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深化课程建设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西部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思考分析
摘要:西部高校需结合实际,以构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为着眼点和出发点,逐步推动思政课教学模式转变、辅导员和班主任素质能力提升,形成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力同向育人的格局,推动思想课程建设的有效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新时代;西部高校;思政课;课程建设
1新时代西部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思政课程内容学习不深。部分教师没有真正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一项首要的政治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中,学习贯彻关于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论述精神时,主观认识上不够重视,对新时代背景下时时更新的理念、思路、政策等方面的学习领会不够深刻,没有建立起自己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整体框架。大学生受教师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的直接影响,同时也受到自身对课程的偏好、重要性认识等方面的主观影响,对思政课学习一定程度上存在认识不清、重要性不明的问题。
1.2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欠佳。目前,思政课程建设过程中,西部部分高校在对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养的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措施、持续性的关注,对思政课程教师专业化团队建设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并缺乏相应的专家指导。具体体现在没有结合思政课教师的学习需求,开展富有针对性、示范性的思政课程教学指导内容和适用性强的外出培训活动。与此同时,教育部对专职教师编制核定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
1.3教学方法创新思路不宽。高校开设的思政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搞好思政课教学,才能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西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载体与教学方式缺乏一定的创新性,虽然一直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但仍以传统灌输式、理论说教式为主,教学形式较为单一、落后,不利于思政课程质量的提升。
2加强新时代西部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举措
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实践
摘要:《网络营销实务》是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建的一门在线开放课程。本文从《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意义出发,分析课程建设思路,围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提出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教学实践表明,《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使教学改革方向更为明确。
关键词:《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大部分企业借助网络开展销售和推广活动,网络营销成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社会经济中重要一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就必须掌握网络营销并加以应用,使企业在市场上发挥最佳的作用,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网络营销平台上,一件交易品就可能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客户群的关注,诸多企业借助网络营销为自身赢得了广阔的升值空间。这样的发展趋势,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培养出适合新时代的行业人才。《网络营销实务》作为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材案例更新慢、教学方法滞后、教师职业技能有待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实际问题。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在线教学已成为疫情期间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重要形式。《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不仅丰富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教学资源,也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本文从《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意义、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实践效果等方面,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实践,培养学生网络营销综合应用能力。
1《网络营销实务》课程简介
《网络营销实务》是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一门面向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知识,熟悉网络营销相关岗位任务,提升职业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开始于2019年11月。2020年秋季学期在职教云平台运用SPOC模式面向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开放。2021年秋季学期在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线,面向社会大众学习者开放。
2《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意义
《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解决学院自身问题的要求,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内容。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深化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对于继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融入网络营销前沿理论,开发优秀教学资源,整合教改成果,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打造一支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教师梯队,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营销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解决课程教学遇到的问题,体现新时期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载体和先决条件。在制度建设和实践平台支撑的前提下,将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目的和作用,从“课程设置”“课程设计与实施”“课程标准”3个维度,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建设规律。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建设标准
随着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有200所院校成为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期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做好2018年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设工作的通知》,其中三大任务之一就是着力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高等院校应围绕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着力完善制度建设,制定激励措施,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健全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现阶段,各高等院校都在轰轰烈烈的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了教学计划,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在创新创业相关的教材编写、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创新创业类的课程还没有体系化、规范化,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程度不够高,建设标准不够明确,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推行的思路[1]。因此,本文将从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标准3个层面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需要机制保障
1.1顶层设计,引导改革实施方向
在学校层面,高等院校要根据各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短期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远期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规划,为二级学院或系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指明方向。在专业层面,要制定专业的建设发展规划,首先要对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细化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重新评估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深入人才培养体系,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要密切联系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评价等方面展开合作,形成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多专业交叉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
1.2制度建设,规范改革实施过程
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构建
摘要:为了切实提升课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效益,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分析了基于任务分类的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基于任务分类的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任务分类;课程评估
课程建设是院校教学建设的核心,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关键。长期以来,国家、地方和各级各类院校通常采取立项资助的方式,设立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培育项目,深化教学改革。而如何优质高效地组织开展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提升课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效益,切实通过课程项目建设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各级各类院校教学管理都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亲身参与挖掘、研究、寻找、创造的一个和谐有机体[1],课程的要素也由传统的知识与经验两大要素,拓展为目标要素、内容要素、实施要素、评价要素等。许多院校在组织实施课程建设项目时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建设整体设计不够
课程建设项目涉及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教学条件建设、课程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因此必须统筹规划、一体设计、协同配合,才能提高建设成效。但在各院校的建设实践中,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涉及的任务分属人力资源、教务、教学保障等不同部门管理,各部门一般都会单独组织人才队伍、课程教材、实验室及教学场地建设的分项计划,单独组织项目立项申报与资助建设,这样易导致各类建设与课程教学实际需求相比,可能存在过度建设或支撑不足的问题,即缺乏统筹规划,使建设成效与课程建设总体目标的达成存在偏差。
航空公司运营管理特色课程建设
摘要:航空公司运营管理是体现课程教学的高水平与先进性,具有独特风格与不可替代性的特色课程。快速发展的航空运输业为航空公司运营管理特色课程的建设提供了特色元素和资源保障。在特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从课程建设理念、教学方式、手段等方面探讨了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航空公司运营管理;本科教学;课程建设
航空公司业的生产运营围绕航线网络展开,航空公司运营管理主要研究如何将各种重要的生产要素通过航线网络这个载体有效地转换成满足顾客的需要产出,是一门内容丰富、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运营管理是形成航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运营的改善直接影响航空公司的绩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理解航空公司生产与运营的概念;明确航空公司运营战略的内容;掌握基于航线网络的航空公司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分析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航空公司生产运营计划的编制、实施及控制的理论与方法;了解航空公司先进的生产运营管理模式和方法。
一、课程特色与已有成果
1.特色鲜明,立足于中国航空运输市场,服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围绕航空公司讲运营管理,在讲述过程中突出中国航空公司运营环境的独特性是本课程的特色之一。图1是航空公司运营管理决策概念模型,决策模型的三要素包括:目标、结构以及约束,这三点都离不开环境,因此立足于中国航空公司实践讲好本课程,将航空公司运营管理中的基本模型讲清楚并介绍其在中国的应用非常重要。2.凝练课程知识主线,优化课程大纲结构,服务于“宽深结合”的航空公司运营管理知识掌握。本课程行业特色鲜明,一般院校开设本课程的并不多见。由于学校定位不同、培养毕业生目标不同、所属学院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不同,使得类似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差异较大。从总体上看,目前全球相关课程的主流模式有两类:一类侧重理论模型;另一类侧重对航空公司运营管理中出现的现象进行经济学解释。中国民航大学本课程建设走的是第三条路线,即在数理模型流派和航空公司运营经济学解释学派之间进行平衡,博取众长。这样的好处不言而喻,而难点在于如何提炼课程主线。课程组在充分调研和征询院内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多轮研讨后,确立了根据航空公司生产运营实际来安排课程内容体系,也就是围绕航线网络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各个层面的问题来讲授课程内容。特别是根据枢纽网络的发展,加大了枢纽网络时间特性的分析内容,使课程内容无论在先进性还是实用性上均有较大的改进。3.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案例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课堂。逐步转变思维方式,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采用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方法启发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新潜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提高教学效果,注重教学平台建设,搭建好师生交流的网络平台。从2010年至今,课程组成员主持或参与了多项民航科研项目,来源于企业实践的科研项目在向课堂转化过程中,对于设置运营管理情景、丰富数据、创新航空公司运营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使用以及推出新案例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课程建设重点还停留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及时从多个维度全面推进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建设。由于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过去几年,本课程组更多的是将精力放在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设上,而忽视了对本课程的教学研究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没有从已有的成功经验中吸取营养,对于这样一门新课的创新教学方法研究不足,在教学质量控制上还有一些需要改善和加强的环节。教学的显性成果不多,对于大班授课的特点研究不足。2.教材、数据库、案例库、习题库的建设不系统、不及时。尽管从质量控制上来讲,在教材建设中精益求精是必要的,但是从学生学习的需求来看,没有统编教材不利于学习,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PPT讲解不够深入,没有统一的教材也不利于课程组不同教师授课时对于相关内容的严格把握。3.课程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没有做到多策并举提升教学效果。本课程建设有教学平台,教学平台的使用沟通了教师和学生课后的交流,从而支撑了课堂教学。但是,对教学平台的深度开发还略显不足,充分利用有待加强。除了教学平台外,其他一些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交流平台还没有在本课程建设中使用,如微博、微信等。
艺术设计岗位课程开发研究
摘要: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艺术设计课程作为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对高校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以及高校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开发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继续的开发和研究,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艺术设计岗位课程开发建设的目标,进行公司化和项目化的公司运营和管理,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岗位建设与开发模式。本文将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岗位进行人才的培养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模式和校企合作等形式的课程改革进行分析,找出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开发体系监控与考评机制,进而完善和健全艺术设计岗位课程开发体系。
关键词:
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开发;研究
一、引言
艺术设计专业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设立的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一线设计师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艺术设计课程开设和教育教学中很多的课程与市场的发展脱离,已经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发的最初目标相背离,关于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岗位与课程开发相一致的原则越来越凸显,也被更多的学者和教育专家所重视,艺术设计专业的岗位开发与课程开发必须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岗位素养培养目标相符合,确定艺术设计专业岗位,选择行之有效的艺术设计专业岗位开发的方法和构建合理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保障艺术设计专业岗位开发的监督机制,这些是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开发的关键内容。下面将从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职业体系开发方面进行论述。
二、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与人才培养定位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下广告设计的探索
摘要:广告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内容源于广告设计实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较高的应用价值,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对广告设计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基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从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实践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探索广告设计课程建设与教学设计。
关键词:广告设计;课程建设;教学设计
一、课程建设的背景
2019年10月,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阐述了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内容和要求。文件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具有“两性一度”的特征,即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因此,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对广告设计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告设计作为综合性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它用二维平面的表现形式,以图文为主要内容传达信息。该课程系统介绍了广告概论、广告策略、广告创意、广告图形创作、广告设计表现、广告设计构成要素、广告设计版面编排以及广告设计实操等内容。此课程能够培养学生根据客户需求和广告目的制定广告策略,提炼相关概念,运用独特的创意和表现方法设计广告的能力。课程内容源于广告设计的实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较高的应用价值,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结合当前一流本科建设与应用的质量要求,文章提出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广告设计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从导入课程设计理念、明确课程目标定位、优化课程内容设置、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完善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建设(图1),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此课程培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拥有宏观把握能力、策划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广告设计课程设计根据课程建设“两性一度”的指导原则,将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贯穿课程设计的全过程。该课程设计以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基本理念,以应用为目标,以实践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以赛代练,让企业参与课程的开发。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以上教学理念。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教师要以OBE教育理念为基础,让学生的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教师要按照市场对广告设计师的需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参考广告设计师、平面设计师的能力要求和行业规范,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衔接。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现状探究
摘要:在全民健身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应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部署,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真正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通过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开展现状分析,从更新体育教学理念、明确体育课程目标、重构体育课程结构、优化体育课程内容、加强体育课程实施等五个方面,为体育课程建设指出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职院校;全民健身;课程建设;学校体育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使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智慧论断,使全民健身成为时下最流行的话题。全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不可或缺的指标要素,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望。高职院校作为全民健身推广教育的重要阵地,应顺应时展要求,承担应有的责任与担当,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职业教育特征,围绕国家战略部署,积极深化体育课程改革,通过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健身方法,树立正确的健身理念、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持续体育技能学习能力,实现增强体质、掌握技能、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教育目标。
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现状
(一)教育理念。学校体育开展主要包括课堂体育教学、课余体育锻炼与指导、运动训练与竞赛等,体育活动的开展仅局限在校园内或教育系统内进行,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等社会体育活动的关联度不高,甚至存在脱钩的情况,导致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活动之间形成无法逾越壁垒,直接对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计划的推进带来不利影响。现有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融合度不高,职业性体育教学内容缺失,无法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当前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多数只注重对学生教学运动技术、体育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升,不利于学生全民健身理念的形成和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现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依据2002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基本教学目标主要包涵五个方面: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高职院校体育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同时兼顾,存在顾此失彼现象,最终导致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总体目标不尽人意。
(三)课程结构。按照教育部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多数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三自主”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没能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仍处于待开发状态。高职院校体育亟需加强教材内容开发、教学模式变革、师资队伍建设,以适应新时展的要求和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