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毕业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审计毕业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审计毕业论文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质量探讨

【摘要】

毕业论文是对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果的检验,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连接桥梁,是高校本科教育的最终环节,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容乐观,文章揭示了论文选题及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其解决方法。

【关键词】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论文质量;写作周期

毕业论文是衡量高校本科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价内容。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在校学生的必修实践课。通过这个环节的考核,可以考察学生大学四年所掌握的知识、获得的技能和能力。综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及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计算机和外语的运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对会计及财务管理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的能力等。但目前,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低下,如何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成为亟待需解决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现状

(一)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教学模式

摘要: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作为公共管理领域研究的分析工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本文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自身的教学体会,从夯实理论基础、注重实践教学以及紧密结合毕业论文需要三个方面探讨了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教学模式的改进,其中重点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开拓思维、成为方法的主人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公共管理研究;实践教学;案例教学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成熟与发展影响着公共管理的发展。目前国际上公共管理研究已进入多元化方法论阶段,而现在我国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在课堂教学方面还相对传统,为紧跟学科发展,适应当前学生高素质培养的需要,满足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能力提升的诉求。我国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的教学要多策并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展课程学习渠道,以提升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1夯实理论基础

理论的价值在于它对事物的解释力和对未来的指导意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门科学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这门课程应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良好素养。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理论教学模式,扎实打好学生方法基础。宏观上,本科生可以在先修高等数学、统计学等基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公共管理研究的基本程序,如怎样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如何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等,重点熟悉公共管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硕士阶段可以具体学习一些经典的分析方法,如多元统计分析中的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份分析、因子分析以及计量经济学中的经典回归分析方法等。博士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在已有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追踪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公共管理研究理念和方法。具体的在本科生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虽然基于一定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但注重解决诸多现实问题,所以很多方法渗入了方法创始人的思想。这些思想体现在方法上有其积极的解决实际问题的优点,同时可能也有不完美之处。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明白方法产生的缘由,领会此方法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方法存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应用条件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应用范围,方法创立者的主要贡献以及不足之处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让你们自己去改进,你觉得有哪些处理方式,每一种处理方式的可取和不足分别体现在哪里,等等。如此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不惟方法而方法,让学生明白方法不是万能的,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改进的。在教学中形式可以多样结合,通过提问、讨论、书面作业等方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论是真理的重要表现之一,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理论看待万事万物,并对事物的现象和结果做出系统合理的解释,以指导未来的实践。因此,加强理论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非常深远的。

2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实践教学的设计指导思想。我们可以将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的实践教学扩展为以下两种教学模式。

阅读全文

经济类专业学生学年论文管理与实施

[摘要]学年论文是本科生学术能力提升的关键性平台类专业课程。基于国内相关高校学年论文管理与实施相关规定,以重庆科技学院经济类专业学年论文管理与实施为例,阐释了学年论文管理与实施中的管理创新、现实困境与提升策略。强化指导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建立合理的指导教师奖惩机制,加大学术规范性和科学性培训,强化学术理论与方法论修养的培养,拓展调研支撑经费来源渠道,是学年论文管理与实施水平提升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学年论文;管理困境;管理创新

学年论文是本科生学术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关键性专业平台课程,与毕业论文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目前,在学年论文的管理与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学生对学年论文重要性认识不够[1]、对学术缺乏足够的敬畏[2]、学年论文定位不明确和力度把握不当[3]、指导教师数量不足且缺乏有效的质量保证机制[4]、材料拼凑现象严重且创新性不强[5]、存档不及时及产学研脱钩[6]、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不衔接等问题[7]。针对这些问题,学界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包括强化学年论文在教学大纲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8],建立确保学年论文选题科学性的保障机制[9,10],理顺学年论文指导机制与本科生导师制、产学研合作机制、师生双向选择机制等关系[11-13],实现学年论文管理系统的科学设计并强化学年论文过程管理[14,15],实施与学年论文相关的课程改革[16,17],以及理顺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之间的衔接关系[18,19]。尽管学术界针对学术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有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然而仍缺乏针对经济类专业学生学术论文管理和实施困境与策略的专门研究。有鉴于此,本文拟结合国内相关院校学年论文管理和实施的经验整理,以重庆科技学院经济类专业学年论文管理与实施为例,阐释经济类专业学年论文管理创新、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问题。

1他山之石:国内高校学年论文管理和实施中的经验借鉴

为了搞清楚国内高校在学年论文管理和实施中的好做法和优秀经验,笔者于2017年8~12月间,基于Google、Baidu等搜索引擎,搜集和整理了相关高校或学院涉及学年论文管理和实施等的相关规定,并重点收集了经济类专业学年论文管理和实施的相关规定,如表1和表2所示。

1.1国内高校对学年论文开课学期的设定

多数学校对学年论文开课学期都有明确的规定,仅有少数学校的规定不太明确,如黑龙江大学规定学年论文应该在专业必修课程基本结束的学期内。多数学校认为学年论文应该开设在第5学期或者第6学期,也有部分学校认为可以在第4学期开设。从学校层面看,大多认为学年论文仅应开设1次,仅有部分学校在第4学期和第6学期分别开展1次学年论文。学院层面对学年论文开设学期的相关规定基本与学校的规定一致。多数学院都强调应该在第6学期或者至少是第3学年开设学年论文课程,部分学院也认为学年论文在每个学年都应开设,如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等。学年论文开课学期是该课程实施的重要细节。开课学期过早或者过迟,均不利于该门课程作用的发挥。学年论文的开课必须建立在学生对专业学习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而且应该与毕业论文写作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周期。由此,学年论文课程的开设最好应该放在第3学年。由于第3学年第2学期专业课程大多比较繁重,且部分优秀学生已经开始筹备考研,学年论文课程宜开设在第5学期。

阅读全文

审计专业硕士校外实习模式探索

[摘要]校外实习是培养审计专业硕士的审计技能的关键环节。南京审计大学与审计署某特派办合作,探索审计专业硕士校外实习的有效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做法包括实习基地与校方双重管理、严格的实习管理、利用实习间隙集中授课。这种模式的创新之处包括恰当而集中的时间安排、带队老师现场监管、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严密的考核制度。由于前述创新,这种模式下的审计专业硕士校外实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推广。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审计专业硕士;实践教育;校外实习

自2012年南京审计大学、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始招收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审计专业硕士)审计专业硕士至今,我国审计专业硕士的培养已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培养方案)明确规定了审计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其中,如何培养审计专业硕士的审计技能,特别是其审计职业判断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审计实践工作的要求,是审计专业硕士培养中的重要课题。对于前述能力的培养,目前国内相关招生单位一般通过校内的审计案例教学、审计专业模拟实习及校外实习等环节来实现。对于校外实习,前述培养方案规定,审计专业硕士在学期间必须有不少于半年的实习实践经历。已有的有关审计专业本科生校外实习的研究表明,存在校外实习走过场、流于形式的问题。那么,审计专业硕士的校外实习是否也会存在前述问题?这种校外实习应该如何组织,才能避免前述问题?这正是本研究所关注的。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笔者作为带队老师,带领南京审计大学的28名审计专业硕士赴审计署驻某地特派办(以下简称某特派办)开展校外实习。在实习生的校外实习模式上,南京审计大学和某特派办合作,开展了一些全新的探索。本文的研究将对这种新的校外实习模式进行总结和反思。本文后续各部分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将梳理有关审计专业学生校外实习的相关文献,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第二部分将总结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硕士赴某特派办校外实习模式(以下简称某特派办校外实习模式)的基本做法;第三部分将分析这种校外实习模式相对于已有模式的创新之处;第四部分将探讨这种校外实习模式的效果;第五部分探讨这种校外实习模式的推广条件。

一文献综述

关于审计专业学生校外实习的研究,主要见于有关审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和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中。何芹(2009)在对立信会计学院审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中,介绍了该校审计专业本科生校外实习及其管理模式。不过,在既有的校外实习模式下,许多研究者指出,审计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存在走过场、流于形式的问题,因而效果并不理想(倪敏和黄芳,2009;马志娟,2012;禹小慧,2015;刘博、金静和徐波,2017)。庞卉(2012)的问卷调查显示,审计专业校外实习效果良好的仅占5%,效果一般的占16%,高达79%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参加实习。对于校外实习存在的上述问题,研究者提出各种解决办法,如倪敏和黄芳(2009)提出,要加强对校外实习的管理,同时与实习单位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增强实习单位对学生的信任度,让学生能有机会接触更多关键性的业务;马志娟(2012)提出,学校应加强与审计实务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加强审计实习基地建设;禹小慧(2015)提出,以审计项目为抓手,安排学生参加校外实习。综上所述,已有的研究对现有校外实习的运作模式有了较充分的研究,同时也充分地揭示了现有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各种解决办法。但是,这些解决办法能否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尚有待验证。最重要的是,目前有关审计专业学生校外实习的研究,局限于本科阶段,而对于审计专业硕士的校外实习,则鲜有研究。本文尝试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二某特派办校外实习模式的基本做法

为确保实习高效开展,经南京审计大学校方(以下简称校方)与某特派办充分协商,制定了校外实习的管理制度。其基本内容如下。

阅读全文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一、会计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现状

    伴随着大学扩招的逐步深入,社会人才的供求关系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大学生也越来越成为了就业的弱势群体,而作为招聘方的企业也在不断地抱怨新进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如何使更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就业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严峻考验, 也是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这一现实,学术界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相关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整理了与经管类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相关的文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概念和内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调研了唐山市多家招聘单位的招聘要求,从招聘单位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并结合分析经济管理类会计专业毕业生所认为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考察了招聘方要求和学生观点之间的差别,以期对经济管理类会计学本科专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等制定产生积极影响。

    (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 大学生实践能力主要由一般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构成。其中,一般实践能力指所有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健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身体健康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吃苦耐劳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在表现能力、内在品行能力、一般经验能力、诚实勤奋精神、敏捷思维能力、勇于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应变能力、逻辑能力等方面;专业实践能力则指专业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应具备的专业性实践能力。

    (二)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除了具备所有大学生均具备的一些基本特点外,还体现在他们接受了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学习和初步科研训练,同时还表现在他们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将基本限于具有经济管理行业背景的企业或者其他企业的经济管理类岗位。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必须首先满足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一般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即具备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健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身体健康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吃苦耐劳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在表现能力、内在品行能力、一般经验能力、诚实勤奋精神、敏捷思维能力、勇于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应变能力、逻辑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同时,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还必须具备包含专业经验能力、专业态度能力、专业工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专业道德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等在内的专业实践能力。所谓专业经验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专业经验;所谓专业态度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形成的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专业态度,主要包括工作责任心、勤恳敬业精神、细心认真精神、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态度及事业心等方面;所谓专业知识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从专业知识的来源看,专业知识包括从学校的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和从相关实践经验中获得的知识,则专业知识能力中也涵盖了专业经验能力的一些要求;所谓专业工作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养成的处理业务的相关能力,包括工作作风、工作抗压能力和专业业务能力等;所谓专业道德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的与潜在良好职业道德形成相关的品德能力;而专业创新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的以及在专业业务中不断创新进取的专业能力。

    目前的文献指出了经济管理类大学生不仅应该具有一般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般实践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专业经验能力、专业态度能力、专业工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专业道德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然而,在具体分析过程中,仅仅指出了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构成,并未对相关的能力要求展开阐述;同时,也未结合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对会计学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

    近年来,与市场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相适应,高校的会计学教育方向特别是会计本科教育逐步向能力导向型转变,在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会计学专业建设中,如何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会计系列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会计系列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与技能,提高创造性地应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会计学专业的发展潮流要求教育工作者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形成来自于他们亲力亲为的实践感受,来自于模拟现实工作环境场景下手与脑的自如配合以及知识的灵活迁移。这些活动的实现,都要依托于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安排, 而这恰恰是现有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薄弱之所在。具体表现在:

阅读全文

财务会计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摘要:

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兼具职业性与师范性,职技高师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师范能力。在职业能力模块和师范能力模块的“双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探索工作,全面构建了“四层双轨递进式”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保障配套措施。

关键词:

财务会计教育;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作为一门兼具职业性与师范性的特色学科,主要为中等职业院校培养职教师资以及为企事业单位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而中等职业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均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在巩固会计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下文简称“本专业”)主要为中职院校培养师资以及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本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师范技能,与此对应,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为“双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分为职业技能模块和师范技能模块:

阅读全文

高师财务会计教育实践教学构建

摘要:

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兼具职业性与师范性,职技高师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师范能力。在职业能力模块和师范能力模块的“双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探索工作,全面构建了“四层双轨递进式”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保障配套措施。

关键词:

财务会计教育;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作为一门兼具职业性与师范性的特色学科,主要为中等职业院校培养职教师资以及为企事业单位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而中等职业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均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在巩固会计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下文简称“本专业”)主要为中职院校培养师资以及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本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师范技能,与此对应,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为“双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分为职业技能模块和师范技能模块:

阅读全文

PBL混合教学在财务分析教学中应用

摘要:随着管理会计的逐步推行和智能财务的出现,大量基础会计在企业中会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财务转型已经迫在眉睫。但目前,现行的会计学理论教学基本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课程讲授,该方法不利于学生会计综合思维的培养,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依托移动信息,在财务分析课堂上试点进行PBL混合教学改革,将本院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分为PBL混合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教学效果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PBL混合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也提出依据课程特点,加强PBL混合教学的针对性、加强教学环境建设、改革教学效果评价模式等措施,以促进PBL混合教学的有效实施,推动PBL混合教学深入开展。

关键词:移动信息;PBL混合教学;财务分析

2016年6月7日,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教育信息化体系。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我国教育利用“网络平台+电脑终端”达到“处处能学、时时能学”的状态,仍有一定难度,更何况高校教学中的“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然而,智能手机能够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人手一部,利用“网络平台+移动信息”达到此要求轻而易举。随着财务机器人的冲击及管理会计的大力推行,传统教学方法已不完全适应教师和学生的需要,高校会计学类专业利用移动信息进行教学改革已是必然,因此基于PBL方法的混合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一、PBL教学法

基于问题的学习(即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方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构建隐含于问题背后的新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该方法采用分小组学习及讨论的方式,不仅强调组员之间的资料共享和观点交流,还强调在课堂演示不同组之间的辩论,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该方法自产生以来,其理念不断得到发展和精炼,逐渐被推广应用到教育、管理、工程、心理等其他专业的教学领域。

二、移动信息环境下利用PBL法进行混合教学的优势

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更注重实践型人才的培养,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情景模拟会计工作的实际问题展开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因此,此方法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具有适用性。利用PBL方法进行混合教学的主要优势如下:首先,财务分析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课内实践。课内实践主要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在课堂上以实际企业为情景案例,通过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PBL教学法要求学生独立学习并解决问题。财务分析课程的难度较大,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为基础,该课程的教学要求为PBL教学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通过PBL方法进行混合教学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因此,在财务分析课程中利用PBL法进行混合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其次,PBL方法下,教师需根据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和学生的知识以及能力结构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案例设计可延伸拓展的问题情景,形成一个相关的学习主题。在移动信息环境下,可利用微信、QQ群对相关的MOOC和文本等资源进行整合,推送给学生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更新知识结构。同时,PBL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移动信息的使用使得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做到随时学、随地学、随心学,并可以微信或QQ同步与同学或老师就某一问题进行交流。文字或语音消息的发送,增强了师生之间学习交流的真实性。最后,利用移动信息进行PBL混合教学可以对教学进行多维度的评价。PBL混合教学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当着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活动参与度、合作交流的积极性、学习成果的创新性等方面,理性制定教学评价标准。移动信息环境下,PBL混合教学评价方式更加丰富多样,不仅可以利用学习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行为,统计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程度,学生也可以将学习成果上传到朋友圈等,还可以通过相关的平台实现问卷调查、在线测试、数据分析等功能,使教学评价时效性更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