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研究型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媒体下研究型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媒体下研究型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摘要:分析如何通过探索新型互动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考方式、调研能力及设计流程习惯。运用文献回顾法、案例研究法与观察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字体设计核心课程为例,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与作业成果的效果反馈进行分析。建立应用研究型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方法。该教学模式可将传统字体设计课程与其他新媒体课程进行衔接,教授符合商业与市场需求相融合的内容,使学生作品能够完整并兼具艺术性、功能性与国际性,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与适应新媒体时代下社会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批判性思考;创造性思维;视觉传达设计

一、字体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及发展趋势

字体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各大艺术设计院校的教学方式主要以理论传授的授课形式为主,并结合课堂练习与课程作业训练为考核内容进行教学。据笔者调查,各大院校开设的字体设计课程主要以讲授中文及英文两大类文字的设计方法为主,并要求学生了解字体设计在品牌形象、广告、书籍的应用特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字体设计不断地发生变化,“字体效应”在众多媒体领域中凸显出来。为了满足艺术设计中追求“新”的形式,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也应有更大的突破。随着近年来新媒体产业的兴起,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也逐步开设新媒体相关课程,教学方向的变动也使字体设计一类传统设计课程出现新的挑战。由于字体设计课程的专业性及针对性过强,可能出现学生认为老师讲解的经典案例不够新鲜、难与其他设计类课程乃至新媒体课程建立联系,导致字体设计专业知识利用率较低的情况发生,长期以往学生便会对课程失去兴趣。此外,学生的字体设计往往很受印刷字体要求的局限,在理解字体设计理论并熟知设计方法后,很难突破传统字体的规则限制,易出现课程作业创意性不足的情况。因此,学生会产生学习积极性不强、认为字体设计枯燥、耗时且具有局限性的现象发生。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在字体设计课程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推动传统教学模式向多元、有趣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转型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师不但需要向学生介绍字体设计的艺术性与功能性相关设计理论,为了使学生适应设计任务的客观及有效性,避免其今后的设计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情况发生,如何使学生理解字体设计的服务性并建立商业性理念是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之一。本文将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字体设计为案例,将课程分为研究型与应用型两大模式,分析如何通过探索新型互动式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考方式、调研能力及设计流程习惯为目标,在教授学生中英文印刷字体及创意字体的设计方法与原则的同时,引入国外研讨会、专题分享会形式,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并拓宽学生对于字体设计传统设计理念的眼界,打通与其他专业课程间的关联,形成符合新媒体时代下的社会需求并与国际接轨的师生互动、应用研究型课程。

二、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建立

研究型模式主要针对夯实字体设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记录、调研等一系列学习习惯及匠人精神为目标,引入国外研讨会、专题分享会的互动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对字体设计方法及字体领域内设计理念进行学术调查与研究,从而培养其批判性研究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如图1。

(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设计流程习惯的养成

文字是人类生产与实践的产物,随着人类文明的严谨而逐渐成熟。[1]文字的演变与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文明改革与创造努力而成。因此,了解文字、印刷术乃至延伸到语言的文化与历史,是字体设计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能够了解到印刷字体及其演变根源,各种字体由字模做字到数码绘制的变迁的背景、原因与意义,从而使其关注字体设计的功能性,而非过于强调其美观,导致字体成果与真正的社会需求相脱节。如下图所示,学生字体设计方案应经历定义问题、理解问题、概念设计、概念开发、细节设计与评估和生产与制作六个设计阶段,以达到最终成果既具有功能性又不失创造性的预期,如图2。笔者通过传统的授课模式,将字体设计知识及相关案例基于上述设计流程分享给学生,从而培养并巩固学生良好的设计流程及习惯。此外,笔者在课程前期设置了专题分享会的课程形式,并将其融入到学生课程作业设计流程中的“定义问题”与“理解问题”阶段,引导学生对设计方法论及字体领域内设计理念进行学术调查与研究。研究是一种系统化的探究,其目的是为了特定意图而收集、分析和展示信息的活动。[2]调研活动能帮助学生精通某一领域的主要问题并且保证作品的原创性元素。[3]通过自主性的调研与课堂分享的过程,学生能够自主寻找字体相关问题,进而开发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设计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其创造新字体的灵感,调动其创作新字体的积极性。在学生进行概念设计与细节设计和评估阶段,笔者引入定性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中焦点小组(FocusGroups)的研究方法,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在课堂上进行概念回顾、推敲与确认。焦点小组旨在某特定人群中深入探究某一个主题,通过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产生信息,优势在于学生可以在短时间之内深入了解信息并快速有效地获取大众感受、传递对设计的关键信息。[4]从而对草图、原型进行细化与改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最终经历了从调研到制作完成的完整设计流程,培养了其创造性思维及设计流程习惯。

(二)批判性思考方式及匠人精神的培养

批判性思考是一种基于清晰、理性的思考方式而做出决定的能力,其中包括进行反思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决定去做什么或者去相信什么。[5]相较于其他平面设计领域,字体设计是一门看似枯燥、耗时、又不易被大众知晓艰辛设计过程的专业。[6]字体设计的每一个笔画走势、粗细、灰度的设计与修改,字与字之间共性和个性的调整都会耗费字体设计师大量的时间,这些设计的修改目的并不仅限于一套字体最终呈现的美观性,更关乎于字体的功能性。因此,字体设计课程尤其需要通过批判性思考方式的引导,鼓励学生养成发现与记录的好习惯,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思考与总结,尤其是在审美与功能性兼具的字体设计方向进行培养,使学生沉下心去观察、发掘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字体,通过理性的思考方式分析其特点、优势及存在的缺陷,从而激发自身灵感,进行有目的性的优化设计。笔者通过播放纪录短片与课堂研讨会模式的方式,解读字体设计人如何发掘时代变化下,读者对于字体设计的不同需求,进而创新或改良字体。研讨会是国外大学一种常用的课堂学术指导形式,其功能为将学生以小组形式聚集,要求组内成员围绕特定主题进行讨论并抒发各自见解。通常以教师主持的形式进行讨论引导,或者通过更正式的学生演讲形式实现,旨在使学生更广泛深刻地熟悉他们选择的专业的方法论,并且允许他们运用实际案例进行互动、讨论,其本质是一个讨论指定阅读材料、提出问题和进行辩论的平台。[7]研讨会形式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逻辑思考的能力,同时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遇到和自己有相同看法、兴趣、问题的志同道合的伙伴,是一个良好的提高学生对某一特定学科知识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其对他人观点的宽容度、发展自身更高的认知和情感目标的可能。学生在自由讨论的课堂氛围下,了解一个个字体设计故事中的字体发展过程,跟着专业字体设计师的思路进行深入讨论,对字体设计的认识会有更高一层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也经常迸发出奇思妙想的设计灵感,课后会及时自主性地将灵感转化,增强了其对字体设计的积极性。学生在经过研讨会形式引导之后,对批判性思考方式有了一定认识,课后会将其运用到平时的学习积累中。加之笔者通过讲述国内外近代、现代著名字体设计人的故事及他们创作的经典字体系列,例如谢元培等中国老一辈资深字体设计人几十年如一日,为字体设计付出的精力及贡献的故事,[8]让学生感受作为一名专业字体设计师的匠人精神,使其更加体会到字体设计的不易与传承,从而培养其对字体设计的兴趣及热爱。据笔者观察,大部分学生在接受研讨会训练及匠人精神的传输之后,开始学习小林章等资深字体设计师,有了平日素材收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将平时的所见所闻作为设计积累,形成素材库。将自己在出行或度假时,于街头、市场、车站等看到的字体记录下来,进行调研、拆解与分析,作为日后自己设计的知识储备。[9]例如张涵婷同学作为音乐节爱好者,在平时关注音乐节的同时观察目前各大音乐节的宣传海报的字体运用,分析其值得借鉴的地方并明确不足之处,之后运用批判性思维将“吸引人的海报”和“与主题脱节”的音乐节海报分类之后,将优秀案例和失败案例进行分析、对比,并总结其字体设计的类型、结构、特征。在进行深入调研并了解了音乐节受众的心理需求之后,按照设计流程,她将自己的设计思路用草图呈现,并在专题分享会中连同调研经过和初步设计稿展示给老师与同学。通过之后的焦点小组,收集了大家反馈,进行下一步设计开发;经过老师的辅导,进行设计稿迭代,最终完善为一套新字体,并完成其版式排印作品,如图3。

三、应用型教学模式的建立

研究型与应用型两种教学模式并非分割式独立的两个阶段,而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持的存在关系。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方法”与“过程”,而应用型教学模式是“成果”与“结果”,是学生在训练创造性思维及建立批判性思考方式的同时,获得艺术性、功能性兼具的设计作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字体设计课程共48课时,分为中文印刷字体设计及其应用、英文印刷字体设计及其应用、创意字体设计原则与方法、竞赛参与四大模块。通过结合其他设计学科内容的整合,加之增设的互动内容与游戏环节,拓宽了学生对于字体设计传统设计理念的眼界,增加字体创造的趣味性与更多可能性。此外,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设计竞赛能够使其更多地关注社会与市场需求,了解字体设计行业的动态,使其课程成果能符合商业与市场需求,完整并兼具艺术性、功能性与国际性,如图4。

(一)中英文印刷字体设计及其应用

此模块下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中英文印刷字体的基本设计方法,更要了解如何将其运用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上。笔者认为字体设计不能仅作为独立学科学习,应该结合字体排印设计,对字体设计知识的掌握进行深入理解。字体排印学包含文字设计及其应用的所有领域,包括版式设计、字体设计、海报设计等,是一种涉及对字体、字号、缩进、字行间距等专业的设计,尤其在数码技术普及之前,铅字时代的字体设计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其进行调整。[3]同时,学生需要理解文字也是日常风景的一部分,需要了解如何正确选择字体,并运用到生活中的设计。[10]例如了解奢侈、优雅为主调的高级酒店常用的英文字体;又如熟知公元14世纪到15世纪文艺复兴式的典型字体及其历史背景等文化背景知识,在今后的相关设计中便能够学以致用。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学生在设计英文字体时的机械化容易禁锢他们的创造性,了解英文字体的文化氛围,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学习到英文字体的精髓。以闫兴洁同学的《Future》英文字体为例,根据市场需求的相关资料分析,设计出这组符合互联网需求的英文字体。粗细搭配的笔画形式增强这组字体的易读性与可识别性;神似笑脸的趣味外观设计,给大众忙碌、紧张的工作学习生活增添了一丝欢乐,如图5。

(二)创意字体设计原则与方法及专题游戏设计

此模块的设置以期学生能跳出印刷字体设计方法的束缚,理解创意字体设计的原则与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媒介与创作手法进行创意字体设计,进而有效提升学生视觉观察的敏锐性和将多种形态转化为造型的方法。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创意字体与传统平面领域及多媒体交互设计等领域的应用拓展技能,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解决了学生将字体设计作为独立学科进行学习的疑虑,使其与其他设计类课程建立联系,消除学生担心字体设计专业知识利用率较低的情况发生。笔者通过国内外经典字体设计案例分析,将创意字体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等基础知识传递给学生的同时,在此模块还增加了许多互动内容与游戏环节,使字体设计课程气氛更加活泼,解决了字体设计因专业性及局限性过强引起的枯燥氛围难题,起到良好的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通过戴维•卡森、施德明等鬼才平面设计师的作品分析、演讲、纪录片等,拓宽学生对于字体设计传统设计理念的眼界,增加字体创造的趣味性与更多可能性;通过默写著名字体标志,分析文字在其他用途的特殊性;通过拆解中英文文字笔画,组成一幅新的艺术作品,了解文字设计的意趣;通过对纸张的剪裁和折叠,形成一套新字体,学习尝试不同材料与造型方法创作。笔者还借鉴英国中央圣马丁设计课程教师的课堂练习,引入“三十分钟想出三十个点子”与“蒙眼讨论”两个游戏式课堂练习。[11]鼓励学生先思考再探究,分析他们已知的字体设计,找出特定主题后,再寻找自己的原创性,经过调研后结合现况加以延伸。前期思考阶段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尤其重要,但据笔者观察,由于印刷字体设计理论知识的限制,学生在创意字体阶段会产生选题困难的问题出现,也易出现作品创意性不足的情况,而游戏的引入帮助学生迅速产生创意,能极大地解决了学生选题困难的困扰。“蒙眼讨论”练习的引入使学生挖掘独特的视觉语言,鼓励其相信自己最初的想法,通过获取小组同学的知识来丰富对自己主题的内容。遮蔽视线的过程可以消除视觉干扰,使学生忽略注意他人的反应,使其更好地收集信息。此类创意性专题游戏的设立,使学生在接受创意字体设计方法的过程中思维更加开阔,运用批判性思考方式,最终选择一个反映当代社会问题的主题,完成动态文化海报设计作为本模块的课程成果。学生需进行从思考、分析、调研、草图到最终成果呈现的字体创意过程的一系列实践,由此巩固学生良好的设计流程习惯;结合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目标,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模式。此外,动态创意字体海报设计不仅仅是字体设计的学习,同时也是图形设计、色彩构成与构图设计以及动态节奏感培养,动态技术制作的结合训练。不但与其他设计课程获得良好衔接,也使字体设计课程更多元化,使其更新为符合新媒体时代下的字体设计应用型课程。

(三)竞赛参与

参与设计竞赛能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与市场需求,了解字体设计行业的动态。目前专业的字体设计大赛大多为专业字体设计机构所主办,且其评委均为全球著名的字体排印师、字体设计人及平面设计师。因此,学生关注比赛、参赛的过程也是其学习、吸收知识的过程;在研究专业评委的作品与设计的心路历程的过程也提升了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潜移默化地积极影响其学习习惯;学生分析往届参赛作品的优劣、对优秀作品的解读过程也是一个掌握和巩固知识的过程,是将设计理论转化为实践经验的过程,是课堂上老师的单向输出不能代替的学习方法。同时,学生在竞赛中获奖也能使其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从而对本学科提升学习兴趣,使单一的课程作业转变为社会参与行为。此外,历届获奖的学长学姐的参赛经验分享会能使学生在参赛之前增加其经验值,在交流过程中既拓宽学生思路,规避学长学姐走过的弯路,同时经验分享会也对学长学姐的展示及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锻炼,几届学生的创意及灵感碰撞过程亦能彼此促进、获得知识上的增长。

结语

字体设计课程因其独特的专业性,需要学生花费大量耐心进行重复性设计动作,是众多艺术设计课程中较难进行的课程之一。由于字体应用的普遍性及基础性,字体设计课程也是艺术设计专业极其重要的课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将课程分为研究型及应用型两种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模式并非分割式独立的两个阶段,而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持的存在关系。此种教学模式将传统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更新为多元化的互动方式,能拓宽学生对于字体设计传统设计理念的眼界,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通过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设计流程习惯的养成”“批判性思考方式及匠人精神的培养”为目标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以及结合其他设计学科内容,教授中文、英文印刷字体设计及其应用、创意字体设计原则与方法并引入专题游戏设计与竞赛参与的应用型教学模式,教授符合商业与市场需求相融合的内容,使学生作品能够完整并兼具艺术性、功能性与国际性,是新媒体时代下新型字体设计课程需要继续探索的教学模式。

作者:赵之昱 王可 宋泽惠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