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施方案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审计实施方案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审计实施方案

海岛整治修复管理现况及建议探讨

随着海岛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海岛整治修复工作投入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值得一提的是,海岛整治修复项目中许多项目内容属于工程建设范畴,这些项目的管理不同于科研项目管理,而是要求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工程管理法律法规(具体涉及建筑法、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安全生产法、环评法、劳动法、合同法等7部法律和多项政府规章),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一整套海岛整治修复项目管理制度文件,用以规范项目管理秩序,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资金规范使用。

目前海岛整治修复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3年来已经实施的海岛整治修复项目实地调研了解到,海岛项目管理中尚存在以下问题。

1.实施方案深度不够影响项目实施

根据国家海洋局海岛管理司的要求,项目的确立需要各省海洋主管部门组织项目承担单位编制海岛整治修复项目实施方案,并报国家海洋局审批。然而由于时间原因和实施方案编制单位的水平等原因,对于工程标准和工程规模均缺少深入研究,方案的深度往往达不到要求,直接影响项目实施。(1)投资估算不准,无法完成批复工程内容。实施方案研究深度不够直接影响投资估算的准确性,部分项目批复后,在进一步开展项目方案深化细化中发现,所批资金只能完成上报方案工程规模的一半甚至更少,造成与原批复方案严重不符,必须重新报批,影响项目实施。(2)方案深度不够,未考虑因素较多。部分项目方案对必要性和紧迫性均研究不足,对于征地补偿、方案比选与实施的可行性等均缺乏实地调研和落实,有些项目甚至出现施工顺序、项目选址、建设方案等多处不合理,因此必须进行调整,以免影响工程如期实施。

2.基本建设项目前期程序繁杂影响工期

根据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要求,项目单位必须向发改部门申请项目立项后,方可凭发改部门批文办理规划、土地、环评、招投标等相关手续。在这个环节,部分海岛整治修复项目承担单位在国家海洋局批复项目后,又重新编制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别报地方发改委审批,耗时较多;有的项目承担单位则采用报地方发改委备案或者通过地方各部门联合会商的方式获得其他部门支持,办理相关手续,既与地方有关部门衔接,又简化了程序。但是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办理项目前期相关手续的周期均在1年左右甚至更长。

阅读全文

高校内部审计促进劳动教育探究

[摘要]本文以对高校落实劳动教育政策措施情况进行内部审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审计背景、意义及实施路径的探究,旨在揭示高校内部审计在促进劳动教育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中的重要作用,为高校内部审计实务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劳动教育;政策措施;高校;内部审计

国家教育领域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是检验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试金石。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因此对高校落实劳动教育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审计是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实现新担当新作为的重要抓手。

一、研究背景

2020年3月20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指出高校内部审计是“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并强调“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是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责之一,为内部审计对高校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教育方针政策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建议提供了重要依据。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成为国家教育领域重大政策措施。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强化督导检查”,把督导结果“作为对被督导部门和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等要求,为高校内部审计对高校劳动教育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提供了具体指引和方向。

二、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内部审计的意义

高校劳动教育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对学校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劳动教育政策措施情况,主要是对贯彻落实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进行监督检查。高校内部审计通过对劳动教育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揭示劳动教育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新时代劳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创新举措和取得的重要教育成果,推动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其意义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阅读全文

公路审计论文:高速公路审计创新思索

本文作者:李琴 单位:山西太旧高速公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目前的审计方法往往局限在财务收支审计中,审计像是只针对财务工作,而对于整个公司的内部控制起不到更积极的作用。对于违纪违规事项的纠正,只可以产生事后的监督作用。在会计电算化广泛应用以及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一般差错的出现概率不断减少,若仍沿用旧的审计方法与思路,必将无法满足当前的发展新形势。

强化审计机构建设,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为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必要时可以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审计部有权监督公司专项业务的开展。此外,应配备工程技术、法律、征费管理以及计算机等诸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一同加入到审计工作中。同时,

审计人员也应积极参加到各种业务培训当中,以更新自己的审计理念,提升业务能力,拓宽视野,从而促进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进行,提升审计监督工作的质量。

抓紧审计重点,促进审计职能的全面履行

内部审计必须有的放矢,可以制定年度审计计划书,说明今年审计的重点内容,侧重的管理面,需要达到的目的等等。

阅读全文

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优化

一、区(县)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科学性应体现的要点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区(县)自定审计项目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任务的制定和实施,体现审计服务党委政府工作需要、服务大局的本质属性。审计计划编制部门要以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工作规划和计划为依据,用心解读,敏锐捕捉党委政府需求,制订订单式审计项目,为政府分忧释疑。

(二)突出重点、实现审计全覆盖

面对日益增加的审计需求,审计项目选项应该突出当前重点工作、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经济运行中的重点行业,将审计的视角扩宽,不留死角,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计划开展。

(三)科学统筹、量力而行

整合人力资源和项目资源整合,创新审计组织方式,改变以往单一的审计组织方式,打破原来按科室界限,实现按审计项目需要确定审计人员、按需进行培训,做到预算执行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的有机结合,开展同步审计,实现一审多果,形成好的资源、信息和审计成果共享机制。控制年初审计项目总量,留有余地,增强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和灵恬性。

阅读全文

财政分配困局改善策略

 

作者:许航敏    单位:广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   财政绩效管理是破解财力切割固化的有效手段   我们认为,财政资金绩效源自于部门的工作绩效,部门办事没有绩效,资金使用就不可能有绩效,因为花钱是手段,办成事才是目的。因此,提升财政资金绩效,首要的是提升部门的工作绩效,然后才是资金的投入方向选择问题。判断财政绩效管理是否有效的标准,就是看能否把“花好钱”的责任落到实处,能否激发部门“办好事”的能动性,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才能彻底打破财政分配困局。   (一)广东财政绩效管理的机理分析   1.以财政绩效管理强化财政资金使用责任,凸显部门办事能力。通过创新预算申报内容,以细化的预算申报标准确立了科学分配的基准,使部门实现自我承诺,强化了用钱要负责任的意识。在预算环节就确定部门资金使用的实施方案、工作目标与结果预计,从而凸显出了资金使用效果的预先把握和设计。然后由专家进行技术评价和政策评审,解决“该不该花钱、如何花好钱”及预算资金总额不足的问题;通过中间过程管理,以行为管理确保了绩效目标的不偏离预定方向;资金使用结束后,通过绩效评价将资金使用结果与预算环节的承诺措施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准确清晰界定部门的主体责任人是否尽职尽责。因此,财政绩效管理以类似于契约方式的自我承诺绑定了责任,再通过公开、公正和公平的评审程序,使得部门不敢再随便狮子大张口申请资金,实现了从传统预算方式下“注重分钱”到现在的“关注办事”,凸显部门办事能力。   2.引入专家智能提高办事的科学性。专家们根据部门在绩效预算环节制定的实施方案和绩效目标,通过绩效预算申报评价、资金使用结果绩效评价及绩效问责等,查找部门计划实施方案以及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帮助部门在后续工作当中避免重犯类似错误,进而不断改进和提升工作水平。通过把专家掌握的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转化运用到部门的日常管理当中,不但可以有效提高部门管理水平,也提高了其履行职责的能力。   3.以纠错和竞争机制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专家根据部门对资金使用承诺的目标和方案,帮助其查找问题,提出解决措施,通过建立纠错机制督促其不断地完善方案,促使部门提高办事的科学性,不但把事情做好,而且做得有效率。在执行方案过程中,运用中间过程管理,及时问责和评价,追踪项目进展情况,发现偏差,即刻纠正,积极调整,有力地确保了绩效目标的实现。通过预算申报评价,所有的部门和支出项目以公开公平的原则一起竞争,财政资金就能够被分配到绩效高的部门和项目上去,从而提升了财政分配的整体绩效。   (二)财政绩效管理流程   经过多年的实践,广东财政绩效管理形成了完整的管理链条和成熟的操作流程,包括绩效预算、中间过程管理、绩效评价和绩效问责乃至绩效审计等四项内容,以及技术评价和政策评价两个环节。   1.绩效预算申报评价与管理。(1)绩效预算环节,按照四项标准进行预算申报。一是依据;二是实施方案。主要求证工作任务的大小及理由,实施步骤和方法,相应的人力资源和管理办法的支撑,工作任务的计划进度,包括时间上的进度要求和条件保障等;三是绩效目标;四是预算大小。通过绩效预算的申报,真正体现出资金支出的“预”,以这个“预”作为体现部门花钱的承诺和责任的基础。(2)绩效预算环节的评价与管理主要分为技术专家和政策专家评审两级。一是技术评价阶段,目的是解决专项支出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及资金预算的准确性问题;二是政策评价阶段,主要是根据“大事优先、民生优先、绩效优先”原则进行比对评审打分,目的是根据轻重缓急的优先秩序进行排序,以解决财政可分配资金总量不足的问题。   2.中间过程管理。根据预算申报环节部门制定的实施方案,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财政部门对部门的执行工作进行监督,部门要将每个阶段、每个季度项目的实施情况、实施进度、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专家提出的意见改进情况、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部门在实施过程好的经验与作法进行总结、汇报,反馈给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安排阶段性预算,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   3.绩效评价。在预算执行结束后,依据预先制定的方案与计划,财政部门要对部门项目实施情况、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以此检视部门责任是否落实,主观能动性是否发挥,责任落实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机制来贯彻落实。   4.绩效问责与绩效审计。由人大、审计、监察、人事、财政等参加的问责小组,对项目实施、管理、预算执行、目标完成等方面,实行绩效问责,视情况决定可进行绩效审计,以此进一步强化部门的责任落实。广东财政绩效管理通过预算申报内容的创新,以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为基础,以简单实用的操作方式,坐实部门花钱的责任,激发办事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办事能力,建立起了打破财力被切割和固化的制度机制,提升了财政资金绩效。   广东财政绩效管理的实践成效总结   广东财政绩效管理紧紧围绕财政资金绩效来自于部门的工作绩效这一核心,突破了以绩效目标为导向的指标设计与评价的绩效形式主义的弊端,抓住财政资金分配使用中的“责任”问题这个主要矛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财政困局有效破解,财政收支矛盾得到缓解   通过绩效预算,实现了部门用钱责任的自我承诺,资金使用后以绩效评价、绩效问责和绩效审计等措施形成强大的外在压力,进一步强化和落实了部门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责任的履行;在这个过程中,引入专家专业智能帮助部门提高履行责任的能力和科学性,从而以机制的形式抑制了部门习惯于做大预算获取自身利益的观念意识,进而转变为如何更好使用资金履行职责的压力,从根本上消除了部门瓜分财政资金的利益冲动,改变了财力被切割和固化的局面。如珠三角某地级市2011年度部门预算中,该市将156个预算单位的421个50万元以上的申报项目纳入评价范围,涉及预算额24.13亿元,最后专家建议削减申报资金7.93亿元,资金核减率达32.8%。2012年度部门预算中,该市将96个预算单位的269个申报项目纳入评价范围,涉及预算额共16.52亿元,核减金额3.91亿元,核减率达23.66%。在2011年度预算执行中,有两个预算单位觉得项目绩效目标难以实现,向财政部门申请退回预算资金,在没有推行财政绩效管理的地方,出现这种情况是难以想象的。#p#分页标题#e#   (二)实现了财政与部门在分配中的和谐统一   以往财政部门以“少花钱多办事”作为分配价值取向,由于收入总是满足不了支出需求,财政部门想尽办法削减部门申报的资金,财政与部门形成了对立的矛盾关系。实际上,“少花钱多办事”只是手段,而“办好事”才是目的,财政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少花钱多办事”,而是落脚于“办好事”,只要是资金使用有绩效,财政部门都会予以支持。部门的目的就是通过花钱办事出业绩,“办好事”成为价值取向。财政通过绩效管理实现把资金分配给能“办好事”的部门,而部门通过“办好事”则提高了执行力,实现了部门的政绩,因此,财政绩效管理兼顾了财政与部门的价值取向,使资金分配和使用由过去的财政与部门对立关系转变为和谐统一关系,从而减少了这项改革的难度和阻力。2010年,珠三角某市财政局组织专家对该市市委组织部前一年度申请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资金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发现了该项目的四大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市财政局将专家意见反馈给组织部,组织部回函认为专家提出的意见准确而中肯,为他们改进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并表示下一步结合具体工作进行完善。组织部给财政局回函表示要改进资金使用,这种情况要是在财政绩效管理实施之前,也同样是难以想象的。   (三)促进了政府执行力的提高   针对政府执行力不强问题,我国采取的通行办法是培训和教育。实际上,公务人员在接受培训教育时可能会受到很大触动,但到了岗位上却可能依然故我,毕竟,其行为模式主要是由现实利益驱动的,是由他所在的制度框架塑造的。通过财政绩效管理倒逼部门细化工作内容,设计合理的绩效目标,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否则就难以获取预算资金。获取资金后,在绩效评价、绩效问责和绩效审计等外在约束压力下,部门自然会把主要精力用来想工作、干工作和落实政策措施上,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由于重视也能很容易得到解决,从而通过财政绩效管理充分提高了政府各部门和单位的政策执行力,提升了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广东财政绩效管理通过创新财政分配方式,落实法律法规规定,坐实用钱责任,同时引入专家、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参与预算分配,实现了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的有机统一。这种明显有别于西方绩效预算模式的绩效管理,以“预则立,不预则废”的传统文化理念作为支撑,以落实责任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作为绩效管理核心的新型财政分配方式,理应引起我国财政理论界的更多关注,实践界的更多重视,通过普及推广,推动我国财政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果的不断提升。

阅读全文

医院财务内部管控思考

 

l提高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素质   首先,增强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其中首先强调的就是单位负责人要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在单位内部推行将责任风险直接与决策层挂钩考核办法。   其次.建立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公立医院应该注重强化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对财会人员的选拔上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要求.财会人员必须持从业资格证书上岗工作。此外,.还应该坚持开展单位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提高综合业务素质。   促使其严格履行职责。   2完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健全并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不能相互替代、减轻或免除.凡是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不应当再设置与总会计师职责重叠的行政副职.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2)授权批准控制:明确各级各部门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业务处理权限。各部门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和业务处理权限以内。不需请示便可处理业务。避免相互推诿。同时.授权控制也要求明确各级各部门人员所承担的责任,使他们对自己的业务处理行为负责,增强工作责任心。(3)会计系统控制:是通过记录和报告历史经济业务来反映医院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的状况。这些信息能为医院管理者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其次.加大医院财会监督建设力度。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检查考核:制定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标准有利于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医院的发展。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报告制度:规范财务报告的编制和管理.为医院提供重要的准确的财务信息。真实反映医院的经营状况.以更好地发挥财务报告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帮助管理者作出合理的决策均衡与和谐起到监督作用。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2009年2月17日,国家卫生部印发了<2009年卫生规划财务工作要点>。<意见>中“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之一就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时间安排.即:2009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而围绕落实《意见>和<实施方案>相关任务与要求的<工作要点>,则明确提出了“研究修订<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   3改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手段   合理科学的建立计算机网络化流程控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财务管理手段.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运用网络和电子信息化等先进技术手段.构建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平台。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内容全部纳入财务信息化系统.从而以更全面、更系统、更可靠、更快捷的会计信息管理资料和会计报告。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使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   政府要不断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监督机制。同时,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卫生服务上的监管作用。一方面.非政府机构的社团组织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可以代表不同方的利益,发表不同群体的观点和意见,发出不同的声音,加强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监督力度: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可以促进和监督公立医院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阅读全文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财会专业课程的应用

摘要:巧用项目教学法是提高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方法科学性与教学效果最佳化的主要措施,也对学生完善财会知识体系与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等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介绍了项目教学法核心内容,分析了高职财会专业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为扩大项目教学法对提高高职财会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积极影响力而提出一些新建议。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课程教学;应用策略

传统财会专业教学模式以理论式教学为主,以完善学生财会理论知识框架为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财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剧了学生财会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的不平衡性。科学运用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以老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了原有财会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突破与创新,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协作能力,挖掘了学生的职业发展潜力,加快了学生财会专业理论知识内化速度,实现了学生职业素养与实践运用能力的共同提升。

一、简单介绍项目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项目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让学生自主完成独立项目的方式来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与丰富学生专业实践经验,学生不仅要独自获取项目相关数据信息、设计项目实施方案、制定项目实施计划,还要最终验收项目成果,总结概括并想方设法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思其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不足之处。项目教学法具有目标指向多重性、高效性、可控性与综合性的基本特点,促使学生形成对未来工作岗位的初步认知,提高了财会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性,实现了学生财会理论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共同提升。另外,项目教学法也拓宽了学生了解接触社会的途径,利用项目来模拟社会环境与工作流程,提高了财会课程教学活动的互动性与教学氛围的活跃性,在激发学生财会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引导学生规划调整其财会专业发展计划与目标。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财会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选择恰当的项目

阅读全文

医疗卫生单位的财政投入

作者:张蝶     单位:湖北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和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三十多年来,政府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医疗制度改革,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追其原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监管不当等问题影响了医改方案的有效施行。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合理协调两者的关系,既要保证充足的资金投入,还要制定严格的监督措施,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为新一轮医改方案的贯彻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政府资金投入的理论分析与现实需要

我国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其日常服务收入不能有效弥补经营支出,需要依靠政府财政补助来维持生存和发展,政府参与医院经营的最主要方式也就是投入财政补助资金,而资金投入的多少取决于政府财政收入、医院的规模、所在地区、接待病人数量等。在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医院内部就会形成种种不合理的潜规则,这不仅影响了医疗卫生机构的声誉,也使得就医难的社会问题更加严峻。

(一)取消以药养医的补助政策以药养医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旨在以药品差价收入来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以药品的高利润拉动医院的经济效益,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但监管不严使得药品差价率远远超出了规定的限额,药品收入成为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使得群众看病贵的问题更加突出。2006年颁布的医改制度要求将药品加价率控制在15%范围内。2009年,卫生部等五部委《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其中强调医院要实行医药分开,不能依靠药品的差价收入来弥补医疗服务收入的不足,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真正为普通群众提供服务便利。2011年,北京启动解决以药养医现状的大医院改革,拟通过减少药品数量,提高诊疗费比重,试点进行医院药房“托管”等举措,以切断以药养医。2012年两会期间,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在成本开支并未减少甚至有所增加的情况下,收入来源的减少肯定会影响医院的正常经营运转,要保证医院服务的效率和群众的利益,有必要提高政府对医院的财政补助。

(二)医疗成本费用上涨压力从社会整体来看,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费用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日渐增加,再加上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时期,为提高生活质量而带来的医疗费用上涨是客观存在且难以控制的,这使得老年人口消耗的医疗费用在医疗总费用的比重大大增加。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愈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工作人群的职业病和营养失衡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产生对医疗服务的进一步需求,进而带动医疗费用的上升。从医院方面来看,医疗技术的进步催生的高精密仪器设备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地便利,一次性卫生材料的普及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保障,但这些服务技术含量的提需要有强大的医疗费用支撑。物价上涨必然给医院成本的控制造成更大的压力,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而发生的职工后续教育费用,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医院职工工资等等也会导致成本的上升。在财政对医疗服务补偿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为了对冲医疗成本的升高产生的压力,就会生出不规范的医疗行为,如滥用贵重药品,重复检查,巧立名目乱收费等;而在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为保证医院的正常经营运转,“十二五”规划方案要求医院同时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医疗技术服务价格。由成本费用增加引发的违规行为和就医费用的提高不仅未能缓解群众的就医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重了这一负担。

二、医改资金的财政投入及政策监管现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