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设计思维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联想思维招贴设计论文
1招贴的分类与核心
无论是哪一种招贴,其本身都有很强的目的性,招贴设计是为了传达个性化信息而进行设计,那么如何才能很好地传达这种个性化信息?这就要通过两个方面要完成:一要吸引受众来完成更广泛的传达,这就需要招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只有通过创意才能打破俗套吸引受众;二要通过创意来表达个性化信息,比如让招贴更有情趣性或者更有艺术性等。而要完成这两个方面都要通过创意来完成,创意是招贴设计的核心。“通过构思,创造出新的意念,并使广告受众接受,进而达到促销的终极目的。”是招贴设计中典型的创意内涵。招贴的表现手段多种多样,主要有联想、比喻、象征、拟人、图形同构、重复、变异、矛盾、置换、形的破坏、幽默和讽刺、倒置、夸张和变形等,这里主要探讨通过联想思维达到招贴主题的创意以及联想思维在招贴设计中应用。
2联想思维的概念与作用
联想是审美过程心理活动中的一种,是心理学、美学研究的范畴。同时联想思维作为一种扩展性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也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之一。联想从字面意义上来讲就是指有联系的想象,从一个事物联系到另一个事物,或者将某一种事物的某一点与另一种事物的相似点或者相反点自然地联系起来。其精彩之处在于研究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性。联想思维简言之就是从一种事物的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观念的心理过程。例如红色联想到激情和青春以及战争等,而由战争联想到枪支鲜血等等。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巴甫洛夫说“联想就是神经中已经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是联想产生的关键因素。事物和事物之间差距越是关联性不强,越是风牛马不相及,联想的效果就越好。在招贴设计中运用联想,能加深主题的意境,丰富画面的艺术性,突破时空间隔,创造有趣的意味。通过联想,人们在接受招贴的过程中会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实了内心世界,体会到更强烈的美感,从而与招贴设计者连成一体,共同通过联想过程产生美感共鸣,从而加深对招贴的认识和记忆。但联想又有一定的客观性,它是以直接感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前提的。联想的广义、深度和设计者实践经验以及感知程度、积累的知识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厚积薄发才能在展开联想的翅膀,同时又要放开心中的层层框架枷锁和束缚,追求真正的自由之本性,才能在思维的广阔空间里自由翱翔,从而创作出优秀的、创意性非常强的作品。
3联想思维的分类及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联想思维有很多形式,可归纳性地分为简单联想和复杂联想。简单联想是指单纯从表面的形式上去追究联系,把具有相似形态或者相反形态的事物进行联系,利用事物的形态进行时空形态间的联系,如用古代传递信息的烽火台联想到现代的手机等通讯工具。所以简单联想中就包括相关联想和相反联想,细分下去就是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类似联想特别指形态相似的联想,比如图1中通过女人的腿和丝绸的柔滑这一形态上的共性来诉求丝绸高品质的效果,女人腿和丝绸都具备相似的笔直挺拔的形态,同时具备柔滑纤细的机理特征。另外如通过盘子联想到月亮、饼、乌龟壳、皮球等,这些事物之间有着类似的形态特点,都是圆形的。类似联想中包括象征和比喻中的几个方面,象征和比喻可以是从形态上进行修饰也可以从内在意义上进行修饰,这里仅指从形态上进行修饰的象征和比喻,艺术作品中的象征和文学作品中的借喻就属于这一类。比如说:“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山舞银蛇、原驰腊象”,在这里作者将月光的白色与霜的白色、山势的曲线与蛇行的曲线,进行类比联想,于是用霜白比月光、银蛇比喻雪山。接近联想重在强调一种时空关系的联想,从同类事物在不同时空阶段出现的不同形态进行联系,表现的是一种时空关系的接近。如图2通过综合不同历史时段和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元素得到创作灵感,招贴通过四个亚洲国家独特的艺术形象构成了一个人的面部,四类艺术形象与人的面部特征和五官非常相似,通过面部五官这一平台把四个不同的元素联系在一起,突出了亚洲艺术节的典型特征。同时在招贴设计过程中接近联想思维也表现在用传统的手法表现现代的事物,或者用现代的手法描述传统的概念,这种创作手法在后现代主义招贴设计中应用广泛。对比联想也称相反联想或者矛盾联想,对比联想思维是从一种事物引导与它相反特征事物的联想或者从一种事物的正常轨迹推导其逆向轨迹的联想思维方式,是一种反常态的设计方法。比如简单地从水想到火,从荒漠想起绿洲,到著名的子弹反向行走,福田繁雄通过一颗子弹回到枪管的图案很直接地反映出制止战争的主题,招贴让人一目了然又回味无穷。对比联想是一种反向思维,是向事物相反或者相对的方向发展延伸。复杂联想在思维的深度上要比简单联想更讲究内在联系,是从事物内部意义上进行联系的探索思考。复杂联想是“由见到某种事物而联想到它的意义及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等。由此又称为关系联想或意义联想。”其中包括因果联想、夸张联想、种属联想(如通过猫想到老鼠)、生态联想(如通过虫子想起叶子)、象征联想(如通过玫瑰想到爱情)、依存联想(如通过脚想起鞋子)、配套联想(如通过筷子想起碗)等。
4联想思维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规律
艺术设计思维下产品设计应用
艺术在现代产品设计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能够将艺术思维有效的融入到产品设计构思中。本文首先对艺术在产品设计中作用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艺术思维在产品设计中运用的构想,最后提出几点增强艺术设计思维运用效果的建议,供有关人员参考。视觉艺术和设计之间具有较大的相似之处,两者都需要具有加强的创造力,例如对于风格、美观等的敏锐感知,同时还需要通过视觉媒介将这种故事讲述出来。产品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这种艺术设计思维,基于此,加强对艺术设计思维在产品设计中运用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产品的外观在产品设计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而公司发展中对产品的设计越来越重视。在以往产品设计过程中,可用性是唯一的要求或者是特征,但目前消费者对产品的希望,更多是能够满足其视觉感染力,能够满足其各种需求,用户体验成为了产品设计的重点,并逐渐发展成为未达到用户体验价值,牺牲其余要素的程度。对于一名产品设计师,必须向艺术家一样思考问题,灵活的运用各种具有想象力的创意,将艺术思维转化为实际的创意。在进行新产品设计或产品新功能设计过程中,必须具有较强的艺术思维。可以说,艺术是产品设计的灵魂,需通过设计诠释。
二、艺术思维在产品设计中运用的构思
艺术是具有生命的,需要有目的的表达某种情绪。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会引起观众的某种反映,都可以牵扯到观众的某种情绪。作为产品的设计师,需要能够理解通过视觉影响情绪的作用,怎样去选择视觉设计,对情绪造成何种选择,这样才能更高的发挥产品的优势。因此,怎样选择设计,需要根据用户如何打算使用产品,以及用户对产品的感觉作为重要的依据。在产品设计中可以运用艺术思维,但用户使用产品,主要是出于对产品的信任,是由于产品迎合了用户的某种需求,让其获得了真实恰当的体验。尽管用户个体上存在差别,并无规律可循,但是设计师还是可以从各种变化中寻找定数。通过种种构想,艺术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艺术设计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艺术设计思维在产品设计中运用,应该把握用户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让产品更贴合用户,体现产品的价值。设计师需要能够准确识别用户的这些情绪,帮助用户获得更加真切的情感体验,产品设计师所做的工作就是诠释这些情绪,引导用户。具体来说,掌控用户情感体验的方式包括:
艺术设计中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探索
摘要: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促使现阶段人们的精神需求逐渐增加,人们希望可以从不同艺术形式中满足视觉以及思想感受,此种背景下,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被提出并应用。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展览展示艺术角度,分别分析了两种设计思维基本内涵。希望以下内容的论述可以促进各类设计更好契合民众审美。
关键词:逻辑思维;艺术设计;形象思维
0引言
思维是主导人们行为的基础所在,也是人类不断创造事物,认知世界的基本手段。从此角度来说,思维可以分为很多类型,例如逻辑思维、技术思维、创造思维、形象思维等。而在艺术设计中,通常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进行并行讨论。因此,对展览展示艺术设计中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研究有鲜明现实意义。
1展览展示艺术设计中逻辑思维
从学科体系角度来说,逻辑思维是一种组合,因为“逻辑”和“思维”具有不同的意义和概念。一方面,在传统学科理论体系下“逻辑”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的思维。而在当下的理论体系中,逻辑被广泛的界定为“对推理进行研究”的一种科学。立足于逻辑本身来讲,其内部存在一种鲜明的机制,简单的可以将概括为“必然得到”。亚里士多德对于“必然得到”进行如下定义:可以根据相关依据层层递进最终得到。当下对于逻辑的认知形成了新特征,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部分:一是构造形式语言,二是建立演算系统。另一方面,对于“思维”的认知以及界定往往存在于心理领域。可以将其简单的理解为一种心理活动,“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较为众多,可以分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内容。逻辑思维在发挥作用时,主要应用的手段为“推理”,因此与想象或者是联想存在一定差别,并且与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的表达方法也不会相同。在发挥作用过程中,推理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无法用感官获取的知识,所以是一种绝对理性的思维动作,虽然在作用过程中,可以能会经历复杂的推断过程,并且引用多种知识,但是“必然得到”的结果具有唯一性。立足于展览展示艺术设计而言,逻辑思维的存在十分必要,因为艺术设计本身具有鲜明的目的性,而此种目的性的形成也可以当做是一种“必然得到”形式,这与逻辑思维作用结果相符合。所以,当逻辑思维被应用到艺术设计中之后,将会成为一种理性设计工具,从而对艺术设计产生必要的指导作用。展示设计是综合能力的运用和体现,是与人们对生活对世界的认识紧密相关的活动,理性思维是展示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贯穿设计的过程,设计的发展。所以,促进艺术设计的发展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加强逻辑思维建设,善于思考,不仅懂得美也要完成美的创造。
2展览展示艺术设计中形象思维
美术思维在服装设计的应用
将服装款式的设想变成服装成品的整个思维过程就是服装设计的全部内容,即从开始构思、画设计图,到选择面料、裁剪、样衣试制,直到制作出美观、实用的服装成品为止,这一过程的全部思维活动被称为服装设计。美学思维作为服装设计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可以融入到服装构图、设计图绘制、面料选择和裁剪、样衣试制中,有助于完善服装设计的色彩使用,继而提高服装设计的审美和艺术感,同时也为设计师们设计服装时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史林编著的《服装设计基础与创意》(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年9月版)一书在回顾现代服装设计历史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服装设计的内涵、外延、创造性思维、要素、程序、形态等内容,对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创新以及如何让设计者赋予自己作品创造性等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指导作用。通读全书,该书主要呈现以下几大特色:
1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服装设计基础与创意》一书结构清晰明了,章节安排逻辑性强,便于读者获取所需知识。全书共由12章节构成,其中,第一章“现代服装设计历史”理清了服装设计的由来,分析了影响服装设计的发展背景,且从个体设计师主宰流行阶段、设计师群体主宰流行阶段、大众设计师共同创造流行阶段探讨了服装设计师与流行之间的关系;第二章“服装设计的内涵与外延”界定设计的类型、范畴和服装设计的概念、属性;第三章“服装的美学特征与服装设计师的素养”具体讲述了服装的静态美、和谐美、自由美及服装设计师的道德素养、艺术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心理素养;第四章“服装的分类”从礼服、日常休闲服、职业服、运动服等4个方面探析了服装的种类;第五章“服装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诠释了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象形思维、辐合思维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第六章“服装设计的要素”主要概述了面料、色彩、款式的基本知识;第七章“服装设计的程序”明确了“准备→构思→提供设计概念→结构设计→缝制工艺设计”这一完整的服装设计流程;第八章“服装设计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指明了服装美的最高形式和服装美的终极目标;第九章“服装设计中的点、线、面、体形态”解释了纽扣、面料纹样等要素给服装带来的效应;第十章“服装的系列设计”表明了系列设计的概念、原则和表现形式;第十一章“服装的款式与流行”主要阐释了流行的概念、发展和特征,回顾了20世纪服装的流行趋势;第十二章结合中国设计师的代表作品展示了服装设计的魅力。
2内容丰富,重点突出
该书的编著目的在于告诉年轻人,服装设计是一项辛苦的工作,需要学习很多的知识,而且还要有参与合作的精神。对此,该书的内容不仅涉及了服装、服装设计的发展史,还阐述了服装设计师的素养、服装设计遵循的法则以及服装设计的含义与步骤,内容全面丰富,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此外,在讲述内容时,注重详略安排、重点突出,其中第五章“服装设计的创造性思维”为全书重点,从3个方面回答了“如何让设计师赋予自己作品创造性”的问题:其一,要拥有服装设计的逻辑思维,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人的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实用因素和生产因素;其二,注重服装设计的形象思维,锻造自己的设计观、创造力和想象力;其三,学会用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用辐合思维解决问题,懂得在服装设计中运用加减法、极限法、组合法、逆向法、变更法和联合法。三者相结合,从本质上说明服装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其艺术创造既需要形象思维,又需要抽象思维;既需要想象力,又不能脱离包装人体、制作工艺这些现实条件的制约,以及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3图文丰富,指导性强
该书围绕“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创意”展开论述,对服装设计的历史、要素、流行因素、程序、创意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并结合国内设计师的代表作品,详细地讲述了从灵感到设计以及最后怎样完成作品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在书中不吝笔墨、旁征博引,为读者准备了大量图表,这也有力地支撑了书中提出的观点与建议。就图画而言,其种类相对丰富,包括知识结构图、人体图、流程图等,如第三章第2节“图3-4”运用思维导图阐明了服装设计师的知识结构,第八章第1节“8-11”和“8-12”采用人物画说明服装美的最高形式之一在于重点突出。
图形设计思维方式探究
【摘要】图形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一环。优秀的视觉作品以其独特的图形语言精准地表达主题。由此可见,图形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起着灵魂的作用。本文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探讨了如何进行图形设计,试图从思维的源头上寻找提高创意和建立图形的途径。
【关键词】图形设计;创意;视觉艺术;思维方式
图形(graphic),是一种说明性的符号,通过绘画、书写、雕塑、印刷等方式传达信息。不同于书面语言或声音语言,而是通过视觉语言进行信息传播。设计(Design),则是指设计人员有目的、有计划的技术创造和创造活动。设计一方面为设计对象服务,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设计师的思想哲学与审美。图形设计则是计以视觉传达为核心,以信息传播为基本原则,以创造性思维为指导,以独特清晰的方式诠释信息内容。从而使受众接受信息。图形设计的核心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本质则是思维方式的改变。透过思维方式的改变提升联想与想象能力,才能从本质上提升图形设计能力。首先,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做出一般和间接反应的过程。思维是以感知为基础的,超越了感知的界限。一般来说,思维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思维通过探索和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来提高是认知,是人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根据信息论的观点,思维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新的输入信息和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和经验。
一、多元化思维
图形设计源于思维与联想的视觉化体现,联想的形式包含于“形的联想”与“意的联想”。无论是“形的联想”还是“意的联想”,都不是单一的思维轨迹,而是多元化思维的组合。从众多设计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福田繁雄还是冈特兰堡,其作品不仅表达了奇妙的视觉感受,也呈现了潜在的数学规则、设计者的哲学思想。时至今日,由于科学带来的视觉变革,图形设计已不再是单纯的平面二维空间呈现,而是转向多层次、多空间、乃至时空深度的视觉表现。从“平面设计”到“视觉传达”,意味着图形设计不再是单纯的“平面”二维设计,而是与各个知识学科的思维碰撞。设计师脑中的学科知识与哲学素养、审美情趣发生了妙不可言的化学反应,多元化的思维模式使现代图形设计不仅仅代表着信息的传达,也传递着更深层次的意味。几何学与数学思维也为图形设计带来了丰富的思路与表现形式。视错觉一直以来都是从事图形设计的设计师们感兴趣的话题。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著作《视觉思维》和《艺术与视知觉》早就科学系统的阐述了视觉、数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而埃舍尔的画作《画手》、《凸与凹》、《画廊》、《圆极限》、《深度》、《天与地》等,都利用了数学的思维和高超的,混淆了二维与三维的视觉界限。图形设计补仅仅是设计者的审美爱好或者单纯感受,更多是数学、物理学以及心理学知识的相互撞击和结合,是科学与审美的经验的结论。类似于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设计师通过几何学的知识建立规范,形成图形的空间感与秩序感,同时强调了审美与哲理。不止科学予以艺术以养分,同时艺术也在回馈果实以科学。艺术作品予以科学家们创造的灵感与思想的空间。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使得两者都能迸发出新的能量。图形设计在多元化的思维指引下,呈现了多维度的发展。从形式上而言,早期的单纯平面作品被三维动态图形作品取代,报刊、静态海报慢慢远离我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电子书、动态海报、视频推广等。从内容上来说,图形设计也出现了跨领域的表达。在这样的环境下,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不断予图形设计带来新的活力,呈现新的生命状态。
二、逆向联想思维
埃舍尔、福田繁雄、冈特兰堡等无数经典设计师的作品中,呈现了矛盾空间与互相转化。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作是剑走偏锋的视觉表达,也可以看出设计者的逆向联想思维。所谓逆向思维,一般包含四个大类:结构逆向思维、功能逆向思维、状态逆向思维和因果逆向思维。而逆向联想思维在逆向思维的基础上,突出了联想的引导作用。从逻辑结论而言,逆向联想思维仿佛是荒诞的,但其实质则是视角的变化。“因”“果”不再是简单的有因故有果、有果溯其因;因果关系是互相联系、并且相互转化的;处于一种虽不稳定但又异常平衡的关系之中。在完成图形设计时,时常说到要“跳出常规思路”。但是应该怎样跳出呢?也许这时需要的正是逆向联想思维,通过视角的改变,混淆物象的因果本身,扩散联想与创意表达,通过思维的碎片进行重新组合。从相反的位置来观察与表达图形,用变化的视角去观察世界。这种哲学中的辩证看问题的思维方式,使图形设计时能具有更多的视点和丰富的内涵。设计师必须打破常规的固定视角,从反方向来看看、来思考问题,从而完成图形设计与表达。以非常规的方式构建物象,才能完善图形的设计。
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培养途径
摘要:近年来,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但现有的教学机制更重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忽视了创造力的作用和优势。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进一步优化创造性思维培养途径不仅符合时展的趋势,更是打造高水平艺术设计人才的核心保障。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批判精神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艺术设计作为美学的重要组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代艺术设计是设计师思维表达的方式,可以为人们带来愉悦的享受,从设计内涵分析,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突破和衍变。而社会的需求正是如此,人们更倾向于时尚、新颖和个性化的设计。基于此,创造性思维是艺术设计的核心所在。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建立在基本技能和技巧之上,通过对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激发,以需求为导向合理创造的过程。其中理性知识储备、自身的潜能以及努力程度都关系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虽然近年来我国艺术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从创新的视角来审视艺术设计的质量,存在的缺陷以及需要反省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本文重点对培养途径的优化展开分析和探讨,旨在为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一、对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反思
艺术设计不仅关乎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是人们精神、情感的重要支柱。然而目前现行的艺术教育较为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实践练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培养模式上对创造性思维存在严重的缺失,因此无法在作品和意念上让人产生共鸣。艺术作为一门实践型学科,需要不断对自然元素进行提炼和概括,进而将其基本语素进行重构,最终运用特定的艺术手法或形式展现人们对美的追求。优秀的作品要想打动人,必须在艺术设计教育中重视创新思维的塑造,进而获取创作的新语境、新思维及新形象。
二、创造性思维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与众多领域的关系极为紧密,因此在时展背景下,培养高素质专业艺术人才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与先进国家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创新意识方面明显偏弱。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就需要牢牢把握创新的理念,注重思维和个性化的创造。另一方面,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要真正贯穿于整个艺术教育过程,而且要将基础训练和应用训练有效衔接,并加大创造性思维的渗透。准确地说,创造性思维是让学生摆脱单一、局限化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此外,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是对教育改革的重要落实,更是艺术设计教育的关键。
创造性思维招贴设计论文
一、招贴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1.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收到的信息量不断增大,长时间的被动刺激往往会使人产生疲劳感。只有通过采取新的创意,才能使招贴设计达到吸引人群、广而告之的目的。在招贴设计教学中引进创造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加强教学理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达到学以致用,能够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从而提高招贴设计的教学质量。
2.有利于提高招贴作品的艺术效果
如果招贴设计者没有足够的创意,那么其作品往往会平淡无奇,难以发挥招贴设计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效果。只有在招贴设计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才能创造出具有新的意境和信念的作品,才能得到社会的共鸣,才能提高招贴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目前一些招贴作品的说教意味浓厚,不仅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反而可能引起公众的反感。招贴设计作为大众传媒体系中的一环,只有加强和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大众的要求进行创新和创造,才能获得其艺术效果。
二、招贴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生态化思维在居室设计中应用
森林滥伐,绿地减少,土地丧失,沙化严重,淡水紧缺,水污染惊人,物种灭绝,地球升温生态危害意味着人类与自然物质能量之间的循环出现了障碍。面对现代生态危机的社会结构,人们开始对传统室内空间追求形式与功能的单一思维理念加以反省,以致对室内设计系统提出了生态发展要求。呼吁环境保护,反应出人类对生存环境的深刻思考,从而为生态理念健康成长创造了温床,并在日后发展中逐渐渗透到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作为紧随时展的学科,室内设计紧随生态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及空间中各自然元素的最优化设计,其首先表现为设计思维的改变即生态设计观。 一、生态化思维与传统思维之比较 工业时代带来了人类高度的理性化,室内设计也深受影响,即设计的理性力量膨胀到了难以遏制的地步。室内空间被各种各样商业性的艺术符号异化成几何形的、盲目装饰性材料的组合。室内空间的本意开始扭曲,并脱离“诗意栖居”本身而成为一种非本体性的“艺术商业”附属品,即一种带有商业性的、浪费性的、复制性的、奢华性的“艺术空间”表达。为了达到商业利润不惜借助各类材料,表现为注重设计商业价值而非设计为人的宗旨。对于环境质量的考虑非常欠缺,相比这种为了形式而形式化的设计理念,生态理念关注人对自然的向往,设计成为沟通人与自然的桥梁,而设计符号是自然形态具象化的体现。由此,启迪人们对室内设计进行新思考:美,如果脱离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那将是主观而空虚的。室内设计迈向新层次即如果脱离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那将是主观而空虚的。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存在于自然之中,应该服从自然的法则,而不能超越自然。曾繁仁在《人与自然—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学与文学》中提到:如果人的精神想要到有形的世界范围之外去寻求超自然的东西,那只是徒劳无得的空想。因此,人类要想获得舒适的生活环境,就应该彻底认识到空间的本真是回归自然。 传统室内设计是一种强调形式即空间装饰、色彩、材料与质感等视觉形象要素,在乎表面装饰与心理感受为一体的单一思维模式,且是一种以形象思维为主导模板的思维观念。而“生态思想是一种‘整体的’‘圆融的’观念,它更强调空间语言与人的健康、精神之间的关系,它的发生是对过去先进思想某种程度的继承,又以对其弊端和危机的检视、克服和拯治为目的。”①其体现为以生态为设计出发点,将空间视为人和自然融合的整体生态系统,因而其主体间性开始发生改变:空间焦点不再是单纯形式问题而是空间元素在室内的合理配置,不再是人对空间的简单使用而是空间系统的情感传递,不再是人对环境的装饰而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高质量关系。伴随着人们对现代生活空间的生态需求,二者的差异性最终导致了传统思维向生态化思维的转变。生态思维同以往思维的区别在于它以全面整体的生态观诠释生命真谛,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对立转向和谐,它以一种符合社会需求的新理念而显示出巨大存在价值。 二、生态化设计思维的美学依据与价值 生态美学是一种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动态平衡,是一种和谐共生生态审美观念与存在状态。它以生态学为基点,用整体生态系统观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本质上阐述二者关系,反对绝对人类征服环境行为,主张生态伦理和美学统一,追求真正的“天人合一”。“生态美学理念,是现代科学与哲学生态化在审美领域中的集中体现。”②即生态美学追求事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并以一种关注现在更在乎未来的可持续性眼光对待各种事物转变。生态美学在设计中表现为生态思维的具体化和实践化,运用生态学原则与方法进行思维定位:始终坚持生态化与人本化审美原则,强调设计与自然环境共进退理念,强调自然人性化、空间自然化的统一。所以说,生态美学为生态化设计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寻依据。 同时生态美学为室内空间设计带来了新审美判断和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即以生态眼光去看待各项设计。一方面,它反对昂贵的设计堆砌,追求实实在在的“诗意栖居”载体。因为生态美学第一特征是生命力,所以人在空间中的生存价值依赖于生态化设计思维体现。另一方面,它注重设计整合性,在设计材料上强调有机和可再生材料特性及设计方法,在艺术法则上以整体设计来取代线性设计。再者,设计中尽量全面确保设计原生态,使室内空间从简单生活空间上升到关于生命价值的生存空间。生态化设计是用生态美学眼观理解并重新定义室内设计深层美的新型设计语言,并将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室内设计师审美趋势,为当代室内空间设计提供了新思维和设计方向 三、生态化设计思维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显露自然 在室内空间中尽量地将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融为一体,吸取“多外留,少掩饰”的传统木结构建筑空间理念;充分引入自然元素,自然色彩、材质、造型等都是非常好的室内设计题材,达到利用视觉文化传达生态理念的目的;多采用自然光,有策略性地进行采光造型设计,减少人工灯光照射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能源浪费;尽量使用无污染、易溶解、可再生材料,保持空间环境的舒适;尽量使用当地设计技术和材料、以降低制造成本。室内空间形式和风格应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总的来讲,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以保持生态的生活环境,减少对自然环境负面影响。 2.强化人的主体性 消费观念的生态化是现代生态化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念或理念的形而上学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进程,甚至可以直接改变他与周围世界的关联。在思想上,可依托教育力量,对人进行生态理念的教育,从思想上深化生态思维,以便为生态理念从构想到现实的转变创造动态条件。在设计中,提倡居住者参与设计即边居住边设计,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空间构架方面,提倡空间灵活性和模糊性,增加空间变化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空间使用功能,相对最大限度地降低空间二次改造成本与污染,真正地凸显人在空间中的主体地位。#p#分页标题#e# 3.生态原则 首先,提倡实用消费。尽管室内生态设计把创造优美室内人居环境作为发展目标,但是生态设计倡导节约、朴实的消费思想、倡导实用优化的消费设计,反对铺张浪费。把消费与设计维持在资源与环境承受能力范围之内,保证空间发展可持续性,体现为一种文明生态价值观。其次,注重生态美学。生态美学注重用系统生态价值观研究人类各领域的审美问题,它强调人与审美环境的共振与互动。在室内环境创造中,它表现为人类遵循自然和谐法则,利用绿色景观、新材料、新能源等各种自然元素实现室内空间的持久舒适。最后,倡导节约和循环利用。室内生态设计强调生态理念体现为对常规能源与不可再生资源采取节约和回收利用方式,对可再生资源尽量低消耗。使用生态环保型装修材料与生态设计技术,采用全面现代绿化方法与常规能源节约技术。设计中提倡“废物利用”便是生态设计理念的实践。 综上所述,室内生态化思维是一个正在研究探索中的新课题,它是一种富含现代文化内涵与人文色彩的新兴思维模式,将生态化设计思想引入室内设计中还需要一个过程。在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的今天,生态化设计思维必将成为室内设计中平衡空间环境与生存价值二者关系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