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审计项目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内部审计档案督促管理思考
内部审计档案是内部审计部门辛勤劳动结果的最终见证,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做好内审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总结内审经验,提高内审质量,交流内审成果,研讨内审理论,同时也能为今后利用内审工作档案材料,提供完整而充分的原始资料。 一、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立项性文件材料。主要有: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方案;审计项目委托协议书(授权或委托审计通知书);单位自查报告;被审单位基本情况;上级机关对本项目审计的指示和意见。 2.证明性文件材料。主要有:被审计单位情况表;审计承诺函;审计证据(审计取证,旁证材料);审计工作底稿;依法做出审计结论的法规目录或摘录;上级机关对本项目问题处理的政策界限。 3.结论性文件材料。主要有:内部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被审单位对审计报告提出的书面意见;有关审计项目的请示、报告、批复、批示等文件材料;审定审计报告的会议纪要;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被审单位执行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情况报告等。 4.其他备查文件材料。主要有:审计报告执行情况复查;新闻报道;项目工作总结或经验介绍;单位负责人有关档案资料等。 二、加强内审档案管理,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提高内审部门负责人的认识。提高认识是加强内审档案管理的前提。内审部门负责人应该本着对事业负责的精神,加强对内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在人员配备上,挑选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审计人员担任此重担。 2.制定规章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内审部门所在的单位应该制定《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使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依,促进企业内部审计达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3.认真收集整理内审项目的审计资料。在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审计通知、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审计结论和决定等,均是审计档案的原始资料。同时,部分外界材料也是审计档案保管的对象,如:外单位对被审单位的调查报告、新闻报道等。因此,在进行一个审计项目时,内部审计人员认真收集整理有关内审项目的各种审计资料。 4.认真抓好立卷归档工作。内审档案立卷归档要按照“谁审计,谁立卷”的基本原则,即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立卷。在审计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要结合审计工作的具体分工,确定审计人员收集整理资料的范围内容,加以分析综合,形成立卷材料,按审计档案立卷规定的具体要求立卷归档,以确保审计档案质量。内审档案一般按照所属单位(部门)立卷分类,然后再根据审计项目分类,如可以分成:财务收支审计类档案;经济责任审计类档案;建设工程审计类档案;专项调查审计类档案;授权及委托审计类档案等。 审计档案的立卷归档可以采用人工与微机相结合的办法。即:档案管理人员将应立卷的资料进行收集归类,然后分类进行编号输入档案管理软件。这样通过人工和微机相结合处理的审计档案,案卷既整齐规范,查找时一目了然,也为利用者提供了迅速、准确、快捷的查找方式。 5.做好内审档案管理的监督工作。内部审计档案的管理工作有较强的政策性、科学性和技术性,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要经常督促内审档案管理人员做好立卷归档工作,不断提高内审档案管理水平。
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问题研究
摘要:当代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需求不断提高,项目建设的建设水平也得到一定提升。为在基建项目竣工时做好财务决算审计工作,本文通过对一些基建行业财务决算中得到的经验与教训进行研究和总结,分析在基建项目财务决算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企业做好基建项目财务决算提供良好的审计范例并为决算人员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决算方法创新;完善决策体系;加强审计工作;管理人员履职
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过程和财务消耗情况的整理和总结,是对基建项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一项数据支撑。在当前形势下,基建项目进行财务决算时经常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项目上报数据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建设成果量化存在困难等,不利于实现基建项目建设过程公开透明化财务状况的目标。为了加强基建项目竣工财务结算的审计工作,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加强财务结算和审计监管工作的措施,能够有效增加基建项目的经济效益。
一、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的发展现状
1.基建项目竣工后财务结算的发展状况。部分小规模工程建设队伍更加注重建设本身的工程进度,少有聘用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项目财务监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一是许多小规模建设队伍优先满足考核施工进度等建设时效性的要求,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基层数据记录体系建设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二是在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建设项目进行任务分配,在财务的分配方面,涉及责任主体的数量较多,进行整体的财务决算难度较大。三是在工程项目中财务管理责任不明确,工程建设经常出现特定单位对工程的包揽,如包工头来进行财务分配的现象,而工程建设的财务部门掌握的实际建设情况信息有限;四是财务部门对于建设过程参与时机滞后,财务审计人员无法正确的履行自身职能。从宏观方面而言,从项目建设的立项、可行性研究、招投标、实际建设、竣工、验收、结算等流程上,财务审计部门充当的角色更多是事后的审核控制与训诫,即便不同建设单位在部门职能设置上存在区别,也客观存在部分需要财务审计专业知识的业务活动由非财务部门闭门实施的情况,成果可能会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从实际建设的微观方面而言,财务审计部门掌握的通常是历史信息,审计行动通常为事后的追溯还原与逻辑推理,与事中控制相比,存在行动效率低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进而导致与现场部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事实上容易引发争议及法律问题。
2.会计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财务决算审核中的发展状况。目前会计行业财务核算人员工作内容都涉及对基建项目竣工后财务决算审计的内容。会计人员审计现状主要包括:一是由于专业领域与能力的限制,个别财务审核人员在进行审核时,仅局限于形式审核与数据考核,对于部分建设过程中的数据比率异常缺乏充分的怀疑精神,认为工程财务决算审核完全是成果导向性任务,缺乏对业务发生时点、季节、天气、施工地点人文因素等宏观情况的敏感性。二是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决算审计核查制度。财务审计人员履职不当,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部分审计人员未能及时的来到施工现场对工程项目所提供的财务报告建设内容进行现场核实,导致工程量、物料消耗等数据真实性存疑。三是实际审计工作中取证困难,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对于形式审核问题,如合同、签证单、工量单等可通过拍照复印取证,对于纸质材料背后记录的实际建设活动,在建设活动完工后,特别是隐蔽工程完工后,会出现取证困难或无法取证的情况。
二、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的档案规范发展
内部审计档案是内部审计部门辛勤劳动结果的最终见证,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真做好内审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总结内审经验,提高内审质量,交流内审成果,研讨内审理论,同时也能为今后利用内审工作档案材料,提供完整而充分的原始资料。 一、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立项性文件材料。主要有: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方案;审计项目委托协议书(授权或委托审计通知书);单位自查报告;被审单位基本情况;上级机关对本项目审计的指示和意见。 2.证明性文件材料。主要有:被审计单位情况表;审计承诺函;审计证据(审计取证,旁证材料);审计工作底稿;依法做出审计结论的法规目录或摘录;上级机关对本项目问题处理的政策界限。 3.结论性文件材料。主要有:内部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被审单位对审计报告提出的书面意见;有关审计项目的请示、报告、批复、批示等文件材料;审定审计报告的会议纪要;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被审单位执行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情况报告等。 4.其他备查文件材料。主要有:审计报告执行情况复查;新闻报道;项目工作总结或经验介绍;单位负责人有关档案资料等。 二、加强内审档案管理,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提高内审部门负责人的认识。提高认识是加强内审档案管理的前提。内审部门负责人应该本着对事业负责的精神,加强对内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在人员配备上,挑选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审计人员担任此重担。 2.制定规章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内审部门所在的单位应该制定《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使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依,促进企业内部审计达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3.认真收集整理内审项目的审计资料。在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审计通知、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审计结论和决定等,均是审计档案的原始资料。同时,部分外界材料也是审计档案保管的对象,如:外单位对被审单位的调查报告、新闻报道等。因此,在进行一个审计项目时,内部审计人员认真收集整理有关内审项目的各种审计资料。 4.认真抓好立卷归档工作。内审档案立卷归档要按照“谁审计,谁立卷”的基本原则,即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立卷。在审计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要结合审计工作的具体分工,确定审计人员收集整理资料的范围内容,加以分析综合,形成立卷材料,按审计档案立卷规定的具体要求立卷归档,以确保审计档案质量。 内审档案一般按照所属单位(部门)立卷分类,然后再根据审计项目分类,如可以分成:财务收支审计类档案;经济责任审计类档案;建设工程审计类档案;专项调查审计类档案;授权及委托审计类档案等。 审计档案的立卷归档可以采用人工与微机相结合的办法。即:档案管理人员将应立卷的资料进行收集归类,然后分类进行编号输入档案管理软件。这样通过人工和微机相结合处理的审计档案,案卷既整齐规范,查找时一目了然,也为利用者提供了迅速、准确、快捷的查找方式。 5.做好内审档案管理的监督工作。内部审计档案的管理工作有较强的政策性、科学性和技术性,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要经常督促内审档案管理人员做好立卷归档工作,不断提高内审档案管理水平。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小型企业在经济效益管理方面开始向着正规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目前企业建立的相对完善的经济效益审计。为进一步贯彻该种效益审计在企业经济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本文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两者的异同以及新型经济效益审计的优势,为我国企业在经济发展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财务审计;对比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企业进行行为审计以及企业对自身进行财务审计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就目前我国审计策略的发展来看,企业在调整经济审计政策方面不遗余力,然而,在对企业审计策略的研究方面,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研究观点。一些学者认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既包括微观的经济发展理论,又包括宏观的企业经营策略。而另一些学者认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应该从局部经济、全面经济以及项目经济这三个方向进行。为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与分析,本文做出如下研究。
一、经济效益审计简介
(一)经营审计
通俗来讲,经济审计是指企业通过对经营以及生产过程进行资源利用的审核,形成一种内部控制的自我约束机制。在经济审计过程中,企业一般要达到三个审计目标:第一,确保企业的各项资源利用;第二,确保企业的经营策略;第三挖掘企业的发展潜力。从这三个目标来看,企业经济审计是为了保障企业的平稳运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为此,在进行企业经营审计时,要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掌握整个企业的发展现状,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二)管理审计
民生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研究
摘要:“十三五”规划通过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民生问题,民生绩效审计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审计部门的重视。本文借鉴《中国特色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探讨》中总结出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为主要模式以及绩效审计5E理论来研究香港民生绩效审计方法体系。
关键词:民生;绩效审计;审计方法
一、引言
“十三五”规划通过以来,民生绩效审计越来越受到政府审计部门的重视。香港的绩效审计发展位于我国前列,所以我们选择研究香港绩效审计,并将民生绩效审计中包含的环境效益审计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来研究,因此本文在研究香港民生绩效审计时主要针对社会福利、康乐、文化及设施、教育以及就业及劳工四大范畴。其借鉴的主要是《中国特色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探讨》中总结出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以及绩效审计5E理论。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审计方法体系的研究属于热点问题;第二、未有大量研究民生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的文献;第三、香港作为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前列,研究香港绩效审计方法体系能够为其他审计局提供一定的建议。
二、案例背景介绍
本文以我国十三五规划“建立综合型绩效审计模式”为主要背景,浏览了香港2016年至2020年审计署署长报告书中社会福利、康乐、文化及设施、教育以及就业及劳工四大范畴而体现的香港民生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因本文发现每篇案例中所用到的绩效审计方法相类似,所以在该四个范畴中各选择一篇典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1.社会福利:儿童发展基金。
高校内部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论文
1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两者相结合,是实现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一种审计方法
工程预决算审计和基建财务审计贯穿于整个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中,相比以前单一、传统的审计方法,二者相结合的审计方法有以下优点:①审计信息更加全面、准确;②提高了审计效率;③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审计结果。如以前独立的、单纯的财务审计和工程审计在项目立项、概预算执行、材料认价、施工单位转分包、工程造价高估冒算等问题上,只是各自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处理,没有融合贯通,从而使得出的结论不全面,无法达到二者相结合所能取得的审计效果。
1.2两者相结合,是高校内部效益审计由定性向定量分析转变的关键方式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高校审计部门往往从决策管理的角度进行审计评价,侧重于定性分析,而忽视了从效益角度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定量剖析。财务审计与工程造价审计相结合,是高校内部效益审计的重要保证,在高校内部审计综合分析方面,它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方法,对经济责任的界定与追究起到了积极作用,审计力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使得内审评价更加具体全面。当前效益审计是高校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将财务和工程审计相结合运用,来保证达到教育投资资金的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
2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在高校内审中相结合的具体应用
在审计某高校的一项新建工程项目时,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使用社会咨询机构审计力量,组成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合作审计组,对概算总投资为2.36亿元的某项目进行了试点审计。经过为期一个季度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查出相关违纪违法问题约11252万元,这其中包括以下内容:多列概算1153万元,超预算957万元,虚列成本135万元,违规分包、截留、获取非法所得264万元,隐蔽工程虚列签证2095万元,挤占建设成本699万元,无计划开支900万元,核减工程造价2015万元,漏交税金1491万元,少计收入1543万元。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审计过程中,审计组在实现全面审计基础上从两者不同专业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疑点,并且抓住这些问题、疑点进行重点审计,高效率地完成了发现违纪违规问题、核减工程造价、发现案件线索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有效地完成了任务。两种审计结合进行,可以共享项目基础资料,并对审计资源进行整合,对决策、管理上的问题进行定量剖析。在审计工作中,重点工作是促进控制工程造价以及规范工程管理,通过技术经济审查、审计控制和评价相结合,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运用财务与工程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法,对项目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了审计工作。这是以往以财务审计为主的内部审计和单纯进行造价咨询的社会机构审计都无法得到的。
电力工程审计方法与思路
摘要: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而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也需要审计部门的审查与监督。电力工程审计在电力工程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工程质量的保证以及企业经济利益的维护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从电力工程审计的相关内容出发,总结了电力工程审计的不同方法,并针对当前电力工程审计的现状提出了电力工程审计的新思路,对这些新思路的探讨也有助于电力工程审计内容不断发展与完善,最终使工程质量以及企业利益得以保证和维护。
关键词:电力工程;审计;思路方法;电力工程审计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这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我国的发展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以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筋骨”,电力工程无疑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能量,也成为我国各项行业的飞速发展的先决条件。可以说,电力工程在国家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而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能够依法对国家各级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企事业组织的相关重大项目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审查与监督,以制约消极经济活动,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最终使得国民经济得以健康发展。因此,为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飞速发展,有必要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电力工程进行审计活动。电力工程审计是指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审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程序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合理的审查和监督,以达到及时发现项目错误,改善项目管理,保证电力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的活动。由于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很长(数月到数年),因此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不同阶段中所使用的审计方法也不同。本文将以电力工程审计为研究对象,总结电力工程审计的不同方法,并针对现今电力工程审计中的相关特点与缺陷探讨电力工程审计的新思路,以期对电力工程审计相关文献做出一定的补充,并为电力工程审计方法的探讨提供新的视角。
一、电力工程审计的主要方法
依据审计在电力工程建设中所处的不同阶段,电力工程审计可分为工程前期审计、施工过程审计、竣工决算审计以及近年来提出的较为新颖的全过程追踪审计,在不同审计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将在下面内容对不同审计过程中所使用的审计方法进行具体的总结与阐述:
(一)查图法
查图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查看电力工程图纸以核对工程量与工程款,审查工程造价的一种审计方法,它是电力工程审计过程中最普遍、最实用的方法,贯穿审计过程的始终。查图法要求审计人员掌握基本的电力工程图纸的相关知识,能够看懂并充分了解工程项目,进而能够发现问题并揭露问题。
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探究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对审计工作的质量要求同步提高,传统的事后审计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跟踪审计便应运而生。本文针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遇到的典型性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一、研究背景
审计署成立至今,我国实施了诸多跟踪审计项目,如对京沪高铁、西气东输、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大投资项目进行的跟踪审计;在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公共事项期间实施的跟踪审计;针对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灾后重建项目开展的跟踪审计;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跟踪审计等。快速的发展格局为跟踪审计的相关理论研究搭建了平台。
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机制尚不健全。目前,我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制度、规范体系尚待完善,严重制约着审计机关的参与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虽然对跟踪审计计划、实施、报告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范,但只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概念。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虽能够以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为参考依据,但缺少一个统一的操作准则及流程,各地在进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时随意性较大,对于审计问题的认定也存在较大差异。2019年7月1日,《政府投资条例》正式施行,从行政法规层面明确了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责任,为开展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在顶层设计层面提供了保障,但由于《政府投资条例》的内容多为原则性表述,在实际工作中还需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与审计机关密切配合,尽快做好政策的衔接转换,才能更快地找到政府投资跟踪审计的落脚点。
(二)人力资源条件限制。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由于其特殊性,实施周期一般较长。在跟踪审计中,为降低频繁更换审计人员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开展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往往需要相对固定的审计团队,避免前后衔接过程中出现偏差。但由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项目在各个阶段的审计方式和细分领域存在较大不同,严峻考验审计人员知识储备的广度和深度,而当前审计专业性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的情况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因此,如何按照审计方案协调分配审计人员,成为制约政府投资建设跟踪审计的一个重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