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社团工作思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大学社团管理工作发展思路
本文作者:梁云婴 单位:黑龙江省黑河学院
1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社团中的领导作用
党、团组织和学工等行政部门要给予及时地关心、帮助和指导。社团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学校应当根据在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一些制度和管理办法。
1.1制度建设,加大监督管理抓思想建设,提高学生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力度
在学生社团建设当中贯穿制度思想,一切社团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制依制,无制建制,落实好大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学生社团联合会章程、大学生社团考评监察制度、办公文档规范制度等相关规定。开展规范化管理,就是在学生社团建设中统一按照相关制度规范管理流程,遵循标准化模式建设,在社团工作中有样学样,有模照模,扎实开展社团工作,培养扎实稳健的工作作风,健全规范的工作体制。党组织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品德是决定一个人政治方向和怎样做人的大问题。通过健康向上的大学生社团群体组织的一系列诸如政策理论学习、人生价值探讨、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等活动,能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和爱国热情,使他们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自觉地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树立为祖国而奋斗的远大理想;通过参与社团活动,他们可以亲身体验到集体活动的乐趣和集体的力量,从而能够增强集体荣誉感,进一步认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全局的观念、集体的观念;通过认可社团的章程,能使大学生自觉地规范自我、约束自我、培养公德意识、领悟做人道理,从而促进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
1.2抓组织建设,培养学生骨干
由于缺少宏观调控的管理,使学生社团管理松散,近几年数目激增,但活动的质量并不好。有些学生社团有其名无其实,浪费了很多经费资源,还有些社团活动的效果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这样不仅浪费资源也打消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应每年举行一次全校社团排名和社团问卷调查,对社团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予以指导。让一些不符合活动宗旨的社团自行解散或强行解散。学生是校园社团活动的主体,因此能否培养素质高的学生骨干关系到社团活动质量的高低。要保证社团的管理人是一群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应在社团管理人的培养上加大力度,为了保持社团的持续发展,更应该完善社团领导者的换届以及选举制度,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不断的为社团储备人才。另外,制订系统的培训计划,要求社团干部了解学生社团的指导思想、特点、工作方法、基本原则以及组织管理技巧,领导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切实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应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多渠道开展思想工作,变封闭性方法为开放性方法,变经验型教育为科学型教育。
县科协工作总结
201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科协的指导下,科协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按照“科普惠民、科普助农、科普联企、科普兴旅”的工作定位,“搭建平台、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和“大科普、大宣传、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进一步加大科普投入和资源整合的力度;进一步抓好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发挥好科协工作的主要职能,认真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咨询、学术交流及青少年科技活动,巩固和扩大科普示范县成果,使全民科学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
一、2019年工作总结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县科协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和同级相关单位配合,因地制宜,以全面提升各类人群科学素养为重点,组织活动,开展培训,各项工作均取得成效。
1、举办2019年全国科普日。9月20日上午,由科协主办的2019年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正式举行,此次活动以“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为主题,以文艺演出和科普宣传为重点,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深入有效。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柴占聪同志发表讲话,县科协主席李必成、县老科协、县教体局、县文体广电局、县卫健局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后,开始2019“全国科普日”文艺演出。演出邀请了县老年体育协会和夕阳红艺术团,将科普知识融入舞蹈、独唱、快板、京剧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中,共计800余人观看了此次演出。此外,活动现场还开展相关内容的科普知识宣传:县科协工作人员免费发放科普宣传册和科普宣传单,现场发放宣传单和宣传手册600余份;县卫健局专家现场讲解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预防和以及叶酸片的功效等医疗常识,受到群众的热烈好评。同时,包括县四中农村科技馆在内的多家科普基地也开展了科普日巡回宣讲活动。
2、主办2019年“科技活动周”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系列活动。5月29日下午,科协、科技局主办了2019年“科技活动周”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围绕“科技强国,科普惠民”这一主题开展了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县原政协主席、县老科协主席史崇森发表讲话。活动现场,通过科普文艺演出,展板展示、发放科普宣传资料、举办航模展览、举办少儿书画展览等方式,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技知识、展现科技创新新成就,为促进科普惠民提供优质服务。活动中,县科协工作人员共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300余份(册),观看群众达500余人。
3、深入农大实验站参观学习。7月2日,科协、老科协一行5人到农大实验站进行参观、学习,考察,并于三位教授达成共识,将在2020年在全县因地制宜示范大田作物,特种蔬菜等特种作物。随着实验站不断筛选作物的新种类、新品种,以及相应的配套技术,老科协会密切配合,力所能及做出科技含量高,可操作性强,特种作物的实用技术,积极落实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精准扶贫、共建美丽乡村”的伟大战略部署。
4、参与“科技扶贫迎国庆扶智先行赢未来”青少年科教活动。6月27日下午,科协委员到三中、小学开展主题为“科技扶贫迎国庆扶智先行赢未来”的青少年科教活动。活动期间,观看全县航模科技社团航模表演,并邀请小学,三中航模社团、师范路小学航模社团,北辰路小学航模社团进行表演,共计300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高校环保社团生态文明论文
一、高校环保社团的发展定位
有学者将生态文明教育分为专业的生态文明教育和非专业的公共生态文明教育两大类。其中,专业的教育,重点使受教育者掌握生态文明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非专业的公共教育则侧重于提高受教育者对生态文明的整体认识水平,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他们树立生态文明道德观念,激发他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非专业的公共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是高校环保社团开展工作的重要着眼点。具体来讲,教育与实践辐射的对象涵盖三个层次,即同辈群体、中小学生、社会公众。大学生同辈群体因相互之间地位的平等、沟通交流中的相互启发、原有知识结构的积累等,更易于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但对于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要求也更加专业化;中小学生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可塑性强,易于组织动员,但也要求教育形式的生动活泼;社会公众分布广泛,构成复杂,思想多元,生态文明教育较难开展与实施,但也因此更加考验环保社团的实践性和持续性。这些既是着力的重要平台,又充满着诸多挑战。高校环保社团如能在传播生态文明知识的同时,动员和吸引更多人参与生态文明教育行列,则能形成“滚雪球效应”,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基础。
二、高校环保社团的发展方向
(一)集约性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是集体行动和集约效应。从以往的实践来看,高校环保社团多是突出自身的特色,相互之间乃至对外联合较少,以致难以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近两年来,区域性和流域性环保组织联盟渐成气候,手挽手投身生态建设。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高校环保社团在不断摸索前进中,应主动寻求与地区专业化的环保NGO(非政府组织)和其他高校环保社团合作。一方面相互交流经验,促进工作提升;另一方面,探索有效的合作模式,联合呼吁与行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地区影响力,利于推广生态环保的理念,实现工作的预期目标。
(二)专业性
高校环保社团的发起与运作,普遍都是凭着大学生的一腔热情,较少有环境相关专业的骨干成员,且多数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常常导致环保实践活动中避重就轻,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也因专业性不强、对社会热点关注不够等往往难以使人信服。事实上,高校环保社团可以探索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的专业性。例如: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尤其是农林理工类专业,定期邀请相关专业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加以指导;全媒体信息时代,大学生获取专业生态知识的渠道更加广泛、便捷且体现主体性,但这对环保社团骨干收集、甄选与组织信息的能力提出挑战;网络沟通的即时性也大大方便了高校环保社团从民间环保NGO那里得到专业的指导。
共青团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职能
摘要:作为一项多点联动的综合性工作,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开展有一定的复杂性。由于共青团的特殊属性,在开展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职能。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共青团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讲并未充分发挥。通过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完善措施和应对措施,以提升共青团组织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共青团;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职能
一、共青团组织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职能分类
1.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职能是高职院校共青团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职能之一,除此之外的其他职能都以本职能作为工作基础或者保持相同的目标。共青团作为党在青年人群体中最为广泛而进步的群体,自成立以来就担负着为党提供高等知识分子人才的重任,自然也成为了高校共青团最为主要的核心职能。
2.组织服务
组织服务职能是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的另一项重要职能。具体表现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的形式就是通过组织服务来挑选和培育学生干部骨干队伍,推动学生工作不断走创新道路,帮助学生会以及学生自发组织社团的发展,并提供管理意见。其次就是在提供组织服务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确保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最后是当学生面临就业或者创业的阶段提供辅助性咨询与指导服务。
浅谈高校社团组织发展近况
摘要:学生组织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点项目,如今高校建设逐渐与国际高校建设接轨。本文讲述了高校学生组织的工作特色,简要阐明了我国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如何加强高校对学生组织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社团组织建设;高校;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是在校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以自愿参加为原则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群众组织[1]。高校学生社团是课堂的重要延伸,是在校学生兴趣发展的主要载体;高校学生社团是传承和体现高校精神文化的重要平台;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文化思想碰撞和思想创新的重要来源[2]。对于青年学生来说,这些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新时代中国学生风采的重要的平台,同时为发展复合型人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高校社团组织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多向发展,促进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一、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工作特色
学生社团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工作,并围绕其开展一系列活动。特色是社团发展的重要保障。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趣味性。
校园社团组织要以培养个体的自主能动性为出发点,或者以发展某种爱好的交流为指导方针,要结合社团自身的特点,加入娱乐性元素,开展趣味性活动,这样才能吸引同学的积极参与,增添生活情趣,增强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珍惜,社团才能有生命力,学生才更有活力。
交通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职业院校教学育人的重要工作。本文针对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开展调研,指出学院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精神文化建设仍处于积累阶段、环境文化建设系统性不强、行为文化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适时更新校园文化建设构成要素、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力量、突出创设特色校园文化等对策,力求建成与学院实际特点相结合的特色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职业院校;反思;对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文化要承担起更大责任。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是彰显学校个性品格和整体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它以潜在的、独具特色的方式熏陶、感染、影响着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交通技师学院作为一所培养生产、服务、建设、管理一线的交通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只有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充实完善校园文化的新内涵,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一、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2004年,在学院“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中,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规划。2006年4月,学院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三个工作小组,全面开展建设工作。同年,制定了“十一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结合学院实际,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分为精神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三大块内容。据此,学院每年制定年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计划,细化安排每年度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设计并开展了师生技能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等重要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基本建立。2010年,学院在开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时,把校企文化融合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项目作为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策划并组织实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融入优秀企业文化,重点开展校企文化一条街等特色项目建设,着力构建校园文化品牌。在学院“十二五”和“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中,继续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规划。在浙江省中职名校建设项目中,也设置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多彩系部魅力校园”建设项目。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基本确立了以校训为核心的学院精神体系,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校报、微信公众号、校园电视台等文化载体不断建设和充实,教室、寝室、校园公共场所的人文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提升,各类师生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通过40周年校庆活动,进一步挖掘了学院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为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精神文化建设仍处于积累阶段
对大学生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业生涯盲目,没有目标和方向大部分大学生无法正确自我分析,缺乏对职场的客观认识,加之家庭、社会对学生的过度呵护,导致很多大学生缺少实践经验,无法为自己在行业中准确定位,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2、盲目自信,就业期望值过高过分追求工资待遇,强调自我实现,对目前就业形势缺乏准确认识,缺乏崇高的职业理想、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求职中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急功近利行为。
3、缺少信用,社会诚信意识淡薄目前大学生在就业求职工程中出现某种程度的诚信危机:就业材料造假、奖励证书造假、签订就业协议后随意毁约、频繁跳槽等。
4、素质有待提高,缺少艰苦奋斗精神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掌握不牢,能力和知识储备不足,整体素质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实践能力差、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缺乏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二、就业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思路
在大学生就业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应适应时展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健全思想教育机制,不断探索就业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学生学术性社团建立探讨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对策。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而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的建设能有力地推进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高等美术院校在学生学术性社团的建设上不容乐观。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社团建设,加快实现与时俱进的高素质美术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已成为当前摆在各高等美术院校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国内外心理学对大学生研究性特征的研究表明:由于大学生的个性基本形成,智力发展趋于成熟,情感意志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因而,大学生处在创造心理的大觉醒时期,研究创新意识强,动机水平高。刚刚步入成年期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思维活跃敏捷,渴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较强的接受能力。可以说,整个大学阶段是开发创新潜能的最佳时期,高校应不失时机地鼓励和重视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通过科研活动获得的。与教师、学者的科研活动内涵不同的是,教师、学者的科研活动是实实在在的学术研究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取得在国内外具有先进水平的理论成果和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应用成果;而大学生的科研活动则主要是基于学科专业知识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活动,其目的主要是通过直接感性的科研实践活动全过程,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掌握从事科研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促进科研创新能力的发展。大学生的科研活动可以采取多种途经和渠道。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而作为学生群众性组织的学术性社团在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术性社团是由一群有志于某一学科或某一方向研究的学生自愿组织而成的群众性团体。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学术性社团参与科研创新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能给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科研实践机会及广阔的科研实践平台。 二作为专业性高等院校,美术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美术创作`与美术设计本身就是一门要求创新性极高的艺术。尤其是当今经济和生活的全球化,社会节奏的加快,美术创作与设计创新的步伐不断提速。 学术性社团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载体。在美术院校建立学术性社团意义非凡。由于美院新生录取文化课分数线普遍较低,且入学后多数学生又只关注专业基础技能的学习,对文化理论学习不够重视,因此较之其他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普遍薄弱。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只能使学生成为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艺匠,难以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目标。可以说,学生只有具备较全面的综合人文素养,并掌握相应的学术研究能力,才能站到大跨度的知识体系构架之上,创造出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艺术作品。而学术性社团的建立就在于能有效地避免单纯关注专业基础技能学习的状况,将学习和实践的层次提升到适宜的学术高度。 据初步调查,当前我国几所美术院校的学术性社团建设情况不容乐观。总体而言,社团结构偏差明显,各种文娱类、服务类社团等所占比重较大,而与学科专业紧密结合的学术性社团比重很小,甚至在许多时间段内处于一种空缺状态。而当我们回眸一些老牌美术院校建院之初学术性社团的建设情况之时,发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如被誉为国内第一所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学院的中国美术学院,在建院之初学术性社团就异常活跃。如该校的国立艺术院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28—1937)时期,“社团林立,有声有色,十分活跃:美术作品和音乐、戏剧不断展览和演出;墙报刊物遍布全校;讲演讨论会时常举行。有的社团是学校组织并指定导师的。如‘音乐研究会’,李树化为导师,专门吸收除音乐专业外的各系学生参加‘。书画研究会’,潘天寿为导师。‘实用美学研究会’,雷圭元为导师。 ‘艺专乐社’,李树化、朱荇青、普洛克分任指导。有的社团是由学生自己举办的。如‘一八艺社’‘、西湖一八艺社’‘、速写社’‘、水彩画研究会’‘、阿弥艺社’‘、苏光艺社’‘、野花艺团’‘、蒂赛图案社’‘、新野社’‘、木铃木刻研究会’‘、白杨画会’‘、六桥画会’”。 产生这两个时期学术性社团的建设情况截然不同的原因很多,而其中的主要根源在于:随着社会与时代背景的根本变化而出现的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总体而言,上一辈的大学生处在当时精英教育的模式之下,价值观念较为单一“,以天下为己任”,注重精神价值的满足,有更多的理想主义色彩,对于参加学术性社团充满激情和渴望。而当今由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多种价值观念,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由此呈现出多元化的表现。尤其是近年来高校大众化教育的推行,使得本科扩招之后的大学生越来越难于就业,这就促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价值观念趋于务实,在此情形下,他们更热衷于将精力置于学习实用性技能上,考电脑、考英语、考研、考证已成了现今大学生除课堂学习之外的主要任务。此外,由于近年来美术专业考生大量涌现,一些美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奔波忙碌于考前培训班的教学工作,关注于眼前的短期利益。加上科学研究本身是一项艰苦性的工作,需要具备严谨扎实、吃苦耐劳、甘于寂寞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在现今市场经济环境下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大学生中普遍欠缺。于是,参加学术性社团也就只能成为一小部分学生的行为。 三建立学生学术性社团是当前摆在各所美术院校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在建立社团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学生参与学术性社团的内在动力作为一种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性团体,学术性社团的建立主要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内在动力。因此,加强学生参与学术性社团的热情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应加强对大学生科研创新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美术人才的基本素质,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就很难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立稳足根。高校还要积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其次,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艺术创新的水平是以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作为支撑的,没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就不能站在大跨度的知识体系构架上进行艺术创新,艺术创作也就只能步入单纯技艺化的误区。古往今来,知名的艺术大师无一不是学贯古今、艺通中西的学者。其三,要积极营造学术研究及学术交流的校园风气,带动和感染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在这方面,一些名牌美术院校做得颇具影响。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近年来都十分注重加强教师深层次的学术研究与课题化建设工作,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中国美术学院针对艺术学科的专门化教学所出现的知识偏颇和视野狭窄的现象,提出了“吸纳人文科学思想,涵融当代艺术精髓,共建教育智性基础,同铸学院讲坛高度”的目标,设立了“湖畔论坛”,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人文学者和艺术家来院举办系列学术讲座,频繁开展“林风眠百岁诞辰纪念”“、地之缘———亚洲文化考察”等一系列重大学术活动,。学生们在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中不断被熏陶、被感化,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得以有效地激发。各美术院校应以此为榜样,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及学术交流活动。总之,学生们只有从思想上真真切切地重视学术研究,推崇学术研究、热爱学术研究,才能主动地参与学术研究,并投身于学术性社团活动中去。#p#分页标题#e# 2、深化学生学术性社团的活动形式学术性社团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因此,社团开展科研活动不能只仅仅停留于参观展览、聆听讲座等表面性活动上,而是要紧紧扣住“学术”这一主题,注重活动本身的内涵和相应的深度。笔者认为,鼓励学生开展较浅层面的课题研究、学术研讨,并在此基础上举办专题研究作品展可以成为学术性社团活动中的主要活动形式。 目前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都已建立了相应的大学生学术课题研究制度,而美院由于专业本身的特殊性,还未有一所高校在大学生范围内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学生也基本上没有从事过学术课题研究工作,因此,美院大学生的课题研究不能脱离自身实际,应该说,结合学科专业内容,选择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进行较浅层面的研究工作是其主要内容。如同一社团的学生可以在美术创作与思潮研究、美术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外美术比较研究、美术史论研究、创作技法研究等方向内选择一个共同感兴趣的专题进行研究。在发现问题时,互相切磋、交流、借鉴。学生从一项研究课题的选题、调研、分析到最后结论必然使其经历一个全面的、完整的科研能力锻炼过程。 “通过研究进行教学”的方法是19世纪初的德国洪堡提出的,它是以一种研究探讨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发表各自独立的思想和见解并与他人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研究探索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效果明显。在学术性社团中,美术院校也可以鼓励与倡导学术研讨的开展,具体内容可以是围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某一论点、参加过的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中的某一主题、书本中的某一学术观点等进行理论思考,并展开心得交流、学术讨论。通过研讨,可以使学生在知识、思维上相互影响、学习、补充,进而使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更加完善。 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学术研究与学术研讨,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能得以进一步提高,审美创造能力也能得以进一步地升华。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围绕其研究专题进行艺术创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举办展览,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 3、加强对学术性社团的管理和指导健全的组织管理制度是保证学术性社团活动步入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自发组织的学术性社团存在着较大的流动性和自由度,加上美院学生相对而言主观、感性,如果没有学院和教师的得力指导和管理,那么社团活动很有可能会象一盘散沙,最终流于形式或归于消亡。 (1)加强和健全对学术性社团的扶持和管理首先,高校要对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提出明确的工作思路和鲜明的社团工作目标,根据社团成立的宗旨,建立一系列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使社团与学校的管理有机统一。其次,为了更好地激励大学生参加社团科研实践活动,学校可以建立一系列激励机制,如在社团中大胆引入学分制,对参加社团的学生计算一定的学分,使社团成为学校第一课堂的深化和延伸;在经费、场地等方面给予较其他社团更具份量的重点扶持。 (2)加强对学术性社团的指导由于近年来美院基本上没有建立过较有影响的学术性社团,没有可资借鉴和学习的先例,因此,教师的正确指导和积极帮助对于学术性社团的建立和发展十分重要。学院要针对学术性社团的类型特点推荐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有目的、有规划、有步骤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学术活动,如在社团刚刚成立之初讲授一些有关科研基础知识的课程;在社团开展活动之初指导学生制定符合社团成员自身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程序和方案;在具体的科研选题与实践的过程中要给予必要的学科和专用性指导;对于社团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商讨对策,等等。教师的得力指导可以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入科研领域,避免盲目性,确保社团活动规范化、经常化、科学化。当初中国美术学院建院早期设立的学术性社团,就有一些著名的美术家如潘天寿、雷圭元等担任指导。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将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折算为一定的工作量,对教师付出的辛勤劳动给予适当的补偿和肯定。 总之,学术性社团是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重要途经。社团学术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综合能力,促进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美术院校应以学术性社团为依托带动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