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社区汇报材料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建筑设计教学的革新
一、课程改革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从调研,广场环境分析,广场人群活动模式分析、设计任务书的制定与完善、方案的生成到方案成果的完整表达。在此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力、分析问题的洞察力,以问题为切入点来思考建筑,以环境行为分析为出发点设计建筑,着重关注场所与居民活动、建筑与人的社会活动的关联,激发学生对社区活动中心的社会性、人文性思考,让学生认知到影响建筑的社会、城市、文化因素和其他广泛的相关因素,而非孤立的理解建筑。
二、设计教学过程
(一)问题提出
设计任务书只提基本要求,即用地现状及红线、设计目标和成果,不再具化每项设计内容,而社区活动中心的主要功能空间、用房面积大小等,需要学生通过调研分析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加以编写、细化完善。此外,依据调研结果,学生还需对社区中心周边的广场区域进行合理改造。由此,教学方式一开始就要转变,从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模式,教师扮演引导者,培养学生关注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以调研的方式,以问题为切入点去思考建筑,设计建筑。学生则需要通过调研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并进行系列目标问题的思考,关注建筑的介入将会对现有场地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居民行为产生的改变,思考如何既能较好地延续居民日常行为模式,又能更好地满足居民户外活动需求。
(二)现场调研与案例参观
1.现场调研
初中美术教育走进社区浅析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的、更适合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合作意识培养的教学组织模式。对于美术这样一门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注重学生主动学习的学科,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学校美术教学的综合实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
一、丰富的社区美术资源
社区是孩子们生活、学习、成长的场所,社区里到处都是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景,趣味无穷。把社区教育资源运用到美术课堂中,已成为现行教材的有益补充。社区美术教育资源与中学生美术学习共同体的整合,会给社区、学校、教师、学生及美术课程改革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自我校开办以来,社区内自愿为孩子进行美术辅导的专业画家、高校教师和其他艺术工作者有很多。社区内有美术兴趣的孩子也有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愿望。社区成了学校挖掘教育资源的一大宝库,是建立中学生美术学习共同体的有力保障。县文化馆的C老师、赣南师范学院的研究生W老师,作为志愿者自愿帮助社区的孩子们组织了一个中学美术学习共同体。
二、美术教育走进社区的操作模式
1.拥有共同目标,增强学习凝聚力
通过学习共同体的运作,每位学生都能尝试不同的角色,最终每个学习共同体的成员都参与并很好地完成了相应的工作,全面发展了自己。学习共同体设计的美术活动,符合青少年天真、浪漫的天性,反映了少年的本质,旨在通过美术活动锻炼青少年表现客观事物的能力,促进青少年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美术学习共同体通过开展开放式美术活动,着眼于童心的释放和好奇心的张扬。学习共同体中的合作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促进成员间相互了解,形成一定的默契,增强学习共同体的凝聚力。学习共同体只有在其成员拥有共同的美术爱好兴趣、愿意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时,才得以形成。
2.科学合理分工,增加自学能力
两手抓两促进领导干部联点包干制度
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有力有序推进生产企业和建设项目复工复产,促进全乡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按照省、市、县统一部署,经乡应对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实行“两手抓、两促进”领导干部联点包干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联点包干原则
——一体化原则。实行县乡领导干部联点包干制度,在职县领导联点包干乡,在职乡、乡直部门(单位)干部联点包干农村村组(社区防控网格),一体化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
——网格化原则。依托现有的村(社区)网格,每个网格安排领导干部联点包干,并实现全覆盖。联点包干领导干部负责指导网格内各类企业和经营主体、建设项目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等工作。
——属地化原则。强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属地责任,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层层压实责任,推行“一地一策”、“一企一策”,灵活进行分类施策,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促进”。
二、联点包干安排
(一)在职县领导联点包干所联系的乡、村,联点包干所联系重点项目、贫困村和企业。
高职生实习期间党建工作分析
[摘要]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在学生实习期间面对实习时间长以及学生党员数量大、分散、流动频率高等诸多不利因素,组织生活执行不到位、党员教育管理落实不严的现象相对突出。如何切实加强实习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学生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对高职生实习期间党建工作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在“互联网+”时代加强实习期间党建工作的对策;“互联网+”进行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机制优化和载体创新,既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开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弥补传统党建工作方式不足和应对实习期间诸多不利因素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实习;党建
党的报告关于加强党的基层建设中明确提出“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要求。高校育人,党建为魂[1]。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建的基础工程,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党的组织发展、教育培养和队伍建设等学生党建工作的良性运行,还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工学结合、产学一体化”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2]。实习学生党建工作与校园内常态党建工作从环境、途径、内容到组织保障普遍乏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培养政治合格、技能过硬的接班人和建设者[1]。
一、利用“互联网+”创新开展高职生实习期间党建工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完成职责和对党员的培养
党的报告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明确提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互联网+党建”,为基层党组织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实现常态化和制度化提供了平台和手段,确保了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
(二)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教育体制模式改革
高校党建工作的问题与策略综述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党中央、教育部的领导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与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
(一)学生入党动机的功利性日趋明显
作为从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辅导员老师,我们每年都会面对这样一种现象:入校初期学生要求入党的积极性非常高,大一年级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比例高达80%以上,但仔细阅读学生的入党申请书就会发现,其中有80%以上的入党申请书都来自于网络或是相互间抄袭,这一现象说明大学生缺乏对党的宗旨、性质、先进性的认识,入党态度不端正,带着投机心理———试试看、随大流,存在侥幸心理,这是极不严肃的行为。加入党组织本是严肃、光荣、崇高的事情,递交入党申请书是加入党组织的第一步,大学生对在网上复制或是相互抄袭入党申请书的现象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反映大学生入党动机的随意性、不严肃性。在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社会经济利益多样化、思想价值多元化、就业形势严峻化,受此影响,大学生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功利观念,一些大学生为了以后的就业优势,对加入党组织就有了多元化的入党动机。功利性的观念使得这部分学生入党前后表现差异巨大,有的学生在日常学习和活动中非常强调个人的成绩、利益,以获利的高低来决定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但狭隘地理解党员的先进性,还充分暴露出只为个人利益而没有集体感和谦让精神的功利形象,在学生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队伍水平不齐
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除了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书记、副书记外,具体工作大都以辅导员为主。高校辅导员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但是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涵盖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艺术教育、医学、工学等,而且辅导员队伍日益年轻化,越来越多的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辅导员毕业后就直接走上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第一线。辅导员专业的多样化显现了辅导员引导学生专业学习、发展特长的优势,同时也存在思想政治理论修养和政治意识薄弱的缺点;辅导员年轻化显现了与大学生易于沟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在优越和平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身上缺失追求崇高理想信念的普遍性,市场经济改革中的功利化价值观念或多或少地烙在了他们身上。因此,日益庞杂的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着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必然对学生党建工作潜移默化地产生负面影响,强化学生的思想功利性,削弱甚至抵消学生对党、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性。
(三)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工作走过场
城市社区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探究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和城际间劳动力频繁流动。在此背景下,城市社区居委会作用日益凸显,为了保证自身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城市社区居委会必须改变过去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并规划适宜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促进居民自治。
关键词:城市社区居委会;变革举措;发展
厦门开元街道地处厦门市中心位置,定位厦门岛内老城区,区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辖区内教育和医疗资源丰富、各项公共设施完善、房地产经济活跃、居民类型较多。该街道依据居民人数和地域分界,将街道辖区划分成12个社区居委会,各社区人口数约5千至1.3万人。近几年,开元街道在社区人力资源管理上坚持改革创新,不断试行提高社区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新模式,以提高社区服务效率,满足居民对社区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一、网格化管理,增强管理弹性
开元街道积极改变过去社区行政层级式的组织结构和行政机关式的管理模式,通过网格化管理促进组织扁平化,根据工作实情实行弹性化管理。
1. 划分网格,实行网格员负责制。开元街道组织辖区内社区居委会按照地址分块,结合居民复杂程度、住宅小区新旧程度、店面巷道物业数量等,将每500—1000名居民片区划分为一个网格,每个网格安排一名网格员,实行网格员负责制。网格员是本网格事务的第一经办人和第一责任人,承担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跟踪问题和协调解决问题的责任。
2. 改变服务模式。开元街道统一制作网格员工作公告牌,写明网格员服务内容和联系电话,张贴在居民楼道、办公大楼内等,网格员也可主动为居民提供工作范围内的咨询和帮助,变“居民找上门”为“上门找居民”。
侨务工作要点
2014年,全市侨务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中心任务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宗旨,以凝侨聚才促发展为主线,发挥侨务工作独特优势,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推动我市侨务工作的全面、持续、创新发展,实现为侨服务新跨越。
一、实施“引资引智促贸年”行动,服务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
(一)举办中国创业与投资合作周——世界鲁商行活动。借省侨办召开鲁商大会之机, 举办中国创业与投资合作周——世界鲁商行活动。以“鲁商聚首泉城、合作发展共赢”为主题,邀请部分海外有实力的籍侨商及知名侨领来济,期间举办经济发展形势及政策的现场推介、专场洽谈会、组织赴高新区及县区产业园考察等活动,进一步拓展海外鲁商在我市投资与合作领域。
(二)打造具有“侨”字特色的产业园区和人才聚集地。以创新谷、新材料产业园和高新区药谷为载体,采取定向引才和集约引智的方式,邀请专业化、小团组海外高端人才来济,举办海外创新项目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专场洽谈会,推动海外智力落户园区。
(三)积极推进华商大项目落地。完善引进项目跟踪推进机制。分析研究“世界华商500强”产业布局特点和战略投资转移方向,对接我市转型升级产业;适时拜访华商500强国内外总部,有针对性推介我市重点项目,努力寻求合作机遇。继续做好新加坡金鹰集团开发鹊山龙湖综合体项目、德迈国际科技信息产业园、睿泽泰普新材料、正大会员店等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推进项目落地。
(四)大力推进“侨星计划”,服务人才强市战略。加强海外人才状况调研,联合有关部门(单位)组团赴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人才政策和项目推介会,宣传我市“5150”引才计划,引荐具有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及在相关领域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紧缺人才来济创业发展。密切与海外人才联络处和专业社团的合作,大力引进海外高端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充实海外重点专业人士、重点华商、专业社团三支人才队伍。加强创业引导,为海外人才回国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五)“走出去”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贸活动。发挥海外侨胞的市场资源和网络优势,推介我市优势企业和产品“走出去”与海外侨商合作,走向国际市场。重点加强美加、日韩、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开拓。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管理中问题
摘要:合理、高效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该文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为研究对象,针对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创作阶段和成绩评定阶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管理整改措施,以实现以管理促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措施
一、概述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是高校应用型人才输出和服务地方建设的排头兵。“毕业设计作为环境设计专业最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有效统一教学和实践的关键方式,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对本科学习阶段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应用,提升综合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减少学校教学和实际设计项目之间的差距,促进学生顺利就业。为此,许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毕业设计阶段的培养。”[1]但部分高校对于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存在一定的忽视:要么缺乏教学管理,使毕业设计处于无目的、无计划、无标准的状态,导致毕业设计教学质量难以保障;要么为管理而管理,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直接套用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办法,难以为毕业设计创作提供适用的内容要求和审评标准,导致学生需要填写大量与设计创作无关的文字信息。这显然与环境设计创作要求和毕业设计教学管理的目的不符。不断发现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各阶段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及时、有效地制定整改措施,改进、完善管理办法,对于持续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毕业设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阶段存在的问题
首先,部分学生在选题时会忽视一些具有实践意义和训练价值的课题项目。部分学生由于对于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缺少关注,项目实践经验也比较匮乏,在选题时有时会刻意规避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选题。加之缺乏挑战精神,他们倾向选择创作难度较小的课题,难以保障所选课题项目的实践应用价值等。其次,部分学生对于所选课题的基本情况、设计内容、设计目标、已具备的完成条件、设计重难点等基础性、支撑性信息缺乏必要的研究,在开题答辩时难以提供有效的选题依据,这同时也给选题的评审工作带来困难。最后,在开题答辩时,一方面,部分学生的答辩材料组织较为混乱,往往会影响评审教师对于课题的判断;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明确且统一的审评标准,在参与评审的课题较多的情况下,一些评审教师给出的评审和指导意见也比较混乱。这样最终造成部分学生在选题缺少有效论证的情况下便开展了设计创作工作,由此使后续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课题工作难度高、工作量超出预期,毕业设计创作难以进行或完成;由于课题难度大、工作量较小,难以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由于在课题价值不足,学生在后期创作时缺乏动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