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规范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师德规范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师德规范总结

小学教育专业师德教育课程建设困境

摘要:师范院校应注重师范生的师德培育,将师德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但在推进师范生师德教育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显性课程还是隐性课程,都遇到了一些困境。为了摆脱这些困境,需要建设多维度师德教育模块化显性课程体系,优化师德教育培育模式,建立基于知识与行为表现相结合的师德教育课程评价范式。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师德教育课程;建设困境;优化策略

一、遇到的困境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教师的师德建设,提出了教育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建设”等要求。教育部颁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也将师德作为首要素养提出来。2019年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首要理念就是“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反映到师范院校层面,各类培养小学师资的院校应当更加以师德为先,将师德教育置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应当成为小学教师的首要核心素养。师德教育课程按其表现形式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在推进师德教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师范院校无论在显性课程的设置与价值取向上,还是隐性课程对师范生的师德行为塑造与养成方面都遇到了一些困境。

(一)师德教育的显性课程存在的困境

1.师德教育课程设置:《教师职业道德》模块课时和学分少,甚至没有。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规定,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明确要求设置《教师职业道德》模块。从2016—2019年期间一些学者对师德教育课程建设的调查结果来看,师范院校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开设《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模块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有些学校没有独立的师德教育课程模块,有的分布在通识教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课程模块内,易将一般的社会道德与特殊的职业道德相混淆;有的分布在教育学类课程的教师与学生章节中,师德内容散落,难以形成体系。也有不少学校按照要求,独立设置了师德教育模块,但从课程设置的课时、学分看,该模块一般只开设了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只有1—2课时,学分仅1—2分,有的学校开设的还是选修或系列讲座。2.师德教育课程目标:重规范的认知,轻德性的养成。师德表现为德性与规范两个方面。德性乃是内在于教师个体的精神品质,具有主体性。规范则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整体规定,具有社会性。师德教育一直呈现出一种重规范教学而轻德性养成的取向。这种取向完全受“知识论”教育思想的影响。在“知识论”师德观的影响下,师德教育课程目标强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知。但“知识论”师德课程观容易造成教学中的唯“知识”倾向,忽视人的情感,造成认知、情感与行为的不统一,规范与德性的疏离,现实教育中诸多教师职业道德失范事件的发生也证实了这一点。3.师德教育课程内容:要求崇高化,脱离教师的实际需求。关于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主要包括2008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的“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大规范;2012年出台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提出了“专业理念与师德”19项基本要求;2018年教育部印发实施的《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提出的“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加强安全防范、坚持言行雅正、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规范从教行为”十项行为准则。这些规范、要求或准则体现的是国家、社会、家长、学生对教师一种抽象化的原则性的道德期待,具有理想化的特征。教师相比其他社会职业而言,需要更高规格的道德水平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理想化、抽象化的师德内容往往被人为拔高地解读,过于强调崇高性,从而失去了师德教育的现实性,只重视教师的事业需求,忽视了教师的正当合理的生活需求、情感需求,易使大多数教师产生畏难情绪,失去践行的动力。现实生活中,人受认知能力和外界环境的影响,道德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会有差异,期待每一名师范生的师德行为都能达到理想化的高标准,显然缺乏现实的教育实践基础。

(二)师德教育的隐性课程存在的困境

阅读全文

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及对策

[摘要]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师德和师风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特别是对于担负着基础教育任务的中小学教师来说,其行为更应具有示范性。

[关键词]师德师风;问题;策略

一、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敬业精神不强,缺乏献身教育的事业心

个别教师缺乏教育热情和爱岗敬业精神,不愿意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他们不用心去教育学生,不认真钻研教材,备课就只是简单地从网上下载课件,上课马马虎虎、无精打采,作业批改不认真,教学效果差。有的甚至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不能安心于教育工作,更谈不上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了,家长意见较大。

2.工作作风浮躁,缺乏责任感

有的教师精神萎靡、作风涣散、纪律松弛;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教师缺乏职业使命感,不讲政治、不讲原则,热衷于传播各种流言蜚语和小道消息,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少数教师与学生家长联系的频率较低。究其原因,就在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只重视教学工作,而忽视了思想教育工作,他们对家校联系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认为联系家长是班主任的事,班主任又常常认为只有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需要与家长联系,导致家庭与学校教育脱节。

阅读全文

当代教师师德探讨

一、当代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治学不够严谨,缺乏敬业精神

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与科研水平,而且要以认真负责、严谨的态度对待所从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然而,当代教师队伍中存在着治学不严谨的现象。部分教师只看重评职称、获成果,重科研轻教学,甚至为了出成果不惜造假,在课题申报和职称评审中弄虚作假;个别教师还利用手中职权,牟取私利,败坏了学术风气,玷污了高校校园净土。不仅如此,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疲于上课,获取超课津贴,由于教学任务过重,而忽视教学效果。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把主要精力放在社会兼职上和一些商业活动中,把教学放在次要位置,无心钻研教学,不认真备课,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老套;有的上课甚至没有教案,手捧一本书照本宣科,这种教学既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更不可能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还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行为规范不严,师表意识不强

为人师表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目前高校小部分教师中存在着行为规范不严,师表意识淡化的现象。一些教师由于受不良思潮的影响,言行不谨,在课堂上经常发表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论,不注意自己话语的导向性;有的教师衣冠不整,举止粗俗,满口脏话,行为放纵,为师不尊;有的教师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而自己却组织纪律观念差,上课迟到早退,开会讲话,随意调课,讲课时接打电话或抽烟,随心所欲;对社会上一些热点问题的看法不客观,动不动就发牢骚和怨气,以致对学生造成误导;还有一些教师授课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随意用参观、看电影、阅读等方式代替上课;有的甚至重言传轻身教,在对学生说教的同时,自己却不能身体力行。言行不一致,严重影响了教师在学生中的榜样形象。因自身缺乏修养,师表意识不强,缺乏自尊自爱精神,所以在学生中难以起到表率作用。

老师对每一个学生应该倾注同样的关爱,同样的尊重。眼里只有学习优秀的学生,看不见那些学习差的学生,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学习差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其实更需要老师的提携、指点和鼓励,而不是冷眼想看,漠视他们,更不能说过激的语言刺激他们。作为老师,说话一定要注意:教育他们,但是不能口不择言。师生真诚相待,用真心去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困难生,许多学生在真情感染下会慢慢改掉劣习。

二、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对策分析

阅读全文

师德考评的难题及对策

作者:黄全明 单位:宁波教育学院

重惩戒轻激励,功利性明显纵观目前所进行的师德考评,重惩戒而轻激励的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的。在当前无论是评优评先、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绩效工资,还是教师资格的重新认定等,许多地方都有“师德一票否决”的规定,“筛差”成为评价的目的。因此,这种评价较多的是从“否定”的角度来考量教师的师德,对师德中的“肯定”性成分显得较少,因此,对多数教师来说,在师德考评时最为担心的恐怕不是获得“优秀”与否,而是担忧被列入“否决”“倒数”的行列,以致广大教师每当面临师德考评就“诚惶诚恐”。考评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被弱化,教师大多成了被动的参与者,能应付过去就完事的现象比较普遍。

重结果轻过程,教育性不足长期以来,在实施教师评价时所采取的方式,大多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师德考评也不例外,这种评价方式虽有其优点,但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在师德评价活动中,我们往往更多地看到,每逢学期结束或学年度考核时,教育部门和学校就开展集中形式的师德考评工作,而平时这种考评几乎是没有的,如果没有大的师德问题发生,日常的师德提升工作就只能靠教师们的“自觉”行动了,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评,不能对教师个体以及教师群体的师德进步过程给予及时的信息反馈,不能发挥评价对教师师德发展的激励作用,无法适时帮助教师改进提高。因此,评价的教育性价值被缩小了,评价被简单地等同于鉴定。

重形式轻内容,科学性欠缺在当前的师德考评过程中,大多数学校仍然采用打分评价的形式,以分数的多少来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学生打分、教师打分、领导打分,加在一起即为最后师德考核成绩。这种考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和群众,充分吸取民声的意愿;但由于师德考核与教师的利益相挂钩,为了在考评中能够获取好的分数,有的教师私下进行“游说”,暗地拉票;有的找到领导述说,希望照顾;有的联络同事,相互关注。由于与现实利益联系密切,打分掺杂了一定的不正常的“人为因素”。导致有的结果和考评的初衷相悖,“优秀”的未必优秀、被打成低分数的教师未必师德差的现象时常出现。一些默默奉献、不善交际的教师在考评时常常处于不利的位置;而那些人际关系“好”的教师则优势明显,教师师德评价在公正性上存在欠缺。

师德考评不道德现象的成因

之所以出现上述师德考评不道德的现象,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模糊,主观色彩较浓在科学的评估体系中,考评标准十分重要,因为评价者的价值认识与评判标准不同,其评价结果就会不一样;在评价活动中,哪些要评、哪些不评,也直接影响着评价的结果。评价标准同时对被评价者具有导向作用。就目前的师德评价工作而言,尽管研究者为我们提供了诸多评价标准,且评价的实践不断创新,但总体上还是存在着考评标准模糊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某种道德行为做到什么程度算好?这种道德行为其持续性要多久?各人的道德行为其表达方式是否要统一?道德行为是否一定反映了其道德认知、道德素养?如:何谓“尊重学生”或“不尊重学生”?怎样算歧视学生、怎样不算歧视学生?怎样算认真教学或不认真教学?正是因为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以致评价者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尺度就难以准确把握,不同的评价者对同一对象的某种道德行为就会作出不同的判断,即使同一评价者对同一对象在两次不同的评价活动中也会作出不同的判断。评价者的主观价值意识在此起着很大作用,那种“先入为主”和“晕轮效应”等现象常常会左右评价者的道德判断。多年来,广大教师对师德的考评结果存有异议,如果没有被“一票否决”,较少有人会去反思自己师德的考评结果,也正说明了这个问题。

阅读全文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浅议

摘要:本文立足于师德核心要素,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了解师德核心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核心要素特征,最后对如何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总体而言,开展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具有必要性,需要从正面引导、强化育人意识等方面,全面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关键词:师德核心要素;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1前言

师德是教师人格品质与思想道德的体现,是教师一种特定的群体道德;师风作为师德的外在表现,是教师长时间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与行为习惯。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必须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高校工作的重点。

2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问题研究

2.1师德核心要素分析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制定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方面详细介绍了高校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文献在对上述要素进行总结归纳后,将“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三方面认为是师德的核心要素。

阅读全文

高校教师师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摘要:为了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文章首先概述了对高校教师师德评价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指出了新时代下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最后提出了新时代下高校教师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的运用。

关键词:高等院校;师德师风;评价指标

党的报告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方向,且《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对师德师风建设做出了总体部署。鉴于此,师德师风建设应该被放在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既涉及教师个人成长,也关系到社会人才培养,师德评价自然而然成为一项重要的外部手段和有效载体之一[1]。高校师德建设及师德评价将是提升高校教师这一特定领域和群体的道德生活状况的具体实践[2]。

一、新时代下对高校教师师德评价的认识和理解

师德评价是对高校教师职业品行的导向和约束,具有“指挥棒”和“红线”作用。社会对高校教师师德具有更高要求:在意识层次上,教师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水准;在行为规范上,要求教师为人师表;在影响程度上,教师道德比其他职业更深远、更广泛。首先,社会、学生、家长等对教师师德期望是高的,要求也是不断变化提升的;其次,每位教师由于个人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一定时间段内的表现肯定有所不同、有一定差异。就像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存在差异;最后,在一定时间段内、一定教师群体范围内,个体师德存在以下不同,应该对在实际工作中学生、教职工认可的师德表现优秀的教师予以肯定和认可,予以精神褒奖;并形成必要的等级差异,树立榜样作用,影响带动整个教师群体向更好的师德目标发展,避免“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甚至轻视弱化师德考核和建设的现象。

二、新时代下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阅读全文

学校师德教学创建的重要性

本文作者:覃红 单位:贵州市解放桥小学

以活动为载体,紧扣师德教育主旋律,进一步夯实师德教育

加强领导,组织部署到位。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以教导主任为副组长,以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大队辅导员、各大教研组长为组员的师德教育领导小组。做到“一把手挂帅亲自抓,副职领导具体抓”,把责任目标落实到各有关岗位及责任人。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教育工作方案,确定具体的实施步骤及工作措施,确保了系列教育工作和活动主题鲜明、目标明确、运作高效、成效显著。注重舆论导向,宣传动员到位。学校要将宣传动员作为突破口,明确师德教育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具体要求,让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历史赋予教育和广大教师的神圣使命,认识到我们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塑造高尚的师德形象,才能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

我校倡议全体教师努力践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恪尽职守;———为人师表,以德修身,以德树人;———严谨治学,精益求精,乐观进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为国育才。我校重视师德教育活动阵地建设和社会舆论宣传。通过宣传橱窗、活动简报、办公室阵地建设等形式广泛地向学生、家长、社会作宣传。全校教师对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重要意义和目的的认识不断得到强化,激发了广大教职工参与师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学习,培训认识到位。我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培训,提高认识。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书记对全国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四点”希望和《新时期师德修养》;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各种法律法规;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贵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学习《学会赏识爱满天下》、《向生活微笑》、《欣赏给人力量》、《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用生命理解教育》、《态度就是竞争力》、《论责任》、《致加西亚的信》等一系列精品文章或书籍。

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广大教师认识: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明晰的法律常识,还要有广阔的胸襟和洒脱的人生态度,学会在繁忙、琐碎的日常工作中去寻找快乐、发现快乐,提升职业幸福指数。此外,以活动促学习培训也是我校重要的教育方式。学校举办师德教育讲座、师德论坛,开展师德师风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学习培训。教师在参与和互动中体会到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活动有效地引导广大教师以“德艺双馨争做人民满意教师”为自己追求的个体发展目标。丰富多彩的活动巩固了认知,指导了教师的师德行为实践。

将师德教育与学校常规工作相结合,有机推进师德教育活动,求真求实,注重质量

一是将师德教育与学校教育理念相融合。师爱是师德建设的核心。我们积极倡导教师用实际的教育教学行为诠释师爱。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我们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大力倡导“教育从平等对话开始”,激励教师努力做到“不选择、不挑剔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教学力争“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在实践中,教师们相互影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教师队伍的师德认识在不断提升。“快乐是孩子的心理维生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爱生奉献已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二是将师德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相结合。在开展师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紧紧扣住以师德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这个主题不放松,密切结合团队的建设、教师专业化培训、校本研修、新课程改革、教育科研、学校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展开,使师德教育与教育教学每一项工作有机结合,并贯穿始终。师德教育也促使学校各项工作有了高起点和高目标。三是将师德教育与学校党建和民主评议行风相结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我们注重引导教师不断总结反思,努力提升自身教育水平和师德修养。抓党员带头。要提升教师整体的师德素质,党员教师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党支部结合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教育活动,制定了《党员目标管理细则》。党支部要求每一个党员教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主动、自觉地对照自己,认真剖析,及时整改提高,达到“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教育效果。

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建设师德师风论文

一、深刻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

近年来,高职院校广大教师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甘于奉献、为人师表,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同时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和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宏观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师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为此,高职院校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践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建设一支教书育人、乐于奉献、师德高尚、治学严谨、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准确把握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要求,明晰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任务

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是要激发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

(一)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高职院校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接触实际,了解校情,了解国情;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教育教学纪律,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以良好的教师形象影响和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