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工艺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生产工艺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生产工艺论文

生产工艺流程标准化管理论文

1研究自己产品的特色,制作出符合自己公司特点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首先,要尽量细化自己的产品生产工艺,从原材料采购开始直到产品出厂装车,细化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个阶段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方法,集思广益,最终形成公司高度细化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其次,在详细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完成后,针对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工艺流程的优化工作。针对于提高效率管理,生产厂长要结合公司实际,仔细研究各个生产环节,尽量合理安排各个工序之间的衔接,将生产中的关键路径找出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劳动,初步优化生产工序(将生产上认为不必要的生产工序以其他颜色标注备用)。

针对于提高技术和质量管理,技术经理要根据公司目前的生产质量状况,找出生产重点控制工序(可依据曾经出现的质量事故、顾客的反馈、本公司出现的返工工序等),并按照重要程度分为A、B、C三级。结合生产经理已简化后的生产工序,技术经理逐工序落实评价被生产经理删除(被简化)工序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其风险程度,经仔细商讨后,形成公司的标准生产工序流程。根据公司的标准生产工序流程图,每个工序生产需要的绝对最小时间等,生产经理再次优化,重新设置工序之间安排的合理性,包括工序的先后顺序,并列关系等等。此时,切合公司实际特点的生产工序图基本完成。

2结合本公司的实际设备情况,人员素质状况,技术能力,合理安排资源的调配

在生产管理上,结合生产控制工序的重要程度要求,制定出重点工序需要的主要设备,主要人员的保证需求,根据工人的熟练程度来分配不同重要性的工序岗位。并考虑工人数量以及作业时间的配置,优化生产工序,做到所有可能的工序路径都成为关键路径。同时,公司技术部门根据每个工序的特点,编制各工序的生产工序作业指导书,并编制各步骤的质量检查记录表格,将常规检验项和特殊检验项的检验表格区分开来。在技术管理上,结合公司ISO9001的管理体系要求,并根据工序的重要程度,对于重点工序,将作业指导书升级汇编成为公司层面的程序文件,进行重点监控。

3新的生产工序逐步并入公司的生产管理

根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将新的生产工序逐步并入公司的生产管理流程中,进行试运行,半年后,根据运行的结果,重复上面的第一二进程,进行适当的生产工序的微调,以达到最佳的生产工序安排,劳动力配比,以及材料设备的配置。由于公司的生产环境不断的在变化,人员的素质状况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公司的生产工序也需要适当的及时调整,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这个时间一般以半年调整一次为宜,调整过频,公司各部门很难以适应这个变化,调整过缓,则可能造成公司的资源部分浪费,质量上可能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阅读全文

制药工艺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教学施效果将严重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制药工艺学是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与制药行业的生产紧密关联,是一门兼具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该课程内容多、知识体系复杂,涉及工业中重要的工艺流程,在课堂上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作者所在教学团队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创新、理论与实践融合等方面以应用型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

[关键词]制药工艺学;理论与实践融合;改革与实践

新时期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于2018年8月21日在成都召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会议上表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安身立命的基础,大力实施本科振兴教育关键要在本科教育中坚持以本为本。课程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1]。课程改革不仅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整个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制药工艺学》课程作为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和主干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分析制药过程中设计的工艺和原理,分析工艺操作过程和工业实施方法中所涉及的化学单元反应和化工单元操作;培养学生在制药过程研究和开发中应具备的基本思想、方法和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计创新与实践的综合能力[2]。该门课程具有极强的应用型,对于药学类专业学生特别是地方应用型本科的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该课程与药品工业化生产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存在内容多、知识跨度宽、药物种类复杂等问题,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量下,学生难以联系企业中实际的生产情况。特别是教师和制药一线工程师考虑重要的工艺参数和操作过程,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感觉枯燥乏味,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下以应用型教学为导向设计制药工艺学课程,如何理论联系实践,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这些都需要探讨和研究如何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探索与改革。本论文从作者所在教学团队的实际教学经验出发,围绕课程体系搭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结合教学模式反馈着力推进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和实践相融合,提升该门课程在衔接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作用,培养制药方面应用型高级人才。

1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1.1教材选择

目前,制药工艺学教材种类多,通过市场常用教材比对,从皖西学院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应用型教学为导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经过早期的仔细比较,课程团队选择了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编写的《制药工艺学》[3],本教材基于已成功开发的临床典型药物的制备,以工艺路线和参数调控为抓手,内容丰富而新颖,体现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在典型药品制造过程的学习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该课本充分收纳了制药领域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使学生可以了解最新科技前沿。

1.2教学内容安排

阅读全文

化学专业社会实践探究

摘要:在地方高校从师范性向技术应用性转化的背景下探究应用化学专业社会实践发展模式,着重从办学定位、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研究应化专业的课程设计、化学实验、化工见习、化学实习及毕业论文等社会实践模式的转化,结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应化专业2009-2014应化等五届学生的社会实践的经验,探索应用化学专业在社会经济转型下社会实践开展,有利于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高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技能和就业率。

关键词:转型;应用化学;社会实践;就业

2014年4月底在河南驻马店举行的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关于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上述讲话,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的战略部署———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是35所高校发起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者之一,围绕磷化工产业、都匀毛尖茶产业、地方民族文化产业、区域物流产业、大数据产业、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等贵州省、黔南州产业和资源优势办专业,着力办好六大学科专业群,积极推进转型发展[1-4]。基于学院转型的定位,化学化工学院系紧紧围绕黔南是亚洲最大磷矿肥基地的资源优势和“煤电磷、煤电铝一体化”产业体系对人才的需求,建设应用化学专业突出应用技能培养定位。专业方向凸显地域性特色,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1应用化学专业办学定位

从传统的单一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转变为综合性、设计型实验;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敏锐洞察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从强调学术性转变为注重应用性,逐步建构了“2+1+1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贵州川恒、瓮福磷矿、贵州金正大、贵州芭蕉田等含磷公司及黔南州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黔南州环保监测站、黔南州药品食品检验所、贵州有色物勘地质队、厦门纤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实践实训基地,构建化工见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教学模式培养有利于企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增加学生的就业率[5]。

2教学模式的转化

化学化工学院在转型下培养适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应用人才,在2015年修订应用化学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应用化学专业的应用拓展的模式,切实从2+1+1人才培养模式入手,缩短理论学时,增加学生实验和实习实训学时,把学生从学究性转向应用技术性[6]。

阅读全文

炼铁冶金环保与节能技术反思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深化。钢铁行业是产生环境污染的重要工业,加强钢铁企业炼铁冶金环保以及节能技术的研究,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主要针对炼铁企业冶金环保与节能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炼铁冶金环保;节能技术;环境保护

1引言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产铁大国,由于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导致钢铁企业一直以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污染大户,影响生态系统平衡以及污染问题的治理。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炼铁冶金环保以及节能技术的研究,提高炼铁行业的环保和节能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当前炼铁冶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能耗较高

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能源资源消耗量高,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受到生产工艺以及生产技术的限制,与先进国家钢铁行业的能耗相比,我国的能耗要比国际先进水平高了每吨100kg左右。

阅读全文

混凝土轨枕生产中的质量管理

【摘要】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对铁路建设中使用的材料以及施工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从提升混凝土轨枕生产的内在和外在质量的措施,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三方面详细论述了提高混凝土枕木质量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轨枕;生产;质量管理;措施

1提升混凝土轨枕生产内在质量的相关举措

1.1严把原材料入口关

高质量的原材料是保证混凝土轨枕质量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原材料选择方面要秉承严谨、细致的原则。混凝土轨枕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粗细骨料、钢筋、水、添加剂。要保证混凝土轨枕的质量,要注意以下问题:(1)要确保水泥、钢筋、粗细骨料的强度要求达到设计标准。通常情况下,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低碱水泥(强度等级42.5,碱含量不超过0.60%,三氧化硫含量不超过3%);粗骨料采用粒径为5~20mm连续级配碎石,采用碎卵石时,碎卵石的破损面应大于70%;细骨料采用天然中粗河砂,含泥量不大于1.5%;不应使用具有碱-碳酸盐反应活性或砂浆棒膨胀率(快速法)大于或等于0.20%的碱-硅酸盐反应活性的骨料;预应力钢丝按照图纸要求采用规律变形钢丝,箍筋采用热轧光圆钢筋,或采用低碳钢冷拔钢丝,螺旋筋用低碳钢冷拔钢丝;拌和用水在pH值、不溶物含量、可溶物含量、氯化物含量、硫酸盐含量、碱含量、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等方面均符合要求方可使用。(2)要根据铁路施工地区的气候、温度、地势特点等选择合适的添加剂,从而提高混凝土轨枕质量的稳定性[1]。

1.2坚持高标准工艺制造

1)不断改进自动配料与搅拌工艺。为确保生产出的混凝土轨枕质量达标,必须不断进行生产工艺的调整和改进,进而生产出高质量的混凝土轨枕。要提高原材料配比的科学性并通过多次试验进行验证。一方面,每日进行常规测量检查,每次施工前要测量当天的砂、石的含水率,将测得的含水率输入拌和混凝土用计算机中,计算机会自动生成当天的施工配合比,并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施工。另一方面,要检查减水剂的配置情况,调整砂、碎石、水等的配料计量值,经检查无误后再开始配料。配料的计量误差控制为:砂、碎石±2%;水泥、矿物掺和料、水、减水剂±1%。混凝土稠度试验方法要符合《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试验方法跳桌增实法》(TB/T2181—1990)的规定。混凝土搅拌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混凝土的净搅拌时间不应少于120s,要保证搅拌的均匀性。2)提高钢筋拉伸制造工艺。混凝土轨枕制造过程中,对钢筋拉伸工艺的要求也非常高,必须确保每根钢筋所受的拉应力均匀,建议引入高精度传感器测量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设备,以此保证钢筋拉伸受力均匀。目前,作者所在企业运用的张拉程序是:钢丝张拉程序0→总张拉力的30%,暂停15s(调整穿板、张拉挂板位置,检验钢丝的丝位,符合要求后)→总张拉力持荷1min(当显示器上张拉力读数下降时,自动张拉设备启动,自动调整到总张拉力),拧紧螺母→0。同时,张拉设备必须定期检验校正,传感器精度不应低于1.0级,误差控制在±1%范围内,各种轨枕的张拉力值均要符合图纸要求。3)优化轨枕养护工艺。轨枕采用蒸汽养护,使用自动养护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并自动记录,监测养护全过程,养护系统温度精度控制在±2℃。以作者所在单位为例,执行的普通轨枕的养护要求标准为:在温度5℃~35℃的环境中,静停时间不少于3h;混凝土升温速度不大于15℃/h;降温时,降温速度不大于15℃/h;当水泥中三氧化硫含量≥2.0%且≤3.0%时,恒温温度在(51±2)℃~(46±2)℃线性插值,恒温不少于10h,总养护时间不少于15h;当水泥中三氧化硫含量<2.0%时,恒温温度(51±2)℃,恒温不少于9h,总养护时间不少于15h;养护结束时轨枕表面与外部环境温差不大于15℃;有砟岔枕的养护标准为:在温度为5℃~35℃的环境中静停时间不少于3h;混凝土升温速度不大于15℃/h;降温时,降温速度不大于15℃/h;养护结束时,岔枕表面与外部环境温差不大于15℃。轨枕脱模后,应继续湿润养护3d以上;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

阅读全文

发酵食品工艺学印记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

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发酵食品工艺学》为例,设计和探索了印记课程教学模式。印记课程结合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以大学生对知识、教育教学、教师、学院和母校的记忆和印记效果为特征,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对课程体系的学习效果。通过印记课程的实施,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单元特色理论与实践教学和创新考核方式为一体的印记课程教学模式。印记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

印记课程;教学模式;单元教学

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是评价高校教学与大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专业技能好坏关系就业和创业,因此,探索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施,可以提高大学生和社会对学校和专业的认可度,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提升高等院校专业特色的知名度[1-2]。同时,适当的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认可,满足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他们选择这个专业求学的初衷,解决学不知所、学无所用的教育矛盾[3]。《发酵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酵技术方向重要的必修课程,以酱油、豆酱、食醋、腐乳、豆豉和丹贝等传统发酵食品为主要内容。课程的内容专业性强、各章节既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较多,通过课程的学习,既能满足学生对发酵专业方向的技能需求,又以点带面,掌握发酵食品行业知识。据此,《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改革创新和新型的授课方法设计,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思考内容。所谓印记课程教学,以在课程的传授者(教师)与接受者(学生)之间建立持久的记忆为目的,教师设计和传授有特色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授课教师和所学的知识内容在记忆中永存,实现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学方法。与传统课程相比,建立以“学生印记”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利用全新视角衡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过程,全面提升了教师魅力、授课技能、实验实施技能及考核改革水平,是印记课程实施的中心主旨[4]。经过2011级、2012级、2013级本科学生和2014级专业硕士研究生等四届学生的《发酵食品工艺学》改革实践,印记课程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也成为学院特色教学课程之一,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

1印记课程的教学设计

印记课程的设计实施不仅让学生记住课程的传授者(教师),重要的是考量教师的综合素养、人格魅力和知识体系,也体现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验新方法及考核方法改革能力。总体上,教师仅是课程的设计者,课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参与多种多样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过程。这种全程的印记过程,使学生不再被动地学习,而是课程学习的自主者,不再是以成绩为要求,而是力争多参与的积极心态。《发酵食品工艺学》印记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如图1所示。首先,教师的首要工作是规划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从宏观上和主观上做好充分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以便掌控教学实施的各环节。其次,课程设计从教学手段、教学媒介、实验教学、课程考试和特色尝试5个方面开始。学生参与授课的全过程,包括Seminar讨论班式的学生自主学习和讲解过程、开设新实验、开放考试等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并增设市场调研、查阅资料、科研设计、数据统计分析和科技论文解析等多种特色教学内容,增加视频教学、发酵食品工厂设计、发酵新产品开发等学生感兴趣的前沿与热点话题内容。作为印记课程的主体,通过教师参与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图1实箭头方向),学生全程参与各教学环节(图1虚箭头方向)。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印记课过程中,每位学生还参与教学、新产品研发和工厂生产设计,学生思想里烙上深深“印记”。学生对教学、教师、实验室和工厂等教学实体产生深深的感情,这种参与感、被认可程度和想象的发挥等主观心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得淋淋尽致。同时,学生对专业课的认知、对教师和学院的感恩、对未来择业与创业的信心等,会随着课程的进行而记忆深刻,体现了印记课程的特点。

阅读全文

高分子材料加工与成型课程设计指导方法

摘要:高分子材料加工与成型课程设计是材料化学专业学生对所学相关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实践。从课程设计题目选定及时间安排、教师辅导、成绩考核等方面入手,改进指导方法,能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与创新型相结合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加工与成型;课程设计;指导方法;教学改革

高分子材料加工与成型课程设计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系列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完成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原理理论学习和工厂认识实习后的一项实践项目,是学生对所学相关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实践[1-2]。通过这一实践环节,使学生熟悉并了解文献检索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资料收集及运用、设计及配方计算、计算机CAD作图的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3-4]。高分子材料加工与成型课程设计通常是在给定设计题目基础上,根据设计要求,一人一题独立完成。通常安排2~3周,需要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同学只会死记书本知识而不会灵活运用,在接受设计题目后茫然无措,不能有效收集资料。此外,对课程设计环节不重视,懒于思考,经常坐等其他同学接近完成后拿来机械模仿,不去思之所以然,导致设计说明书漏洞百出。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课程设计完成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熟悉工程设计流程并掌握正确的工艺计算规则,指导老师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探索合适的指导方法,以达到培养合格工程实践人才的目的。现就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指导方法的改革和实践总结如下。

1课程设计题目的选定及时间安排

在课程设计开始之前,首先要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了解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及灵活运用程度,以及对本专业领域主流产品实际生产流程、工艺参数、基本配方的熟悉程度,了解学生获取文献及生产资料的渠道和学生对课程设计的重视程度。在辅导学生时,通过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其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详细的调研和辅导,了解学生的基础,并使学生知道如何进行课程设计准备工作。在拟定课程设计题目时,尽量拟定学生感兴趣且资料收集较为容易的题目。如我们在生产实习中曾经组织学生参观株洲时代新材、株洲工业园金德管业,对改性塑料生产工艺、注塑、模塑和挤出加工成型方法积累了详细的一手资料,学生对一些应用性强的产品如家电专用PP塑料、汽车内外饰件的工程塑料、给排水管等产生了浓厚兴趣,我们拟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如“高铁用PTFE滑块产品工艺设计”“耐高温聚乙烯管工艺设计”和“高铁用尼龙扣件加工工艺设计”等。课程设计开始的时间选择也极为重要。课程设计一般需要2~3周时间,程序为指导老师下达题目,进行具体安排和讲述基本要求,确定考核方式,使学生充分了解课程设计的内容和需达到的任务指标。但是如果采用集中的2~3周时间,完成从选题到设计方案优化和完善以及设计说明书的撰写,时间上较为紧迫。因此,需要机动灵活地安排设计各个环节的时间。同时,由于目前我校的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课程设计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后、期中考试周开始前,生产实习安排在学期初,虽然理论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设计环节衔接紧密,有利于学生在对理论课程尚有深刻记忆时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加深理解,但即将开始的期中考试必然会分散学生的精力,占用不少时间,使课程设计完成的效率和质量难以保证。学期初的生产实习由于只是进入车间参观,听取工程师讲解,生产实习结束后马上是多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实习期间掌握的现场知识和工艺细节会随时间流逝慢慢淡忘,对课程设计没有起到应有的辅助作用。为了把生产实习、理论课程讲授和课程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改革了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在学期初安排生产实习时,根据实习内容安排了课程设计的选题工作,使学生带着课程设计的任务进行生产实习。在实习动员会议上,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产中原料配方、原料质量指标、设备参数、车间生产制度等与设计相关的问题,做好详细记录。学生在现场实习时,由于有确定的目标,可做到“带脑”“带心”参观生产过程,与工程技术人员深入交流,有利于获得更多的生产资料。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在实习报告中添加和设计题目有关的生产工艺现状与发展、工艺流程及控制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将要进行的课程设计有一个总体认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论知识,提高效率,课程设计集中的时间段可安排在期中考试结束后,一来学生可释放复习迎考的压力,心态最为放松,有利于课程设计环节的开展;二来老师结束理论课程也有更多的精力全程辅导。在组织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上,为了强化学生的独立性,减少对教师和其他同学的依赖,在选题上尽量体现不同,如在产品规格、原料来源和质量指标、生产工艺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指导教师需在统一的时间检查进度,召集3次设计讨论会议,时间节点设置在工艺计算部分初步完成、设计说明书初稿完成和图纸初稿完成阶段,在集体讨论中,对相关环节出现的错误可及时更正。在学生分组上,应考虑不同学生的层次,在对学生性格、心理的充分了解上进行分组,如有的学生工作细致,追求完美,有的学生善于整理文献,有的学生公式运用熟练,计算能力强,合理的分组能达到1+1>2的效果。

2课程设计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辅导的有效性

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指导老师的辅导环节是十分重要的[5]。指导老师首先要消除学生面对选题时茫然无措、无从下手的心理,给学生详细讲解相关范例,帮助确定设计说明书框架并及时审阅相关内容。指导老师辅导可以采取在线随时辅导和线下集中组织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老师统一召集学生,以会议的形式对设计任务、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和格式、图纸的要求和数量进行统一规定,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解答。引导学生查阅和使用工具书,对往届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预警并提出解决的途径。由于学生在知识储备和接受水平上存在个体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十分必要。在线聊天工具是大多数学生使用频繁且得心应手的工具,在线讨论也可消除学生单独会见老师的紧张。设计组的学生和指导老师可建立讨论组,畅所欲言,开放和放松的氛围也有利于激发灵感,减少失误。学生遇到公式运用上的困难以及某些关键资料无法收集的情况,可以直接和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讨论,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

阅读全文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研究

摘要:

在机械制造工艺中,对机械设计进行合理化处理是确保机械产品质量的关键,而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规模,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对机械设计进行研究。从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入手,对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合理化机械设计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为我国的机械制造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合理化;机械设计

1机械制造工艺流程

从整体角度来对机械制造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1.1制造程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