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宣传文化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社区宣传文化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社区宣传文化

高校社区文化建设论文

一、高校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及重要作用

高校社区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虽然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它总是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对学校校风建设、学风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社区文化通过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相互影响,为新生适应校园生活创造良好氛围;通过学生自治组织建立与运行,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提升主人翁意识;通过社区心理咨询室的专业咨询,促进学生自我意识与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改善人际交往关系;通过学生活动平台的设立,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大学生知识结构与创新思维的形成。总之,高校社区文化,在育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推动了大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思想品德及精神风貌的形成,对每一名大学生具有内在推动和外在塑造的作用。

高校社区文化具有凝聚、激励、导向、教育、传承、服务、规范、媒介等几大功能,是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体现与升华。高校社区是集工作、学习、生活于一体的青年学生集聚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宣传阵地。如前所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前提是外延式建设,就高校社区文化建设而言,这一点更多地体现在物质层面,即学生公寓楼栋建设、社区绿化等配套设施。在外延式完全发展的情况下,高校发展逐渐向内涵式发展阶段转变,就高校社区文化而言,更注重社区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社区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在内涵式发展阶段,高校社区文化建设一方面可以将外延式建设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形成社区文化活动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内涵式发展视阈下高校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1.一个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为中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高校社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社区文化建设思想,要求以现代人的精神培养现代人,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传统的以管理为本向以育人为本转变,就是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重视学生需要,突出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充分肯定,信任学生的潜能、智慧,最广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通过学校教育、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起帮助学生成长,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便利学生办事,维护学生群体利益的服务与管理体系。坚持高校社区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理念为中心,就必须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在公寓管理中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为学生排忧解难上,为学生办好事、办实事,营造温馨、和谐,充满生活气息的社区氛围;另一方面,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出发,让学生切实参与到社区管理中。在社区内建立学生自治委员会,并让学生参与社区管理委员会,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将宿舍卫生检评、道德文化建设、社区维权等工作及监督、批评等职能赋予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

2.两条主线:以提高专业素质与人文素养为主线,强化特色

阅读全文

企业如何打造社区教育品牌思考

[摘要]社区教育是社区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社区教育在全民终身教育中的重大作用,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在目前社区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通过分析长沙社区教育的实践案例,探讨企业如何打造社区教育品牌,提供高质量的社区教育服务。

[关键词]社区教育;品牌;路径

总书记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而社区教育在社区治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现实生活中,社区教育供给不足,社区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精神文化需要,更不能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延缓了居民的终身教育。社区教育品牌是社区教育的标杆,代表着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质量的认可和信任,也是社区教育发挥其作用的保证和责任。社区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全体社区居民,企业在打造社区教育品牌时,需要结合本地社区居民特点,利用本地特有资源,打造属于自己特色的社区教育品牌,促进社区居民的终身教育。

一、打造社区教育品牌的意义

(一)促进社区居民身心健康发展

“十四五”规划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社区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居民的素质是社区文明程度的一种表现形式,社区教育通过将本土文化和科学价值观相结合,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和个人修养,丰富社区居民的业务生活,健全他们的精神生活,让社区居民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发展,提高社区文明程度,进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长沙市经过几年的摸索,利用本地特色,建立了属于自己独特魅力的社区教育,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阅读全文

太极拳运动在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

[摘要]太极拳运动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至今已发展了数十年的时间。近几年,随着太极拳运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太极拳运动在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也愈发凸显出来,如何结合太极拳运动针对性地将其和社区体育文化建设融合在一起,就成为未来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将着眼于太极拳运动的内涵,思考太极拳运动在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希望能够对未来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中太极拳运动的普及和推广予以帮助。

[关键词]太极拳运动;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作用

太极拳运动是人们日常休闲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太极拳运动作为一项集休闲、健身为一体的中华传统项目,一直以来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近几年,随着基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脚步的推进,太极拳运动在社区中的开展也愈发受到社区工作者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针对性地改良以往太极拳运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升太极拳运动在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中的普及程度也就显得尤为迫切[1]。

一、太极拳运动的内涵

太极拳运动作为我国中老年群体中接受程度极高的一项体育运动,据统计,我国有50%以上的中老年群众直接或间接接触过太极拳运动,所以,可以认为太极拳运动是一种普及性较强的体育项目之一[2]。通过对以往太极拳运动的研究,笔者认为这一运动的内涵大都集中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太极拳运动蕴含了“天人合一”的基本理念

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一直是中国传统思想中追求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贯穿太极拳运动始终的核心思想。从太极拳运动的点滴来看,可以认为每一个动作都不同程度上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是一种能够兼具放松身心、锻炼身体素质的体育运动项目。

阅读全文

浅析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的问题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的社区教育起步较早,建立了镇、村、户三级教育培训网络和专兼职教师与志愿者三支教师队伍,广泛开展科普讲座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新农村建设者,培育了一批地方特色的优秀项目。随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应用,古老的宗祠焕发了活力,许多村民讲堂融入文化礼堂,借势合力,形成了集思想道德教育、文体娱乐活动、知识技能为一体的农村文化教育综合体,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和阵地建设的短板问题。

1.存在问题

(1) 认识不足

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在推动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农村文化礼堂的教育功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其内涵认识不足。从领导层面来说,一些主要成员还没有认识到发展礼堂文化,有利于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有利于推进经济与文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与质量标准,有利于形成人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发展的和谐统一。从学校教师层面来说,部分教师对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的工作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片面认为这些仅仅是为村民提供一个茶余饭后的游戏,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了文化礼堂的教化功能,没有把教育内容与礼堂文化融合在一起。从农民角度来说,还未形成清晰的认识,有的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文化礼堂。目前的农村社区无论是领导还是社区成员及部分教师,对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差异。

(2) 社区教育体系不全

一是教育管理缺乏系统性。教育进社区文化礼堂是新型的教育形式,组织管理尚未齐全。各村没有设立专门组织,往往是把有关事项交给妇女主任或村民主任,而他们又有各自分管的工作要做,无法集中精力从事社区教育工作,导致社区教育效率低下。学校也因人手不够,难以把教育任务落实到村,细化到人。部分外聘教师缺少系统的教学安排,教育培训连贯性不强,导致教育知识前后脱节,影响教育效果。文化部门人手更少,联村工作要做,本职工作面广量大,文化礼堂委托老年协会。三驾马车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组织。二是教育内容缺乏实用性。社区的教育资源、教学设施不足,导致文化礼堂教育缺乏对农村社区成员进行教育的能力,从而使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过程中,文化礼堂难以有效发挥自身的作用,人气不旺,农民参与度不高,没有很好地诠释其“精神家园”的内涵。三是教育形式缺少吸引性。社区教育形式要灵活多样,内容要丰富多彩,这样对农民参与活动就有吸引力,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以五林村为例,其在 6 月份的一次社区教育中主题是“六月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的防治”,但以教室授课作为主要形式,很多农民在听课过程中走神、开小差,这样不仅影响了社区教育的效率,也伤害了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如果这次活动既有理论授课,又有实地指导,效果会更好。因此,社区教育应不断丰富教育活动的形式,以吸引农民主动参加社区教育活动。

(3) 村落“联姻”基础不实

阅读全文

社区教育模式对传统文化传承策略

[摘要]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传统文化传承受到影响,本文提出互联网+社区教育模式以社区教育为基础,提出通过互联网重新构造一个适合文化传承的平台。通过整合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内容,构建多元平台,营造文化氛围,达到向国民推广宣传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最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结和展望互联网+社区教育模式如何更好对促进传统文化传承。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互联网+;社区教育

现今,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经济压力普遍加大,国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减弱,兴趣降低,缺乏珍重感、敬畏感,特别是青少年容易被外来文化吸引,对传统文化不了解,无兴趣,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根本,只有大力宣扬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互联网对文化传承带来冲击的同时,“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为传统文化在这个时代焕发新生提供了新的机遇,让我们能够重新思考,在网络时代,如何通过互联网,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让更多的中国民众,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崇尚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能更好地传承下去。互联网+社区教育模式就是互联网和社区教育相结合,这个模式以社区教育为基础,提出通过互联网重新构造一个更加丰富,更加精准,更多层次的适合文化传承的平台,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推广开拓新模式。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文化传承所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互联网+社区教育模式给出适用性解决策略,最后深入总结和展望互联网+社区教育模式如何更好对促进传统文化传承。

一、传统文化内容管理、资源管理问题

现今中国互联网日益发达,自2006年起,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平均每年提升约6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互联网络的建设,使我国的宽带建设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不仅用户总数大、联网区域广,而且其发展潜能也是非常巨大的。互联网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人们提供无限的信息资源,这让传统文化内容、形式、符号以各种方式展现给更多人了解,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更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冲击。首先,互联网带来了大量外来文化信息,这些新鲜信息更容易吸引追求潮流的年轻人的兴趣,引起盲目追求,这会严重冲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文化结构和文化模式。其次,互联网加大文化流通的同时,引起文化的融合和简化,对保护珍贵文化遗产造成困难,由于网络信息缺乏监管,部分传统文化内容没有得到良好保存,使得传统文化内容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融合简化,导致网络上的传统文化千篇一律,对传统文化解读因为融合也更容易混淆,在网络信息环境中难以筛选区分出准确内容进行深入了解,满足不了国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需求和精神追求。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挑战,迫切要求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资源的管理,打造内容更精彩、更精确、更新颖、更有趣的中国传统文化。互联网+社区教育模式可以从这两方面加强传统文化的内容、资源管理。

(一)通过互联网+技术使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化、多样化

目前,互联网上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良莠不齐,急需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调研、收集、整理,建立数据库,从而进一步推动多元化运用、数字化储存、网络化传播,为国民提供更全面、更准确、更精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已经能用更丰富多样,更新颖有趣的方式展现传统文化,新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通过静态或动态的展示能大大增强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科普内容,知识体系,著作,还能提供更加形象有趣的影视录像、动画、甚至是人机互动。这些内容都能让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容易、更深入。

阅读全文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论文

一、成人教育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

提高居民素质,培养新型人才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成人脱离了学校,要想继续提高能力,就需要依靠形式更加灵活的成人教育。由此看来,成人教育对于农村社区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成人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出农村社区发展所需要的掌握实际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可以使农村社区居民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不断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培养优势产业和产品,增强农产品的社会有效供给,形成各类经济产业链;还能够指导农村社区居民在寻求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推动各类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实现多次转化增值,在产、销一体化经营体系内进行利益互补,进而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同时,成人教育能够促进农村社区的科技发展、传播和创新,实现劳动力“再生产”,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强有力地推动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

(二)有利于农村社区的政治文明建设

农村社区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表现在社区居民人人都能够享有当家做主的权利,成人教育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农村社区的政治文明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管理者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识与概念较为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和热情。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不恰当的行政干预和介入,使得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行政色彩浓重、自治能力弱、依附性强,导致各阶层之间信息沟通不畅、职责落实大小不等问题出现,从而在农村社区建设中产生目标不一,自相矛盾的现象。另一方面,农村社区居民在社区建设中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不强,政治参与度不高,没有明晰自己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主体地位,导致应有的权利丧失,应尽的义务没有及时履行。成人教育的政治导向功能有助于这些问题的化解,不仅可以通过制造舆论氛围来推动政治民主,发挥其服务农村社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而且可以通过加强对领导者的培训,使他们成为社区建设的设计者、服务者、推动者、监管者、协调者,使基层政府迅速有效地融入农村社区建设这一新的制度环境中去。同时,成人教育通过对农村社区成员进行教导,可以增强他们的民主意识,提高他们对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号召他们为社区建设和政治民主建设奉献一份力量,由此把农村社区政治文明建设引向深处,帮助农村社区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三)有利于农村社区的文明乡风营造

乡风文明是指居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良好的乡风能够凝聚人心,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持以及和谐的氛围。目前农村社区的乡风文明建设并不如人所愿。在某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还不能完全普及,这就导致这些地区的居民缺乏基本的文化素养和必要的科学素养。农村社区居民处于一个狭小的圈子,血统观念比城市的社区居民浓厚,思想开放程度不高,信息接收量较小,封建意识的残余相对较多,文明程度较低。此外,适合农村社区居民需求的文化产品缺少,娱乐活动单一,一些不健康的娱乐方式充斥在农村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破坏了农村和谐的风气。成人教育可以帮助农村社区营造一种文明祥和的乡风,促进农村社区建设。一方面,成人教育不仅能够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弥补农村社区基础教育不足的缺陷,为农村社区居民输入新鲜的“知识血液”,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充实他们的业余生活,满足闲暇时间对娱乐方式的需要。另一方面,成人教育可以帮助农村社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基层官员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建设文明社区的信念,带领农村社区居民营造良好的乡风,促进农村社区的文明乡风建设。由此看来,成人教育对于农村社区文明乡风的营造有着重要的意义。

阅读全文

中职卫校社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分析

[摘要]学校是社区的组成要素之一,社区是学校的重要教育资源,对于中职学校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具有重要的作用。卫生中职学校应该通过知识宣传进社区、青年志愿者活动进社区及文化活动进社区等措施来开展学生社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德育;社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学校是社区的重要要素之一,对于社区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样,基于学校而言,社区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要素,是学校的重要教育资源,尤其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良好资源。因为社区是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课余生活中走进社区,可以在社区环境中得到学习锻炼,不断提升自我。在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践中,学校保持和社区的密切联系,不断引导和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将所学的专业文化知识和礼仪服务带进社区,服务社区,让学生在社区生活中得到实践和进步,是中职学校开展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1社区基于中职学校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

社区是指具有某种互动关系的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在一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区域。它由人口、地域、制度、政策和机构等五个要素组成,如学校、工厂、居委会等均属于社区。在我国,当代社区具有管理、服务、保障、教育和安全稳定的功能。其中,教育功能在于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中职学校教育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责任,对学生的成人、成才和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未来谋生就业的专业技能等等。但是由于学校所提供给学生的实践环境难以与复杂的社会现实情况一致,学校教育亦有一定的局限性。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实用型、技能型”高素质职业劳动者。学生终归要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并在社会生活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因此,为了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为了帮助学生将学校所学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实践并尽快认识和适应社会,学校应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社区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因此也是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工作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礼仪认知,将礼仪认知转化为其内在的礼仪情志并通过不断实践来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即帮助学生“成人”,为他们今后顺利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人文素养基础。要实现学生的真正“成人”,学生仅仅在学校里学习和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帮助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走向社区,将礼仪服务带进社区,在社区环境中践行文明礼仪,提升自我。

2中职学校开展学生社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践具体措施

2.1知识宣传进社区

阅读全文

终身学习视野中的社区教育浅论

【摘要】学习是人们生存,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基本的生活方式之一。社区教育作为基本教育单元之一,是提升全民素质,增加人们知识储备的又一有效途径。本文论述了终身学习视野中社区教育的优点和构建途径、方法,旨在引起行业的重视,促进社区教育发展,提升全民素质。

【关键词】终身学习;社区教育;转型;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社会必将向知识型和学习型转变,社会的重心向知识领域变迁。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社区,在人们学习知识、提高教育水平方面发挥越来越重的作用。

一、社区教育的概念及特点

1.社区教育的概念。社区教育是指利用本社区教育和文化资源等,对社区的全体公民进行教育,以提升全民素质为目的。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产物。社区教育在国外起步较早,80年代初期,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区教育逐渐起步。国家通过总结社会成熟教育资源的经验并借鉴国外社区教育的经验,通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社区教育已经逐步走向正轨。

2.全国社区教育分类。总结来说,我国的社区教育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社区内的一所学校为中心,发展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组成社区教育委员会,称为企事业社区教育模块;二类是以社区为中心,由政府部门牵头,建立社会社区教育模块;三类是以工业区或农业县为地域界限,提升居民基础素质为目的的社区教育模块。

3.我国社区教育的特点。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我国社区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整合各类资源在内,集各种教育内容、方法、内容和对象为一体的大教育性;满足全体居民,适用不同年龄段,适用性很强的群众性;形式多样,参与人员广泛的开放性;以教育基层百姓为目的的民间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