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审计基础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基础教育内部审计职能研究
摘要:基础教育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的重要分支,随着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基础教育内部审计应紧跟新时代要求,抓住审计制度发展和变革战略机遇,深刻理解内部审计功能和价值,强化内部审计机制建设,实现管理型内部审计转型,有效发挥教育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和建议职能。
关键词:基础教育;内部审计;职能
引言
2018年审计署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以下简称《规定》),对于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起到制度保障作用。基础教育内部审计部门,应紧跟新时代要求,抓住审计制度发展和变革的战略机遇,深刻理解内部审计功能和价值,通过强化教育经费监管,防范风险,提高经费使用绩效,有效发挥内部审计职能。
一、内部审计职能的变迁
内部审计职能是内部审计的内在功能和本质。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的历次定义来看,内部审计职能已经渗透到组织运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不断实现价值增值(见图1)。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明确内部审计具有“确认”和“咨询”职能。在我国,内审职能随着审计目标和内容的变化而拓展。审计署《规定》明确将内部审计职能从“监督与评价”拓展为“监督、评价和建议”,强调要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议”职能,这与IIA的“咨询服务”职能不谋而合。
二、基础教育内部审计定位与职能
风险基础审计与经济发展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审计方法也随之不断完善。审计自产生始发展到现代,箕审计方式也经历了三次沿革,即帐目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 在审计开创期,审计界主要采用传统的帐目基础审计,它是以全部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帐目为基础,从直接依据会计资料进行普遍审查人手,搜集有关审计证据,并主要依靠此类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被审计单位规模的扩大,经济业务急骤增多,审计方法也由帐目基础审计发展到制度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是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检查研究,并在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决定审查的范围和重点,进行实质性测试‘采用这种审计方法,大大节省了审计的时间和费用。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面临着机遇和风险,经过审计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仍不免会破产倒闭,因而社会上对于审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制度基础审计也遇到挑战。 自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因审计人员工作质量而引发的法律诉讼事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屡屡出现。在我国,1991一1993年连续三年发生的因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而产生的“原野”、“长城”的诉讼案件,于是审计界特别是民间审计不能不越出内部控制系统的视野,在审计业务中引入风险机制,从而产生了现代的“风险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审计证据,统筹使用各种审计测试方法,以形成合理审计的意见和建议。这种以审计风险的确定为出发点的审计方式,促使审计人员更加重视社会需要的研究,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更充分的社会效益,同时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统筹运用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分析检查和具体业务的细节检查方法,从而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风险基础审计的理论基础在于审计风险观念和重要性原则。 审计风险指审计人员所做审计结论与审计对象的事实相脱离的可能性及其相应损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审计准则说明书》中介绍的审计风险模型的基本形式为:AR=IR又CR又DR其中AR代表审计风险,IR代表固有风险,CR代表控制风险,DR代表检查风险。 固有风险指被审计业务中产生重要错误的可能性,固有风险水平主要根据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确定,同时还要考虑帐户金额大小、被抽样检查的总体规模,前期审计结果、外部经济环境及管理人员正直性等方面因素。一般情况下,将固有风险定在50%以上,如认为发生重要性差错的可能性很大,则可将固有风险定为100%,从而收集更多的证据。 控制风险指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未能阻止和发现的重要性差错水平的估地,它取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程度,如审计人员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完全无效,可将控制风险确定在最大值,即100%,内部控制越有效,控制风险越低,所需收集的证据量越少。 检查风险指在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发现重要性差错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检查后仍未能揭示出这些差错的可能性,审计风险一定时,检查风险与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成反比,检查风险越小,所需收集的证据量越多。 通过审计风险模式可帮助审计人员通过各种风险与证据量的关系,检查或评价抽样审计计划是否合理,决定在审计过程中应收集的证据(样本)的恰当数量,同时从审计风险模式中还可看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是在审计工作开始前就已存在,是审计人员预先确定的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这种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又叫期望风险。例如审计人员愿意承担的存货帐户10,000元错报金额的2%风险,即审计人员可容忍的存货帐户最大差错金额为200元.则实际差错金额只有小于20。元时,审计人员才能对财务报表是否公正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出肯定性意见。实际工作中由于审计风险无法量化,因此,期望审计风险的确定往往带有主观性,它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某些情况下,审计人员可以把审计风险估计得高些,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可将审计风险确定的低些,这主要取决于(1)被审帐户重要性程度;(2)被审单位财务状况及财务发展趋势;(3)审计结论错误可能带来的损失;(4)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态度;(5)会计公司间的竞争程度等因素。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有些审计人员往往过高地估计审计风险,将期望风险水平定的很低,造成了审计时间和费用的增加。因此,审计人员要在风险与费用之间权衡,找到最佳风险点,既节省时间和费用,又保证质量。因此,重要性原则就成为风险基础审计的理论基础之二.。 重要性原则强调审计工作必须抓重点,在不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的前提下,允许审计结论与审计对象事实非重要性偏离的存在。例如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人员应对财务报表是否公正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出肯定性意见,并表明审计人员只有相当把握(如99%把握,即1%的风险)认定财务报表在所有重要方面都是正确的,尽管其中还存在差错(包括查实的和未能查实的)。重要性原则的作用在于帮助审计人员确定抽取样本的对象及数量,比如对固定资产真实性进行审查时,除对固定资产帐表、帐帐是否相符外,还要按重要性原则选取一些应用较多,对生产经营较为重要,对成本影响较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折旧、净值等原始记录进行审查,并抽取一定比例的祥本进行测试,作出其财务反映是否与原始记录相符的审计结论。同时,在具体审计业务中,审计人员将重要性原则量化后运用于整个审计过程。如在编制审计计划阶段,审计人员要首先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初步判断数,根据不同规模的企业、不同的审计目的以及不同的会计报表,确定多少金额的错误表达即为重要,再如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已定的重大错误金额为标尺,针对会计报表各具体项目确定可接受的最大差错金额。 总之,风险基础审计以审计风险的确定为基础,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同时,兼顾审计时间和费用的节约,它已日益成为现代审计中重要的审计取证方法,并可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p#分页标题#e#
审计基础工作建设现状
2008年是东风汽车公司决战D120计划、实现东风梦想,向着更高目标奋进、开创发展新局面的一年。公司各级内部审计机构紧紧围绕公司2008年的中心工作和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要求,深人贯彻落实各项工作部署,扎实开展各项审计业务,团结奋进,勇于创新,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努力提高审计质量,注重审计结果的落实,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的检查、监督、控制,管理、咨询、服务的两大职能,积极为公司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提供了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并取得了较好的工作实效,为公司全面完成各项经营目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审计基础工作建设情况
审计基础工作建设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公司历来重视审计基础工作的建设,通过准确合理的审计工作定位,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合理的审计体系和人员队伍建设,完善的审计制度建设,周密的审计工作计划,以及逐步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使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不断改进、拓展,为公司的发展保驾护航。
(一)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队伍建设情况近年来,公司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和机械工业审计学会的要求以及公司自身管理的需要,通过多年的审计实践,已形成了具有东风特色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即:东风汽车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审计委员会一公司审计部一二级单位审计委员会。二级单位审计机构一三单位及其下属单位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了具有相应任职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公司总部设有独立的审计部门,审计部门在公司审计委员会和公司分管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公司历来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依据《东风汽车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对于公司下属资产规模较大的二级单位,均要求成立审计委员会,同时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部分直属单位和三级甚至四级单位也根据自身需要,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了相应专职人员。
截至2008年底,公司各级共设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28个,内部审计人员166人,其中,专职1巧人、兼职51人;大学以上学历112人、拥有各类高级职称人员51人、拥有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ro人。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及人员配备,使公司形成了完善的审计体系和网络,主要经营管理活动均能纳入审计范畴。公司十分重视审计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召开公司审计工作会、业务培训交流会,交流审计工作的经验、做法,探讨实际工作中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时提炼总结,推广指导。通过归纳、提升,互学互帮,使整个系统的能力和水平有较大提高。同时还组织参加国资委、中国内审协会、三个国家会计学院组织的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审计队伍的素质。
2008年公司还组织编写了《东风汽车公司内部审计手册》,全书约20万字,总结了公司开展的各类审计业务的审计要点、内部控制要求、审计技巧与方法等,用以指导全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
基础教育学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探析
摘要:
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有序推进,政府把建设良好的公共教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不断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的同时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进行标准化建设,扶持办学能力弱的学校,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
基础教育学校;责任审计;绩效审计;剖析;防范
随着大量财政资金的投入,在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中也随之出现许多问题。如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解决财政资金低效运行是基础教育有序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基础教育学校财政支出进行科学全面的经济责任审计势在必行。如何对学校的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进行剖析与防范,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一、基础教育学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剖析
(一)基础教育学校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学校发展不均衡,从而造成财政资金使用不均衡、不匹配等因素转化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教育资源的投入具有整体性和密不可分性,要有校舍建筑和最基本的教学设备的投入,师资配备等人力资源的投入,但却很难合理配置和形成规模效益。学校办学条件存在县域校际之间的差异,有部分学校的运动场地、功能室等不齐备,造成教学设备、设施不能正常使用,在上级检查时才临时使用,特别是音乐室、美术室等由于没有专职教师而未正常开放使用。有的学校由于片面追求教学质量或升学率,学校的图书室、学生微机室也未正常开放,造成大量教学资源的闲置。而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学校的办学条件实际情况不了解,不深入,容易片面使用学校提供的纸质印证材料,从而影响对学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结论。(二)基础教育学校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学校经济责任审计部门独立性较差,责任界定不合理,没有完善的责任制体系,责任执行力度较小。学校财政资金使用不合理的现象时有发生,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同时部分领导干部越权,而大部分学校经济责任审计部门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的财务科室兼任或临时从其他学校抽调财务人员,使得经济责任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在责任界定方面,内部财务部门与领导干部徇私舞弊,使得部分违规行为被隐瞒;在责任体系建设方面,很多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并且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在责任执行方面,部分内部审计部门的执行力度小,操作性不强。另一方面被审计学校不提供真实的完整的财务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就导致审计时就账论账,使一些重大的问题得不到查处,从而将属于管理者的责任和风险推卸或转移给审计人员,因此管理人员和单位领导的品行也是诱发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三)外部审计部门自身存在的问题,如工作人员审计知识薄弱,观念滞后等。随着学校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项目越来越多,并且学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常集中在同一个时间段,这对审计部门的工作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且大部分审计人员对事业单位特别是基础学校的财政资金使用性质和效益要求的不熟悉,在工作中必然会受到一些专业知识的限制,使得部分审计工作无法合理进行。(四)基础教育学校审计部门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质量评价体系不科学。如今,由于基础教育学校的审计部门建设比较晚,在质量控制制度方面不太完善,缺少符合基础教育学校审计部门特点的质量控制制度,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各种问题频发,在审计之前,没有制定好相应的计划,在审计中,对一些事务复核,降低了审计效率,在审计后,出现审计底稿不完整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由于基础教育学校的审计部门未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有序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大部分事务靠审计人员的经验判断,导致内部审计的随意性较大,审计人员重账务,轻调查,重处罚,轻分析,导致经济责任审计不深不透,审计质量不高,综合分析不多,无法从体制上、机制上和制度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不能为政府的宏观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能力提升平台建设
[ 摘要 ] 随着商业银行业务范围、领域和规模的快速扩张,内部审计面临着人员数量不足、能力匹配度不足、审计知识传承困难等现实问题,需要建设内部审计基础能力平台。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基础能力提升平台的架构、内容、挑战等深入思考,进而提出参考解决方案。
[ 关键词 ]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基础能力提升平台建设
随着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智慧化、场景化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层出不穷,业务范围、业务领域和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着审计人员数量少等现实问题,内部审计履职难度加大。而解决该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建设完备的基础能力平台,达到落实质控、管理等审计要求。同时,在合法合规和能力充裕的情况下,适当向城商、农商和民营等中小银行共享成果。
一、内部审计基础能力平台建设的背景和概念
在数字化背景下,商业银行拓展客户、营销、风控等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内部审计方法和模式正面临巨大挑战。审计基础能力建设正成为审计核心竞争力打造和质效提升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自我提升及自我革命,不断尝试新模式、新工具、新方法,基础能力平台建设逐渐成为潮流。从多家商业银行探索经验看,内部审计基础能力平台建设主要表现为内部审计机构从知识、数据、问题库等方面进行体系化建设,形成完备、科学的业务中台,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审计工作体系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具体表现为常规审计指南和内控风险库标准化、数据认知及模型建设流程化、模型运行及知识问答自动化。
二、内部审计基础能力平台的内容架构和价值内涵
(一)内部审计基础能力平台的内容架构
内部审计动因探索
【摘要】内部审计动因是内部审计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现代的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以及受托责任理论等内部审计动因理论,因存在单一理论的不完整性以及理论与动因混淆的缺陷,难以满足内部审计动因研究的需要。因此,需要在问题导向的原则基础上,探索内部审计的完整动因,奠定审计研究的逻辑基础。
【关键词】问题导向;内部审计;动因;错弊
一、内部审计动因的主要理论及评价
(一)内部审计动因的主要理论
1.理论观点。内部审计体现了一种关系,目的是保证委托人和人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委托人为了最大化自己的财富,降低人道德风险,除了聘请民间审计,还会借用内部审计实现部分监督功能,支付监督成本。人出于自利的考虑,为让委托人充分了解其努力程度,需要内部审计提供监督服务,因而产生守约成本。2.交易费用观点。内部审计既可以通过正式和非正式渠道收集组织及活动的关键信息,也可以通过组织内成员的协作得到内部重要信息,有助于其对组织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作出客观评价,向管理者提供成本节约方面的信息,具有成本节约功能。3.受托责任观。由多层次经营管理的分权制形成的受托责任关系,是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内部审计是委托人对受托人实行监督和评价、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一种内部治理机制。4.基本价值观。审计面对的基本问题都是财务舞弊的问题。组织内的财务舞弊将危害组织的经营,甚至威胁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组织为了防控财务舞弊的行为,必然要开展内部审计活动。防控财务舞弊是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真正动因。
(二)对内部审计主要动因理论的评价
1.内部审计动因理论不完整。多数内部审计动因理论只借用了其他单一学科的理论,无法完整解释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问题。第一,理论是基于现代企业产生的理论,在审计产生初期,企业未出现,也产生了审计需求。在实践中不但存在不计成本而进行审计的问题,也存在无视成本而不审计的问题。此时的成本并不起决定性作用。第二,交易成本理论的内部审计信息说难以从本质上解释内部审计。信息不对称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发展,获取深层次的信息是组织赋予内部审计的权利,以便作出内部审计之后的制度和职能安排。第三,受托责任是两权分离的结果。所有权要监督剩余控制权,产生了内部审计需求,可见,受托责任是随着两权分离而与内部审计需求一并产生的结果。同时,受托责任并不一定必然导致内部审计。只有受托责任而没有利益冲突,或者有利益冲突但不需要监管,或者不需要采用内部审计这种方式监管时才不需要内部审计。第四,从基本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内部审计的动因,将内部审计动因归集为共同的良好的价值观,概念不具体,弱化了内部审计动因的经济属性,逻辑性不强,不能由此进一步推导内部审计的其他理论要素。2.未区分内部审计动因及其理论。内部审计动因理论是用来解释内部审计动因的,但理论本身并不能全面解释内部审计动因,这一本质的区别却被多数理论工作者所忽视。内部审计动因应该是具体的、明确的概念,其基础性、稳定性的特征可以保证基于内部审计动因构建的内部审计理论结构体系的逻辑一致性。
医院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研究
1军队医院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研发的必要性
1.1医院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医院审计带来新挑战
近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以军卫一号、军财工程、财经管理信息平台数据集成融合为基础的财务业务一体化集成系统也被全军医院广泛应用,审计人员面对的是功能复杂的大型信息系统,是增长迅速的海量电子数据,违规违纪问题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手法更多样和隐蔽。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最关注的纸质文件、报表、账册和凭证已变成了电子数据,因此,缺乏采集、整理、分析电子数据技术方法的传统审计方式很难获取审计所关注的数据,这就为医院审计管理模式、流程、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全新的、充满挑战的信息化环境。
1.2计算机审计是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方式的新选择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形势,《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要“以数字化为基础,积极推进计算机审计,总结推广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方式”。运用信息化手段,数据式审计可以深入到计算机系统底层数据库,获取更多、更广泛的数据,快速便捷地分析处理海量数据,取得大量、多种类型的有用信息。将审计的视角转向数据审计模式,探索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军队医院内部审计技术方法是新的历史时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1.3医院持续发展对内部审计技术方法提出新要求
目前各种电子文档、数据库、音频视频文件等数字化资源成为全面真实记录一个单位活动的介质,传统方式下,孤立分析数据,单靠经验发现问题,片面反映个别问题的技术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医院审计发展的要求,审计人员需要掌握科学全面分析数据的技术方法,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中站在更高层面,占有更多数据,能够利用分析程序审计技术方法,结合专业判断能力,在全面把握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通过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异常变动,在问题发生之前揭示风险隐患。
战略性内部审计实施思考分析
摘要:通过研究发现,内部审计意义深远,牵扯层面较广,与企业战略联系紧密。在现实工作中,为将内部审计价值多角度呈现,内部审计策略制定需周全,同时要紧密联系组织的发展战略,在实践中借助战略性内部审计,指导企业规范操作,确保财务清晰透明,财务控制体现、促进企业的发展战略实现。战略性内部审计概念相对笼统,指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合理控制和运用各项要素,借助战略性思维方法高品质完成审计规划,有效管理审计资源等。从源头提高审计效率,调整企业战略步伐,审计企业战略风险,积极促使战略制定以及战略实施的优化,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内部审计;战略性;实施方案
引言
在经济的牵引下,企业环境不断变换,竞争等级越来越高,长期基于这样的环境,内部审计职能也在变化,已由传统模式中偏重于查错揭弊逐渐过渡提升到了为企业价值创造服务的阶段。现实中,要实现审计的使命,需综合考虑多项要素,从内部审计关键点入手,运用审计方法与工具,革新现有的审计沟通方式,发挥审计最大效用。
一、战略性内部审计综述何为战略性
内部审计,学术界争议不断,目前有两种主流声音。其中一种解读是在企业经营中让战略性内部审计以一种参与过程的形态存在,将其看作是内部审计介入、高质量渗透企业战略制定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促进企业战略实施,确保理想的战略实施效果;第二种理解是在审计过程中为了强化效果,需贯穿战略性思维方法,在有效措施保障下,提高内部审计的绩效,为后续工作夯实基础。针对上述论述,有学者认为在企业进行战略性审计实践中,采用思维运用方法和选择将战略目标精准打入内部审计中,都可以起到理想效果,但实际上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存在显著差异。但就算如此,从这两种观点性质上是可以发现一致性的,并非完全冲突,这种潜在的关联性,可通过不同侧面呈现。其一,从战略性方法论视角看,要求内部审计需全面、彻底,尽可能地融合、了解组织战略,在此基础上优化审计内容,确保审计顺畅、合理以及高效。经多方实践表明,了解组织战略对内部审计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消除风险的同时,还可制定审计计划,确保设计项目明确。基于这样的前提,在具体工作中要落实好审计计划制定,以风险导向为中心,不断充实审计计划内容,借此合理确定和规范好审计活动优先次序,从而强化审计效果。需要强调的是,制定风险导向为关键性依据的审计计划时,为了保证审计规划质量,需首先了解组织战略,将其作为风险管理重要参照[1]。其二,实施审计过程中,涉及层面较广,为了企业健康发展,需运用战略性思维,在多种手段配合下,确保实施审计计划的完善性与顺畅性。通过研究发现,战略性思维方法有极强的指导作用,适合于多元化、高水平的内部审计活动。
二、战略性内部审计实施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