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审计公告制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国有企业审计法律制度研究
党的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国有企业在我国的综合实力发展过程中对经济稳定、社会公平、战略实施等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国企审计实现了对国企的有效监督,保障了国企的良好有效运行,国企审计法律制度是我国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本文从国企审计入手,着重对国企审计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出我国国企审计法律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并提出对策,以期为我国国企审计法律建设提供支持。
一、我国国企审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双重性领导体制影响审计权威性的充分发挥
目前我国的审计机关实行的是双重领导体制,各级审计机构受本级政府行政管理的同时还要接受上一级审计机关业务监督和指导。审计机关人事调动权、任免权均在政府领导人员手中,因此在地方国企审计过程中监督作用无法有效落实,使国家审计机关处境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审计的权威性。
(二)无法发挥公正评价和委托的责任
我国各级审计机构也是隶属于各级政府的一个部门,所以在执行审计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行政干扰,使得中央的某些方针政策无法通过审计真正落实。由于审计部门的体制现状,实际的权力监督受到一定限制,无法对同级政府进行有效监督,特别是政府领导人。(三)国企审计规范性法律制度不健全对审计人员的审计执法规范性行为要求出现空白点,或者出现被审计单位人员拒绝提供审计证据的现象,审计人员能够采取的审计手段、国企审计法律制度方面能够提供的支持缺失。
二、我国国企审计法律制度的完善及保障
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对监管政策的作用
摘要:在央企监管改革整个过程中,国家政策是输入环节,央企执行政策是输出环节,审计署对央企执行审计就是反馈环节。央企财务收支审计对央企监管政策的制定有着促进作用,但由于审计公告与被审计年度间隔时间较长,说明央企财务收支审计对央企监管政策改革的促进作用是具有延迟性的。
关键词:央企;财务收支审计;监管政策
一、引言
中央管理企业(简称央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处于支配地位,承担着特殊的社会责任和政治任务。国家重视对央企的监管,多项政策来完善央企管理,促进央企的发展,如2009年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加强对央企的监督管理。由于央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国家的其他相关政策也同样对央企产生重大影响,如《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央企下属企业众多,利益错综复杂,且缺乏有效管控和监督机制,监管改革政策存在贯彻落实不到位、选择性忽视等问题。审计署具有经济监督职能,具有对央企组织实施财务收支审计的法定职责。自2010年起,审计署每年一次央企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截至今日,审计署共央企财务收支审计公告共有137份,审计央企94户。在央企监管改革过程中,央企财务收支审计对央企监管政策又起着怎样的作用?
二、文献回顾
对于央企财务收支审计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的分析进行开展,据此研究了央企的财务收支审计揭示的央企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建议,同时还研究了财务收支审计对于央企经营管理方面的影响。就央企监管政策方面研究而言,许多学者对央企落实监管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影响及改进意见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对于监管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对于央企财务收支审计促进监管政策改革的研究只有少数学者涉猎。基于当前的研究现状,在对央企的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和相关监管政策进行分析整理、研究的基础上,来探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作用,对于央企审计制度的完善、政策的有效落实均具有重要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三、央企财务收支审计对监管政策的作用
消防部队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
摘要:
近年来,武警消防部队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已经卓有成效,但是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本文针对武警消防部队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研究,并积极寻找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武警消防部队内部审计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关键词:
武警消防部队;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随着国家的繁荣发展,市场经济的快速提升,为武警消防部队提供了更好的经济保障,使武警消防部队的设备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但是,在国家加大对武警消防部队经费支出的同时,因为,武警消防部队内部审计工作的缺失,导致经费的用处无处查证等问题时有发生,所以,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不断强化武警消防部队的内部审计工作,使经费使用情况透明化,从而防止相关问题的出现。
一、武警消防部队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武警消防部队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与武警消防部队其他工作的开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因为武警消防部队内部审计工作的起点低、无法及时有效的反映出部队内部经费的使用情况,所以,常常会阻碍武警消防部队其他工作的有序开展。
内部审计服务高校治理能力的发展途径
摘要:新发展阶段的高校内部审计应当主动应对高校治理的新要求,选择更好的路径服务高校治理。本文分析了内部审计服务高校治理的主要路径,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审计全覆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融合审计以及绩效审计的实施要求予以探讨;最后从促进审计问题整改,推进高校治理完善的视角,提出了强化审计问责效果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高校治理;内部审计;路径
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安全、稳定、健康运转的有力保障和强劲支撑,在防范风险,完善治理,帮助事业发展目标实现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面对“十四五”时期社会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确保高校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内部审计大有可为。
1新发展阶段高校治理对审计提出的新要求
1.1内部权力的科学配置
完善的治理结构应实现高校内部权力的科学配置,缓解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之间的冲突,实现权力的制衡,激发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自主和积极性,推动高校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和协商治理。
1.2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
公共危机管理绩效审计研究
摘要:
国家审计要服务于国家治理,随着各种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对其进行审计也成为必要,公共危机管理绩效审计由此产生。本文从合规性、经济性等内容和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对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绩效审计进行评价分析,并对公共危机管理和危机管理绩效审计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
公共危机管理;审计结果公告;公共危机管理;绩效审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发生,由于公共危机具有发生时间短、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等特性,每次发生都给人类社会造成很大影响。作为服务于人民,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政府应承担其责任,发挥其职能功效,制定政策加强对公共危机的管理。当危机发生时能快速的做出反应,最大程度的降低危机对社会对民众的影响,维护社会的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实施公共危机管理绩效审计就是对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评价,从而促进政府更好地进行危机管理工作。
一、公共危机管理绩效审计概述
根据已有的公共危机管理和绩效审计的定义,本文将公共危机管理绩效审计定义如下:审计机关对政府相关部门实施的公共危机管理活动中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内容进行的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的审计活动。审计部门通过科学合规的监督评价,不仅能对政府已经实施的公共危机管理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发现和揭露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还能提供科学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政府开展公共危机管理工作,更好地制定和实施以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工作内容,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在公共危机管理绩效审计方面,西方一些先进国家走在世界的前列。另外,自然灾害和战争频发的地方也因需求发展起公共危机审计,比如,爱沙尼亚、巴基斯坦等。在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绩效审计也得到重视,但目前主要集中于公共危机救灾资金、审计应对程序等方面。不少研究文献大都是从定性角度分析,从定量角度分析公共危机管理绩效的很少,因此基于审计结果公告对公共危机管理绩效审计进行研究是一个新的角度。
消防部队内部审计有效性问题研究
摘要:
消防部队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应充分认识公安消防部队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向事前和事中审计转变,确保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发挥社会审计力量作用,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坚持审计公告和审计结果运用制度,以为公安消防部队又好又快地发展创造良好的监督环境,提供强有力的审计保障。
关键词:
公安消防部队;内部审计;有效性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对公安消防部队的经费投入逐步增加,消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在一些公安消防部队内部,经济领域的违法乱纪事件时有发生。提升公安消防部队审计监督工作有效性,不仅是落实“三严三实”与“依法治军”的具体体现,而且可以极大地强化部队经济管理,有效提升经费保障效能。[1]
一、加强消防部队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
内部审计整改对策思考
摘要:
文章结合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就当前落实内部审计整改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被审计单位、督促审计整改的责任部门以及内部审计的体制和机制等角度,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内部审计;审计整改;对策
审计整改,就是被审计单位在对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没有异议的基础上,自我进行整改和纠偏的过程。审计整改作为审计闭环中的最后一环,是审计发现问题的重要延伸,直接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只审计不查处、不整改,等于没有审计。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整改的审计发现比没有发现更可怕。发现的问题得不到整改,审计意见和建议得不到采纳,既达不到内部审计查错纠弊、揭示和预防的目的,也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不仅发挥不了审计制度本身应具有的震慑作用,相反还可能增加被审计单位“前审后犯、边审边犯”的胆量,从而导致类似违法违规问题屡查屡犯、屡禁不止。本文结合系统主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着重从主管部门内部审计的角度,对当前内部审计整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内部审计整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主观认识不到位,导致审计整改难落实
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体系构建探析
布审计报告,公布政策落实与执行情况。根据审计报告来看,国家审计署对教育扶贫的审计主要聚焦于扶贫资金使用与项目建设两个维度,审计重点在于教育扶贫资金是否存在侵占、闲置、应用其他领域,或是项目建成后无法使用、进展缓慢等问题。例如,在2019年第二季度报告中,披露19个县存在“雨露计划”教育扶贫政策落实不够精准问题;2018年第三季度披露20个地区教育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扶贫资金与项目未及预期效果问题。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结果披露具有一定督促作用,促使各地政府积极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但就现有审计结果来看,披露的多为合规性问题,对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查较少,导致实践中各地政府更多的关注扶贫资金如何使用不违规、如何盘活扶贫资金、如何避免扶贫资金浪费等,而较少关注如何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果与价值这一核心问题。因此,有必要改进现行绩效审计体系,明确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重点内容与目标,构建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指标体系,设计合理审计程序,强化跟踪审计,切实发挥审计效果,保证教育扶贫资金价值充分发挥。
一、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体系设计
1.确定审计重点,提高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针对性。当前,教育扶贫资金的使用分为计划、资金分配、使用以及跟踪评价四个阶段,因此,在绩效审计中,可依据教育扶贫资金运行不同阶段,明确审计重点,提高审计针对性。各阶段审计重点内容及重点如表1所示。根据上表可看出,各阶段资金运用情况不同,因而审计重点也有所不同。计划阶段,审计人员应当关注立项是否契合国家扶贫政策,同时还应关注资金使用计划是否详细,实践中是否按照计划推行项目等;资金分配阶段,审计人员应注重教育局、财政局是否按照确定的方案分配教育扶贫资金,以及资金到位时间与数量;资金使用阶段,该阶段是体现教育扶贫资金绩效的关键阶段,也是审计的核心所在,在资金绩效审计中,既要注重资金使用合法合规性,同时也要注重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价值;跟踪评价阶段,主要检测资金应用一段时间后是否发挥应有效益,是否可持续产生效益,审计人员还需提出建议促使单位采取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发挥审计的效用。
2.确定审计目标,构建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教育扶贫资金作为助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切断贫困传递的重要资源,如何发挥资金效益是关键。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核心在于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提高资金应用效益,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在具体审计中,主要有两大目标:一是对教育扶贫工作的制度设计与执行进行审计,了解教育扶贫采取的措施、实施计划、职能分配、工作执行情况及扶贫效果,对内部设计、工作执行提出优化策略,保障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二是在确保教育扶贫资金使用合规性的前提下,对资金使用经济、效率以及效益进行审计,经济方面是确保资金使用性价比,即支出少部分钱获取同等甚至是更好的效果;效率是提高时间、物料、人力、资金的使用效率,使投入的资源发挥尽可能大的价值;效益方面是促使扶贫工作朝着预设目标奋进,推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在确定审计目标的基础上,选定合适指标构建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确保审计工作开展的逻辑性、全面性。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3.审计程序设计,保证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效果。在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过程中,要有明确流程,从掌握情况到绩效评级再到提出绩效优化策略,切实保证审计效果。首先是通过实地调研,掌握该地区学校数量、贫困师生人数、教学现况、教育扶贫项目等。其次是从制度设计与执行两个方面检测教育扶贫制度有效性,制度方面,主要关注当地政府是否制定有与国家教育扶贫政策对应的制度或采取何种措施、地方配套措施是否合理、工作开展是否有完善的规划支撑,执行方面,关注教育扶贫工作执行是否精准到位、责任分配是否明确、监督机制是否的当、是否制定考核机制保障工作效果等。再次是从合法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对教育扶贫资金绩效进行评价,不管是哪个维度的评价,根本目的在于发掘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提出优化策略奠定基础。最后是基于评价结果,从中挖掘具体问题,比如,若政府制定政策与国家教育扶贫政策导向不符,则帮助其纠正;若扶贫工作执行结果与预期相差较大,则帮助其找到问题原因,理清问题根源在于制度设计、执行方式或是其他方面。在明确问题基础上,还需结合当地实情,提出有针对性的合理建议,提高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及时止损。
4.强化跟踪审计,确保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结果整改落地。跟踪审计是最后一道流程,应通过多部门联合审查,加大审计结果公告,形成整改合力,确保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结果整改落地。首先,制定多部门联动审计整改机制。审计部门应将审计结果与督察部门信息共享,通过资料分享、情况沟通,与纪检、检察等多部门形成联动,一方面,构建审计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由财政、发改等部门依据审计结果与建议,提出问题对策,例如,对于贫困地区教育扶贫资金供给不平衡的情况,财政与发改委两部门可依据审计建议,对扶贫教育资金进行合理规划,解决政策落实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监察体系,审计部门定期检查整改情况,并将结果呈送至市政府、人大常委会以及上级审计部门,同时配合人大对问题进行检查,并督促整改,确保审计结果整改到位。其次,加大审计结果公告力度。审计部门可通过书面公告、政府公报、新闻会、电视媒体、微博微信平台、举办审计开放日活动等多渠道公布审计结果,加大信息公开范围,详细披露扶贫教育资金效益情况,满足民众对审计结果的知情需求。通过扩大审计公告范围,扩大审计影响力,以此实现倒逼作用,提高整改效果,保证整改落实到位。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