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社区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科学社区德育论文
一、家庭
当代,受中国传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以及“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绝大多数家长过重关注孩子学习课本知识的能力即智商,而忽略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性格品格特征即情商。家长的“偏见”固然影响着学校的教学重心,因此要彻底变革就需要家长首先转变这种“功利”观念,中国自古重视德育:“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由此可见,德育换言之就是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掌握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道德水平尤为重要。当孩子步入学堂成为学生,家长需转换德育方式。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要充分相信学校、教师,主动了解学校有关德育的活动及方式。把握学校开展家长会、交流会的时机,及时与教师、学校领导沟通自己有关德育的意见与感想。同时,还可以向教师提供学生在家里的表现,结合学生学校表现,客观分析评价学生的成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疏导问题,解决问退,使学生健康发展。社区就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每一个家庭都要融入社区这个大家庭中。家长要与社区成员建立友好的邻里关系,鼓励孩子融入其中,在与别家孩子的玩耍中懂得合作、有爱、互助;与长者的接触中懂得礼貌、尊敬;与弱者的交流中懂得体谅、同情与关心。让孩子自主地与社区这一小社会中的各类人群接触,在切实的生活交流中获取到道德认知。同时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为建设社区和谐友好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校
学校身为教育活动最主要的场所,必须充满责任心,挑起育人的担子。当今德育活动的低劣效果与学校的态度有着深深的联系,学校不能仅仅为了执行国家政策、完成下达的任务而开展德育活动;也不是天天挂着大而全的口号,不加思索过好估计德育效果。而要去思考切实有效的、适合学校自身情况的德育活动范式。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师德,每个深爱自己孩子的家长将孩子送入校园,学校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我深受一句话的触动:“每个人都身怀天赋,但如果用不会爬树的能力来评判一只鱼,它终其一生以为自己愚蠢。”身为教师,不能简单地以学习能力来评判一个学生,自身道德修养能力更可贵。孔子几千年前都懂得因材施教,重视青少年个性的培养、自身人格的形成。要求每个学生都取得高分都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能因学习能力而过分表现对学生的“喜恶”,这只会拉远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无法实现。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主要的德育方式:即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景体验中,开展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多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行为带给自身及他人的感受,从而理解其中的该与不该。德育活动中对话交流尤为重要,实现良好效果的对话,必须搭建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即学生要敢说、愿意说。人是情感动物,只要教师真切地关怀,发自内心地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学生的想法,就一定能搭好这一平台。学校和家长都是为学生利益而考虑的,站在同一利益出发点上,家长是愿意与学校沟通的,因此学校为了做好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可以多多开展交流活动,有家长会、座谈会、单独的家长约见、家访、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耐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对于家长不满或有疑惑的地方给予及时回应。
三、社区
社区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并越来越重要的社会组织形态,良好的社区环境对青少年品格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必须发挥出其广大的社区服务功能,从大的方面说,开展德育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德育不仅仅有关青少年,还与社区的和谐与其成员的道德修养有着直接联系,而社区环境也深深影响着成员的感受与感悟。
镇管社区与基层社区管理论文
一、以功能定位为内容,完善社区管理机制
社区是行政管理的终端,更是政府与居民直接联系的桥梁、纽带。因而在践行镇管社区的具体工作中,首先在社区管理功能上给予正确定位。镇政府与党委必须根据社区的具体行政功能,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以及具体的行政支持,从而让社区真正有事做,而且还要做到位。这就需要镇政府与党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具体服务内容,按照就近、便捷、优质原则服务于社区。结合党政两条线,镇管社区在管理机构设置上分别为党组织系统,即镇党委—社区党委(党工委)—居民区党支部,在镇管社区中居于核心地位;而行政系统,则为镇政府—社区管理委员会—居委会体系。在社区管理层面上,则坚持居民民主、社区共治等原则,坚持三高(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要求,社区党委、管理委员会、社区委员会以及综合服务中心(居民活动中心)的组织机构框架,丰富社区管理内容;着重运用服务理念、协商管理等思想指导开展具体日常工作。镇管社区具体服务内容则对接镇一级的各大中心以及办公室,承担起镇政府委托具体事务。从社区各组织机构功能来看:社区党委是在镇党委领导下,具体负责社区党建工作以及具体党的活动;社区管理委员会,通俗地说也就是社区综合办公室,主要上承镇政府以及各大中心,是具体行政服务的办事机构,属于镇一级行政的延伸,除了完成上级部门交代的各项工作,还要积极做好社区服务工作;而社区委员会则相当于居民自治组织,主要职能是在社区党委以及管理委员会双重领导下,组织社区所驻单位以及其他群众组织、居民等参与一些公益性、群众性的社区具体事务,比如参与定期听证,以及选举、监督评议等。而综合服务中心则更多是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直接延伸与有益补充,除了具体事务,还需要积极统筹、协商乃至协调指导军民活动以及其他相关事宜。
二、以群众需求为起点,建立服务导向机制
某种意义上讲,社区是居民的家,是他们的心灵港湾;而社区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居民而服务。为了能够更加便捷、有效、高效做好居民服务以及管理工作,作为镇政府需要根据社区管辖范围、以及具体区域大小,并且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为导向,做好服务工作。比如可以改变办公模式,由以前“坐办”到现在“走办”,即直接到居民家里办理具体事务,方便群众。另外还可以简化办理手续,或者方便群众,可以直接在服务中心最显眼的地方张贴行政手续以及具体步骤,或者公布具体办事人联系方式,以便随时随地为群众做好服务。现在网络发达,社区中心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乃至社区网站建立网络虚拟服务中心,让群众不出门就可以办成事情。当然更重要的是作为镇管社区,更需要建设好服务中心,从方便群众出发,立身处地为群众解决实事,比如可以筹备图书室、阅览室乃至棋牌室,甚至还可以方便群众娱乐,把广场“借”给他们跳“广场舞”……而这一切都需要从群众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服务做到一线,做到群众心坎里。这才是镇管社区工作重点之一。
三、以居民幸福为标准,落实居民自治机制
虽然社区属于镇管社区,但本质上也是居民自治的管理范畴,因而在日常工作上更应该把军民的生活幸福作为第一要素。这就需要在社区具体工作中,不仅需要强化党的领导,强化镇管社区所有工作必须置于党领导之下,发挥政府与社区纽带功能。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必须把军民自治放在首位,必须在稳定大局的情况下,积极与群众做好沟通,做好交流,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为此,社区应该从群众出发,为群众着想,尊重群众民主权利,真正把群众社区自治落实到实处。比如可以每月召开社区驻地单位联谊会议,或者居民信息沟通会,对社区驻地单位以及居民所反映的热点、难点需要作出回应。职权范围内的,能够答复的三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需要与上级联系的,尽量做好协调,实在无法解决的也必须做好耐心解释,从而真正做居民的“娘家人”。当然更重要的是放“权”于民,凡事涉及到居民切身利益的,需要做到征求居民意见,从而形成社区大事共商,小事协商,问题共治等管理模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体现了民主自治功能,真正发挥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区做好铺垫。
四、以互利共赢为目标,构建社区共治机制
文件夹评价社区管理论文
一、为何将文件夹评价法应用于高职课程教学效果评估
(一)文件夹评价法的定义及起源
文件夹评价法,又称卷宗评价法或档案袋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学习文件夹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估计学习目标实际达到的程度,由此修正学习方向的一种评价方法,其关注点是学习活动过程。评价活动由追究、修正和回顾等环节构成,评价的对象除知识、态度外,尤其注重技能、倾向性、创造性等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形成的综合能力。其基本原理是:评价是为了促进学习,所以必须根植于学习过程之中。文件夹评价法起源于1967年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哲学教授哥德曼开展的艺术教育工程“零点项目”,而“零点项目”的最初构思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是他在对英国教育实践的长期考察中受到“成就记录”的启发而提出来的,最终由圣地亚哥大学英语教师约翰斯于1995年从可操作性上完善了这一评估方法,即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采用建立学生文件夹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三位一体”的评估。所谓“三位一体”就是从学生本人、作为观察者的教师和其他人员(同学、教学督导等)这三个角度对学生在某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二)高职课程评估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的性质决定了高职课程评估方法需要改革
目前,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专业,发展空间也很大。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授课计划中,把培养学生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及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将社区、小组、个案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运用到社区发展工作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专业技能和道德品质作为重点和目标,作为一种注重过程评价的专业如何联系市场、面向就业,在教学授课中探索出一条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新路,探索该专业教学评估的逻辑起点。以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核心课程个案工作课程为例。从个案工作对象来看,是以个人为工作对象,建立一对一的专业助人关系;从个案工作过程来看,是与案主建立一种长期性、持续性的关系;从个案工作方法来看,具有不唯一性,比如,面对同一位有网瘾的青少年,二十多岁的刚从高校毕业的男性社工与四十多岁已为人母的女性社工会根据自身情况及经验采取不同的方法处理该个案;从个案工作的评估来看,具有复杂性,个案工作的评估不同于数学、外语等专业有明确的对错之分,也不同于营销专业以销售量、销售额来衡量,甚至没有医学上明确的手术成功、身体康复的指标来说明。仍以具有网瘾的青少年案主为例,社工通过几次接触,发现案主的网瘾已经接近或构成心理疾病,超出了社工专业的能力范围,此时,社工征得案主同意后可以将此个案转交给心理医生,以此完结该个案。按通常意义的标准来看,社工没有解决案主的问题,是不合格或不成功的个案,但从社工的标准来考量,社工发现了案主问题的严重程度需要更为专业的人员给以帮助,以对案主负责的态度在征求案主的意见后对案例进行转交,这是合格甚至成功的个案。综合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个案工作课程的专业特性决定了需要一种更为人性化的、全面的、多角度的、持续性的评估方式进行个案工作课程的教学评估。
2.相关部门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要求决定了个案工作课程评估方法需要改革
社区教育论文(共10篇)
(一)
一、对社区教育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再认识
(一)社区教育功能研究社区教育功能,我们的视角应该关注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前提,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没有全面发展的人,不会有全面发展的社会,没有社会的全面发展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从这个角度认识社区教育,其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社区教育的政治功能社区教育的政治功能是由其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一方面,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它是这一政治、经济制度在教育上的体现形式;另一方面,产生于这一政治、经济制度的社区教育,必然要为这一制度的巩固完善和改革发展服务,同时,这一政治、经济制度必然要通过发展社区教育,来促进并实现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事实上社区教育的实践已经对社区教育的政治功能作出了诠释。譬如,在社区教育中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以及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诚信教育等,都充分体现了其明显的政治功能。
(2)社区教育的经济功能
根据“生产力包括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我国形成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判断。从这个角度认识社区教育,其经济功能是显著的。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包括社区教育在内的教育发展基础上的;其次,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其主要途径是通过教育,而社区教育在其中的作用是显著的和不可替代的;再次,社区教育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和水平的产物,它受社会经济生产规模、速度和水平的制约。因此,也可以认为,“社区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是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它发挥着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能力,进行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生产质量的作用”。
(3)社区教育的文化功能
社区农村医疗论文(共2篇)
(一)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测量模型确定
从质与量统一上看,医疗保障水平并非越高越好,医疗保障费用支出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超越于国民经济增长的医疗保障水平,即便很高,也是不可取的。保障水平从量上讲,有高低之分,衡量方法是该地区医疗保障支出总额占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从质上讲,有适宜、不适宜之分,测定标准是该地区医疗保障支出总额与该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力是否相适应。本文依据社会保障水平测量的相关理论和方法[10],结合医疗保障特点,提出测定新农合保障水平的数理模型如下:F=Fa/G=(Fa/W)(W/G)=QH(1)式中,F代表新农合保障水平,Fa代表新农合基金支出总额,G代表该地区的农村国内生产总值,W代表农民人均纯收入,Q代表新农合基金支出总额占农民收入总额的比重系数,H代表农民收入总额占农村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又称劳动生产要素投入分配比重系数。
二、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的测定
本文运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测量模型对2012年我国新农合保障水平进行测定。式(1)中,G为2012年我国农村国内生产总值,G=187457.87亿元;Fa为新农合基金支出总额,由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2012年我国新农合基金支出2408亿元,Fa=2408.0亿元。将以上数值代入式(1),得:F=Fa/G=2408/187457.87=1.28%。由此,可以计算出2012年我国新农合保障水平的实际值为1.28%。
三、新农合适宜度分析
(一)新农合保障水平上限值分析
关于系统设计的社区管理论文
1平台规划与设计
1.1建设目标
通过调查分析,构建农村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基础地理信息与农村专题信息的可视化综合管理需求,包括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的交互式采集、查询、浏览、统计、报表、修改、更新、维护以及各种农村专题信息的共享和等;(2)基于空间信息综合分析的农村管理工作辅助决策需求,包括不同基础信息和专题信息层面之间的空间叠加和拼接、缩放与漫游以及农村重大事件呼叫(突发疾病、重大传染病、火灾等)、重大事件预警等方面的模拟和决策。
1.2系统分析
考虑到农村社区信息内容的特点,着眼于农村社区管理信息系统中社区信息资源管理、共享及的需要,把农村从多方面、多领域进行分类,为分类检索提供统一的标准,提出相应的社区信息分类体系。农村社区中信息可分为农村社区基础空间基础信息、农村社区自然资源和环境信息、农村社区生产资料信息、农村社区社会经济信息、农村社区相关机构信息、农村社区政策与管理信息这几大类。
1.3总体结构
1.2.1体系结构
全科医生社区管理论文
1高血压社区管理的适宜性技术
高血压的社区管理是一项适宜性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有一个统一的适用性技术规范。而现状是各地涌现出各具特色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即使是同一地市也很难有统一实施的技术层面管理的标准和规范,笔者走访过不同区域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团队(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社区的村卫生室),当问及管理高血压的理论依据时答案各异,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2009年12月原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中国高血压联盟共同制定了基层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正式,是我国第一部面向基层的国家级实用性高血压防治指南,也是基层医生培训的统一教材,我国先后制定了1999年版、2005年版和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但研究表明这些指南在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师中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一直不理想。而2009年基层板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简明扼要,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更易为广大基层医生掌握和应用。以往国内的临床和相关研究多选用140/90mmHg作为控制达标的标准,根据基层指南,不同高血压人群的血压达标应有所区别,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血压达标获益。因此,全科医师团队在进行社区高血压管理前技术培训均应该以此基层版指南为理论和操作依据,高血压的社区管理是区域化管理,区域范围内全科医师实施高血压管理的适宜性操作技术的理论依据上也应当是统一的,便于客观评价管理效果。
2高血压患者的发现和血压的测量
随着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逐步建立,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在积极开展慢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特别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施行的首诊测血压、为辖区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诊断和发现高血压患者提供了制度保障,另外、患者在各级医疗机构随机就诊、单位组织的员工年度体检也是发现高血压患者的重要途径之一。患者的检出需特别注意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经过至少3次不同日血压测量,均达到诊断标准,方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2005年初,美国心脏学会(AHA)了“人和实验动物血压测量的建议”,该建议再次肯定了水银汞柱血压计、袖带听诊法是目前间接血压测量法的“金标准”,该法虽有100余年的临床应用经验,然而建议明确指出:血压测量是执行的“最不准确”的测量之一,故全科医师在发现和检出新患者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准确获取血压值,研究显示,如果高血压诊断中收缩压从140mmHg调高至141mmHg,将使患病率由25.9%降至13.3%,可见血压值的获取准确与否,哪怕是1mmHg都将极大影响高血压的患病率和诊断分级,同时也影响了高血压患者治疗决策和疗效判定。因此全科医师应加强对高血压的测量和记录的质控意识,指式或腕式血压计可能不准确,应避免使用,建议使用水银汞柱血压计,并注意定期监测和更换老旧的血压计,对肥胖的测量对象使用加宽加长袖带血压计,应当认识到为血压计配备多种规格的袖带的紧迫性,以尽量减少袖带规格不当带来的血压测值误差,记录血压值时尽可能避免血压值尾数偏好的发生,鼓励动态测压和家庭自测血压,减少白大衣高血压被纳入慢病管理。筛查中对疑似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应及时转诊至专科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
3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群组干预
高血压的社区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传统的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存在临床与预防分离,管理不连续,患者缺乏主动性,未能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使得高血压的管理效果受到严重影响。2009年我国全面实施城乡基本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服务项目,高血压是该项目中重点管理的慢性病之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不局限于六位一体的工作职能,各地相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高血压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国内外实践表明,在社区进行规范化管理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的控制情况,降低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组建全科医生团队进行群组干预管理以及实行家庭医师签约制服务是目前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是一种集高血压诊疗与管理、群体健康教育和个体化治疗为一体的新模式,是对传统的临床药理学、护理、公共卫生等条线分块式的工作模式的梳理和整合,有利于同一管理小组成员就高血压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和学习,相互支撑,群组干预管理也强调了患者的主体意识,通过注重以技能培训为主的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使患者积极地参与对自身疾病的管理,使高血压管理由被动变主动,进而提高参与者的自我效能。更能体现效率和效益优先。同时这种群体健康教育和个体随访管理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模式大大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和依从性。为了提高高血压管理的控制率,美国的慢病保健模式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美国高血压控制率已达50%,美国的管理群组由家庭医生、护士、临床药师或其他保健人员组成。我国慢病管理群组大多由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及全科医师助理(社区义务社工)组成全科医生团队,实行网格化管理。因此,全科医生团队和患者都是社区高血压管理的主体,全科医生在管理高血压患者过程中要充分调动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更好地提高依从性,利于管理和干预,管理才能更有效率和效果。但目前我国各地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不均衡,相当的农村社区高血压等慢病管理仍有村医承担,如何弥合城乡高血压管理中的短板,进一步扩大干预范围,整合资源,形成新型更富成效的管理模式的长效机制仍是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4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治疗
社区管理的重要性论文3篇
第一篇
1、设计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的意义
现有的普通公寓住宅不能完全满足居家养老的要求。这是因为,一方面普通住宅未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来进行内部设计和人性化的空间功能扩展,并不具备居家养老建筑的特征。例如,一般住宅未考虑老年人走动或是轮椅进出的无障碍需求,过道空间过于狭小甚至设有门槛等。另一方面,在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上,年轻人与老年人也大相径庭,年轻人喜热闹,积极求新求变,而老年人喜安静,思想传统保守;年轻人经常熬夜,晚睡晚起,而老年人易受干扰,这种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差异及冲突,必将给居家养老带来困扰。随着国家福利保障制度的发展与进步,养老机构虽为孤独的老年人提供了住宿和医疗服务,但很多机构存在服务项目不全,养老设施简陋,人文关怀不足,亲情归属感缺乏等诸多问题,社会认同度低。因此,老人主观上并不一定愿意选择家庭和社区之外的机构养老。对21个城市的问卷调研结果显示,1/3的老人目前自住,半数老人希望居家养老,相当一部分老人喜欢独居,只有1%的老人愿意入住养老院。某省地级市的一项调查表明,机构养老往往是老人“最后的选择”,大部分城市社区老人对机构养老持一种普遍的拒斥态度。基于此,为缓解家庭养老问题,弥补机构养老不足,应探索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养老模式。它是在社区管理内部空间上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配以完善的服务和管理设施,结合良好的社区网络服务,使老年人的生活与活动更加安全便利的老年公寓。在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区,老人有专人照料,提供保健服务和医疗护理;为满足亲情交流和家庭归属感的需求,子女可与老人共同居住,也可定期看望老人,一家团聚;为满足老年人群居和社交的心理需求,缓解孤独感和失落感,社区里设有棋牌室、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康乐中心等娱乐休闲空间,提供健身、娱乐、交流的平台,给予老人足够的人文关怀。由此可见,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既能为老人提供相对独立的居住空间,也能兼顾亲情的交流互动,还能使老人享受到保健、护理的社区功能服务,也能满足老人娱乐、交友的心理需求,是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补充与加强。
2、基于社区管理的公寓设计
2.1社区公寓的整体规模和架构设计
为享受完善的社区服务,欧美国家的老年人一般喜欢居住在自己的公寓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转变,我国越来越多的老人也开始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选择独居。但是老人分散居住,一方面限制了设施的统一配置,从而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居住的安全性和不能得到完善的医疗服务,也将成为子女的担忧。所以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需要具备一定的规模。由于国情不同,规模亦不尽相同,欧洲国家一般在30人左右,美国则以70人~140人为标准。社区老年公寓不论规模大小,其设计目标都是一致的,都要形成良好的社区环境和家庭氛围。因此,为便于社区管理,设计要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社区的规划设计要注重以老人为本,要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配套服务设施,既要能满足在生理上照顾老年人的日常起居的要求,在心理上,又要能充分挖掘家庭照料资源,体现人文关怀,适应中国国情下的养老需求。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可规划成组合式社区,其中包括有不同居住类型的公寓、住宅、别墅和其他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组合式社区公寓可分为三类规划分区:1)独立式老年公寓区,这是为健康并能够独立生活的老年人提供的居住空间,可以是别墅、住宅或独立公寓,类似于普通住宅单元,居住空间独立,包括卧室、起居室、厨卫等功能空间。选择此类公寓不但可享受社区提供的社会化服务,也能体验到老年公寓无障碍设计的便捷舒适功能。2)服务型老年公寓,是为具有半独立生活能力,生活上基本能够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集中居住单元,带有公共的活动室、浴室、餐厅和简易厨房,设有专门的老年人服务设施和人员。选择此类公寓日常起居上可以自理,也可享受一定程度的社区监护、家政服务和基本医疗。3)护理型老年公寓,是为身体机能衰退,活动能力受限或生活基本难以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宿舍式居住单元。选择此类公寓可以得到全天候的照料帮助和完善的医疗护理。组合式的老年公寓设计,可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满足老人不同的养老需求。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老人可由独立式老年公寓,到年长者专用公寓,再到护理型老年公寓中连贯性的居住,在社区不同类型的公寓中,老人和社区管理者相互熟悉,可以进行系统的长效服务和护理,避免了不同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应,既高效利用了养老设施、节约社会资源,也减轻了子女和老人的负担。在公寓社区管理中还可引入“服务自助存储”模式,即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可以选择去服务型或护理型老年公寓单元提供服务,并将其存储在“银发服务自助账户”中,可在以后的自己进入被护理阶段得到无偿护理服务,这样既可缓解护理机构的人员紧张矛盾,也可让老人老有所为,充实老年生活。
2.2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选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