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审计风险性评估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财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1、财务审计风险定义
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国际审计标准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分中认为审计的实质是对误报财务资料可能造成的不适当影响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中对重要的错报财务报表没有进行适当的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性因素。我国审计准则中认为审计风险是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误和漏报等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尽管误报的情况也在考虑范围中,但是从审计风险的角度来说在基本的涵义表述上是一致的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对存在重大错误或者误报的财务报表在审计后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与事实不符合的审计意见风险。
2、财务审计风险的外在表现
一般来说,审计风险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的组成部分为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以及再检查风险的组合,这是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协会所提出的看法。不可否认其对我国的财务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其中就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方面内容的揭示。
2.1固有中风险。
顾名思义,固有中的风险指的就是财务审计工作无法回避的实际风险,往往会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而存在,也会依附于会计报表的偏差错误而出现,是内部控制失效的体现。
2.2控制中风险。
财务审计风险防范研究
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深入,经济水平不断攀升的大环境下,财务审计已越来越成为财务审计中的重要环节。鉴于财政状况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财务审计业务中所出现的问题所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在国家出台政策部署审计工作的大背景下,尽管我国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随之有了不少改进,但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财务审计中出现了不少新风险和新挑战,对此我们必须做好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把握审计风险的出现原因,采取积极的措施规避这些风险。
1、财务审计风险定义
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国际审计标准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分中认为审计的实质是对误报财务资料可能造成的不适当影响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中对重要的错报财务报表没有进行适当的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性因素。我国审计准则中认为审计风险是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误和漏报等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尽管误报的情况也在考虑范围中,但是从审计风险的角度来说在基本的涵义表述上是一致的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对存在重大错误或者误报的财务报表在审计后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与事实不符合的审计意见风险。
2、财务审计风险的外在表现
一般来说,审计风险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的组成部分为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以及再检查风险的组合,这是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协会所提出的看法。不可否认其对我国的财务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其中就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方面内容的揭示。
2.1固有中风险。
顾名思义,固有中的风险指的就是财务审计工作无法回避的实际风险,往往会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而存在,也会依附于会计报表的偏差错误而出现,是内部控制失效的体现。
审计失败各项因素及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审计事业的开展,企业的审计工作出现审计失败的概率大幅度提高,审计失败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损失。基于此,文章通过造成审计失败的各项原因做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审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审计失败;企业经营;审计人员
审计失败具体的含义是指审计人员在对企业进行审计核查时,因未能及时发现财务的虚假信息与舞弊现象,没有及时通过规范化、科学化的审计评价方式改善组织管理引起的风险,从而引起的审计争议导致审计失败。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审计事业的逐步发展,虽然管理系统操作性能逐渐提高,但仍存在很多审计失败的案例,给审计机构、企业单位带来一定损失。
一、审计失败的本质分析
审计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审计人员在审计时给出错误意见,没有按照标准的审计原则而造成。会计与审计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判断性,判断则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风险。企业经营单位发展的不确定性、复杂的审计环境都是影响审计工作成败的直接原因,很多企业在管理经营时,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呈现出复杂性经营。企业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审计失败会对市场、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概念有所区别,在具体操作时审计人员若按照正确审计原则操作,但仍给出错误审计意见,该方面内容属于审计风险。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最主要的分辨方式是,审计人员是否按照审计标准来工作。审计失败并不代表企业的经营管理出现经营性失败,但企业经营失败可能会诱发审计错误。判断企业审计失败的唯一标准评判依据为,审计人员在展开审计工作时,是否严格按照审计工作标准与职业道德进行工作[1]。审计失败具体还包括,被审计单位所提供会计报表为合法性,但因审计人员操作的失误而导致审计意见是错误的,企业在进行日常经营活动时,对于某些事件数据的特殊性要及时发觉,及时纠正错误方向。
二、造成审计失败的各项因素
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能力是决定审计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若出现财务漏洞以及决策性的战略错误,审计人员若未依照职业道德要求及时指出错误,在实际工作中未进行实质性测验,同时审计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职业能力,最终所得出的审计结果与事实有所差距,就会导致企业审计失败[2]。被审计企业的经营状况与管理弊端都会影响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该方面对于审计人员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标准时的难易程度,从而决定了审计成功与否,造成审计失败的原因可分为审计主体原因与审计客体原因。
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管理问题
摘要: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下,我国的经济发展越加迅猛,同时在大数据技术的带动下企业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机遇与挑战,很多企业得以不断地逐渐扩大公自身规模,在这种繁杂的经济市场环境下中,公司要想能够发展比别人更加强大,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基于此,本文就以创业型互联网企业为例,分析了其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要因素,并且针对风险提出相关的管理建议和对策,希望能以此为相关企业与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风险管理;优化策略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流行,全球的社会环境、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等都在发生着非常大的变化,非常多的创业型企业开始运用电子商务模式经营,互联网企业发展也非常快。但是,在对创业型互联网企业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一方面要审计交易活动等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另一方面还要明确企业的电子商务运作系统是不是安全可靠的。在审计过程中,审计风险是不能消除的。但对创业型互联网企业来说,由于电子数据等组成的审计证据、内部控制和审计工作人员等一旦发生了变化,审计风险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审计时要重点关注对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防范控制措施方面的研究,这不仅是对于企业自身,对于审计工作人员来说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创业型互联网企业的内涵及特征
创业型互联网企业所指的是:正处于创业阶段的、选择以互联网为核心媒介的、兼具高风险性与高成长性的中小型企业。创新型互联网企业相较于传统企业特征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互联网企业所拥有的创新意识与成长性往往更高,但相应的其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更高,这也导致对于创业型互联网企业而言,人力资源成本往往占比最高。第二,相较于传统企业,创业型互联网企业的规模比较小,往往采用较为单一的管理结构,但所具备的灵活性更强,对于各种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更强。第三,创业型互联网企业拥有更为迅速的产品、服务更新速度,因此也兼具高利润、高风险的特征。最后,由于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其规模较小,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撑,这与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以及对技术研发的迫切性相悖,因此,人才储备有限与技术基础薄弱往往成为创业型互联网企业的典型问题。
二、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存在的审计风险管理问题
(一)内部控制薄弱
工程审计风险浅议
一、工程审计中的主要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对扩大内需、繁荣地方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策划、评估、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中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我国现行“三位一体”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实际上却各自为政,导致工程施工、造价、审计等环节脱节,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政府官员为追求政绩,未经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即以行政权决定工程项目建设,形成了“首长工程”、“条子工程”、“三边工程”,有的甚至未落实资金而成了“烂尾工程”,造成项目投资严重损失浪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要求进行变更;而很多设计人员事前不对现场情况作详细了解,部分设计单位规模小、业务素质不高,往往需要大量设计变更,致使工程费用增加。工程审计的重点落在竣工结算上,忽视招标工作,导致串标、陪标、买标、漏标现象层出不穷,先施工后招投标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单位随意签订包干价合同,大量使用自供材料,将应公开招标的项目分为若干小项目,控制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以规避施工招标。招标时还存在对投标企业资质审查不严的现象,出借营业执照、资质证书,以及一人代表几家施工企业投标事件时有发生。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不遵合同规定或偷工减料,违背建设环节的先后顺序,确定不合理工期,虚列工程建设成本,也给工程审计造成了巨大风险。有的建设单位在竣工结算上存在许多问题,不重视控制设计变更,未对相应的工程量与投资增减进行记录;完工后不积极进行竣工决算和验收,不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工程竣工初步验收合格后,未经审计即办理工程财务决算,或擅自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审计,逃避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工程量不按国家统一的计算规则和竣工图尺寸计算,不按规定标准对材料和设备等取费,虚列费用,造成工程造价提高,导致政府资金和国有资产的流失。此外,建设领域存在一个突出问题———采用虚构交易内容和虚假结算方式进行串通舞弊,由于参与单位多、隐蔽性强、涉案金额大,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严重损害公共利益。串通舞弊的主要形式有:地方政府干预国家重点投资项目,指使或授意他人搞计划外工程;建设单位串通施工、材料供应等单位挪用建设资金;施工企业人员串通,以虚假资料入账套取现金。
二、工程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客观原因
1.建设项目的敏感性、复杂性
工程项目尤其是国家投资项目,一直是一个公众敏感的话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可变因素多,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难免受个人利润驱动而篡改或制造虚假审计信息,大大增加了工程审计的风险性和审计人员的压力。此外,建设、交通、水利等管理部门都对建设项目管理制定了依据,出于对本部门或本行业特点的考虑,这些依据要求不一甚至互相冲突,加大了审计的难度和风险。
2.工程造价审计容易引起失误
新会计准则对高校审计风险的影响
摘要:基于新会计制度的推行,结合当前社会形势,对审计工作要求也逐渐提高,强调审计人员需明确自身对新会计制度的认知,以观念改变带动审计工作思路的更新,促进内审工作体制的有机创新。本文主要从高校角度出发,针对审计工作在新会计准则实行中存在的风险影响展开分析,具体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以供参考。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预算会计
引言
审计工作对内部权力运用提出了明确的规范,是实现流程监管的重要手段,对高校而言,其有效推动了内部资源绩效的总体规划。高校应切实加强相关制约机制的健全,完善审计权力结构,使内部资金管理得到有机优化。通过资源的合理统筹,促进高校的长效发展。
一、新会计准则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就高校审计工作而言,新会计准则的出现,打开了其管理发展的新思路。首先,通过参照新会计准则,高校在资产、负债等方面的管理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优化,为高校自身会计预算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发展优势,学校资产管理更具有真实性。同时,新会计准则对高校内部绩效考核制度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作为事业单位,通过结合自身发展并依据新会计准则,高校绩效考核制度在内容上更加具体,适用性更强,提高了绩效考核管理的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教师在考研、教学等方面的鼓励。而在内部控制方面,新会计准则能使高校得到极其准确的内部费用支出明细,审计工作开展的精确性更高,使各种弄虚作假的审计工作无处遁形。基于审计数据的客观、精准性,高校公信力显著增强。以教育层面进行分析,新会计准则的优势集中在教师科研环境的塑造上,所有教研经费的透明化处理,使各项科研项目能够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教师能够集中精力参与到项目中,全面提升高校教育水平[1]。新会计准则实行要求高校内部应以合理的利益分配为前提,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体系,避免影响到新会计准则在内部审计体系中的运行,造成高校发展速度与预期不符的情况。一旦机制上存在缺陷,将会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工作懈怠,工作目标明确度不够,造成高校资源配置上的失衡,加大了审计风险出现的概率。因此,高校应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研究,特别是针对一些全新条例,需要及时进行岗位调整,实现内部系统的优化。通过合理的岗位调动,实现了人员的最优化配置,常见审计风险得以有效规避。
二、基于新会计准则高校审计工作常见问题分析
(一)复合型人才缺失。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团队结构较为复杂,内部混杂了财务、管理以及工程等相关人员,知识结构方面相对单一,其经验往往集中在对一些财务、经济管理等业务处理方面,对审计业务的处理尚不熟练,专业水平严重不足,造成审计工作无法与其他部门相独立,通常依附于财务管理中,对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涉及多个模块,涵盖财务预结算、绩效、资金控制等多项内容,综合性程度更高,对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近年来,审计工作对象逐渐向多样化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复杂性,同时,巨大的审计任务量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处理,使审计工作难度再次升级。而审计人员在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的缺陷,造成审计工作的落实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主义严重,其判断失误的风险性极高,审计报告真实性下滑,工作质量降低。审计人员自身的不足,将使其无法对一些复杂审计问题给予恰当的管理,职业预见性不强,对风险的敏感性较差,与目前高校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不相符合,导致高校审计工作改革步伐缓慢。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提升措施
摘要:高校内部审计具有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作用,但是伴随着经济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也会出现各种问题,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是高校必须经历的过程,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现状的研究和分析,重点说明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提升措施
引言
目前我国十分重视高等教育事业,资金方面的投入呈现出逐渐递增的趋势,再加上多渠道的资金不断注入高校,导致现阶段高校内的经济活动十分频繁,因此必须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提升校内审计的质量。高校内部开展审计工作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内部审计能有效地监管高校内的资金使用情况,内部审计部门通过监管高校内招标、采购、报销、资金使用等经济活动,强化高校的经济管理力度,防控高校内的经济风险,这对高校提升管理水平意义重大。其次,内部审计能推进高校的廉政建设进程,在面对大额资金的诱惑时,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能提早发现腐败现象,起到良好的预防和警示作用,避免高校贪污腐败事件造成的影响。最后,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能让高校内的资金使用更合理,提高资金是利用率。通过审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高校内与各种经济活动相关的规章制度日益完善,每一笔资金的来源和使用都有明确的标注,这就会让很多可能出现的问题被扼杀在萌芽状态,让高校内的经费使用更加合理化。鉴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如何能够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是目前高校面临的重要挑战,积极的发现现阶段内部审计当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方案,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职能。
一、制定规范的高校内部审计操作流程
规范化的审计流程是短期内有效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有效措施。审计的过程中,规范的流程能让操作人员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严格规范的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会出现模糊不清的审计问题,这样更能有效地为高校规避审计风险问题。
(一)开展审计工作前需进行详细调查。审计开始前进行调查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只有这样审计工作人员才能了解真实情况,制定科学的审计方案。通常审前调查分几步进行:首先,听待审部门介绍情况,查看待审部门所提供的资料是否完整,如果出现工程项目,应安排现场勘查人员现场调研。其次,查证资料的真实情况,看待审部门的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再次,对比待审部门所提供的经济指标和各类计划、预算资料与前几年资料之间的差别,做出初步的分析和判断。最后,向相关的工作人员询问调查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弄清楚具体情况,不能存在主观判断,尊重客观事实。只有经过详细调查之后才可以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要提升审计质量,这个环节至关重要。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风险及优化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发展速度加快,而信息化建设对内部审计行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使很多企业的审计工作方法及相关流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提高内部审计的水平以及积极应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而给审计工作所带来的挑战,各单位积极开展并推进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信息化的建设,紧随大数据时代的潮流,另一方面也应该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将会产生的风险进行预判、总结和评估,避免因盲目地进行审计信息化建设而增加不必要的审计风险,从而造成审计结果的缺失甚至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产生的风险以及未来可能产生的风险,提出了一系列优化风险的建议和措施,希望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达到内部审计的目的,从而更好地从事生产或经营活动。
关键词: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优化措施
1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概述
1.1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含义
信息化审计(Informationauditing)是利用网络和计算机等当代信息技术,不遵循一般性的审计方法,在重新构造审计系统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掌握、评估会计信息系统所得出的结果和信息,尽可能多地利用被审计的对象的信息资源,建立信息与审计相结合的现代化核查系统,从而提高审计作业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信息化的会计方法带来的财务上的复杂改变,致使与其紧紧相关的审计工作也历经了重大的变革。频年来,在不懈地努力下,我国一些较大行业和系统在建设审计信息化方面耗费了大量精力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一些国有企业、金融企业以及税务机关和财政部门也都一定程度上建设和完善了与财务收付有关的网络系统。因此,内审部门也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2我国企业现阶段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特征
(1)高效性。审计信息系统主要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和信息,具有效率高、速度快的特点;它最大程度上利用信息系统对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首先是制定一系列审计计划来开展审计作业、整合相关信息与资料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其次是将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整理再形成审计报告,最后再依据审计报告提出一些有用的审计意见、由审计意见形成审计决策,提高了审计结果得出的效率。(2)可靠性。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可以实时监控下设公司的财务与经营状况,保证财务数据和报告是可信的。同时,将审计模型运用到系统中来,比如净资产收益率(Returnonnetassets)的计算方法、总资产报酬率(ReturnOnTotalAssets)的计算公式等。利用这些指标对公司某一时间段内的经营效率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也利用指标让这家公司与他的子公司或分公司来比较,分析他们的不同经营效果所产生的原因,进而促进公司经济的发展。(3)及时和有效性。信息系统处理的数据包括内部存放的信息,也包括影响决策的事项。财务人员应明确自己在控制系统中的位置及相互关系,明白需要承担的责任,也要积极地同客户、供应商、股东等进行沟通,要对企业的相关经济信息进行沟通、确认。传统意义上的内审工作工作量很大、没有足够的人员,不能及时、有效地沟通信息。信息化系统下的内审作业准确地打破了时空限制和其他制约因素,负责审计的工作人员仅需定期审查次级单位所提交的基础信息和数据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