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课程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审计课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审计课程

工程审计课程设置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从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对工程审计人才需求等方面,讨论了工程审计课程开设的必要性;然后从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内容与工程审计业务内容契合度等方面,分析了开设工程审计课程的可行性;最后从课程设置的时间、课时量、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工程审计课程的设置方式。研究结论对于完善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更好的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工程审计的人才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审计;工程审计;工程管理;本科教学

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是基于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四大学科知识平台,旨在培养掌握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知识,掌握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土木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而所谓工程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审计标准,运用审计技术,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活动和建设行为进行监督、评价和签证的活动。近几年,随着我国工程审计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不断深入,工程审计在项目建设和投资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和突出,工程审计内容在广度上不断拓展和丰富,尤其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实施,对工程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既懂工程又懂审计的专业人才,因此,在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体系中增设工程审计课程就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从工程审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设置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完善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更好的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工程审计的人才需求。

1工程审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的审计体系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个层次。我国国务院审计署及派出机构和地方各级政府审计机构所组织的审计,均属于国家审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必须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进一步界定了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涵义,即全部使用预算内投资资金、专项建设基金、政府举借债务筹措的资金等财政资金的项目,未全部使用财政资金,财政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超过50%,或者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在50%以下,但政府拥有项目建设、运营实际控制权的项目,并要求审计机关对此类建设项目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是本单位的专职审计机构针对单位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所进行的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为主要目标的审查和评价活动。建设项目的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所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建设项目实现质量、速度、效益三项目标。社会审计是社会审计组织接受委托从事审计业务,为委托单位提供专业服务的审计活动。国家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尤其是需要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时,通常会聘请社会中介机构或者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与,协助其完成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家审计、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士来从事建设工程审计活动,而由于建设工程审计业务的专业性很强,没有工程管理专业背景而仅仅具有审计知识的人员将无法胜任这一岗位,尤其是需要对建设投资项目开展投资管理活动全过程的连续、全面、系统的审计、监督、分析和评价等跟踪审计时,缺乏工程背景的审计人员就显得尤为吃力。当前我国从事工程审计的人员多为工程造价等咨询类人员,也充分反映了工程管理知识在工程审计中的重要性。因此,工程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如果基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展开,在现行工程管理本科教学计划中增设工程审计课程,让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接受审计方面的知识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工程审计课程设置的可行性

国家审计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总预算或者概算的执行情况、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年度决算、单项工程结算、项目竣工决算等。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是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的融合,内容包括对建设项目投资立项、设计(勘察)管理、招投标、合同管理、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竣工验收、财务管理、后评价等过程的审查和评价。从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来看,课程设置既包括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施工、房屋建筑学等土木工程技术课程,包括管理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工程合同管理等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包括会计学、经济学、工程经济学、工程财务等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还包括经济法、建设法规等法学的理论和方法,这很好的契合了工程审计业务的专业要求。以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工程造价课程为例,目前我国高校通常开设72学时的课堂教学(含必修和选修)和两周的课程设计,保证了学生对该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将为学生做好概算、预算、结算、决算等审计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由于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内容与工程审计业务内容的契合度较高,因此,在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再增设一门工程审计类课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帮助学生建立审计的知识框架,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工程管理知识,起到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此外,我国一些学者对工程审计的内容和方法展开研究,并出版了一些工程审计方面的著作,如赵庆华主编的《工程审计》、朱红章主编的《工程项目审计》等,这将为工程审计课程的开设做了教材方面的准备。因此,在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增设工程审计课程,是培养工程审计人才的一条可行且有效的捷径。

阅读全文

工程审计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目前工程审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以项目驱动为出发点的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对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讲解,并配以各阶段的审计实务案例,采用项目化教学,学生团队之间进行审计模拟,既让学生掌握审计理论体系,又培养学生基本的审计实务技能。

【关键词】工程审计;项目式教学;审计模拟;教学改革

0引言

工程审计课程既是一门工程造价专业的主干课,也为有志于毕业后从事工程审计行业的学生提供基础的审计理论知识,在工程造价学科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EPC(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项目的快速增长,传统的“秋后算账”式的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因为缺乏必要的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已经难以从根本上遏制建设工程的损失浪费,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建设项目投资控制需求,工程审计必须实行从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建设施工直至竣工投入使用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做到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实现“不等亡羊先补牢”,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由于上述工程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体系也面临新的挑战。本课程教学改革以能力本位为培养目标,实施以项目为驱动的产教融合应用于工程审计课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建设工程审计课程的兴趣,通过对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讲解,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务知识,并结合建设项目各阶段的审计实务案例培养学生基本的审计业务操作技能,以适应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1我校工程审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工程审计课程教学过于侧重理论轻实践

工程审计课程是一门实操性非常强的课程,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需要介入的环节以及审计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让学生掌握全过程审计的流程。但是目前开设的工程审计课程或者案例课程过于侧重以教科书为主导灌输审计的基础知识和审计的技术方法,教学过于程序化,教学过程缺少实操项目支撑,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对审计知识的探索,也缺乏实战动手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尚未参加任何具体项目,对工程审计的了解仅限于书本,教授的审计知识难以和具体项目联系,学和用的分离导致对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体验度非常低,工程审计课程的教学最终沦为“纸上谈兵”。

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探索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审计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如何为学生就业服务,如何通过课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审计课程以财务会计课程为基础,对会计综合能力要求高,所以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本文结合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对审计课程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做了探索。

关键词:就业;职业能力;自主学习;审计课程

审计课程是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一般在大二学年开设,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财务会计课程,有了一定会计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审计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操作能力要求高的特点。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如何使审计课程为高职院校财务会计类专业学生就业服务,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目标

以往,审计课程目标是培养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内部的审计助理人员。笔者对所在院校2018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后发现,大部分毕业生就业去向为在企业做财务工作或在记账公司从事记账,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的学生数量较少。针对这一状况,我们需要调整课程目标。由于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财务岗位,那么审计课程目标在培养专业的审计助理人员的基础上,还需要增加财务人员的维度。笔者对从事财务工作的毕业生做了进一步访谈,了解到在从事财务工作中需要运用到审计知识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审计人员来本单位审计时、审核记账凭证时、分析会计报表时和了解单位内部控制时。因此,审计课程目标建议由原来单纯培养审计人员的1个维度拓展为2个维度:(1)培养审计人员维度———培养能够从事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审计助理人员;(2)培养财务人员的审计思维维度———培养财务人员了解审计、理解审计、以及将审计风险导向运用于财务工作的能力。

二、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一)打破审计基本理论与具体循环审计的界限,把基本理论融入到具体循环审计中

阅读全文

翻转课堂审计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审计学教学现状,对采用翻转课堂模式的审计学案例教学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翻转课堂;案例教学;审计学课程

审计学课程是各高校会计学、财务管理以及审计学专业的主干课。审计学课程的特点是审计理论枯燥、晦涩难懂,而其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较高。翻转课堂模式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以前由“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模型可以利用在线资源,实现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堂中的自主表达、提问及回答问题的过程,改变学生长期被动学习的学习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对日后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增加了学生参与度,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一、审计学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不科学。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有的学校除了审计学以外,还安排了内部审计、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政府审计和管理审计等课程。很多高校在审计学理论课程结束后都配套了审计实训或实验课程。例如,某二本院校从校外购买了审计实训的实验软件,模拟了审计的全套流程。在教学安排上,有的高校安排了3个学分48个学时,有的高校则只安排了2个学分32个学时;有的高校将审计学作为核心课程,重点建设,而有的高校作为选修课程。在时间安排上,有些高校将审计学课程安排在了大四上学期。就课程本身而言,各高校对审计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课程安排的科学性也参差不齐。因此,审计学课程在有些高校并未得到重视;另一方面,大四学生基于自身考研、考“公”、出国等需求,导致学生无暇学习审计学课程,授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下降,会进一步加剧审计学课程的教学难度。

(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虽然很多高校在审计理论教学后安排了审计实训或实验课程,但基于课时的限制,实验的效果未必达到教学要求。例如,某院校购买的审计实训软件,安排了16个学时的实训课程,利用软件模拟了对某企业实施审计的全过程,但从实验过程来看学生很难独立完成整套实验流程,理论课程的知识不能有效地应用于实训课程,几乎需要全程的参考答案才能完成,且完成的速度较慢。基于课时的限制,教师不能过多占用课时进行讲解。此外,审计软件的设计也有一定的缺陷,也是导致审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主要原因。最后,有些高校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相对滞后,审计学课程实验室尚未建成,不能满足实验需求,使得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三)师资力量短缺。由于审计课程的自身的特点,很多高校缺乏讲授审计学课程的教师,师资力量薄弱。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只有一位老师从事审计学课程的讲授,无法组成教学团队,课程建设相对落后。此外,大多数审计学课程的教师缺乏审计实务经验,学校也无相关制度鼓励教师去事务所挂职学习,这导致很难将审计原理与审计实务紧密联系。有的高校专业课程教师承担的课程量较大,需要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忽视对审计学教学改革的研究,讲授较为空洞、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强。

阅读全文

审计信息化课程改革与创新

【摘要】

我国审计信息化起步较晚,其发展明显滞后于会计信息化,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审计信息化人才的严重缺乏,高校在培养审计信息化人才的过程中应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在审计信息化课程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就审计信息化课程如何改革与创新进行研究,并提出以下建议,包括:建设跨学科复合型师资队伍,构建科学的审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创新审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及搭建多维立体的审计实践教学平台等方面。

【关键词】

审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审计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广泛应用,大多数企业都采用计算机、网络等相关技术完成会计工作,会计的业务处理、数据存储、内部控制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计的对象是会计资料,会计工作方式的变化也必然对审计带来深远的影响,审计信息化应运而生。相对于会计信息化,审计信息化起步较晚,发展明显滞后,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之下,“审计监督能力弱化”和“审计手段落后”是各审计机关直接面临的严峻挑战。如何顺利、快速地开展信息化审计已成为审计领域所探讨的主流课题。近些年信息化审计获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尚未跟上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缺乏信息化审计人才,是制约信息化审计推进的主要因素。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在这个过程中应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仍然只教授传统的审计课程,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审计信息化相关课程,但大多以掌握某一种审计软件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这显然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对于审计人才的审计信息化能力的需求。如何提高高校审计专业学生审计信息化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涉及课程的设置、师资的配备、教学方法的变革等几个方面。

1高校在培养审计信息化人才方面应发挥关键作用

我国目前既精通审计理论又掌握信息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稀缺,大部分审计人员由财经专业的人才构成,计算机方面的水平比较欠缺,而审计人员中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大多缺乏审计方面的知识与经验。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无账本”,审计人员如果不具备信息化相关的能力,将面临无法审计电子账的窘境。我国审计长刘家义在多个场合都强调了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指出人才是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审计实践中,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已经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审计业务,有调查表明目前现有的审计信息化人才的数量与社会的需求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培养审计信息化人才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系统、专业的高校教育进行培养,二是利用工作中的后续教育对其所拥有的知识、技能进行更新。理想的培养方式应该是上述两种方式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审计人才既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掌握最新的知识与技能。由于高等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规范的过程,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能马上缓解审计信息化人才的供需矛盾。但高校对于奠定人才的专业基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长远发展来看,必须高度重视高校的审计信息化教育,培养适应现代审计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阅读全文

高职审计课程教学设计探讨

摘要:高职审计是会计专业难教难学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面临着教与学的困境。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审计课程的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课前教学材料的准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信息反馈、课堂中互动学习的情境建构、课后教学效果的评价四方面对审计翻转课堂进行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知识的内化,能提升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与学习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审计;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所谓的“翻转”,就是将传统的“先教后学”转换成“先学后教”,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强调知识的内化。教师在课前制作教学资料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中针对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教与学的互动。Bergmannetal.指出翻转课堂不仅翻转了“知识传递-知识内化”的传统模式,而且优化了课堂内的教学效果。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首先在课前获取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比传统的课前预习更深入更系统;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演示,通过针对知识疑点的互动学习,深化学生的认知。Enfield调查翻转课堂的实践效果发现,这种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效果也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国内中小学最早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相对于中小学校,高职院校具备更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势,高职学生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适合翻转课堂教学。高职审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为依据,以社会审计的理论、方法、程序为主线,系统介绍审计理论、审计方法与手段、审计流程等知识,并应用于工业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等日常业务的循环审计过程,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高度结合的课程,挑战着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传统的先教后学,教师讲授理论,学生被动接受,没有掌握内涵方法,无法培养学生在现实环境中应对审计实务的能力,审计难教,审计难学,在师生中达成了共识。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审计课程的教学,下面以“存货的监盘”为例,重新设计高职审计课程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实务应用能力。

1课前教学材料设计

内容陈旧枯燥是审计教材的通病,学生预习教材找不到重点,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提炼加工有效信息并重新制作教学材料,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翻转课堂的第一步是制作电子教学材料。教师如何开发教学资源,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教师在设计教学材料的过程中,既要使学生理解基本知识点,又要引导学生思考现实案例,准备下一步的课堂情景教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材料通常采用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微视频短小精悍,一般不超过15分钟,每一段微视频能完整讲解某个知识点。这些微视频,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从网络上下载,也可以利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PT。教学内容包括基本知识的认知学习,和案例分析的探究性学习。以“存货的监盘”为例。微视频或PPT材料尽量简洁,使学生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快速高效地抓住要点。例如存货盘点调查表,可以展现一张完整的样表,选择其中两三项调查内容进行讲解,例如实地观察,可以采用图示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完成基本知识点的解读之后,提出拓展性问题,要求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思考,表2所列问题,要求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思考商业领域的真实案例。

2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反馈机制设计

翻转课堂颠倒了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机械地传授知识,而是组织教学活动。教师提供网络资源与教学视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知识,学生自主决定学习的时间和进度,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尽量自己解决,理解消化。学生利用教学材料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问题需要得到教师及时的解答与指导,这就需要翻转课堂具备动态生成资源的能力,对于超出教师预期的新情况、新问题,翻转课堂能持续发挥作用。现代通讯工具为我们提供了QQ群、微信群、课堂派等方式,学生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向教师提问,教师能及时解答,并根据相关信息调整教学材料。以学习“存货的监盘”为例,由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经掌握了存货监盘的六个基本知识点,对于后面教师列出的两个拓展性问题,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查找资料。教师可以做进一步的案例设计,引导学生的讨论。例如第一个问题“存货监盘对于哪些行业的企业审计尤其重要?举例说明。”在搜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时,学生可能会关注到近期发生的“獐子岛的扇贝又逃跑了”这一在资本市场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教师可以将这一事件制作成“獐子岛存货监盘案例”用于课堂的案例讨论,这一案例影响巨大,且近期发生,具有时效性,相关的新闻报道与详细资料,学生很容易从网络上获取。

阅读全文

情景式教学法在审计课程教学中应用

摘要:文章介绍情景式教学法在审计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给出了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情景式教学法;审计教学;审计人才

审计课程属于理论性“广”、实践性“强”的课程,学习要求高,理论知识理解难度大,全过程实践复杂,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为提高学生对审计学的兴趣,适时的引入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研学,促使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情景式教学法在审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1撰写案例,创设情境

针对课程章节学习内容,教师在课前“编剧”任务,将提纲和情景提供给学生并辅助他们编排一个小剧场,用于课堂教学的导引。在小剧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指出表演过程中审计知识要点,再引入本次课程学习的重难点。“演”将学生最大限度地融入课堂,实现剧场式教学,对剧本的撰写和表演过程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与审计实际工作对接,培养学生审计情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审计工作。以创设一个关于“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小剧场为例,教师提前通过“云课堂”平台了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所需的准备工作步骤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布置任务,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本次课堂教学活动以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审计业务委托并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为背景,由学生们分别饰演会计师事务所项目组成员及某建筑企业相关负责人,模拟3个场景:①模拟事务所内部会议确定是否承接该业务。会议内容包括明确此次审计业务的性质和范围、通过前期沟通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及会计师事务所自我评价专业胜任能力。②模拟事务所成员和企业负责人沟通的过程。根据接受审计业务活动的需要,双方成员需要就审计目标、管理层责任、审计范围、审计收费等业务事项进行沟通,确保被审计单位都已经清楚地了解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③模拟事务所内部会议确定审计项目组成员及分工情况。表演结束由老师进行点评。针对说话的艺术、沟通的技巧等非教材涵盖的内容,教师也会着重的点出,这是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审计情商,即“会说话、会做事”。审计情商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在看似杂乱无章的审计线索中抽丝剥茧获取所需的审计证据。

1.2利用仿真实训基地,制作情境

阅读全文

审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要:大数据审计正在成为审计业务发展的新趋势,为适应这种变化,学校的审计专业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建立与大数据审计相适应的审计教学体。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分析了传统审计教学不足,重点从高校层面探讨审计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具体路径,以培养出高知识、高素质、高水平的审计人才。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专业;教学改革

当今大数据的兴起对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根本改变了审计工作模式。利用大数据审计的技术与方法可以降低获取审计证据的难度,提高审计效率,更加精准挖掘数据背后的真实信息。目前高校关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改革和创新审计教学课程以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审计专业人才,对当今社会来说意义重大。

1大数据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企业传统经营方式,也逐渐改变了审计工作方法,形成审计工作的新局面,即形成了“大数据审计”这一新的审计模式。大数据技术推动了审计发展模式,面对小样本数据,审计人员可以利用传统审计方法,但面对大样本数据,传统的审计方法将耗费审计人员大量时间精力,审计效率低下。大数据越发展,审计工作越依赖大数据技术,审计人员利用传统审计抽样方法获得审计证据具有片面性,而大数据技术从被审计单位的整体出发,获得审计证据更完整更有效。这种完整性增强审计结果准确性,降低了审计结果片面性。

2大数据背景下审计人才需求分析

(1)政府审计的主要对象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组织机构,主要目标是监督政府部门、国有企业财政收支真实性、合法性,维护国有经济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如何全面精准地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组织机构的财务造假问题,要依赖于大数据审计技术。(2)社会审计人才需求分析。社会审计主要组织结构包含会计师事务所、专业造价咨询公司等,它是审计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社会审计以风险导向为目标,在大数据背景下,社会审计也越依赖大数据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高效率处理各类信息,从而更全面更科学地对风险进行评估。因此既具备扎实的专业审计知识又具备大数据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审计的主流。(3)内部审计人才需求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全面了解单位的内部控制运行的情况,发现未被防范的风险,不断改进公司的内部控制流程。如何高效全面地评估单位的内部控制运行、风险管理等情况,审计工作人员须精通大数据审计能力。因此,内部审计也急缺大数据审计人才。由此可见,无论政府审计人才需求、社会审计人才需求还是内部审计人才需求,他们都急需大数据审计能力复合型人才,但原有审计课程体系培养的审计人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高校审计课程创新与改革迫在眉睫。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