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市场监管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市场监管论文

市场监管金融证券论文

摘要:金融证券是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金融市场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证券市场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对证券市场的重视度不断增强,监管工作的力度也逐渐加大。但是从目前金融证券市场监管工作来看,在监管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这就需要针对市场监管方面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对策来提高监管力度,保证金融证券市场可以稳定运行,为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金融证券监管;问题;对策

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中,我国金融证券市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政府监管力度不大,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中,导致金融市场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操作,想要让金融证券市场处于健康发展的状态,则需要对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多种有效的策略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避免风险因素的产生,保证市场的经济活动可以有序开展。

一、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方面存在问题

(一)证券市场结构单一化

我国的产业比较多,虽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产品市场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位置。但是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比较晚,还处于发展的状态,整体规模也比较小。主要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融资制度较为落后,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融资渠道比较依赖于贷款,内部制度不完善,这就导致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结构比较单一,抑制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二)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

阅读全文

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简析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对市场行为的有效监管是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课题,工商管理作为一门辅助企业管理与制订决策的重要学科,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简述了工商管理的基本含义,并阐述了工商管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有效职能,对工商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加以分析,并指出了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发展;经济学;管理学

1引言

截至2017年,我国GDP总量已经突破80万亿元人民币,牢牢占据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且保留着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商品市场,面对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对市场环境及企业行为的有效监管,将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质量与可控性。工商管理作为一门研究企业市场行为及经营战略的学科,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研究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合理调控市场行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工商管理在市场环境中发挥的基本作用

工商管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基本职能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行政单位的工商管理部门在市场监管中具有一定的执行力度,能够有效规范市场行为,控制企业市场准入情况,其执法行为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水平与质量,关系到市场环境的可控性,对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其次,工商管理部门具有市场监管权,具备市场监管的职能,如果工商管理部门在管理上缺位,就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因此工商管理能够保障市场环境的有序性,在市场环境中起到“指示器”的作用;最后,工商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企业,企业作为市场运行的主体,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能够以宏观视角调节企业之间的关系,在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同时,为健全市场管理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

3工商管理的社会效益

阅读全文

水利建设市场监督管理探讨

【摘要】论文介绍了日照市水利建设市场监督管理现状,并通过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水利施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这些问题分别从加强行政管理、依法招标以及加强监督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日照市;水利建设市场;招投标;监督管理

目前在日照市注册的水利勘测设计单位2个(其中乙级资质1个、丙级资质1个),水利工程施工单位有16个(其中二级资质单位5个),监理单位1个(乙级资质),检测单位1个(乙级资质),经政府或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成立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有21个。201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2015年市委市政府实施“林水会战”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实施“林水会战”“清清河流”行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各类市场主体争相进入并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在促进我市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同时,也给市场监管带来困难和问题。

1日照市水利建设市场监督管理概况

近几年来,日照市水利工程招投标严格执行国家和水利部、省水利厅有关规定,严格项目招投标管理等“四制管理”,积极推进水利工程进场交易和电子招投标,放开水利建设市场,规范市场准入。

1.1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招投标有形市场

省水利厅在济南设立了全省水利工程招投标中心,日照市也设立了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监督和管理提供有利条件,对水利工程招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能够及时报告和协助部门进行调查,努力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

阅读全文

教育类学术期刊市场化办刊

2012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提出“应转企改制的报刊出版单位所属的报刊编辑部,一律随隶属单位进行转企改制”[1]。该办法出台后,引起了学术界和期刊界的热烈讨论。时至今日,学术期刊并未完全走向市场化的道路,但也有部分期刊进行了市场化的探索,其中就包括一些教育类学术期刊,可以说,今天的学术期刊办刊模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态势。这些进行市场化探索的学术期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临更多的是困难和挑战。那么,学术期刊尤其是教育类学术期刊该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呢?杂志社应该采取怎样的办刊策略呢?政府和社会应给予怎样的支持,市场化是否意味着完全的放任不管呢?

1教育类学术期刊的特点

1.1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比一般学术期刊要广

武晓耕在其《学术期刊的“市场化”分析》中提到,学术期刊一般并不以广泛的大众为服务对象,因为学术期刊的内容更多的涉及专业知识,对于一般的人而言显得晦涩难懂。学术期刊的消费人群一般都在某一领域具备相当水准的知识,这些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圈内人”,正是这些“圈内人”构成了学术期刊的“市场”,也就是本文所称的“小众市场”[2]。也就是说,一般而言,学术期刊是专业期刊,属于小众期刊的范畴。教育类学术期刊的读者和作者群体为不同阶段和类型教育的教师、管理者,如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等,另外,还包括高校研究教育的学者,学习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等,同时,也包括教育部门的管理和研究人员,甚至包括一些关心教育问题的家长。由于这样的读者和作者群体,我们很难称之为小众期刊。但是,这个群体又没有达到大众期刊的标准。因此,我们可以说,教育类学术期刊的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比一般学术期刊要广,但又没到大众期刊的程度,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1.2与实践的联系非常紧密

学术期刊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理论性比较强,比较深奥,与实践的距离比较远。但教育类学术期刊恰恰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尤其是教育教学研究类的学术期刊,他们刊载的学术论文包含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对具体教学问题的创新性探讨,容易理解,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参考价值。另外,教育类学术期刊的作者群体也是读者群体,尤其是学校教师,由于他们的很多研究属于行动研究或教学实验,会给相同属性和相同教育语境下的读者带来启发。由于教育类学术期刊服务的对象为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其最重要的读者群体是教师,很多教师读过某方面的研究,会直接将这样的研究借鉴在教学中。这一点,在很多教学类论文中体现最为明显。

2学术期刊市场化办刊的困境

阅读全文

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分析

摘要: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带来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的一系列问题,如何根据行业市场、自我调整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现状进行调整,是汽车设备相关问题的重要整改内容。就此,笔者以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的重要性入手,提出当前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措施与大家探讨。

关键词:汽车设备;管理检修;重要性;问题;对策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每家必备物品之一,而汽车生产商的兴建和改造也称为时展的趋势。在此现状中,高品质的汽车设备管理成为当前汽车生产商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准和设备检修的效率,才能真正在整体上提高汽车供应商的综合效益。由于当前汽车设备生产的先进性不断提高,检修范围也更加广泛,导致其技术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工作人员需以针对性更强的、科学高效的方法提高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的实际效果。

2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的重要性

汽车设备的管理与检修工作在汽车生产方、销售方以及维修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纽带和协调作用,每个设备的生产安全和运行的质量情况都对整个汽车销售市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并且,我国当前汽车市场逐渐呈现出生产商繁杂的现象,越来越多的生产设备厂家的出现使得设备质量不过关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只有从合格的厂家购买相应设备,并对设备进行最为安全、科学、可靠的技术加工,才能减少设备的故障率。而做好以上内容都离不开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的相关工作。一个正常运行的汽车市场一旦缺少优秀的设备管理维修人员,其汽车销售与服务工作必然受阻。对设备管理检修工作了解并重视,更有助于相关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实施。

3当前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城乡规划行业信用评级模型

摘要:基于城乡规划行业的特点,深入挖掘信用管理需求,以规划项目为主线,创新性地将项目成果质量与信用主体挂钩,遵循“可量化、精细化、可修复”的理念,制定出项目成果质量定档得分的计分规则,从诚信度、合规度和践约度三个维度入手,构建“分类评价、分数设限、由点及面、滚动计算”的动态信用评级模型。

关键词:城乡规划;合规度;践约度;信用评级

一、信用理论研究及管理现状

(一)信用与信用评级内涵

吴晶妹在《三维信用论》[1]中指出,信用是信用拥有者在社会关系、经济交易等活动中以自己的意愿、能力、行为获得他人信任而实现的价值。信用本身是一种资本、财富、资格、手段,可交易、可度量、可管理,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时间价值。在现代信用经济中,信用作为一种资本、生产要素,参与社会资源配置。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信用可概括为诚信度、社会交往层面的合规度、经济活动中的践约度三个维度综合构成。信用评级则是按一定的程序、方法和标准,从质、量两方面对评级对象的偿债能力、信誉情况、践约的可靠性程度进行检验和计量,并科学、客观地作出全面评价的过程。

(二)城乡规划行业信用管理研究现状

在城乡规划行业信用研究方面,陈阳通过研究国内外信用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结合河北省规划编制单位特点,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城乡规划编制单位信用指标体系,明确了每个指标的权重、信用分数的计算方法和评价等级,对行业信用管理作了有益的探索[2]。安徽、福建、河北、重庆、宁波、南京和厦门等省市规划管理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先后颁布了各自的城乡规划行业信用管理办法,对如何记录和评价本省(市)内从事城乡规划编制的单位和从业人员等信用主体的信用情况作出明确规定,以加强城乡规划行业的信用监管,(见表1)。这些管理办法中,信用的评价方式主要分为记分制和记录式。记分制的核心是“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信用信息分类+评分标准)+信用等级划分方式”。河北省、安徽省、福建省、宁波市和珠海市均采用记分制,但在信用信息分类、计分规则和分值划分上略有不同。信用等级划分方面,河北省按信用主体的信用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每20%划分为一个信用等级;安徽省采用定期评定和动态评定相结合的办法,按信息权重计算确定信用综合得分;宁波市制定了信用管理评价标准,并规定信用评价基准分值为100分,按信用得分划分为A(优秀)、B(良好)、C(一般)、D(较差)四个信用等级。记录式即信用标识,是以信用信息为基础,以信用分类为手段,核心是对重点信用信息开展信用分类监管。重庆市、厦门市和南京市均采用记录式,但对信用信息的分类存在差异。重庆市列举了5大类40小类规划领域内的违反法律法规和违背诚实守信的行为。厦门市将信用信息分为良好信用信息、一般失信行为、严重失信行为,并确定了黑名单的认定标准。南京市列出编制单位12条不良信用记录内容,含规划成果内容合规性、控规的技术审查、入库及成果质量等内容。

阅读全文

社会管理创新逻辑

摘要:我国自上改革开放以来,在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下,政治、文化、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制度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反映出的社会矛盾日渐凸显,经济、环境、社会各方面的问题的对现存的社会管理带来了挑战。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和方式,从政府、社会几个方面共同实现社会管理创新,以适应多元化社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多方参与;自主治理

一、政府发展的逻辑——善治政府的建立

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对政府来说,就是要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的改革,即善治政府,目的是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在实现政府自身发展的同时承担社会风险,提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协调处理好社会关系,具体表现为有限政府和服务性政府的建立。有限性政府要求政府在处理社会问题时应对政府职能进行准确定位和全面把握,明确政府应当做和适度参与的范围,坚持政府的有限参与。在经济生活中,政府应该协调好与市场的关系,将自身定位在宏观调控与市场监管上,从大局上把握经济发展的方向,严格控制经济交往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另外,要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协调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适当分配政府管理的范围,尊重社会管理的主体,共同发挥管理社会职能。同时,政府在为人民群众提供物质文化上的需求时,也应该及时关注民众的精神文明建设;保障民生,排除影响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只有人民安定,社会才能实现稳定,为一切社会发展打下基础。以服务促发展,实现对社会的管理。有学者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表达为服务型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知识扩散,从一个较为崭新的角度叙述了政府管理的创新。认为社会治理是政府和其它管理主体在一个操作场域中共同实现的,从服务型政府规则知识化(主权让位于公共服务)、功能知识化(从官僚制组织到合作制秩序)、场域知识化(从中心边缘结构到去中心化)和角色知识化四个方面讲述了服务型政府知识化图景,服务型政府影响社会治理的范式不同于政府的权力型影响,它是以服务促管理、以合作促发展的新形式。

二、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的逻辑——互信机制的建立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着重强调了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重要性和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深化了我国现阶段社会治理的格局。要实现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局面,就要捋顺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作为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政府应该赋予社会组织的管理主体地位并尊重其独立性,不能让社会组织成为政府工作的附属品;健全社会组织管理机制,完善管理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从社会组织准入登记到日常工作职能的发挥,政府各部门必须协调一致,保障社会组织的合法性并促进社会组织内部的严密治理,加强自律机制;推进落实对社会组织的优惠政策,就是鼓励社会组织积极与政府合作,承接政府职能或者购买公共服务,监督其民主性和专业性。对于具有代表性或国际经验丰富的行业协会,重点支持并大力宣传,鼓励行业间的交流合作,建立行业间以及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互信机制,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内外环境以及坚实的政策保障和物质基础。

三、社会发展的逻辑——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

阅读全文

经济法教学创新思考

一、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做到真正的“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教师除了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之外,还要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一直以来,我国法学教育沿袭大陆法系的法学教育传统,注重分析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基本原则、具体的法律规则以及相应的法律原理等,所以,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法教学成为首选。经济法课程教学也不例外,仍然沿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师是教学中的唯一主体,不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不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对案例教学的使用也欠缺灵活。另外,教师和同学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教学相对分离。总之,经济法教学如果单靠教师一味的讲解,就无法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难以实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教学目标。

(二)考核方式的非科学性

一般而言,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到总成绩的20-30%,期末考试成绩占到总成绩的70-80%。平时成绩往往由考勤、课堂表现、作业与测试等内容组成。由于目前班级人数较多,加上授课任务繁重,所以教师对考勤及课堂表现不能准确把握,往往是根据模糊的主观印象来评分,从而使得平时成绩难以体现出学生真实表现。期末试题题型不外乎名词解释、选择、判断、填空、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题等。在一份试卷中,不管是客观还是主观试题,其中死记硬背的问题分值占到8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传统考试考核方式重理论、轻技能、重闭卷等,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经济法教学改革的价值定位

从哲学上讲,价值主要是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现象以及人们的行为对个人、阶级、社会的积极意义。在以法律为主要行为规则的现代社会里,法学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出一批能够促进法律规则真正实施的职业人群,从而能够维护社会的秩序,促进正义的实现。①在世界范围内,法学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普通法系的法学教育和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的法学教育。前者是强调法律职业教育,后者是强调法律理论教育。现在,不管是普通法系的的国家还是大陆法系的国家都在不断进行法学教育改革,最终都转向采用对理论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法学教育价值观。当代法学教育价值观的融合的新趋势也必将影响到我国的法学教育价值观。一直以来,各高校都在根据各校具体情况,积极进行改革实践。现在的改革主要是针对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过分强调培养专业人才的弊端,转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推进文化素质教育。与高等教育改革相适应,法学教育也转向了通才的法学教育,培养法律、政治、行政管理等多领域需要的法学人才。中山大学教育学教授冯增俊曾指出东西方教育理念的本质差别是:“我们是为社会需要来选拔人才,西方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对所有人的教育负责。”显然,长期以来我们坚持的教育理念必须要改善。而通才的法学教育正好契合了这样的改革目标。教育部确定了所有的法律院系都必须开设16门法学专业核心课,即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其它课程由学校自定。经济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当代中国法学教育最重要的问题并不是一般的缺乏人文教育或素质教育或通识教育,而在于能否培养出有足够能力回应这个社会提出的法律以及相关问题的并且在国际竞争中最终能获胜的学生。②所以,经济法教学改革不能仅强调经济法学理论教育的价值,更要注重经济法实务教育的价值。关于理论教育的价值,既要重视法学理论的教学,也要重视相关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后者是前者的而基础,不可或缺。关于实务教育的价值,从事法学教育职业的人已逐步认识到,但仍然没有在教学中落实。经济法中的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市场管理法,以及金融法和税法等宏观调控法都是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的。由于没有足够的相关法律实践工作,致使很多老师很难在教学中进行大量的实务训练。另外,学生几乎没有接触具体的社会事例和实践的机会,所以造成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差。显而易见,经济法学教育的实用性更强,在不忽视学术性价值的同时实现其实用价值。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我们培养的法律人才必须是“宽口径、厚基础”的,必须具备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和严密的法律逻辑思维。在经济法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创新性和主动性,以更好地适应现实经济生活的需要。总之,我们要培养出“像法律人那样思考”③的大学生,必须强调经济法的教育满足社会的需要,从而体现职业教育的价值。但另一方面在经济法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西方社会的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教育是为人服务的,为人的发展为目标。虽然在目前现实的条件下,我们还不能完全将经济法教学的价值定位于学生的发展,但是可以适当地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这恰恰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在经济法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外,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