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审计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审计学

改进审计学教学探讨

摘要:《审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学习《审计学》能使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应用中得到加强、巩固、综合和提高,使学生获得《审计学》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审计工作的程序和特点,掌握审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以《审计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审计业务操作技能,通过课外练习培养动手能力,以适应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在《审计学》教学中存在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该课程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审计;教学;改革

一、《审计学》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随着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造假事件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事件的发生,注册会计师如何制定审计计划,执行恰当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从而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就变得尤其重要。会计专业的学生在系统的掌握了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这些基础课程后,熟悉了做账的流程,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适应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学习《审计学》课程能够让学生掌握审计目标的内容、审计计划的两个层次、掌握风险评估程序的步骤,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掌握购货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掌握审计报告的格式和要素。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体系、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了解审计的过程了解分析程序和审计抽样。因此,各高校应将《审计学》作为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必修课。

二、《审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兴趣有待提高

1.基础课程掌握不扎实

阅读全文

审计学学科实践教学

本文作者:周福源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从学科性质上来看,审计学是立足于管理学中的控制监督职能,而会计学则是立足于其中的记录反映功能,二者有很大的不同。可以看到,虽然现代会计学涉及的领域有所扩张,但依然具有比较明显的单一核算技术特征,而审计学则具有明显的边缘性和综合性特征,其涉及了政治学科、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因此,它是属于大管理学科的概念。学科性质的不同决定了会计学与审计学专业能力培养与专业素养形成的不同。审计学学科虽然以会计学学科为基础,但是却又与会计学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它是超越会计学学科的一种大管理性质的学科。因此,审计学学科教育模式也应该超越会计学学科教育模式,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发现线索的能力,并在教学中有目的性培养学生迂回突破的人际关系能力。

一、传统审计学学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会计学+审计学”教育模式。目前我国的审计学学科基本是依附于会计学专业,采取会计学为主,审计学为辅的“会计学+审计学”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审计学学科没有自身独立性,被错误地认为是会计学知识的补充,导致学生习惯性地拿学会计的思维和观念来学审计,这直接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眼界和视野,也忽视了相关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审计学学科依附于会计学学科,导致审计学学科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不仅在课时分配上,而且在学科建设甚至教材编写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事实上,很多人受这种教育模式的潜在影响,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学生学好会计学,然后补充掌握了审计学的大致理论框架,就自然而然的可以胜任审计工作了,至于审计能力的提高则需要通过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的经验积累来实现。然而,这种观点的偏颇就在于,学好会计学只是胜任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审计能力的提高也不能仅凭实践来积累,其是需要理论指导和教育培养的,审计学学科教育的意义正在于既要传授学生充分的知识储备以胜任审计工作,也要教导学生审计学学科的思维方式、能力培养方法以及专业素养的特质等。

2.审计相关学科整合不够。从某种角度来说,审计学学科并不仅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一门课,事实上,广义的审计学学科是包含了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税收策划、财务策划、资产评估等一系列课程的整体。由于审计学学科整体依附于会计学学科,在现实中附属于会计学专业的其他一些与审计行业密切相关的学科教育没法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资源,因此也就无法有效整合审计行业就业方向的教育,而事实上这种整合既可以使这些学科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也可使得学生更全面系统的接受审计行业就业方向的教育和就业优势。

3.“填鸭式”教学方法。虽然现在很多院校及教师已经对审计学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仍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讲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以应试为目的,没有适应审计学学科特点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储备、提高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一方面学生习惯性地认为只要掌握了书上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就算是学好审计学了,另一方面由于审计学中的很多概念都是抽象性、指导性的,学生一旦要运用这些概念或理论体系去进行实践或解决实际问题时,就发现审计工作与会计工作存在着太多的不同,会计工作通常有明确的准则规定可以遵循,而审计工作则需要灵活的判断、创造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学生通常感觉无从下手。而这直接导致学生认为审计学知识太过晦涩,难以把握,进而产生畏难情绪,降低学习兴趣。

4.实践课程缺乏系统性。审计学学科首先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从接受审计任务到实施审计,最终出具审计报告和整理归档,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如果不了解整个审计流程,就无法清楚了解审计工作的整体面貌和审计学知识的脉络,则其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如处云雾之中的感觉。而这个不能等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才自行去了解,因为如果在此之前不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审计学学科中各种概念和理论的意义之所在,也不可能真正懂得利用审计学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甚至不可能真正深刻地理解各种审计学概念和理论。基于此,很多学校现在都已经专门设置了“审计实训”之类的课程,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现实中的“审计实训”课程很难仿真模拟实际的审计流程,因为这需要审计实训教材配备全套企业凭证、账簿资料以及背景资料,还要有一整套的事务所工作底稿,这并不容易实现。同时,审计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审计学知识的运用很多都是需要现实情境作为前提和支持的,因此为了弥补条文式教学的不足,很多学校又设置了“审计案例研究”课程。但案例课程中的案例大都是针对某一问题或某一知识点而设计的,也就是说,案例课只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审计学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的,并没有利用案例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提高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发现征兆和线索的能力等,因此,这种案例课有很大局限性。

阅读全文

翻转课堂审计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审计学教学现状,对采用翻转课堂模式的审计学案例教学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翻转课堂;案例教学;审计学课程

审计学课程是各高校会计学、财务管理以及审计学专业的主干课。审计学课程的特点是审计理论枯燥、晦涩难懂,而其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较高。翻转课堂模式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以前由“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模型可以利用在线资源,实现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堂中的自主表达、提问及回答问题的过程,改变学生长期被动学习的学习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对日后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增加了学生参与度,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一、审计学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不科学。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有的学校除了审计学以外,还安排了内部审计、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政府审计和管理审计等课程。很多高校在审计学理论课程结束后都配套了审计实训或实验课程。例如,某二本院校从校外购买了审计实训的实验软件,模拟了审计的全套流程。在教学安排上,有的高校安排了3个学分48个学时,有的高校则只安排了2个学分32个学时;有的高校将审计学作为核心课程,重点建设,而有的高校作为选修课程。在时间安排上,有些高校将审计学课程安排在了大四上学期。就课程本身而言,各高校对审计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课程安排的科学性也参差不齐。因此,审计学课程在有些高校并未得到重视;另一方面,大四学生基于自身考研、考“公”、出国等需求,导致学生无暇学习审计学课程,授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下降,会进一步加剧审计学课程的教学难度。

(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虽然很多高校在审计理论教学后安排了审计实训或实验课程,但基于课时的限制,实验的效果未必达到教学要求。例如,某院校购买的审计实训软件,安排了16个学时的实训课程,利用软件模拟了对某企业实施审计的全过程,但从实验过程来看学生很难独立完成整套实验流程,理论课程的知识不能有效地应用于实训课程,几乎需要全程的参考答案才能完成,且完成的速度较慢。基于课时的限制,教师不能过多占用课时进行讲解。此外,审计软件的设计也有一定的缺陷,也是导致审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主要原因。最后,有些高校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相对滞后,审计学课程实验室尚未建成,不能满足实验需求,使得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三)师资力量短缺。由于审计课程的自身的特点,很多高校缺乏讲授审计学课程的教师,师资力量薄弱。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只有一位老师从事审计学课程的讲授,无法组成教学团队,课程建设相对落后。此外,大多数审计学课程的教师缺乏审计实务经验,学校也无相关制度鼓励教师去事务所挂职学习,这导致很难将审计原理与审计实务紧密联系。有的高校专业课程教师承担的课程量较大,需要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忽视对审计学教学改革的研究,讲授较为空洞、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强。

阅读全文

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案设计研究

【摘要】审计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实施案例教学法,从教学形式的设定、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学结果的评价以及教学效果的考核等方面作出科学设计,并建立有效的教学保障机制。

【关键词】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案设计

一、引言

审计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培养出具有良好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人才。因此,“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在审计教育领域已经被广泛接受,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体验教学等方法被广泛应用,目的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案例素材中发现并提出问题。[1]这种教学理念要求变革审计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考前背”的状况,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方法。

二、审计案例教学的模式

1、教学形式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与分析,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使之养成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决策能力与实践能力。[3]多数研究者认为,案例的选择是审计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关键。[4]在设计审计案例教学方案时,应当考虑培养学生查找、阅读教辅材料,并对教辅材料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与求学的积极性。[5]审计案例的使用时机可以是审计理论学习之前,也可以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前者主要是起到导引的作用,后者则主要是进行补充说明。案例的形式可以是视频、图片加解说,也可以是文本材料,或者几种形式的综合。

阅读全文

中职存货审计学习方法

摘要:存货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中职审计课程学习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存货审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由于课堂教学资源和场地的局限性,中职生往往很难理解存货审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从中职阶段需掌握的审计目的出发,让学生通过已学知识,构建学习桥梁,建立学习纽带,过渡到存货审计学习,以此达成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中职:存货审计;方法;学习

一、中职学习现状分析

随着时代的日益进步,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日渐提高。简单的操作逐渐被机器或软件所替代,那么我们中职会计学生应该如何面临这一现状呢?这就需要向管理型人才转变。这对中职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好会计课程,更应该学好审计课程。会计和审计是分不开的,两者相辅相成。如何将已拥有的会计知识,运用到学习审计课程。如果说会计是原理,那么审计就是为什么要设计这些原理,找出漏洞。很多学生对存货计量、存货盘点等知识熟记于心,但一学习存货审计,就一头雾水。这就需要我们帮学生搭建起会计学习的存货知识,与存货审计之间的桥梁,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二、中职阶段需掌握的存货审计目的

在中职学习阶段,我们需掌握的存货审计的目的是:一是否存在存货。存货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实质性程序审计存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二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存货不一定都在企业的仓库里,在企业仓库里的存货不一定都是企业的。如有可能企业的材料在途,有可能企业的产成品已经卖给顾客但尚未被提取。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明确存货所有权的归属。三是确定存货的计价方法是否恰当。现在已经取消了后进先出法来对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业务成本和期末存货价值。要审查存货的计价方法是否和被审计单位的实际状况相符合。四是否在财务报表上披露。根据上述审计目的,我们需制定针对中职生的相应学习计划。

三、构建学习桥梁,建立学习纽带

阅读全文

国家审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路径

摘要:现在我国正大力推进国家审计事业的发展,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也标志着我国开始日益重视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国家审计学科建设发展较慢,且缺乏大量的国家审计专业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审计作用的发挥。通过分析国家审计学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学科建设与审计人才培养的对策,有利于推动我国国家审计事业的发展,加快把我国建成法治国家的步伐。

关键词:国家审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一、引言

2018年3月,我国成立了中央审计委员会,由担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国家审计得到了空前重视,地位显著提升。国家审计是国家为了进行经济监督,由国家审计机关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执行政府预算收支情况和会计资料实施检查审核、监督的专门性活动。我国国家审计的目标是服务并致力于实现国家有效治理,推动国家的经济治理、确保经济社会健康稳定运行。当前我国不断发展国家审计事业,急需国家审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来支撑、引领国家审计的发展。同时,在学科建设中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好地促进我国国家审计向纵深发展。实践需要理论进行指导,从而推动理论和实践的协调健康发展。如今,我国在不断发展国家审计实务,不够重视学科理论建设。国内各高校开设的审计学专业大多以财务审计为主要培养方向,课程中也有涉及国家审计,但并未专门设置国家审计学科来为国家审计培养专业审计人才。并且,我国尚未建立一个完整的国家审计学科建设体系,不能在体系制度上支持相对应的高校课程。当前,我国从事审计的工作者大都出身于财务审计,缺乏大量国家审计人才。实务中,国家审计和财务审计在专业领域上差别很大,国家审计工作中的很多问题是不能靠财务审计的知识经验来解决的,必须要通过相应的国家审计理论知识来处理。因此,为了向实务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以及为国家审计领域培养专业审计人员,必须建立完善的国家审计学科体系,推动国家审计的科学发展。

二、国家审计学科中存在的问题

1.对国家审计学科建设不够重视。当前,国内高校开设的审计学科从属于会计学科,属于管理学大类下的三级学科,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培养专门的审计人才。审计学科没有和会计学明显区分开来,也没有特意区分审计学科之下的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定位审计学科,了解审计学的特点,区分会计学和审计学,将其看作一门独立学科。我国审计学科建设方面的研究大多属于社会审计领域的内容,只是初步进行了国家审计研究,尚未形成系统成果,并存在一些空白领域有待探索。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都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社会审计还多了一项鉴证的职能,可以看出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差异很大,也就是现实情况中国家审计学科建设远远落后于社会审计,这些都导致国家审计难以借鉴社会审计。我国国家审计学科理论与实务发展程度和受重视程度不同,导致理论不能促进实际工作的发展,这些都要求加强学科建设。

2.国家审计基础理论研究有待加强。国内国家审计学科建设开展较晚,尚处于经验学科层次,学者还未开始关注基础理论研究,国家审计的实务工作者也只是停留在实践工作中,没有归纳总结实践经验并形成理论。现阶段的审计学教材大多都很深奥,没能结合具体案例,缺乏实践意义和针对性,不够规范和实用,不能够使教材使用者很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由于国内学者没有充分开展国家审计基础理论研究,使得国家审计的理论基础不牢固,不足以支撑国家审计的理论发展。因此,只有抽象、提炼、升华和概括出国家审计基础理论,才能使国家审计开始走向成熟。

阅读全文

二元结构教学模式在审计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二元结构教学模式即讲授加讨论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使审计学课程由常规的“讲授”改革为“讨论+讲授”的二元模式。二元结构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表明,此模式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对学生的研究与创新欲望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能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教学模式;二元结构;审计学

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传统上是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听讲,学习内容主要是教科书的知识内容,这种传导模式是单向的,教师单向输出,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弘扬学生自身的个性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很难保证教学效果[1]。

一、二元结构教学模式及原理

二元结构教学模式,指教学采用二元结构,一元是“讲授”,另一元是“讨论”,也即Seminar(研究讨论会)教学法,这种方法在英国等国家得到普遍运用。二元结构教学模式一般有几个步骤,一是先确定选题,选题由师生商讨确定或老师指定。二是学生做准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搜集文献、掌握所需的知识,形成报告。三是学生课堂做报告,同学讨论发言,教师评价,引导控制局面,做总结发言。最后,学生修改报告写出最终总结报告[2]。“讲授+讨论”的二元结构教学模式,改革了传统教学上的传导模式,单向输出改为双向互动,使课堂学习气氛变好,学生的创新欲望得到激励,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3]。

二、审计学教学中二元结构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一)教育目标层面

阅读全文

情景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审计学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提高审计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审计的理解,实操能力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审计人才,进行必要的审计教学改革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通过介绍审计学学科特色及教学难点,引入情景教学法,并指出两者的适应性来阐述情景教学法对于审计教学改革的利处。最后提出情景教学法运用的原则。

【关键词】学科特色;审计教学改革;情景教学法;运用原则

1.审计学学科特色及教学难点

1.1审计学科综合性强

审计学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集专业大成的学科,学习时需要学生具备会计学,财务分析,经济法等专业基础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加以运用。所以审计学理论学习中涉及的内容广,各学科间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高的特点提高了审计教学和学习的难度。

1.2审计理论的抽象性

审计理论大多源于审计准则,而审计准则多从复杂的事务工作中总结而来,语言精炼但晦涩难懂,且文字性说明多,而具体形象的图表和案例说明较少,使学生无法形象直观的理解审计准则,造成对审计的学习没有兴趣。且审计教学中概念内容多且分散,导致在审计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到学习无逻辑性,不系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