
大学生政治思想观念的形成和确立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所受教的高校青年教师相关,青年教师的政治素养水平在课堂与课外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具体和长期的。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政治素质要求主要是“爱国守法”,着力筑牢思想根基[2],从中能看出青年教师的政治立场、政治信念和法律法规意识。合理规范高校教师准入制度,要将对青年教师政治素质的考核作为首要工作,把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政治信仰、理想信念等列为岗位准入的首要评价指标。通过个人谈话、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形式综合评估入职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考察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理解、掌握的程度,是否能够正确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过严格的入职前考察、评价,淘汰政治立场错误者、思想观念偏激者、与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精神背离者,从青年教师准入制度上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综合评估青年教师的择业初衷和职业理想
地方校园师德创建探析
地方高校师德建设:理论与问题
同其他社会主体相比,高校教师更为注重对精神的追求,对人和社会的价值关怀是高校教师职业特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德行的培养,更不能仅仅依赖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或教师,而是全体高校教师的职责所在。因此,人文精神是高校教师师德的重要内涵。师德则是教师专业伦理、道德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关于师德的重要意义,古今中外的先哲们都曾经给出自己的表述。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孔子在留给后世的《论语》中,指出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古训。意在告诫教师要“为人师表”。西方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曾指出,“作为老师,要严格的管束你自己”[3],也在告诉世人教师以身作则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家们也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角度,提出对“人”的关注。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师德建设的意见、规范,明确了师德的内涵以及高等院校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①因此,加强职业道德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师德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的重要问题。
对于高等院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可以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入手分析。对于理论问题而言,比较代表性的观点如檀传宝教授曾指出当前师德建设应当特别关注的三大问题,分别是:公正、客观的评价师德现状,科学、合理的制订师德规范以及努力形成师德建设的有效机制等。[4]而对于现实问题而言,我国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方面所普遍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以及地方高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所存在的特殊问题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深化和发展,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水平和学风现实状况整体呈上升趋势,高校教师良好的道德规范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不可否认,高等院校的教师队伍中仍存在师德失范的现象。一般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术风气浮躁导致学术道德滑坡。近年来,抄袭、剽窃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在我国重点的高等院校、学术科研机构,更有甚者在国家重点培养的知名学者的学术研究中频频出现,引人深思。第二,社会构成与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使得传统的道德评价标准陷入颇具争议的境地,而导致教师对传统师德观念的认知出现偏差。第三,就师德建设本身而言,部分高等院校的工作过于形式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师德建设的意见、指示在部分高校被当做“政治性的宣传”而非扎实、具体的工作。而对于地方高等院校而言,师德建设存在着特殊的挑战。关于地方高校的界定,笔者曾做过讨论,在此不再赘述。
地方高校在师德建设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源状况的复杂性给地方院校的师德建设提出挑战。地方高等院校,特别是新建立的地方本科院校其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分工决定了其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且在生源结构、基础方面与其他高等院校存在明显的差异,学生对大学教育的需求的多元化与多样化更加要求教师对个体差异、对人的关注。第二,师资队伍的状况,即教师总量不足与新聘任教师增多的问题困扰着地方高校的师德建设。一方面,生师比过大,使得教师疲于应付教学任务,无暇顾及自身伦理道德修养的提高。而占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很大比重的新聘任教师、青年教师,很大部分是刚刚走出校门,走上讲台,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对师德的认识与自觉。而地方高校在在教师的选聘、考核和培训教育中,比较关注学历层次、职称、论文、获奖成果等硬件条件,而淡化了对思想道德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等软件的要求。第三,地方高校的学生培养模式的变化对师德建设带来挑战。这主要是指地方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人文环境的塑造,客观上对师德建设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对于师德建设的基本路径,目前高等教育管理领域进行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思想理论建设、师德规范的机制化建设以及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②而笔者将着重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阐述地方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路径。
地方高校师德建设的校园文化路径
文化是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都是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是长期居住在某一特定地域的人们,在共同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受到地理环境、历史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发展和形成的地方特有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准则、地方意识、地方情感和人文环境,包括凝聚在特定区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生活习惯中的地方精神,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历史遗迹、文物、博物院、纪念馆、展览馆、图书馆、标志性建筑和杰出人物等。而地方高校的校园文化在此取其广义的理解,即指广大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它包含着信念、价值、理解、态度、意义、标准、象征、仪式、典礼和人们所喜好的教与学的方式等。这些因素主要通过学校中群体成员共有的行为方式来体现。学校文化与外在的物质环境有关,也植根于内隐的价值观念之中。[5]而地方高校的校园文化究其本身而言,即存在“断裂”又存在“传承”。说其断裂是指其原有的校园文化存在积淀不深,而通过合并、整合或是升格,其原有校园文化又经历了冲突、碰撞等,使得校园文化存在“断裂”;而“传承”意指地方高校深受地域与地方特色文化的影响,即受到地方高校所在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时代风貌以及杰出人物等地方精神与文化的影响较深。同时,地方高校作为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教育机构,长期沉浸在地方特色文化的熏陶之中,又以其自身知识与文化中心的优势,对地方特色文化有着更好的体认和辨识,而有利于其实现从地方特色文化到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的建构。
以地方特色文化为根基的校园文化与教师师德的培育主要集中在人文精神领域,旨在提高地方高校教师人文精神的修养。在高校师德建设的过程中,以地方特色为根基的校园文化,起着指引、熏陶、凝聚和激励的功能。指引功能是指高校校园文化可以通过内在文化要素的有机结合,引导广大教师主动接受和吸收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拒绝和排斥错误的观点和影响,向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地方高校的教师队伍中存在一些主张“实用、实际、实惠”等极具感性的不良倾向,而此时的校园文化则是引领广大教师的一面旗帜。熏陶功能是指校园文化对全体教师在职业伦理道德建设中在情操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育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中的重要作用。广大教师渗透其中,浸润其里,在校园中,广大教师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往,思想的沟通及交流,情感的碰撞与交融,观念的分歧与认同,行为的规约与惩戒逐渐地、潜移默化地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举止上的趋同,这就是环境对人精神境界的熏陶。而凝聚的功能,则是校园文化在师德建设中发挥的凝聚力量。作为广大教师群体创造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的存在使地方高校教师形成了一致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氛围,无形地凝聚学校教师的力量,使之形成一种合力,以种种微妙的方式融合、提升广大教师的信念情操。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着高校教师献身科教、服务社会,并以此培育自身优秀的道德品质。#p#分页标题#e#
三位一体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论文
一、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任务
为实现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目标,在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过程中,必须完成以下几项任务:一是重视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预防师德的不良迹象进一步加深,建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三位一体”模式体系;二是注重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促使他们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改造;三是培养青年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增强其对本职工作的浓厚兴趣,引导其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职业分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四是加强青年教师学术道德建设,督促青年教师树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坚韧不拔、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杜绝出现学术不端或学术失范;五是丰富青年教师的学识,使青年教师逐渐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和学科专业知识以及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同时让青年教师认识到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既教书又育人,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原则
(一)政治性原则。
师德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加强师德建设,培养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对提高全民素质、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是至关重要的。在师德建设中要注重向青年教师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
(二)以人为本原则。
在师德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既强调必须教育教师要面对全体受教育的学生来施行道德教育,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又强调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给社会示范,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让教师认识到自己责任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把全社会的道德素养提高到一个满意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