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活动计划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社团活动计划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社团活动计划

项目管理在高校社团活动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当代大学生活的不断丰富,高校的社团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学生的加入,高校社团活动是一个由学生代表自主建立的活动组织,它的成立,为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带来了丰富的活动。每个在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并加入其中,在社团中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随着学校社团的不断增多,在管理层面就需要有相关的管理规定,制定相应的管理体系,合理有效的管理每个社团,从而促进在校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项目管理在高校社团活动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项目管理;高校社团活动;管理

1高校社团活动中常见的问题

1.1高校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许多大学生由于对学校过于陌生,对相关的管理制度不了解,也没有相关人员的详细说明,所以对学校的社团活动并不感兴趣。由于大学社团的种类很多,有些社团甚至采用骗学生的钱设立社团,在收集到钱以后就消失,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甚至放弃了参加社团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学校要制定管理社团的规定,避免因社团骗取学生钱方面的事情发生,用相应的管理规定,为学生安全参加社团活动提供保障。

1.2高校社团活动资源缺乏,活动能力不足

社团的正常运行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在实际的高校社团中,由于社团参加的人数较少,在资金的收集上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许多社团因为没有过多的流动资金,在社团的活动准备上,例如,表演的服装、道具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而在实际中根本达不到。由于表演的道具、服饰不齐全,导致日常表演不能正常运行,学生因此对社团活动失去了信心。为了解决因资源缺乏引起的活动受限问题,社团应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以得到帮助。

阅读全文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项目化管理研究

摘要:自组织理论的视阈为高校学生的社团活动开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该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项目化管理对于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从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本身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在自组织理论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团项目化管理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并就此提出了创新社团活动管理理念,实现社团活动“学分制”等相应的项目化管理的方法和拙见。

关键词:自组织理论;高校社团;项目化管理

引言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根据自由爱好和兴趣自发形成并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组织。目前而言,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高校的社团活动类型多,数量多,但是办起来的实效是否与时间和精力付出成正比,这是一个问题。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存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于高校在社团管理和组织中下功夫。自组织理论是基于协同学理论体系的一种组织形成的划分方式,协同创新是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而用自组织理论去看待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开展这是一个新的角度,在这个角度里再加上市场化对高校的学生社团的冲击,激发了是否能够用项目化管理的方法来对高校学生社团活动进行有效的创新管理的灵感。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开展是依据爱好和兴趣进行组织建设的,其活动的自由度更高,但是社团活动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样的,在社团活动中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而进行社团活动组织的学生在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协调能力方面更是都有大的增长。社团活动的实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实践载体,引导好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能够更好的为大学生提升综合素养服务。

一、自组织理论概述

自组织理论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该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包括生命系统和社会系统,主要研究方向是自组织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也就是说研究一个系统是如何在一定的条件下,自发的从无秩序、无组织走向有序、有组织的。该理论的构成主要基于四大理论:其一是能量交换论,能量守恒是自然的定律,在系统和环境之间所有的物质和能量进行的交换,对系统自身发展产生影响,系统和环境如何自发的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其二是协同论,协同论研究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机制,一个系统包含着各种要素,而各种要素之间是如何进行相互协调的,这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式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转并不断发展,系统的稳定与不稳定就由内部要素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来决定。其三是协同动力论,一个系统里会存在多个子系统,在不同的子系统内部还会存在更多的要素,这些要素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基础上会形成相应的影响和能量场;子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影响系统的运行和发展;各要素之前的协调是系统或组织有序发展的前提,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其四是演化路径论,系统或者组织的演化路径是多样的,包括从无序到有序的临界演化路径、演化的间断性道路、渐进的演化道路,这些不同演化路径的划分是路径的可预测性来区分的,临界路径是难以预测的,从无序到有序是自发的,不可预测的,在走上有序后的继续发展是可预测的。自组织理论在这些理论支撑的基础上可以用于研究复杂的系统行为,把管理的整个过程看成是一个自发组织起来,然后从无序走向有序的演化过程。企业的发展有其演化路径,高校的学生社团发展也有其演化路径,在自组织理论基础上,对高校的学生社团活动提出新的观察视角,顺着演化发展的路径摸清规范化管理的脉络。

二、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

阅读全文

大学社团管理工作发展思路

本文作者:梁云婴     单位:黑龙江省黑河学院

1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社团中的领导作用

党、团组织和学工等行政部门要给予及时地关心、帮助和指导。社团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学校应当根据在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一些制度和管理办法。

1.1制度建设,加大监督管理抓思想建设,提高学生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力度

在学生社团建设当中贯穿制度思想,一切社团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制依制,无制建制,落实好大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学生社团联合会章程、大学生社团考评监察制度、办公文档规范制度等相关规定。开展规范化管理,就是在学生社团建设中统一按照相关制度规范管理流程,遵循标准化模式建设,在社团工作中有样学样,有模照模,扎实开展社团工作,培养扎实稳健的工作作风,健全规范的工作体制。党组织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品德是决定一个人政治方向和怎样做人的大问题。通过健康向上的大学生社团群体组织的一系列诸如政策理论学习、人生价值探讨、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等活动,能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和爱国热情,使他们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自觉地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树立为祖国而奋斗的远大理想;通过参与社团活动,他们可以亲身体验到集体活动的乐趣和集体的力量,从而能够增强集体荣誉感,进一步认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全局的观念、集体的观念;通过认可社团的章程,能使大学生自觉地规范自我、约束自我、培养公德意识、领悟做人道理,从而促进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

1.2抓组织建设,培养学生骨干

由于缺少宏观调控的管理,使学生社团管理松散,近几年数目激增,但活动的质量并不好。有些学生社团有其名无其实,浪费了很多经费资源,还有些社团活动的效果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这样不仅浪费资源也打消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应每年举行一次全校社团排名和社团问卷调查,对社团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予以指导。让一些不符合活动宗旨的社团自行解散或强行解散。学生是校园社团活动的主体,因此能否培养素质高的学生骨干关系到社团活动质量的高低。要保证社团的管理人是一群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应在社团管理人的培养上加大力度,为了保持社团的持续发展,更应该完善社团领导者的换届以及选举制度,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不断的为社团储备人才。另外,制订系统的培训计划,要求社团干部了解学生社团的指导思想、特点、工作方法、基本原则以及组织管理技巧,领导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切实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应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多渠道开展思想工作,变封闭性方法为开放性方法,变经验型教育为科学型教育。

阅读全文

高校艺术教育中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

摘要:艺术社团作为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平台,在创建校园精神文明、繁荣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及社会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论述艺术社团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艺术社团的建设方法。

关键词:艺术教育;艺术社团;高校社团;社团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艺术教育愈加得到重视。艺术社团作为在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平台,在发挥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及培养多学科交叉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艺术社团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是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实现形式之一。

一、艺术社团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一)艺术社团是高校开展艺术教育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平台。教育部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明确指出:“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艺术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艺术社团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提供了平台。大学生通过多样的课外活动,充分发挥特长,提高了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

(二)艺术社团丰富了艺术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艺术社团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及兴趣爱好自发组织形成的团体。由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广泛性,基于此建立的艺术社团具有多样性,涉及音乐、绘画、舞蹈、雕塑、书法、棋牌、文学等诸多方面,涉及不同内容的艺术社团,开展和组织艺术活动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例如,音乐类的艺术社团倾向于开展音乐会或参加学校举办的节庆典礼等活动,而绘画或书法类的艺术社团则倾向于组织画展或书法展等活动。艺术社团通过多样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高校艺术教育。

(三)艺术社团完善了高校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教学的有力补充。大学生艺术社团活动与艺术教育的教学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艺术社团是艺术教学课堂的延伸。学生在开展活动时,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知识运用其中,达到知行合一。高校以往的艺术教育形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艺术社团活动能够弥补艺术教学的不足,补充至艺术教学实践类课程中,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要求。

阅读全文

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研究3篇

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篇1

在高校中体育社团属于一种新兴的事物,伴随着教育部门不断对各院校的教育进行改革,使体育社团发展壮大,并整体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而且高校体育社团能够为学生提供服务,其自身传承着体育文化内涵,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使学生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高校体育社团对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1高校体育社团的基本内涵

1.1高校体育社团的基本概念

中国对社团的基本概念定义为:社团是由公民为实现共同意愿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因而高校体育社团的基本概念是有高校教师与学生因热爱体育运动,并想进行体育运动,自愿形成以体育运动为主要内容,形式上属于非正式且具有一定松散性的组织团体。主要形成的原因是社团人员均有对体育运动的需求,有共同的体育兴趣爱好,社团自身具有自主、自由的特点。

1.2高校体育社团功能

高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社团活动的主要内容,可以在社团活动中完成在课堂中无法实现的内容。高校的体育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进社团活动,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实践及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课外社团中能够提升自身的体育技能,同时体育教师还能够了解学生在体育课外的活动情况与身体素质能力,有利于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帮助。体育社团除具备教育功能外,还可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能够娱乐身心,能够感染身边的同学与活动的观看者,实现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体育社团在组织各种校园活动比赛的同时,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比赛活动可供选择,学生通过一起参与比赛活动,能够深刻感受到团体间公平竞争及互相帮助的理念,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勇敢与拼搏,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阅读全文

大学生思政教学创建思路

本文作者:乔大勇 单位: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为了使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大学生社团内部也存在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规范或章程,以实现社团成员自我管理。大学生社团发展不平衡,组织结构不合理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社团,虽然数目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但是大学生社团普遍存在着良莠不齐,发展失衡的情况。

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社团,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很难召集到大批的成员,活动资源相对较少。此外,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社团成员普遍缺乏经验、组织能力与沟通能力不足,影响社团的发展。大学生社团整体发展的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大学生社团缺乏良好的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许多社团在建立之初并没有对社团建立的目的、组织框架、运行机制、活动内容以及发展方向等有一个明确的规划。由于制度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了许多社团管理松散,人员进出自由、流动性极强,甚至一些社团出现了名存实亡的局面。

大学生社团活动内容质量不高,形式简单目前高校中许多社团难以形成一定规模,不能依靠自身的影响力请到专业的老师、教授作指导,加之社团管理者对社团发展与活动内容缺乏明确的计划,绝大多数的社团活动还难以做到突破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团活动的质量,这就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阻力。

学校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缺失,支持力度不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社团的活动更倾向于兴趣爱好的培养与专业知识的深入,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却涉及较少。其次,在一些高校中,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是完全独立于学校管理体系之外的。还有一些学校,对大学生社团的干预过多,将大学生社团的管理,完全控制在学校的管理体制之下。完全放任和过度控制都不利于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以大学生社团为依托,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大学生社团应该在学校的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开展活动,在学校的帮助下制定完善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社团的活动章程以及人员的进入退出机制等。高校应积极主张把大学生社团作为拓展学生素质的平台,丰富学生社团的文化内涵,努力把社团建设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园,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开展工作,倡导和发扬学校的校训。

阅读全文

高校可持续发展体育教育论文

1高校体育社团的积极作用

1.1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学生体育社团其集体观念的磨和、精神文明的陶冶、内容的健康性、道德规范的养成等,无不包容了思想教育的内涵。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教育功能是通过体验社团文化,使大学生能从本民族素质的角度与本国文明程度,做到人伦并处,晓事理、知法律,使之气度恢弘,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恪守操行。高校体育社团所体现出的教育功能并不是通过硬性灌输,如规章、制度、条例、纪律等外部力量来实现的,而是通过社团活动以及其形成的环境氛围、成员之间的互相作用潜移默化于教育之中。由于活动选择的自主性、目标的指向性和行为的自觉性,没有感到来自外部的强制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对社团成员的心理品质、道德素养、文明行为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有利于大学生之间的健康交往

由于学生体育社团具有能够满足成员某一方面共同目标需要的特点,有着为学生乐意接受的灵活、多样、生动的活动方式和依靠成员之间的友谊、信任、推崇而建立的组织形式,体育社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奋斗是体育社团成员间产生一种亲密、健康的关系。

1.3有利于大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21世纪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多种综合能力,其中善于交往、关心社会和他人、较强的社会适应性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体育社团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桥梁和沟通的渠道,将社会要求与社会规范作用于大学生,为大学生与社会之间搭起一个平台,找到结合点。大学生通过社团文化这个舞台,学习与社会相适应的各种规范、知识、技能和生活方式,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发展并与社会达成一种动态平衡与协调,促进自身的社会化[3]。

阅读全文

大学校园文化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是高校外在形象的最直观体现,融合了大学整体管理水平和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新时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等新教育理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能够全面促进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社团是大学独有的一种育人模式,同样具有思想文化传播的优势作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学生社团融合了校园文化内在精神文化和外在物质文化,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文章主要以校园文化与学生社团两者的关系为重点研究方向,以便更好地发挥社团建设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多层次丰富发展。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社团文化

社团作为思想文化重要的传播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育人价值,相比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而言,社团建设突破了思想文化层面的限制,以具体的实践活动带动文化的传播,有利于高校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理念,充分发挥社团建设的作用来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顺利完成教育目标,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促进国内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为此需要高校及时提高对社团建设的重视,将社团作为大学生成才发展的第二基地进行重点建设。

一、大学社团建设发展

(一)大学社团概念

大学校园作为连接大学生和社会的关键所在,需要全力将培养和输送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使命,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这一教学目标为核心导向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社团是继综合课程教育的第二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主要面向学生的思想素质、能力拓展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多元化建设,为充分满足当代大学生多样性的兴趣爱好,尽力实现学生所有的共同意愿而由学生团体自愿组织成活动性、组织性的学生组织,顺应当前社会教育发展趋势,大学社团真正成为国内各大高校的第二课堂。大学社团建设具有自愿性、组织群体性、活动性、参与性及多样性等诸多特征,在21世纪的今天有着快速的发展趋势,我国教育部针对大学生社团分发的相关文件及《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中对大学社团建设发展进行了重点强调,大学社团建设发展因此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另外,大学社团种类丰富多样,虽为学生团体自发组织成立,但需要由高校统一管理,成立有关学生社团时需要满足高校社团成立条件并做好备案工作,完成相关手续。学校针对一般社团成立往往在成立人数及基本条件上有相关规定,如某高校规定社团需要10名以上的学生联合发起,并具备成立开展该社团的基本素质,关于社团的名称应当冠以“高校名称+学生XX协会/社团”之名,准确反映社团的特征类型。

(二)大学社团发展特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