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训练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声乐训练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声乐训练论文

地方民歌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影响

[摘要]从教学、科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相统一的角度,以凤阳民歌为例,探讨地方民歌进入高校声乐课堂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阐述地方民歌在高校声乐教研中所展示的历史性、艺术性和现实性要素意义,强化其对学生声腔音调训练、情感技巧把握和学术论文撰写的重要影响,对声乐教学改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具有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地方民歌;凤阳民歌

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需求变化和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高校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挑战。高校声乐教学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是高校音乐教育的主干课程和重点学科。目前继续延续国内专业音乐学院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地方音乐人才的需要,并且将会在地方高校声乐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上出现问题。要想做出改变,不仅要在教学模式上做出改变,还要突出地方特色,建立地方特色课程,将地方音乐引入声乐课程,在声乐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革新等方面做出改变。凤阳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笔者是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师,也是凤阳民歌市级传承人。在声乐教学中,选择了凤阳民歌的优秀曲目整理后引入高校的声乐课堂,在声乐教学、学术研究、社会实践等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对地方民歌进入高校课堂并成为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深刻思考。现对“地方民歌进入高校声乐教学”从历史性、艺术性、现实性三个方面做如下阐述。

一、地方民歌进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历史性要素

地方民歌进入高校声乐教学课堂,是历史机遇、历史传承、历史联系的综合体现。从声乐教学模式的转变看,地方民歌进入高校课堂是历史机遇。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建设文化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把打造、增强中华音乐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复兴和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作为中国人长期不懈的奋斗目标。地方高校的声乐教育,从一开始就沿用了著名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以培养“高、精、尖”歌唱演员为教学目标,以艺术歌曲、咏叹调、“青歌赛”创作歌曲、经典民歌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确实培养出了一批声乐演唱能力较高的学生,频频在全国的声乐比赛中获奖,并在毕业后进入知名度高的歌舞团、歌剧院工作。但是这类学生比较少,相当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师和基层文化工作。这就迫使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培养方向发生改变。“2000年《音乐周报》关于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分类科学性的讨论,引发对中国声乐教育的全面反思以及未来民族声乐教学道路的探索。”[1]国家教育部适时颁布了《全国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必修课程指导纲要》,其中声乐课程内容有四个部分:声乐基础理论与知识、声乐艺术审美与表现、声乐基本技能与方法、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声乐课程教学内容选编的原则也有四条,其中第3、4条强调:“重视选择富有民族特色、地区特色的教学内容与乡土教材。”“面向基础教育,联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精选在音乐教学和社会音乐活动中应用价值高的声乐作品作为教学曲目。”[2]高校教学需要富有地方特色的声乐曲目,凤阳民歌符合“应用价值较高”的要点,所以凤阳民歌的一些优秀曲目被选入声乐专业课程教材,把握住了地方民歌进入高校课堂这一历史机遇。从声乐教学选用的曲目看,地方民歌进入高校声乐课堂是历史传承。中国是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共同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民歌犹如天上的星星,数不胜数。从古代《易经》的卦辞、卜辞,到第一部乐歌总集周代的《诗经》,元代和明代民歌与戏曲、曲艺相互吸收和影响,直至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歌都是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精神寄托。“民歌是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切的反映,它是音乐最初的萌芽。一切音乐作品(包括民间音乐的其他类别如器乐、曲艺、戏曲等)都离不开它。”[3]高校声乐教材中有《沂蒙山小调》(山东)、《兰花花》(陕西)、《小白菜》(河北)、《绣荷包》(山西)、《槐花几时开》(四川)、《牧歌》(内蒙古)、《孟姜女》(江苏)等这些由音乐工作者从各地优秀民歌中挑选出来的民歌精品,还有《人说山西好风光》(乔羽词、张棣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瞿琮词、施光南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火华词、阿拉腾奥勒曲)、《青藏高原》(张千一词曲)等音乐家吸取各个民族民歌音乐特色创作的声乐作品。沿着这些前辈走过的足迹,采集整理地方民歌,使之成为进入高校声乐课堂是一件重要的工作。为进一步发展地方高校的特色声乐课程,笔者编写了有地方特色的凤阳民歌声乐教材。入选高校声乐教材的民歌,是从现存的凤阳民歌中精选出来的。凤阳民歌有多少首呢?目前收录凤阳民歌数量最多的是笔者主编的《凤阳花鼓全书•词曲卷》一书,共收录凤阳民歌小调214首。选入教材的是其中的精华,如《凤阳歌》《鲜花调》《孟姜女》《十把小扇》《凤阳花鼓》《王三姐赶集》等,这些小调都是从中国历史文化深处走来的知名曲目,有的几十年历史,有的数百年历史。如已经成为中国音乐品牌的《鲜花调》,又名《茉莉花》,最早出现在清代钱德苍增删修订的《缀白裘》中,该书第六集卷一《花鼓》的第三曲为《花鼓曲》,又名《鲜花调》[4]。我们在高校声乐教学课堂上教唱这些曲目,既是对历史文化的延续,又是对音乐艺术的传承。从一首民歌的不同变体中可以看到民歌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具有的历史联系。在教学《凤阳歌》的过程中,我查找与其相近的曲调及运用其曲调的艺术种类,发现除西藏、新疆等少数省份外,绝大多数省份都有《凤阳歌》或其变体存在。《凤阳歌》流传各地后,融入当地的方言特色和艺术形式,有的甚至更改了曲名。但《凤阳歌》的神韵未变,如河南的阳调、苏南的春调、徐州琴书的四句腔、榆林小曲的叮当调等。真正是《凤阳歌》唱遍神州大地,“说凤阳”闻名五湖四海。从中探索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相互联系交融的基本途径和基本规律,对学生把握音乐艺术的流变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同时,通过学习一个地区的民间歌曲,了解这些流传全国的“同宗民歌”的特点,把握一首民歌在不同艺术种类中的表现,可以横向考察音乐艺术发展流变的基本规律。

二、地方民歌丰富高校声乐教学的艺术性要素

凤阳民歌是国家级非遗,其艺术魅力可想而知。我们在声乐教学实践中与其亲密接触,对把握声乐艺术要素,对提升声乐艺术水平,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阅读全文

当代童声期声乐教学论文

一、我国童声期声乐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儿童的生理特点有异于成人。就发声器官而言,儿童声带短而薄,音色明亮、悦耳、 稚嫩,共鸣腔体较小。这就要求在童声训练中必须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为处于童声阶段的学生量身定做一套训练方法。不过,就目前笔者掌握的童声教学的资料来看,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只有很少一部分专业院校能够严格按照童声训练的原则,在充分发挥儿童发声的天赋的同时,避免竭泽而渔的教学误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孩子的音乐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相反,大多数在普通中小学接受童声训练的学生就不那么幸运了。因为目前我国中小学歌唱教学大纲中,还没有专门设置与歌唱训练有关的发声生理课程,甚至很大一部分声乐教师都没有接受过相关的系统培训,学生们只能仅仅依靠简单的模仿来习得音乐,靠嘹亮来评价歌唱水平的认识误区使很多的学生在欢唱童年的同时也丧失了良好的声音条件。这不得不让人感叹:这岂不是现代教育所缔造的“伤仲永”悲剧?就目前我国童声期声乐教学的现状来看,研发一套科学的、可推广的童声期声乐教学法,逐步健全童声教学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在我国童声期声乐教学研究成果略显不足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专业的音乐教育者认识到了童声期的重要性,并加入到童声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黄亚萍的《素质教育下幼儿声乐教育的几点思考》就根据素质教育对声乐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指出幼儿声乐教育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教育、培养孩子的兴趣。论文以素质教育的标准入手,提出了如何让学生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良好的声乐素养,与相关论文相比不乏新意。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王枚的《浅谈童声训练的方法与技巧》在强调学生在儿童期发声特点的前提下,从童声训练的基本姿势、呼吸的训练、母音的训练区域的练习、声音的训练、咬字的训练、变声期的训练等七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童声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对童声训练有切实的指导意义。不过,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对童声期声乐教育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等简单教学观念上,对于童声期声乐教学与成人声乐教学的区分,特别是童声期声乐教学的具体实施研究甚少。正如许多音乐教育者已经注意到的,童声期音乐教育必须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特别是注意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那么,音乐技能的培养应该摆在怎样的位置上?音乐素养的培养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上应该如何有效结合?这样的思考,比起只是简单地谈论童声期声乐训练的观念,或许更具现实意义。

二、童声期声乐教学的训练法则

与成人声乐教学应该做到面面俱到不同,童声期的声乐教学切不可贪多、贪大、揠苗助长。根据笔者多年的声乐教学经验,童声期声乐教学在遵循“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的观念之外,给学生传授必要的演唱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教会学生科学的呼吸法、如何寻找声音的位置和共鸣腔等等在成人声乐教学中微不足道的教学过程,却是在童声期不可忽视的教学法则。

(一)培养学生科学的呼吸训练法

所谓“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任何优美的歌声都离不开气息的支持。未经专业训练的儿童虽然凭借处于童声期的优势也能唱出嘹亮的歌声,但是随着童声的失去,气息使用不当的弊端就会慢慢显现。因此,在专业训练的过程中,对于童声期学生的呼吸训练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可通过形象教学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呼吸方法:

1.小狗喘气的呼吸法。

阅读全文

幼专声乐教学师范性研究

摘要:

在幼儿师范专科院校中,音乐学科作用明显,其中,声乐教学对于音乐教学的全面开展也同样重要。学生自从进入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开始,就等于进入了“幼儿教师加工厂”。幼儿园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占据重要地位,为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幼必须要注重专声乐教学的作用。众所周知,现在的幼专学生在音乐素质、专业基础、嗓音条件、接受能力等各方面都较差,加上教师少、教学硬件不达标等因素,难以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更谈不上符合社会需求。通过对近年来毕业生的跟踪与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声乐知识以及工作能力都严重匮乏,不能很快胜任幼儿园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严重脱离社会需求,而最根本的原因则是没有深入认知师范性的特点,因此,不了解师范院校声乐教学培养的目标。因此,幼专的声乐课教学从课程安排、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各方面都要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而充分彰显幼专声乐教学的“师范性”特征。

关键词:

师范性;声乐课;范唱;师范教育

在突出幼专声乐教学的师范性特点上,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课程安排上要做到

1、保留每周一节歌唱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歌曲演唱能力。

阅读全文

表演专业台词与声乐的互补融合教学

【摘要】表演专业的两个重要支柱就是台词和声乐,一直以来国内外的艺术教育工作者都比较重视研究表演教学领域,而对声乐、台词教学,特别是台词和声乐的交叉融合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研究较少。本文在互补融合台词和声乐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台词和声乐交叉教学的价值,并探讨具体的教学实践措施。

【关键词】表演专业;台词;声乐;互补融合教学

本课题将表演专业、表导专业、配音专业、播音主持专业、采编播专业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第一学年的台词课与声乐课有机的交叉融合,探索、研发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训练方法;然后在台词、声乐两门课的教学训练中,同时间切入训练主干内容,真正以融合创新的方式实施教学;最后通过反复的教学检验,形成两个独立学科的教学训练体系,并以专著、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及教学实践汇报演出的形式完成课题,使台词教学与声乐教学更好地为表演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表演专业台词与声乐互补融合教学的价值

创新台词和声乐的融合教学实践,一方面加强了对表演专业基础理论的研究、创作和实践,提供实践演剧艺术的新方法与新手段;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表演艺术人才的质量与水平,对表导演创作、声乐教学和台词教学都有深远价值。具体来说,其一,通过创新融合声乐和台词的教学实践,可以有效解决基础课程中声乐和台词脱节的问题,基础功不够扎实、创作手段单一化和想象受限等问题得到解决。其二,运动状态下台词和演唱的有效融合,是掌握技术技巧、具备扎实基本功的重要前提,处理这一重要问题需要达到动作急而不喘,在屈膝倒地的情况也能唱,确保演员在各种舞台行动中都可以很好地驾驭声音,提升学生演技。

二、表演专业台词和声乐的互补融合教学

(一)声乐教学训练方法有助于台词教学

阅读全文

高师声乐教学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重要性研究

[摘要]

本文针对高师声乐发展状况和高师声乐发展的总体方向,认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

[关键词]

高师声乐教学;学生;综合能力

我国高师声乐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满足21世纪发展的需要,只有这些方面是不够的。声乐教育还是沿袭了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几十年来,努力战斗成为专业机构,丢失了最初的教学目的。高师声乐教学和专业院校声乐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他们有不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方向培养也不同,音乐学院培训的是演员,而师范学院培养的是中小学音乐教师,一个是走上舞台,一个是走上讲台。高师声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教师,有声乐教学的能力,具体而言,可以培训声乐学科理论知识;把握好声乐教学方法;能完成课堂唱歌、欣赏、弹唱等内容的教学任务;能应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演唱和示范;能自弹自唱;能辅导声乐节目,如独唱、重唱、对唱、表演唱、大合唱等;能指挥多声部合唱;能组织声乐作品欣赏;能组织每周一歌活动以及兴趣小组活动;能组织歌咏比赛及歌手赛等。这是合格师资的必备条件。所以,成为一位声乐教师比成为一名演员更为困难,这都需要高师教师在声乐教学中为学生明确培养方向、传承并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实现高师声乐教育与中小学教学结合目标的做法。目前,高师音乐教育还没有完全走出长期模仿专业音乐院校的办学体制,重专业、轻理论、重技巧、轻基础,缺乏教师职业生涯的观念,忽视学生教学师范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毕业生缺乏实际教学能力,无法适应音乐教育的现状。为了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声乐无论是唱还是教都是技能与素质并存的。声乐的综合素质是指声乐学科内的全面素质,在过去比较长的时间里,对艺术生源的选择、教学、教程、培养目标、人才价值都会有意无意地造成技艺与文化的对立,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师资队伍的变化和扩招等因素的作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许多学生入学起点低,文化、专业素质相对要受到一些影响。这些学生毕业时的音乐专业能力、音乐教学能力很难达到应有的要求。因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虽有一技之长,但缺乏音乐的整体素质。音乐反映了生活,我们需要一定的素质去表演,正是这种独特的,这使得音乐可以修身养性、提升人格魅力。因此,高师音乐专业教师和学生不应仅仅被视为声乐技巧课或表演课,而应被看作是文化知识和艺术课程的学习。在教育观念上,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音乐老师的条件。声乐教学必须找到自己的立足点,目标是基于职业技能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为高师声乐教育必须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专业技能教育目标体系是以全方位素质教育为依托的。高师的声乐教师在教学中的歌唱对学生素质的影响是全方位和多侧面的,因此教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全面的文化修养,这样才能把声乐作为音乐人门的手段更好地释放出来。有相当一部分音乐教师在教学上具有“重技轻艺”的倾向,这种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目前许多学校常用技巧去评价声乐教师,而忽视了对他们综合素质的要求,致使高师声乐教师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盲目传授给学生,片面强调抓单项技术的训练,一味追求训练成果、追求专业上的“精、尖、高”,完全忽略了对学生整体综合能力的培养。把声乐等同于技能教育,实际上是步入了高师声乐教育的误区。作为学生来讲,其演唱水平与自身的艺术修养是分不开的,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他们自身的发展受到限制,比如他们在演唱作品时,精力大多用在了声音技巧上面,而忽略了声乐作为一门艺术的整体存在。由于自身素质得不到提高,那么在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上,以及歌曲的表现力上就很欠缺、造成了学生声乐学习非常浅薄,无法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演唱的作品不尽人意。这样,仅凭良好的声音条件,而缺乏一定的文化素质修养,以后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是很困难的。要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合格的基础性音乐人才,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创造条件,实现高师音乐教师队伍从传统技能与技巧型向实践与艺术双类型转变:鉴于高师吉乐教育的条件局限,仅以小课、中课完成全部声乐学科素质教育的任务是不现实的,因此可通过开设《声乐共修课》完成共性教育,形成大、中、小课相结合、小课侧重专业素质,中课则侧重教学素质、大课强调综合素质。理顺和完善声乐教育学科的系统知识结构。除此之外,还要增加普通文化类型课程和音乐课程的比重,以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达到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声乐综合素质基本要求。

阅读全文

民族声乐教学美声唱法探讨

摘要:

作为两种不同的歌唱形式,民族唱法以及美声唱法是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产生的。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同点,也存在着不同点。在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声乐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实现对二者的有机融合,这样做能够在保留我国民族传统声乐艺术精华的基础上,更好地借鉴与融合美声唱法,从而更好地实现声乐教育目的,提升我国的声乐教育教学水平。本文主要探讨了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融合,仅供参考。

关键词:

民族声乐教学;声乐艺术;美声唱法;融合

作为我国声乐教学中两个比较关键的组成部分,民族唱法以及美声唱法对声乐教学水平的提升,对声乐人才的培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对于民族唱法而言,其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我国独特的唱法优势,能够做到“以情带声”,获得良好的舞台效果,充分表达出广大人民对精神文化的渴求。而对于美声唱法而言,其主要源自十七世纪的意大利,具有丰富多变的唱法以及优美的音色。其比较重视音色的统一,具有比较专业的发声方法,而且也具有较强的音量可塑性。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声乐教学水平,就要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有机地融合美声唱法,借鉴美声唱法的优势,进而更好地提升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质量,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声乐人才。

一、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异同点

(一)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相同点

阅读全文

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心理因素体会

【摘要】声乐是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的载体并不只是单纯的各类乐器,还包括教师和学生本身,甚至在发音和演唱方面,完全可以不借助乐器由人体独自完成,可见声乐教学与人的身心发展密切相关。教育要求每一名教师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声乐教学同样如此,本文将就高校声乐教学中应重视的心理因素体会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心理因素

音乐的本质是为了产生某种共鸣,这种共鸣来源于情感。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普遍忽视了情感的作用,未能重视学生心理因素对于声乐教学的意义。这种教学方式不能视为错误,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为优秀的声乐表演是情感与音乐的结合,寄情于音乐之中,才会让音乐充满生命力,包含着某种情感,才会产生共鸣的效果。为此在高校声乐教学时,要充分地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体会。

一、高校声乐心理学教学研究

(一)高校声乐心理学理论研究。声乐教育应该是专业技术和心理素养共同发展。在高校,声乐教学还是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思路,学生声乐专业技能的成熟与发展被视为教学目标,对学生心理因素的忽略并不能完全归责于高校,疏忽心理因素研究的现状并不是高校单方造成,而是教育体系综合忽略的必然结果。我们很少看到有关声乐心理学的研究书籍,即便有也是凤毛麟角、理论性强,与实践教学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市面上关于声乐心理学的书籍和论文有《试论歌唱者的心理素质》、《声乐艺术心理学》、《高校声乐选修课的尝试》、《歌唱者心理状态初探》等,它们虽然与实践教学存在差距,但还是具备一定的声乐心理学理论基础,可以给高校教师的声乐教学提供理论支持。(二)高校声乐心理学实践研究。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应该自觉地把心理学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并把声乐心理学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与专业课程相同的高度。在实际教学中,声乐教学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较强,教师完全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声乐教材只作为辅助性内容服务于教师课堂教学。课程随意性设置的弊端就是未能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态度,把声乐教学仅仅作为声乐技术学习,没有实现声乐与情感的结合,没有传授给学生声乐心理学相关知识,以至于让他们的学习和情感脱节,很难在声乐专业水平上得到较大的突破。

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应该重视的心理因素

(一)与学生交朋友,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潮流,高校音乐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主动与学生交朋友,积极地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朋友的方式,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第一时间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状态,同时也有助于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更好地因材施教。教师要主动地“研究学生”,去探索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为课堂教学提供科学的心理依据。(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信心,对于声乐学习非常重要。当学生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就会坦然地面对声乐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并自觉地解决困难。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可以让学生认为自己得到充分的肯定。(三)积极开展感觉训练。音乐是通过欣赏才产生意义的,而欣赏就是一种感觉的过程,或者称为一种体验,我们把它称为“乐感”。这种“乐感”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教师要积极开展学生的“乐感”训练,帮助他们建立敏锐的感觉,安排学生视听经典名著就是很好的选择。(四)培养学生的声乐感情。成功的音乐总是饱含丰富情感的,一些歌唱家用动听的声音给予我们美妙的体验,实际上就是一种共鸣,而我们产生共鸣的基础就是感情,当情感得到深深的震撼,就会跟随音乐的节奏、起伏、高低和快慢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五)启迪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当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完全认可某部作品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对此进一步思考,对内容进行联想,接着眼前浮现画面,形成想象力。想象力可以把音符形象化,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程度。比如在学习《斗牛士之歌》时,教师可以一边分析音乐,一边描述西班牙斗牛士与斗牛斗智斗勇的景象,增强学生的画面感。

阅读全文

国外大学教育模式探析

印第安纳州立大学(IndianaStateuniversity,简称ISU)是一所公立大学,校园环境优美,各种教学和生活设施齐备。大学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建设和校内外各种研究计划,非常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和很多大学一样是双学期制,每学期十六周。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暑假一般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一般从五月中旬就开始放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方便学生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学校也有暑期课程可供各年级学生假期选修,也经常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并且常态的举办各类夏令营,其内容丰富包括音乐、美术、科学、体育等等。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现设有:文理学院、史考特商学院、贝赫教育学院、医药学院、护理学院、科技学院、音乐学院等等。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现有学生1.2万人。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的访问学者于2015年3月-2016年8月期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进行访问学习,本文将从ISU音乐学院的教学体制、网络建设、图书资源、教师资格、授课方式及考试、课程设置、教材编写、音乐实践、学术交流等八个方面介绍其教育模式。

一、教学体制

音乐学院坐落在学校的东南角,以多才多艺的作曲家、钢琴家兰蒂尼名字命名(LAIDINICENT-ERFORPERFORMINGANDFINEARTS),美国大学的每个院系的建筑都会以创始者或投资者命名。全校有三个专业音乐厅,一个独唱独奏音乐厅(RECITALHALL),管弦乐队音乐厅(TILSONHALL),合唱音乐厅(EDUCATIONHaLL),一个歌剧排练厅、一个打击乐队排练厅、一个音乐剧剧场、四个多功能会议活动中心和三个教堂。音乐系楼里特设几处演出信息版,系里会提前两周把所有演出时间地点信息公布出来,Recitalhall(独奏独唱音乐厅)都是全天开放的,演出和音乐会都可以提前预约进行走台排练,也可以上网查询音乐厅的档期。美国高校都采用学分制,一般而言,美国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四年,90-150个学分,只要完成规定学分,考试合格就可以毕业。每门课约3至4个学分;硕士学位2年,36-40个学分,每门课约3个学分;美国大学都是按学分收取学费,所以学分制对学生来说每一分都很重要。按照学校的规定学生每学期应修的学分数不得少于12学分。如规定时间没完成学分则需多交费用。学生在校年限为3~5年。

二、成熟的网络建设

美国成熟的学习网络建设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如果学生所需资料在本校借不到,图书馆工作人员会帮助你在图书馆网页上提交申请,从美国其他大学的图书馆找来相关文档,全美图书管网络都是互联的,学习查阅服务面向学生开放都是免费的,这样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研究和学习效率。成熟的网络建设不仅体现在便捷地在图书馆的网站及电子书库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参考资料,学生们还可以通过网络自行递交作业,导师在网上就可以进行批阅和修改,还可以通过网络账号和密码参考其他同学的作业情况,取长补短。音乐系教授们也都有网络远程课程,教授其他专业或其他城市的学生。计算机学院设有计算机中心,专门为所有老师和学生有电脑问题的免费修理。很多在这里工作的计算机学生通过实践获得学分。每位入学的新生或者访学者都需要有校园卡。校园卡相当于校园身份证坐学校班车、公交车、办银行卡、孩子上学、停车缴费、住宿费、交学费、借书、考驾照、吃饭等等,随身携带时刻需要。对于访问学者,学校配备电脑、钢琴和办公室,每位访学教师需要申请学校邮箱,电脑同时可以和系里所有打印机连接,也可以通过打印机扫描直接存入邮箱。系里有专门负责的老师排课、音乐厅对外演出等系里各项事务,每学期都有优秀学生负责协助处理系里各种事务,学期轮流制,这些优秀的学生也会派到公共图书馆、学校公寓,免费给博士生、研究生这些家庭有孩子的辅导音乐、美术、科学课等。

三、丰富的图书资源

印第安纳州立大学音乐学院的图书资源相当丰富。管理者一般都是该校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实践考核上岗聘任,这样既让学生有了实践的机会,也会有一定的报酬补充学生的生活所用。印第安纳州立大学音乐学院借阅书籍的数量非常惊人!老师半年期限,学生三个月,负一层有儿童图书馆。音乐系里另外有一个音乐合唱的图书馆和视听室收集了大量的音乐CD及DVD,如果你感兴趣的音像资料暂时借走了或没找到,可以写在登记册里随后会帮你找到,然后通知你。图书馆不仅收藏了各个学科大量的图书,也有很多自习教室,大的、小的、还包括讨论室、收听室等等。图书馆全年几乎天天开放,寒暑假也不例外,每日开放时间很长,临近考期更是24小时开放,图书馆还提供打印、复印和扫描等服务。美国高校图书馆条件和资源非常优越、藏书丰富,并提供给学生讨论和休息的空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