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生产运作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生产运作管理

MBA运营管理论文

一、MBA“运营管理”教学面临的困惑

(一)“运营管理”研究对象的变化与教材内容体系的混乱

如果仔细比较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理查德•B.蔡斯等的运营管理教材的第8版、第9版、第11版和第13版,不难发现最新的第13版教材的逻辑体系不及前3版清晰,例如在第13版中,第二篇是“制造、服务和医疗流程”,第7章“服务流程”和第8章“医疗流程”,就会引发医疗是否是服务、服务是否包含医疗的质疑,同时也显现了服务业的包罗万象和其运营活动的差异。第三篇“供应链过程”和第四篇“供应与需求计划”,如果从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来看,前者应该包括后者。当然,第13版内容体系问题还与该教材的视角有关。随着企业外在环境的瞬息万变,企业运营活动必须具有高度的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使企业对合作伙伴的依赖性大大增强,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个体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的运营管理应该置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然而,运营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应该是两门独立课程,各有侧重,前者针对个体,后者针对链上的群体。我们认为每一门课程应该有明晰的研究对象和边界,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都是有限目标,教材的结构体系和章节内容的设计应该以明晰的研究对象和边界、有限目标为准则。

(二)MBA学员背景的差异与需求多元化

MBA是在职学习,MBA学员既有来自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也有来自于政府机关、高校等事业单位,即使同一行业甚至同一企业,也有工作岗位的差异。以宁波大学MBA为例,现在校的MBA学员350人,其中来自制造业的占15.43%,服务业的占50%,政府机关的占16.29%,高校等事业单位的占18.28%(详见表1)。其中,政府机关、高校等事业单位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其运营活动更接近服务业。而“运营管理”课程的主体内容是以制造企业为背景的,却有近85%的学员并非来自制造业,他们的工作性质和服务密切相关,产生了教学内容与学员专业背景的差异,教学内容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因此多数学员认为这门课“学了也用不上”。从工作岗位来看,所在单位高管仅占16.57%,中层管理者占40%,主管等基层管理者占25.14%,普通员工占18.29%。MBA学员中,中、基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占83.43%,而中、基层管理者往往缺乏全局意识,存在本位主义,不在运营管理岗位的学员对本课程缺乏兴趣,普通员工更是不在其位不谋其事,“为学分而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占31.71%,30-40岁占63.43%,40-50岁占4.86%,没有50岁以上的学员(详见表3)。40岁以下的青年人占到了95.14%,他们面临更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在职学习的时间难以保证。行业背景和工作岗位的差异导致需求的多元化,使“运营管理”课程教学面临批量生产(中批或小批)方式与MBA学员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MBA学员的年轻化不仅导致管理工作经验缺乏,而且由于没有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以“现在能否用得上”作为学习的取舍标准,以提升学历和积累人脉资源为主要目标。另外,MBA学员主要利用周末时间进行课程学习,面临工作、家庭生活和学业的三重压力,对课程学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没有保证。笔者在本课程的案例教学过程中,选择了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的相关案例,由于案例文本比较长,一般至少提前2周将课堂讨论的案例发给学员,课堂讨论时发现提前看过案例的同学不足15%,学员抱怨没有时间,大多数同学都是课堂上走马观花的看看案例,没有提前准备的案例讨论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MBA学员背景的差异与需求的多元化诱发各不相同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是“运营管理”课程教学面临的又一现实问题。

(三)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企业运营系统与运营活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网络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改变了企业的运营方式,使企业的运营系统、运营活动和运营流程都充满信息化的元素,传统的企业运营管理理论与方法面临信息化的冲击,使现有的“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显得陈旧过时,教材建设显得滞后,同时使任课教师面临新的挑战。“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对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创新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正是上述困惑,使“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面临很大的压力。据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仝允桓教授在宁波大学MBA教学合格评估会上介绍,在全国各高校MBA教育中,“运营管理”是难度大、学生满意度较低的课程之一。也正因为如此,由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指导小组主办的“全国MBA《生产运作管理》教学和学术研讨会”已经连续举办了16届,来自于全国MBA培养院校的“运营管理”课程的任课教师参会积极性很高,每次会议除专题报告外,都会组织教学经验交流和企业考察,也曾多次组织示范教学和案例教学方法培训。该教学研讨会的连续性和任课教师参会的积极性从另一侧面反映了该课程教学的难度,反映了任课教师期望交流与相互学习的强烈愿望。“运营管理”是MBA的核心课程之一,如何面对现实、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我们任课教师必须思考和探索重要课题。

阅读全文

集成供应链运作与物流管理分析

摘要: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数据共享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在大数据被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研究物流供应链的运作环境,优化物流服务与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是提升物流管理质量和水平的必然选择。因此,研究大数据下的集成供应链的运作,对物流管理及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集成思想下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通过有效的管理方法,阐述了企业供应链当中物流活动的相关作业环节。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支持下,对物流的智能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企业实现供应链有效管理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数据;集成供应链;物流管理

在当前大数据环境中,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日趋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注重其自身的信息化发展,尤其是供应链管理成为物流企业获取更多利润和竞争优势的王牌。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更有效的资源配置,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不断地创新,相应地对供应链管理也提出了新要求。从长远发展来看,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更加注重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为企业发展寻觅更多的合作伙伴,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的供应链应与物流管理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下面对集成供应链的演变、构成与原理进行简要分析。

一、供应链集成演变、构成与原理

1.供应链集成演变与发展

传统的企业运作主要是产品之间的相互营销,即关注自己生产的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因此,传统企业的运营仅停留在产品链概念上,随着现代物联网的发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供应链应运而生并飞速发展。供应链的发展是以产品链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并在信息时代随物流行业发展而逐步壮大。信息、资金及物流在供应链系统中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而在供应链概念产生之后,随着其发展和演变,集成最终发展为两种常见的形式,即精益的供应链和敏捷供应链,前者注重节约物流管理成本,后者注重物流管理效率,两者都有不同的优势,并在实践中的应用也表现出不同的优势。

2.集成供应链的构成

阅读全文

项目管理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运作

一、国际贸易下企业项目化管理的组织运作模式

企业内部的不同资源,所具有的效率也是不同的,该方面在企业的项目管理中显得尤为突出,需要根据资源效率方面的原则,对资源采取不一样的配置方法。在以下几点情况下,应该选择集权方式:第一,所需要的资源,其流动性比较大,流动性比较大就会造成沟通方面出现很大的障碍,这种情况下就会涉及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第二,所需要的资源在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同时,该种资源也是企业想要达到长期发展策略目的的必须资源,如财政信息层面的资源等;最后,这些资源在规模上必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效应,如技术开发层面的资源等。

1、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导向的原则

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一家企业进行长期发展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实现该目标所必需的资源配置和行动序列,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企业的内部所开展的每一项活动的风向标。企业在实行项目化管理的过程中,其发展战略可被认为是企业中的一个大型项目,而大型项目中的项目群就可以当做是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中的分支,因此,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管理就能理解成企业内部项目群方面的管理。一般,企业都要选择易于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最终目标的组织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发展的战略战斗力和竞争力长期地维持下去。

2、将企业项目作为中心的原则

一般企业的管理与项目管理中的方法和想法相互结合起来便是企业的项目化管理,这是站在企业高级管理阶层的立场考虑的。对企业内部各项任务实行项目化管理,其主要理念是把企业日常的运作以及多种任务的参照或是按照项目化管理的手段与理论基础,对其进行管理,是一种以企业的各项项目为主导而展开的长远组织管理策略。

二、国际贸易下企业项目化管理的组织运作模式的组成结构

阅读全文

谈项目化管理在国际贸易的影响

1.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概念及类型

1.1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导向的原则

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一家企业进行长期发展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实现该目标所必需的资源配置和行动序列,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企业的内部所开展的每一项活动的风向标。企业在实行项目化管理的过程中,其发展战略可被认为是企业中的一个大型项目,而大型项目中的项目群就可以当做是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中的分支,因此,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管理就能理解成企业内部项目群方面的管理。一般,企业都要选择易于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最终目标的组织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发展的战略战斗力和竞争力长期地维持下去。

1.2将企业项目作为中心的原则

一般企业的管理与项目管理中的方法和想法相互结合起来便是企业的项目化管理,这是站在企业高级管理阶层的立场考虑的。对企业内部各项任务实行项目化管理,其主要理念是把企业日常的运作以及多种任务的参照或是按照项目化管理的手段与理论基础,对其进行管理,是一种以企业的各项项目为主导而展开的长远组织管理策略。

2.国际贸易下企业项目化管理的组织运作模式的组成结构

在国际贸易的大环境下,要充分迎合企业项目管理的要求,企业内部需建立最优化的项目化管理组织结构模式。企业不同阶层的组织结构往往是依照总体战略目标与促进企业项目化管理的角度着手的,对原科室的职权能力与功能作用展开调整,包括各科室、部门人员的编制、工作责任及职位等内容,同时建立企业项目管理组织协会等组织。在企业项目化管理的组织中,包括项目部、项目管理委员会、项目管理办公室。

阅读全文

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构建

【摘要】物资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加工和运作的一项重要活动。本研究立足于新市场经济时代的宏观背景,从物资管理的概念阐述入手,分析了现阶段构建物资采购管理模式遇到的困境,进而结合新时代提出的要求以及现有问题提出了物资采购管理的模式以及具体流程和步骤,能够为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各部门提供可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物资采购;管理;新市场经济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的更新,企业物资采购已经逐步由过去的采供形式转变为现代物流形式,同时融入了现代化的采购理念和先进技术等。结合市场经济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构建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对提高企业物资利用率和企业发展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新市场经济下企业物资管理的概况

(一)物资管理的内涵

企业在运作和发展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物品,这些物品通常被称之为“物资”。如何高效率地采购和使用物资是各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研究物资管理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所谓物资管理是企业或者组织依据于一定的管理理念,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合理采购、有效利用并加以储存等计划、组织和控制的管理。从企业管理过程而言,物资管理的作用和功能较大,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和加工等流程以及形成的经济效益。

(二)新市场经济下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性

阅读全文

企业内部资金管理论文

1.提高企业领导资金全面管理意识,促进财务人员的职能转化。

提高企业领导资金全面管理意识,就是要企业领导从单纯的资金控制,“一支笔”审批,向资金的全面运作、提高资金运营效益发展,学习资金运作知识,掌握资金运作规则和规律,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特别是长期从事生产管理的领导更要及时补上这一课,领导的资金管理运作意识和决策,有时是总会计师替代不了的。促进财务人员管理职能的转化,就是要求财务人员从传统的单纯财务核算职能向财务预算、决策分析、监督职能转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财务的监督、参谋作用。财务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跟上经济发展的需要,掌握财务分析知识。从事后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更多地转向事前预测和事中监督控制,预测企业发展和经营风险,为企业生产经营掌舵护航。

2.加强资金收入、支出预算管理。

预算是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实施资金管理的有效保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的资金收支均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之中。资金预算包括:生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预算、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预算、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预算等。各种预算与企业生产经营、投资发展紧密相连,预算就是要事先预测并科学计算,得出基本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决定各项工作的计划、运行和发展,是企业全年,甚至一个时期的活动指南和行动纲领。因此,制定预算要有科学分析,借鉴以往的经验,分析历年的统计数据,寻找科学统计规律。在执行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局部调整和修改,以保证预算的可行性。资金预算应由财务部门编制,企业领导决策,经企业上下反复讨论最后定论。

3.加强资金存放、使用、筹集统一管理。

资金集中核算是以财务公司为载体的集中式资金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就是做到四个统一:一是统一银行开户管理,确保货币资金安全。统一开户,去掉以往形成的多余的银行账户,企业保留使用唯一基本付款账户及多个上划资金专户,实现资金的收支两条线,实现货币资金的事前控制。二是统一资金调度,强化资金运作监管;资金使用统一管理,“一支笔”审批,保证了企业对所有资金的有效控制,降低了资金的外流及沉淀风险。三是统一资金信贷管理,确保筹资效益和安全;严格企业随意对外担保贷款,金融筹资企业统一对外,降低筹资成本和减少或有负债的发生,防范担保风险。四是统一资金过程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对资金预算的跟踪考核,对资金从物资采购、存货的盘点和处置、产成品销售等全过程实行过程控制和管理,避免资金浪费和非法挪用。

4.完善企业会计系统管控机制。

阅读全文

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探讨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为改善自身经济效益,通过控制成本进行优化改善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主要方式。现代化市场经济中,物流成本在生产经营总成本中占据较大比重,已经成为现代物流成本管理中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故而,依据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能够合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强化成本管理,优化经济效益,提高自身市场竞争优势。本文主要从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所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改进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也得到了长足进步,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充分认识到了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对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具有显著作用。实现合理的物流成本控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在其逐渐应用中成为除物质与人力资源之外的第三利润源泉。但是,在重视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同时,由于相关业务活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运作中仍然存在问题,影响着企业成本管理效果[1]。所以,在对其所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现实可行性的改进策略,对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

阅读全文

工业工程课程设置探讨

摘要:分析工业工程专业特点及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提出当前工业工程课程设置的要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对工业工程课程体系设置的一些建议和设想,设计并实施了基于生产运作仿真系统的工业工程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工业工程;课程设置;仿真系统

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IE)以培养既掌握现代工程管理基本理论、方法和手段,又具备坚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的复合型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为目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要求。目前在我国已经有220多所高校开设了工业工程专业。新疆大学于2004年开始在机械工程学院设置工业工程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其专业培养方案多年来历经几次大的修改,但专业核心课程一直与国内大部分高校设置相同,以“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为主。这些专业课程的设置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随着近年工业工程学科本身的发展,以及新兴专业和新学科热点的不断出现,也对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模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1]。

1工业工程课程体系及存在的问题

(1)工业工程专业跨越了管理学专业和工程专业两个学科,两个学科都有其特有的培养体系和知识体系,与此同时各大高校都开始努力增加实践环节教学,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就使本专业如何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融合汇聚两大专业成为巨大的挑战。(2)由于工业工程专业融合了两大学科,使该专业课程的设置缺乏系统性,课程群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相关课程之间缺少垂直集成设计,甚至出现部分知识点在多门课程中出现,核心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缺乏。(3)在新疆大学,由于工业工程专业是设立在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学量的机械工程基础和专业课程。如何把这些课程与工业工程的专业核心课程联系起来,也是近几年专业课程探讨的重点。(4)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也发现在课堂教学和随后的实践和实验教学有脱节的现象,如何能够在理论教学中加入更加直观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更加容易的把课堂理论和现实情景融合起来,是新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近几年的教学革新重点[2]。

2工业工程课程设置的建议

(1)工业工程课程体系优化首先就应该是结构体系的优化。课程体系优化就是对课程体系中课程选择、整合、重构、集成,使课程体系中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配置更加合理。而课程体系优化的重点就是核心课程的选择和结构优化,因为核心课程是由整个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课程构成,核心课程的选择和设置直接影响整个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功能,会对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产生重要影响。(2)通过对工业工程的核心课程分析,同时参考国外高校工业工程、工商管理、MBA等管理专业相关课程体系的设置,我们发现“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等课程都可以归为生产运营(运作)知识体系,“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等课程都可以归为基础工业工程知识体系。由此出发,把工业工程核心课程分为两大课程体系群。(3)以生产运作的过程为主线,把“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等课程串起来的好处,首先可以避免某些知识点的重复教学。比如库存管理这个知识点,以前就在“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中都有讲授,造成了重复;同样的现象还有物料编码的知识点在“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的重复讲授,精益生产模式在“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中都有提及,无疑造成极大的浪费。将这些课程串起来,还可以打破这些课程相互之间缺乏联系,造成学生在实际应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很难打破课程之间的隔膜,综合应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各课程在整个生产管理系统中的地位和关系,学会在什么情况下应用什么样的知识点来解决问题。(4)在生产运作课程教授期间也很容易的把机械学科的课程作为生产运作的案例基础,把机械学科教学和工业工程核心课程教学联系起来,即加深了学生对工业工程核心课程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学习机械工程基础学科的必要性的理解。例如目前把学生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中的设计作为学生“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的课程实验的实验对象,就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工业工程核心课程体系的改革也给授课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以生产运作为主线,打破一门课程一个老师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尝试一个专家一个知识点,以知识点为授课单元的模式,使教学活动更加的具有说服力和活力[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