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声乐教学课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分析
摘要:高校是我国声乐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声乐教学对于我国的声乐人才培养事业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高校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声乐表演课程的设置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就目前来说,高校声乐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声乐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声乐表演课程设置;问题;建议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之上,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高校的声乐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目标,如何通过声乐表演课程的设置来提升高校声乐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了摆在现代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当前对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的设置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声乐课程设置结构单一,缺乏完善性
高校声乐教学涉及内容广泛,涉及科目众多,因此,良好声乐教学质量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以科学完善的声乐课程设置作为前提和依据。从近几年我国高校声乐课程的设置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声乐课程的设置方面存在着声乐课程设置结构单一,缺乏完善性的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对高校声乐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不利影响。具体来说,高校声乐课程设置结构单一,缺乏完善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对声乐理论课程设置重视程度过高,其他诸如声乐艺术史、声乐研究曲式分析以及合唱指挥等方面的声乐相关课程设置比重小,且多以选修课的方式存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高校声乐课程的设置在结构上单一,各个课程之间结构松散,难以形成统一整体,学生在学习声乐方面难以形成系统性和整体性。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声乐表演人才,培养演唱者的舞台心理素质非常重要,但在高校目前的声乐课程设置当中却很少有声乐艺术心理学的设置,除此之外,由于过度重视声乐理论课程的设置,导致学生对其他相关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得到有效的调动,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声乐表演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高师声乐教学集体课程策略研究
【摘要】
声乐课程是高师院校教学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随着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高师音乐课程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转变。当前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已经发展成为以小组课、个体课、集体课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形成了不同学校在该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的多样化,差异化。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高师声乐教学,提升该课程整体的教学水平,有必要构建一个合理、高效的课程体系。本文就如何构建高师声乐教学集体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并从声乐课程教学理念、集体课程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实践等角度进行深入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构建高师声乐教学集体课程体系的关键在于认清其重要意义,并抓住其建设的根本规律,进而不断改善课程体系的科学性、高效性。
【关键词】
高师声乐教学;集体课程体系;课程建设
引言
随着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渐发展成以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三者相互结合的三位一体式教学模式,其中声乐集体课是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中较为新颖且最有争议的一门课程。在不同高等院校中,声乐集体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声乐教学内容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产生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探讨声乐集体课新型的教学方式,如何完善声乐集体课的体系建设,对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与发展,以及对高师声乐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师声乐集体课的发展过程
课程思政融入声乐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高校的“课程思政”融入声乐教育是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下提出的顺应时展的新型教学实践,声乐课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应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将“课程思政”贯穿于声乐课程的每个环节,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融入;声乐教学;实践;研究
高校的“唱”“表”“讲”“研”“导”“德”声乐教育目标是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下提出的,是顺应时展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关系,不仅关注声乐演唱技能的传授,而且注重学生作为未来音乐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音乐表演与表现能力、审美创新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尝试将思想政治教育及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声乐教学中,探究声乐课程思政的新路径,提出在教授声乐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技能性、艺术性的培养,进而提高人格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程思政”理念下红色经典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向学生教授红色经典歌曲,有利于大学生了解我们民族的革命历程,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激励大学生奋发图强。在20世纪中国新音乐发展历程中,“红色经典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红色经典音乐包括了各地最具代表的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以及各种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等,而这些几乎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在“红色经典音乐”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众多的音乐工作者们自觉学习民族民间音乐,并以研究这类音乐为己任,他们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将民族民间优秀的音乐元素与自身的音乐创作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如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歌曲《歌唱祖国》《在北京的金山上》《让我们荡起双桨》《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桂花开放幸福来》《我骑着马儿过草原》《我的祖国》《唱支山歌给党听》《克拉玛依之歌》《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为祖国献石油》《走遍祖国大地》《我爱你中国》《春天的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青藏高原》《永远跟党走》等;歌剧《江姐》《洪湖赤卫队》《红珊瑚》等;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等;管弦乐《春节序曲》和交响序曲《红旗颂》等。在声乐课堂上选取优秀的、反映时代主旋律的作品,积极引导学生向主流价值观靠拢,借助歌曲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家国理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塑造其高尚的人文精神。沈阳音乐学院“红色经典音乐概论”课题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与实践,撰写了《红色经典音乐概论》,在总结与归纳近一个世纪以来红色经典音乐的同时,更要为我国高等音乐与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一部教材,以此来促进我们的人才培养在思想与艺术教育上的同步发展。该教材共分为九章,在内容上包括了红色经典音乐发展历史概述、有关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文艺思想、红色经典音乐在各个时期的创作与作品、红色经典音乐家以及当代红色经典研究成果五个部分。在写作上,该教材从红色经典音乐作品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入手,重点选取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最能代表红色经典音乐的各类音乐作品、作曲家、表演艺术家以及理论家,同时努力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文艺思想与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在结构上,该教材以历史学的表述方法为主,同时在一些章节当中运用了专题性的写法,力图全面展现红色经典音乐。2010年,《红色经典音乐概论》作为一门艺术院校的基础理论课,在沈阳音乐学院本科开始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所授课程效果显著,反响较好,大学生在思想教育与艺术理论及表演实践方面收获颇大。在课程思政的统领下,不仅要检验专业课的技能目标是否达到,还要检验思政目标是否达到。红色经典歌曲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意义深远,展示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革命文化,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非凡。
二、采取循序渐进的“课程思政”声乐教学模式
由于高校扩招,音乐院(系)以声乐主项考入的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加,但真正基础好、素质高、演唱水平高的学生并不多见。入校后,这些学生学习不踏实、盲目攀比、急于求成,甚至为了短时间内在院(系)争第一、在比赛中拿奖,盲目扩展音域追求大音量,不顾自身条件演唱难度较高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追求专业进步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从声乐学习的长远发展来看是不可取的。因为没有扎实的技术基础,盲目拔高,会导致进步缓慢,挫伤自尊心,严重的还会造成声带病变,永远失去歌唱的能力,这对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残酷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先从学生的思想入手,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然后根据自身的学习经历、经验,教导学生,让他们明白学习要循序渐进,不可盲目追求进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阅读一些著名声乐教育家如周小燕、沈湘、黎信昌、郭淑珍等人的传记,以及有关声乐教学方面的文章,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诚心和信心,需要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以教育人。待学生观念转变过来后,再在声乐学习训练中逐渐渗透强化,培养学生踏实的学风、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这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针对性格急躁基础又比较差的同学,教师首先不要急躁,要沉下心来,运用幽默的语言让其明白声乐学习循序渐进的重要性。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和声乐学习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只有把各个歌唱器官协调配合好,把歌唱的机能训练扎实了,技能技巧娴熟了,才能获得好的声音和歌唱能力。声乐学习要稳扎稳打,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仅要付出汗水,还要有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正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需要长期艰苦、细致地进行学习和训练。其次要让学生明白,情绪对歌唱的影响与作用。愉快的心情和平和的心态对歌唱具有积极的作用。只有在愉悦的氛围中歌唱,才能获得好的歌唱效果。并且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即声乐学习要讲求科学,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偷工减料。歌唱能力的提高必须老老实实打好基础,楼梯要一层一层上,楼房要一层一层盖。歌唱家是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刻苦训练出来的,欲速则不达。此外,教师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按照学生的歌唱水平布置相应的作业。千万不要为了自己的私利或因学生比赛心切而让学生“超载”,拔苗助长的结果只能使禾苗枯萎。只有量力而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辅导,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歌唱基础的优秀学生,也才能使学生永远保持歌唱的青春。在声乐教学中,一般坚持“三步走”策略。第一步,以中声区为基础,掌握发声的基本方法,调节和锻炼肌肉,以适应歌唱技术需要。第二步,在中声区的基础上,适当扩展音域,更加强调气息和共鸣的强度,但不可急于求成,特别在中间声音向高音区发展的过程中,更需要谨慎。第三步,在比较稳定的基础上加强音量、音高的训练,形成有明显声部特点的音域和音色,然后接触比较难的曲目。荣誉感、责任感等的培养要贯穿在发声练习、基础歌唱、声乐表演的训练过程中,并在合适的时候给学生介绍为声乐事业作出贡献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的动人事迹,培养学生学习的恒心和毅力,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只要有了事业成功的思想保障,加上科学的训练方法及学生的辛勤积累,学生的音乐修养和审美才能逐步提高。音乐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音乐知识,一个缺乏音乐素养的人是不可能发出优美的声音,也不可能完美诠释歌曲内涵的。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赋予高校立德树人的新要求、新任务。因此,我们要将学生培养成真正的艺术家,首先是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品格高尚、思想深刻的人,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实际的教学中,在声乐教育实践中不断深化、完善。
新课程中小学声乐教学
摘要:
声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音乐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成为广大音乐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本文通过简要分析中小学声乐教学的意义,指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声乐教学的合理措施,以期能够提高中小学声乐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
关键词:
中小学;声乐教学;意义;措施
一、引言
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声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艺术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渠道,但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没有注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和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不高。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不断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成为广大音乐教师的教学任务。
二、中小学声乐教学的意义
新课程高中声乐教学分析
【摘要】
在国民教育中,音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声乐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音乐专业优秀人才以及增强国民艺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目前在高中教育中,声乐教学常常被忽略。因此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声乐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有效性教学的概念以及教学的策略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高中声乐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有效性教学概述
上个世纪初期,西方国家的教育学者就对科学化教学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这引起了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对教学的早期研究中,只把其当作一种艺术性的行为,并且结合了现实主义哲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有效应用。由于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的研究理论认为教学应当属于一种科学技术,且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适当选择,对教学策略的高效运用,就能达到提升学习水平以及教学质量的目的,这即指有效性教学。
二、高中声乐教学有效性策略
研究生声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传统的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高校合理运用这一技术辅助教学,能更好适应现代化教学改革。本文拟以吉首大学为例,探讨地方高校艺术类声乐专业研究生在数字化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艺术类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岗位职业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数字化;研究生声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字化,最初是一个用来描述二进制数据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赋予了它更多的内涵和外延,并用于更多的领域。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数字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慕课等不断进入课堂教学,为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利用这一技术辅助教学,声乐教学也不例外。
一、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声乐教学是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很强的音乐艺术学科。公元前7世纪末至公元前6世纪初,萨福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歌唱学校,并对各个声部进行划分。公元前4世纪,随着专业歌唱演员职业的确立,声乐教学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声乐教师开始有了明确分工。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声乐训练摆脱了教会的垄断和控制,音乐学校迅速增多,欧洲教育家们开始从歌唱时的呼吸、技术基础、艺术修养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形成了完整的声乐教学体系和理论。我国十分重视声乐教学的研究,1984年12月受教育部委托在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声乐教学研究会议”。声乐教学逐渐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他们从声乐教学的特征、规律、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发生机理等进行系统研究;也有对不同教师的声乐理念、声乐思想及内涵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对声乐教学中的一些基础性理论和知识,声乐教学中的共同问题进行探讨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声乐教学也呈现出不同的问题,如美声唱法是否适合我国声乐教学的所有教学;少数民族声乐学生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否能保持原有的民族特色等。鉴于此,笔者认为声乐教师应与时俱进你,适应当下教学改革新举措,积极学习新技能,在数字化背景下调整教学思路和手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藩篱,从而达到数字化与声乐教学的有机结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声乐人才,为广泛传承我国音乐文化、保护我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提供有力条件,为我国地方音乐院校研究生声乐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二、数字化背景下的研究生声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数字化是一种以数据的形式处理声音、文字、影像等的现代化技术,储量大,形式多样,运用方便。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研究生声乐课程教学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应与时俱进,不断地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高校声乐教学融入思政课程研究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为了培养高校人才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有利于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当代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人才。思政课程不只是片面地给学生讲解政治理论课,而是要将它融入到教学过程让学生们更好地去学习。所以,做好思政课程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而成效则在学生。
【关键词】高校声乐;思政课程;策略
一、思政课程理念
思政课程并不是一门课程,也不是一项活动,而是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课程育人的主要形式,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将以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一个教育理念[1]。即将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元素和功能融入到课堂教学的环节中,使学生们实现无声的以德树人,是一种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理念并且很容易让高校学生理解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二、声乐教学融入思政课程教育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时代下,由于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出现了大部分高校学生政治信仰的丢失、价值观的扭曲等现象。在众多的学者专家对红色资源的深入研究下,认为红色歌曲能够有效地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水平,同时可以增强思政课程培育人才的实质性[2]。红色经典歌曲中蕴含着优秀的革命精神和传统文化,学习红色歌曲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从中了解历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思政课程的指引下引领高校学生朝着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道路前进,并且确保思政教育的正确方向。
(一)思政课程丰富了高校声乐教学的内容
声乐课程教学实践和探索
【摘要】纵观全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声乐课程教学,多数学校比较重视声乐演唱教学,而不太重视儿歌弹唱教学。如今,在教学过程中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课程融合和教育专题整合,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声乐演唱能力和演奏能力,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职业能力;学前教育;儿歌弹唱;声乐教学
近年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现今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学前教育作为一门专业,在高职院校广泛开设,国家开放“二胎”政策使其招生就业更加火爆。因其入学门槛低、就业前景好,报考人数逐年攀升。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招收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文化课分数不高,且在中学阶段未系统接受过艺术类课程的学习,艺术素养偏低、文化储备不够。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教学重点是幼儿歌曲弹唱表演(儿歌弹唱)。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核心技能之一,儿歌弹唱技能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集合了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声乐演唱以及钢琴演奏等基础能力,许多学生在面对儿歌弹唱时,都用“一座无法跨越的大山”来形容。儿歌弹唱是一项影响学生就业的关键技能,在学前教育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在学前教育五大艺术领域中,儿童音乐教学占比很高,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自弹自唱的形式演示儿歌作品是组织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有效吸引幼儿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同时,儿歌弹唱具有表演性质,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以及就业面试中是经常被考察的项目,因此,具备较强的儿歌弹唱能力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声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相关课程有很多,例如:基础乐理、视唱练耳、琴法、声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儿歌弹唱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因其不仅需要良好的声乐演唱能力,还涉及基础乐理、钢琴演奏技巧等多个学科的内容,需要学生把所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在实践中。就目前的声乐教学而言,钢琴演奏和声乐演唱在课程安排上是分离的,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各个课程的教材和教学目标都没有考虑到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儿歌弹唱能力,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能唱的不能弹”或“能弹的不能唱”,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