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生物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生物教学

生物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

生物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有了这样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到知识后,就形成专业生物知识;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为生物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生物实验教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结合生物教学实践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

生物教学;能力;认识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总是通过感觉、知觉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实现的。而观察是感知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认识周围事物的知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是培养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通过观察提出许多的问题。那么,教师在课堂内决不能搞一言堂和满堂灌,要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和实验。实验是生物课堂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或生物园地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以获得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有必要的。生物学领域内的观察内容是多方面的,如:个体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局部和整体、个体和群体、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生命现象的各种表现形式等。所以每节课都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通过实物标本模型、挂图、PPT、黑板画图形和图解等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感知生命现象。例如,在讲叶的构造时,一边指示挂图的有关部位,一边讲述和提出问题,这是叶的上表皮,那是叶的下表皮,请同学注意细胞排列情况跟里边细胞排列有什么不同?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后回答:在表皮上的细胞都是相同的,上下表皮之间是叶肉。再请同学注意叶肉分几层?各层之间细胞的排列怎样能看出来?如此带着问题进行观察讲解,叶肉分栅栏组织、海绵组织,这是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的重要手段。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阅读全文

生物安全与情感教学

作者:张波 单位: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

生物课上有许多知识都与实际有关,特别是现在比较被人们关心的生物安全知识,生物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丰富的有关生物安全的知识来帮助同学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可以就学生们关心的某一方面有关于生物安全的事件来进行讨论交流,例如讨论转基因食物是否真的对人体有害。这样可以很好地促进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给学生一种可敬、可亲、可爱的感觉,为课堂上的情感教学奠定基础。

情境支持策略。包括创设积极的心理情境和外部学习环境。教师们可能有体会,到不同班级授相同内容的课,心理感受和教学效果往往是不同的。积极的班级氛围会使教师倾其所有的达到教学最优化,而且使教师和学生都体验到教与学的愉悦。相反,如果因为师生关系紧张或死气沉沉就会影响教师授课和学生参与的投入状态和情绪,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生物教师在讲解有关生物安全知识时,要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反应,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使同学们满足并感性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在进行新课之前讲一些最近发生的有关于本节课知识的生物安全的事例,来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好奇心与求知欲;在课堂的中间环节可以让同学们提出一些有关于这节课知识的实际问题,老师加以解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主动性,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

心理感应策略。教学活动中,心理感应来自于学生,学生会通过教师的表现而受到心理刺激或心理暗示。心理感应集中表现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诲,能够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表现出对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的专注性和乐于接受性。调节心理感应的效果在于教师的自觉调适和付出,教师切不可以将自己的情感与学生学习的情感割裂开来看,要要通过个人的积极情感来影响和带动学生,使之产生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具体到生物学教学说来,教师应该能够与学生在心理感应上的建立联系,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教师可以在课后鼓励学生探究或自查一些关于生物安全的知识与事例,使他们了解生物安全知识,扩宽他们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有足够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关于生物安全的问题,也为将来进一步的生物学习和专业选择打下基础。

情感互动策略。合作学习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四种互动类型,即由教师到学生的互动,这种互动的性质为单向型;师生间同时产生的互动,这种互动的性质为双向型;师生间、学生间同时产生的互动,这种互动的性质为多向型;师生平等参与,共同发挥积极的情感,这种互动的性质为互动成员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课堂辩论、游戏等形式来学习了解有关本节课的生物安全知识。例如让小组讨论是否可以引进外来的优秀物种,以辩论赛的形式辩论转基因生物的利与弊等。与此同时,组内的成员间积极互动,进行探究式学习,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共同加深印象,充满温馨的团结友爱气氛。又可以在课外活动中,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相互竞争,使得学生的学业成绩、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质量都能够取得正效应,籍以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保持与教师的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达成教学目标。

情感资源开发策略。生物教学中,教师对于教材的态度影视即遵循教材又不唯教材,能够积极进行教材中富有情感教育资源内容的开发,灵活的驾驭教材。教师若能够富有情感的对生物学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会看到,生物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将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可一分为二:一是直观性情感因素部分,如其中的绿化家园、关注和保护珍稀动植物与关注食品安全、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等;另为潜在性或情感因素不强的教材内容。生物安全不得不说是一类含有显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因为它有直接涉及到了人们的安全问题,随着它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例如转基因生物。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素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成绩,还可以使他们在实践生活中遇到安全问题时可以想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情感内化策略。人的情感有暂时性情感和持久性情感之区别,持久性情感是某一情感内化所表现出来的,没有活动实践中具体的情感体验,就不会有某种优良情感在学生情感中的内化,我们所追求的情感内湖策略一定与不断的反复的情感提亚有关。生物教学中,需要关于生物安全的情感体验来对嘘声的幽灵情感予以内化。例如进行一个“关于转基因食物是否安全”的问卷调查,还可以进行一个地区外来生物入侵情况的实践调查等,从而促进他们在课堂上实现情感目标。

阅读全文

生物教学阅读素养培养

在新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高每一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已成为标准实施的核心任务。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能够将生物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它体现了一个人应用生物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校教育。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不断提升。教育不再仅仅关注教师灌输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如何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在这种形势下,每一位教师必须要重点关注的课题就是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认为:阅读能力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生物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尝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有三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和阅读材料。其中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但是学生的阅读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和帮助,离开了教师的学生阅读,必定会成为脱缰之马,到不了阅读的最终目的地。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向导。同时教师还是阅读材料的开发者,教师通过对阅读材料的研究,不断探索出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方法。

一、激趣引疑,诱发阅读的动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从机械阅读转变为主动探索的阅读。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的特点灵活创设合适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生物教材虽然不像情节生动的文学故事那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有些甚至很抽象,但是可以利用生物学作为实验科学的特点,阅读之前,做个现象非常明显的实验,再配上几个有吸引力的质疑,就能诱发学生的阅读动力。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笔者在上课伊始先做渗透作用的实验,现象很明显,漏斗内的液面上升了。不用任何语言,学生的兴趣就会上来了,紧接着安排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为什么液面会上升?”“漏斗内也换成清水,现象一样吗?”“半透膜是什么?”有了这些疑惑,学生自然会很深入地研读教材,去寻求答案来解决自己和同伴的疑惑。

二、授之以渔,掌握阅读的方法

作为实验科学,生物学的术语具有很高的精炼性。有效的阅读是建立生物学知识框架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语言基础。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课上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1.阅读时要“咬”文“嚼”字,只有逐字推敲,才能准确地领会一些专用术语的内涵。

比如,在阅读“基因突变”的概念时,不能肤浅地认为只要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就属于基因突变,而应关注基因突变的实质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再联系基因和DNA的关系,就能全面掌握这个概念了。

阅读全文

中职生物教学情感教育研究

【摘要】

推进情感教育是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情感认同感。基于情感教育的中职生物教学符合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培养要求,对于学生能力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职;生物教学;情感教育;策略研究

情感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能够利用情感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主动性,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将情感教育引入到中职生物教学中符合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让学生消除对生物学习的抵触心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的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的情感和知识投入更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确保中职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教师首先需要从自身素质提升着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加强对生物教学的情感投入,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为情感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应用提供良好的前提。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最为主要的表现就是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对教学投入激情,对学生学习投入情感,并用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素养为学生呈现知识,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

阅读全文

职校生物教学情感教育探讨

一、情感教育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要担当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重责任,大学生正是情感发育期,从生理健康入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直接也更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为自然科学中的重要门类,生物学给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门,通过这扇门,可以看到神奇的自然界,生命在这里也变得更加立体和多样化,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物的世界既是丰富多彩的,又是严谨和缜密的,它作为自然科学有其科学性,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养成善于思考、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并且感受到伟大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阅读全文

生物教学探究学习联系分析

如今,世界竞争在激烈的进行着,要把教育、教改、个性的发展、人的创造能力、人的素质放在重要位置,才能处于优势地位。对生物教学要进行改革,这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本文从目前的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谈谈探究学习与生物教学的关系,以及提出改革生物教学的途径。

1探究学习与生物教学的关系

在美国,探究学习为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SchwabJJ)所倡导,目前,这样的学习受到大部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对于探究学习,在教师精心的指引下,使得这种活动具有严密、学术的特征,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积极参,最终获得所学的知识,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渐养成学生在研究和探究方面的能力,以及对科学的定义有个很好的了解,最终具有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的态度。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探究学习,其特点具有几个方面:①经过探究、学习之后,学生能够自己进行观看与探究,从而学习到生物学的知识,最终形成生物学等概念;②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养成了对生命、科学进行探究的能力,而一个人的探究的能力,问问会对生物学定义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③通过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学生最终形成探究生物学科的好态度。

2生物教学的困境

生物学科不是高考科目,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没有把生物学放在重要位置,觉得生物学可学可不学,这就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用下高考的学科上。因此,学生在生物课上往往心不在焉,态度也很冷漠,而生物教师的热情也很低落,这就对课堂教学具有直接的影响。根据以上种种原因,中学生物教学陷入低谷的困境。

3探究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在中学生物教学的效率不高,由于大部分的生物教师,仍然使用自己习惯的模式去进行讲课,使得学生在理解生物知识时很被动,换一句话说,学生没有经过理解去记忆的知识,只能为了应付考试而去记忆。这样,使得教学受到了阻碍,而学生在学习上不能进行主动地参与学习了,使得学生的自己的长处受到限制,以及自己的发散思维受到抑制;学生的专长发挥不充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强化探究的过程,才是可行而有效的途径。

阅读全文

生物教学情感教育研讨

摘要:

本文通过从简单论述在职业院校的生物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切入点,结合当前生物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围绕如何在职业院校的生物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职业院校;生物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之一,对帮助学生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等均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如何在职业院校的生物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师最为关心和重视的一大问题,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在阐述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在职业院校的生物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策略。

一、在职业院校生物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作用

1)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职业院校的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向学生传播各种各样的生理健康知识,同时还需要向学生讲解丰富精彩的心理健康知识[1]。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于情感发育时期,通过在职业院校生物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广大教师从生理健康入手,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完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阅读全文

生物科学史实与生物教学

在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不少科学家可谓耗尽了毕生的精力,硕果累累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动人的史实:有的是构思缜密独特的实验,有的是令人荡气回肠的史话,有的是日常中孜孜以求终获成功的范例,当然也有多种因素造成的失败及至悲剧等。如今,这些科学史实不少已成为传播久远、影响重大的故事与佳话。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握契机,适时运用生动、感人的科学史实故事对学生进行渗透、灌输,往往能收到奇特的效果。

1培养崇尚科学──血染的实验报告介绍

孟德尔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达尔文5年的环球考察是他们揭示遗传的基本定律、生物进化论的重要里程碑,他们的成功与他们对科学的执着与挚爱密不可分。为了培养学生崇尚生物科学,每当讲到这部分内容,笔者对历届学生讲得最多的就是关于美国科学家卡尔•施密特的真实事例:有次在观察一条美洲蛇时,他不幸被蛇咬伤,由于受当时当地条件限制,不可能进行有效治疗。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他以惊人的毅力记录下自己被毒蛇咬伤后的反应:“体温迅速升到39.5℃”“胃剧痛、燥热、耳鸣”“睁眼时眼皮痛”“四小时后,我的创口、鼻子、嘴开始出血”“视力开始模糊了,都快看不见体温表了,情况非常糟糕”。最后,他这样记录到:血从鼻子和嘴里流出来,软弱无力,但疼痛感消失了,估计可能是脑部开始出血了……在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之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怎样能为人类做好蛇毒发作后的第一手资料记录,为将来的攻克做好铺垫。可以说,他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人类,这记录就是用血和生命书写的。每当笔者讲到这方面事例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无不动容,之后又啧啧称赞。不少学生感叹到:科学真正是至高无上的,许多前人为了科学可以献出一切,甚至生命,而当代科学的发展,就依靠我们这代人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教学过程的点滴细节和微妙处理可以净化学生心灵,既避免了长篇大论的说教,也可潜移默化地修炼学生崇尚科学之德,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从而为他们掌握、利用、探索生物学的奥秘做好铺垫。

2注重学以致用──噬菌体的应用介绍

学生怀着极大兴趣来学习生物课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一味地讲授枯躁的知识,必然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他们学习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有用处。如,每当讲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笔者都会举如下事例:1985年5月26日深夜,上海的一位叫邱财康的炼钢工人被超过1000℃沸腾的钢水严重烧伤,急送医院抢救。不久,创口上出现了一层淡绿的颜色,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意味着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绿脓杆菌开始在创面上繁殖了,如果绿脓杆菌进入血液,生命就十分危险。当时对付绿脓杆菌只有一种抗菌素──多黏菌素,经飞机从广州调来了多黏菌素后,绿脓杆菌很快被打退。但不久,创面上又重新出现了绿色的脓液,绿脓杆菌又重新繁殖起来了,这说明绿脓杆菌对多黏菌素已经产生了抗药性,抗菌素已失去了作用。这时,医生们向细菌学家求援,细菌学家立即投入战斗──寻找绿脓杆菌的噬菌体!先在患者的脓液中寻找未果,后发动医学院的学生从粪池中寻找,终于,一滴含有噬菌体的滤液滴入长满绿脓杆菌的混浊培养液中,立刻就转成清澄透明,制服绿脓杆菌的武器终于找到了,邱财康得救了!教师提出问题:多黏菌素一开始能制服绿脓杆菌,为什么后来不能?噬菌体与细菌是什么关系?噬菌体为什么能对付细菌?其原理是什么?这么重要的噬菌体最早又是怎样发现的呢(这又可以引出科学发现的一段佳话)?每当讲到达尔文进化理论、生物种间关系、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时,都会引用上述故事。学生们一个个凝神定气,一双双目光聚焦讲台,其情其景真让人感动。“粪池中的东西也能救命”,这对学生的影响太大了。他们感慨:这个世界看来永远是未知大于已知,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东西太多。其实,只要留心观察积累,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太多了:如罐头食品的盖上往往印有“如发现盖子鼓起,请勿选购”的字样;使用加酶洗衣粉时需要用温水;不适宜在林中进行晨练,等等。如果教师能常选取身边的生动事例教育引导学生,无疑学生学习时就有了更大的动力,所学知识也会更加鲜活、牢靠。

3剖析热点事件──提升学生学科悟性

生活中重大的公共事件往往给人类带来非常巨大的影响,人们对此做出的思考是深刻与长远的。近年来,我国遭遇了几次惨痛的巨大破坏性地震事件,人们不得不总结、思考地震中的一些现象。课堂上,教师可以这样引导:(1)人们对历次震后的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发现不同类型的人在遭遇绝境时,身体的抗击能力不同。如在地震发生后200多h,仍有一些生命被救出,但这些救治对象中,老年人特别多。你能总结出老年人耐受性更强与细胞代谢知识的关联吗?(2)可从这种现象联系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吗?(3)地震后十多天后才发现许多尸体,由于高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当发现时,这些尸体有不少已无法辨认,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吗?(4)震后某些地区人口密度大量下降,联系种群数量特征,如何分析?(5)地震的发生往往与其他恶劣天气相伴而行。如汶川地震时,灾区雨水频繁,大到暴雨的天气时有出现,人们常常饥寒交迫。此时,人体参与调节的主要激素有哪些?(6)在地震发生时和发生后,不少动物的生存也面临严重威胁。在一个气候和环境多变的灾区中,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种群有什么特点?客观地说,上述问题涉及的知识背景并不复杂,但如果教师将这些与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的地震相联系,参与热情高涨。在同学讨论与老师的点拨下,学生基本都能解决这些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常让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身边的“生物现象”,用生物学的观点“剖析生活”,可以提升学生用生物学观点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其对生物学科的悟性,对生物学科成绩的提高和生物学素养的开发与提升,都裨益非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